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esp理论论文

esp理论论文

esp理论论文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根据ESP理论,乘务英语口语课程应设计成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任务型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JaneWillis(1996)指出,学习者为完成一个“任务”而在活动中以交流为目的(“withsomekindsofcommunicationpurpose”),真实地使用语言(“processthetextformeaninginordertoachievethegoalsofthetask”()Willis,1996)。而这恰好符合ESP理论对教学的要求。乘务英语口语课程以“客舱”为事件发生的背景环境,以情景对话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通过设计真实的场景和有针对性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客舱服务水平。乘务英语口语的教学内容涵盖安排座位、行李放置、安全演示、餐饮服务、航班延误、特殊旅客服务、道歉、行李丢失与查询、机上娱乐、机上免税购物、紧急状况处理、旅客转机服务、入境手续办理和离开机场等乘务服务流程。这些情景会话的设计,离不开“客舱”这个特殊环境。客舱会话中,所有的交际句型都需要足够的训练才能掌握,而任务型教学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法。

根据JaneWillis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活动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任务完成后,教师再灌输语言,并对学生的表现做适当的调整和改正。任务型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达到准确、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客舱对话为学生再现真实的工作场景,使学生通过承担不同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从而真正体会、掌握客舱服务对话的内容和技巧,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根据Willis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的三个步骤,乘务英语口语课程的基本模式如下(以中国民航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的《民航服务英语口语教程》第10单元DinnerService,Dialogue1为例):任务前活动(thepre-taskphase)。包括介绍话题、激活语言、准备活动等。如介绍餐食服务的基本内容和流程,为学生提供常用的餐食英文名称,如beefwithtomatoe(s西红柿牛腩)、sautédicedchicken(小炒鸡肉)、smokedham(烟熏火腿)以及供应餐食的基本句型,如MayItakeyourorder(?我能为您点餐吗?);Whatwouldyoucaretohave(?您想要点什么?);Whatwouldyouprefer(?您喜欢什么?)(。李春尧,2013)任务链活动(thetask-cycle)。首先,学生分组做“餐食服务”的任务。可以将学生分为主任乘务长、乘务长、头等舱乘务员、经济舱乘务员、实习乘务员等角色,教师则扮演乘客角色。学生以2人为一组,向“乘客”供应餐食。其次,学生讨论和反思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让学生从语言、举止等方面通过比对,总结优缺点,形成口头或书面汇报材料。最后,报告任务过程的收获。

语言分析阶段的活动(thelanguageanalysis)。首先,设计以语言为焦点的活动(languagefocusedtasks),如阅读课本上的关于餐食服务的对话材料(Dialogue1),阅读的主要目的不是向学生教授语言项目,而是培养学生语言意识(languageawareness)。(程晓堂,2004)其次,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之下,学生独立完成活动。学生可2人一组,模拟客舱餐食服务的场景,其中一人扮演乘务员,另一人扮演乘客,朗读对话。教师可以顾问身份,帮助学生弄懂对话中的难点词汇。最后,全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重点交际句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如:I’dsuggestthebeefwithtomatoes(.我建议您尝尝番茄牛肉。);I’msorry,sir.Wehaverunoutofchicken.Canyoumakeachange?(十分抱歉,已经没有鸡肉了。您能换一种吗?);Youorderedaservingoffish,aservingofsmokedham.Isthatright?(您点了一份鱼和一份烟熏火腿。对吗?)。(李春尧,2013)此部分在实际训练中,可以要求学生背诵这些客舱服务的常见交际句型。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再进行记忆,其效果要比单纯的死记硬背好的多。

学生在上述三个步骤中,应以最后一个语言分析阶段为重点,通过归纳重点语言项目,并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做到主动学习和操练。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是肯定不够的,必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和反思,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时刻保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凭借个人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多样化地完成同一个任务。因为在实际客舱服务中,对话情景每次都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意味着语言使用上是有差别的。

二、总结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四十二条“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要求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了“五通”的概念,其中“语言互通”是实现其他“四通”的基础,“语言互通”的基础性地位强调了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指出了发展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建立自己的特色,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方向和国家教育规划都要求学科朝着培养能力、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然而纵观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不难发现大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尝试依然停留在学科内的各种教学实验的层次上,并没有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学只停留在语言的教学层次上,并没有与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发展相结合,并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对人才的职业能力需要。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英语作为普遍性语言的目标,而是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给予学生不同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倾斜,使其在今后就业中能够很快进入角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基于以上的认识,ESP(English Teaching for Special Purpose)专门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学则进入了广大大学英语教育者的视野。

