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技能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范文精选

教学技能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英语新课标

一、引言

为期两天的河南省第七届高校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于2009年11月在许昌举行,笔者有幸亲历了英语专业组大赛的全过程。通过对英语专业组大赛的分析,笔者发现新课改理念对高校师范生的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师范生在教学技能上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让人深感欣慰。但大赛也暴露出高校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让人深感忧虑。

本次教学技能大赛以说课形式进行,来自河南省各师范院校的24名选手参加了英语组的比赛。总体看来,参赛选手专业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较强。具体表现在:语音标准,语调自然,口语表达流利;课件制作精美,现代化教具操作熟练;教学理念较新,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较为合理;英语书法美观,板书设计科学;多才多艺,知识面广,综合素质较强,等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选手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以教师为中心,在传授书本知识之外还注重发展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部,2003),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这与新课标所提倡的“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的教学原则相吻合(教育部,2003)。依据选手们在大赛中的表现,我们感觉到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的精神已渗透到师范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在校师范生已基本上具备在未来实际教学工作中实施新课标的能力。

二、说课中体现的新课程概念

依据说课的相关要求,参赛选手在说课过程中共涉及了七个项目,只是呈现顺序稍有不同。选手说课的具体项目内容、各项目涉及的选手人数及其在总参赛人数中的比重如表1所示: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均是说课的重要内容。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每个选手在说课过程中都涉及到了这些方面。但在同样重要的学生分析和教学反思方面,关注到的选手人数则相对少了很多。下面笔者依据说课项目,结合实例分析参赛选手的教学技能对新课标精神的体现程度,同时剖析参赛选手的教学技能与新课标精神不吻合之处,并分析其原因或指出其不良后果,供高校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过程中参考。

(一)教材分析

在说课过程中,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及其在单元或模块中的地位和功能,同时阐述教材的使用方法。“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育部,2003),理应受到重视,但教材内容的处理应该灵活多样。绝大多数选手在教材分析这一环节中都不同程度地强调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各种方式机动灵活地处理教材,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扩展教学内容和活动步骤,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等。参赛选手对于教材的处理体现在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如:很多选手在说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第七单元Whatdoeshelooklike?时,合弃了书中的图片,而以自身和学生为素材,或者增加一些明星的图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教材使用的建议:“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合或调整”(教育部,2003)。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下表显示了24位选手所涉及的各项教学目标、每项教学目标涉及的选手数,以及选手的百分比。

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教育部,2003)。由此可见,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同语言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一样,都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因此均应受到关注。而在上表中,参赛者一致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其中大多数也关注到情感态度,但对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关注明显不够,仅占25%和8%。

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育部,2003)。选手们在说课时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表明目前师范院校对学生在学法指导上仍然重视不够。那么这些师范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也可能会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另外,文化意识是影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也是得体运用语言的重要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参赛选手在说课时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关注不够,这表明他们自身的文化意识薄弱,这将不利于他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三)教学用具分析

在说课的教学用具环节,选手们都提到了要运用现代化教具(如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并言简意赅地展示了它们的使用时间、方式和目的。如:在warmingup部分,有的选手播放短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在展示内容时播放节奏舒缓的乐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有的利用PPT展示优美的画面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等,充分显示了现代化教具的优越性。这反映出选手们普遍认识到了现代化教具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教具。这也是新课标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教育部,2003)这一原则的体现。

(四)教学方法分析

演示教学方法是说课的主要环节之一。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地选择有效的教法,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参赛选手在说课时主要用到了四种教学方法,其中“任务型教学法”占了71%,这与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不无关系。与其他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有很多优势,但并不是完美的,应该和其他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事实上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应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而定,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需要为标准。恰当的做法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不同教学法的长处,使它们共同服务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个别选手虽然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但设计的任务存在不少问题,如:没有明确的目的(先教授表示颜色的单词,后让学生用彩色画笔互画头像等)、缺乏真实意义(先展示听力材料,后让学生分小组背诵对话)、难度大不易完成(先学习有关电脑的单词,后让学生用英语解释某个组件的工作原理)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他们在设计这些任务时没有遵循新课标中的相关原则,没有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出的任务无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因而是不成功的。这种与新课标要求相违背的现象应该引起师范院校教学法教师和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授教学法和指导学生实习时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多次展示实例的同时还应该详细深入地阐述理论知识。

