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范文第1篇

From the time of creation, Romeo and Juliet belong to Shakespeare's early works, and the whole drama is vigorous, very optimistic, wild, free and majestic. Savon, at this time, took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world and attacked the decadent social atmosphere - such as the Revenge of the Mongol and the card family: but in thinking, it was tolerant, the noble of human nature, the beauty of love, and the hope of the future, so in the play, the monk two finally shook hands and talked.

The mutual appeal of Romeo and Juliet, two true and true is a teenage teenage girl, lovely, cheerful, a little melancholy, and full of courage, love and love of courage is how valuable. Two people looked at each other in the Dangle of the ball, and fell into a frenzied love at once. The confession under the balcony is shyness and human, and has seen countless times, so that the heart of a girl can be moved. Then there will be no better, more courageous, and greater love than the aimer chorus in the church. Not only is family hatred, but also worldly everything, life and death.

In the book, Romeo, the hero, is described as "a great number of sapphire gleaming". Romeo was born in the feudal family, but did not inherit the feudal tradition and thought, but instead of conform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divorced from the feudal family and became a firm humanist; he was sincere, brave, cultural, latent, and a loving heart; he pursued a life of self, autonomy and perfect feelings, even if he was afraid. The daughter of a "mistaken" enemy does not shrink; he has no door to account, he falls in love with Juliet, and regards his family as his own family, and expects to dissolve his old wish; he is loyal to his feelings and is willing to be exiled to his own life for his feelings and lovers; he pays much attention to his own life; he pays much attention to his attention. Friendship, when his friend was killed, and his feelings faced "risk", he was vengeance for his friends, but he made his feelings encounter a difficult situation, showing his noble character. It is in a series of story plots, such as family conflicts, emotional tribulations, and friends Tsing Yi, that the spirit and temperament of his humanist can be fully displayed. And the heroine, Juliet, was just a nobleman, who was not 14 years old, but she was brave, strong and intelligent. She broke through the great family's beamy and daring to fall in love with Romeo, which was very rare among the girls in the vulgar upper class.

When the two are in love, they can not be reflected in love. Here more obstruction comes from the outside world: the hatred that comes from the two families hinders the two young people together, and comes from Romeo's young rebellion impulsive and exile, even from the misunderstandings caused by the bad news of the messenger, which led to the death of two people. When I look at the play, I often do some assumptions. If the letter is delivered in time, Romeo knows that Juliet is a false death. If the two people escape from Verona, will it be the end of a happy life from then on? But it is the tragedy of dying for love and the greatness of love. It is the persistence of love for young people that keeps the older generation from persisting in hatred. The two people of Luo Zhu finally sang "judge us, blame us, let them go to heaven, let us go to hell", it became the place where the whole play moved me to tears.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范文第2篇

有一部爱情悲剧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一支哈瓦那雪茄也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y Julieta)。在2006年2月27日举行的第8届哈瓦那国际雪茄节开幕酒会上,“罗密欧与朱丽叶”曾以一场芭蕾舞剧《莎士比亚和他的化妆舞会》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雪茄客,在《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一片中扮演莎士比亚的著名影星约瑟夫?法因斯还应邀表演了电影中的精彩片段,他表示:“在哈瓦那雪茄中,我发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和谐、活力和热情。”

但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代还没有雪茄,莎士比亚也没有抽过雪茄,为什么这支雪茄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这还要从雪茄的制作方法说起――

大约在1875年,伊诺森西奥?阿瓦雷斯和曼宁?加西亚在哈瓦那郊外的San Rafael街87号创办了一家雪茄厂,由于是手工卷制,卷烟房没有机器的噪音,安静得甚至有些沉闷。为了给卷烟工人提供娱乐和文化教育,他们请识文断字的人坐在台上,给大家朗读文学作品。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大家最喜欢听的故事,于是他们决定给正在卷制的雪茄取名为“罗密欧与朱丽叶”。1876年2月22日,他们到市长办公室申请注册了“Romeo y Julieta”商标,雪茄盒Logo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阳台幽会”的经典场景。不知不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已经燃烧了130年!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曾对朱丽叶给予他的爱情力量这样形容:“她吻着我,把生命吐进了我的嘴唇里,于是我复活了,并且成为一个君王。”如果你现在点燃一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朱丽叶2号”(Julieta No.2),然后放在唇间深深地吸上一口,也可以找到君王的感觉。比如伟大的丘吉尔首相就常常叼着一支粗壮的“朱丽叶2号”,他那气势逼人的雪茄以及豪迈的“V”字手势,曾经鼓舞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信心,他说:“人民不能看到一个没有叼着雪茄的丘吉尔。”

