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栽技术论文

移栽技术论文

移栽技术论文

移栽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油菜;育苗移栽;沿淮地区

1品种选择

根据茬口、土壤及栽培技术水平选择适宜的双低油菜优良品种,如华双3号、中双4号、皖油19号、皖油20号、秦油7号等。

2苗床准备

选择土地平整、质地肥沃疏松、北风向阳、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地作苗床,苗床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可施有机肥30.0~37.5t/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草木灰1500~2250kg/hm2。苗床应做到“平、细、实”,即厢面平整,土层细碎并适当紧实。整好的苗床应开沟作厢,厢宽1.3~1.5m,沟深0.2~0.3m。有地下害虫的田块,翻地时用40%甲基异硫磷3750mL/hm2、50%辛硫磷6000mL/hm2或3%辛硫磷颗粒剂52.5kg/hm2,加细土450kg/hm2搅拌后撒施地表,翻耕,防治地下害虫。

3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晒种1~2d,每天中午晒3~4h,然后风选,除去瘪籽及杂草种子。

4播种

沿淮地区一般在9月下旬平均气温20℃左右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可把种子拌适当的细土,均匀撒播,然后浅覆盖1层细土。播种量6.0~7.5kg/hm2。

5苗床管理

出苗以前以保墒为主。防旱、防涝、防板结,力争苗齐苗壮,出苗后间除丛生苗,三叶期定苗,留苗120~130万株/hm2,在油菜三叶期至五叶期,喷施100mg/kg多效唑,防止高脚苗,培育矮壮苗。一般在定苗期追肥1次,注意五叶期前勤施少施,促进展叶。五叶期适当控制,不施或少施,移栽前6~7d施1次起身肥。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多雨高湿则应及时清沟排水。苗期主要害虫有蚜虫、菜青虫、跳甲等,以蚜虫为害最重,除直接为害油菜外,还传播病毒病,可用2.5%敌杀死300倍液防治。苗期病害有猝倒病、病毒病、霜霉病和白锈病,在多雨的年份猝倒病危害严重,可用波尔多液防治。

6大田整地施肥

深耕细整,以利幼苗根系与土壤接触,促进移栽成活,早发育新根。适宜采用深沟窄畦,畦宽1.5~2.0m,沟深0.3~0.4m,同时要开好腰沟、地头沟。

要轻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实行配方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肥,按菜籽产量2250~2700kg/hm2的施用标准,施纯N187.5~225.0kg/hm2、P2O5112.5~150.0kg/hm2、K2O150kg/hm2,N、P、K的比例为1∶0.5∶0.7,磷、钾肥一次性底施,氮肥底肥60%、苗肥20%、薹肥20%。

7移栽

在10月中下旬,旬平均气温13~15℃时及时移栽。一般采用宽行窄株(如行距300cm,株距13~16cm)的种植方式。移栽时最好边取苗、边移栽、边施定根肥,栽后浇足定根水。一般栽18万株/hm2左右为宜。

8大田管理

8.1追肥

8.1.1早施苗肥。以年前追肥为主,年后追肥为辅,促进早发壮苗。在移栽活棵后及时施第1次苗肥,施人粪尿3750kg/hm2加尿素75kg/hm2,对水15.0~22.5t/hm2;若长势差,则15~20d后可再施1次苗肥。

8.1.2稳施薹肥。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施肥,一般根据苗情施尿素105~150kg/hm2,可以实现春发稳长,争取薹壮枝多,角果多,产量高。

8.1.3巧施花肥,补施粒肥。花肥一般在开花前后,施用尿素45~75kg/hm2,粒肥在初花期用1%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2%~0.3%硼砂溶液进行叶面喷施,用水1500~1800kg/hm2,能增角,增粒、增重,提高含油量。

8.2水分管理

油菜是需水较多作物,大田移植后要及时浇定根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早成活。苗期干旱,可引水沟灌,促进发根长叶,形成壮苗越冬。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流到来前及时冬灌,缩小土壤昼夜温差,减轻冻害死苗现象,增产效果很好。春季雨季来临前要及时清理“三沟”,保证排水畅通,以减少病害、花角脱落及无效角果。