(五)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分析

表3显示了参赛选手所采用的教学活动种类、每种教学活动的使用人数及其在总人数中的比例。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构成了新课标中的语言技能。在说课过程中,选手们普遍比较注重对学生听、读技能的培养,这说明选手们普遍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输入,但对语言输出的关注则明显不够:口语占58%,写作在课堂上仅占8%。这当然与授课内容有关,但也表明选手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所有选手均布置了作业,且大部分作业的布置较有特色,不是单纯的抄写单词和句子,而是注重自由发挥,突出语言的应用。如:5号选手在结束Whatdoeshelooklike?这一课时,让学生回去画自画像,并用所学内容简单描述自画像;l3号选手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句子和周围的人打招呼,以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内容;还有一位选手要求学生给家里的水果和蔬菜贴上英语标签,朗读和识记所学单词。从此可见,选手们注意使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在课外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

新课标提倡“利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教育部,2003)。但在参赛选手的课堂设计中,小组活动、同伴学习所占比例太小。如要达到新课标要求,就必须在课堂上加大这两种活动的比重。

<六)学生分析

在比赛中,只有58%的选手对学生进行了分析,这反映出近半数的选手忽视了分析学生需求这个重要环节,在“备学生”方面有所欠缺。需求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缺乏应有的需求分析就难以保证教学设计的适应性(鲁子问、康淑敏,2008)。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教材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贾书建,2002)。

近半数参赛者忽视了分析学生需求,这可能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不够,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后果。这一现象表明,选手们没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没能做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与选手所在院校教学技能指导上的失误不无关系,且与新课标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教育部,2003)的教学原则相悖。

(七)教学反思分析

参赛选手中仅有33%的人说到教学反思,这表明他们很少有人意识到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能够及时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过程、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渐地进行自我调整、不断形成新的教学决策的能力,它能够促进教师的教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刘聪慧、郭高峰,2006)。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正日益受到重视。新课标建议教师“共同反思”、“共同提高业务素质”(教育部,2003),这也凸显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师范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反思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自觉通过反思行为有效解决教学问题,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为顺利推进新课改和成功实施新课标创造条件。

教学技能论文范文第2篇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和内容因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而有别于高校的一些传统专业。对本专业教师来说,为地方培养有特色的本科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必须走既掌握物流理论知识、能进行理论教学,又熟悉地方特色,掌握技术的应用、能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模式。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接受物流管理新理念,提升教学技能,这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1利于物流管理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物流

教师既要掌握物流理论知识,又要了解企业物流生产和管理过程,关注物流市场的需求状况,找准专业培养方向,科学设置一套相对完整的物流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技能的提升利于教师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基于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让专业的建设符合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2利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培养服务于地方物流业的高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在知识、操作、实践上的能力培养。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操作技能、加强实训教学,通过自己的参与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专业比赛和顶岗实习等,让学生能动手、会动手、展身手,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本领。

3利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升

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可分为三个等级:初级(助教)、中级(讲师)、高级(副教授、教授)。作为初级的物流教师,主要以讲授理论课为主,配合讲师指导实训,通过实训和参加社会实践来丰富和提高实践技能。讲师级的物流教师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具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较好地参与物流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物流的高级教师则已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能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创新等提出建设性意见,能引领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教师在一步步提升技能的成长中,也提升了自我相应的职业素质。经常开展教研室活动,专业教师通过研讨交流取长补短,进行有益的传帮带,能共同提高物流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二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的措施

传统专业的教育主要是课堂授课,注重理论上的传授,属于理论型教学。而物流的教育不仅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动手的实践能力培养,形式上主要有几种:讲课(常规授课)、实训(模拟仿真)、实习与见习(参观企业、物流设施);另外还会增设如学术讲座(企业物流人士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与企业交流)、团队合作项目训练(课题研究)等。在教学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技能主要体现在:教学分析上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设计上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施上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专业规划与建设上不断更新的社会实践经验、与企业合作上创新科技的能力等。

1树立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团结合作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要真心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物流管理这个专业,能耐心细致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现代物流环节众多,包括运输、储存、包装、配送等,这也要求专业教师间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把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融合,并把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2加强教育理论培养,不断学习新技术

鼓励与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技术,让教师懂理论、有技能、会教书、会动手,从理论专业型向技能双师型转变。

