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蒲公英教案

蒲公英教案

蒲公英教案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1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读课文。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4.学会5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练习根据课后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

6.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根据题目读课文,回答问题。

3.识字、写字。

4.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1.蒲公英实物标本(或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生字卡片。

2.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带学生实地观察蒲公英。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义。

(三)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二)练习根据题目读课文,回答问题。,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三)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

1.从题目看这课要讲的是什么?(蒲公英的种子)

2.导入新课。要讲哪些与蒲公英的种子有关的知识呢?我们今天来学一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音,读成句。(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

3.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知识呢?(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三)细读课文,看插图,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话,看标本(或图片)。

(1)这句话里的“我”指的是谁?(蒲公英的种子)这篇课文以蒲公英(我)的口气写的,作者把蒲公英的种子当作人来写。

(2)“我”在这句话里告诉我们什么?(①他是蒲公英的种子;②蒲公英种子的样子)

(3)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是一朵毛茸茸的小花)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标本、图片)看这朵小花的样子、颜色。体会“毛茸茸”的意思。问:这朵小花是一粒种子吗?

①这朵小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圆球,毛茸茸的,或毛茸茸的白色的小圆球)通过看图体会蒲公英的样子。

②通过看图体会“毛茸茸”是形容蒲公英的种子细细的绒毛,很密的样子。

板书:毛茸茸的小花。

(4)指导朗读句子。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2.读第2句话,用小黑板出示课后第一题。

学生读题后问:这个问题问了我们几件事?(两件事,①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离开它妈妈的;②要飞到哪里去)我们读的第2句话可以回答哪个问题?(第一个,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离开它妈妈的)

(2)带着这个问题读第2句话,看插图,回答问题。(学生读句子回答)

(3)句子里的“妈妈”指的是谁?(指的是蒲公英)

(4)蒲公英是怎样传播它的种子的?(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需要多大的风力?读句子,再回答。(微风轻轻一过,毛茸茸的种子就飞起来了)

①“微风”是什么样的风?(轻微的小风)板书:微风吹

②“轻轻一吹”是怎么吹?(让学生吹一下,体会“轻”的程度)

③为什么“微风轻轻一吹”,蒲公英的种子就能离开亲爱的妈妈呢?(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以后很轻,很容易脱落)

(5)指导朗读。(自读,指名读)

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3.读第3句话,看黑板上的问题。(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到哪里去)

(1)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到哪里去?(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板书:哪儿家

(2)句子中为什么用两个“飞呀”?(说明小小的一粒种子随风飘得“很远”)

(3)读第二、三行,(指名读)间:这两个“哪儿”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个“哪儿”指风吹到的不管什么地方,第二个“哪儿”指的是种子落地的地方)同学们,试想一下种子可能落到什么地方?

(4)讲讲“哪儿就是我的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的“家”是指蒲公英种子落到哪儿,就在那里生根、长叶、开花、结籽。也就是说到哪儿就在那里成活)

(5)指导朗读。

“飞呀,飞呀”读得轻慢,“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读出肯定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知识。(了解了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蒲公英种子靠风来传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一个新偏旁:(立字旁),学会5个生字:有、吹、开、亲、家。

(二)比较句子。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检查复习。

1.读生字卡片:有、吹、开、家、亲。(指名读,变序读)

2.朗读课文。(指名读)

(二)学会生字。

1.有,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后说记法。(y%u有,我用笔画加部件的方法记,第一笔横“一”,第一笔长撇“”,下面是“青”字的下半部“有”,共6笔)或(y%u有,我用熟字换部件的方法记,把“右”字下面的“口”字,换成“月”字,把第一笔撇改成竖,一共6笔)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最容易分辨的最清楚的办法记字形。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有”的意思和哪个词相反?(无)

师述:“有”字上面大横和长撇把下面“”的左上半边包住了,这样的字叫半包围结构的字,我们学过的“送”字,走之旁包住了“关”字的左下半边。“同”字的“冂”从三面包住了“一口”,都属于半包围结构,你们想想还有哪几个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右、左、在、风、向、石)

2.吹,chu9,拼读音节,读词语:吹喇叭。

(1)识记字形。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讨论。(吹chu9,用部件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左右结构,左边口字旁,右边第一笔小撇“”,第二笔横钩“”,下面加上“人”字,“欠”,一共7笔,吹喇叭的“吹”)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口头组词语,加深对词义理解。

