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乔诗歌探讨论文

高乔诗歌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高乔人是十七到十九世纪出现在阿根廷和乌拉圭草原地区的游牧民。他们英勇彪悍、放荡不羁的个性激发了诗人们的兴趣,由此诞生了以讲述高乔人苦难生活为主题的作品。高乔诗歌的代表作是何塞·埃尔南德斯的马丁·菲耶罗》,被奉为阿根廷民族史诗,也是西班牙语文学的瑰宝。高乔诗歌发展的巅峰是十九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游牧民逐渐定居下来,成为农业工人或城市贫民,高乔诗歌也从此成为绝唱。

论文关键词:高乔诗歌;博尔赫斯;马丁·菲耶罗》;阿根廷文学;民族史诗

引言

1932年出版的《讨论集》中,博尔赫斯回顾和分析了“高乔诗歌”的流变和主要作者。几年以后,在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大学,他再次就这个主题做了名为“高乔文学面面观”的讲座(Aspectosdelaliteraturagauchesca,Montevideo,N6mero,1950),并单行出版了评论高乔诗歌代表作品《马丁-菲耶罗》的专著El"MartinFierro”(BuenosAires,Columbia,l953)。出于对这部叙事诗的喜爱,在故事集《阿莱夫》中,他虚构了一个小小的,关于菲耶罗的同伴克鲁斯的生平传记((BiograadeTadeoIsidoroCruz),Aleph)。博尔赫斯睿智而渊博,涉猎高乔诗歌的著作也不止这区区几篇。我们从博尔赫斯说起,无非想借他的盛名引出高乔诗歌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话题。

一、高乔人

谈高乔诗歌,不得不从它吟唱的对象——高乔人说起。“高乔”是gaucho一词的音译,现代西班牙语指“十八、十九世纪生活在阿根廷,乌拉圭以及巴西南部里约格兰德省的印第安土著和白人的混血后裔,他们通常是优秀的骑手,擅长各种和牧业有关的活计”。关于gaucho的词源众说纷纭,有说源于印第安土语,但大部分学者认为该词最早被作为工程技术术语从法语gauche引入,指“倾斜的”。l9世纪出版的西班牙语字典中普遍可以见到这个词义。后来引申出“不正直的”,“堕落的”,最后发展出今天通用的义项,即特指流浪在拉普拉塔流域地区的短工。

高乔人的形成和欧洲殖民者在拉普拉塔河流域的活动息息相关。l6世纪初,到美洲寻找财富的西班牙人沿河设立了零星的定居点并引入马和牛等牲畜。当时帝国在南美的经济政治中心设立在利马,拉普拉塔河地区穷困落后,人口稀少,劳动力匮乏。由于无人看管,大批牲畜逃离圈养地,回归到野生状态,形成所谓的ganadocimarr6n。有了这些ganadocimarr6n和茂密的草原,逃跑的士兵、水手以及被迫捕的罪犯不仅找到了藏身之处,更不必为食物发愁。他们从印第安人那里学会用boleadora(套索)捕捉牲口,和印第安女子繁衍后代,据说这就是最初的高乔人。游牧生活使他们对自然环境和牲畜的习性都了如指掌。l7世纪起逐渐被农场当短工雇佣,从事驱赶牲畜、割取皮革等工作。高乔人在物质上所求甚少,不过一匹坐骑,一份口粮,少许银钱去pulperfa(即杂货店)沾酒。他们本性逞强好斗,常常借酒滋事、打架斗殴,更不乏犯下命案而亡命天涯的。因此.gaucho-词最初充满了贬义,指那些既无田产,又无职业,靠偷盗为生的游手好闲之辈。

l9世纪后,高乔人进入两级分化的阶段:大部分定居下来成为农牧业的雇工或小农场主;另一些则彻底边缘化,沦落为城市贫民和罪犯。事实上,从来都难以用“高乔人”一词指称某个族群或阶级,他们只是一些游荡在社会边缘的、身份极不稳定的个体。从他们以雇工的身份定居的那一刻起,真正意义上的高乔人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二、高乔诗歌流变