(1)走出去,请进来

为提升专业教学技能水平,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或省市举办的培训活动,内容涉及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讲解、演示及新兴的微课教学等;也可以参加专业类的如全国高校物流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主要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和前沿知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组织高层次教师进行国外访学、培训,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技术手段。举办校内外的物流经验交流活动、专题学术讲座等,把高校同行请进来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切磋与探讨专业建设的问题,促进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能力;把企业实践领域专家请进来,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可以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等相关信息,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间接实践经验。通过开展兄弟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科前沿和行业发展新动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学习新技术

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各种知识层出不穷,教师时间精力与机会有限,不可能参加所有的培训。但如果将培训的内容放到专门的网络上,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获取与共享,能让更多的教师有针对的享受到远程教育。利用网站平台,教师们还可以相互交流,把自己优秀的微课或课件共享,让其它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校外兼职教师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是新生力军与未来的主力军,能更容易融合到现代物流人才建设中去。为促进其快速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的培养方法:一个是本校教学一线多年的高级教师,从教学技能方面传授与培养;一个是地方企业一线多年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骨干业务人士,从实践实战方面分享经验,实现教学工作与企业实践相辅相成。对于聘请的个别物流管理专业兼职教师在教育相关理论和执教水平上达不到高校教师要求的现象,可以对其进行岗前教育理论培训,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兼职教师了解本科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学会运用高校教育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

3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多岗位见习锻炼

(1)建立校内实训中心,促进高校间学习交流

各高校重点建设的物流实训中心,是提供给师生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场所,如进行仓储物流管理实训,可以学习并掌握商品出入库的整个物流流程和信息流程;在国际贸易全仿真操作实训中,可以掌握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出口商品成本核算等。模拟实训以及物流应用软件的操作,以实践代替理论学习,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高校间也可以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室的建设,避免无效投资和建设项目的不足。

(2)深入企业,加强实践

如果说教师的理论提升在科研进修上,那么他们需要的实践经验,则应是在企业这个大课堂里。在教学与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带到企业大课堂里去寻找解决,通过参与企业实际生产活动,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技能。

(3)参观学习

充分利用地方区域资源,高校可开展到物流企业作业现场如港口码头、铁路车站、配送中心、图书物流、生产企业包装生产线等参观最现代、最科学的企业物流流程。一些专业方向如港口物流,由于其涉及的设备价值昂贵、地方本科高校不可能具备这样高成本的的实训中心,到企业现场去观摩真实的大型设备和工作环境就是最好的选择。教师把在参观学习中了解到的最新物流科技发展动向,转化成最新的教学内容,反馈回专业的建设,反馈回人才的培养。

(4)挂职锻炼

专业教师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到企业里去锻炼,将有机会接触与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可分为两种:一是到企业进行物流管理方面对口与专项的短期实践。例如仓储作业实务培训可选择仓储公司,练习收发货、验收、填单、装车、盘点等相关内容,有些内容往往在书本上并未涉及,而是直接由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得,培训效果明显。二是到企业进行中长期的挂职锻炼。在企业里,教师以一名新企业员工姿态去虚心向一线技术人员学习、向企业专家学习,观察企业的微观活动,感受企业文化,可以找到自己平时在学校教学过程的许多不足之处。高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地方企业达成协议,为教师积极创造条件,以便能分批分方向进入物流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操作中完善知识结构、积累经验。教师在外训中掌握物流企业信息和企业动态、前沿的物流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日后回归的教学中能完整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现代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以科研促进教改学院应积极拓展思路,依托区域物流行业,整合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不同教育资源的优势,推进学校与物流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根据自已的研究方向,把专业理论的知识教育与企业的生产、科研有机结合,带领学生一同参与地方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中锻炼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也提供物流技术支持服务,共同解决地方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这既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自我的专业发展,为将来成为高素质员工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高校与企业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多赢格局。

5练就双师型技能

在经历一系列高校为教师创造的培训、实习,到物流企业和物流相关工作单位挂职,在产学研相互合作的成长锻炼中,教师逐渐获得丰富工作经历,同时具备获得各种物流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如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层次可分为物流员、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高级物流师)、注册采购师职业资格认证(按资质相应认定为采购师、高级采购师、注册采购师)等。国家权威的资格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各物流专业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真正做到“双师合一”。

6建立物流教师绩效考评体系

目前高校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指标还是倚重课堂教学工作量及科研情况,考评制度里对实践能力方面涉及较少,教师的大多时间在被繁重的课堂教学与科研任务占用之下,也就不会主动去争取外出实践锻炼的机会。为此,学校或二级学院的绩效考评里,要增加如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的时间或次数要求,考评其上报的实践活动计划方案、实践业务进展与总结,并以此作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并体现到职称的评定上。这样的导向作用,能积极鼓励和推动专业教师走出高校走进企业,获得相应实践工作经历,提高物流实践操作技能。

