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嗓音的合理保护综述

嗓音的合理保护综述

作者:陶健单位:贵州民族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大学时同学们都调侃声乐专业的学生的声音是睡出来的,声乐学生喜欢睡懒觉是事实,喜欢搞夜半歌声也是事实,几乎很少有人愿意上早上的第一二节声乐课,因为那时声音打不开,状态不好,而到了晚上却激情盎然,这种现象在当了教师后才体会到它有一定的道理,良好的睡眠是良好声音状态的保障,晚上没有休息好也会造成学生的声带疲劳。当然,良好的睡眠并不是决定声音的唯一办法,为保持发声器官的健康,使之处于极佳的工作状态,最好是通过合理的运动来增进体质和健康,这样还可以避免呼吸系统的疾病。其中跑步和游泳是比较好的全身协调性运动,长期坚持下去对歌唱者有很大帮助,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会碰到有相当难度的声乐作品,对他们的体力和声音技巧是一种挑战。如莫扎特的赞美诗《喜悦,欢腾》中的第四段“阿里路亚”,是莫扎特早期最知名的宗教作品,虽然整个歌曲中歌词只有“阿里路亚”四个字,全曲也只有4分多钟,但全曲充满了技巧和美感,高亢而圣洁,这首既像钢琴曲又像练声曲的歌曲演唱中会碰到许多连贯或跳跃的旋律进行,而这些快速上下进行的音符的演唱效果必须是灵活轻巧,不能唱得沉重和拖沓,因此要求演唱者要有很扎实的气息运用的功力和驾驭它的技巧,尤其是其中有一句长达8个小节,必须按照歌曲要求一气呵成,如果没有坚强的呼吸肌支持和灵活的技巧运用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作品,要有坚强的呼吸肌的状态就必须对呼吸肌进行长期有规律、有目的的训练,这就是体能锻炼和呼吸练习相结合。再如普契尼著名的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这首作品要求演唱者根据歌剧中故事的发展和女主角内心的细微变化用叙述的手法来演绎这个爱情悲剧,咏叹调中充满了对从前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对未来的期盼,音符时而低沉时而明快,充满温情的宣叙调将听众带入扣人心弦的故事当中,作品在最后一句“满怀着忠诚信念再相见!”中将全曲推向了结束的高潮。而结尾的这两个高音也是对我们的横膈肌控制气息和声音的考验,而跳绳、仰卧起坐则是针对横膈肌的最直接有效的锻炼,因此应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长期坚持以上这些运动,为将来的高强度演唱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合理的饮食、避免饮酒和吸烟、避免呼吸系统的感染等等。

广博的教育

特尔•列伯林曾说过:“一个歌唱家所表现的不仅是他演唱的曲目的内容,而且也体现出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文化修养。一个乏味的人,就不可能是一位引人入胜的歌唱家,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也不可能听起来像个有素养的歌唱家。”反思我们的声乐教育,部分老师仅仅是满足于对声音音高和音量的要求,没有考虑作品的艺术性以及学生歌唱修养的培养,以至于让学生用喊的方式来唱,由此可导致学生不注重方法,喉部肌肉力量过大,气息支持较浅,长期这样会造成声带的负担过重,最终导致声带的疾病。一个成功的歌唱家应该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他应该了解和欣赏艺术并有朗诵和戏剧的体验,这些方面的体验对艺术敏感性、艺术趣味和戏剧性能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文学和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不难想象一位演唱者如果对作品的背景和内涵不了解就不能成功演唱好这部作品,即使他有着漂亮的声音,但他的表现一定是苍白的。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喻宜萱曾就声乐表演艺术与人才培养方面谈到过“文化修养是从事艺术表演者必不可少的条件,无论演唱任何古今中外的优秀声乐作品,如果对作曲家的生平、创作特点、时代环境、有关社会阶层的人的生活情趣、举止仪态等,以及有关地区的民情习俗等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这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只能是唱音符,唱一个个的字,就不可能把自己从事的表演艺术发展到更高的艺术水平。”[1]在声乐教学中常常碰到这样的学生,他具有相当好的声音条件,但因文化知识和音乐基础知识的不足使他无法理解作品,这样就影响了他的进步,所以演唱者的音乐才华和文化素养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喻宜萱教授提出应多开设外语和中国文学课,笔者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目前我们的教学计划是突出了实用性,比如把大学语文改为应用文写作,但我们忽视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但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可以在选修课中开设中国文学阅读、中国戏剧欣赏、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的基本拼读、中外歌剧故事等等。

在声乐教学中,应尽量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给学生布置一首新的声乐作品,学生在课前必须先进行预习,要求他们熟悉旋律,用所学到的乐理和视唱练耳知识来掌握乐谱;要求他们朗读歌词,尽可能去了解歌词的意思,并能做到咬字吐字规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了解作品,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兴趣,然后在上课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精讲的内容包括对作品的写作背景时代、作曲家的介绍、该作品的风格特点、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基本的曲式分析、乐句的换气要求、对比夸张的表现手法、速度力度的运用、戏剧的表现手法、外语的基本读音等等方面。学生要达到作品的所有要求,必须要做大量的功课准备,要有综合素质的保障。同时,通过长期严格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使学生在声乐演唱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