“朱丽叶2号”的长度为178毫米、环径为47(环径是雪茄直径的计量单位,基本单位为1/64英寸,环径47即42/64英寸粗,约合直径18.7毫米),重量也达15克以上,大约需要将近一个多小时才能抽完,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规格最大的一种雪茄。在二战期间,“罗密欧与朱丽叶”指定最有经验的卷烟师拉蒙?科里亚索每天为丘吉尔卷制100支“朱丽叶2号”。1947年,丘吉尔访问古巴后,“朱丽叶2号”正式更名为“丘吉尔号”。后来,环径47、长度178毫米的“丘吉尔号”成为哈瓦那大号雪茄通用的一种标准规格。丘吉尔告诉我们:“选雪茄要选最长、最粗壮的。吸雪茄就像堕入爱河,最初是被其外形吸引,能否继续就要视乎其味道,谨记永远不要让激情的火焰熄灭。”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典;电影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当下背景;快餐元素;意象循环

一、当下背景

电影一开头,就给观众带来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但又似曾相识的场景,让那些熟读原著的观众不得不从固有的期待视野中跳出来,在一种无法抹去的记忆背景中以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来欣赏影片。

银幕上首先是一个全黑的场景,然后正中间慢慢出现一个亮点,亮点逐渐扩大,出现一个电视机的屏幕占满整个画面。一位黑人女播音员出现在屏幕上,开始诵读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序诗。接着,电影镜头将观众从这个电视屏幕带进故事的叙述。这是一种典型的西方(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程式,其实也是几乎所有当代电视观众再熟悉不过的了。他们每天都能听到这些主持人以一种职业化口吻不动声色地报道当今社会上的人间悲喜剧。而对于那些伴随着美国快餐文化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观众来说,电视无疑是他们接受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不过,听到一位黑人女播音员朗读莎士比亚诗句,观众还是会意识到他们与莎剧中的故事之间在时间和地域上的怪异的重叠与差异。

莎士比亚的悲剧发生在意大利的维洛那,但电影中维洛那却是一个繁华热闹的现代都市,所谓维洛那已经是一个失去了具体国籍和古典意义的地名符号。故事的主要场景被布置成一个酒吧、夜总会扎堆的沙滩,被称为“维洛那商人沙滩”。沙滩上,一群群染了红发、刺着文身、携带武器,连皮鞋也发出金属的脆响的两个家族成员及其随从招摇过市。两个家族的名字被做成霓虹灯,矗立在两座邻近的商业写字楼的顶部,影射当代社会在商场上互相残杀的商业巨头。而两座大厦之间是一幅耶稣雕像,他似乎被两大家族的巨型象征物挤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能摊开双手,无奈地俯视着这个充满暴力、和仇杀的世界。影片中的加油站、汽车、高楼大厦这些现代文明的标志,提醒当代观众电影中的“维洛那”实际上就是自己生活的当代社会。而惊心动魄的枪战,警用直升机威风凛凛地盘旋在城市上空,带霓虹灯的十字架,更让人们几乎忘记了这个故事本来是发生在400多年前的意大利小城。

与原剧相比,1996年版电影中的人物身份也有了改变。现代社会已经不存在贵族阶层,所以影片中的两人所属家族成员不再以贵族身份出现,而颇类似有权有势的黑手党。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黑人演员的出现:两个重要人物警局局长(原剧中为亲王)和罗密欧的好朋友麦丘提欧都是黑人扮演。其中局长在电影中具有行使终极裁决的无上权威;麦丘提欧则是情节变化的关键人物,他的死导致罗密欧丧失理智杀死提伯尔特从而引发最后的悲剧。这或许可以理解为在某种程度上电影要体现出20世纪50、60年代以来黑人反种族歧视运动成果的目的。

二、快餐元素

一般认为,与莎士比亚后期悲剧中的人物相比,罗密欧与朱丽叶缺乏思想深度,他们对观众的吸引力只是他们之间至死不渝的爱。不无巧合的是,后现代社会不正是流行快餐文化、速配婚姻和无深度模式吗?所以这个故事在当代社会似乎更易让人产生认同和共鸣。

