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贸市场工作计划

集贸市场工作计划

集贸市场工作计划

集贸市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整治短斤少两,诚信计量惠民”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和助推作用,着力夯实集贸市场诚信计量基础,管建并举,帮扶并重,努力建设诚信计量集贸市场,促进我县集贸市场经营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将我县城区所在地的东门集贸市场建成“先进诚信计量市场”,南门集贸市场和箭道街市场建成“诚信计量达标市场”。

(二)将我县旅游重镇安仁镇的庄园市场建成“先进诚信计量市场”。

(三)对我县乡(镇)的半固定菜市场,积极引导其计量诚信,配备“公平秤”,对市场中已纳入当地管理的固定商贩使用的电子秤和度盘秤实行免费检定,并开展不定期的计量巡查,重点打击计量违法行为。

三、组织领导

成立*县集贸市场诚信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副县长安建东任组长,县商务局、县质监局、成都市计量监督检定测试院*所、县广电局、《今日*》采编中心、晋原镇、安仁镇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质监局,办公室主任:*(兼),常务副主任:*,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四、工作职责

(一)县质监局

1.组织协调我县集贸市场计量监管工作;

2.负责建立我县集贸市场计量监管档案;

3.协调有关部门参与市场计量管理工作,指导和督促市场管理方的计量监管工作;

4.负责对市场主办方、经营户进行计量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培训,组织、指导和帮助集贸市场创建“先进诚信计量市场”、“计量规范达标市场”、“诚信计量经营户”等活动;

5.负责对计量技术机构实施市场强制检定工作的督查。安排对集贸市场的日常计量执法检查,受理计量投诉、举报;

6.负责对集贸市场计量监管工作的信息上报。

(二)市场管理方

市场管理方包括:县商务局、晋原镇人民政府和安仁镇人民政府。

1.指导和督促集贸市场主办方落实计量监管人员,建立计量管理制度,开展计量监管工作,并与市场主办方签定计量管理责任书;

2.组织市场经验交流和人员培训;

3.检查市场计量工作落实情况;

4.协助、配合质监部门对集贸市场的计量监督检查。

(三)成都市计量监督检定测试院*所职责

1.负责集贸市场配置计量器具的计量技术和质量;

2.负责制定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周期强制检定计划,按时完成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

3.负责对集贸市场计量人员技术培训,帮助解决计量技术问题;

4.配合质监行政管理部门作好行政管理和执法的技术保障工作。

(四)县市场管理中心职责(市场主办方)

1.集贸市场主办者是市场监督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落实计量监管人员,建立计量管理制度、市场计量器具台帐和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检定、统一组织维修市场使用的计量器具,做到一秤一证(检定合格证)一卡,计量器具编号与固定摊位号对应;

3.制定市场计量监管巡查计划,使用统一配置的标准砝码,负责对集贸市场经营户使用的计量器具、计量行为及公平秤开展日常巡查,并做好巡查情况的记录,协助做好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等技术工作;

4.负责在市场显要位置和主要出入口设立市场公平秤、公布县质监局和县商务局的举报、投诉电话,设置常用计量单位对照表,并做好公平秤的日常维护管理,确保其计量准确;

5.负责协调市场的计量纠纷和投诉,对经核实的“短斤少两”行为先行调解,并做好相关记录;

6.负责与市场经营户签定有关计量活动的协议或诚信计量承诺书,明确相应法律责任;

7.对统一配置的计量器具必须要求经营户按照要求进行使用,不得使用其它计量器具;

8.负责在市场显要位置设置公告栏,对计量管理相关内容进行公告,并对市场计量管理情况进行公示。

集贸市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为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城乡公益性和民生性配套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贸市场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档次低、环境差等问题,结合我县实际,就加强城乡农贸市场规划和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中国柠檬之都、中国佛雕之都”城市形象、方便城乡居民生活为目的,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规分建、属地管理”的基本思路,全面优化城乡农贸市场规划布局,不断改善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和购物环境,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农贸市场体系,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设施、提升品位”的总体要求,以解决农贸市场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档次低、环境差等问题为重点,通过规划新建、设施改造和管理提升等,全面推进城乡农贸市场建设。到年,县城农贸市场全面达到清洁化、优美化、秩序化、制度化的要求,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标准化的农贸市场。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城区农贸市场的规划和建设

