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温控技术论文

温控技术论文

温控技术论文

温控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对其他技术评价和控制思想的批判:温纳技术评价和控制思想独特性的彰显

温纳的技术评价和控制思想同时也建立在对其他流派思想认真反思的基础上。在这一过程中,温纳事实上重申了技术自主性和技术政治性思想的立场,或者说,以此为思想基础而彰显了其思想的独特性。1.对“适当技术”(appropriatetechnology)观念的批判“适当技术”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工业批判、现代化批判思想,它主张通过技术改造使技术更适合人的维度。“‘适当技术’如何说服那些曾经致力于技术和经济实践传统形式的研究的人们的?回答是:给他们更优秀的产品。”[为此,“适当技术”思想提出了许多技术创新的标准,如软技术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能源必须是再生资源,技术应该与当地文化、民主政治相容等。“适当技术”和“软技术”虽然表明人们对技术后果的广泛关注,但温纳认为,“西方哲学或人类的任何经验都无法显示能用简单的列表来安排善恶”[3](72)。这不仅是因为有些标准是不可行的,而且那一系列作为善的技术标准之间也是相互矛盾的,人们最终对“什么是适当的”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同时,温纳通过技术自主性和内在地具有政治性的技术批判“适当技术”观念,他认为,“适当技术”即便在技术改造中考虑了政治因素,其考虑也是不彻底的,因为它没有注意到技术的隐形、内在的社会结构,忽略了有些技术是缺乏改造的灵活性问题。2.对“技术评估”思想的批判温纳揭示“技术风险评估”的保守性特性,他认为“它最终的结果是以维持免受社会限制的工业社会现状的方式,同时延误、复杂化或模糊当前面临的问题”[4](139)。“技术评估”忽略了文化、人性方面的价值,只关心技术对人的健康、安全、环境等的影响。而且其最根本的缺陷在于把技术的副作用看做是第二位的,并认为这些副作用并不一定与正在讨论的技术本身有必然的联系,且副作用可以被消除而技术本身可以完整保留。温纳特别指出这种方法只是处理了“症状而未涉及其根源”[5](11)。而由于技术自主性的特性,许多技术后果是技术本身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技术与生俱来的。3.对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家“新伦理”的批判人文主义哲学家总是提倡在意识领域内进行一次广泛的革命,进而在技术实践中采纳“新伦理”。温纳认为“新伦理”的致命缺陷在于“它们前进,好像整个工程是一个哲学工程———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但在阐明关于人、自然和存在的问题上,世界将不是一系列的难题,而是如果有区别的话,是一系列的疑问”[1](133)。人们对“新伦理”的价值原则本身很难形成共同的、确定的判断,从而最终也无法用“新伦理”来改造技术。在对“技术评估”、“适当技术”和人文主义技术哲学三者的批判中,温纳认为人文主义技术哲学比前两者更加深刻。“技术评估”、“适当技术”思想作为功利主义多元论的方法,主张人们需要一系列的规范、标准以及执行人员来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的有益影响,限制不良后果。政治也被认为是规定、执行这些规范的过程。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价值则基于对技术本身作为建立规则的力量而存在的认识上,从而与温纳的理论旨趣不谋而合。但与人文主义技术哲学有所不同的是,温纳力图克服关于人性、文化以及形而上学的种种假设,把技术认识、技术评价和控制建立在对技术现象进行直接的政治分析基础上。其结果是,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存在,不仅其政治性是技术评价的重要标准,而且技术本身也自然地进入政治所要引导和控制的领域。在一定意义上,对技术所做的政治控制也是对我们社会本身所做的政治引导。