导演在这里正是借用了古典故事框架,表现的却是现代都市青年速配式的爱情生活及其矛盾性。影片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次见面是这样的:罗密欧在欣赏鱼缸里的鱼儿时,发现了另一面的朱丽叶。而后者也立即与之“对”上了“眼”。而当他们透过鱼缸中五彩缤纷的热带鱼看到对方时,脸上几乎马上就表现出了兴趣和好感,而没有丝毫羞怯腼腆的感觉。如果说古典的一见钟情一般还只是对异性间心灵契合和相许的描述,而并不排除含蓄的表白和彼此进入对方的必要过程,那么影片中的这种对异性直接表现出来的爱慕之情,就已经将这些步骤一概省略而直奔主题了。但这些恰恰在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青少年之更为典型。不过,看到故事的结尾,有人或许难免由此追问: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后现代版一见钟情仍然是唯美的,这本可以看做是对当下社会功利情观的质疑;但这种速食爱情能否坚强到克服强大的外界压力以至于能做到像影片所安排的那样生死不渝呢?这又恐怕是有些可疑的。其实爱情生活中,殉情固然伟大,不殉情而活着也需要坚强和勇气,甚至更能表达对死者的尊重或敬意。

电影还启用了明星机制,这是制片商保证电影票房的不二法则。莎剧中,罗密欧16岁,朱丽叶还不足14岁。影片选用的两位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克莱尔・黛恩斯在拍摄该片时已具一定知名度,尤其是莱昂纳多在1995―1996年间已是一位在美国青少年中颇受欢迎的年轻影星。这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取悦影片的特定观众――当代的青少年。

导演鲁霍曼在影片中还借鉴了许多动作片类型如西部片、警匪片、功夫片、惊险片等的表现手法,尽管这些类型似乎与莎翁笔下的那个爱情故事在风格上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它们恰恰都是20世纪90年代的青少年观众非常熟悉而感兴趣的。一部影片往往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鲁霍曼的这种借鉴便能从一个侧面提醒观众注意这部影片诞生的那个时代的特色。这也可以强化导演企望达到的效果:他的影片不是单纯的莎士比亚悲剧的翻版,而是在一种新的场景中对莎剧的全新释义。

影片还使用了许多20世纪90年代西方青少年所熟悉的造型和影像。朱丽叶的另一位追求者帕里斯的第一次出场,是通过他登在《时代》周刊封面上的照片,杂志称他为“本年度钻石王老五”;而帕里斯出现在化装舞会时的装束是宇航员制服,非常完美时尚,代表着当代年轻人理想的英雄形像。舞会上其他人的造型也与他们在剧中的角色定位很谐调:罗密欧是一副中世纪骑士的装束;朱丽叶天使般装上了一对洁白的翅膀;朱丽叶的父亲被打扮成黑手党的首领,母亲是伊丽莎白・泰勒在《埃及艳后》中克娄巴特拉的装束;朱丽叶的表兄则是中世纪有关浮士德的传说中恶魔靡菲斯特的造型。在赴舞会之前,罗密欧与他的朋友嬉戏,他们无聊的向天开枪发泄,麦丘提欧劝罗密欧去舞会寻找快乐,还拿给罗密欧吃。在舞会上麦丘提欧做女装打扮,衣着非常性感。罗密欧表兄染发、花衬衣,动辄拔枪相向。

影片中的不少场景设计也体现了现代生活特色。牧师给罗密欧的信是通过一个被称为“Post-Post Haste Dispatch”的快递公司来传递的。维洛那沙滩上的店铺门上挂着“维洛那商人沙滩”之类的招牌等。

三、意象循环

影片中有一系列重复出现的意象,它们传达给观众丰富而重要的信息。

有关这对恋人的不少场景都与水有关。朱丽叶在影片中的第一个镜头是从水中探起头来,而罗密欧在第一次见到朱丽叶之前也曾把头浸到了盛满水的面盆之中,接下来他们第一次见面是透 过热带鱼的鱼缸。莎剧中著名的“阳台”一场戏在影片中被移植到了游泳池,当罗密欧突然从藏身的地方走出来时,两个人一齐掉进了游泳池。罗密欧被逐前去与朱丽叶幽会,为躲避朱丽叶母亲的查看,也曾潜入这个泳池。水的意象在两位恋人殉情后最后一次出现――这是一幅两位恋人在水中接吻的定格照片。

水本身就具有纯洁、洗礼和新生的含义,而影片中这么繁密的与水有关的镜头语言,将这个由水“包围”之下、这对恋人清纯的二人世界与外面充满了暴力和仇恨的维洛那相对立起来。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水的意象象征着宁静、平和,无疑也反映出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共同愿望:将他们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远离暴力,忘掉仇恨,生活在一种理想化的世界之中。