1.加强规划引导力度。由县商务局牵头,会同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工商局等部门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科学编制城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布点、规模和功能。结合城区实际,原则上新区按每1000—1500m的服务半径规划建设一处占地面积3000m2以上的农贸市场。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未按规定程序报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农贸市场的用途。对擅自改变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用途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住建、县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2.全面清理老城区规划建设的农贸市场。由县住建局牵头,会同县国土资源局、县商务局、县工商局、县房管局等部门对城区规划配建农贸市场情况进行清理。对已经按“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农贸市场,依据规划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和规划设计条件要求,检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对已建成但未投入使用或擅自改作他用的农贸市场,责令限期改正;对尚未建设的,要限期开工、限期建成。

3.加快推进老城区农贸市场补建和升级改造。对旧城改造通过“招拍挂”有配套农贸市场的土地项目,纳入统筹配建。对现存且具备合法土地手续,同时符合农贸市场规划定点的地块,应当补建,建成后必须作为农贸市场经营,实行统一经营、集中管理,产权不得分割转让。对城区符合规划、现有设施设备简陋的农贸市场,按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标准逐年进行升级改造,县政府给予设施建设财评金额60%的补助。

4.把新开发片区农贸市场纳入规划统筹配建。由县商务局牵头,会同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等部门根据新区建设和规划进程,按照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规定,落实配套建设。对规划有农贸市场的房地产开发片区,县国土资源局应整体出让土地,在出让土地使用权文件中明确农贸市场的规划设计要求、建设标准、建成时限等,明确市场建成后开发企业须将市场产权无偿移交政府所有。农贸市场建设要纳入片区、项目开发建设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凡规划有农贸市场建设未落实农贸市场建设的片区不能启动开发建设;农贸市场功能设施设计未经过审查同意不能动工建设;农贸市场功能设施未通过验收,其他单体建筑不能通过竣工验收。对单独“招拍挂”出让的农贸市场用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和项目功能,建成后应统一经营、集中管理,产权不得分割转让,保证农贸市场功能正常发挥。

(二)加快推进乡镇农贸市场的规划和建设

1.建设模式。农贸市场建设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建设改造,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乡镇人民政府落实农贸市场建设用地,并负责市场建设用地及场地平整经费,规划设计和主体建筑由县财政投入,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管理,确保市场性质不变。农贸市场建设用地尽可能使用现有的未使用的国有土地(粮站、蚕种站等)进行建设。

2.建设标准。新建乡镇农贸市场要按照《市农贸市场建设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由县商务局会同相关部门对每一个市场进行现场规划设计后,纳入年度计划安排实施。

3.立项和验收。项目立项由乡镇人民政府向县城乡农贸市场建设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在各要素有保障的前提下确定建设立项。项目实施建成后,由县商务局组织成员单位进行实地逐项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由乡镇政府报财评中心评审,经县政府审批后,由县财政拨付建设资金。

(三)加强城乡农贸市场的运营管理

城区农贸市场建成后,产权属县政府的,由县政府指定单位进行资产管理;产权属企业、业主的,鼓励引进具有运营经验的农贸市场运营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经营。

四、加强领导和明确责任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商务局、财政局、发改局、住建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工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城乡农贸市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商务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商务局局长担任,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建设工作。

(二)职责分工

县商务局:负责县城乡农贸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牵头负责拟定县城乡农贸市场建设方案和布局规划,协调相关部门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农贸市场建设资金的拔付和监管。

县发改局:负责对农贸市场建设纳入发展计划、项目的立项。

县住建局:负责制订科学合理的农贸市场区域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监督项目施工建设。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对农贸市场选址用地提出用地和用地性质调整方案的审定和征供地工作。

