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境创设;方式方法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某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唤起学生的必要的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的外部环境。”《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增强道德学习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优良的行为习惯。下面谈谈我在自身教学实践中进行情境创设的几种方式与方法。

一、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

开展与教材相联系的各种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搭建学生展示自己才艺和个性的舞台,克服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体验,在活动中思考探究,这样学生才有真实感受,才能提升学生情感和能力发展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活动的形式有游戏、小品表演、小组讨论、辩论、角色体验和社会调

查等。

1.小品表演

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这一框题时,我让学生结合近来本校发生的事例编一个小品,然后在课上表演给大家看,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情节内容是:本班吴某同学得知就读于本校七年级的好友小李受到同学小张的欺负,愤怒之下就叫九年级的几个“哥们”找小张算账,在旁的小张同学小黄劝阻无效去报告老师,等老师赶来后小张已被几个“哥们”打伤。后来,吴某、小张和九年级的几个“哥们”均受到处分)。学生在表演中很投入,演得很逼真。当观众的学生也看得很认真。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表演中加深感受,观看的同学也加深了体验。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师生分析交流中深刻地领悟了“什么是正义的行为,什么是非正义的行为,正义的行为有什么要求,又激发了学生做个有正义感的人。

2.角色体验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两代人的对话》这一框题时,我利用课本材料设计了一个心理体验活动。(材料中说:“初中生小姗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他八点前回家。小姗想已经快七点了,那么快回来不合理,于是冒了火。”)这是生活中典型的亲子矛盾。课上,我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站在小姗的立场体验小姗的心理,另一组站在小姗的爸爸的立场体验当爸爸的心理。在自己独自体验后小组讨论,然后同学们踊跃发言。代表小姗的同学说:不到同学家做作业,同学会认为自己不守信,会影响友谊,要是八点前回来又看不到录像。代表小姗爸爸的焦虑地说:你回家太迟,我会很担心。要是遇上坏人怎么办?代表小姗爸爸的另一个同学气愤地说:“不能养成迟回家的不好习惯,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同学精彩的模仿使课堂充满欢笑声。这时,我因势利导,“现在同学们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吗?那如何找到一个让父女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呢?经过小组交流后,同学们说了很多办法:有的说让小姗在同学家做完作业后再把录像带回家看;有的说让小姗在同学家做完作业看完录像后再打电话叫父母来接;有的说让小姗先到同学家做完作业后下次在方便的时间再到他家看录像;有的说让小姗家长陪同她到同学家做完作业看完录像再一起回来……这样通过角色体验,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父女矛盾心理,体会家长的一片苦心,在此基础上讨论交流解决亲子矛盾的办法,使学生理解父母,激发学生爱父母的情怀,也使学生掌握了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艺术。

3.辩论

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男生 女生》这一框题时,对于男女同学的交往问题,我采取辩论的形式来探究,从而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我先给学生出示辩题:“男女同学交往利大于弊”,再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学生通过激烈的争辩后总结得出:男女生交往得当,可以增进对异性的理解,促进身心发展,锻炼交往能力,扩大交流范围;增进性别意识,学习对方长处等。若男女交往不当,可能带来很多问题,如“早恋”等。又如,我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一框题时,开展“网络交往利大于弊”的辩论活动,学生在正反两方激烈的辩论活动中得出网络交往的利与弊。以上辩论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学生主动体验,积极探究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利用音乐、实物、图片或影像资料创设情境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调节器,教学中利用音乐能烘托气氛,激发人的情感;教学中应用实物、漫画和影像资料,能呈现具体直观、丰富生动的形象,让人进入情境,借境悟理,积极探索。

1.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将音乐运用于教学中,不仅可以舒缓紧张的学习氛围,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一框题时,我先播放歌曲《相信自己》:“只因为始终相信,去拼搏才能胜利。相信自己,你将赢得胜利奇迹……”悦耳动听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探究问题:自信对青少年有什么作

