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管理

酒店管理范文精选

酒店管理

酒店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地方酒店行业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是培养酒店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该文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贵州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了校外实习满意度调查。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学生校外实习满意度水平及成因,得到学生对校外实习满意度“一般”的结论。为了进一步提升实习生校外实习满意度和实习效果,提出了建立轮岗实习制度、加强专业引导,给予实习生晋升机会、规范和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地方

本科院校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发展是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战略部署。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其人才培养应既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1]。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随着高校发展与社会经济活动关系日益密切,其人才培养目标也必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例如,桂林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酒店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具有现代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酒店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具备熟练的酒店管理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了培养的应用性,而应用性离不开酒店的真实工作场景,只有通过实际工作的体验、感受才能获取知识的共享,才能学以致用。因此,校外实习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一般称为顶岗实习或者专业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积极尝试。校外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学生对校外实习的满意度反映了校外实习环节的教学设计、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效果的现状。

1调查方法及设计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深入了解学生对实习满意度的评价及原因。问卷设计主要采用涂玮、金丽娇基于双因素理论设计和验证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实习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实习岗位、专业认同感、是否轮岗等;第二部分是满意度调查,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分解为实习管理、酒店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导师指导的及时性和态度、酒店工作时间、工作环境、食宿条件、薪酬福利、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等9项;激励因素分解为岗前培训、工作培训、轮岗、岗位工作内容、兴趣关联度、特长发挥、能力提升等7项。问卷使用李克特量表形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习情况和感受对22项问题进行选择或给予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的评价[3]。

2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贵州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22届17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2022届学生于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进行了为期4-6个月的顶岗实习,这段实习经历使学生感触颇多,其满意度的评价也非常真实可信。共发放问卷171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6%。3调查结果分析

3.1问卷第一部分结果分析

3.1.1性别分析此次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为44:116,男生占27.5%,女生占72.5%,说明选择酒店管理专业的女生居多,酒店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女性的性格特征较男性普遍更有亲和力和耐心,更适合从事酒店行业工作。

3.1.2岗位分布问卷数据显示,从事餐饮、客房一线岗位工作的学生占66.88%,位居第二的是前厅接待、礼宾岗位,占20%,前厅接待岗位对形象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说明部分学生在形象、职业素养方面被酒店认可;行政岗位占5.63%,销售岗位只有1.25%,其他岗位占6.25%,基层管理岗位占比为0%。由此可见,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基本上是在一线服务岗位,在实习期间没有职位晋升,酒店为实习生提供的岗位类别较少,层次较低。

3.1.3专业优势分析对于酒店行业而言,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属于“科班”出身,从常规逻辑而言应具备一定专业优势,但从调查数据来看,占50.63%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实习生相较于非专业的求职者没有专业优势,而49.38%的学生认为自身具备一定专业优势。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之所以觉得自身不具备专业优势,是因为在酒店工作过程中发现理论和实际相差甚远,觉得在学校所学知识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也没有机会用。

3.1.4专业认同感分析认为实习提升了专业认同感的学生占43.75%,有56.25%的学生认为经过实习反而降低了自己的专业认同感,该项数据说明经过校外实习,有56.25%的学生对未来在酒店行业的职业发展不乐观。访谈发现影响专业认同感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学生对酒店工作内容及要求有了较多了解,从过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自我意识,从而发现自己对酒店管理工作不感兴趣;第二,工作强度,酒店的劳动强度比较大,而且经常加班;第三,性格特征,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而酒店大部分岗位的工作都需要对客人进行面对面服务,所以认为自己并不适合酒店工作。

3.2问卷第二部分——满意度分析

3.2.1总体满意度分析满意度指标一共有16项,总体满意度均值3.17,略高于均值3;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满意度均居于中间水平。标准差分别为0.59、0.66和0.59,说明学生的评价集中趋向“一般”,差别较小,见表1。采用众数评价满意度总体水平,假设:问卷调查表5个选项中“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之和超过50%(含),则认为学生对实习表示“不满意”;问卷调查表5个选项中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之和超过50%(含),则认为学生对实习表示“满意”;问卷调查表5个选项中表示“一般”的比例超过50%(含)或者所有选项比例均未超过50%(含),则认为员工对工作表示“一般”。根据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将工作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即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根据表2的频数及频数百分比进行数据分析,除了“导师能力和态度”“同事关系”和“工作培训”属于“满意”水平,其他选项满意水平均为“一般”,频数分析的结果与总体满意度均值3.17略高于均值3的结论一致。说明贵州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校外实习满意度总体评价为“一般”。

