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三德育总结

初三德育总结

初三德育总结

初三德育总结范文第1篇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总结范文一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坚持以“理爱教育”为指导,用“博爱守理”开展教育活动,用“博文达理”助推教学活动。 “构建人人讲团结的和谐校园 ,创设人人会学习的儒雅校园,建设人人爱健体的阳光校园 ,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

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全校教师要时时实践“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老师是学习的道德书籍”。同时自觉地投入到德育实施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坚持正面教育,有机渗透德育。

本学期继续实行了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三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拉大差距,充分调动了德育队伍的积极性;坚持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度,将布置工作与理论学习、班主任工作方法指导相结合,组织班主任学习德育工作中的新思想、新方法,使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加强对新班主任的培训,重视班主任工作经验的研讨与交流,组织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有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形成工作合力。

1.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2.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学校通过了培训、经验介绍等形式开好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班主任工作考核,修订了《班主任工作职责》和《绩效考核条例》,完善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德育工作者的评比机制。本学期,选派了刘辉友老师和胡晓华老师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优秀班主任培训。

(二)注重创新,丰富活动形式,培养文明学生。

1.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将进一步严格执行升国旗仪式制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统一着校服,师生齐唱国歌,并选派优秀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在国旗下,在国歌声中,增强爱国爱校的庄重感和实现人格的逐步升华;充分利用广播、橱窗、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宣传国内外大事。

2.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等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 “点击心灵,爱心奉献”、 天保中学首届艺术节暨“五四”文艺演出等主题教育活动。

3.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先后组织初一初二的学生保洁街道和对学校周边进行综合环境整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4.积极开展阳光健体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健体,增强健康意识,打造人人会健体的阳光校园。并举行了“我运动、我健康。”大课间操比赛、规范了学生上下楼习惯,给孩子们增添了生活的自信。

5.实行值周班级管理制度。值周班同学通过提醒、开导、引导学生就餐排队、通宿生出入校门排队、检查清洁并清捡垃圾、督促自习纪律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以心理教育为特色,健全学生的人格。

在我校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传统的德育教育活动。

1、健全了学校心理咨询制度,以辅导学生心理为纽带来促进研究工作,以研究成果来指导日常教育活动。

2、成立了问题学生帮教队伍,并要求帮教老师做好个案教育与分析,跟踪材料累积,定期进行帮教小结,积极积累指导经验。

(四)存在的问题

1.全员育人方面,部分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3.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投入要进一步加大。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向规范化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率。

4.学生中的疯打、脏话现象没抑制下来。班主任对学生的仪容仪表重视度不够。

5.个别班主任清洁督导不到位,和学生个别谈心较少,家校联系也还不够。还需要增加“服务”育人的理念。

6.个别班级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停滞松散,还需提高认识,加强实践探究。

(五)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党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开拓德育工作新思路,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坚持把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来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由于重视了德育工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现将本学期的德育工作小结如下:

一、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本学期政教处精心设计制作了励志劝学方面的精美图片和名人格言,安装在教学楼一楼二楼、办公楼一楼的外墙面上,让学生在上学和放学时都能看到,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营造了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得良好学风。

2、本学期在初二(5)班进行班容班貌、班风建设试点,创设素质教育荣誉栏和学校生活剪影区等新栏目,试点班级取得较大的成功,学校将在下学期向每个班级推广。

3、本学期学校政教处每周进行一次班容班貌检查评比,每周每个年级部评出二个优胜班级,并挂牌予以表彰,学校的班容班貌建设有了较大进步,乱贴乱放的现象基本杜绝。

4、、坚持卫生制度。室、内外卫生做到每日三小扫,每周一大扫。定点、定班、分片包干,各负其责,年级领导、班主任高度重视,坚持检查督促,有力地保证了校园环境的优美整洁,实现了教室办公室窗明几净、整齐有序。

二、夯实德育主题教育,丰富育人内容。

1、本学期学校政教处为各年级确定了德育教育主题:七年级——“规范”教育(包括行为规范、学习规范、文明礼仪规范);八年级——“五心”教育(包括信心、恒心、爱心、孝心、同情心);九年级——“四有”教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要求各年级班主任将相应的德育主题教育贯穿学期始终。