8.3大田除草

根据大田内杂草数量,可用5%高效盖草灵乳油600~900mL/hm2或80%高效盖草能乳油450~750mL/hm2,对水450~750kg/hm2喷雾防除。

8.4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病虫测报部门的情报,结合田块的实际情况选用对路农药,适时防治好油菜的菌核病、病害病、白锈病、霜霉病、蚜虫、菜青虫、跳甲等病虫害。

移栽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油菜;栽培方式;经济性状;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052-01

近几年,随着受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传统油菜栽培技术生产成本增加及油菜生产效益过低等因素影响,导致石阡县油菜种植面积不断下滑。为进一步发展当地油菜种植产业,探索适宜石阡县大面积油菜节本增效轻简栽培方式,促进油菜产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特进行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石阡县石固乡平坝村下坝组一农户责任田,海拔830 m,面积1 533 m2,土壤类型为黄壤,前茬作物为水稻。供试油菜品种为油研50号。供试有机肥为充分腐熟的牛粪、正常产气使用的沼肥。供试化肥为尿素(贵州赤天化生产,N≥46%)、普通过磷酸钙(P2O5≥16%)、氯化钾(K2O≥60%)、硼肥。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翻犁移栽(A);同期直播,播种时间与处理A苗床播种时间一致(B);不同期直播,播种时间与处理A移栽时间一致(C);谷林套种,播种时间在水稻收获前10 d左右,油菜与水稻共生期10 d(D)。试验地设计长24.9 m,宽16.0 m,3次重复,共12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30 m2(6 m×5 m),小区间距30 cm,重复间距50 cm,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

翻犁移栽种植,行距50 cm,窝距33 cm,每窝移栽2株,密度为12.0万株/hm2;直播行距50 cm,窝距33 cm,施足基肥后将细灰拌种直播,确保密度为37.5万株/hm2;谷林套种密度为37.5万株/hm2。

1.3 试验方法

2012年9月24日划出试验小区。处理A翻犁移栽,9月26日进行育苗,10月20日移栽;处理B直播,播种时间为9月26日;处理C直播播种时间为10月20日;处理D谷林套种播种时间为9月25日。每个小区施牛粪65 kg、正常产气使用的沼肥80 kg、尿素1 kg、普钙2.25 kg、氯化钾0.68 kg、硼肥25 g,牛粪、普钙、氯化钾、硼肥作为基肥进行施用,沼肥加尿素在苗期和开盘期作为追肥2次进行施用。处理A结合开盘期进行中耕除草,处理B、处理C、处理D在播种前和苗期分别进行1次除草。2013年5月20日测定农艺、经济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经济性状

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相符,说明取样具有代表性,数据可靠。由表1可知,理论产量为处理A>处理D>处理B>处理C。影响油菜理论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翻犁移栽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最多,其次是谷林套种。

2.2 生育性状

不同的栽培方式对同一油菜品种的生育期有一定的影响[1-6],处理D比其他3个处理的生育期要提前10~15 d成熟;处理A由于是通过育苗移栽,能够充分满足油菜生长的条件,因而角果生长得比较饱满。

2.3 产量

各处理的实际产量位次为处理A>处理D>处理B>处理C。翻犁移栽与谷林套种之间产量相差不大。产量差异经方差分析翻犁移栽与谷林套种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但翻犁移栽、谷林套种分别与其他处理呈极显著性差异,谷林套种与同期直播、不同期直播呈极显著性差异,翻犁移栽与同期直播、不同期直播呈极显著性差异。

2.4 经济效益

经成本、产值核算,由表2可知,净产值位次为处理B>处理D>处理C>处理A。表明油菜采用谷林套种栽培方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种植经济效益。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油菜采用育苗移栽方式,在苗期能够满足油菜生长的水分、养分需求,培育壮苗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要措施;育苗移栽对比直播要提前10~15 d成熟;翻犁移栽与谷林套种栽培的产量相差不大;油菜实行谷林套种栽培方式具有稳产、增效、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的优势。因此,今后在油菜生产上可以因地制宜推广谷林套种栽培技术。

4 参考文献

[1] 张东昱,赵东霞,闫志利,等.油菜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产量与效益的比较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6):81-86.