用?如何面对自卑和自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选用课本漫画、插图创设情境

思想品德教材的有些内容抽象、枯燥,如能用好课本插图能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我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隐私和隐私权》这一框题时,我用实物投影机幻出了课本漫画“我们还有隐私吗?(漫画中一个人落体坐在满是摄像头的玻璃屋里,显得十分痛苦),然后设计了以下问题:(1)这副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2)若你是漫画中的主人公,你有什么感受?(3)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隐私权有何意义?于是学生在漫画的情境中主动思考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在师生交流中不仅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公民隐私权受法律保护的意义,还提高了学生尊重他人隐私权和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

3.网上下载图片或影像资料创设情境

网上的图片和影像资料丰富,能大大丰富学生的感官,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世界文化之旅》这一框题时,我通过课件播放下载的反映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的图片和影像,学生在认真欣赏中身临其境,从而感受到: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的文化,把世界装扮成一个异彩纷呈的大花园。于是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丰富了感官,加深了体验,理解了本课内容,发展了想象力,心灵又得到

陶冶。

三、选取贴近学生时代和生活的事例创设情境

这个事例可以是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贴近学生身边生活的实例(包括新闻事例)、案例,也可以是课本案例。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走进学生生活,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他们内心道德情感尤为重要。用生活事例创设情境,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体现,是思想品德新课标强调的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理念的体现。

1.选取新闻事例创设情境

新闻事例能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这一框内容时,我举了当时最新、最热的时

事――斯诺登揭露的美国的“棱镜事件”和美国民众控告政府侵害公民隐私权的例子,学生很感兴趣,马上议论纷纷,认为这是美国政府侵犯本国公民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的尊重他人隐私,当自己隐私权受侵害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隐私,增强学生维护隐私权的意识。

2.以学生身边的事例创设情境

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能让学生很感兴趣又有教学针对性。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珍惜学习机会》这一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履行受教育义务”这一内容,可以列举学生身边中途辍学的例子来分析辍学的学生的行为,从而总结出:初中生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再以本校某同学(不指出姓名)不认真学习或认真学习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履行受义务教育的义务,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和行为模式,又激励了学习认真的同学更加努力学习。

3.利用课本案例创设情境

课本的有些案例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可根据实际好好选用。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力》这一框的“我有肖像权”这部分内容时,我选用了教材中的案例:丽丽在影楼拍了一套艺术照,丽丽非常满意。一个月后,丽丽经过该影楼时意外地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丽丽找到影楼负责人理论,影楼负责人却振振有词地对她说:“让更多的人欣赏你的美有什么不好?”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在情境中明白:什么是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如何维护肖像权,并增强学生的依法维护肖像权的

意识。

四、借助诗词、名人名言、典型故事创设情境

1.借助诗词等文学作品创设情境

例如,在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课时,我引用了《地球母亲》一诗,让学生在诗的意境中体会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理解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而增强学生自觉珍惜和节约资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2.利用名人名言创设情境

名人名言富含哲理,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讲解九年级思想品德“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这一内容时,我引用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使学生感受负责任的魅力,激发了学生自觉做有责任感的人。

3.利用典型故事创设情境

初中生有好奇心,爱听故事。故事里蕴含深刻道理。利用典型故事创设情境能寓教于乐。例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这一框题时,可给学生讲述《一个字价值一千亿的名字》的故事。还可穿插如“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故事,人造卫星上天、神舟飞船等科学成就故事。让学生从这些故事情境中感受和体会教育和科技的重要性,理解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并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努力奋斗,报效祖国。

总之,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生活,根据学生知识经验、心理特征、教师个人特长和当地实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感知和增强体验,以便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既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又使情感得到升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和行为素养。

参考文献: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2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嵌入德行培养的重要性