二、高校ESP教学研究依然薄弱

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是Halliday(1964)在与他人合著的《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首先提出的。ESP理论认为学生掌握英语的目的主要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熟练使用,以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随后,研究ESP的西方学者日益增多,出现了一大批的著作和论文。例如Strewens(1988)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四个区别特征等等。在此基础上,国外形成了比较成熟的ESP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中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可见,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国外ESP研究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研究国外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对我国当前的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国内学者对于ESP的研究始于1978 年杨惠中教授的 “科技英语的教学和研究”一文。1998 程世禄等编著的《ESP 的理论与实践》成为ESP教学的专著。2000年陈莉萍出版了《专门用途英语研究》。2000年以后,很多研究者开始对英语实用性进行研究探讨。2010年至今,国内ESP研究激增,如:刘梅(2013)对基于 ESP 课程体系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模型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个分五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模型。

因此,ESP大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实践型专业人才、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新模式,是我国高校英语课程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如何高校英语如何进行ESP教学,改革、优化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在之前的教学基础上积极开展ESP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提高其主动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基础,为用人单位提供符合工作要求的高质量人才,而且对于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特色和大学教学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三、ESP平台式建设途径

ESP教学要遵循以普通英语教学为基础,以搭建教学平台为方式的途径。大学英语普遍教学(EGP)在我国高校发展时间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ESP教学需基于EGP教学,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英语。也就是把ESP课程模块与EGP课程模块组合成阅读、交际的子模块,就形成了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补充、浑然一体的课程体系,每个独立的体系中无论是知识还是训练都要遵从“EGP―ESP”的“无缝对接”及自然过渡。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ESP与EGP 二者相衔接的课程模式:

1.基础课渗透型。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就业的方向,在EGP授课的过程中,要按计划,有步骤进行ESP渗透型学习。譬如:教师在开课前,组织十分钟的ESP学习。或单独陈述专业原理方面和专业学习知识的心得,或用英语编写情景对话来讨论和交流专业理论及实践学习中的问题,或学习填写表格、单证,或是练习阅读、翻译实用的专业性业务资料。允许让学生利用英语词典、图书馆或网络资源,也可以请教专业课教师,课下自主完成以上任务。除此以外,在EGP授课过程中,教师需尽量地补充和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单词与短语。在练习语言点时,尽可能的使用在专业学习地时侯,学生们经常使用的词语,可加强学生对词语的记忆。通过运用基础课渗透教学模式,会发现与专业课相结合的EGP的学习与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2.选修课型。选修课的优势在于弹性化,能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段进行选修。第一,为了能强化对专业术语的记忆和理解,可与专业理论课、实践课同时进行学习。第二,当然学生可在专业课学完之后进行选修。此时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已经比较熟悉自己未来的工作任务和情境,因此学习难度自然就会降低,学习效果也会随之提高。高校可根据本院校开设的专业课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开设相对应类型的EGP与ESP相结合的选修课。EGP与ESP相结合的选修课可以按照大的专业群开设,以便促进学生就业。如: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业务资料阅读与翻译、专业英语应用文写作等。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能力水平和能力倾向、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及自己情况,进行个性化选修。

3.必修课型。高校非常有必要把两年的EGP教学时长缩减成一年。大一时开设EGP课程,夯实EGP语言基础知识及技能,于此同时渗透ESP学习;大二时 设EGP与ESP相结合的必修课,EGP课程做为基础,着重加强在职场情境中英语的听力、口语能力,注重学习阅读,翻译简短且又实用的业务资料;大三时,可以根据对英语的具体需求和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完全过渡到ESP的学习。

此外,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ESP教师可以通过Google、百度、being、Yahoo等搜索引擎非常便捷地查询、搜索国内、外最前沿的ESP资料,尤其是ESP教师可通过互联网上传、共享自己的讲义、课件、授课的音频及视频。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如果可以搭建个汇集各个院校的ESP资源的专属网络资源平台,供全国ESP教师互相学习交流,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肯定能在ESP教学研究方面节约人力、物力及财力,快速缩短各个院校间的ESP教学的差距,并且能够很快地提高ESP教学的整体水平。ESP网络教学模式依托于网络,交互媒体以文本、图片和影像为主,交互方式以微博、BBS、e-Mail、SMN等为主,利用Blog、Wiki、Tag、SNS、等社会软件构建的网络课程。