科学的方法

嗓音的合理运用能够使歌唱者的艺术生命得到延长,声乐教师是决定学生前途命运的重要领路人,遇到一位学生时,首先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他进行声部的判断,科学的方法包括从音域、音色、换声区来判断,如果仅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就很容易判断失误。比如有的男中音也有男高音一样的华丽高音,但如果把他当成男高音来训练则会毁掉他的声带,还有的女高音在进校前被错误地当做女中音来训练,长期只注重中低声区的不当训练从而导致错误的唱法,这种被植入“女中音”的意识容易纠正,但长期日积月累的错误唱法却往往很难改变,我们曾经碰到过这种学生,在以后的声乐学习中碰到高音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而且因为长期压抑喉头的发声也使得她的换声区不稳定,尤其表现在八度音的流畅练习困难重重,可见声部的判断是决定学生发展的首要的步骤。

其次,要从训练的开始就对学生阐明科学歌唱的道理,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理结构,了解自己的共鸣腔,以及声学的原理,尤其是让学生了解气息的运用和它对声音支持的重要性。没有建立良好的呼吸习惯是导致嗓音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给学生讲授呼吸时,要让学生了解歌唱呼吸发展的过程,什么是锁骨式、胸式呼吸和胸腹联合式呼吸,为什么我们提倡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来进行训练,这样能让学生区别正确或错误的呼吸方式,从而在今后的练习中有效避免。因为正确呼吸状态的欠缺而导致的发声困难和由此产生的嗓音疾病在学生中多有发生,他们普遍在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下急于去演唱较大的作品,或者盲目去比试音量和高音,很快就会使得声带充血水肿,并且导致胸部和颈部肌肉紧张僵硬。因此,要让学生懂得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生命,从而重视呼吸的训练。

再次,要让学生懂得合理调节声带的机能。在歌唱训练中,中低声区一般使用的真声比例较多假声较少,但随着声音由低到高逐步向上发展,真假声比例也要进行转换,有的同学唱到换声点还用很大的力量,到了高音也用大量的真声,这样唱不仅自己难受别人听起来也很难受,因为他只会用重声机能而不懂得轻重机能的过渡转换。因此,科学的声音训练是要让学生懂得在各个声区如何掌握声带的轻重机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各个共鸣腔。

合理的保护

第一,前面讲到科学的训练方法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声部的判断,我们通常把男女声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但这只是粗略的划分,就女高音为例就有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等类型,因为每个歌唱者嗓音喉部结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所适合的演唱曲目也应有不同。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在意大利演歌剧的演员往往以作曲家的作品分类:如普契尼(Puccini)的作品叫做Dolce,是比较柔和的;威尔第(Verdi)forte,比较庄重、戏剧性。”只有极少数天赋和技巧很高的歌唱家能胜任所有的声乐作品,对大多数演唱者来说找到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作品非常重要,对于声乐教师更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嗓音条件有针对性地为他选择合适的练声曲和歌曲,切忌把学生都按一个模式来训练。

第二,不论是歌唱演员或是学生都要注重嗓音疾病的预防,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戒烟戒酒,摈弃不良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训练有目的有节制,杜绝疲劳状态下的训练和随兴所致的超长时间的训练。

第三,职业性的嗓音疾病有多种多样,我国著名嗓音医学专家冯葆富教授指出“发声是运动,嗓音职业性喉病的发生就是在发声运动中,喉部声带作为发声器官的声源振动体,在振动过程中由于运动过度或运动失调引起的运动性创伤。急性创伤使声带产生水肿、充血,甚至出血,慢性运动性创伤声带产生肥厚、小结和息肉等。”[2]在教学中我们遇到这类学生,一定要让他及时进行治疗,不要把急性创伤延误导致慢性创伤。而冯葆富教授也提出一个很好的观点就是“声病要用声来治”的观点,就一个学生或歌唱家而言即使是患有嗓音的疾病,在治疗后还是要视情况适时地进行声音的训练,笔者曾经接到一个因训练方法不当造成声带疾病的学生,及时的药物和物理治疗使她的嗓音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之后笔者为她制定了特殊的训练计划,通过一年时间的恢复性训练和一年的提高性训练使她的嗓音得到了恢复,更重要的是歌唱方法步入了正确轨道,最后她以全年级第二名的成绩毕业。

综上所述,作为声乐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嗓音保护,重视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重视歌唱方法和合理的保护能使声带的使用期持续几十年,反之则可能毁掉一个人的艺术生命,希望每位从事声乐工作的人都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嗓音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