所谓“八德”,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重视对学生的德行教育,既是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深层次内涵。初中思想品德课发掘国学经典《弟子规》内容,从“八德”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德行,对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八德”嵌入德行培养的重要意义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德行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八德”分别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所谓德行培养,实则是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也是教育教学的宗旨。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重视对学生的德行教育,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初中思想品德课注重对学生的德行培养,将《弟子规》中的“八德”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从“八德”入手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有利于培养学生敬亲爱长的孝悌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人际习惯;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对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八德”嵌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行,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正视自身不良行为与习惯,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追求,培养良好的品性。同时,将“八德”嵌入德行培养的课程资源,也有利于拓展课程资源,对实施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新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重视培养学生的德行是必然趋势。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嵌入《弟子规》――“八德”的教学思想

《弟子规》成文的时间为清朝康熙年间,那时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现在有很大的区别,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的教育、科学的发展等方面。那时人们所著的《弟子规》,对现代的人们来说,有一些思想内容是有益的,有一些思想内容则为封建思想的糟粕,初中思想品德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不能要求学生完全遵守《弟子规》中所说的内容,而应引导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弟子规》的时候思想得到升华。

1.去粗取精的思想

前人所撰写的《弟子规》,提出的言行准则是符合那个时代的标准的,现代的人或者不适合照《弟子规》中提到的内容执行;或者必须去除《弟子规》中包含的思想糟粕。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古人认为子女必须孝顺父母呢?因为在子女成长的时候,父母给过子女很多关爱,所以,做子女的也应当关爱父母。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应当怎样关爱自己的父母呢?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提炼《弟子规》中思想精华的时候,可使学生的思想水平得到提高。

2.与时俱进的思想

《弟子规》中具有一些封建的思想糟粕,这也不意味着《弟子规》不值得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引а生以这些思想糟粕为镜子,找出正确的学习方向。比如,《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是说当父母责备子女的时候,子女不能与父母顶嘴,只能顺承自己的父母。这段话是不符合现代教育学理念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当我们的意见和父母不一致,父母开始责备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育学的理念来思考思想品德问题,让学生从现代教育学的理论中找到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方法。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果应用与时俱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就能让学生把古人的思想和现代的知识结合起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3.知行合一的思想

《弟子规》中有一些内容直到现代依然值得提倡。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还应引导学生把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落实。比如,《弟子规》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是讲文明礼仪规范的,直到现代,人们依然认为这套文明礼仪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照这套文明礼仪来做,争取做一个具有思想品德修养的中学生。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嵌入《弟子规》――“八德”的有效途径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不仅是新课改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理念,也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宗旨和归宿。教育的实质就是育人,这是教育的前提,离开德育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当今世界学校德育目标的共同走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则注重学生个性的体现,正视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强调培养民族精神。但是从我国中学阶段德育实施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对德育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德育尚未真正落到实处,使得学生在适应社会时出现各种问题,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基于此种形势,初中思想品德课嵌入《弟子规》,以“八德”培养学生的德行,就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打破现状的出路。

1.对应教材,选准德行嵌入的切入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嵌入《弟子规》,实现对学生德行的培养,需要找准德行嵌入的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德行的重要目标。就以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程度比较低,教师“可有可无”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参与课堂兴趣欠缺,课堂教学效率普遍偏低。深入发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可以发现,其中很多内容与《弟子规》中的“八德”息息相关。比如,八年级第一章课标内容为“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其中第一课时“爱在屋檐下”和第二课时“我与父母交朋友”就与“八德”中的“孝”密切相关。选准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德育思想,就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孝”的真谛,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嵌入《弟子规》的重要目的。

2.探索实效实用的情境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情境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应用,不仅实现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拓展,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具有重要作用。深层次发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特征和《弟子规》“八德”本质,在选准德行嵌入的切入点的基础上,利用实效实用的情境课程资源,实现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例如,在教学“教师伴我成长”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师生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2015年感动中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的事迹,生动的故事使得学生将注意力牢牢集中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并深入思考。所以,实现德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有效嵌入,还需要积极探索出实效实用的情境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从而真正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德行的重要目标。