另一个意象是霓虹灯照亮的一片十字架。影片第一次使用这个意象是在罗密欧去参加化装舞会的路上,他坦述着自己的内心: “因为我有一种预感,/一种悬而未决的厄运/将从今晚的狂欢开始它恐怖的征程,/我这可憎的生命/将要惨遭天折而告结束。”当罗密欧打开教堂的大门去向他的恋人诀别时,又一次使用了这个意象。毫无疑问,这里十字架有预示主人公命运的作用,最后它也确实见证了两位生死恋人的悲伤结局:故事最后,殉情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十字架、花朵和一片摇曳的烛光所包围。

而这对恋人结婚戒指上刻上的字母“R+J”不仅暗指莎剧序诗中所提到的这对命中相克的恋人,也在影片的片名中得到了呼应。影片不用通常的“&”,而用十字架状的十,意味深长。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道德冲突这一概念的引入和分析,揭示了莎士比亚的古典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罗密欧和朱丽叶所面临的来自封建旧生活与文艺复兴新生活以及两个封建家族之间的历史恩怨所带来的矛盾冲突;并试图探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以及作为这个历史时代先进的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的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新思想。

所谓道德冲突指的是行为者面临这样一种处境:不同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同一行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迫使行为主体在两者之间作出抉择。面对此情此景,行为者不能同时遵守两者的要求,必须为了执行某个道德原则或规范而放弃另一道德原则或规范,为了实现某种道德价值而牺牲另一种道德价值。也就是说,面对道德冲突,个体无论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必然带来一定的牺牲。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生活的开始、展开与结束,就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道德冲突,而且最终以道德冲突的“彻底”解决,两人选择死亡而告终。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握这种道德上的冲突,通过揭示主人公所面对的道德上矛盾与选择,准确地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

l作者及作品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最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在戏剧和诗歌创作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写过37个剧本、两部长诗和一部十四行诗集,直到今天他的影响力仍弥久而深远。1984年选举世界1o名伟大作家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如今,“莎教师就要把学”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其作品已被译成7o种文字,成为仅次于《圣经》的印刷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这位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于1595年完成的早期创作,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典型的爱情悲剧”。作品取材于两个世仇家族的子女:罗密欧与朱丽叶互相倾慕、一见钟情,但种种现实原因和偶然因素使他们的恋爱注定以失败而收尾。男女主人公冲破家族仇恨的世俗、义无反顾地追求着一份纯真的爱情,最终双双殉情而死,而两大家族却因此和解。莎翁在作品中通过一幕幕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严厉谴责了封建家族的内讧和包办婚姻,并对追求爱情和自由青年男女给予热情的赞扬,充分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封建势力之间形成的悲剧性的道德冲突连同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和封建观念无不以一种莎翁独有的表现方式震撼并感染着读者的心灵,引发了人们对这些现象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使读者更好地认识了阶级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道德冲突

2.1封建旧生活与文艺复兴新生活的矛盾冲突带给主人公的道德冲突

道德冲突是社会阶层矛盾的特殊反映。在道德选择的过程中,遵循不同的道德标准,即会产生出不同的道德和价值取向。道德冲突的特殊性则在于行为者在面对不同的道德准则时,往往处在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遵循了某一道德准则要求的同时却违背了另一种道德规范;保全了这方利益,却又难也避免地损害并触犯了另一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类的道德冲突是普遍存在的,而其中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也是每个研究者必须认真面对并冷静分析的问题。

罗密欧和朱丽叶生活在黑暗的行将崩溃的中世纪,这一时期虽然资本主义的曙光已经显现,但腐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的伦理观念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说,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实际上一开始就是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与新的道德之间产生的,尽管新生的力量还不强大,但是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向。因此,这也注定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之间的爱情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世俗观念的冲击,他们之间的爱情时时有风雨袭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见钟情,使他们陷入了自有爱情和封建世仇的矛盾之中。他们纯洁美好的爱情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他们的自由意志与周围环境斗争的结果,而整部戏则围绕这一冲突展开。