[2] 吴安平,夏起昕,殷少华,等.双低优质油菜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初探[J].作物杂志,2010(4):126-128.

[3] 李崇辉.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油菜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西南农业学报,1997(4):36-41.

[4] 李锋,张春雷,李光明.栽培措施对直播油菜冬前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42-47.

[5] 张士来,杨云,王桂枝,等.油菜高产栽培理论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J].云南农业,2011(1):33-34.

[6] 周明,姜立纲,刘明池,等.我国热带海岛地区油菜有机栽培技术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0(21):64-65,68.

移栽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栽培;选准品种;培育壮苗;田间管理;严格采摘

双低油菜“一菜两用”实用技术是我国近几年为提高油菜种植效益重点推广的高效栽培模式。该技术利用双低菜薹品质优、口感好的特点,采摘一季鲜菜薹,弥补春节前后蔬菜市场不足,为市民增添一道新鲜蔬菜品种;又可利用双低油菜分枝能力强的特性促发一次、二次分枝,保持菜籽产量不减或略增,从而大幅度提高农户种植效益[1-3]。黄冈市从2005年引进该技术,并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建筑

1选准推广品种

生产上一般选择高纯度的双低油菜种源,才能保证菜薹和菜籽的高品质与高产量[4]。因为菜薹的品质决定于硫甙含量的高低,硫甙含量越高菜薹味道越苦涩; 硫甙含量低,则菜薹脆甜可口,口味纯正。菜籽的品质则与芥酸和硫甙两因子呈正相关,含量越高,品质越差,而纯度越高、代数越低的优质油菜种子,芥酸和硫甙的含量就越低,就越适宜于作“一菜两用”的种源[5]。同时,油菜各个品种之间的生育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一菜两用”技术的备选品种还应该是苗薹期生长势强、易攻早发、生育期偏早、具备再生能力强、恢复性能好的品种,这样的品种能在较短时间内从叶腋中多生长出第1次分枝,第1次分枝生长越早,第2、第3次分枝就越多,构成产量的角果数就越多,才能在获得较高油菜薹产量的同时,兼顾油菜籽的高产。根据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数据,华油杂14号品质优、口感性好、分枝特性强、抗倒性强、产量高,适宜作 “一菜两用”的推广品种。

建筑

2抢早培育壮苗

苗床要土质好、排灌便、地势平,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6,结合整地,施腐熟有机肥75t/hm2,复合肥300~375 kg/hm2,硼砂15kg/hm2,开好厢沟,厢宽1.5m。为了使菜薹提早到春节前后上市,黄冈示范片8月下旬至9月上旬抢墒抗旱育苗,播种6kg /hm2,分厢定量播种,稀播匀播。用竹扫帚或其他工具在厢面扫1遍浅盖籽粒,用稻草或花生禾等覆盖物覆盖保墒,浇透水。播种4~5d后揭草,当看到油菜苗出土时及时揭草以免形成线苗。1叶1心时间苗,疏理窝堆苗、拥挤苗,以苗不挤苗为宜。3叶1心时定苗,留足100~120株/m2,苗距5~8cm,以叶不搭叶为宜,剔除异品种,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病留健。三至六叶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kg均匀喷雾于菜苗上,培育矮壮苗,切忌重复喷雾。久干无雨或苗受旱时,于晴天早晚浇水保墒。定苗后施尿素37.5~67.5kg/hm2,雨天可撒施,晴天结合抗旱加水追施。苗床期气温较高,病虫害发生较普遍,出苗后每隔3~7d用10%吡虫啉800倍液加万虫统杀800倍液喷雾,或氯氰菊酯、速灭杀丁或杀虫灵 750mL/hm2+Bt 750g/hm2,或克虫星750mL/hm2等对水750kg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黄曲跳甲等害虫。病毒病、茎腐病等病害[6-8],可用灭菌威粉剂450g/hm2对水750kg喷雾。