3.巧妙导入教学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教学中适当导入案例,不仅可以降低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探讨教学案例的过程中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德育教学背景下,将《弟子规》嵌入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八德”入手,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案例的重要作用,以教学案例说明“八德”的具体内容,让学生真正对“八德”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从而真正实现“八德”嵌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目标。例如,在教学“友好交往礼为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这一单元与“八德”中的“礼”理念相同,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课堂教学中,教师选用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孔融让梨”,让学生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初步认识,再读“孔融让梨”的故事,通过分析这个故事,明白“礼”的内涵,并将其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而且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应用,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嵌入“八德”培养学生德行,必须重视教学案例导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八德”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融合,既是两者理念不谋而合的基本要求,也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作为礼仪之邦,“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将“八德”嵌入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德行的培养,对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吕 顶.既晓之以理,又导之以行――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知行合一”教学策略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6(81):125.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121-01

教师要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创新型人才。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引用时政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差异性教学等方式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一、引用时政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政性强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用时政案例来进行理论知识教学,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大量搜集时政信息,并筛选出最能体现理论知识的时政案例,将真实、典型的社会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性总结,使学生对知识要点理解得更深刻、透彻。

例如,教学《保护环境》(苏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时,教师在课堂上列举了多个沙尘暴袭击中国北方的案例:①2013年2月28日,北京出现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全市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普遍达6级严重污染,且处于大风蓝色、霾黄色预警中,上游内蒙古中部较大范围沙尘也可能波及北京。②2009年4月23日凌晨至24日早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中西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出现扬沙或沙尘暴,甘肃中西部、内蒙古中西部的局部地区出现了强沙尘暴,其中甘肃敦煌出现特强沙尘暴。24日白天,沙尘影响的区域继续东移南下,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河南东北部及渤海湾等地上空都出现了浮尘或扬沙天气……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案例反映出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面对问题,青少年学生应该做些什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概括:解决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每一个人都应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引用时政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集声音、影像、图表、动画等于一体,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鲜活起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含蓄的知识直观化、复杂的概念浅显化,使教学内容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例如,教学《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上册)时,教师播放录像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长的跑道”的片段,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接着,再播放《神州吟》第五集“不平衡的舞台”的片段,让学生了解:在我国的山区,生产力还很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没达到小康水平。最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在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的表现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取代传统的教授方式,更不能割裂相互之间的关系,而要做到取长补短,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三、采用差异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实施差异性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能力差异情况(包括智力水平、认知特点、性格特点、兴趣等),并据此对学生划分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困生,侧重于识记和掌握知识点;对中等生,注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等;对学优生,重点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

例如,教学《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时,教师可设立如下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目标,有利于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优化资源;创新教法;落实;思品活动;德育功能;策略

在2006年新课改进行时,初中思品课程增加了实践活动课,本课程结合思品课的某一教学任务和内容,以所学知识为工具,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趣味性、多样性、创造性的活动为载体,进行学生品德素养开发,全面提高学生生理、心理、品质、智能、技能等素质,对于学生情感、态度、能力、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落实德育功能具有很强针对性。她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焕发着蓬勃生机,以崭新的姿态展示在大家眼前,受到师生的欢迎。对于如何提高活动课实效性,落实好其德育功能,笔者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做法,与同行交流,以期指正。

一、优化课程资源落实德育功能

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能否最优化,直接决定活动课的效果和德育功能落实。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除相关教材外,自然、社会、人文都能成为思品课程资源,要结合实际对资源进行整合,达到最优。

1.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资源

在实践活动材料和案例的选择上,要选取贴近学生年龄的人或故事主人公开展教学,做到迅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想学”。如:在陕教版七年级思品下册十课《我来当回观察家》,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现实社会,感受生活的变化,体验生活的复杂和美好。课本上提供了:公园、街道、农贸市场等,我进行了认真分析:觉得公园、街道、农贸市场都在城里,农村观察这些事物并不容易,而且学生也不感兴趣。那什么是学生感兴趣,切近学生生活的呢?在和学生交流中,我确定了观察手机的变化。通过学生收集不同型号手机、了解功能、思考手机对学生的利弊,学生很快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在活动中,形成了深刻的感悟、体验。选用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开展思品实践活动教学。