从抽象向现实的回归:温纳关于技术评价和控制的主张

在技术自主性思想框架内,认识技术的政治性是否意味着否定了技术控制的可能呢?①温纳认,为在技术决定论和人类选择自由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技术和人也在相互塑造之中。由此,温纳从对技术的抽象的哲学关注和对他人的单纯批判转而关注现实的技术评价和控制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主张。1.“有必要寻找新的技术形式。”[1](136)温纳对新技术形式的描述充分体现了技术评价的政治标准,对技术的选择和控制方式则体现了技术自主性思想。他明确表示,许多现代技术的政治影响与流行的民主—自由理想形成了公然的对立。因此,温纳提出应该用民主政治的智慧来引导技术,同时人们必须寻找与自由、公正以及与其他政治理想相符的新的技术形式。如果人们一旦面临一种内在隐含着政治特征的、非友善的技术,那么应该把这样的技术从我们的社会排除出去。温纳甚至认为:“说‘不’是参与技术(变革)的完全有效的方法。”[在现实中,温纳的这一观点在注重高效率和经济利益的现代社会中似乎缺乏可行性。2.技术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过程要求公众的直接参与。温纳认为,与技术选择相关的技术评价和道德的培养必须源于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间的对话。他注意到在现实中,“关于技术选择的大众讨论的情况在明显恶化。民主进程和专业知识相互交叉寻找共同目标的场合也在逐渐减少”[7]。因此,对技术决策来说,目前的挑战是怎样使大众早日参与技术决策中的问题,而不再简单的是关于评价标准的讨论问题。[8]温纳特别推崇北欧“协商会议”、“剧情讨论会”②这两种技术选择中的民主参与形式,但他自己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制度设想。在此,温纳从对技术政治性的认识跨越到对技术进行政治引导的领域。不仅需要与民主、自由、公正相符的技术,也需要对技术进行民主选择。3.人们要培养关于“什么是适当的”认识能力,并用它来引导技术。温纳认为:“技术变革应该由社会公正、心理和谐、个人尊严所引导,而不是由无限的对效率和利益的追求所引导。”[9]而现代人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意识。温纳对公众意识的潜力始终抱有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如果人们能够意识到那些与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影响有关的选择的重要性,并明确说出可替代的选择,那么历史将会有令人吃惊的转折。他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也以更多的现实案例来印证自己的理论。温纳列举了很多历史事件,如1986年的雷克雅未克的高级会议不顾那些顾问们失望而不得不销毁炸弹和导弹,以及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反原子弹的运动都证明了公众意识的力量。

温控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 自动化 技术应用 保护控制装置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自动化技术正好满足人们的要求,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运用了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以及整个电网的运行情况的监控,实施遥控命令,监控中心的管理人员能够全面的了解电力系统整体的情况,能够及时的发现故障的位置和原因,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的数据分析更加简便。所以,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

1.1 迅速而正确地收集、检测和处理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的运行参数。

1.2 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和系统各元件的技术、经济和安全要求,为运行人员提供调节和控制的决策,或者直接对各元件进行调节和控制。

1.3 实现全系统各层次、各局部系统和各元件间的综合协调,寻求电力系统优质供电、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多目标的最优运行方式。

1.4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不仅能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而且还能减少电力系统事故,延长设备寿命,全面改善和提高运行性能,特别是在发生事故情况下,能避免连锁性的事故发展和大面积停电。

2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本论文主要介绍线性最优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以及综合智能控制等几种智能技术在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2.1在提高远距离输电的效率时,最优励磁控制的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励磁控制器通过测量发电机电压与给定电压比较,把偏差按PID方法计算出控制电压,将其控制电压转换为相应的移相角就能改可控硅整流桥的输出电压(转子电压),从而达到控制发电机电压的目的。励磁控制器中使用了线性最优控制技术,此项技术也在控制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优控制作为组成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部分,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只适用于局部的线性化模型,并非适用于电力系统中所有自动化程序。

2.2专家系统

这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它具有某个领域中专家水平的经验与知识,能够利用专家级别的知识来解决突发的问题,专家系统控制在电力系统中也得到了应用。在自动化操作中,专家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它能够清晰辨识处于紧急状态或者是警告状态的电力系统,并且通过智能系统,自行处理故障,帮助系统恢复。许多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操作、管理以及监控使用了专家系统控制,比如:故障点的分析与隔离、动态与静态的安全性分析以及配电系统自动化等。专家系统智能技术给电力系统自动化带去了很多福利,然而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专家系统中只是输入了一些专家知识的数据,相当于一个巨大的程序数据库,虽然可以及时更新,但是它缺乏了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当面对新的问题或者更为复杂的问题时,程序便会很难应对。因此,使用专家系统控制技术时,也应当注重“人机结合”。

2.3网络神经系统

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神经网络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全新的分支,它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神经网络控制和最优线性控制不同,它具有非线性的特征,很强的处理能力。神经网络控制中的人工智能系统、数学系统、计算机科学理论以及自动控制系统,都能很好运用到电力系统中,比如,自动化设备管理中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和计算电力系统的总能耗和各个设备的能量消耗,以及根据数据自行分析设备的耗损情况。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神经网络系统目前主要集中研究神经网络结构和模型、神经网络的硬件相关问题等。