建筑

3抢早移栽

于10月中旬前移栽,移栽时确保单株绿叶 7片以上。拔苗前苗床墒情要足,移栽前1d,苗床要浇水润土,以免起苗时伤根;大小苗分级拔,先拔大苗,秧苗要求矮壮青绿色、叶片厚、无病虫;带土拔苗; 当天拔苗当天栽。大田要精整,土要细、田要平、厢要窄、沟要深。大田总施肥量按氮∶磷∶钾为1.0∶0.5∶0.7为宜。施纯氮300kg/hm2、五氧化二磷180kg/hm2,氧化钾210kg/hm2,硼砂22.5kg/hm2。或施碳酸氢铵975kg/hm2,过磷酸钙675kg/hm2,氯化钾 150kg/hm2,硼砂15kg/hm2,并加施充分腐熟的猪牛栏粪等土杂肥45~60t/hm2。或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 (20-10-18)750kg/hm2,硼肥15kg/hm2混合施入大田。移栽时要推广“四个一”,即1个穴、1棵苗、1捧多元复配杂肥压根,1瓢水定根。建筑

4控制适宜群体密度

移栽密度是保证“一菜两用”技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根据试验观察,密度越大,油菜摘薹量越高,对油菜籽产量影响越大。因此,要兼顾摘薹量和油菜籽产量,结合大田肥力条件和前茬因素,合理安排密度。确定密度,肥力高的棉田和中稻田块按7.5万株/hm2移栽,中等肥力的为9万株/hm2,肥力差的晚稻田块为12万株/hm2。苗要栽稳,行要栽直,苗间距要匀,根部要按紧,不能将苗栽得过浅或过深,培土到子叶节。边移栽边浇足活根水。苗活后施尿素60~75kg/hm2或碳铵150kg/hm2,15d后再施尿素75kg/hm2或碳铵210 kg/hm2促苗,为促发分枝留下合理空间。

5田间管理

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技术田间管理,要在搞好中耕、除草、防虫治病和及时排渍抗旱的基础上,重点是适量增加肥料,在总体施肥水平上强调较常规技术增加10%以上用量。并按底肥足、苗肥适、腊肥优、薹肥早、采薹前补肥的原则科学肥水运筹[9,10]。底肥以有机肥为主,优质复合肥为辅,施精土杂肥22.5kg/hm2或饼肥1.2~1.5t/hm2,优质复合肥525~600

kg/hm2,持力硼3.0~4.5kg/hm2。苗肥在油菜活棵后施用,施尿素90~120kg/hm2促早发,薹肥于12月底前冬至前后施下,施尿素105~135kg/hm2,压土杂肥45t/hm2以上。摘薹前1周补施尿素75kg/hm2左右,促进腋芽分化发育。建筑

6病虫害综合防治

在病虫防治上,以综合防治为主,禁止使用剧毒化学农药[11],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低毒无残留新型农药,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残留。由于采摘菜薹后基部分枝,且二次分枝数极多,有利于菌核病发生蔓延。为此,从油菜盛花前开始,进行统一防治,考虑到田间分枝多、人难下田的实际困难,采取1人在前用2根竹竿分厢,1人在后喷药的方法,提高防治质量,使菌核病发病率降低到3%以内。

7严格采摘标准,成熟收获

为保证菜薹鲜嫩可口和兼顾菜籽产量,采摘时一定要按下列标准严格掌握:薹高达到25~35cm为最佳采摘时期,摘薹15~20cm,保证茎基部留有 10cm高度的腋芽发育生长空间。每株平均达到5个以上的一次分枝。一般摘薹3 750~5 250kg/hm2,油菜籽产量比未摘薹的油菜不减产乃至略增产。摘薹时要先抽薹先摘,后抽薹后摘,切忌大小一起摘。油菜摘薹后20d内,油菜生育期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生育期逐渐减小差距,直至成熟时,摘薹的油菜较未摘薹油菜的生育期最多推迟2~3d,因此摘薹油菜应推迟3~4d收割, 以保证油菜籽的成熟度。

8参考文献

[1] 傅寿仲,戚存扣,蒲惠明,等.中国油菜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1):86-92.