吹开吹风吹大话吹走

3.开,k1i,拼读音节,读词语,离开。

(1)识记字形。(自学,开)

提示:第三笔是什么?(竖撇)

(2)口头组词语。

开门打开开山开灯开始

(3)找出反义词,与开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关)

4.亲,q9n,拼读音节,读词语:亲爱。

(1)认识新偏旁:“”立字旁。随老师说两遍。笔顺是:丶亠立,一共5笔。

(2)记字形,自学后讨论。(亲,q9n,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是立字旁,下面在“一”上加上“小”字,“”,一共9笔,亲爱的“亲”)

(3)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4)口头组词语。

亲爱亲人亲戚亲自

5.家,ji1,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学生自学后讨论(家,ji1用部件加笔画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宝盖儿,下面第一笔横“一”,二笔斜撇“”,三笔弯钩“”,四笔、五笔撇“”,六笔小撇“”,七笔捺“豕”,一共10笔)。数数左边有几撇,右边有几撇?(左边有三撇,右边有一撇)第3笔是什么?(弯钩)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后,教师指名检查。(学生背对黑板书空)

(3)口头组词语。

国家家庭家中家门人家

(三)指导书写。

1.有。

(1)整置:上松下紧。

(2)笔画、部件位置:第一笔大横,在上半格离横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左右各离边线三分之一,平写大横。第二笔从竖中线上起笔,写斜撇,撇向左下格离横中线和边线各三分之一的地方收笔。下面“”、“竖”从横中线和微交叉的地方起笔,直写下来,到离边线三分之一的地方收笔。“横折钩”压横中线起笔,斜写横到横中线上一点儿顿笔写折,过“竖”一点儿写钩。“里边两横”距离相等,右边不靠横折钩。

(2)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2.吹。

(1)整置,左窄右宽。

(2)部件,笔画位置,口字旁占左半格中间,斜压横中线,右边第一笔斜撇,从竖中线一多半地方起笔,到横中线与“口”第三笔横对齐收笔。第二笔横钩,在左上格右下角起笔,斜横到右半格中间横中线上一点儿顿笔写钩。“人”字撇从中心点上边压紧中线起笔,撇到左下格中心右下方收笔,要有撇尖。捺从中心点下边一点,压竖中线起笔,到右下格中心点下顿笔写出捺脚。撇、捺对称。

(3)教师带写右半边,学生仿写字头。

3.开。,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独立看田字格字帖,练习书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4.亲。

(1)整置,上下均等。

(2)部件位置,立字头大横压横中线,下面“小”字竖钩顶横中线。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离边线三分之一的竖中线上。第二笔“横”与下面的“一”一样长。下面“小”字的侧点和点斜对左、右下格的中心点,两“点”对称。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5.家。

(1)整置:上小下大。

(2)部件笔画位置:宝盖占上半格中间,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横,写在第二笔横钩和横中线中间。第五笔小撇,从竖中线起笔,斜撇向左半格中间,过横中线一点儿的地方。第六笔,竖弯钩,从第五笔小撇与横中线的交叉点起笔,弯向竖中线,写弯钩,到离边线三分之一处写钩。第七、八笔撇,距离相同,到与第五笔小撇上下对齐处写撇尖。第九笔小撇,过横中线一点儿起笔,撇到第八笔撇起笔处收笔。第十笔捺从第九笔收笔处起笔,捺到右下格中心点顿笔写捺脚。

(四)练习书后第2题。

出示小黑板(写好两组句子),进行句子比较。

1.第一组: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我是种子。

(1)相同点,都有“我、是、种子”三个词语。

(2)不同点,第1句比第2句多“蒲公英的”这个词语,两句的意思就不同了。①第1句,限定“我”是蒲公英的种子。第2句,“我”可以是任何一种植物的种子。②从表述意思上,第1句比第2句具体,我是什么种子,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2.第二组:

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我离开了妈妈。

第1句比第2句多了“亲爱的”这个词语,表明了“我”对妈妈的爱。

(五)背诵课文。

1.按问题背诵。

(1)“我”是什么?长得什么样?(背第1句)