2、本学期每个月份都安排了主题班会内容:九月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十月份——爱国主义教育;十一月份——勤学、励志教育;十二月份——责任、感恩教育;元月份——人格修养教育。学校政教处统一下发主题班会内容材料,要求每位班主任先备课再上主题班会课,政教处不定期检查班主任的主题班会备课,本学期共全查二次,抽查一次,执行情况都比较好。

三、利用现有宣传媒体,营造育人氛围。

1、利用宣传栏刊登先进教育工作者光荣榜和优秀学生光荣榜,刊出201x年中考喜报,刊登有关消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材料,分三期刊登。

2、将黑板报作为班级的德育宣传阵地,本学期依次主办了“新学期,新起点”、国庆特刊、森林防火、交通安全、法制教育共五期黑板报,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和德育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激活育人资源。

1、9月7日我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学校领导总结了上一学期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先进的德育工作者和各类优秀学生进行了表彰,并对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作出了合理的安排。

2、9月22日我校学生参加了XX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我校有多名同学在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3、10月9日我校组织部分师生参加了“新雷杯”中小学师生读优秀期刊征文活动。

4、10月10日学校政教处收集并评改了国庆征文,公布了获奖学生名单并颁发了奖品。

5、10月11日XX市妇联在XX市妇联和XX市教体局领导的陪同下来我校为“春蕾班”女童举行捐赠仪式,学校政教处以此为契机,向上级部门为我校困难女生争取了3个捐助名额。

五、落实“三有生”帮教工作,重视育人效果。

为了做实对“三有生”的帮教工作,学校政教处在开学初做好了对“三有生”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了较为详细的“三有生”跟踪教育档案。在开学伊始就制定了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与三有生“一帮一”帮教计划、实施方案,根据摸底情况落实学校领导与“三有生”的“一对一”帮教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谈心(“一帮一”对象每月不少于一次)、与民警共同开展教育、观看青少年法制教育片等形式增强“三有生”的法纪观念。并加强与“三有生”学生家长的联系,共同教育、共同督促孩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鼓励其进步。本学期共帮教23人,进行一对一谈心65人次,教育诫勉帮教25人次,其中学习有进步的有初二(18)班XXX、初三(1)班XXX、初三(6)班XX等同学;行为表现有进步的有初二(2)班XXX、初三(12)班XXX、初三(18)班XXX等同学。

六、加强自查自纠工作,规范育人管理。

1、通过德育工作例会加强德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责任意识,11月17日学校政教处召开全体政教组长会,指导年级组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加强培训,并对平时的年级、班级管理工作进行自查自纠,不断提高年级、班级管理水平。

2、11月30日学校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对前期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小结,总结做得好的方面,指出工作中的不足,要求不断加强教学、安全、卫生、纪律、财产等方面的管理。

3、本学期,学校政教处加强了日常管理的检查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分别检查卫生、学生仪表、班容班貌、学生出勤等方面的工作,进行量化管理。

4、本学期,学校政教处加强了主题班会和黑板报的检查工作,对主题班会的上课用时、备课质量,对黑板报的主题内容、形式和书写都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5、进一步量化规范值周工作中政教考核部分,做到工作有标准、考核有依据、检查有小结、工作有反馈。

6、学校政教处每周工作都有小结,指出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工作经验,指出下周工作重点,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小结。

七、积极迎接上级检查,接受育人监督。

本学期,X月X日XX市综治办来我校检查201x年上半年综治工作,X月X日学校政教处撰写学校“廉洁教育”案例上报XX市综治办,10月31日学校安保处、政教处迎接XX市教体局“安稳”检查,12月1日XX市综治委突击检查我校综治工作,学校政教处、安保处热情接待、从容迎检。以上多项检查都得到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八、存在的不足及整改的方向:

1、如何加强对班主任的工作指导,激发班级管理的工作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2、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待增强,学生的感恩教育有待加强。

“潇潇春雨后,簇簇满园芳”,我校在德育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德育与教学取得了双丰收。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将怀着更坚定的信心,迈着更坚实的步伐,以一个崭新的姿态继续投入学校德育工作中去。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总结范文三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在中学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提高道德水平,学会做人之道,使中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这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这些年来,我校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办学方向,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德育系列化方案为主要内容,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贯穿始终,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扎实德育展示实效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我们通过行政会、班主任及教研组长会和例会这“三会”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应语忌语、应行忌行》、《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并在会上交流教育学生的经验,使教师牢固树立“三个面向”、“以德育人”的思想,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打下坚实的基矗学校在每周四的教职工例会上,坚持组织学习时事,学习有关文件,使先进的、典型的案例成为广大教师实施德育的参照,为教师坚持依法执教、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奠定良好的基矗。