罗密欧与朱丽叶生存的时代虽然处于中世纪封建统治的时期,但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的人文主义理念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们开始同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进行激烈的斗争。戏剧的主人公罗密欧和朱丽叶,首先面对的矛盾是屈从于封建的传统还是勇敢地追求爱情生活。追求爱情生活,就意味着违背常理,不为传统所接受;放弃爱情生活,就意味着要忍受没有爱情的人生。深受时代精神影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择了以坚决的态度和勇敢的牺牲精神去捍卫人性的尊严和自由,追求属于自己的一份纯洁而美好的爱情,最终两人在劳伦斯神父的帮助下幸福地完成了婚事。然而,他们选择新生活的结果,必然遭到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排挤。作品当中提伯尔特的挑衅,便意味着一种封建势力对他们爱情生活的压迫。面对这样的压迫,对生活无限热爱的罗密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化解种种矛盾,为了自己的新生活一忍再忍,并且公开表示尊重仇人的姓氏就像尊重自己的姓氏一样。但是这种忍让换来的不是他想要的结果,而是不得已的决斗。而罗密欧的决斗,又象征了一种反抗精神,但这种反抗精神,招来的是更为悲惨的结局。罗密欧因为参加决斗而遭到放逐,使得刚刚作了几个钟头的幸福的新郎、新娘面对痛苦的分离;罗密欧被放逐,朱丽叶必须在新生活与旧传统之间作出抉择。面对凯普莱特的逼婚,朱丽叶开始与封建势力正面的冲突,爱情给予她巨大力量和智慧,她毫不畏惧,毫不迟疑地违抗父命,果断地拒绝与帕里斯结婚。她理智、沉着地应战,先是借口表兄暴死,悲伤使她不能结婚;尔后又借口去忏悔,最后得到神父的再次帮助,吞服安眠药,假装死亡,取得胜利。然而,这种胜利只是暂时性的,无论她怎样地充满理智与智慧,封建势力都不会让它得到真正的幸福。正如罗密欧在临死前意识到的那样,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家族,而是这“万恶世纪”,是充满了腐朽意识、充满了偏见的封建社会。

2.2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引起的主人公的道德冲突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同时扮演多种不同的社会角色,继而也会面临道德选择的多重标准和要求。人们会经常由于要遵守道德体系中某一准则和要求,无形中触犯和违背了另一种准则和要求,导致了道德冲突的种种局面和情形。显然,同一道德体系下的不同道德要求都有其自身的道德价值,道德冲突其实就是一种利益的选择和判断,体现出的实则是大与小、重与轻、缓与急、高层次要求和低层次要求之间的矛盾。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封建世仇的代表是双方的家族。两位主人公均出生于意大利维罗纳城的两个名门望族;不论是凯普莱特,还是蒙太古家庭,都不会允许自己的子女追求婚姻自由。而且,这两个富有的贵族凯普莱特与蒙太古家族,很久以来就有世仇,两家结怨多年,互相争斗,视对方为仇敌;在街上偶然相遇尚且会引起械斗,更别说是容忍自己的后代之间发生真挚的爱情了。可以说,他们的家族矛盾时刻处在一种水火不容的爆发边缘。两位主人公遇到的第二个道德上的冲突实质就是维护家族的尊严与追求爱情的道德上的冲突。这一对封建家族仇恨的牺牲品在追求爱情生活的道路上,不仅受困于腐朽的封建伦理道德,而且也遇到了来自家庭内部的压迫。在这部作品中,不论是罗密欧还是朱丽叶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内心始终充满了是维护家族尊严还是追求爱情生活的矛盾和斗争。

男主人公罗密欧不同于一般的贵族青年,他真挚、多情,对封建家族的世仇的态度是冷淡的,也是理智的。他无视家族仇恨,勇敢地参加凯普莱特家的舞会,与朱丽叶相遇后,被朱丽叶的美貌深深地打动,认为朱丽叶像是“天上的明珠降落人间”,“火炬远不及她的光明”,真诚地爱上了朱丽叶。当他知道自己无意中爱上了他的仇人,这件事让他很苦恼。而苦恼的原因,也正是因为两个家族之间存在着的难以化解的恩恩怨怨。在维护家族与追求爱情两者的冲突中,他选择了追求爱情。当他面对被放逐的命运时,他的内心再一次面临冲突,不愿忍受孤独更不愿意离开心爱的人,他觉得被放逐比死刑更可怕。当他获悉朱丽叶已死,他虽然立刻购买毒药前往朱丽叶的墓地,并决心服毒自杀,但在他l临死前却说,“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这是罗密欧内心世界的真实独白,表达了他反对封建传统、捍卫爱情权利的意志与决心。这一次,罗密欧遇到了生与死的冲突,虽然为了爱情,他义无返顾,但他追求的是一种纯真的爱情、美好的生活,而不是看到心爱的人离开人世。他多么希望与自己心爱的人过一种幸福的生活啊!但不论他怎样地挣扎,却一步步离他心中的幸福生活越越远,他痛恨,“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但,为了心中的爱情,“我干了这一杯”。