(2)“我”怎样离开了亲爱的妈妈?(背第2句)

(3)“我”要飞到哪里去?(背第3句)

2.填空背诵。

我是()()()()种子,有一朵()()()()小花。()风()()一吹,我离开了()()()妈妈。飞(),飞(),飞到()(),()()就是我的()。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2篇

可惜时间老人脚步匆匆,一下子,我们分离了。照完小学毕业照后,我骑着单车去找你,找我曾经的摇篮,找教会我为人处事的“指南针”。那时,微风又把蒲公英裁成碎片千万,撒在我来时的小道。似乎要把我的回忆带到六年前```

我在那,静静地望着您的白发。伸出手邀您留下,可是您却从我指尖中飞过,赶着去迎接更多的蒲公英,其实那时你就明白------我们始终要离开。带着一丝的怀念。

但我们最后还是无可奈何的离开了你,你说这时候的怀念是我前进的阻碍,始终我还是要像蒲公英的结局一样——乘上风的翅膀离开。我说看不见你的身形,让我怎么能安心呢?你看了看漂浮着的蒲公英,说:“没有地球太阳还是会绕,蒲公英没有翅膀还是会飞”。我静静的站着没有回答。我伸出手又想要握住从我眼前飘过的蒲公英,可是依然从我的手中飞过。风还在吹动,轻飘的风又来了,我任着它扑打着我,一时间仿佛这个世界都在蒲公英的离去而倒退。我望着你,白色的叶子紧紧贴在你的衣服上。仿佛你是蒲公英的公主,在蒲公英组成的文艺百草园中把你显得多么的高贵。尽管没有特殊的装扮,可我却无法忘记你那天使般的脸庞和你那天籁之音。我轻声说:“再鲜艳的花朵,离开了夏雨还是会凋谢”。你虽然没有回答,但从你那无奈忧伤的眼神,我看出了这个故事的答案!那时你已无力表白。我知道你悄悄得离去,是怕我把泪哭干。我试图在一次的接近你,说着:“希望风把我这株蒲公英再次送回来”。

我慢慢地离开了你,风把你的声音刻在了我的心里。其实你不必回头,也不必追求远方的脚步。清风把我的送走,我已不想再回首这一切了。夏天的阳光总是那么炽热,即便是在离去的黄昏。

我的思绪从夏天中出来了,已经是秋天了。风停了,我又来到了一个新的百草园!我深信,在新的百草园,可以砺练意志,拾级而上,一步步施展自己美丽的花瓣,酿造出新的种子!这时```夏天的约定隐隐若现……仿佛您在看着这棵种子发芽、生根、开出绚丽的花朵!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生干部培养 职教师资 朋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Student Leaders' Training New Mode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Peer Education Activities "Dandelion" as an example

GUO Ziyue, XIE Xin, XIE Enkui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raining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leaders to explore a new model "peer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in training vocational student cadres, and take the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dandelion" campaign, for example, explores another new way of student cadres training in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student cadres training; vocational teachers; peer education

1 职教师资学生干部培养现状概述

1.1 职教师资本科生的特点

2011、2012、2013年,我院共招收职教师资本科学生198名。较普通本科生,我院职教师资本科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老乡带老乡”现象严重。由于生源地相对集中,学生层面“抱团”、“老乡帮带”现象严重。(2)学生基础较差。与普通本科生不同,职教师资本科生在基础学科知识方面普遍较差,尤其表现在英语水平整体较低。(3)实践动手能力较强。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我院更加注重实践环节。在我院职教师资本科培养方案中规定,在保证理论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为学生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旨在锻炼职教师资本科生实践思维,提高职教师资本科生动手能力。

表1 2011、2012、2013级职教师资本科生生源地人数统计表

1.2 职教师资学生干部的特点

(1)学生干部地域观念较严重,在工作中更愿意与来自同一地区的同学合作,这也就导致了“老乡抱团”现象,难以有突破和创新。(2)低年级学生干部基础不好,加之活动频繁,从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学习时间,这些都导致了低年级学生干部成绩普遍较差。

2 以朋辈教育补充支撑学生干部培养

为了更好地寻求职教师资学生干部培养新模式,从2012年起,我院有针对地尝试用“一帮一”的朋辈教育方式方法,发挥朋辈间的积极影响力,以优秀榜样引导职教师资本科生成长成才。