3.2.2基于保健因素的实习满意度分析问卷7-15项问题是基于保健因素设计的,据表1、表2数据显示,保健因素实习满意度总体均值为3.2,居于中间水平。其中两项为“满意”,其余项均为“一般”。“导师解决实习生问题的能力和态度”评价为“满意”,对于该选项评价“一般”的占40%,评价“满意”和“很满意”的占56%,不满意仅占4%,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导师的能力和态度还是认可和满意的。第15选项“同事关系”的评价为“满意”,对于该选项评价“不满意”占12%,评价“一般”占26%,评价“满意”和“很满意”占62%,说明酒店人际关系氛围很好,老员工对学生是接纳和关心的,学生也能很快融入团队中,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

3.2.3基于激励因素的实习满意度分析问卷16-22项问题是基于激励因素设计的,表1、表2数据显示,激励因素的校外实习满意度为3.13,略低于保健因素,高于平均值3,从均值和频数分析均属于“一般”水平。其中只有“工作培训”的满意度水平评价为“满意”,其他选项校外实习满意度水平均为“一般”。“工作培训”选项评价中,评价“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占18%,评价“一般”占32%,评价“满意”和“很满意”占50%,说明学生对酒店组织的岗中培训基本上满意。

3.2.4满意度各选项分析分析各选项的均值,“同事关系”均值最高3.59,位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轮岗”均值最低2.78,其次是“薪酬福利”和“工作时间”,均值为2.81和2.99,均低于平均值。由此可见,学生对酒店的薪酬福利和工作时间不太满意,而对轮岗评价较低的原因是因为某些酒店为了节约培训成本和提高劳动效率,不安排学生轮岗。

4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比较清楚地获得贵州商学院2022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满意度情况。

4.1学生实习岗位层次普遍较低

调查显示,在实习期间,从事酒店餐饮、客房、前厅等部门一线服务岗位工作的学生占86.88%,而且在实习过程中有75.63%的实习生没有轮岗机会,实习生也几乎没有晋升机会。

4.2专业认同感较低

专业认同是指人通过了解后对所学专业产生情感上的认可和接受,并伴随主动学习行为[5-7]。问卷调查中关于专业认同感的调查数据显示,占56.25%的实习生在实习后专业认同感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

4.3学生对校外实习的满意度位于中等水平

基于双因素理论构建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主要从指标的均值和频数上进行了分析,形成较为一致的结果,学生对校外实习满意度评价总体水平“一般”。

5建议

5.1建立轮岗实习制度

本科层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是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业目标定位是中高层管理者,并不是一线基层岗位服务人员。虽然在实习中过程必须要进入基层工作岗位学习,但学校和酒店应对接岗位工作任务给予实习生有目标的培训,并在能够胜任基层岗位工作后有计划地进行轮岗学习,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5.2加强专业引导,给予实习生晋升机会

酒店和学校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知识应用培训和竞赛,学生通过知识应用培训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逐步形成专业优势;参加竞赛不仅可以获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还能激发对本专业的兴趣,提升专业认同感。酒店应制定针对实习生的激励计划,例如,为实习生提供见习领班和主管岗位,提高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酒店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和储备人才,当学生对未来职业有比较清晰的规划时,自然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认同。

5.3规范和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

学生对“实习管理”的满意度评价属于中等水平,说明学校还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酒店24小时提供服务的特点造成了员工经常延迟下班和加班,某些酒店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减少编制,旺季长时间停休顶岗,高强度工作让初进入职场还没有完全转换角色的实习生望而却步。实习管理既要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同时,也要保障实习生的权益,例如,通过实习协议明确实习生的工作时间般”水平。其中只有“工作培训”的满意度水平评价为“满意”,其他选项校外实习满意度水平均为“一般”。“工作培训”选项评价中,评价“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占18%,评价“一般”占32%,评价“满意”和“很满意”占50%,说明学生对酒店组织的岗中培训基本上满意。

作者:范晓玲 单位:贵州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酒店管理探析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星级酒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就对酒店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我国星级酒店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依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酒店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成为现阶段制约酒店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模式的单一性、培养理念的滞后性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与行业关注的焦点。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调把实践育人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为高校确立实践育人理念并深入探索实践育人路径提供了政策引导。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校内的实践学习是以课程为独立单元开展的,实践学习的内容衔接不合理,导致知识呈碎片化。而校外实习多在酒店前厅、餐饮和客房部门开展,学生大多从事一线基层服务工作,导致学生实习的意愿不强烈,学生没有足够的提升自己的平台。此外,大多数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定位笼统,只是简单地沿用传统的旅游管理定位,没有与行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为了能够培养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高校需要进一步梳理酒店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的关系,针对学生能力的短板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深入分析提升学生能力的路径,建立动态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十分必要。“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以实践育人的视角总结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痛点,探究“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和实践育人理念的契合点,使理论与实践对接,创新课程改革途径,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育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模块化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知识技能,重构课程结构依托数据分析画像,精准掌握学情,根据学生喜欢基于任务和实践的学习方式、渴望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对动手实践充满期待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四个教学项目(见表1)。教学过程融入校企合作酒店实际工作项目,以“知文化、能服务、会策划”为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转化课堂成果,落实实践育人。通过任务的逐层推进,从餐前、餐中、餐后三个环节对餐饮服务的工作流程进行展示,实现技能流程化和项目化的教学效果。每个教学任务完成后均有阶段性考核,学生任务明确。为让学生的操作符合行业标准,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