女主人公朱丽叶在父母眼里是个循规蹈矩的姑娘,被捧之为掌上明珠。但是在假面舞会上遇到罗密欧后,顿时便一见钟情。在和罗密欧相爱的过程中,她也是充满了内心的矛盾与斗争,面临着种种道德冲突。初次见到罗密欧就深深地爱上了他,但他却是自己的家族世仇蒙太古的公子,是维护由封建偏见铸成的家族尊严,还是冲破偏见追求真正的爱情,这不能不引起朱丽叶思想上的矛盾和斗争。她充满柔情地呼唤着罗密欧,“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菜特了。”作者在这里真实地描绘出了朱丽叶的内心世界的矛盾。当罗密欧不得已刺死了寻衅的提伯尔特,将要被放逐时,朱丽叶的内心又面临着第二次的矛盾和斗争,一方面是自己的表兄被杀,另一方面“凶手”正是自己的爱人;前者代表旧的生活,后者代表新的生活,在“新”与“旧”之间,朱丽叶再次陷入了痛苦和迷惘。在罗密欧被放逐的日子里,父亲逼迫她嫁给亲王的亲戚伯爵帕里斯.朱丽叶的内心又再次充满了矛盾与斗争;是屈从于父母之命,像封建道德所要求的那样,做个百依百顺的好女儿、好妻子呢,还是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维护自己争取幸福的权利呢?朱丽叶这种内心的矛盾与斗争,实际上仍然是新旧两种道德之间的斗争和冲突的反映。这种内心的矛盾与冲突,细致地刻画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矛盾与冲突,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朱丽叶。

在整部作品之中,两位主人公始终充满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他们在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幸福的道路上,展现出了新时代的人文气息和抗争精神;他们的爱轰轰烈烈、坚贞不屈,他们以自己短暂却又气势磅礴的一生诠释了爱情的真谛和崇高的人生信仰与追求,谱写了一曲激情洋溢的青春之歌。

3结语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范文第5篇

关键词:爱情;悲剧;彝族;比较;差异;成因

爱情这一话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繁衍生息,始终穿插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并展现出多姿多态的演变态势。爱情被频繁运用于文学创作当中,进而成为被反复运用的母题之一,且绵延至今。彝族是个诗的民族,而关于爱情的诗,在彝族诗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甘嫫阿妞》就属此类。《甘嫫阿妞》是彝族著名的一部叙事长诗,讲述了一位彝族姑娘为求真爱,不惜反抗统治阶级,最后以死亡保卫忠贞的感人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则讲述了一对情人因为封建家庭的阻挠,双双殉情的悲壮故事,它被堪称为世界爱情悲剧的巅峰。两部作品中主人公之间的生死恋情,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向我们演绎了两段纯洁、高尚、悲壮的爱情故事,情节相似,结局相同,但其中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

一、相似性比较

1、“追求理想爱情 双双为爱而死”的共同主线

《甘嫫阿妞》广泛流传于四川大小凉山彝区,讲述了明朝年间彝家山寨出了个绝色美女名叫甘嫫阿妞,四面八方的彝家小伙子闻此讯纷纷向阿妞家提亲,但阿妞却始终没寻找到一个心仪的对象,直到额夫兹莫家儿子木呷前来提亲,两人一见钟情,随即便情定终身。可谁知佳斯乌托城里一个贪财好色的土官名为治达大人,在听说了阿妞的美貌后,强送聘礼欲纳甘嫫阿妞为妾,他早已预料到阿妞不会同意,便命令下属前来抓捕阿妞回去。闻讯后,甘嫫阿妞誓死不从,随即开始动手逃亡,她在原始森林中跑了三天三夜,但最终还是被官兵抓住被捆绑着带到了治达大臣衙内。惊闻此讯后甘嫫阿妞所属的甘尔普铁家支内群情激愤,家支使者把这一消息传给了远方甘嫫阿妞的心上人额夫木呷,木呷听后,亲率三百名骑手,联合彝家三支系前去营救,但最终不敌土官,木呷及其族人弟兄全体阵亡。然而色官治达一心想贪占绝色,强迫甘嫫阿妞作自己的妾,甘嫫阿妞坚贞不从,剁下一指留给亲人后,用锦丝绒线悬于殿堂自缢。