四结束语

教学技能论文范文第3篇

(一)明确教学目标

2010年之前,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名称不是学前教育专业,而是幼儿教育专业,这一改变意味着教育部门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及其思维变化。幼儿文学作为专业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幼儿文学的教育人才,其应该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底蕴,以便向幼儿传递文化思想,具备深厚的幼儿文学素养,以便向幼儿传达文学知识,具备执着的探究精神,以便更加清晰有效的教育幼儿。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幼儿文学教学应努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学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幼儿文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幼儿文学的发展状况,学会从现实的文学作品和教学中发现新的研究的课题。

(二)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他学科及课程的教学模式相同

幼儿文学的课堂里,教师仍是以教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味地以满堂的言语进行授课,然而这与现代教育理论是相悖的,教师是教的主体,而学生是学的中心,教师教的目的在于学生的学,因此必须转变思维,认识并理解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将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的激发、学生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高上面来,协助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模式。此外,教师在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学生学习的目的,形成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而学生以未来实用性为指导的学习模式,教导学生认识到幼儿文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组织以幼儿为主体的文学活动,并进行适当的教学与学习。

(三)突出语言训练

强化口语技能口语专业水平对于幼儿文学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与关键的,因为幼儿文学需要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同时,还要进行听说表演与诵读、故事的表演,而学生的口语专业技能在此就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口语能力越好,其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也就会越好。因此,为适应幼儿园实践的这个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时,必须加强学生对于语言能力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口语技能水平。在幼儿文学教学的儿歌单元,可以让学生分别进行儿歌的表演,让其自主自由地进行编组,选取曲目,并进行一定的串联和主题编排,进行有准备的表演,既能提高他们对于儿歌的乐趣领会,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口语技能的锻炼与学习。

(四)模糊学科界线

渗透幼教内容幼儿文学和语言教学法在幼师专业的教学当中是两个不同的课程,两者之间完全独立设置,毫无交叉。因此,我们需要将幼儿文学与语言教学法之间的限制打破,模糊他们的科学界线,使幼儿文学与语言教学法更加紧密配合,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幼儿文学教学里,儿歌和幼儿诗分别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在教材设置上面也是分开为不同的章节,并进行详细介绍、学习和创作,而在语言教学法里,儿歌和幼儿诗则统称为幼儿诗歌,是一体化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幼儿文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学习并了解文体特点,训练写作技能,强化作品鉴赏能力,而语言教学法的教学重点则是培养学生利用幼儿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掌握整个组织活动的流程,从作品选材到过程设计再到案例分析,因此二者是天生的合作者,老师应充分发挥这种合作的作用。

二、结语

教学技能论文范文第4篇

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事物;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根本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词汇是构建语言大厦的基石,没有词汇的英语学习注定会成为空中楼阁。丰富的词汇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技能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机械记忆模式,要将单词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让学生活学活用,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一)利用实物、图片等呈现

单词实物与图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形象性,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将词汇与实物结合起来,这样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思维力。如clock,key等。

(二)运用规则来记忆单词英语教学大纲提出

要引导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拼读规则拼写单词,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词类。在单词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机渗透拼读规则,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三)在游戏中学习单词

通过设计集智力、活动和竞争于一体的英语游戏,可以模拟实际活动,更具趣味性与交际性,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而且更加利于学生对单词的掌握与运用。如学完身体部位名称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Pollysays游戏。如Putonyourhat./Takeoffyourcoat./Openyoureyes./Closethewindow./Touchyournose.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快乐的活动,在游戏中巩固单词。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成功的教学是学生积极调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展开的过程。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教学参与度,而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唯有建立在浓厚兴趣基础之上的认知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学生的学习热情直接决定着口语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艺术,来打造特色化教学,以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

(一)教师要用自身的教学热情来吸引学生试想

如果教师板着面孔,以不变的语气与语调来教学,只会带给学生压抑感,而限制学生的思维,降低参与热情。为此英语教师要说得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要善于运用自身积极的情感,对生活的热爱,对英语的热情,善于运用肢体动作与表情,用自身快乐的因子、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进而使学生更加关注英语学习,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参与到英语交流与交际活动中来。