图1 2011、2012、2013级职教师资本科生源分布情况

朋辈教育是指教育者充分发挥“大学生伙伴”的积极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思想、心理的交流和沟通。开展朋辈教育具有以下意义:首先,有利于职教师资本科生群体之间的平等交流,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度。结合我院学生干部的自身特点,由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年龄相近、成长条件和所关注的问题相仿,相互之间共鸣点较多,所以开展朋友教育具有较大优势。其次,有利于激励学生干部主观能动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和时效性。借助朋辈教育的模式,学生干部由“被教育者”变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干部在带动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和辐射功能。最后,朋辈教育有利于增强教育主体的数量及范围,弥补学工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盲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缺失。

3 成教学院“蒲公英的约定”探索适应性教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通过朋辈教育活动“蒲公英的约定”充分发挥朋辈力量,积极探索朋辈教育新模式,以此补充传统教育方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3.1 “蒲公英约定”的性质与特点

“蒲公英的约定”是以朋辈教育为切入点、以高年级引导低年级学生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干部为立足点的探索性实践活动。活动由学生干部自发组织、自主管理,以朋辈教育、朋辈学生干部示范等模式,协助学工人员从事简单的教育管理工作、引导低年级学生开展各类学生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志愿精神是朋辈教育模式的基础。“蒲公英的约定”活动致力于提高学生干部实践朋辈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形成朋辈教育主客体的良性循环,鼓励学生干部以志愿精神参与活动。

3.2 “蒲公英的约定”活动开展的途径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学院“蒲公英的约定”活动中,我们通过选拔,由一至两名高年级学生干部负责一个新生宿舍,通过各种活动积极引导低年级宿舍建立良好学风、保持宿舍卫生,引导新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等,并以“助你确定大学目标,为你扬起心中航帆”为主题,帮助新生明确方向、树立目标的。与此同时,高年级学生干部也强化了自我模范带头意识,提升了自我模范带头能力。

“蒲公英的约定”活动择优选拔学生干部成立体育兴趣小组、文艺兴趣小组和学习兴趣小组,通过三个小组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特长与优势,又能提升低年级学生对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的认识。这些兴趣小组也能够积极引导低年级学生参与校园各项活动,在文化活动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自身身体素质。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4篇

一、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有学生的精彩发言。但这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关注他们已有的学习知识和经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如,教师在教学《哪吒闹海》时便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说说自己对哪吒的认识和了解。

生:哪吒很传奇。当时李靖夫人怀孕了三年零六个月生下一个肉球,李靖以为是妖物,便用剑将肉球劈成了两半,结果从里面跑出了一个娃娃,便是哪吒。

生:哪吒很勇敢,他打败了龙王三太子,为民除害。

……

由于哪吒这一神话人物经常在影视屏幕上出现,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了,因此,教学《哪吒闹海》这一课时,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发挥想象,回顾自己之前对哪吒的认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触及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知识,他们便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如此一来,就可以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为课文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在学生发表完看法之后,教师便可以顺着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二、设置学生的认知冲突

解决问题是一种操作能力的提升,而提出问题则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语文教学除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之外,还要格外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独特性为学生设置认知冲突,以此来诱发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蒲公英》一课时,教师便可设置一些认识冲突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促使学生融入课堂的讨论中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师:《蒲公英》这篇课文主要借太阳公公之口向我们介绍了两种蒲公英在不听劝告的情况下而最终丧命的故事。那在这两种蒲公英丧命之前,太阳公公给予了他们什么忠告呢?

生1: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

生2: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

师:是的,太阳公公告诉了他们沙漠和湖泊不是他们生活的地方,他们应该生活在哪里呀?

生:黑黝黝的泥土。

师:对,课文原话说“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既然太阳公公都跟他们说了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那这两种蒲公英为什么还要选择沙漠和湖泊呢?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这两种蒲公英的错误。而这便是教师在提问时为学生设置了认知冲突,让学生思考本不会发生的事为什么最终还是不幸发生了。这样,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出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始终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师:两颗种子不听劝告,选择沙漠和湖泊定是有理由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来。

生1:因为一颗种子想到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到那儿去,他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生2:另外一颗种子认为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他带来欢乐!