总之,实现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服务于社会发展的ESP教学,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必须从观念、管理、教学方案设计、课程设置、教材、师资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完善,才能转变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局面,真正的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 ESP 护理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即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模式,在国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近三十多年来,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尤其对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ESP把“目标情景分析”或称“需要分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其精髓在于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能为高职英语学习者高效地获取专业所要求的语言交流形式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而护理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分支,则具有鲜明的ESP特性。

ESP教学的大量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 ESP课程在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的各类教学机构,如高等院校、各学院、语言学校等都广泛存在,国外对ESP的教学和研究已经是硕果累累。语言学校的ESP课程丰富而广泛,各有特点;大学里不但开设ESP课程,还注重从语言学和英语教学角度对ESP进行理论研究。

我国的英语教学向ESP靠拢已势在必行。很多学者以涉外护理学生需求为基础,结合ESP职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探讨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方法,在遵循 ESP教学原则与目标、加强教材建设与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以期改善涉外护理英语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沟通的交际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涉外护理人才。但我国ESP教学的研究还未深入,还没有形成适应我国教育特色的ESP教学模式和体系,专业英语的学习上更多的还是着重在专业英语词汇学习、专业科技文献的阅读阶段,没有将专业英语语言输出的技能真正作为学生该在阶段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目标。

在如今的大趋势下,我作为一名护理专业英语的教师,觉得目前必须要解决的几大问题如下:

一、准确把握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培养情况及ESP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主要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关键是要能实现EGP(公共英语)与ESP(专门用途英语)的衔接,强化护理实训中心在英语教学体系中的作用,从而使构建的基于ESP理论的英语教学体系成为培养应用型国际化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构建基于ESP理论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体系的具体框架。

构建基于ESP理论的英语教学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应用型国际化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实施过程中要具体解决三个方面的事项:(1)分析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学习需求,探讨公共英语知识和护理专业英语知识的衔接。(2)在实际教学中去构建基于ESP理论的英语教学体系,并涵盖适应该课程体系的教学运行机制及其支撑平台与保障体系建设,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网络运用、师资培训、教学规程、教学管理等,将ESP模式融入到高职英语护理专业教学中,走一条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 。(3)探究护理实训中心的功用和ESP理论的英语教学体系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使护理实训中心能在护理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功效。

三、有效地组织ESP理论的护理英语教学体系的效果检验。

为实现ESP英语教学体系对涉外护理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借助校园网、各高校精品课网站、Google网站、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等现代化科研手段,获取前沿科研成果和科研动态,认真设计调查问卷,采用访谈、座谈、分析、归纳等手段检测教学效果,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以获得最佳效果。

构建的基于ESP理论的护理英语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国际化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其成果受益范围大,涵盖面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向其他专业辐射。

四、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提升英语教师的ESP教学能力,完善ESP教师角色发展的同时全面提高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师在ESP教学中应有坚定的教学理念和清晰的教学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加强学习,了解最新ESP教学动态,依据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求来进行ESP教学。

本研究构建的基于ESP理论的英语教学体系是全面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受益范围大,涵盖面广,研究成果可向全国其他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推广、辐射。结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求进行的ESP教学能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市场需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流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

我们提出将教学重点转移,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方向发展,研究公共英语与护理专业英语相结合问题,探讨护理英语教学与护理实训中心联合教学模式,探究如何提高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性和具体实现途径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将ESP模式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走一条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

参考文献: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ESP教学 教学模式 教师角色

1.介绍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ESP专门用途英语,这种英语课程是满足学习者特定学习目的以及特定的需求而开设的,它不但关乎语言的学习,还承载着专业知识的传授。它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密切相关,像旅游英语、新闻英语、文秘英语、商贸英语、计算机英语,国际金融英语、医学英语等。这些课程都是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在相关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蔡基刚,2004) 。

Strevens(1988)认为,ESP 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内容取决于学习者对英语的功能和实际应用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普通教育,普通教学就是把英语作为一门常规学校课程。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ESP教学,注重专业需求,以学习者为本,编制以及选择相关教材,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来确定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是表现教学过程的一种策略体系。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理论、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中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是ESP教学模式中三个重要的环节。下文将对ESP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分析。

