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公共课程面临种种挑战,各高校也都在积极实践改革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授课模式。“思辨缺席症”一直是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弱点之一,而思辨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从分析大学生思辨缺席症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入手,探讨了以思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辨缺席症;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公共英语一直处于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弱势地位,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大学英语公共课程更要面临削减课时、变必修课为选修课等诸多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各高校都在纷纷寻找大学英语的出路。从学科定位来看,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承担着培养高校人才参与国际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重要任务。作为一门语言类的通识课程,以往的教学重点一直围绕语言技能的培养,授课模式也无异于其他文科类课程,大部分学生也都能够顺利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久而久之,在这种毫无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模式下,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体会不到语言学习的乐趣和用途,老师们在这种环境下难免备受打击,安于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善改变。目前,虽然面临削减课时的挑战,一些高校和老师们也都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从上到下,积极探讨和实践更加有效地教学模式,这无疑会为大学英语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早在1998年,黄源深教授就注意到了我国外语专业人才普遍存在的思维问题,即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缺乏系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并把这种现象定义为“思辨缺席症”。这一问题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也同样存在,下面笔者将对所观察到的思辨缺席症的种种表现和成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思辨缺席症的表现和成因

据笔者观察,当今的大学生虽然心智成熟的较早,接触的各种思想和文化也较以前多元化,但在面对种种言论时,却无法形成个性化的、有理有据的观点。在平时的沟通中,他们或许能够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倾向,但在正式的集体讨论中,却仍旧墨守成规,不善处理冲突,也不知道如何系统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结果往往是情绪化、主观意志明显的言论。体现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他们的口语表达内容空洞,学习方式依旧靠模仿和背诵,一味地追求口音和华丽的表达,内容往往是提前准备好的模板式套话,缺少个人观点和个人经验的融入。大学英语的课堂相较于高中的课堂教学,已经大大增加了师生互动和学生表达的机会,但多数学生或是不愿当众表达个人观点,或是言语偏驳,逻辑混乱,而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也无法做到系统的评价和指导,久而久之,课堂教学又回到了初高中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常规模式。从阅读角度来看,学生们经过多年的模式化学习,已经习惯了依赖技巧找答案的阅读方式,有的学生甚至能够做到在没看完全篇的情况下,准确地找出正确答案,当问及文章具体内容和个人看法时,却言之无物。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把阅读当作一次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体验,只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观点,结果往往是入眼不入心。写作本应是学生充分表达个人观点和体现逻辑思维的部分,但和口语一样,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训练依旧依赖于仿写范文和背诵例句,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笔者通过课堂写作练习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列提纲的习惯,有的学生甚至在没看懂题目的情况下就已经写好了各段的框架,再根据题目填写关键词,这无疑是长期依赖模板所养成的习惯。这样的方式写作出来的文章往往也是大同小异,逻辑混乱,缺乏个人观点,通篇都是连接成分和模板句式。以上学生们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体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和长期的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首先,从传统上来看,长久以来受到儒家文化、中庸思想的影响,我们一直崇尚谦虚谨慎,避免冲突,以和为贵,即便到了高度现代化和开放的今天,学生们也难免存在附和他人观点,隐藏自己真实想法的表达倾向。从教学模式上来看,大学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一直以来的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上,且多数采用模仿、识记和理解等基本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没有跳脱应试的规定。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多数采取结果性评价,即试卷的形式,在课堂上也只能依靠学生的听课情况和互动的积极性进行简单的判断。从课程设置来看,大学英语在各高校也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且对学生的要求多数围绕语言技能的掌握,虽然一直以来对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也作出了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缺少针对该方面的评价标准和测评方式,老师们对国际化视野培养目标的理解也局限于多给学生提供些了解外国文化的影音资料等表面形式,并没有从语言和思维的角度给学生深入讲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此外,与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缺少大量的语言输入,更缺少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动力,虽然国家一直强调培养综合性人才,但学生们依旧认为专业课是大学阶段最重要的课程,诸如大学英语等公共课程一直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当今的学生们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认为与求职有关的技能才是最重要的,认为课堂学习对他们的个性养成和思维发展没有作用,加之外界各种语言类培训机构的存在,学生们更是认为大学英语可以自学或是毕业后上培训班就足够了。反思以上种种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师生对英语学习的理解,都缺少了对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视,而这正是大学英语作为通识课程的重点所在。

二、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针对以上大学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及时做出调整,全方位地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

(一)提高认识,转变思维。无论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还是教师,都要提高对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视,将技能训练和思维培养放到同样的高度,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鼓励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平等、民主的交流方式,这样才能鼓励学生表达,勇于提出质疑,从情感和气质上达到思辨能力的要求。学校应该加大对勇于改革的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如第二课堂的开展,校园辩论赛的举办等,此外,还要鼓励专业老师与外语老师的交流合作,让学生体会到外语学习对其专业学习和求职的作用。

(二)结合学校特点,开发思辨课程。近年来,随着各大辩论赛事的兴起,一些高校和教师开始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各类辩论培训,如第二课堂,校园辩论赛,辩论选修课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各学校一定要结合本校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思辨培训。如笔者所在的专业性较强的研究型学校,并不适合将辩论课作为必修课开展,学生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进行如此系统的语言训练,以往进行的校园辩论赛,往往也只是少数语言功底好,对辩论有兴趣的个别同学参加,能够出去比赛的也只有一两个表现突出的同学,学校的辩论团队对辩手们缺乏系统的训练,学生只是多了一次口语练习的机会,缺乏赛后反馈和自我反思,只能说对口语部分提高较大。而作为选修课开设的辩论课程,由于是大班授课,实战训练的机会少,还有一部分同学是为了拿学分才选修的课程,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我们更适合将思辨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融入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中,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增加对思辨训练的重视,如在听说课堂上减少一些模仿性的训练,将学生可以自学的部分作为课后自学内容,适当拿出课堂时间进行简化的辩论练习,这样不但刺激了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教师也能够根据其表达内容进行简单的辩论技巧指导,使他们养成基本的辩论素养和思辨气质。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一味追求阅读速度、技巧的训练和语言知识的理解,而将理解、分析和评价作者观点作为重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有争议性的话题,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经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维护个人观点。写作教学中,要选取合适的、有议论性的话题,要求学生提出个人观点并进行论证,教师的评价也要跳脱对语言形式的评价,而是重视其内容的表达。不论是哪个教学环节,都要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估,教师要及时客观的记录学生观点的饱满性和论证的有效性,不以表面的语言呈现作为唯一的依据,在试卷设计上也要适当增加能够体现学生论证能力的开放性试题,以免学生养成应试的心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辨能力培养虽然得到了大部分高校和教师的重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还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具体而定,同时,也要加大学校间的交流,共同商讨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解决我国大学生的思辨缺席症,真正实现外语教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45-49.

[2]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

[3]韦晓保.影响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与多维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一份调查报告[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0):19-22.

作者:石文芳 王姝阳 单位:沈阳药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