(二)教学实施:“三段五步”开展项目化教学教学中充分运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活页式实训指导书,每个任务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结合教学特点分为“教学练考评”五步教学组织模式。课前在教学平台小游戏、“1+X”餐饮服务员(中级)题库、微课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熟悉所学知识,课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学习并练习、课堂灵活考试、教师总结点评等环节深化课堂教学,课后通过拓展资料包拓宽学生视野[1]。“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涉及面广泛,仅仅学习课本知识远远不够,因此建立课程线上图书馆辅助教学,引入心理学、营养学、旅游学、历史学、国学等方面的知识,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课岗赛证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德技并重餐饮行业作为重要的服务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是我国向外输出饮食品牌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产业整体陷入困境,餐饮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策划及营销能力。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参照“1+X”餐饮服务管理(中级)证书考核要求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餐厅服务)赛项内容,对接企业标准设计知识、技能、素质三维目标,最终形成“知文化—能服务—会策划—懂管理”的能力体系。基于岗位能力要求及学情分析,确定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策略: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对接行业服务标准,采用任务驱动法,形成“三段五步”闭环教学组织模式

1.丰富教学资源,依托信息化手段助力混合式教学改革依托“餐饮服务与管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自建餐饮案例库和教学资源库为线上教学资源,融合3D设计软件,开展混合式教学。学生通过线上渠道学习知识点,掌握基本原理和技能,线下结合训练项目进行实操,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通过校内实训室、校企合作酒店构建“两地”教育空间,有效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2.优化教学设计,以“企业标准”为准绳强化操作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对接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校企联合,引导学生完成休闲西餐厅策划任务,企业导师全程跟踪,校企共同实施教学。

3.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以达成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喜欢探究式学习法的特点,以任务导向教学法为主线,结合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在教学活动中,导入酒店真实工作任务,并按工作流程分为不同的任务点,让学生按照认知、探究、模仿、强化的步骤完成各项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传统实训教学的僵化模式。以岗位环境为依托,构建岗位工作环境,引导学生明确餐饮服务人员的身份,多措并举着力突破操作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卫生意识,积极开展餐饮服务员职业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2]。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规律及学习特点,将“学、思、践、悟、评”贯穿于思政教学全过程。

4.采用基于目标导向的多主体、多维度、全过程评价方式多主体即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保证教师、学生、企业导师都能参与评价。多维度即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开展评价。全过程即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开展全过程评价。具体评价方式见表2。5.对接岗位,课岗赛证融通实施“1+X”证书制度,形成学习能力向岗位能力转化迁移的强大推力,有效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等级有效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与学生的就业能力。教学内容融入“1+X”餐饮服务管理(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相关考点,使学生参加“1+X”证书的考核,不需要额外组织考证培训。教学内容融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餐厅服务赛项,并在阶段测试中使用赛项评分表,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教学内容融入企业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使得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可以更快地融入岗位。

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特色与创新

(一)匠心打造,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深入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丰富课程育人内涵,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强、协作性强的特点,结合职业素质要求,分析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并设计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校企协同,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发活页式教材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视频涵盖各个实训环节的教师示范,学生课前可通过在线开放课预习,课后通过在线开放课复习。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理实一体的教学设计,与企业联合开发活页式教材,有效融入企业服务标准及流程,保障了教材的教学效能[4]。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突破教学重难点为突破西餐服务项目中服务英语的使用问题,教学团队引入具有3A酒店英语培训背景的专职英语教师。为保证策划方案贴近实际,教学团队引入担任高端酒店餐饮总监的企业导师。为让学生的基础服务技能更加扎实,教学团队引入具有高端酒店挂职锻炼经历的教师。

三、结语

实践育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是基于实践并向实践拓展的重要的新型育人方式。“餐饮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对于酒店管理及相关旅游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对于“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围绕校内校外两个实践教学主体,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补齐学生能力的短板,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多路径协同培养,改变以往培养模式单一的现状,深化与企业的融合,不断提高企业的育人参与度,以解决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作者:许良慧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探析3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注重低碳生活。旅游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倡导低碳发展的大环境下,低碳旅游理念也开始影响酒店业。酒店住宿和消费是旅游业的重要载体之一,应当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不仅要立足客户需求,打造客户满意的酒店,还需要认真践行低碳理念,确保酒店环境和卫生符合相关标准。