集贸市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益性 农贸市场 建设

1 农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投资实力不够,低水平建设

农贸市场的建设大多是经贸部门,建设资金有限,投资概算和布局没有充分论证,仓促上马,普遍存在“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的状况。而且是市场一建了事,在后续追加投资和设施维护、管理方面根本没有投入或是投资甚少,造成农贸市场低水平建设、档次不高,适应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2 市场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简陋

农贸市场大多在70、90年代兴建,依托在人口较多、地点便利的较大乡镇或是具有大宗农产品、特色产品的乡镇集市,或是老县城中心区,大多存在设计规划不合理、设施简陋等问题。具体存在问题:一是规划没有前瞻性、没有考虑建筑容积率、车辆和农产品吞吐容量等,特别是停车场问题,车辆没有固定地点停放,车辆占道停放和进场乱停放。二是安全隐患严重。大多农贸市场因陋就简,造成安全通道不畅、消防设施不齐全;虽然国家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明文规定,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不允许露天经营,仍然有肉类、禽蛋、熟食出售,生鲜品、牲畜交易和易污染产品交叉摆放,没有净菜上市,农副产品和工业品混杂;排污排水系统、公共卫生等严重滞后,存在火灾、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等安全隐患;三是市场设施简陋、陈旧。因受建设资金的限制,市场大都用钢筋混凝土钢棚结构,也有部分市场是砖瓦结构、钢或木制敞开式交易大棚,电力线路、钢结构、摊位等设施老化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信息化硬件也跟不上时展的需要。

1.3 流通模式老套滞后

大多数农贸市场沿袭固化的旧模式,只是作为产品集散地、交易地,没有创新发展,集镇农贸市场更是停留在物物交易的传统零售方式。

1.4 市场管理不规范

一是乡镇自办市场因受经济利益驱动,不仅在建设之初就没有向市场建设审批单位申请和接受审查,而且建成后管理上只重收费,轻服务,市场内消防、治安、卫生跟不上。二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违章搭建和经营的马路农贸市场脏乱差、市场内非法经营的摊位虽然归县行政执法局管,实际上行政执法局只是向摊位收取占道费,管理和服务受人员、精力限制无法到位。

2 发展公益性农贸市场的几点思考

农贸市场既是社会流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一个城市建设水平、管理水平、生活水平乃至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贸市场要发展,就得发挥其促进生产、引导消费、解决就业、增加税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着重突出公益性的成分,才能拉动强大的农村内需市场,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

2.1 高关注发展

首先,要充分重视。树立“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思想来关注农贸市场建设。可喜的是国家已在发展公益性农贸市场实行政策和资金倾斜。2011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累计安排37.6亿元资金,支持1200家农产品市场和企业建设了2135个项目,带动社会总投资231亿元。在全国29个省区市的117个城市,支持近1500个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推动试点城市及周边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要保持这个良好势头,继续督促各省份加大试点县市农贸市场的建设。其次,要发挥主导调控作用。省市县要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加强政府引导和总体设计,通过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引导,调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现代流通积极性。

2.2 高起点规划

农贸市场建设规划要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重大战略意义,把协同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发展作为指导方针。要抓住国家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有利时机,把县乡集贸市场建设融入城镇建设规划。要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到高档次、大气大手笔,可按照每万户居民拥有集贸市场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的标准来规划。注重突出地方产品和文化特色、有创新。要充分考虑停车场、消防安全通道及消防设施等市场安全设施的设计。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级的意见,进行充分论证。要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如果确定了建设规划,可以分步实施,但决不能因为地方领导的改变而随意变更规划。