2.4模糊控制

这是利用模糊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的控制方法。在传统的控制领域里,影响控制优劣的最主要关键是控制系统动态模式的精确性。然而,对于复杂的系统,由于变量太多,经常很难掌握正确的系统动态,因此并不能控制精确的系统数据。模糊数学却能够轻易解决这些问题。模糊控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当需要检验一个新的自动化程序的可行性,模糊控制能够进行有效的模拟。由于模糊控制系统中包含了一套十分完整的推理智能技术,当对系统输入全套数据以及常规控制规则时,模糊控制系统能够自行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导,最终推断出模糊控制输出和结果。因为模糊控制是基于模糊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的控制方法,推断出结果的精确性也比较高。模糊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能够对那些缺乏精确性以及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也能够有效解决由于电力设备的噪音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除此之外,模糊控制在日常生活电器设备中的运用也十分广泛。例如,电热炉中的恒温器一般都是用来控制恒定温度进行烹饪,然而设备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一,当设备温度到达恒定温度时会出现温度摆动的现象;其二,在设备启动至到达恒定温度的过程中,有出现超越恒定温度的现象。当将恒温器换成模糊控制器后,可以解决类似的问题。用恒温控制将输入量温度设定为温度变化和恒定温度两个语言变量,其中语言变量用多组语言变量相互跨接描述。因此,控制量会出现多种规则,电热炉的恒温跃升现象也消失了,恒温摆动现象也不复存在,此外模糊控制还达到了省电的功效。

3关于综合智能系统

综合智能系统是指现代控制方法与智能控制的结合使用,另外也包含了各种智能技术的结合交叉使用。因为电力系统本身错综复杂,综合智能系统正好能够满足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需求,对电力系统自动化进行综合处理。目前,多种智能技术相互结合的研究和使用也比较普遍,其中,神经网络系统和模糊控制的结合具有十分巨大应用潜力。模糊控制能够处理不确定的非统计性问题,而神经网络控制则应用到计算方法上,两种智能技术刚好得到了互补。

参考文献:

[1]王珊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探讨[J].科技风,2008.

[2]肖云峰.智能技术在电力统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企业,2009.

温控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温度场 温度应力 计算程序

1 温控计算软件引进

水利水电工程中很多水工结构都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严格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措施,目前工程局内主要借助差分法进行温度计算,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当遇到大型工程或工程边界条件较复杂时,就不能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要。

为了提高工程局在温控计算方面的理论水平,满足工程局技术发展的需要,本项目引进了成熟的混凝土坝的三维有限元温控计算主体程序RCTS。计算程序可以充分考虑实际工程中各种温控措施对坝体温度的影响,通过计算能够提出满足温控设计要求的合理方案。

2 温度计算考虑的因素

(1)各材料分区的混凝土的热力学参数。

(2)混凝土浇筑进度,包括浇筑温度,混凝土分层分块浇筑,间歇浇筑(不同间歇期);

(3)气温、水温;

(4)混凝土不同的温控措施,如施工仓面喷雾、流水养护、冷却水管通水冷却、表面保温等。

该程序可以通过这些因素,与施工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计算出尽可能接近实际工程的温度及温度应力。

3 计算成果

6 结论及展望

以向家坝错缝施工为例,计算可以得到各分块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分布及变化情况,通过采用合理的温控措施,确保其不产生温度裂缝。进而能够保证其它分块的正常施工。

根据坝体或厂房施工的温控要求,可以对拟定的温控措施复核,并提出优化措施,比如需要的通水水管布置、通水温度、通水时间及通水流量,比如保温。

详细跟踪了解坝体基础约束区的温度分布情况,判断施工进度的合理性,对于坝体浇筑层厚可进行方案计算比较,选定满足施工要求的浇筑层厚,加快浇筑进度,指导混凝土现场浇筑施工。

展望

(1)从理论上研究混凝土施工过程温度变化情况,合理制定科学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优化施工中的温控措施,有利于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2)投标工作:工程局在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混凝土大坝温度场的计算,可以满足投标工作的需要,提高投标技术文件的编标质量和技术含量;

温控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火电厂 锅炉 主汽温 控制

锅炉是火电厂极其重要的基础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蒸汽温度是锅炉最主要的输出变量之一。主汽温度在确保机组运行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主汽温度具有自动调节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维持过热器出口气温的范围,以保持其在正常范围内进行运转。如果该温度过高会造成一些设备的损坏,锅炉受热面以及蒸汽管道金属材料的蠕变速度将会大大加快,这样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一、引起主汽温度变化的各种原因及其控制难点