一、低碳旅游概述

低碳旅游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旅游者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出行,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也是低碳发展背景下旅游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的旅游意愿也不断增强,各种自驾游、组团游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人们看重的是旅游过程的享受,忽略了旅游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以至于旅游业存在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而这些与低碳发展的要求相违背。低碳发展可以很好地缓解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形势,协调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1-2]。

二、低碳旅游视域下酒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酒店文化与低碳旅游理念不符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价值的综合体现,对企业的行为有着约束和监督作用。现阶段,我国旅游业虽然保持着发展势头,酒店行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我国许多酒店对自身文化建设大多不够重视,只看重旅游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且多数酒店的文化理念与低碳旅游理念并不完全相符。

(二)酒店基础设施不完善低碳旅游视域下,对酒店服务设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景区酒店内的服务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低碳方面的设施,可以说许多酒店并没有配置相关设施。例如,酒店室内的控温设施,依然是靠空调解决,一个空调的能耗相对较小,但是,酒店的空调数量非常多,当入住率高,客人同时使用时就会出现能耗累加效应。

(三)资源浪费严重酒店作为游客旅行过程中休息的场所,长期以来,为游客提供的日常用品都是免费的,如洗漱用品,而洗漱用品生产会消耗一定资源。还有一些游客节约意识不强,不珍惜资源,如水资源过度使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四)缺少专业管理人员在酒店业发展过程中,专业的管理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酒店具备了专业的管理人才,就可以为酒店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低碳视域下,酒店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还需要学习“低碳”相关知识。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酒店的管理人员大多不具备低碳理念,他们在为游客提供酒店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体现低碳服务,而是继续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下,尤其是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缺乏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这些地区的酒店存在能耗高、排放高等问题。

(五)同质化现象严重长期以来,酒店经营管理的重心在于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了获得好的效益,酒店会奇思妙想,打造各种特色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当下,酒店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提高自身影响力。一旦某个景区酒店的特色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其他景区的酒店也会相继模仿,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对于游客而言,新颖的东西往往比较有吸引力,但是普遍化的东西就会产生疲劳感,这种模仿性的经营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引起游客的反感。

(六)存在环境保护问题酒店日常经营过程中,酒店的各种行为都会与环境产生一定的联系,可以说在酒店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但是一些酒店为了吸引游客,盲目地开发旅游资源,不注重环境保护,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忽略了长远利益,缺乏长期规划,甚至一些酒店以牺牲和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短期利益,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可取的。低碳发展是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如果酒店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其最终结果还是损害公共利益和自身利益。

三、低碳视域下提升酒店管理水平的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酒店的功能也日益增多,不再局限于住宿、餐饮的服务,开始向娱乐、宴会、购物等拓展。虽然酒店功能的完善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但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污染、能耗问题,这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酒店行业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落实低碳发展理念,积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行绿色酒店管理、生态酒店管理。(一)创新酒店文化低碳旅游视域下,低碳发展已成为酒店管理的主要方向。低碳发展不仅是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酒店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作为酒店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酒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于低碳旅游发展形势,酒店管理者应当创新酒店文化,融入低碳理念。首先,立足可持续发展理念,将低碳理念、绿色理念融入酒店文化中,加大低碳文化、绿色消费观的宣传,提高各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低碳意识,主导绿色产品、倡导低碳出行、绿色出行、绿色服务;其次,明确经营管理目标,本着一切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去开展酒店管理工作,带给客户优质的服务体验;再者,酒店要将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酒店文化的先进性,从而增强酒店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二)完善酒店基础设施低碳旅游视域下,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是酒店行业的必然选择,在这种必然趋势下,酒店应当加快完善自身基础设施。首先,针对酒店现有的基础设施,需要淘汰那些不合时宜、高污染、高排放的设施,及时更新,引进性能指标符合低碳发展的设施设备;其次,加大智能技术应用,提高酒店智能化水平[3]。例如,引进智能技术,智能调节室内温度,从而为游客提供一个适宜的休息环境。

(三)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资源浪费是酒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酒店应注意资源的回收利用。在酒店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实现重复使用,尽量使用回收材料。例如,针对酒店的洗发水,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可以使用可回收瓶子装洗发水,在洗发水用完后,瓶子就可以回收利用。另外,针对酒店内一些更新替换下来的设备、设施,不要着急当作垃圾处理,针对这些设备、设施,可以回收利用的应尽量回收重新利用,如旧桌椅,酒店可以给员工,或捐赠给需要的地方[4]。