2.3 高标准建设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坚持市场化运作,招商引资,招引龙头企业或骨干企业建设农贸市场、配套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设施,提高市场建设档次。要以服务现代流通体系的需求来建设公益性农贸市场,按照商务部的《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对农贸市场的基础设施,经营设施及管理设施规定进行实施建设,严格交易厅棚、地面及墙体、出入口及通道、停车场、供电设施、给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对档口、计量经营器具等经营设施及办公、检测等管理服务设施也按照标准规范建设。要突出配套好信息硬件系统,以信息化来促进农产品流通,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产销链条稳定的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要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升农村商品统一配送能力,提高农村商业的组织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重视现有集贸市场设施的改造,引导农产品连锁超市建立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对农贸市场经营环境、经营设施、经营管理和配套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新建公益农贸市场建设以社区为主,可由社区负责经营。

2.4 高效能管理。首先,推广实行“农超对接”模式,鼓励大型连锁超市与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名特优农产品产区进行产销对接,引导农贸市场紧密联系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配送服务和网络交易,从而建立强大的生鲜配送体系和规模化的零售终端。政府监管部门切实履行起职责,加强管理和服务,对市场组织管理、硬件设施配套、场内经营者行为、信用建设管理、消费维权措施等内容进行规范,按照商务部已134项农产品流通行业标准来实施,构建起专项和公共管理服务机构为依托、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和经营相结合、相协调的新型市场服务体系。实施好市场摊位经营台账和可追溯管理,提升技术服务能力,鼓励发展连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

参考文献:

[1]GB/T 21720-2007,《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技术规范》[S].

集贸市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深受欧债危机影响的意大利企业急需拓展中国市场,而即墨国际商贸城需要通过国际品牌的引入提升市场品质和档次,双方意愿的相互统一促成了这个项目。

记者走进意大利时尚馆,其具有浓厚欧陆风情的布局风格和时尚典雅的各类商品让人恍如来到了意大利,工艺精致的皮具、造型别致的饰品、芳香四溢的咖啡、时尚浪漫的服装,都是正宗原版的意大利风格。这个2000余平方米展区里展示展销的万余种商品全部来自意大利本土生产企业,是意大利手工业联合总会牵头组织意大利企业落户中国县级市的首个项目。

那么,意大利的众多企业为何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即墨这个县级城市“缔结良缘”呢?

“深受欧债危机影响的意大利企业急需拓展中国市场,我们需要通过国际品牌的引入提升市场品质和档次,双方意愿的相互统一促成了这个项目。”即墨国际商贸城市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巩志良一针见血地指出。

据了解,意大利是有着辉煌历史的欧洲文明古国,其皮具、皮鞋、服装等商品以做工精细、品质上乘而闻名、畅销世界。自2011年下半年恶化的欧债危机以来,欧美国家经济持续下滑,消费市场不断萎缩,欧美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消费市场庞大的中国。经济领域的领先一步,往往意味着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牢牢把握主动,实现领先发展。为此,从2012年以来,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就积极主动地与意大利、法国等欧美国家的相关机构对接沟通,探索搭建国际品牌进驻即墨市场的新平台。

国际时尚城将汇集全球时尚名品

国际时尚城将汇聚来自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上万种特色商品和时尚名品,涉及珠宝饰品、食品、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等十余个大类,全部商品均来自生产国本土。

作为即墨国际商贸城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位于即墨小商品新城四层的国际时尚城,将汇聚来自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上万种特色商品和时尚名品,涉及珠宝饰品、食品、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等十余个大类,全部商品均来自生产国本土。代表商品有:意大利的皮具、皮鞋、服装,巴西的宝石,以色列的钻石,意大利、巴西、以色列、澳大利亚的红酒,韩国、美国、日本、法国、以色列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巴西、阿根廷的咖啡等。

已经开门迎客的意大利时尚馆,将为国际时尚城的国际化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对即墨市场来说,意大利时尚馆项目是一个全新的项目,也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项目。这个项目的落户开业,不但可以大大丰富提升即墨市场的商品种类和经营档次,而且可以将即墨的针织、服装、小商品等特色产品推介到国外,进一步扩大即墨市场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为下步建设国际时尚城创造良好条件。这个项目同时也将为即墨市场带来先进的经营模式、管理方式和营销理念,加快即墨市场的转型升级。”巩志良说。