2、学科渗透,提高效果

坚持以周一晨会、政治课、班会为德育教育主渠道,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并在各科计划和教案中要求具体体现德育内容。

3、创设活动载体,大力开展活动

通过开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应语忌语、应行忌行》变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扎实每周一升旗仪式和早会、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一日常规要求》、《在校十不准》、《文明礼仪常规》等守则、规范,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使守则、规范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我们紧紧围绕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不断赋予德育工作以新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分别为各年级制订了《德育系列化方案》,并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结合“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元旦、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相关节日开展各有关主题系列活动。如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月”活动,学校里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四月份,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九月底,举办“迎国庆歌咏比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十一月底,举办第四届手工制作展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十二月份,举行拔河比赛和迎元旦越野长跑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和拼搏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热爱我们共有的家园》、《共和国五十年》、《中国读本》等)、看优秀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焦裕禄》、《蒋筑英》、《孔繁森》、《刘胡兰》、《飘起的红领巾》、《背起爸爸上学》、《挥师三江》等)活动,并组织学生写好读后感和观后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结合德育系列化方案的实施,我们开展了“做合格中学生”、“理想与人生”、“爱祖国、爱家乡”征文比赛,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净化了学生的思想,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为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在学生中开展了“做文明中学生”、“我爱城关中学”演讲赛,在教职工中开展了“神圣的事业”演讲及师德建设大讨论,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增强了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配合“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我们始终坚持组织学生文明执勤、多次组织学生上街清扫街道,清理非法张贴物。为激励学生的意志,我校开展了“制作座右铭”活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贴出了自己的座右铭(包括三部分:崇拜的人,追赶的目标,信奉的格言),每个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伟人的语言时刻激励自己上进,学校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4、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整体合力

我们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要求每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开展“家长教育进课堂”活动,让家长走进教室为学生传授各种丰富的知识并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别具一格的教育;举办家长学校培训班,聘请中国家庭教育协会会员、中国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马耀昌主讲,引起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及对日常家教行为的反思,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假期中号召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感受到多方位的教育,使校--家--社会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效益。

二、法制教育常抓不懈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矗因此,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我校始终把法制教育摆在重要的地位。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律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大家的脑子里装上法律这根弦,遇事知道用法律作为准绳来衡量。

我校经常利用校报、板报、手抄报、墙报、广播对广大师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我们每学期至少两次聘请司法局律师或公安干警、法院法官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聘请交警并利用校会、班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学生安全教育录像带。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法制课,由政治教师主讲,主要讲解与青少年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如《义务教育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教师讲解时理论结合实际,特别是结合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讲解深入浅出,学生认识到上学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自己的义务,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广大师生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强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法律知识考核中全部合格。这样,增强了大家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建优良的教学秩序,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看了“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3篇

3.初中班主任德育个人总结

初三德育总结范文第2篇

本学期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淮安市教育局关于创建“安全文明学校”等精神指导下,我校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学校”创建活动,提高了学校的品位、确保了在校学生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以下是本学期工作的总结: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下列人员组成:xxx校长担任组长,主管副校长xxx、xxx、xxx、xxx担任副组长,德育处、保卫科等部门负责人为组员。成立学校安全教育常设机构“xxx中学安全办公室”,由xxx副校长兼任安全办公室主任并负责具体实施安全教育计划,xxx协助做好学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年级主任、各班主任组织落实相关制度及措施。

二、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建设,落实安全教育职责。

乘学校各项创建之东风,按照相关安全法规,完善了我校安全教育各项制度,继续强化各班安全责任制,每月安全汇报制;强化学校安全常规等。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加大法制教育工作力度,本学期对期初计划进行了调整,4月定为“青少年维权专题月”。