在锅炉正常运行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对锅炉的主蒸汽温度造成影响,在这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中主要包括:在蒸汽侧有主蒸汽流量、给水温度、减温水温度、减温水流量、在烟气侧有烟气量和燃烧器的投运方式以及受热面的污染状况等,其中烟气量主要包括总风量和燃料量。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主蒸汽流量、烟气量和减温水流量等因素。

由于蒸汽温度控制的复杂性,主蒸汽温度的控制一直是锅炉运行过程中的难点,所以对这方面操作有相当严格的标准,在运行过程中要求主蒸汽温度具有稳定性,上下值之间在5℃的范围内浮动是正常现象。如果主蒸汽温度控制不好,长时间的高温运行下会导致过热器损坏并且爆管,在汽机侧还会导致汽轮机的寿命缩短,汽缸、汽阀、前几级喷嘴和叶片、高压缸前轴承等部件都会受到损坏。

与温度过高相比,主蒸汽温度过低同样会引发机组运行的安全问题,会严重的影响到机组的循环热效率降低,这将直接影响到锅炉的使用效率。一般汽温每降低5℃~10℃,炉的使用效率约降低1%,同时会引起叶片磨损,这主要是通过汽轮机的最后几集蒸汽温度增加引起的。如果汽温变化过于剧烈,将会引起锅炉和汽轮机等金属管材及部件的疲劳,严重时还会引起汽轮机汽缸和转子的胀差变化。温度控制对于机组的正常运行十分必要,如果温度控制不好则会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工作效率,甚至危及机组的生产安全和人员的安全。所以对于电厂锅炉主蒸汽温度的变化控制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有一套科学严谨的控制措施,来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

二、主汽温度的控制的主要策略和方法

1.经典控制理论基础上的主汽温度控制方法

常规PID控制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使其难以建立起精确的数学模型,仅仅依靠PID控制。所以,无论PID参数如何匹配,也很难使蒸汽温度适应各种扰动的变化。

同时,在运行状况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过热汽温对象的动态特性以及模型参数将会受到明显影响。常规PID控制方法获得的控制效果并不是十分让人满意。针对常规PID控制的固有缺点,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方法,设置了相应的相位补偿,前馈补偿控制,分段控制等。但是,这些措施的改进和出现,还是没有从根本上使控制的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它们无法对系统的内部动态参数进行直接有效地控制。

2.以现代控制理论为基础的主汽温度控制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的本质为时域法,它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测性和稳定性以及其他很多复杂的系统控制问题。但是,这种控制方法在工程实现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缺陷。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主汽温度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状态变量控制,预测控制,Smith预估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3.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作为新兴的理论和技术,是传统控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探索,是传统控制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具有其他控制理论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它可以用来解决控制对象参数在大范围变化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传统的控制方法不能够解决的。对于主汽温度控制来说,有应用人工智能、开发专家控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和模型控制系统等计算机科学的最新技术。

(1)专家控制

专家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有着大量的专门知识和经验。主要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一个或多个人类专家提供的特殊领域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做决策的方式和程序,解决那些需要专家决定的复杂问题。目前,专家系统控制器通常由控制规则库、推理机、信息获取器和输出处理器等组成。

(2)人工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的优点是很明显的,主要包括强鲁棒性、容错性、并行处理、自学习、逼近非线性关系等特点,主要的优势是用于解决非线性和不确定系统控制方法等各方面的问题。并且,这种控制方式还对非线性的PID进行了改造,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与PID结合的控制方法,使常规的PID控制器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性能。单神经元模型与常规PID控制器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形成了单神经元PID控制器,这种控制器具有极强的自适应能力。

(3)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人工智能化,不需要对对象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进行精确了解,便可以对过程参数的变化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仅仅依靠模糊规则来实现汽温系统的控制是很难实现的,加之模糊控制有着固有的缺点,稳定性不高、精度不高,这就导致模糊控制难以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混合型模糊PID系统将串级控制与模糊控制的优点有机地组合起来,较好的解决了蒸汽系统中系统小的超调量与系统快速性间的矛盾。

三、结论

面对电厂锅炉这个复杂的控制对象,人们一直都在不停地探索更为精准和高效的控制手段,并且致力于寻找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以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系统稳定性。经过实践和总结,已经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到现代控制理论,并且又出现了智能控制方法。有许多智能的控制方法,在理论研究上所取得的效果是良好的。但是。由于工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没有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大部分仍处于实验室仿真阶段研究,如何使其应用到实际生产是一个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研凯.循环流化床锅炉主汽温度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9,(6).