六大板块托起商贸集聚区

中国即墨国际商贸城建成运营后,将在核心区形成服装市场、小商品新城、四季青国际纺织服装城三大市场板块,周边布局复星集团天贸城、即墨商都、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三大配套板块。

中国即墨国际商贸城规划建设顺利推进。目前,以内部改造和外部扩建为主要内容的服装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新增市场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市场的商铺总数达到9000个,全面提升了市场的外部形象和配套功能;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即墨小商品新城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计划明年8月投入运营。

除此以外,还有众多大项目即将或已经落户:由四季青服装集团、福建石狮服装商会投资72亿元建设的即墨四季青国际纺织服装城一期女装城项目顺利开工,全国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复星集团投资建设的即墨天贸城正在加快推进。另外,总投资80亿元的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总投资63亿港元的即墨商都等项目都将成为中国即墨国际商贸城的新亮点。

中国即墨国际商贸城建成运营后,将在核心区形成服装市场、小商品新城、四季青国际纺织服装城三大市场板块,周边布局复星集团天贸城、即墨商都、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三大配套板块。这六大板块总投资将超过30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实现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安置就业人员超过30万人,成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带动作用最强的商贸物流聚集区,为全市实施商城、古城、新城三城联动以及特色精品城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乃至即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来,中国即墨国际商贸城将着力打造深文化体验、休闲购物、品牌直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时尚商业中心,为全国各大商场批发采购提供有力支持,为广大消费者追求时尚、提升生活层次和品位,创造理想的休闲购物天堂,为国内外广大客商提供面向中国、走向世界的广阔发展平台。

四大措施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

积极创新招商模式、高起点快速度建设、聘请行业协会指导、实施品牌化国际化战略,是中国即墨国际商贸城规划建设的四大亮点。

2012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在新一轮发展布局中,作出了规划建设26平方公里的中国即墨国际商贸城的战略部署,计划用3~5年的时间,整合迁建城区范围内布局分散、设施落后的16处市场,着力打造年交易额超千亿元的中国即墨国际商贸城,并着力打造中国北方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带动作用最强的商贸物流聚集区。

这一举措,是即墨市实施特色精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三城联动”战略的重要部分,并被中国商业联合会列入了中国市场“百城万亿”增长计划,这标志着即墨市场商贸业发展进入了加速崛起的新阶段。

积极创新招商模式、高起点快速度建设、聘请行业协会指导、实施品牌化国际化战略,是中国即墨国际商贸城规划建设的四大亮点。

首先,积极创新招商模式。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规划、企业参与市场建设、按照投资分配产权、统一市场管理服务”的招商合作模式,既解决建设所需资金规模较大的问题,又引进国际国内领先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思路。

其次,高起点快速度建设。今年5月2日,小商品新城正式开工建设,四个建筑公司分四个标段同步施工,同步建立激励机制,既比质量又比进度,实现了主体工程东侧11天一层、西侧13天一层的高速度推进,截至9月20日仅仅4个多月的时间,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主体工程成功封顶。

集贸市场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围绕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着力发展大商贸、大市场、大物流,建立以骨干龙头企业和大型购物广场、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物流园区为支撑,各类中小流通企业和特色市场为补充,各种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商贸物流体系,推动城乡市场、内外贸易、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与物流配送联动发展,努力提高我市商贸物流业竞争力,促进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框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是认真组织实施“1234”发展计划,即以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为总目标,以改造老城商业中心和建设新城商务中心为主要任务,强化市场带动、商贸集聚、物流辐射三大功能,建设迎江、大观、宜秀区和经济开发区四大商贸物流板块,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商贸物流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力争用3-5年时间,把建成立足当地、辐射周边的商业中心,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长江流域重要的物流中心,放眼沿江、面向全国的贸易中心。