师:对的,正是因为两颗种子有这样的想法才违背了太阳公公的忠告,最终不幸和淹死了。那通过这两颗种子的所作所为,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

这样,教师便可以在学生的讨论下,顺理成章地引出课文主题:做事不要一意孤行,要听从别人的劝告,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符合实际。这时,文章的主题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这不仅实现了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两全其美。

三、营造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的配合可以让教学情境更为真实,更好地将学生带入所营造的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的学习中去。情境的配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营造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情境立体化。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要求教师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对学生进行刺激。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学生的思想经过不断地、反复地斗争,他们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等将得到较快的提高。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对课堂教学进行辅助,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将教学情境构建得更具体和形象。图片展示和声音播放可以更好地营造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效度。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蒲安臣条约》;晚清外交;清政府;华工

一、蒲安臣与《蒲安臣条约》

蒲安臣,美国政治家,曾担任美国会会议员和美国第一任驻华公使,坚定地废奴主义者,共和党创始人之一。182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1846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1853年任麻省参议员,1854年任国会众议院议员。蒲安臣擅长演说,其发表的“马萨诸塞州的抗辩”成为美国黑奴解放运动的重要文献。他也曾发表过支持1848年匈牙利革命,主张匈牙利和撒丁尼亚独立的言论。1861年,蒲安臣被新当选的林肯总统任明为美国驻奥地利公使。蒲安臣在任职途中得知奥地利政府因为他同情匈牙利革命和支持撒丁尼亚独立为借口拒绝其到任。此时的蒲安臣已经行至巴黎,正在进退两难之时,经过“辛酉”后的中国政府允许各国派驻北京公使。于是,林肯总统又改派蒲安臣为美国第一任驻华公使,蒲安臣因此匆忙上任。

此时的清政府正处在内外交困之中,对外与英法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内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此时来到中国,蒲安臣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上任前,蒲安臣在与清政府一个名叫李志祥的官员会面时,志祥曾告诉他,中国政府希望外国人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平等对待和尊重中国的政治。蒲安臣问志祥:“我该如何跟贵国政府打交道呢?”志祥答道:“孔子说过:‘以德行来治理国家的人,就好像北斗星一般,只要坚守岗位,则其他星宿自然会跟着它旋转。……若果用德行和礼义来治理人民的话,他们便会知道羞耻,并会因此而表现良好。’假使你能听从我的忠告,你将会成为驻北京各国使节的领导人物。”不出所望,蒲安臣后来果然成为北京各国公使团的领袖人物。[1]

蒲安臣在任职期间大力推行“合作政策”,即在中国与欧洲各大国合作,同时也与清政府合作,必要时可以成为清政府与欧洲各国的中间人,一定程度上照顾到清政府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清政府度过了60年的的政治危机,正因为如此,蒲安臣得到了清政府一些要员很大的好感与信任。

1867年,担任驻华公使六年之久的蒲安臣任职期满,准备卸任回国。在总理衙门为他举办的饯行晚宴上,蒲安臣向奕表示,“以后遇有中国有事情,其必将帮助中国。”当时的清朝政府正在准备派出第一次外交使团,但是由于外交人才的匮乏,并对礼节问题感到十分为难,因此还未成行。奕借此机会问他是否愿意替中国出使西洋各国,蒲安臣当即答应。不久,奕上奏向清政府建议委任蒲安臣这个友好人士担任中国首任全权使节(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代表中国政府出使美、英、法等西洋诸国,进行中国首次近代外交活动,这个意见随即被清政府采纳。清政府怕其他列强不满,又聘请英国人柏安卓和法国人德善为蒲安臣的副手,充当左右“协理”,两人都曾在中国就职过,熟悉中国事务。两外还有两名中国官员: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道衔繁缺知府、礼部侍郎孙家谷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花翎记名海关道志刚随同出访。在中国皇帝致美国总统书中,表达了蒲安臣之行的任务:“熟悉中外清醒,于办理两国交涉事宜,可期代达衷曲”。恭亲王奕等人也相信这位“处事平和”,“遇有中国不平之事,极肯排难解纷”的美国前任驻华公使一定能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任务。清政府也不是一味相信蒲安臣,对使团的任务和蒲安臣的权利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1868年2月25日,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个外交使团,也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使团在美国人蒲安臣的带领下,从上海出发前往出访第一站―美国旧金山。