2.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中的理论依据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ies信息加工理论,是ESP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即“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是由加涅、安德森、西蒙等认知心理学家首次提出来的,这是关于我们人类如何对知识进行认知和加工的一种理论(张爽,2009)。“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指出教师应当能够将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结构与有意义的学习资料相结合,这样让学生主动形成一种将两种知识相结合运用的想法。从而鼓励学生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种理论依据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就不同,它是从学习者自身出发,而不是传统的学生跟着老师走的模式。

3.大学英语ESP教学目标

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具有英语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ESP教学的目标。ESP教学是21世纪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张晓晨,陈慧论,2007)。随着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一跃成为随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贸易往来蒸蒸日上,而且中国的国际地位达到空前的高度,这就决定了我国对外语人才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更加需要同时具备外语与相应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专业沟通交流的人才,这样不仅有利于让中国经济在国外市场的发展,也可以让国外的先进技术更好地被我国人才掌握。ESP教学就是本着这个目的应运而生,这也印证了不断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时代精神。

4.大学ESP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

在不同的教学理论流派和英语教学法中,教师角色被赋予不同的涵义。 ESP 教学模式中要求ESP 教师必须具备语言教师必需的双重素质:首先得有扎实的语言理论基础和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其次得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方面的从业经验。ESP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一定的 ESP 课程授课技巧和基本技能是基本的(王晓敏,2011)。同时,因为大学英语ESP教学旨在注重学习者学习的目的,所以ESP 教师就需要知道怎样对学习者进行适时的学习需求分析,分析学习者工作上需要学什么、想学什么,以及怎么能更有效地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这些都是教学内容设置的重要依据;只有充分考虑到学习情景过程中学习者的各种需要,对学习者未来工作所需技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教师才能更好地根据这些需求有目的性地、灵活地教学。

教师在教学方面除了了解清楚学生外, 还需要了解自己,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要求来提升自己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的培养直接决定ESP教学模式的成败。各高校也可以加大ESP教学的老师与专业教师的积极教学合作,也可以对已有的教师资源包括有一定英语水平的其他专业的教师、有专业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师以及专业英语教师或进行培训或者送去进修。

5.结论

大学英语ESP教学是时展的必然产物。这也是我国当今教育者面临的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希望中国高校好好研究时代特点以及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从而根据学校所拥有的专业特长和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开设相应的大学英语ESP 课程,使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真正会英语,也会专业知识,更能灵活使用专门用途英语,这种教育成果才不负ESP教学的初衷,也能为我国大量输出适应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 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02) .

[2]王晓敏.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研究[J].海外英语,2011(02).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ESP教学;角色转换;自我提升

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即专用英语,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和特殊目的而设计的英语课程。随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呼声高涨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ESP教学成了英语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国内探讨ESP理论与教学的文章日渐增多。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ESP教学。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外语与其它有关学科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大学英语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改变,用新的视角看待教学和进行教学,努力改善知识结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尽力摸索大学英语教师新的自我定位,向ESP教师转型作出积极的应答,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着几千所各类高等学校,教学资源存在巨大差异,再加上几千万在校学生对学习英语的需求不同,大学ESP教学“乱象丛生”,教学现状并不乐观,甚至有些令人堪忧。因此,要实现培养新时期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宏伟目标,不论从宏观还是微观上来讲,都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及个人作出必要的努力。

1解决ESP教学问题的宏观策略

解决ESP教学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走出ESP教学困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教育部门作出不懈的努力,更需要相关教师个体进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认为首先需要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进行战略性分析研究,从宏观上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部署工作。

(1)明确定位ESP教学性质,并组织专家编写切实可行的ESP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既是ESP教学途径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ESP教学主张的根本保证。教学大纲的制定使ESP教学成为一种教学方针,教师可以按照这种教学方针为某一特定的专业设计相关的英语课程来指导教学实践。这样,ESP教学目的更为明确,且具更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目标情境下的实际应用能力。明确区分ESP与EGP(通用英语)的不同,使教师能更好地帮助学习者了解英语的语言共核,更有效地使学习者既能接受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又能增补明显的专业内涵,从而使学习者的英语语言基础得到加强、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并能适时学以致用。