1、4月9日中午12:00,我校由德育处、总务处发起,开展了一次“消防安全”专题教育。学校特地邀请了专家来校作“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全体初一学生和初二、初三学生代表、学校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到场听取了讲座,懂得了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此后, 消消防人员给学生演示了消防灭火器具的使用方法,随后学生们亲自动手,尝试使用了灭火器。此次活动全校师生接受了一次很好的安全教育。

2、由德育处发起、联合学校团委开展了一期“青少年维权”黑板报评比,做好“青少年维权”的舆论宣传工作。4月29、30日在初一、初二年级开展了“青少年维权”主题班会评比活动,此次班会,学生积极性较高,起到了相当好的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3、开学做好初一学生大型的安全教育活动,以案例导入,深入浅出地向初一学生说明道理,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安全法律意识。

4、按常规要求,组织了校园教学安全检查,采取了足够的安全措施。在主管校长主持下,召开了安全专题工作会议,对前面安全工作进行了总结。

5、构建法制、安全教育的“社会、家庭、学校”网络。

    本次活动是我校举办法制讲座、青少年维权月宣传后的又一次重大活动,是学校德育教育又一次全新尝试。同学们在认真听取了犯罪分子题为《世上没有后悔药》的汇报后感触很深,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同时南陈集派出所所长、分管副校长分别作了讲话。

    6、确立初一(8)班、初二(5)班为“学法示范班级”,为争取在全市获得“十佳学法示范班级”做好准备。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中,使安全教育德育化、安全工作常规化。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安全法制教育的德育功能。

初三德育总结范文第3篇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为此,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2.新课标下物理教中的德育要求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

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献身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事业,这些事迹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好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只要将这些素材融入到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过程中,就能达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态度的目的。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

3.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教育方法途径

3.1对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的规划构思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德育时,经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构思,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状况处于分散、混乱的状况,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教师应当将德育渗透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学前,应结合该学期的具体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想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都要进行详细计划,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有步骤、分层次的有序进行。

3.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内容教学时,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道德等德育内容作为授课内容,逐一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就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而是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知识讲解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

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的改变,而物态的改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等量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然地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

3.3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评价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能够反馈和检验初中物理德育取得的效果,引导正确的教学导向,从而巩固德育渗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可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在物理学科考试中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一般初中物理学科考试的出题是由教研组或年级学科组统一命题,出题组可要求各个教师提供能够隐性地反映德育成果的新颖试题,这些试题要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与社会发展相呼应,从而既检验了德育渗透效果,同时又巩固了德育成果。其次,可将课堂德育渗透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的一项评价标。教研组中各个教师可每月开一次公开课,每位教师必须听二次公开课,并且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其中评课的指标体系中就列出了课堂德育渗透这一块,并把课堂德育渗透的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以利于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

教师听课以后要写听课后的感受与心得,并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其中堂德育渗透也是作?楦惺苄牡弥械囊幌钪匾?内容。这样,使德育渗透教学得到永久坚持,而不是一句空话。

初三德育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德育管理 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08-02

一、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解决德育管理评价问题始终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为强化对学校德育的认识,提高德育工作的绩效,推进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理论界和实践中开展了长期而深刻的探索。从全国教育科学“六五”规划正式设立德育研究课题以来,越来越多的德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开始关注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这种研究推进了一系列的演变和成果:“八五”时期确立了“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方针,“九五”“十五”时期提出了提高“理论一体化”的道路,“十一五”时期注重探索学校德育体系实践模式的实验及推广。这些研究和探索成果,对初中学校德育管理评价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来说,整体构建中学德育体系,包括中学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途径和方法、德育管理和评价三个方面。而其中的德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收集信息,对德育活动及其效果所进行的在事实基础上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学生德育评价不仅是测试学校德育成效的有效手段,更是确保学校德育核心与成效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中学德育评价既要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过程进行评价,也要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果即学生的品德进行评价。近年来,我们在充分利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对构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评价体系进行探索实验,初步完成了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为做好农村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理论依据。

在进一步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解决农村初中德育管理评价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德育评价模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德育评价的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德育评价模式的优秀成果,大胆地把模糊评价与量化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德育评价模式,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进行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两种评价方法及其优劣势

(一)“模糊”评价与定量评价

德育管理评价中的“模糊”评价模式,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评价模式,它主要是评价的主体通过对客体在某一阶段上的行为考察运用模糊教学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全面的、总体的大概印象,同时划分出不同的等级类型。它是一种偏重定性的评价模式。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管理人员判断、专家的意见、小组讨论、集体意见法、德尔菲法等等。