[2] 涂勇,伍昌胜.“十一五”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作物杂志,2005,44(4):4-7.

[3] 郭子平.湖北省双低油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5,44(4):4-7.

[4] 颜承达.优质油菜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农技服务,2008,25(10):35.

[5] 杨文玉,屠乃美.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 杨玉凤.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09(9):18.

[7] 熊飞,殷少华,吴安平,等.双低油菜棉后拔杆免耕移栽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92.

[8] 刘惕若,王守正,李丽丽.油料作物病害及其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丛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9] 杨经泽.油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1999.

移栽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红叶樱花;组培苗;移栽技术;生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 S687.9;Q81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218-02

Study on Transplanting Techniques of in vitro Seedling of Prunus serrulata Royal Burgundy

WANG Hui-juan MENG Yue-e WANG Li-min ZHAO Xiu-shan LI Yan-min DONG Xiao-yu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transplant technology of in vitro seedling of Prunus serrulata Royal Burgundy was performed in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ransplanting matrix,fertilization ways,and GA3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e mixed substrate of peat,vermiculite,perlite(4∶1∶1)was best for the transplant of in vitro seedlings of Prunus serrulata Royal Burgundy;0.2% carbamide solution every seven days wou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in vitro seedlings;Spraying GA3 of 100 mg/L could increase the height of seedlings and shorten the rejuvenation period.

Key words Prunus serrulata Royal Burgundy;in vitro seedlings;transplant technology;growth;effect

红叶樱花(Prunus serrulata Lindl.Royal Burgundy)属蔷薇科李属山樱花的一个栽培变种[1],落叶乔木,叶片紫红色,有光泽,成熟叶片渐变暗紫色,晚秋遇霜部分叶片变橙红色,粉红色重瓣大花[2]。红叶樱花集观花观叶于一身,是风景园林、城市绿化的名贵观赏彩叶树种。李艳敏等[3]完成了红叶樱花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使其增殖系数达到2.1~2.5,已经可以进行工厂化生产。姚连芳等[4]、王慧娟等[5]已经对日本樱花组培苗的移栽技术进行过研究,但红叶樱花与普通樱花相比,组培苗表现出叶片生长但节间生长缓慢的现象,因此在以往樱花组培苗移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红叶樱花组培苗的移栽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植株节间伸长,加快其生长速度,缩短缓苗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不同移栽基质筛选试验

试验材料于6月5日移栽72孔穴盘,7月16日定植于8 cm×8 cm的营养钵。试验设6个处理,即每种基质为1个处理,分别为草炭(国产)(A1)、草炭(进口,维特育苗专用基质)(A2)、草炭(进口)∶蛭石为3∶1(A3)、草炭(进口)∶珍珠岩为3∶1(A4)、草炭(进口)∶蛭石∶珍珠岩为4∶1∶1(A5)、草炭(进口)∶蛭石∶珍珠岩为2∶1∶1(A6)。定植后90 d调查组培苗成活率、苗高、叶片数、自上而下第1片成熟叶片的长、宽;同时每处理取3株称鲜重,并于105 ℃烘干8 h,称取各部分干重。

1.2 不同氮肥浓度和施用方法筛选试验

试验材料于5月4日移栽入50孔穴盘,移栽基质为草炭∶珍珠岩3∶1;氮肥选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肥料厂生产的含氮46%的尿素。施肥浓度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浇施0.1%(B1)、0.2%(B2)、0.3%(B3)、0.4%(B4)、0.8%(B5)、1.2%(B6)尿素溶液,以不施肥作对照(CK1);其中处理B1、处理B2、处理B3 3个处理每隔7 d施肥1次,连施3次;处理B4、处理B5、处理B6 3个处理仅施1次,由于出现烧苗现象而停止施用。施肥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0.2%尿素喷施(C1)、0.1%尿素浇施(C2)、0.2%尿素喷施+0.1%尿素浇施(C3),以不施肥作对照(CK2)。每隔7 d施1次,连施3次。停止施肥后7 d调查各处理的成活率、苗高、叶片数及自上而下第1片成熟叶片的长、宽。