(二)善于运用媒体手段来吸引学生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为感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媒体手段来为学生打造一个动态的语言世界,如为学生播放一曲动听的音乐,播放一段精彩的影视剧片断,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趣味性,感受语言学科的生动活泼,这样自然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

三、开展丰富的口语训练

(一)模仿朗读学习始于模仿

尤其是语言学科,其发音、语调都是在反复的模仿中逐渐内化形成的。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模仿性朗读,让学生在模仿中来增强语感,提高语言驾驭水平。在新授课时,可以为学生播放课文录音,适当停顿,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模仿经典的英文影视剧片断或是英语节目,在模仿中来纠正发音、语气、语调等,从而让学生说得一口标准地道的英语。

(二)角色扮演初中生有着很强的表演天赋

教师可以表演活动来将学生与口语联系起来,这样既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又符合语言学习特征,可以将学生带入真实的交际场景与活动之中,让学生进入特定角色,这样更能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场景来掌握与运用语言,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用英语来进行交流,这正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截取影视剧片断,让学生进行配音。诸如此类的活动,不再是没有感情的机械朗读,而是与特定情景相结合的真实语言运用,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语言的内化,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掌握语言的精髓。

(三)自由交流英语是一门语言

教学技能论文范文第5篇

1.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创新模式

笔者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有幸参与并观摩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课程。根据教学质量统计表的结果,其中课堂效果最好、最为学员广泛推崇的就是听证会、讨论会等以学员交流为主的课程形式,成为传统多媒体教学的良好示范。在这种教学方式中,通过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角色扮演,学员可以在陈述观点的讨论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在相互的观点博弈中获得对问题深入本质的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聆听学员的观点获得多角度的问题分析建议,更加了解学员对问题存在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这样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找到切入点来为他们解决问题。学员在这堂课中学到的也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是对技能应用的体验。其实,这种模式在电视的法制、论坛等节目中最为常见,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认同,正是这种新颖、有意义的形式在电视平台上取得了成功,才得以在教学领域中尝试着运用并推广。从现在的教学发展程度来说,在社会技能理论培训中,此种模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只是在数量上还没有达到完全推广的要求。的确,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更要有控制全场氛围的气势。这就需要教师培训体系的规范和人才录用标准的完善,避免人才断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好处就是在运用既有的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基础上,对多媒体资源重新配置,为每一位学员配备话筒和书写建议的设备,以便于自由表达,处于和教师表达形式的同等地位。这样改变的只是教学形式,促进了教师和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一些电子商业公司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打造独立的多媒体教室,配备全套的可移动桌椅、电子投影仪、移动话筒、局域网服务器和笔记本电脑等,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不仅能为培训机构解决技术难题,还为自身带来利益,取得双赢。

2.为社会技能理论培训量身打造

多城市覆盖的网络课程项目在高等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领域,随着有线和无线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课程因有着随时随地观看的便捷、多次重复观看的满足、课程管理的私人定制化、价格相对优惠等优点而受到广泛推崇。但是在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中,网络课程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省市在社会技能理论培训中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形成不了规模化的课程包。众所周知,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视频网络的流畅化播放,需要在全国每个地区投放大型数据储备处理服务器等设备,成本极其昂贵。因此,一个普通的小型企业要想完成视频的全国化播放,只有一个选择,就是租用一些已形成规模的公司的服务器资源,如新浪、搜狐等上市公司。以现有的高等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为例,其课程包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教材,即使教师的讲授风格不同、侧重点不同,但内容不会脱离统一教材的范围。因此,教育机构的课程包一旦做好,只要有市场需求,便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市场机制的导向下,培训机构只需要支付一次性课程包的制作费用、长期的网络后台维护费用和租用服务器的资源占用费,只要在社会宣传中形成一定的影响,赢得学员的信任,一旦获得广告商的赞助支持,那么将是三赢的结果。培训机构获得利益,广告商获得关注,学员获得物美价廉的知识商品。相比之下,各省市的社会技能理论培训偏重传统教学,在中央政策的基准下,各省市都有着具有自身特色的规定和导向,理论课程自然就会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如果一个地区做出课程包打算形成网络推广,必须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本地推广还有可能,但是要做到全国推广就会由于政策不同、地域不同等原因遇到阻碍。而在本地推广的话受众会非常有限,难以形成广告商赞助的商业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解决课程包的特色化,培训机构应就中央政策的大方向和技术市场导向制定解读型课程,还要花大力气针对不同的地区分设各地的特色课程。最重要的是与各省市沟通协作,打造出有质量、上水平的课程包,并且课程内容一定要随着政策的变动及时更新。为了适应市场化,保证培训机构和广告商选择上的多样化,要制定和完善培训机构的准入机制,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只有这样,社会技能理论培训才能形成规模,课程质量才能求得保证,理论市场才能得以良性循环。