德育管理评价中的定量评价模式,是一种比较现代的评价模式,它是评价的主体把客体的在某一阶段的各种行为通过各种数据指标进行衡量,从而划分出不同的等级类型。它是一种偏重于定量性的评价模式。由于定量方法很多,且不断深入,在实践中需根据具体情况应用相应的工具,如数理统计、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等。

定性和定量虽有着本质区别,但两者的结合可以对事物更有准确的把握,德育管理实践中有学者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评价。德育管理评价体系中的“模糊”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统一模式,就是把“模糊”评价和量化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各种的局限性,使定量和定性得到高度的统一。

(二)量化评价与模糊评价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

量化评价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把德育活动的主体在某一阶段和各自行为以数据(量)的形式表示出来,具备量上的客观性,为评价主体对客体的等级评定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但是,就数据本身所反映的相同数量的质,即在德育工作中实际效能并不完全相同的。如果单纯用数据来衡量实效,评定等级,很难反映出德育实效的真实性,这就是它的局限性。

模糊评价的优势在于它是评价的主体通过对客体一定阶段的行为的全面考察而形成的总体印象,如果主体不带任何偏见,往往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德育活动的实际效能。然而,它毕竟只是评价者的一种主观印象,如果再加上评价主体的某种偏见,容易导致评价结论失实,这就是它的局限之所在。

因此,在农村初中的德育评价中,只有把这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充分发各种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才能有效地发挥德育管理评价的作用。

三、农村初中德育管理评价采用量化与“模糊”评价相结合模式的主要依据

(一)第四代评估理论及对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意义

教育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中美国评价专家古贝和林肯经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第四代教育评估理论,认为教育评估发展至今已经历经四代,前三代评估理论普遍存在着一些基本问题,包括管理主义的倾向、忽略价值多元化、对科学方式的过分强调等。基于此,第四代评估理论提出了以建构主义为方法论的“响应式建构主义评估”,强调通过包括评估活动的人、评估的受益者和评估的受害者等各种角色组成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协商确定评估参数和界限,评估的结果是“多方协商的共识”。该理论因其更准确完整地把握现代教育特质而成为当今主流评价方法,其中的很多观点已经或正在给教育评价领域带来新的思想启示与实践指导。正是其中的“多方协商的共识”为“模糊”评判提供依据,而“响应式建构主义”也需要有数据和量化的支撑。因此第四代评估理论,对包括初中在内的德育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活动的特点决定其评价模式必须是量化评价和“模糊”评价相结合

首先,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正处成长阶段的活生生的青少年,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及其品质的状况,我们不可能用单纯的数据和单纯的主观印象来作出评判。

其次,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活动和活动主体是学校。各个学校的条件千差万别,客观条件的差异也决定着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各不相同,即使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各种固定的数据量化指标也不可能真实反映出德育工作的初犯。当然,单纯评价主体的主观印象,完全脱离数据指标,也不可能做出正确评判。

再次,克服德育工作的不正之风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由于各个学校的领导者对德育工作的认识的不同,因此在具体行动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只强调量化,就有可能导致走过场,流于形式,忽视实效,甚至弄虚作假。反之,只注重模糊,势必会使一些学校重智轻德,把德育工作打入冷宫。

(三)贯彻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评价原则,必须采用量化和“模糊”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5)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6)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7)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8)德育评价诸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在农村初中学校管理评价,要真正贯彻这些原则,就必须把量化评价和模糊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运用量化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评价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正确处理量化评价与“模糊”评价的关系

在两种模式中,量化评价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是“模糊”评价的基础和前提。“模糊”评价反映出对客体的全面的、整体的结论,是对量化评价的抽象和概括,是评价的最终结果。因此,要把这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量化评价中既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又要注意考察数据反映的实效;在“模糊”评价中,首先要注意形成印象(结论)的依据(数据),同时又要关注每个数据反映实值指标。

(二)采取恰当的具体评估方法

运用量化评价和“模糊”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进行德育管理评价,必须从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出发,采取恰当的具体方式。首先,对于量化评价指标的确定注重实效,切实可行,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其次,“模糊”评价要注重客观公正。评价的主体要具有广泛性,充分体现民主,如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应包括同学、老师、家长等。同时要广泛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三)积极争取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德育管理评价活动