力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连锁经营销售占全市消费比重在“十五”期末基础上提高20个百分点;基本建成港口物流园和“菜篮子”物流园;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实施改造升级,大力发展冷链加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建成一批在区域市场中有竞争力的批发市场和商贸、物流大型企业(集团)。

基本形成中心商务区、县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和集镇商业中心构成的商业体系,培育市场要素集聚、产业特色鲜明、功能更加完善的商贸物流、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区,加快典当、拍卖、直销、汽车拆解等新型行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

二、商贸物流规划发展的重点

(一)加快建设区域性商业中心。重点推进老城商业中心改造,加快新城商务中心建设,着力建设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和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推动人民路步行街改造,扩大老城中心商业圈,推进人民路五号地、原二轻商场、原造纸厂北厂区、原市肉联厂、市青少年宫、汽车站等地块的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规划和建设。加快新城商务中心大型现代城市商业集群建设,推进商务中心项目工程进度,做好国际会展中心规划工作。推进集贤南路、开发区南铭商贸城等商贸项目进展,加快北部新城商业中心建设和大观区政务中心的配套商业发展。综合改造和整治历史文化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发展家政网络服务中心,建设功能齐全的示范商业社区。

(二)大力培育专业大市场。依托交通和资源优势,着力建设辐射周边、各具特色的年交易额过10亿元、100亿元的批发市场,争取培育一批部级、省级重点批发市场。重点是加快建设集商品交易、产品加工、物流配送、资金结算、贸易会展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和金属材料、建材、汽车、五金机电、农机、农资、农副产品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划、启动一批新的大型市场建设项目,突出市场特色和市场定位,强化产业集群,增强市场辐射能力。各县(市)要结合区位、产业等优势,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大力推进物流业发展。全面推进港口物流园、“菜篮子”物流园、铁路北站物流园区建设,引导和支持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建设物流配送体系,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企业。重点加快建设港口物流园指挥中心和五里庙、马窝、长风三大物流基地。支持工业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医药等大型重点流通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水产品、肉食品、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批发交易、冷链加工和物流配送系统,提高市场供应应急保障能力。规划建设铁路北站大宗农产品交易、集装箱运输等大体量仓储物流。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推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联合运输,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物流企业发展区域物流和开展跨区域物流合作。鼓励生产型企业分离并外包物流业务,逐步将生产企业的仓储物流引入各类物流园区。同时适时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

(四)加快建设加工贸易承接地。加强经济开发区和各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加强与沿海地区的产业合作,继续争取经济开发区进入商务部在东部沿海各省设立的“产业转移促进中心”;围绕各开发区发展导向和产业集聚特点,设立面向沿海特定地区的“园中园”,由沿海开发区、大型企业设立专业园区,或由沿海大中型企业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共同或自主对外进行产业招商,发展共建共享的“飞地经济”,着力引进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

(五)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鼓励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经济性酒店、主食加工配送企业等向社区和城镇发展连锁经营,促进商务企业加大皖西南及皖鄂赣区域市场的开拓力度,支持中邮、新华书店等企业发展特许经营。研究制定商务领域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重点批发市场建立电子信息交易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网上商品交易会、农产品对接会和消费品采购大会等,扩大电子贸易,开展信用销售、电子刷卡消费无障碍街区建设。

(六)加快建设农村流通新体系。着力建设覆盖农村、城乡互通的现代流通网络,重点是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家电下乡”、“双百市场”和“东桑西移”等工程,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农产品“农超对接”,推动综合超市、食品超市等商贸物流企业、加工生产企业开展农产品直接采购,开辟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发挥粮食、供销、邮政等流通网络优势,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大力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实行农村流通“一网多用”。

(七)实施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大力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年销售过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重点企业实施销售、利税翻番计划。继续培育和支持一批重点商贸企业进入部级、省级重点企业队伍。鼓励商务企业与国外大型连锁企业合资合作,兴建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大型物流基地。积极引进国外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市设立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和物流中心等。