(四)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当前,酒店的功能日益多样化,涉及餐饮、休息、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酒店功能的多样化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剧资源的消耗,为了节省资源的消耗,减少垃圾的产生,酒店应当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一方面,针对酒店为游客提供的产品,应注重产品的绿色、环保型,尽量实现这些产品资源的可回收利用;另一方面,改善酒店环境,积极倡导游客低碳消费、光盘行动,尽量避免浪费。例如,在就餐区域,设置“吃多少、拿多少”“珍惜粮食”等警示语,以此增强游客的节约意识;再如,在客房,在洗漱的地方张贴节约用水的标语,提醒客人节约用水,降低废水的排放。

(五)大力发展绿色营销长期以来,酒店经营管理看重的是经济效益,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会开设各种特色服务,打造各种产品。在低碳旅游视域下,游客的低碳意识不断增强,绿色消费观念也逐渐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下,酒店不仅要积极践行低碳发展理念,还需要大力开展绿色营销。一方面,酒店需要建立属于自身的门户网站,借助网络平台来宣传酒店特色,积极开展网上订餐、咨询等服务;另一方面,酒店要加大创新,将绿色理念积极融入自身管理和服务中去,主打特色产品和服务理念,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5-6]。

(六)加强员工培训力度首先,针对酒店现有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包括酒店管理知识的学习、低碳相关知识的学习、酒店管理能力实训等,全面提升酒店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相关工作岗位;其次,加强酒店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教育,明确酒店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督促他们认真践行低碳理念,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的培训,增强酒店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自身工作岗位中去[7-8]。作为酒店工作人员,更要积极配合酒店,认真践行低碳发展理念,不仅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还需要发挥出表率作用,引导酒店内的游客进行低碳消费。

(七)加大低碳旅游理念的宣传在酒店践行低碳理念的过程中,游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游客不配合酒店管理,或者游客缺乏低碳旅游意识,那么就会给酒店的管理带来一定困扰。因此,酒店应当注重游客低碳旅游的宣传。一方面,酒店需要对入住酒店的游客进行低碳消费的宣传,在酒店大厅设立一些低碳消费宣传语和警示牌;另一方面,酒店需要借助网络、广播、报纸等向广大游客宣传低碳出行的好处,鼓励并倡导他们低碳出行,借助这些有效的手段,将酒店在低碳建设方面的特色宣传出去[9-10]。另外,对能够积极配合低碳消费和低碳出行的游客,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例如,免单和打折服务,通过这种措施可以很好地增强游客的低碳消费意识。四、结语综上,随着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低碳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低碳旅游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缓解经济与环境矛盾的重要手段。面对低碳旅游的崛起,酒店行业应当积极践行低碳发展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将低碳理念融入自身管理中去,积极倡导并引导游客低碳消费,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推进自身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一允.浅论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探索[J].上海商业,2022(2):126-129.

[2]罗丽萍.低碳旅游视角下的酒店管理模式探讨[J].旅游与摄影,2021(24):31-32.

[3]卢薇.低碳旅游视域下的主题酒店管理策略[J].环境工程,2021,39(12):321.

[4]孙静宇,陈丹.低碳旅游视域下的酒店管理策略[J].环境工程,2021,39(11):229.

酒店管理范文第2篇

实习地点台州开元大酒店驻地实习

浙江瑞鹏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走访实习

实习目的通过进厂实地实习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组织过程企业的组织结构加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实习时间

企业介绍

浙江瑞鹏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浙江瑞鹏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专业生产汽车雨刮器总成、暖风电机总成、鼓风电机总成、风扇电机总成、原创:玻璃升降器总成、暖风水箱、喇叭等产品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公司先后通过了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创建于年,位于中国汽摩配之都浙江省瑞安市,并于××年在吉林成立吉林瑞鹏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形成以汽车暖风机总成为主产品的生产基地。公司总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现有职员余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技术人员人,高中级技术职称人,产值达余万元,集产品开发、试制、生产和销售为一体。

公司主要产品能满足重型、轻型、微型卡车以及各类轿车的需求,不仅定点配套销往一汽集团、重汽集团、天津一汽、一汽吉轻、陕西重汽、沈阳金杯华晨、南京长安公司、一汽红塔等多家企业,同时,公司生产的直流电机、玻璃升降器电机、按摩器电机、日用电机、柴油输油电机及电动门升降机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欧美、澳大利亚、东南亚、中东等余个国家,公司拥有进出口自主经营权。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了自己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地理优势。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不断完善创新机制,构筑人才平台,建立和谐的客户关系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和做好全方位的服务,使公司在新产品的研制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以优惠的价格、可靠的质量,高度的信誉获得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与青睐。年,公司被一汽联合销售集体列为“首届理事会单位”。××年,被中国汽车零部件联合销售集团评为“名优产品生产企业”。被全国汽车零部件双百推展委员会列入“全国双百汽车零部件推展品牌企业”。××年,被瑞安市命名为“中国汽摩配之都功勋企业”。