运用量化评价和“模糊”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进行德育管理评价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在进行量化评价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各项数据指标真实可靠,要广泛悼念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力争做到每个数据有根据、真实准确。在进行“模糊”评价的过程中,要主动听取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对不同的意见进行鉴别,最终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校德育管理评价质量

在学校德育管理评价中,无论量化评价还是“模糊”评价,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具体的评价活动中,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和各种媒体提高量化评价和“模糊”评价的质量,提高学校德育水平。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评价模式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能是刚刚起步,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去发现它、解决它。我们将通过不懈的努力,大胆探索,尽可能让农村初中学校的德育管理评价体系早日完善起来。

参考文献:

[1]肖凤翔,薛栋.我国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的历程及其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4).

初三德育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英;中学德育课程;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10-03[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德育课程国际比较研究”(JG14CB0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安娜(1990―),女,辽宁营口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2014级在读研究生;孟庆男(1957―),男,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各中学都比较重视德育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如英国各中学就开设有相应的德育课程,并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德育经验,这些成果与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主要是就中英中学德育课程的开设与教学等情况进行一些比较研究。

一、中英中学德育课程设置比较

由于“中学德育课的性质、地位、功能、任务等,集中体现在这一学科的课程设置中”[1],因此,我们进行中英德育课程比较研究,首先要进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一)我国中学德育课程的设置及特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中学普遍设置了德育课程。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学德育课程经过了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例如,“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初一至高三年级分别开设‘青年修养’‘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政治常识’‘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讲座’‘共同纲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初中开设‘政治常识’,高中开设‘经济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之后,初中开设‘社会发展简史’‘科学社会主义常识’,高中开设‘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2]。到1992年,中学各年级的德育课程不单设课名,而被统称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程。2001年,国家开始进行第八次新课程改革,我国中学的德育课程为,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一周2课时;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一周3课时。初中阶段的德育课程为单一的课程结构,只有必修课,而没有选修课,高中阶段采取模块设置的形式,分为4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

(二)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的设置及特点

在英国,初高中阶段进行的都是个人与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2门课程。个人与社会教育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为《生命线》,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取材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绘图、小组讨论等。宗教课程也不只是单纯的集体去教堂礼拜,英国的宗教课程不只是学习基督教教义,也吸纳别的宗教的精华。

从英国中学德育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出,2门德育课程在初中和高中连续开设,更有助于对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且,英国在宗教教育协定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宗教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人生的意义、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教育课也较为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了解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三)对英国中学德育课程设置的借鉴

我国在中学德育课程的设置上,一直注重联系本国的道德现状和政治观点。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联系本国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办法,可我国在德育课程的设置上对其他国家优秀的道德文化鲜少涉及。而在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佛教能得到承认,并由政府立法,列为全英国中小学校之宗教必修课,这足以见其乐于吸收其他宗教文化精华的宽容性。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演讲中,也提及了佛教是发扬中华文明的重要支撑。

二、中英中学德育课程目标比较

(一)我国中学德育课程的目标及特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国中学德育课程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就初中德育课程而言,总目标主要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3]。分目标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判断与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进而向学生传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

就高中德育课程而言,总目标是“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分目标主要是指要向学生传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以及让学生掌握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把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创新意识。

通过分析我国初中和高中德育课程目标可以总结出,第一,中学德育课程目标在结构上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为新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三维目标更是对学生的各个阶段明确了要求;第二,中学德育课程的三维目标之间相互关联,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全部课程实施的基础,服务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是教学内容的主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德育观点的主体,是应当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第三,总目标强调了课程的性质和主要任务,概括了教学的基本内容与总体要求,但没有涉及“知识”的表述,这实际上反映出对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德育定位。

(二)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的目标及特点

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应有的社会与公民意识和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习本国及世界的历史与文化,在比较中提高道德觉悟,不仅是培养健全的英国公民,更要培育出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的“世界公民”。