“最小的事物以无穷的宇宙为前提;反之,宇宙也需要最微小的事物。研究一个现象的根源,甚至是像高乔诗歌这样简单的现象,是做无穷无尽的追究”。做这“无穷无尽”的追究,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们不敢作集大成的妄想,谨借前人的成就在此管窥高乔诗歌的一斑。博尔赫斯推伊达尔戈(Bartolom6Hidalgo,1788—1822)为高乔诗歌的鼻祖。但JorgeB.Rivera指出l8世纪晚期一些作品中已经可以找到这种体裁的特点。其中有一位名叫JuanBaltasarMaziel的教士,在1777创作了CanmunguasoenestilocampestrelostriunfosdelExcmo.SehorD.PedroCevallos(《村野莽汉歌唱塞巴约将军的胜利》)。这部作品至少有两个特点为后来大部分高乔诗继承:刻意使用当地的俗语,以及采取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诗的开头写道:Aqufmepongoacnatar/edb~odeaquestastalas….一百年后,埃尔南德斯让他的马丁-菲耶罗以一模一样的句子开始讲述自己的不幸。

l9世纪初,以伊达尔戈为代表的诗人将高乔诗歌推向成熟。伊达尔戈出生于蒙得维地亚的一个贫寒家庭,十五岁起就在一家商店工作。那店铺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未来乌拉圭立国者Jos6Artigas的父亲。也许因为这层关系,伊达尔戈成为Jos6Artigas的亲密战友。从1807年开始,为了捍卫独立,他放弃财政部的工作,参加了抗击英国和葡萄牙侵略、以及对抗西班牙统治的战斗。他的笔和腰间的直柄尖刃fac6n一样犀利,都是战斗的武器。宣扬独立自由和批评西班牙统治阶层的腐败是伊达尔戈作品的主题,它们陆续出现在l9世纪20年代,之后被结成两个集子出版:Cielitos和Didlogospatridticos(《爱国者对话》)。

‘''''Cielitos”是流行在乡村地区的一种双人歌舞,歌曲在每-d,节重复咏唱“cielo”或“cielito”,因此得名。伊达尔戈承袭这种民歌形式,在行军打仗的间隙创作了许多Cielito,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例如CielitopatridticoquecompusoungauchoparacantarlaaccidnenMaip(《高乔人歌唱马依布大捷》)写于战役当时的1818年。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智利独立的基石。伊达尔戈在诗的结尾充满激情地歌颂联军将领道:Vivanueslrafibertad/yelgeneralSANMARTIN/ypublfquelolaFama/consusonoraclaHn/Cieliot,cieloquesf/deMaip6lacompetencia/consolid6parasiempre/nues~aaugus~independencia(大意:圣马丁将军万岁,就让《荣誉报》吹响号角来把他歌颂,马依布大捷赢得了我们那来之不易的独立)。文字浅显直白,政治立场鲜明,在当时起着传送捷报、鼓舞士气的作用。

高乔诗歌发展的高潮是在阿根廷独裁者罗萨斯(JuanMnaueldeRosas)执政期间,即l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罗萨斯笃信集权主义,当政后以铁腕压制政敌,引起诸多不满。借高乔人之口抨击罗萨斯政权的小册子开始涌现,其中主要的作者有阿斯卡苏~L(HihrioAscasubi)和受他影响颇深的德尔坎波(EstanisladodleCampo)。前者的代表作SantosVega0LosMellizosdelaFlor和PaulinoLuceroyAnicetoelGallo于1862年前后在巴黎出版。德尔坎波给自己取的笔名是AnastasioelPolio,对应阿斯卡苏比作品主人公的诨名AnieeotelGallo~。德尔坎波的主要作品是Faus~,以高乔人AnastasioelPolio的口吻讲述观看歌剧《浮士德》之后的感受。另一位受到阿斯卡苏比影响的诗人就是与德尔坎波同岁,被称为阿根廷文学之父的埃尔南德斯(Jos6Hemdnedz)。

l834年埃尔南德斯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一个大农场。他的父亲是军阀罗萨斯的庄园管家。和许多高乔诗歌的作者一样,他堪称文武双全:十九岁入伍,征战十载,军衔至上校;与此同时又是一名活跃的记者和政治家,曾担任副总统的秘书,生前最后八年连续当选议员。世人对他的评论是“集军人、记者、政治家和诗人为一身的斗士”。