2.整合其他学科资源

思品实践活动教学不少内容和语文历史数学等学科交叉,教学中一些发人深思的小故事、一些小工具巧妙地应用到带到思品实践活动课堂,让学生感觉亲切、新奇,可以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生成新的体验感受,实现课堂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如:八年级下册第十四课《我家的变迁》主要是为了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增强人文关怀。课程设计有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访谈提纲,调查问卷。我觉得不如就用学生现学的数学统计初步,手机家庭电器数量变化数据,制成统计图,来反映家庭变化更好。虽然我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但学生运用已有数学知识,“跳一跳”就能顺利的摘到果实,让学生在动脑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选用具有时代性的资源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流行事物。当今的中学生关注的流行事物比如:明星、网络、QQ、动漫等,只要他们一有时间就想接触这些事物,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教师可以借助初中生喜欢流行事物作为教育的一个契机,以真实的典型材料进行活生生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隐私权受保护》中,引入一段QQ聊天记录,记录中涉及了同学的隐私。从而结合如何正确QQ聊天、如何保护隐私,展开实践活动,学生交流起来无障碍,各执一词,争论纷纷,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活动总结中有新知识的把握也有旧知识的回顾,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而且最可贵的是学生自己生成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4.选取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

立足本地,从本地区的人文环境、地理条件、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具体的问题出发,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是对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的有效探索。笔者所在的学区谢村镇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资源有不少,但是“孝老敬亲”和“酒文化”最突出。在八年级学习孝敬父母的课程时,谢孙桥的故事探索就成为一个特色资源,参观谢孙桥-探访谢孙桥的故事-交流谢孙桥的心得,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在九年级学习弘扬传统文化时,探寻谢村黄酒的制作工艺也成为一个特色资源。当时开展这两个实践活动时,学生的激动和参与热情至今历历在目,地域特色的资源,极大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动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落实德育功能

1.角色互换,学生当老师

每个人都从经验中学习事物,而经验主要来源于“参与”,来源于“体验”。我在上八年级《防患于未然》加强自我防范这一内容时,发现书本上有不少案例,如果都让老师讲解,时间不够,也不科学,我又考虑到很多孩子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于是我大胆想到角色互换,学生当老师。由同学自主组队,选择案例,推荐小老师上台讲解。让学生们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任务一布置,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同学离开座位找自己的搭档;有的同学跑到教室后面认真排练。一幕幕险情,一步步化解困境,通过表演来体验孩子内心的思想斗争,展示自我保护技巧的掌握。这个活动开展后,每班都有好几组同学主动走上讲台,给大家展示成果,展示风采。借助自主活动,学生袒露了自己的心声,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双方的唇枪舌战,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参与中落实了德育功能。

2.课堂大翻转,立足思品超越思品

思品课堂是否就是固定的模式呢?我尝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开展各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动嘴、动脑,达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实践能力,丰富学生思想情感,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目的。思品课堂变成了与音乐课、美术课……。如感悟青春-歌唱比赛、可贵的生命――图片展示、消费者的权利-小品编演、改革开放新变化-办主题小报、隐私的权利――开展模拟小法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活跃气氛,还可以让生生之间的情感在活动中互相感染和沟通,以学生之情激发学生之情,产生感情上达到共鸣。