(2)组织专家学者及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开发编写科学实用的ESP教材

教材的编写是关键的教学要素,因此,ESP教学大纲确定后,需要调用全国英语专家及各学科英语水平较高的优秀专家之力,编写出能够满际性、真实性、长期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ESP教材。也可结合国外原版教材,再根据国内实际需求,进行必要的增减或改编。经过几轮使用后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确保教材能反映专业、学生及未来职业的真实需求。

(3)加大力量,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ESP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教师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ESP教学的顺利开展还要依靠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来实现。因此,要强化ESP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体系,为大学英语教师向ESP教师的转换对其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建立长效的ESP师资培训机制是保障ESP教学质量、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相关部门要制定出ESP师资培训的长远规划及实施细则,并鼓励跨学科合作培养或中短期培训,发挥各自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而进行(跨国)联合培养。只有这样,英语教学的高标准、高效能、高水平的预期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保障。

2大学英语教师个体的自我培养与提升

许多从事ESP教学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专家都认为,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专用英语(ESP)教学。这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DudleyEvans和St.John认为,合格的ESP教师应当充当5种角色:第一,合格的英语教师(teacher);第二,合格的课程设计者与学习资料提供者(coursede-signerandmaterialprovider);第三,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伙伴(collaborator);第四,合格的教学研究人员(researcher);第五,精通ESP的测试与评估者(evalua-tor)。然而,面对复杂的ESP教学活动,大学英语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是否能担负起这一教学任务?大学英语教师又如何寻求自身的发展,以担当起这样多重的角色?本文认为,要成功实现由EGP向ESP教师的角色转换,大学英语教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要不断夯实自身的英语语言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

无论是ESP还是EGP教学,都是一种以语言应用能力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活动。所以,为了成功转型为ESP教师,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必须拥有丰富的专用英语词汇储备,熟练掌握专用英语语法、句式、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只有对专用英语的词根、词缀、构词法等词汇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只有熟练掌握专用英语的句法特征、句子结构及语言体裁,才能使ESP教学顺利进行。

(2)要结合个人职业发展与爱好,积极参与专业拓展

将目标内容领域的知识或技巧与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这两者结合起来在一门课中完成,是ESP教学的核心。而ESP教学成功的标志不只是使学生英语口语流畅、语法熟练、考试得高分,更应注重服务于学生的专业需要,使教出来的学生既能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又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ESP是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英语教学,教师必须利用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本校的专业优势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去专业院系旁听专业知识、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等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更好地跨越专业知识缺乏的障碍。教师也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去职场中培养工作经验、亲历目标语境,使自己的教学接近学生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

(3)要了解ESP及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法知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ESP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不再是单词与语法知识的简单灌输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对ESP教师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大学英语教师要积极与专业教师合作,对该专业的知识体系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掌握该专业的教学特点,与专业教师积极交流教学经验,共同确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材料、准备教学方案、共同探讨课堂设计,通过交流教学思想和观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适合ESP教学的方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应广泛与行业专家合作,了解某一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与技术,成为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为ESP教学提供基础。

(4)要积极开展ESP教学的理论研究,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应该抓住机遇,以“复合型”教师为发展目标,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前提下,成为一名教学理论研究者。合格的ESP教师不仅要在某一领域内洞悉专业知识的更新、了解专业知识的发展前沿,根据学生专业知识的需求、就业情况和行业标准进行ESP课程设计,同时要对英语语言教学理论、教学法及相关调研课题开展积极的研究,吃透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构建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用理论指导教学,成功实现由EGP向ESP教师的角色转换,并适时使自身的实力得到提升。

3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章写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在当前形势下,ESP教学已成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响应时代召唤,努力进取,勇于探索,及时扩充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强化自身学习意识与能力,准确把握好角色转换从而实现成功转型,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培养国际化的外语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仁论.大学英语师资的转型与培养[J].中国外语,2013(3):15-20.

[2]董桂君.ESP课程与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2):105-106.

[3]谷志忠.高校ESP教学现状剖析与应对策略[J].外语电话教学,2010(5):25-29.

[4]李晓荣.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型[J].教育与职业,2012(14):71-73.

[5]彭玺.ESP与大学英语教师的应对策略探析[J].外语研究,2011(5):323-324.

[6]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ESP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外国语大学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教育部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

SCI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