使团于1864年4月抵达美国旧金山,而后绕过巴拿马海峡,同年6月到达华盛顿。6月6日,使团在白宫受到美国时任总统约翰逊的召见,并递交了中国第一份国书。。7月28日,蒲安臣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签订了《中美条约续约八条》,史称《蒲安臣条约》。

条约共有八条内容:一、美如与第三国失和,两国均不得利用中国洋面和陆地进行战争。二、在不与已有条约相违背的清况下,中国可以另外开辟与美国贸易的海运航线。三、中国可以向美国通商口岸派驻领事官,美国对中国领事官应与对英领事官一体优待。四、中国不得因宗教不同欺侮在华美国人,美亦不得因宗教不同对在美的华人有所屈抑苛待。五、两国对人民前往别国不得禁阻,但在两国人民自愿来往居住之外另有招待法均非所难。六、中国对来华的美国人,美国对往美的中国人都给予最优之国所得待遇。七、中国人或美国人如果愿进人对方国家官办之大小学校学习,对方国家须以最惠国人民应得待遇一体优待。八、美国声明并不干涉中国内政。即如铁路等项事宜如何办理,总由中国皇帝自主。[2]

条约的第三、四、五、六、七条款都反映了相对的“平等”性。但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不可能不考虑自己国家的利益,美国也不例外。条约的第四条和第五条关于两国自由和自由移民的规定虽然是两国对等,但实际上都是出于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而设定的;条约第四条使得美国的传教士在中国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对中国基本没有意义;而第五条直接导致了随后的华工赴美浪潮。

蒲安臣使团作为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个外交使团,揭开了中国向国际社会和近代外交靠拢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蒲安臣在美国进行的外交活动也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的成功。美国在保证不干涉中国内政的同时获得了在中国传教和招募华工的自由,解决了美国国内因内战和修建太平洋铁路造成的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正因为此,蒲安臣条约也被戏称为“廉价劳动力条约”。该条约是近代中国首次以国家的身份,而非战败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因此可以说是相对平等的一个条约。[3]它“确涵蕴了尊重中国领土完整,独立,并以平等国家地位待遇中国的原则,所以我们可以视之为美国正式发表的对华政策的原则―希望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4]这个条约同时大大便利了美国资产阶级在中国沿海招工,未能阻止美国的反华浪潮,也未能阻止美国政府实施排华政策,但有利于大批中国沿海劳动人民赴美求生,在客观上有利于清政府已该约为依据,对美国的排华活动进行交涉和斗争。

二、《蒲安臣条约》的对清政府华工政策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政府一直严禁人民出海,对海外侨民也一直采取敌视和鄙夷的态度,直到1858年才允许华人自由出洋,承认其定居海外的权利。1860年,中英《续增条约》又规定华人可移民海外。但清政府仍然对华人侨民和海外劳工持消极的看法:“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5] 《蒲安臣条约》签订后,大量华工前往美国,致使美国西海岸华人数量骤增。华人劳工为美国西部开发和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相反,却屡屡遭到不平等的对待,甚至是针对华人的暴乱。[6]

随着中国在对外事务上的一次次失败,清政府的一些官员开始改变对国际事务的看法,移民问题也受到清政府的进一步关注。19世纪中叶华侨问题的突出,使清政府不能不改变对移民漠视的态度,进而采取保护华侨的措施。随着使团的出使,清朝官员也得以亲眼目睹海外侨民悲惨的生存现状,促使清政府改变华工政策和设领护侨观念。正如志刚对华人在美国的不平等遭遇的描述:“惟金山挖矿之人,现均六七万,每受洋人欺负。而该处所收丁税,每名二元,各国俱免,惟华人不免。如有争端,华与洋讼,如无洋人作证,即不为华人伸理。此皆显然不公之事。便中申诉,欲求办理,因告以现在未递国书,未便速向地方官办事,应侯使事既成,再由蒲大臣与其本国执政徐商办法,方合于理” [7] 正因为如此,志刚十分赞同《蒲安臣条约》第三条有关设领护侨的条款,认为旧金山有十几万中国人,“中国若不设官,一恐其滋事,无人弹压,一恐其久无统属,悉变为外国下等之人”。[8]遣使常驻海外也顺理成章被清政府提到了了议事日程上。