回顾过去,创业维艰,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为各类汽车生产优良品质的配件,以真诚的服务赢得用户的满意”原创:是瑞鹏的经营理念。瑞鹏人愿与国内外朋友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台州开元大酒店

酒店管理范文第3篇

一、酒店管理教育中现存的问题

首先,院校招生难的问题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并存,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就是社会认知原因。我国人民群众普遍认为酒店管理专业社会地位较低,就是伺候别人的工作,一般人都不喜欢酒店工作,这是酒店工作不受人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酒店工作的工资普遍较低,劳动时间长强度大,薪资水平较低;酒店的行业门槛低,即使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人也能够进入行业领域进行工作。以上几点是酒店管理教育招生难的主要原因。其次,不能满足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学习需求。酒店管理教育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能否将学过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在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的学生普遍感觉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希望能够增加学习机会。再次,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酒店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需要综合的能力,如服务意识、良好的心态、人际关系等等,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短短的在校学习期间,想要培养这种能力,是不现实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偏学术化比较严重,而酒店管理专业却是一个实际性应用问题,这就导致经过酒店管理教育的人员依然只懂得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

二、酒店管理教育中现存问题的解决方式

本科阶段的酒店管理教育应当具备的特点是综合型、管理型、研究型、涉外型,中职学校的酒店管理教育应当具备的特点就是培养要求的技能性、基层性、学历层次的连续性、课程设置的基础性。高职酒店管理教育的特点为应用性、职业培养性、服务层和管理层的连接性、学历层次性、知识理论深入性等等。所以酒店管理教育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做出相应对策:确定酒店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酒店职业经理人。近些年来,我国酒店业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的酒店职业经理人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可以把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酒店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专业酒店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创新能力、职业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高质量、高层次酒店职业经理人。本文所说的酒店职业经理人实质上就是运用现代酒店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以经营管理酒店企业为职业,独立对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开展的经营管理,还要在工作上取得过一定成效的管理者。将培养酒店职业经理人作为酒店职业管理教育下的目标,即将院校的酒店管理教育的特色展现出来,又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因为要培养酒店职业经理人,就必须通过诸多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学校期间一步一步的深入酒店企业中去,一方面加强技能提高、意识培养,另一方面也能够做到进一步熟悉企业管理环境,积累企业管理经验,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训练。与此同时,培养酒店职业经理人从学生就业角度来看,将其限定为酒店管理教育的目标,即将学生的就业面拓展开来,有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率,能够使经过酒店管理教育培养的人才在零距离的磨合下迅速投身到工作岗位当中去。在酒店管理教育中,应当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型企业人才。酒店业创新人才是指具有革新精神、创新观念、创业意识的管理性的、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培养酒店管理教育的创新人才,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自主意识和创业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确定酒店管理专业的建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方向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贯彻“创新”这一理念。以培养酒店职业经理人为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端口,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口径,以达到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模式(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例如,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学生不是花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坐在课堂里看书本,而是在参观酒店、参与实践教学,熟悉酒店运行的各个环节,在酒店这种环境下实现课堂教学;在专业课程开设方面,将理论教学的重点设定为管理理论知识课程、文化基础知识课程,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应当着重主义管理经验的积累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为塑造酒店职业经理人奠定牢固的、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提升学生的竞争力,酒店管理专业在新世纪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尤其实在中国加人WTO后,我国酒店业随着外资酒店企业的进入人才竞争得更加激烈。我国酒店职业教育面对如此之大的竞争应当何去何从?我国酒店管理教育能否为酒店业的大发展输送大批量的人才?说到底,酒店业人才的竞争就是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酒店管理教育在确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后,只能加强人才的综合素质训练、将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酒店人才为己任,才能源源不断的为酒店输送管理人才,才能够促进我国酒店业的进一步发展。酒店管理教育具有双重属性,这双重属性就是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就是说酒店管理教育即强调职业性,又强调高等性。酒店管理教育中培养的人才是具有综合素质的、高质量的、高层次的、全方位的管理人才。所谓综合素质,不仅仅包括知识素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和智力技能,还应该包括创业意识、心理素质、潜在素质、创新能力。加强综合素质训练,要求酒店管理专业一定要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走出来,在进行理论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酒店管理教育中的职业意识、创业意识、创新能力的教育。