3.活动系列化,增强扩张力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5篇

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教学问题,首先要突破难点。所谓的难点是指教材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或接受的概念,原理和观点,我们应该多用社会事例,具体案例及相关联结与课文中的理论联系起来,使文句通俗易懂,学生易学易记。虽然如此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碰到了不少难点。其原因是在现阶段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由于是新教材,教师处理不太适应,学生基础知识肤浅,一时难以构成知识体系,当用理论知识对具体案例、事例进行分析时就感到困难;二是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缺乏对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一旦接触到抽象的基本概念原理时,就感到深奥难学,不好理解;三是学生思想比较单纯。看问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虽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许多看法带着片面性。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必然会形成难点。针对上述特点,我在教学中尝试一些突破难点的方法,让教学更加容易恰当的渗入。

如: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在实践中找理论,逐步实现从具体到抽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际锻炼,并运用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抽象思维。采用归纳法,由具体到抽象,教材中虽然列举了事例案件,但由于课文篇幅有限,不可能举出更多的例子,这就要求老师挖掘出更多的不同事例进行比较分析,或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例来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使教材内容化难为易,顿然领悟。

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相互连接,形成系统。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从学习宪法入手,让学生认清宪法制定的国家性质,从而懂得我们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权利,而后所说明的诸多的权力都是在宪法的指导下才会有的,而权利得到保证后,公民也应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是有必然联系的。因此这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一目了然,让学生能明确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各个击破,化整为零。任何复杂事物,都是在简单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识简单事物是进一步认识复杂事物的桥梁。从简单的问题到复杂的问题过度时,先要化整为零,然后各个击破,一步步加深,由浅入深,让前面的问题作为解决后面问题的基础。最后集零为整,进行归纳,攻克难关。

总之,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很多,这里只是对自己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和一点肤浅体会,真正要上好思想品德课,解决难点的渗透,还有待于更深的探讨和总结。

此外,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应该要抓住教学重点。在教材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或者最关键、最有现实意义的部分,是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也就是教学重点。七年级教材中的家庭社会部分,八年级的道德法制部分,九年级的国情教育的理论部分都是各年级思想品德教育的主线,并且都是当学年教学的重点。举例说明: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下册中的权利与义务这两个概念及其辨证关系的原理,不管是在第一课还是在全书中都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是贯穿于法制教育的主线,是理解宪法和法律的理论和知识基础,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重要最有意义的部分。因此它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

现代教学思想把突出重点视为重要的教学原则,并把它列入系统和系统方法的最优化理论之中,说明突出重点乃是教学极其重要的部分,教学如能轻重有序,把握有度,就会契领以顿,融会贯通。对重点部分的讲解要深刻、通透,学生则一点则清,次要部分自然就容易理解了。总之,突出重点是高效果,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符合思想品德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的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点,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对教师很大考验。我总结出如下三点体会:

第一,要准确地研究何为教学重点。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可概括为三点:①教材体系中带有基础和核心性质的概念和原理,其它概念和原理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展开和发展的。②带有总结概括性的观点,在教学内容上有统领作用。用我们提炼之后得语言,给学生更简单明了的思想精髓,用总结性的语段大致概括每篇章节所阐述的要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③合作范围较广的概念和原理,并能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青少年来说,他们普遍存在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的倾向,强调自我价值,只要权利而不履行义务。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他们不懂得法律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教学中把权利与义务作为重点教学就能很自然地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材所要求的目地。

第二,突出重点与照顾前面相结合。突出重点是思品教学的精髓思想之一,但不能把它理解为只弹一根弦。因为重点与非重点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非重点的补充、衬托,重点也难以发挥功效。例如讲宪法时,而忽视其他普通法律的作用,是不准确的,大家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母法,其他普通法律是子法,一定要让学生懂得母法与子法之间依附的关系。宪法只是非曲直从宏观方面来确定国家的本质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而子法是对宪法进行较全面的详细具体的补充说明。如果没有子法相关配套实施,那么宪法就束之高阁一纸空文了。因此在讲解法律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全面,做到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第三,要做到教学精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的全过程都要精,并非专指课堂上讲述。精讲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选择教学内容要精,选择精华所在;二是教学过程设计要精,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设计精当;三是课堂讲述要精炼,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语言精炼,条理分明,要言之有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