1.3 不同浓度GA3处理浓度筛选试验

试验材料同氮肥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GA3 50 mg/L(D1)、100 mg/L(D2)、150 mg/L(D3),以清水作对照(CK3),采取喷雾的方式对红叶樱花组培苗进行处理,间隔10 d连续喷施2次。停止喷施后10 d调查组培苗的成活率、拔高率(拔高率=节间明显伸长的株数/移栽总株数×100%)、苗高、叶片数以及自上而下第1片成熟叶片的长、宽。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移栽基质对红叶樱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以处理A1的移栽成活率最低,只有77.8%;其余以进口草炭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基质中组培苗的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处理A5的苗高、叶片数量显著高于其余5个处理;叶长和叶宽表现基本一致,都是处理A1、处理A6显著小于其余处理,其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因此,从生长指标角度来讲,国产草炭不适合用于红叶樱花组培苗的移栽;其最佳移栽基质为进口草炭∶蛭石∶珍珠岩4∶1∶1的混合基质。从生物量方面看,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都是处理A2最大,但是与处理A3、处理A4、处理A5没有显著差异;处理A6组培苗的鲜重和干重最少,其次为处理A1;由此说明草炭在基质中的含量越大,植株的生物量越大,这与进口草炭中含有一定量的营养物质有关。董爱香等[6]对国产与进口草炭的比较研究也表明:国产草炭透气性好,但保水性明显不如进口草炭,且进口草炭中有机质和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国产草炭基质,该结论也在红叶樱花的移栽基质试验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

2.2 不同氮肥浓度与施用方法对红叶樱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从尿素的施用量方面来看,整体趋势是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成活率和株高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尿素浓度为0.2%时,达到最大;尿素浓度超过0.4%就会对组培苗造成伤害;因此对红叶樱花而言,单独施用尿素以0.2%为佳。从表3可以看出,从施肥方式上看,单独喷施和浇施的成活率都高于混合施用的处理,其中处理C2成活率最高,达到89.2%;在苗高方面,各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叶片数和叶片大小方面,则以处理C3为最佳,其中叶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叶片大小与其他处理并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0.2%尿素浇施为红叶樱花组培苗最佳的施肥方式和施肥量。

2.3 不同浓度GA3喷施对红叶樱花移栽苗生长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D1移栽苗的拔高率只有2.1%,远远低于处理D2、处理D3,同时在植株生长方面各个指标也与CK3并无显著差异;在苗高和叶片数方面,处理D3最高,但与处理D2无显著差异;在叶片大小方面,处理D2显著大于处理D3。从生长表现来看,处理D3移栽苗植株细高而叶片较小,有徒长的趋势。因此,综合来看,对红叶樱花组培苗进行100 mg/L GA3处理既可以有效促进植株的生长,又不会导致组培苗的徒长。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红叶樱花组培苗的最佳移栽基质为草炭∶蛭石∶珍珠岩4∶1∶1,同时进口草炭要远远优于国产草炭;红叶樱花组培苗的施肥以0.2%尿素浇施为最佳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在促进红叶樱花组培移栽苗的生长方面,GA3处理的浓度以100 mg/L最佳。目前,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应用非常广泛,是植物工厂化育苗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组培苗的移栽及管理技术同样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一个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组培育苗的成活率和组培苗的质量。组培苗的移栽涉及很多方面,本项试验仅就移栽基质、氮肥、激素3个方面对红叶樱花组培苗的移栽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今后还有待于在移栽时期、各阶段所需肥料种类及配比、环境控制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 PARKS F D.Prunus serrulata(Royal Burgundy)[J].Agrindex,1989(10):25.

[2] 刘景涛.红叶樱花在园林中的应用[J].国土绿化,2009(2):50.

[3] 李艳敏,孟月娥,赵秀山,等.红叶樱花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44(6):1163-1164.

[4] 姚连芳,张建伟,冷天波,等.樱花组培快繁生产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4(3):27-28.