作者:李婧 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酒店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研究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出行旅游和住酒店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是人们出现的时候,更喜欢通过手机中的软件,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行程。这就需要酒店根据客户的预约情况和每天实际客户居住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融合调节,从而将酒店的利用效率发挥到最大,实现酒店经济效益的提高。

1我国酒店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酒店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跨行业竞争者,在互联网科技的支持下民宿、快捷酒店、共享酒店、驴友共享等等,不断的压缩我国酒店市场的份额。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人群居住酒店的首选就是进行商务会议的时候,会首选酒店。但是在团建和家庭旅游的时候,人们更倾向于快捷酒店,主要是由于快捷酒店的基本配置和酒店的相同,但是快捷酒店的价格比酒店的价格要更加便宜得多。在酒店的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的大酒店由于一间客房没有客户居住,就没有进行彻底的打扫,还是就是本来是一次性的使用品,而酒店却没有合理的回收,直接重复使用,给客户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北京的酒店突击检查的过程中很多的酒店,都没有达到星级的质量标准。主要是管理人员思想意识的松散,从而导致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偷懒不负责任,从而给酒店的整体形象带了极大的影响[1]。在我国酒店的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的酒店过于注重国级上的酒店星级评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星级大酒店,行业内一流服务质量的就是迪拜的七星级帆船酒店。很多的酒店为了追求虚有的评价,不断地增加酒店豪华的装饰力度,并且购买大量的文物名画,来装饰酒店的艺术气息。但是酒店在加强外在形象的过程中忽视了酒店文化的建设,以及酒店管理人员水平的提高。从而产生了酒店管理团队整体实力不强,酒店的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也不是积极主动。这样的工作心态和工作精神面貌,对客户是非常大的影响,同时直接影响到酒店的品牌形象,一旦损失了一位客户,那么损失的就是这个客户背后所有潜在的客户群。直接给酒店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酒店管理过程中要加强酒店文化的建设,不断地提升酒店的服务品质。

2酒店管理模式的融合创新

2.1酒店文化的建设

在未来的酒店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酒店文化的建设,在以后的酒店市场发展过程中竞争会根据的激烈,而酒店就是作为居住和旅行的一个落脚地,所有的酒店基本的服务理论都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还会有星级酒店的不同?答案就是酒店的服务品质不一样,有的酒店服务的理念就是,让客户感到回到家中的温馨和舒适。有的酒店的服务观念,就是让客户感到自己尊贵,进入酒店之后,就会被酒店的装饰感染到,仿佛自己进入宫殿的感觉一样。有的酒店就是走艺术的方向,当客户走进酒店的时候,就会被酒店内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所吸引,仿佛置身于艺术的神殿中一般[2]。那么我国的酒店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哪里呢?首先不论是酒店选择的服务理念是什么,首先需要酒店打造一直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服务团队,也就是团队服务工作人员的服装、说话的语气、服务的动作举止、表达的逻辑等,都要和酒店发展的方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客户在酒店消费之后,就会被酒店文化氛围所感染。在今后的居住酒店的时候,发现很多的酒店没有那种文化气息,因此客户还会选择再次入住同一家酒店。这个时候客户第二次入住该酒店的时候,说明该客户对酒店的管理发展有了一定的认可,这个时候就要保持第一的服务品质,让该客户成为自己的忠实客户,并且通过该客户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来酒店进行消费。

2.2酒店管理理念的创新

在我国酒店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一个严重的情况时就会员工流转的速度非常快,充分地说明了该酒店管理中存在的一定的问题,没有给员工更多留下来的理由,反而给了员工离职的更多原因。在今后的酒店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以人为本,通过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从而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在管理的过程中定期地开展企业员工的大会,在会议中着重表扬奖励表现优秀的员工,为了让员工有更多的升职加薪的机会,可以给员工规划一个职业发展的计划单,并且在酒店内部每年定期地开展考试,通过技能考核并且该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已经满足了升职的要求,这样就可以给予员工更好地发展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酒店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且在酒店工作开展的时候,也是非常高效的[3]。

3结束语

在今后的酒店管理发展的过程中要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目前酒店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相应的方式进行改革优化,从而不断地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杰.关于我国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9:61+63.

[2]薛驰宇.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赤子(上中旬),2014,22:149.