我们对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目标分析可以得到,第一,英国课程目标中指出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不仅要学习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其他民族的优秀的伦理道德文化也要编入课程之中,使学生在学习德育原理时有更加开阔的视野;第二,在服从国家统一的德育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各地各校都会制订贴近本地特色和符合其校园文化特色的德育目标,例如切斯特坦中学把培养学生品德、文化、精神和身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当作德育课程的目标,而一些地方私立中学更重视对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英国德育课程的目标把德育和社会密切地联系了起来,提出道德教育要使学生了解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

(三)对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目标的借鉴

我国中学德育课程目标的制订主要还是依据政治需要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对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重视程度不及英国。我国应学习英国,制订更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德育课程目标,通过全面的调查,确定中学生在不同时期人性化的德育课程的目标,并且对毕业的学生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学校德育课程目标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并鼓励其提出学校德育改革的建议。同时,面对全球化浪潮下的今天,我国又是多民族国家,在制订德育课程的目标时更要注重地方性和开阔性相结合。在全球道德意识日渐衰退的今天,我们的德育目标更应该扩展为让学生形成全球道德意识,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 中英中学德育课程内容比较

(一)我国中学德育课程的内容

初中的德育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展开,力图教会他们怎样处理生活中各种复杂的关系,并对初中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使他们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高中德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共设四个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前三个模块分别讲解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的知识,第四个模块的哲学知识则是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观。同时还设置了六门选修课程,起到对必修课程知识的补充和拓展以及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

(二)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的内容

“个人与社会教育”课涉及个人素质与态度、认识与理解、能力与技能,既关系到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关系到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这门课程的教材是《生命线》,本书以‘关心和体谅他人’为道德教育宗旨”[5],具体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运用情感,营造教学氛围并引导学生角色扮演、角色交换,从而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二是学会判断,利用影音文件播放有道德冲突的具体生活事例,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证实正确的道德原则,学会做出道德判断;三是重在行动,从“在具体处理道德问题时你会怎么做”出发让学生理解全人类共同的道德价值。

宗教教育内容包括学习和了解圣经的主要内容。英国人多信仰基督教,主要使学生了解基督教的发展过程和教义,并从中找出适合解决社会生活中道德问题的方法。进入21世纪,英国政府为使宗教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在宗教教育协定教学大纲中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主要是指宗教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人生的价值、人际关系处理等,力求从日常生活出发,运用宗教教义,理解人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

(三)对英国中学德育课程内容的借鉴

通过对中英德育课程内容的比较可知,英国学校的德育课程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一是学校德育要回归生活。我国高中的德育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对学习内容产生共鸣和认知,而英国中学的德育内容都来自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更加重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我国在德育内容上也应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真正对德育课程产生兴趣。二是德育需要信仰。英国是气氛很浓厚的国家,基督教作为英国的国教,其教义的传播更是得到了英国教育界的重视。英国中学德育课程中的宗教课程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和最普遍的人类美德的课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四、中英中学德育课程教学方法比较

(一)我国中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包含:一是直接讲授法,即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二是情景导入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种生动、形象、可感知的教学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通过这一体验获得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心理机能的发展;三是探讨活动法,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握知识、理解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一种方法。

(二)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情感模式教学法,这种方式主要以道德情感教育为基础。实施“情感模式”教学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为他人想”,这部分以学生所经历的问题创设背景;第二部分是“证明规则”,这部分通过分析学生与他人相处过程中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找出解决方法;第三部分是“你本该做什么”,这部分内容设置了一定的道德困境,让学生思考在出现这种困境时应如何做。二是渗透式教学法,英国推行渗透模式的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道德教育对中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英国中学的课堂里很少出现单一的内容,通常课堂都是包括多个方面的。

(三)对英国中学德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借鉴

首先,我国的中学德育课程必须注重实践。实践是对中学德育课程学习检验的基本标准,通过对学习德育课程进行实践,德育课程才能收到一定的实效。我们要避开重理论、轻实践的趋向,注重德育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其次,德育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道德教育不是一个单靠学校就能完成的简单过程,社会和家庭对中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规范是有重要影响的。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封闭的学校道德教育与现代社会的进步趋势不相符。最后,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要力求多样化。正如英国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中学德育课堂教学应多采用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平时还要辅以社会实践、参观旅行和野外考察等课外活动,以使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真正学会理解、帮助、关爱他人,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孟庆男.思想政治教学原理[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23.

[2]孟庆男.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7.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