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懒惰心理论文

懒惰心理论文

懒惰心理论文

懒惰心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要父母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懒惰心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惰性惰性心理学生

惰性是广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某种环境和某种消极心态的支配下,产生的一种懈怠、懒惰的思想和行为。受这种心理现象的支配,学生做任何事都拖沓、“懒”于去想、去做,或者逃避,甚至置之不理。

通常来说,惰性心理的产生才导致出现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放松、懒散、懈怠以及漠视情绪,能发现问题却不愿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消极心理状态。久而久之会使人逐渐失去创新的思维能力,而且会导致整个人对消极情绪的“免疫力”下降。

惰性思想袒护着惰,惰又滋长着惰性思想。学生惰性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他思维的发展,知识的积累,优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理想的实现。正确认识和研究学生的惰性心理,对加强其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有重大作用。

一、学生惰性心理形成的原因

学生惰性心理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条件的发展,新的生产力在不断更新,使学生在家务和学习上对一些工具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总认为机械劳动可以替代一切手工。甚至认为只有利用机械才能做事,才能将事做得完美。从而懒于动手、动脑,这样极大的抑制了孩子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发散思考能力。其次,学生的心理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不是干活的料,为孩子包揽一切“工作”,使孩子得不到劳动实践和动手、动脑方面的锻炼,也正是这样影响了孩子正确的劳动意识,让孩子的惰性心理在思想上有了依靠。再有就是生活圈内的人的生活习惯也直接影响着孩子。青少年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尚处在学习的阶段,容易形成对周边生活人群的效仿,老师及家长如果做事拖沓,不能说到做到,孩子必然会加以效仿。总结起来有四种类型:一是情绪惰性。学生或家庭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因个人非正常心境的影响,或因大脑皮质的兴奋周期处于低潮的影响而产生的惰性。这通常时间较短。当影响情绪的事件过去之后马上就能恢复正常,惰性也不随之消失。二是疲劳惰性。这是在学生的学习紧张或家务劳动过多时出现的。这时,思维困乏,精神涣散,精力不集中。热衷于自己的爱好,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对于主要事物只是应付,在学校时表现出作业敷衍和拖拉。三是习惯惰性。由于缺乏严格要求,长期懒惰敷衍而形成习惯。这种惰性具有顽固性的特点,一般表现在家庭富裕,娇生惯养或好说好动不守纪律的学生身上。四是生理惰性。这是因身体有病,生理发育不全所表现出来的惰性。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表现在少部分有生理或身体负病的学生身上。

二、学生惰性心理的表现

1.心理自卑,不自信。学生表现出自我迷失,怀疑自己的能力,大多由于生理惰性引起,长期的失败心态加上缺乏表现机遇就会让学生形成“照猫画虎、照本宣科”的生活学习方式。宁可和别人一起错也不愿出一把风头。

2.思想懒散,甘守平庸。对学习生活不肯下苦功,懒得动脑、动手;对学习上遇到的难点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敷衍塞责,遇到问题爱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得过且过,安于现状。

3.自以为是,盲目自满,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以为自己处在“高位”,盲目地乐观与自信,沉湎于过去的成绩上,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学习方法甚至对新事物产生抵触情绪,采取逃避或排斥。

4.因循守旧,思想僵化。把所有事物都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胆小怕事,不敢创新,总走“套路”“老路”,学习模式化,人格奴隶化。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什么事情、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惰性心理也不例外,它的存在与发展为学习实践制造了障碍,滋长了学生的“懒惰”性格特点,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利。另一方面惰性也可能促进科技进步。因为惰性心理的人在参加劳动实践中往往“投机取巧”,将本来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这样才有了发明创造,从而促进了科技进步。

三、学生克服惰性的方法

1.形成良好的习惯,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遇事后马上动手,行动起来,不要让大脑产生不置可否的念头,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

2.制定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表,并按照作息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执行。时间尽可能细化到小时到分,把复杂的事情变成一些小的、互不相关的、可以按部就班来完成的事情,这样就更容易把事情办成。超级秘书网

3.父母在假期里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对自己的自由负责。有必要的话,应用心设计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计划,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欲望。

4.教师做表率,严格要求,强化危机意识,投之以情,晓之以理,创造良好的竟争氛围。

5.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课外兴趣,让每一个学生融入其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懒惰心理论文范文第3篇

我所见过靠谱的创业者,没有一个是不勤奋的。我所说的勤奋分两种,一种是肢体勤奋,这个很明显,从他的工作时间、效率就看得出。另一种是思维上的勤奋。

创业路艰辛,四体不勤的人根本不能创业。很多人往往忽略思维上的勤奋,并拼命靠肢体上的勤奋来弥补。举个例子,凡是在同一件事情上犯两次以上错误的人,以及有拖延症的人,都是典型的思维懒惰。