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世界无数读者,被称为世界爱情悲剧的巅峰。它讲述了来自蒙太古家族的罗密欧在一次宿仇凯普莱特家族举办的宴会上对美丽的朱丽叶一见钟情,当即上前表达了爱慕之情。明知有阻力,两人仍然无法抑制住爱恋,并在神父的帮助下结成了夫妻。在一次意外中,罗密欧杀死了凯普莱特家族的提伯尔特,这使得两人的爱情面临着更大的考验。然而朱丽叶面对父母的责难和逼迫仍然对罗密欧不离不弃,甚至为了逃避父母为她选择的婚姻而在神父的帮助下服下一种可以让人假死的毒药,以求取得与罗密欧远走高飞的机会。阴差阳错,不知情的罗密欧误以为心上人真的离他而去,选择了与心上人一起殉情。当朱丽叶醒来后看见服毒死去的罗密欧,心想岂能独活人间,于是拔剑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终实现了两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两部作品分别讲述了两段动人而又凄惨的爱情故事,他们因一见钟情而陷入了爱情的沟壑,而后又各自受到外界的阻扰,都积极顽强的进行了反抗和斗争,最后都为爱而牺牲。两段故事的开始相同,都是为爱而展开,结局也相同,为爱而结束生命,而且都经历了精彩而又坎坷的悲剧历程,演绎了两对恋人不懈努力追求自由爱情、对爱忠贞不渝的高贵品质,最后成就了两部作品“追求理想爱情 双双为爱而死”的共同主线。

2、“悲喜交加 跌宕起伏”的坎坷历程

在两部作品当中,主人公们各自经历了外界无情的阻扰和各种残酷的考验,但其中也都夹杂着令人心中一暖的转折情节。

《甘嫫阿妞》中,首先叙述了阿妞被治达大人强抢而去的缘由及结果,情节伤感沉重。随后当阿妞被治达大人囚禁在府内时,此消息传到阿妞的未婚夫木呷的耳里,木呷随即召集家族弟兄前往县衙解救阿妞,给阿妞与木呷的幸福创造了一线生机与希望,这对于故事的发展是一个具有喜剧性的转折点。只可惜最后木呷的解救和彝人的反抗未能成功,反而全体阵亡,此时喜剧又转而成为悲剧,情节跌宕起伏,让人心惊胆战。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第一幕首先揭示了悲剧发生的原因,格调沉重。第二幕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互诉衷肠之后便立即举办了婚礼,气氛由悲转喜,节奏欢快,充满了热情与甜蜜的色彩。接下来的几幕又将气氛转向了悲的一面。刚刚新婚的罗密欧被迫杀了朱丽叶的堂哥提伯尔特,被放逐城外,两人生死别离。同时,朱丽叶的父母逼迫她答应贵族帕里斯的求婚,朱丽叶处于进退两难之中。这时神父巧施计策,给朱丽叶带来生机,又出现了一丝喜剧色彩,正当读者期许欢欣鼓舞的结局时,结果又以两人的死去而抹上了浓烈的悲剧色彩。最终有着世仇的双方父母在一旁的神父缓慢的陈述之中,为两位年轻人动人爱情所感动,终于冰释前嫌,并修建了两座铜像来纪念这对恋人,悲情中又透露出一丝“喜”的愿望。悲喜交加,情节跌宕,成为两部作品的第二个相似点。然而由于两部作品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二者又在自身样式和所反映的爱情伦理思想上有很大不同。

二、相异性比较

1、从主人公恋爱方式看彝英婚恋观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思想行为乃至人格无不被打上各自文化的烙印,这其中必定也包括了对待爱情的态度与方式,诞生于两种完全相异的文化背景之下的两部作品从而体现了不一样的婚恋观。《甘嫫阿妞》中阿妞与木呷的爱情没有死去活来式的激情,也没有海誓山盟式的约定,反之代以温婉、含蓄的长情绵绵。故事中对阿妞和木呷爱情的叙述是自然、纯真、羞涩的,犹如含苞待放的花蕾,闭月羞花却意犹未尽,这其实是彝族独有的“害羞文化”使然。但在‘害羞’的同时也体现了彝族直白大方的民族性格,木呷来到阿妞家提亲,经过第一次的见面之后,两人便陷入了爱的沼泽,经过双方家人以及整个家族的同意,两人便情定终身。

而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热烈奔放、朝气蓬勃而又勇敢无畏,浑身上下散发出青春浪漫的气息。他们一见钟情,不顾世仇,勇敢相爱,一旦相爱,就毫不退缩。罗密欧为了爱情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朱丽叶也毫不逊色,为了爱她抛弃了礼法,勇往直前。罗密欧与朱丽叶热情大胆,紧紧追随自己的自然本性,毫不迁就,个性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同他们所在国度的社会文化背景不无关系。罗、朱生长的西方文化背景是以希腊文化――个人主义――为源头的,在强调个人的文化中耳濡目染的莎士比亚塑造的人物形象就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因此相对于阿妞和木呷的内敛、含蓄来说,罗、朱二人就显得更加奔放和热情一些。