[2]吕朝晖,徐光宝,等.浅谈提高热工测量准确性与节能工作的关系及策略[J].华北电力技术,2009,(9).

温控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温室蔬菜;种植新技术;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S62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44

引言

日光温室大棚技术作为当今社会新型种植技术,是调整种植体系、提高产量、降低水耗的重要方法,同时还具有温度控制合理、生长周期稳定、病害发生降低的优势,为特殊时期的蔬菜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室内条件,充分提高了社会物质水平和经济效益。温室大棚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地位,本文针对其新技术的落实应用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具体分析如下。

1 膜下软管喷洒技术

通过将覆膜、灌溉充分结合,实现温室种植产量的提高,其优势分析如下。

1.1 水资源和农药用量的控制

温室蔬菜种植中,为了实现保湿、节水的目的,需要进行小水量高频率控制,膜下软管喷洒技术可以充分实现这一目的。该技术将滴灌网置于地膜下端,保证土壤不发生板结作用,促进土壤固有水分在土壤中的循环使用,降低蒸发作用,对于农作物的长久保湿具有重大意义。借助该种新型微喷技术进行农药处理,可以保证水分经管道运输,直至植物根部,避免了中间部分的病虫害副作用,降低了农药使用频率。

1.2 借助肥料提高农作物产量

膜下软管微喷技术的肥料实施过程中,肥料会随着水流用量进入植物根部,提高植物吸收肥料的效率,一方面降低了肥料、农药的使用量,另一方面提高利用率。通过膜下滴灌技术,保证水分、肥料的合理控制,对蔬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大影响作用。

1.3 降低种植成本

膜下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土壤板结作用,对灌溉频率、锄地劳动强度等的合理控制具有积极影响,同时能够降低成本、提高人均收入状况。充分提高了传统农作业方式的机械控制化程度;该技术进行微喷处理可以提高温室温度,与普通灌溉技术相比能够比普通温度高出5℃左右,便于蔬菜的生长。

1.4 降低污染、提高土地利用率

膜下软管微喷技术能够充分实现药物直接到达根部的目的,借助管道运输实现了污染的控制,对于资源的有效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此外,管道技术灌溉能提高入地利用率,增加播种面积。该新型技术的应用对土地坡度的要求如下,坡降范围为3%~7%,避免过小支管 的压力作用,降低管内沉降作用。

2 日光温室蔬菜嫁接技术

温室蔬菜嫁接技术是指借助抗性砧木实现嫁接栽培作用。通过引用国外先进技术、砧木品种,进行合理改造,以适应当地嫁接技术的操作控制。温室种植技术对于空间限制作用的影响较大,现阶段连作技术应用较为普及,连作技术的负面影响是导致病虫害作用较大,而温室种植技术对于蔬菜抗病能力的增强具有促进作用,对其优势分析如下。

充分提高了肥水的利用效率,砧木的选取过程中,一般需要充分考虑植物根系状况,加强植株的营养、水分、肥料吸收能力;增强抗逆性,嫁接植物一般根系发达,蔬菜生长状况良好,加强植物根系的完善对植物成长、发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以清洁生产理念,引导设施蔬菜生产向有机化迈进。要确保生产环境洁净,在棚址的选择上,远离工业“三废”可及区域;确保室内生产环境健康,消除各种病原体的潜在威胁,对进棚的粪肥尤其是农家肥中的各种虫卵、有害菌进行高温、无氧湿闷处理,使其充分腐熟和灭菌。如果结合推广农村沼气,利用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料供应温室生产,效果更好;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污染防范控制,让设施蔬菜“喝净水”、“吃农肥”、“喷低毒无残留农药”。

3 农业秸秆生物技术

现代农业秸秆生物技术是采用微生物技术进行分解控制,该过程会生成大热量、二氧化碳及有机无机成分。该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3点:提高土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蔬菜抗病能力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提高产品质量、产量。

4 结语

设施化蔬菜生产无论是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还是作为出口农产品供应国际市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处于北半球陆地设施农业生产的有利地带,具有设施化生产所必需的气候、纬度、种源、土地、劳动力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设施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人民生活改善不可或缺的经济增长点。要实现这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有机化生产之路,这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好农业生产环境治理失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姚中杰,李传桐,李金华,李月山.我国北方设施农业环境治理失灵的困惑与出路―以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为例[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8(5):102-107.

相关期刊更多

真空与低温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站系统工程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鄂钢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鄂钢集团公司钢铁设计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