3.搭建多功能数字电视平台,为社会技能理论培训服务

如果说搭建全国覆盖的网络平台是走完万里长征的长远计划,那么搭建多功能电视平台就是一段短途旅行的短期计划。让长远计划和短期计划并行,为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增添更多的选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品质不断升级的电视在更新换代中从黑白到彩色,从平板到液晶,走进了千家万户。随后,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问世打破了电视的单一选择,各种节目类型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自主选择,这为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也为数字电视公司提供了商业契机。虽然在区域范围上,数字电视平台难以实现全国覆盖,但是在本辖区内开展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这种本辖区内小范围的社会技能理论培训推广为网络的全国覆盖走出了坚实而勇敢的第一步。一方面,数字电视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为培训机构做好适应本辖区特色的理论课程包的录制工作和后期的后台维护工作。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做好自身工作,打造优质的课程内容,吸引各级企业和技术需求者购买课程,以吸引广告商投入降低制作成本。如何使得数字电视的社会技能理论培训的课程种类具有吸引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培训素材。除了教师的视频课程外,我们还应该寻找更有突破性的素材。比如,我们关注到中央电视台近几年播放了很多自制精良或者海外引进的专题片、纪录片和写实电影,类型繁多,涉及各个领域,包括经济、历史、地理、科技、文化、政治等社会各个层面。根据电视台的调查研究显示,这些节目的大多数受众是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群。这些素材其实都是我们现在的技术人员所需要了解的,如果错过当天的播放时间,那么只有通过网上重播来学习。但是由于央视频道面向的是全社会公众,不可能只做某一方面的专题,而网络视频也只是根据频道的设置分类观看,这样就导致金融界的技术人员要通过大量的搜索和筛选才能在每一档节目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金融知识,降低了学习效率。如果培训机构可以和数字电视公司合作,将各类型的专题片或者纪录片分门别类地做成文件夹,就可以大大提升社会技能理论培训的效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做成两种类别体系:一种是按照社会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分成政治、经济、文化等下设的金融、历史、地理、科教、文艺等细节分类;另一种是按照技术职称分类,如实习生、助理员、副高级人员、正高级人员等。这样,学员在家就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工作性质的需要选择观看,这样的内容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这对于数字电视公司来说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它付出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后台维护管理上,要实时对客户的观看记录做好存档和视频更新,只要吸引到广告商的关注,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建立视频会议式的多媒体支撑,畅通不同地域的交流渠道

在一些国际化高科企业中,视频会议往往是众多身处不同地域的高管相互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通常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但是在培训领域鲜有使用。因为在人们的思维意识中,培训是长期的周而复始的知识的灌输,这类培训通常被定位为应试教育。然而,社会技能理论培训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的培训群体是社会技术人员。对于他们来说,参加培训的目的并不是为参加考试来获得资格证书,而是通过培训加深对技术理论的工作应用。对于社会技术人员的培训,要清楚他们需要的不单单是知识的灌输,更多的还是不同领域的交流沟通,这与高科企业的交流模式有相同之处,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尝试引入视频会议式的多媒体模式来为社会技能理论培训服务。电子技术公司可以找准这一市场缺口,为培训机构打造视频会议式多媒体教室,只需要提供投影仪、屏幕和安装视频软件等即可。一些高质量受欢迎的课程可以通过视频会议式多媒体设备实现异地共享,甚至还可以实现现场的异地交流和实时参与。试想,如果这种方式在视频连接中不存在技术障碍,那么对一个地区来讲,它的社会技能理论培训可以共享多区域的课程资源,这对于学员来讲是一笔用金钱无法买到的知识财富。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开阔学员的眼界,还可以促进学员的跨区域交流合作。尤其在现在中央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相同领域不同区域的社会技术人员之间对于政策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实时交流和理解对于京津冀的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每一次视频会议都是一次形式简单化的跨区域研讨会,为各地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培训机构应该打破自我约束的传统讲授模式,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多借助外来的力量来强大自己。既不敝帚自珍,也不妄自菲薄,积极融入与电子技术公司的合作,打造现代化的视频会议式多媒体教室。

二、创新型社会技能理论培训多媒体教学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