酒店管理范文第5篇

(一)国内酒店数量激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广州的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的临近、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我国酒店业无疑将有大规模的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星级酒店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200多家,猛增到2009年的15000多家;全球排名前10位的酒店管理集团已全部进驻中国,如知名的万豪集团计划未来5年在中国运作的酒店增加到50家;喜达屋集团计划未来在亚太地区新开100家酒店;其他,如洲际、雅高、最佳西方等酒店集团也在中国不断的开拓自己的领地。专家预言,未来50年内中国的酒店数量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酒店业最具市场潜力的国家。在未来10年,我国酒店业将以每秒2.5个的速度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南昌地区酒店数量也跟随着全国酒店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增长。以五星级酒店为例,2003年该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挂牌营业,到2010年该市已有7家五星级酒店,还有3到4家建设中的五星级酒店将于近年内开业。

(二)酒店专业管理人才缺乏。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家高星级酒店所需的员工数量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而其中管理人员又最为缺乏。一份关于上海地区酒店行业人员需求的调查中提到,通过对该地区17家星级酒店(五星级5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4家)35种具体岗位的调查发现,这些酒店需要招聘的员工总数为811人,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各连锁酒店在外地扩张所需要的高级管理人员,需要人数为150人。此外,部分酒店还需要招聘部门总监、部门经理之类的中高层管理人员。[1]而另一份对南京喜来登和三亚喜来登的调查显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员工仅占总数的0.35%,具有本科学历的只占2.3%,具有大专学历的占11.5%,职高和高中学历占32.4%,半数以上员工不具备高中学历。[2]随着酒店数量的持续增长,行业服务标准和组织管理将与国际接轨,届时酒店对受过大学教育的中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需求缺口会越来越大,这正是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大好契机。

(三)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已有一定基础。通过上述调查数据可以得知,我国酒店人才极其匮乏,尤其是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这正好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规划。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方向必须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江西蓝天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这方面已有一定基础,该专业历经3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并且与宁波南苑酒店(五星级)、南昌锦峰大酒店(五星级)、南昌国恩大酒店(四星级)、迪欧咖啡多家知名酒店餐饮业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每届毕业生供不应求。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目前酒店管理专业逐步成为学院具有良好教学设施条件,拥有“双师型”专业队伍,教学科学规范,特色鲜明的新型专业之一。教研室根据专业特点,依据专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专业技能实训和考核标准体系,加强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酒店业输送更多更好的专业管理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酒店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普遍开设酒店管理专业。我国酒店业兴起的同时,众多高校和企业也已看准此契机,竞相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甚至成立专门的酒店管理学院,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青岛酒店管理学院、蓝山酒店管理学院、上海锦江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等。这些专门性质的酒店管理学院招生人数每年正在以成倍的数量增长。在南昌地区,据笔者初步估算,已有80%以上的高校成立了酒店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竞争之势愈演愈烈。此外,由于酒店业专业限制不强,门槛不高,招聘岗位较多,致使许多非本专业高校毕业生也选择在酒店就业。

(二)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已建有前台实训室、客房和餐饮实训基地,相比于其他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已经走在前列。但是,这些实训室利用率偏低,导致学生到工作单位时操作技能还得从头开始学习。校外实习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加强,而在此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不足,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出台针对酒店实习的专门管理制度,经常出现学生擅自中止实习、不服从实习指导教师和酒店方管理等问题。这些情况将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三)“双师型”教师建设有待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操作性非常强,这就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必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在我国片面重视高学历的大环境下,许多学校盲目引进高学历的师资力量,而忽视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的特点。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够,片面强调该专业教师的理论授课能力,对于业务操作技能要求不高,教师实习进修机会偏少,缺乏酒店实际工作经验。

三、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对策

(一)开设特色精品课程。2003年3月,教育部启动了“质量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整个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体系的改变以及怎样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质量问题。打造高校特色精品课程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要改革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建设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课程。就本专业而言,大多数院校也开设了酒店前厅、餐厅和客房的实践课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专业课程的层次和特色。但笔者认为,想要进一步创建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精品课程,还应该面向行业市场,针对具体情况开设一些可进入性强、有市场前景的课程,如调酒课程、茶艺课程、咖啡课程等。这些特色精品课程的建设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强学生操作技能为就业创造更多机会,还能为打造酒店管理专业品牌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可以以下3门课程入手:

1、调酒师课程。2008年我院酒店专业曾聘请专业高级调酒师给学生上课,效果非常理想,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致使合作没能坚持下去。从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看,学生对酒吧吧台操作较为感兴趣,且收入颇高,因此可以再次从校外聘请专业调酒人员给学生集中性培训,并且拍摄视频资料留存,丰富教师教学手段。

2、茶艺师课程。茶艺是我国一项传统表演艺术,许多高职和中专学校都开设茶艺专业或相关课程,此类专业人员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需求量极大,由于茶艺课程较易掌握,可派专业教师前往相关机构学习,而后在酒店专业增设此门课程作为选修课。

3、咖啡师课程。花式咖啡师是近年来在欧美以及日韩国家新兴的一项职业,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而且传统咖啡调制人员亦属于紧缺人才,可在酒店、餐厅、咖啡馆多个领域实现就业,目前开设该门课程的高校不多,可考虑增设此类课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