移栽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山区 玉米种植 农机农艺 融合技术 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 S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194-01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已发生变化,提高农机化应用率,减轻劳动投入,是当前山区玉米种植急需解决的问题。探索适宜黔北山区玉米种植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推广使用微小型农机具,改变农艺技术,是减轻劳动力投入,提高综合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2013年,我们在金沙县安洛乡的坡耕地上进行了玉米种植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探索试验。

一、村料与方法

1.参试品种及农机具

玉米品种选金沙县主推的“中单808”;农机具选:微耕机、起垄器和手提式点播器。

2.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金沙县安洛乡桂花村竹园组农户姚珍启责任地,海拔1165m,土壤为黄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

3.试验设计

试验地选择具有山区代表性的坡耕地,面积10亩,试验设2个处理,每个处理5亩,试验即:微小型农机具直播和常规育苗移栽。微小型农机具直播:除草剂除草,微耕机翻犁,起垄器起垄,手提式点播器单粒种子直播和施底肥;常规育苗移栽:除草剂除草,牛翻犁土壤,单株育苗移栽。窝行距设置:1m等距开厢开沟起垄,单行单株总之,宽行距1m,株距0.20m,密度3330株/亩。

4.田间管理

统一田间管理。除草:在直播移栽前15天每667m2用克无踪20%水剂100毫升,对水25公斤喷雾除草,拔节期667m2用克无踪除草剂20%水剂100毫升,对水25公斤,离地3―5cm喷雾除草;施肥:底肥施三元复合肥30kg/667m2(氮磷钾含量:15-15-15),提苗肥施尿素10kg/667m2、拔节肥施尿素18kg/667m2。

二、结果与分析

1.农艺性状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玉米农机具直播与育苗移栽在保苗率上相差2个百分点,可苗期补苗;全生育期只相差2天,差异不大。育苗移栽提前5d出苗,但玉米苗移栽后需几天的缓苗期,到了玉米拔节期时两种处理的生育期只相差3d,而抽穗期和成熟期只相差2天。玉米农机具直播与育苗移栽在出苗率和全生育期无明显影响。

2.济效益分析

从表2可知,玉米农机具直播与育苗移栽相比较,其果穗数少15穗,穗粒数少9.2粒,百粒重低0.2g。两种处理实测产量分别为610.5kg/667m2和631.9kg/667m2,,玉米农机具直播与育苗移栽减产21.4kg/667m2,减产率为3.4%。

从表3可知,微小型农机具直播人工投入为6.8工/667m2,育苗移栽为11工/667m2,微小型农机具直播可以减少人工投入4.2工/667m2;微小型农机具直播生产成本为525元/667m2,育苗移栽的生产成本为765元/667m2,低生产投入31%,微小型农机具直播可以减少生产成本240元/667m2,低生产投入31%,育苗物化投入减少30元/667(农膜投入)。从玉米实测产量看,育苗移栽增产27.9kg/667m2,总收入增收96.36元/667m2,纯收入减少143.64元/667m2。这表明微小型农机具直播比育苗移栽种植的纯收入增加143.64元/667,产投比增加75%。

三、结论与讨论

试验探索结果表明,微小型农机具直播与传统育苗移栽相比在保苗率和生育期的农艺性状间的差异不显著,可以减少人工投入4.2工/667m2,纯收入增加143.64元/667m2,产投比增加75%,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投入及物化投入,提高了产投比,农户增收明显。

试验证实,微小农机具使用与玉米直播农艺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适宜山区玉米种植,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投入及物化投入,是一项有利于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技术。但该技术仍需不断改进,可将微小农机具使用与玉米免耕农艺相融合,进一步降低劳动力投入和生产成本,同时保护土壤和生物多样性,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使其成为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

参考文献

[1]左忠,赵磊,郭永忠,王宗华,王顺霞,免耕与传统耕作对旱作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效益分析[J].当代畜牧,2005,9,:34-36

[2]殷发国,成海燕,民.水稻机插农机与农艺结合技术[J].农机科技推广,2005, 3:32

[3]邹军,朱怡.玉米免耕与翻犁栽培效果分析[J].耕作与栽培,2008,1:36-39

[4]罗红旗,高焕文,沈晓红.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7,3: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