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币汇率综述管理

币汇率综述管理

[摘要]: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中国政府声明,现行汇率安排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选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是正确的,今后我国将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也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本野村证券、“欧元之父”蒙代尔、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肯恩、摩根斯坦利亚洲执行董事谢国忠等机构和学者也都认为,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建议是错误的,当前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亚洲金融危机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此起彼伏,从未停息。20*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与美元基本保持稳定,但对欧元和日元则分别贬值了14.4%和4.7%,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对三大货币的实际汇率分别下降2.8%、16.5%和5.2%。据IMF估算,去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6%。与此同时,中国GDP、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都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专家、学者和政要们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人民币升值论

20*年10月,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在《中国因素》一文中提出一个让世界震惊的观点,“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称亚洲生产商在生产全球化的今天,已经占据了价格影响方面的主导地位。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强劲经济增长,对全球通货紧缩的影响越来越大,是引致全球通货紧缩的一个因素。随后美国一些经济学家指出,日益扩大的中美双边贸易赤字,是人民币币值低估的结果。同时,人民币被低估后,中国商品和劳动力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跨国公司更加青睐来华投资,加快了将中国建成“世界工厂”的进程。

20*年11月,《远东经济评论》还发表一篇题为《放开中国通货,提高人民币币值》的文章,声称人民币升值后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好处:一是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家庭的平均收入将会增加,中国居民的购买力会相应提高;二是人民币升值后,虽然中国商品的出口价格会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中国商品的竞争优势不会削弱,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会增长;三是人民币升值后,在中国市场投资的欧美公司能够从中国国内购买力上升的过程中受益;四是人民币升值能有效缓解全球通货紧缩压力,并将一些深受通货紧缩影响的国家拉出泥沼。

随后,不少亚洲国家(以日本为代表)政界纷纷鼓噪,中国通过低估人民币来换取出口竞争优势,并逼迫亚洲其他国家不断降低产品售价。去年12月2日,日本财务省次官黑田东彦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声称中国通过出口增长、国内通货紧缩以及盯住美元汇率三项政策,向全球出口通货紧缩,建议中国要么实施扩张性政策,要么让人民币升值。今年2月,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上,呼吁七国集团通过类似于1985年《广场协议》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达到全球反通货紧缩的目的,但其议案最终被否决。

二、人民币稳定论

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中国政府声明,现行汇率安排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选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是正确的,今后我国将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也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本野村证券、“欧元之父”蒙代尔、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肯恩、摩根斯坦利亚洲执行董事谢国忠等机构和学者也都认为,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建议是错误的,当前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主要理由有:

第一,人民币汇率走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存在被严重低估的问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86年到1994年贬值两倍。但从1994年到20*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名义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17.0%,实际升值幅度高达18.5%、39.4%、62.9%。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美元呈现强势,人民币对三种货币最高实际升值幅度曾经分别达到45.5%、71.4%和93.0%。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从1994年1月到20*年9月,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3.9%,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1.5%。

第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十分不利。一是不利于克服通货紧缩。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商品价格上涨,不仅不利于扩大出口,而且会对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加剧通货紧缩状况,甚至会使中国步日本后尘,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的泥潭。二是不利于吸收外资。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将被削弱,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势头会受阻,许多国内外资本甚至会撤离中国。三是容易诱发金融风险。人民币升值会加大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甚至可能触发一部分银行储蓄兑成外汇后外逃,进而触发人民币汇率危机。

第三,中国汇率政策不是全球通货紧缩的根源,不能过分夸大中国通货紧缩对全球的影响。(1)中国经济虽然增长迅猛,但其GDP仅占全球的3.5%。中国贸易虽然在迅速扩大,但依然仅占全球贸易额的5%,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主要原因,是看中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和经济高速增长前景而非价值被低估的货币。(2)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国际产业转移而非人民币贬值。以往出口美国的亚洲产品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制造,如今这些产品被转移到中国来制造然后再出口到美国,因而中国对美国顺差扩大了,但对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逆差也扩大了。(3)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只占日本进口总额的18.3%,占日本GDP的2%,而且主要是低端产品,因此不存在“日本既进口了中国产品,也进口了通货紧缩”。

第四,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全球通货紧缩的良方。(1)近年来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对东亚经济和世界经济稳步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旦人民币升值而钳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不会缓解东亚地区通货紧缩的压力,反而会使东亚地区变得不稳定。(2)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后,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的利益将受到打击;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进口需求下降,日本对华出口也将受到影响。据高盛公司估算,如果人民币兑日元升值15%,日本对华出口仅能增长0.2%。因此,人民币升值并不一定会对日本经济复苏产生积极影响。(3)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经济也有一定负作用。这些年美国人购买便宜的中国货取代昂贵的日本或欧洲产品,客观上有利于美国减少贸易赤字。同时,沃尔玛、戴尔、耐克这样的美国公司依靠中国产品保证利润,如果人民币升值,它们的利润即刻就会受影响,股票价格就更会下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年7月18日,摩根斯坦利的罗奇先生又在香港《南华早报》上抛出另外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持续疲软的全球经济正在转向一个危险的领域���玩指责把戏。世界舆论越来越团结一致地向中国大陆施压,要求调整人民币汇率,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全世界彻头彻尾地曲解了中国。

三、人民币自由浮动论

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建议,中国应建立一个更有弹性的汇率机制,以真正推进中国的结构性改革,以及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目前,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如斯坦福大学刘遵义教授、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社科院杨帆研究员等学者都认为,改革汇率制度并不是屈从于外部压力,而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要求来考虑的。主要理由有:

第一,人民币汇率不能自由浮动,从长期看,不利于提高我国出口竞争力。虽然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但这种利益是短暂的。一旦美元走强,拉动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就会受到较大的打击,到那个时候再想使人民币贬值就比较困难了。这种教训在20世纪90年代就经历过。

第二,人民币汇率不能自由浮动,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出口经营秩序。在人民币被低估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外汇倾销效应,外汇倾销会使国内商品以低于应有的价格出口,扰乱相关行业的秩序。特别是对于那些传统优势产业,人民币低估后,导致出口在短期内超常增长,致使出口低价竞销更加难以控制,不仅使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而且容易遭致国外贸易保护行为,如反倾销调查等。

第三,人民币汇率不能自由浮动,可能使汇率长期偏离均衡水平,造成经济结构扭曲。4年多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不变,这显然不符合4年来中美经济基本面的变动趋势。据各种不同模型估算结果,人民币贬值幅度在15%左右。在人民币被低估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利于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一些学者指出,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与在日元被低估时期某些行业形成过剩生产能力有关。

第四,人民币汇率不能自由浮动,容易助长经济中的泡沫和投机活动。在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下,很多公司开始瞄准国内市场,大量囤积人民币,在国内进行各种投资或投机活动,助长了经济中的泡沫行为,同时严重威胁有关资本项目管制的有效性。一旦升值成为事实,有关活动大大减少,经济就面临再一次调整的危险。

第五,现在让人民币自由浮动,时机正好。按照国际经验,能够成功地维持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只是少数,大部分国家要么主动退出,转而实行较灵活的汇率制度;要么在货币或经济危机中被迫放弃盯住制度。如果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次序主动退出,就不会对经济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相反,被迫退出的国家如墨西哥、泰国等,均经历了货币大幅度贬值、金融体系崩溃、经济增长放缓和政治动荡等一系列冲击。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没有贬值压力,改革汇率制度可能引发的震动最小,这正是提高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