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道路前景研究论文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道路前景研究论文

摘要: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向纵深化发展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全面开放以来的中国物流市场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市场规模稳定增长,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企业国际化能力有所提升,物流企业分化重组不断加快,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趋势开始显现,尤其是关乎民生的行业物流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物流市场也存在着市场集中度偏低、市场结构不够合理、应急物流能力严重不足、物流产业安全尚未引起重视等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对开放条件下中国物流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中国物流市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趋势分析

自2005年12月物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指引下,凭借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中国物流市场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市场规模稳定增长,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企业实力不断增强,需求规模和层次进一步提升,且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和动向,但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物流市场仍存在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全面对外开放条件下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物流行业的发展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概括和归纳,随后指出了中国物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物流市场发展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依托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和政策环境,全面开放以来的中国物流市场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市场规模稳定增长,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企业实力不断增强,需求规模和层次进一步提升。值得关注的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全面开放以来的中国物流市场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

(一)开放条件下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现状

1、物流市场总体规模持续快速增长。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全社会物资、商品、信息的高速流通,中国物流业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物流市场总体规模持续扩张。如图1所示,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在亚太地区所占份额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具体而言:其一,2007年实现社会物流总额75.23万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达66.1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高达87.85%;其二,国内物流业增加值达16981亿元,同比增长20.3%,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7.5%。其三,人世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直接带动了进出口货物的跨国界流动,反映出中国国际物流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张。

2、物流市场结构具有明显二元经济特性。从物流产业进入、退出壁垒的整体状况判断,中国物流市场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二元经济特性。按其所提供物流服务的效率与技术水平的高低,中国物流市场可分为高端物流市场和低端物流市场。如表1所示,高端物流市场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为支撑,提供具有专业化、综合化的整体物流服务;而低端物流市场则主要从事较为单一的仓储、运输、配货等传统物流服务,缺乏流通加工等物流增值环节,各个物流环节也较为分散。

3、物流市场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消费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保持了大幅增长的良好势头,业务总量和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近年来,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运营成本的上升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等诸多因素,促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日趋专业化。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中国开始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新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化具有附加值高、投资规模大、需求潜力大、产业关联性强的特点,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必然会出现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投资增加、生产资料需求旺盛等现象。重化工业化的推进,一方面会推动工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对专门为工业提供服务的工业物流提出更高的专业化要求。因而,在工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同时,为工业服务的物流业也呈现出逐步细化的专业化分工发展趋势。由此可见,中国物流市场的进一步专业化发展,也是中国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的必然结果。

(二)开放条件下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特征

1、内资物流企业国际化能力有所提升。中国物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外资物流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快速进入中国市场,这使得中国物流市场形成了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态势。从总体上看,国内物流市场内外资两极分化的趋势比较明显,其中,外资物流企业主要控制国际货邮和快递业等高端物流市场;而内资物流企业则主要集中于运输和仓储等低端物流市场。目前,外资物流企业正凭借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快独自经营步伐,完善物流网络布局,提升服务能力和品牌形象,使中国物流市场纳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将中国物流网络与其全球网络进行整合,从而建立全球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面对外资物流企业大量进入中国、国际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局面,内资物流企业尤其是大型内资物流企业迅速调整发展战略和制定应对策略,积极应对外资物流企业的挑战,比如参与跨国公司在华物流业务、寻求境外上市融资、大力拓展海外物流市场等,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其国际化能力。

2、运营成本上升促使物流企业分化重组。受燃油价格攀升、国家节能减排指标颁布、土地使用政策从紧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近来物流企业运行管理成本不断上升。运营成本上升不仅加剧了国内物流业的竞争、促进优胜劣汰,而且促使物流企业寻求成本节约的出路,开始优化运输线路。从单功能向多功能发展,从小物流向规模化发展,从小整合向大整合发展,从区域性向全国性发展,从不规范向规范化发展,从运输企业向综合物流企业方向演变。此外,运行成本的上升也可能给跨国物流巨头提供迅速发展的机遇。这些跨国物流巨头也毫无例外地受到了油价上涨冲击,但是由于燃油成本只占到其物流总成本的很小部分,因此油价上涨对这些快递巨头的冲击就远没有国内物流企业所受到的冲击大;其次,跨国物流巨头资金雄厚,其主要业务附加值高,能提供高质量的综合物流服务,因此在油价上涨的冲击下可以从容应对;再次,跨国物流巨头规模大,业务遍及全球,经营管理完善,对各种危机有成熟的预警机制。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应对各种情况。

3、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趋势显现。企业规模的扩大、行业竞争的加剧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都促使中国制造业企业日益专注于技术、品牌等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因而更加倾向于将物流业务需求外包。近来,随着企业物流意识的不断加强和第三方物流市场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逐渐从仓储、运输等单一环节的基础性物流需求转向供应链全过程一体化系统性的物流需求。为了降低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构建制造业产业链发展的物流基础,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开始从供应链角度重新整合上下游的物流活动,彼此之间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显。这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企业主要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不断深入;制造过程的非核心业务由自营逐渐转向外包;制造业由以生产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对供应链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2007年上汽集团公司将其物流业务全面外包给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公司,两家的物流合作向纵深发展,目前安吉天地的物流服务已经覆盖到上汽集团的零部件供应、整车组装、整车销售等各个环节。

二、中国物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向纵深化发展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全面开放以来的我国物流市场取得了稳定、务实的可喜发展成绩,但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物流市场仍存在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物流市场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物流外包比例偏低