埃尔南德斯的传世名著《马丁-菲耶罗》被认为是高乔诗歌的巅峰之作,阿根廷民族文学诞生的象征,同时也是西班牙语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瑰宝,迄今为止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有人称其为阿根廷文学的“荷马史诗”,或者将它与“堂吉珂德”在西班牙文学中的地位相提并论。作品的第一部分ElgauchoMartfnFierro(高乔人马丁-菲耶罗)出版于1872年,甫一问世即受到大众的喜爱。六年中再版十一次,印数达四万八千册。1879年出版了第二部分LavueltaedMartfnFierro(马丁·菲耶罗的回归)。以后的版本都将这两部分合为一个集子,冠以《马丁·菲耶罗》的标题。主人公马丁·菲耶罗原本安居乐业,但被强行征入民团抵抗印第安人对边界的骚扰,后来不堪虐待逃跑,从此流离失所,浪迹天涯。作品继承了民谣的传统,以歌唱的形式开始道:“Aqufmepongoacantar/alcomtx~sdelavigtiela~。接着用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主人公曾经有过的美满生活:Enotnces…Cuandoellucero/Brillabacnelcielosanto/ylosgansoconsucanto/Nosdecfnaqueledfanegaba/alacocinarumbiaba/Elgaucho…queeraanencanto/ysentaojuntolajog6n/aesperarquevengaeldia/A1cimarr6nleprendfa/Hastaponerserechoncho/mientrasSUchinadormfa/tapaditaconsuponcho~。在经历了警察追捕,目睹患难好友克鲁斯染天花身亡,以及无数次的博杀后,菲耶罗找到了失散的两个儿子。作品以菲耶罗和黑人歌手的对歌结束,涉及时间、空间、生命等充满哲理的话题,表现出劳动人民的朴素智慧。例如,当黑人歌手问菲耶罗“上帝为什么创造时间”,后者答道:E1tiempos61oestardanza/deloqueest6porvenir/notuvonuncaprincipio/Nijamdsacatm5/~eltierapoestmarueda/yruedaesetemidd/sielhombrelodivide/S61olohate,enmisentir/Porsaberloquehavivido/Oletestaquevivir~。

在埃尔南德斯创作这部叙事诗的时代,高乔人正在淡出历史舞台。作者感叹他们是随着文明的推进即将完全消失的一种人。《马丁·菲耶罗》不是对某个高乔人生活的写实主义描述。在卷首致出版赞助人Jos6ZoiloMiguens的信中,诗人称菲耶罗为“复制品”(copia),说自己在他身上浓缩了高乔人的所思所言,赋予他多姿多彩的想象和张扬的孤傲性格,希望了解真正的高桥人的读者来评判一下这个“复制品”是否与原型有相象之处。

随着历史的演进,高乔人在19世纪末彻底从社会生活中消失。用诗歌为他们奏响绝唱的是奥布里加多(RafaelObligado)。他一生都在书斋和文艺沙龙中度过,是阿根廷科学和文学院、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文哲系的主要创始人。1881年代表作SantosVega出版。在作品中,奥布里加多已经不再将高乔人作为受苦受难的民族英雄进行渲染,而是更多地通过这个人物形象表达自己对现代阿根廷社会的反思。

三、高乔诗歌的艺术与文化色彩

高乔诗歌的鼎盛时期是19世纪,是拉美现代国家格局形成的关键时刻,因此成为阿根廷和乌拉圭脱离欧洲殖民文化的标志,担当着激扬民族独立意识的重任,代表作《马丁’菲耶罗》一问世便被誉为民族史诗。许多作者同时也是军人和政治家,他们利用作品揭露当政者的腐败,宣扬自己的政治观念,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文学的实用功能。

高乔人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却没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因而始终难以摆脱贫困。白种移民出于血缘因素瞧不起他们;另一方面,由于被招募去进行所谓的“戍边”(servicioenlafrlontera)服务,与印第安人作战,土著对他们也充满仇视。高乔人遭受的歧视是双重的,因此大部分作品从一个高乔牧民的角度出发,用第一人称叙述漂泊生涯的遭遇和不幸。这一点促使研究者从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去寻找高乔诗歌的根源。撷趣社会底层人物、用自述的方式叙述,以及贯穿作品的浓厚的宿命色彩是两者的共同点。尽管高乔诗歌作为拉美本土文学的典型而诞生,但欧洲文学从来不乏对它的影响,甚至表现在最直观的情节上。例如在《马丁·菲耶罗》里,主人公的儿子与老乞丐“兔鼠”的共同生活经历几乎是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托尔美斯河的小癞子》(ElLazarillodeTormes)的再现。超级秘书网