思维懒惰,就是不愿意把一件事情想透彻。进行逻辑缜密的思考前需要做充分准备,掌握足够的基础信息(包括额外学习知识来构建必需的理论基础),梳理出清晰的脉络,不断推敲每个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得出结论。很多人会在这个过程中轻易采信未经证实的信息,并忽略有矛盾的逻辑关系,最终导致结论错误。把事情想透彻,就是抓住事情的本质。

思维懒惰,就是不愿对问题设立防范机制。问题发生后,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追究问题发生的原因,现行的制度、方法和逻辑哪里出现漏洞,根源是什么,并设立相应的防范机制,避免同样问题发生,或者可能导致的其他问题的发生。设立防范机制,就是设立流程。

思维懒惰,就是放任思维惯性。当别人提出反对意见或挑战时,是否不假思索就反驳?或者你已经习惯性地接受/忽略?分析反对意见或挑战,不仅需要套用自己的逻辑框架,还应尝试打破自己的逻辑框架,用对方的逻辑框架来思考,分析其逻辑的合理和矛盾之处。重构逻辑框架(俗称毁三观)的过程十分复杂,你要尝试去理解一些“不合理”的事情,但它会让你的逻辑框架更明确,更牢固。打破惯性思维,就是思维的自我检修。

思维懒惰,就是放弃独立思考。对“权威信息”不加甄别地采纳,放任自己的思维被引导,这是最危险的情况。中国的教育方式在彻底摧毁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它固然在教给我们技能,但同时在弱化我们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迷茫。

思维懒惰,就是没有格局观。人们常说要做正确的事、不要做好事,就是强调要有格局观。格局是从眼前的事情跳出来,把时间和空间的坐标轴拉长,从历史的角度、全局的范围来分析问题,特定的做法从长远角度看对整个局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没有格局观的人,通常会用自己那点可怜的道德(无论是职业道德还是社会道德)来伪装。

思维懒惰,就是固守旧习。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创新,或者别人觉得你不够创新,那么你就是在固守旧习。

思维懒惰,就是对知识漏洞的容忍。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自欺欺人地蒙混过去,这种状态有另一个说法,叫丧失好奇心,或者不好学。

懒惰心理论文范文第4篇

首先声明,本文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例如:“宇宙XX调查公司”、“地球XX咨询机构”、“时髦美国XX祖宗公布”......只是:俺之手写俺之眼,俺之眼感俺之心......题目:纯属杞人忧天、哗众取宠。

......

物以稀为贵。那么,人呢?

“六个大人”(妈妈、爸爸、姥姥、姥爷、奶奶、爷爷)围绕一个孩子爱来爱去,贵不贵呢?

“贵”的直接后果是----祖国某一地区或同胞遇到灾难时,大家乐于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只是,俺的乌鸦大嘴一撇:祖国的或某一寸领土被敌人的铁蹄蹂躏时,谁愿意献出自己的“独生宝宝”冲锋陷阵呢?

“贵”的间接后果是----既然,大人什么都给宝宝准备好了;那么,宝宝还“劳动”什么?宝宝还“思考”什么?久而久之,按照《进化论》的论断,宝宝的某些机能开始退化。而,“退化的凶手”就是、也只能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大人。论据不容置疑:嘻嘻,宝宝是谁“养”大的呢?

“懒惰”就这样因“爱”而生!而且一点儿也不难理解。......“懒得”于家庭、“懒得”于学习、“懒得”于活着的细微之处......事例,不费笔墨了吧!?----看一看现实、想一想未来,俺心难受啊!......“手懒”,不会劳动、不愿劳动;“手懒”促进了“脑懒”,不愿思考、不会思考......

曾记得,法国皇帝路易十五有一句臭名昭著的名言:“在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今日的中国“大人”祈求如是否?......祈求几十年的劳动成果,在“宝宝”长大不器后,弹指一挥间灰飞烟灭?

这是真的?“懒惰”如此毕其功于一役???

......

先孩子之忧而忧,后孩子之乐而乐。----这是俺的座右铭。意思是提醒自己:人,一撇是肉体;一捺是灵魂。从表里两个方面去塑造自己,引导孩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俺对孩子的期望。意思是告诉孩子:人,一撇是大家;一捺是自我。凡事先考虑“大家”(地球、国家、别人);后苛求小我,像个傻子似的活。

......

宝宝不太能永远活在“六个大人”的视野里。......与其预见到未来分别时的不忍不舍,不如从读完这篇文字开始----锻炼宝宝“动手”、“动脑”等等技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颠倒看世界,绿叶也会成为舞台的主角。但是,历史证明:最先用这种思维实践的人,生命多难!----因为:同时代的某些人总会受着这样那样的局限......