物流产业发展的动力在于物流市场有效需求的深度开发。近年来,尤其是物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以来.随着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和本土企业物流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内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逐年扩张,但是。与新增物流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相比,我国物流有效需求空间仍显狭小,物流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仍较低,第三方物流在物流总成本中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表2所示。物流有效需求相对不足越来越成为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特别是众多中小物流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障碍。

(二)物流市场集中度偏低。物流市场结构不尽合理

与物流市场广阔的前景相比,中国本土物流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只能提供较为单一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配套物流服务,因而在与国际大型物流公司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虽然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市场结构有所优化,但是中小物流企业仍占据绝大比重,大型物流企业所占比例太低。从市场集中度指标分析,如表3所示,我国物流业的市场集中度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三)区域物流市场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显着特点之一。近年来,尽管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落实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区域之间经济协调性有较大提高,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比例下降速度有所减缓,但是总的下降趋势并未改变,这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与之相对应,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物流市场无论是在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上均存在较大差距。

(四)物流产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物流业是一种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其不但涉及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以及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多项业务种类,而且涉及技术设备、投资融资、税收、海关等多个领域。与之相应。物流业涉及铁道部、交通部、海关总署等诸多行业部门,但是中国各行业之间、各部门之间管理体系分割现象严重,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不尽一致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这就难免对现代物流的一体化进程造成极大障碍。此外,各地政府出于地方利益考虑,往往制定一些与中央政府政策不符、阻碍各地物流一体化进程的规章制度。

(五)应急物流能力严重不足、亟待提高

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2003年“非典”疫情之前,“应急物流”这一物流术语在中国尚鲜为人知,之后才开始重视对应急物流的研究,而直至2006年底,我国第一个从事应急物流的专业组织才筹备成立。2005年禽流感疫情在我国的大规模爆发,使人们切实感受到灾难应急物流体系的关键作用及其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2008年以来,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中部水灾等连续发生的一系列严重自然灾害,无不凸显出中国应急物流能力的严重不足。面对灾难和突发事件,政府需要对物资、人员和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由于应急物流体系与管理的短缺,致使政府难以应对大规模突发事故的抢险、救助要求,因此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急需加强的工作。

三、中国物流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分析

国内良好的宏观经济状况和积极的政策措施,预示着未来中国物流市场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将继续不断扩张。然而,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受世界金融危机、产业结构调整、国内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物流市场将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物流市场规模仍将不断扩张,但增长速度会有所趋缓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物流业在国家层面产业地位的确立,以及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快物流业发展等,都预示着未来中国社会物流总量和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张。然而,受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国内接连不断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以及中国经济内生性变化所带来的周期性调整的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预计未来中国投资增度将放缓、消费需求增长将逐步放慢、外贸出口压力将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作为引致性需求的物流市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趋缓,其增长速度将相应地有所趋缓。

(二)物流需求层次将不断提高,服务方式将日趋多样化

中国工商企业物流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促使大量工商企业释放出对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和提高对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等高端物流服务的需求。此外,中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将分别有效地推动消费者对生活资料物流和生产者对生产资料物流需求层次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物流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比如运输集成化、多式联运等技术水平的提升,将促使中国物流企业加速物流服务产品的探索和创新,从而使物流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化。

(三)物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物流市场开放以来,跨国物流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在高端物流市场占据了较大优势,并正在通过并购加速重组,以增强对物流产业服务供应链的控制力。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中国部分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开始了国际化经营的探索,竞争能力有所增强。内外资物流企业两种力量的竞争、合作与重组,必将导致中国物流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而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物流市场的显着特征。超级秘书网

(四)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加快,融入国际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近年来,中国区域物流合作出现了以产业联动为交往机制的新模式,各区域开始合作打造一体化的区域内“交通同制、规划同网、铁路同轨、乘车同卡”的现代物流支持平台。以跨区域物流通道为纽带、以物流企业为平台,积极推进和加深不同地区之间物流领域的合作与互动,将是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物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在加快,带动着外资物流配套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中国对外投资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促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内资物流企业拓展国际物流市场;国内保税港和保税物流园区(或中心)的建设在逐步展开,为开展国际物流业务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这些都将促使中国物流市场融入国际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五)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将进一步推进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持,现代制造业与现代物流服务业必须协调发展。虽然中国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发展程度仍需进一步推进。这一方面是因为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是制造业和物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业的价值正在迅速向产前、产后的研发、分销和服务等领域转移。对这些领域的资源控制和整合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快建立与制造业发展相配套的多元化物流服务体系,已成为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决策部门将继续出台促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鉴于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国家物流相关主管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正通过制定一些相关政策加以推进。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物流学术界对于中国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尚显不足,难以为其实践发展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六)标准化、信息化和物流技术现代化等要求将越来越高

标准化、信息化和物流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三大技术支撑。这是因为物流要实施多功能一体化运作,实施跨区域、跨国界的高速运转,必须首先实现物流的标准化、信息化和物流技术的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物流的现代化。全面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物流市场,对物流的标准化、信息化等提出了更高得要求。以物流信息化为例,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信息是现代物流业的命脉,虚假的数量统计、迟到的信息、不准确的各类经济预报都会对现代物流业构成极大的威胁,但是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几乎都没有自己的专门情报系统和保密机制。因此,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培养物流及信息相关专业人才,将是物流实业界和学术界在中国物流发展新阶段的一项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