1875年,中国开始派驻外使领,护侨成为晚清驻外使领的主要外交活动。考虑到美国日益严重的华侨问题,美国被清政府列为第一批派遣使臣的国家。同年,陈兰彬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容闳任副使。1878年,陈兰彬正式赴美就任,直至1881年回国。在美期间,陈兰彬在保护美国华侨,维护华侨利益上做了很大努力。

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掀起了中国人第一次赴美高潮。华人从事开矿、田园、垦荒等工作,一起刻苦耐劳,工资低廉颇受雇主欢迎。60年代,他们又投入艰苦的铁路修建工作之中,但随着淘金热的降温和大铁路的完工,劳动力逐渐趋向饱和,失业人数大量增加。欧美劳工便认为是工价低廉的中国人抢夺他们的饭碗,导致他们收入降低,甚至失业。1873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社会矛盾激化,华人遭遇更是雪上加霜。排华浪潮从地方席卷全国,排华浪潮从西部蔓延至懂不乃至全美。据统计,1855-1876年,仅杀害华人案件就高达262起。然而美国政府却消极处理排华暴行,联邦政府对中国抗议、逞凶和赔偿要求以各种借口加以拒绝。

1878年,陈兰彬正式到达美国时,正值美国国会立法排华的开始。陈兰彬到任不久,美国参议院就通过“十五个旅客案”,虽然该议案最后被海斯总统否决,但还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陈兰彬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会见了美国国务卿,严正指出该议案是对中国的侮辱,同时又积极争取美国友好人士的支持。1880年,美国政府在排华分子的支持下正式通知中国使馆,从中国开往旧金山的船只一律应征税课船钞,开始了美国官方的排华举措。同年,海斯总统为了争取连任,拉拢选票,派代表团到北京与清政府谈判,意图修改《蒲安臣条约》。11月,中美双方签订《中美续修条约》,条约第三款规定:已在美国各华工,及他项华人等,无论长居暂住,如有偶受他人欺辱之事,美国应即尽力设法保护,与待各国人最优者,一体相待,俾得各受按约应得之利益。[9]当时的清政府迫于美国压力,同时考虑到可以通过续约缓解美国国内排华情绪,保护华侨,因此同意美国施行节制华工入境的政策,结果却是事与愿违,美国不仅没有按条约保护华工,改善华侨处境,反而继续推动排华浪潮,华人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为此,驻美领事给美国政府一份详细的照会,义正言辞的批评美国政府的排华言行,同时运用《蒲安臣条约》作为与美国政府交涉的有力的外交武器,照会中指出旧金山华民被辱及美国政府立例苛待华人不符合《蒲安臣条约》第六款的规定,但美国政府却一再推脱。[10]在以后的屡次交涉中,驻外使节往往利用《蒲安臣条约》和《中美续增条约》为武器向美国政府提出质问,尽管收效甚微,但表明清政府保护华工的态度是积极的,保护华工的意识逐渐觉醒。

蒲安臣使团作为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个出访欧美外交使团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标志传统的封贡体系外交的彻底瓦解和中国走向近现代外交的第一步。《蒲安臣条约》签订是晚清美国在对华政策中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的产物。它既为华工赴美浪潮开启了大门,同时为清政府护侨提供了法律依据。当华人在美国遭到排斥和迫害时,驻美外交官总是以该条约为武器,义正言辞的谴责美国违约,并制止排华暴行。同时在该条约的约束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在表面上向中国保证,杜绝恶行,谨遵条约。

【参考文献】

[1](美)多米尼克・士风・李.晚清华洋录:美国传教士、满大人和李家的故事[M.]李士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07.

[2]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A]//清通鉴(卷二二五)[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

[3]陶文钊,梁碧莹.美国与近现代中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5.

[4]李定一.中美早期外交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51,356.

[5]陈翰生.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一))[M].中华书局,1985:11.

[6]郑曦原.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361.

[7][8]志刚.初使泰西记(卷二)[A].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M].岳麓书社,1985:73,310.

相关期刊更多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四川省教育委员会

内蒙古石油化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石油化工研究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