懒惰心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懒生”;转化;兴趣;成功;勤奋

一、“懒生”的定义

“懒生”是指在数学学习上表现比较懒惰,对数学缺乏兴趣、自卑感强、自信心差、缺乏承受力、意志薄弱、缺乏积极健康向上的情趣,缺少成功的体验和不当的成就归因。

“懒生”的行为表现有:课前不预习,课堂不注意听讲,不专心,作业马马虎虎,抄袭,有的甚至不交作业,从不向老师提问,不参加有关的讨论。

二、“懒生”的成因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论,可知“懒生”的形成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1]。

智力方面的原因表现在:1缺乏对数学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在视觉和听觉上不能区别相似的数学材料,从而对数学中的符号理解、运算关系存在困难;2存储和提取信息方面存在问题。克鲁捷茨认为这些学生“对概括性的数学材料、抽象的数学关系和符号、独特的题目类型、推理和论证的模式、概括解题的方法等的记忆拙劣”。故久而久之,学生因对数学的困难而导致懒惰。

非智力方面的原因除了家庭、社会的无用论外,主要是指学生的态度问题表现在:1学生对过去失败的经验使他们缺乏信心,对数学中的题目“懒”思考、“懒”动笔、“懒”交流;2学生“怕吃苦”的思想,最终形成懒惰的作风;3学生没有把握数学学习的实质,觉得数学枯燥,从而失去了对数学探究的激情[2]。

三、治“懒”的措施

1.对于智力缺陷的学生:(1)避免给这些学生过难的练习,分层次地给他们布置作业;(2)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多注意数学语言与文字语言转化的训练,通过数形结合强化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3)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 “遗忘曲线”,经常让学生复述已完成的数学活动,增强他们的数学语言能力

2.对于智力正常的学生:

(1) 树立“勤奋学习的重要性”的治懒

俗话说:“一分辛苦,一分才。”只有勤奋,才能成功。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从小刻苦学习,成了著名的学者。1950年2月,华罗庚带着全家悄然登上一条不大的邮船,离开生活了4年的美国。回国后,他百倍珍惜党和国家为科学研究提供的大好时光。他白天拄着拐杖到学校讲课,晚上以案板当书桌,在灯下从事数学研究,常常写作到深夜。有时,为了求证一个问题,他常常深夜从床上爬起,顺手拿起床头的报纸,在四周的空白处进行演算和论证。在他的屋里,桌上、床上、地上,到处都堆满了演算稿纸。他用毅力与勤奋,编织出成功和荣誉。相反天才如果不努力,也将会一无所获。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数学的学习中,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刻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2)“明确学习态度”的治懒

美国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四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3]。我们可以从数学的“自我实现需要”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即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来阐明数学学习的意义。

(3)“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治懒

心理学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个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自觉集中注意力,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治懒的目的。数学教师(a)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学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举例“篮球比赛,赢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我校赛了12场共得20分,文:赢了多少场?输了多少场?”;(b)可以通过操作激发学生积极性,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抛掷硬币来感受频率的概念;(c)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激发学生的感知,例如:七年级下学习概率时,可以在电脑上展示“转盘实验”来感受古典概率[3]。

(4)家校的监督,以严治懒

对于 “懒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不仅不能纵容,而且更要严格要求他们。适当时可以采取“人盯战术”。对于独立思考能够做出的作业,家长、老师可以在旁边监督他们,让学生根据题目一步步地动手去做,不给他们以任何借口;对于“最近最近发展区”有一定困难的作业,家长、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示。当 “懒生”一旦获得一小部分的成功时,家长、老师一定要督促他们乘胜追击,勇于地思考,这样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5) “树立学生信心”的治懒

“懒生”往往有过失败的经历。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分数,不过分否定学生,失去信心比什么都不利于提高学生成绩。”所以,对于懒的学生要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具体的做法:先让他们做一些在“发展区”内能够克服的困难,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乐趣,克服自卑感,让他们一直处在跳一跳,够得着目标的过程,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由懒变勤。

“懒生”一般存在自卑感,对自己的评价较差,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他们,同时要对给他们提供上黑板演练的机会,对于他们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一味的指责与批评,而是要找出他们错误和正确的部分,以便于对查漏补缺的辅导,这样就帮助懒生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更高。

教师对“懒生”的作业批改方面也要耐心、认真、负责,而且最好当面批阅,这样才能让他们及时订正并且感化他们。一对一的辅导,善意的批评,认真的批阅一定能改变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及时反馈,及时纠正,从而树立“懒生”对作业的信心。

四、小结

“懒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一定要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面对“懒生”的反复,我们更要做好后继工作,对于他们的屡犯能够及时更正,更要耐心教导。反复抓,抓反复,进步一点,巩固一点,从而引导“懒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何晓娜.孙帆.多元智能视野下的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8-04-20

相关期刊更多

科学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院

理论与当代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

中国机电工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