2、故事中社会形态与民族文化的折射

《甘嫫阿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广泛流传表明在两种文化中,都有着本真的对自由追求婚恋幸福的要求,但这种要求却往往得不到满足,被压抑必然激起反抗意识,通过传说故事对这种反抗意识进行夸张和放大,进而讴歌和赞美,在广大受众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所以才会使得《甘嫫阿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彝区和欧洲的文化中代代传承。

甘嫫阿妞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故事发生现可考认为是明朝年间,专家考证出了她的出生地是峨边大堡古镇,庇护她的族人的住址是万坪乡,故事的现实性更显强烈。其婚恋悲剧的反抗矛头直指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暴政压迫,这种反抗的意识甚至突破了婚恋的母题,反映了彝区人民面对恶势力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其广为流传,说明当时的社会状态下,彝区人民大多处于被压迫的情境,也表现出他们对这种处境的极度不满,甘嫫阿妞的婚恋悲剧作为导火索点燃了他们的怒火,激起了普遍的激烈的反抗和斗争。

《罗密欧与朱丽叶》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文豪莎士比亚写成,自十九世纪以来开始在世界流行。这段凄美的故事发生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夕的维洛那,那时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崛起,但封建势力仍然固守着统治地位,《罗密欧与朱丽叶》正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追求个人的自由爱情与封建家族发生的冲突,即反映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男女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宣誓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封建家长专制、封建婚姻包办制度的抗争,以年轻的生命演绎了对爱情的热烈执着和惊心动魄的绝唱,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几千年的封建观念对拥有封建观念的人做出了惩罚,他们的和解让我们看到了人文主义胜利的一丝曙光。

3、从情节安排看刻画重点

《甘嫫阿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以婚恋悲剧为母题,以主人公反抗外来阻力追求爱情和婚姻为主要故事线索的悲剧爱情的真实写照,且这种写照都表现为恋爱―阻碍―反抗―殉情的模式。但在故事的具体情节中,二者所刻画、塑造的重点是不同的。

《甘嫫阿妞》偏重于塑造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阿妞。故事以阿妞的美名传遍四方开始,以阿妞奋力逃脱治达大人的追捕为过程,以阿妞绝望自尽而终,整个故事以阿妞为中心,在故事发展过程中着重刻画阿妞勇敢、聪慧、无畏的高贵品质。虽然故事也塑造了男主人公木呷英勇、无畏、为爱冒死拼搏的英雄形象,但总体来说,故事描写的重点仍然是阿妞,成功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彝族传统女性的特别形象,她所表现出的坚贞和勇敢是一种不屈服的精神力量。塑造了一个兼具女性柔媚、聪慧、勇敢的完美形象,是对彝族传统女性形象的有力颠覆,对后世彝族女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的是男女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宣誓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封建家长专制、封建婚姻包办制度的抗争,故事没有着重描写男女主人公的哪一方,对二者的描写是平等的。对待爱情两人的态度都是坚定的;在反抗中,两人都是非常勇敢的;最后,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来成全爱情,男女主人公所表现出的对爱的忠贞和对反对势力的无畏是相同的。

三、结语

由于受传统的彝族社会结构、历史发展层次、伦理道德意识的影响和制约,彝族民间爱情诗很少表现欢乐、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的作品,在彝族传统文学中,悲剧几乎成为女性和爱情的代名词,《甘嫫阿妞》作为彝族经典爱情史诗,同样延续着“悲剧”这一主题。《甘嫫阿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民间传说的两朵奇葩,分别是中国彝族和欧洲传说中婚恋悲剧母题的代表作,它们带着人们对自由爱情的渴望、追求,让人们体验到了爱情理想的巨大力量和为爱付出的壮美画面。它们在表现对美的讴歌、对自由的追求和对人性本真的赞颂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说明两种文化中有其相通相似的部分。但是在恋爱观、反抗的具体对象、故事刻画的重点等方面二者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彝英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所造成的,也折射出彝英人民的社会心理层面的不同和反抗意识的差别。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文新学院)

参考文献:

[1] 甘嫫阿妞(汉文版),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 年,第5页

相关期刊更多

福州总医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科委会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

生命与灾害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民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