(八)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着力抓好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建设进度,规划、储备一批商贸、市场、物流等方面的后备项目,建立商贸物流发展项目库,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省“861”行动计划和市“3231”工程。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项目包装和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建立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专家评审机制,加强项目建设督查与协调。

(九)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认真组织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和农机下乡,开展下乡巡展和大型展销活动,完善销售、保养、维护、加油等服务网络,努力扩大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利用节假日大力开展购物节、旅游节、文化节、嘉年华等假日销售活动。加大信息产品促销力度,推动数码、高清、动漫、游戏等电子产品销售。开展家具、家电、家纺及家饰产品促销。加强工商联手,扩大我市地产品销售,加大传统服装、服饰和地方工艺品、食品等特色商品宣传推介力度。结合我市文化、休闲、旅游资源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增加个性化、差异化商品供应。

三、加强商贸物流发展的政策扶持

(一)建立商贸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从年起,市财政每年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促进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加大对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流通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流通方式推广、城市社区商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市场监测网络体系、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要商品储备与应急调控、流通企业技术改造等引导力度。专项资金实行本级财政预算和总量控制管理,具体实施办法,由市财政局、商务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年度经济工作部署和商贸物流发展重点,确定每年财政政策支持的重点。

(二)支持商贸物流和加工贸易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重点支持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市“3231”重点工程的商贸物流项目,以及商贸物流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重点商贸物流建设项目,支持重要商业地块的开发、重点商业街区改造与规范、大型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园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重点建设项目或特色园区建设,支持发展商务信息化建设,扶持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主要给予贷款贴息和适当补助。关于商贸物流领域的招商引资,执行市政府招商引资的奖励政策。

(三)支持重点商贸企业做强做大。对国家和省、市重点商贸物流企业,给予项目和政策上的优先支持。鼓励各类企业发展直营连锁,扩大对外投资与境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区域市场。鼓励企业争创“中华老字号”,开发新产品、发展新项目,建立农产品直采基地,实行农超对接。

(四)支持开展规范化社区商业试点。重点支持编制社区商业建设规划,继续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加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扶持企业建立社区绿色回收亭,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设标准化的菜市场和社区标准化百货店、生鲜食品超市连锁店。发展大众便民理发、家电修理、社区书店、经济型快捷酒店等。实施商业节能降耗工程。

(五)支持建设城乡一体的现代市场体系。重点支持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和汽车、二手车、金属材料、建材、旧货等各类专业市场,建设更加完善的农村消费品、农资商品、农副产品和农机流通体系,改善城乡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流通秩序。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与生产型企业开展横向联合,直接建立产销关系,扩大我市地方产品销售。

(六)完善重要商品应急保障机制。重点是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扶持市级生猪活储基地,新建蔬菜批发交易大市场和迁建机械化生猪定点屠宰场,开展肉食品冷链加工、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开展净菜加工、保鲜、配送和农残检测。鼓励和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建立企业配送(仓储)中心,加强粮食、食用油等日用生活必需品的储备。

(七)落实规划土地支持政策。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政策精神,对商业、市场和物流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商业网点规划。对保障市场供应的粮食、食用油、蔬菜、肉食品、水产、成品油、食盐等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仓储用地对待,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适当下调。城市建设新居住区内,规划确定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不得改作他用。在城市改造中,涉及中华老字号店铺原址动迁的,应在原地妥善置或在适宜其发展的商圈内置,并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八)工商管理的政策支持。对连锁经营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对进入市重点支持的专业市场、物流园区的企业,由市场、园区的主办方为其统一办理工商营业执照。除有特殊规定外,服务企业设立连锁经营门店可持总部出具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和核准经营范围手续。

(九)实行积极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取消与发展大流通、建设大市场不相符的价格和收费政策,落实国家、省、市已经公布取消或降低收费标准的各类收费。对政府确定面对解决低收入群体洗浴问题的便民浴池,享受居民用水价格。落实工商企业用电、用水等同网同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