高乔人既受欧洲移民歧视,又不见容于印第安土著。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在诗歌中常常有所体现:一方面,与土著的博杀是典型的主题。此时,印第安人是野蛮和兽性的象征,而高乔人则担负着维持文明的最后底线的使命。但是矛盾之处在于,他们对集中体现现代文明的城市又充满了鄙夷和憎恶:城市是欧洲移民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为统治阶级和压迫者的象征。高乔诗歌的作者热衷描绘主人公的游牧生活和潘帕斯大草原,例如《马丁·菲耶罗》不乏对印第安人生活和习俗的精彩讲述,对于欧洲人而言充满异域风情。高乔诗歌因此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在美洲的体现。它在形式上以八音节诗句为基础,借鉴了盛行在拉普拉塔河流域地区的payada(即兴创作和演唱的对歌),而payada本身是对民谣(romance)的继承和发扬。需要指出的是,在payada和“高乔诗歌”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游吟歌手payador(即吟唱payada的人)的随兴之作。这些Payador力图使用正确的西班牙语创作,只是因为本身文化水平有限,在措辞中不免出现纰漏。高乔诗歌的作者相当一部分出身于富有的庄园主之家,在大都市受过良好教育。他们与前者恰恰相反:为了追求鲜明的地域特点和张扬民族个性,遣词造句时刻意模仿流浪牧民说话的习惯,作品中出现大量不规范的语言现象。例如:辅音的省略:用ust6代替usted,siguridd—seguridad,barbaridd—barbaridad;辅音的置换:用juir代替huir,giaeno-bueno,alvenid0_advenido,古语的沿用:用agora代替ahora,ansi—asl,fui—if;元音的置换:将murci6lago写成murci6galo,用peor代替pior,riunido-reunido,rair-refr等等。

帕斯在讨论爱与欲的散文《双面火焰》的开头说:如果回顾一下自“宫廷爱情”以降八个世纪的西方文学,会马上证实绝大部分的诗歌、戏剧和小说都以爱情为主题。文学的使命之一是表现激情;它对爱情题材的渲染表明男欢女爱是西方世界最主要的激情。然而,这个定义似乎不太符合高乔诗歌。在这里,对爱情的表现几乎是空白,女性形象出奇地微不足道。几个寥寥可数的女性人物被一笔代过,看不到惯常诗歌中对她们的品德容貌的赞颂,甚至连姓名都没有。

女性在高乔诗歌里是男性的附属,几乎总是出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境地。例如在《马丁·菲耶罗》里,老“兔鼠”因为不满自己的妻子送来冷饭菜,棍杀了她,常梦见她从地狱出来索魂。印第安女人则即愚昧丑陋又邪恶狠毒。又如:菲耶罗目睹残暴的印第安人折磨俘虏来的白人女子,义愤填膺。于是同印第安人展开殊死搏斗,将其击毙,救下自人女子并带着她历经千辛万苦穿越荒野,回到白人聚居区。这样的情节原本应该以荡气回肠的爱情结束,然而菲耶罗毫无眷恋地告别了女子。这段叙述没有丝毫对主人心理和情感的描述。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菲耶罗与克鲁斯的友谊:身为警察的克鲁斯倒戈一击,把菲耶罗从围剿中解救出来,从此两个人如影随形。克鲁斯不幸感染天花,最后死在菲耶罗的怀里,而菲耶罗也因悲痛过度昏倒在地。作者在这一段描写道:Loapretabaconfaelpecho/dominaoporeldolo/erodillasaSUlaoYoloencomend6aJesifS|Falt6anitsojosalluzlTuveurlterribledesmayo/Carcomoheridodelrayo/cuandolovimuenoaCruz~。高乔诗歌是一个由清一色的男性诗人创造出来的男性的世界。在这里,主人公踯躅独行于荒凉的大草原上,身边的草丛中藏匿着诡讦的印第安人和官兵,搏杀一触即发,没有温软的儿女情长,只有厮杀搏斗中结下的兄弟般的友情。

结语

除了诗歌,高乔题材也被运用到一些小说中,如阿根廷作家RicardoGUiraldes在1926年出版了小说DonSegundoSombra,使已经式微的高乔文学经历了一次重生。但无论小说还是诗歌,都不是发自高乔人的声音,而是文人以他们为原型进行的艺术创作。博尔赫斯区别“高乔诗歌(poesiagauchesca)”和“高乔人的诗歌~poesfadelosgauchos)”,认为前者远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诗歌”(poesfapopular)。在写实主义的表象下,淳朴的高乔牧民和古典史诗中的英雄一样,承载着作者所有的理想和寄托。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中国诗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诗歌》编辑部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诗歌月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