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同学们,几十年前,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识记“腾、丸、崖、渡”4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重点)

3).初步理解诗歌大意。(难点)

1、同学汇报有关“长征”的知识

结合课前的预习资料,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选出同学汇报预习成果,点评,班优加分

2、课堂练习,利用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检测同学们对长征路线的掌握情况并再次巩固。

(随机抽选一名同学,完成课堂活动)

3、交流了解诗体

(板书:七律·长征毛泽东)

二、扫清字词障碍,正确朗读

1、齐读生字。

2、学习“会写字”,根据白板上的“汉字”工具出示生字笔顺,学生学习并书空。

三、自由朗读、读出节奏韵律

1、自由读。

2、生读。(班优随机选生读——评价)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明确诗歌大意

1、联系书上的注释、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是什么意思。

2、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并尝试解决。给大家六分钟的时间。开始(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班优倒计时:6分钟】

3、学生汇报,诗歌的大概意思。

五、课堂活动,巩固重点词语的理解

六、有感情的朗读

多种形式朗读

1、齐读。

2、男生读、女生读

七、作业布置:

1、生字读、写各一遍。

(注意笔顺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读出磅礴气势。)

本节课是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信息环境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感觉有如下不足: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磨刀不误砍柴工――基于课标与儿童的文本解读

这次的课题有点出乎我们意料,它既不是叙事散文,也不是说明小品,更不是说理文,而是一首只有几十个字的七言律诗。我们在设计思路上展开了讨论。

【翟敦兵】《七律・长征》是五年级上册的一首七言律诗。针对诗歌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曾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我想,这个要求能给我们的微课程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宋丽琳】说得有道理。就《七律・长征》而言,在正确、流利地读好诗歌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了解长征的历程就是“大体把握诗意”;借助长征的历史重现感受长征的艰辛就是“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走近长征的历史事件体会长征的精神就是“体会作品的情感”。这些应该是学生习得的主要内容,也是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

【陈江华】同意。同时,我认为《七律・长征》这首诗虽然诗意浅显,但历史过于遥远,所以学生们的生活经验不足以深刻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我们要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把学习过程变得直观,让学生们看到更鲜活的历史重现。

讨论反思:在拿到课题后,即便是在比赛时间如此紧迫的情况下,基于课标与儿童的文本解读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了深入的文本解读,教学的目标任务才会逐渐清晰,设计思路才会正确,之后的学习才会有效。

删繁就简三秋树――基于微视频制作的目标任务分解

我们讨论完设计思路后,对如何利用微视频这种手段,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目标与任务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宋丽琳】首先,我觉得需要对微视频的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微视频的时间在8分钟左右,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一节课复杂的教学内容来说,微视频重在“微”。所以微视频的问题应该聚焦,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学习时间短的特点,你们觉得呢?

【陈江华】同意。不仅如此,我认为微视频的制作还可以“情境化”“主题化”一些。一个微视频就是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微视频就是一个故事。

【翟敦兵】对,这样看来,对于这次的微视频制作,很显然我们应该紧扣“长征”这个主题,创设长征的历史情境,来展开微视频制作。

【陈江华】是的。基于对微视频特点的考虑,《七律・长征》微视频制作的核心目标应该是紧扣一个主题“长征”,让学生走进长征,了解长征。围绕这个目标完成三个任务,分别是:长征是一首诗――初读诗歌,认识七律,读准字音,读出诗韵;长征是一段路――了解长征,品析字词,关注比喻、夸张的手法;长征是一种情――走近红军,体会长征精神,拓展长征故事。

讨论反思:微视频的制作是本次比赛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内容。要把《七律・长征》这篇课文“装”到微视频这个“筐子”里,既要“装好”,也要“装满”,而删繁就简才能“装好”,有效整合才能“装满”。

1+1也能大于2――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化

在明确目标与任务之后,我们需要考虑具体的策略和方法来有效解决这些任务,从而达成目标。怎样用好微视频呢?

【陈江华】长征这段历史的介绍很有必要,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辅助,简单而生动地再现这段历史。以中国的版图为背景,动态地呈现长征的线路图,并在呈现过程中,配上解说词和典型历史事件的图片与文字。这样短短一分钟的动画介绍,会比单纯的文字呈现要鲜活得多,而学生获取的信息量也不比单纯文字介绍少。我觉得这可以作为微视频再现长征历史的主要方式,如何?

【翟敦兵】同意。在学生受到情境感染后,正是朗读诗歌的好时机。我们还可以借助视频动画来帮助学生提升朗读能力:给诗歌加上拼音,帮助学生读正确;给诗歌加上停顿号,帮助学生读出诗歌韵味;给诗歌划分结构,梳理诗歌内容;提供诗歌范读,引领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通过两分钟的视频学习,学生一定能初步达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学习目标。

【宋丽琳】对,我觉得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意,感受长征这段历史,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在呈现重点诗句时,利用多媒体的便捷圈出关键词,对应的动态呈现相应的注释、画面等,并在此基础上,配上教师适时的讲解,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掌握学习的重点。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诗句表达的方法,可以将相应的句子放在一起进行剖析,这样能动态直观地呈现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易于学生掌握。

【陈江华】说得太好了!基于诗歌内容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能让学习得到优化。我们还可以呈现国内外知名人士对长征的有关评价,来提升对诗歌内容的认识,帮助学生提炼长征精神。我们可以提供与长征相关的诗歌、故事、视频、网站等,让学生的学习有所拓展延伸。

讨论反思:信息技术的运用,好比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重难点也易于突破;用得不好,耗时耗力,适得其反。基于文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才能使教学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能得到1+1大于2的效果。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借助团队力量提升视频品质

团队互助就像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个团队牵手另一个团队所碰撞出的智慧的火花是不简单的。

【宋丽琳】兄弟团队在制作微视频时也抓住了对长征这段历史的背景介绍,甚至用上了激昂的背景音乐来渲染,激荡人心。我们的微课程想要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还需要更精、更简。我觉得,长征的介绍方式可以做如下调整:原来是用展示长征线路图―介绍长征事件―出示长征典型图片―出示名人评价长征的语句的方式介绍长征,用时将近2分钟。现在调整为在动画展示长征线路图的同时,在路线图相对应的位置出现相关的事件、典型图片等,这样整体性更强,内容更加充实生动,用时也缩短到1分钟。把原来名人评价长征的语句调整到视频的最后呈现,如何?

【翟敦兵】可以,这样也是对学生利用好书本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指导。在兄弟团队的设计中还有十分有特色的生字教学,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习他们在教学中渗透字理,关注写法?

【陈江华】他们的生字教学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但是我还是认为,一个好的微课程,求精不求多,教学的所有环节都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我倒觉得,可以在抓关键词方面学习一下兄弟团队,他们巧妙地抓住一“寒”一“暖”进行呈现,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

畅谈设计亮点与反思

作为一支网络下的教研团队,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不论是文本解读,还是制作目标分解,以及立体资源的整合,我们都一次又一次“蹲下身”来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会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心理,以便让微视频成为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我们回顾了整个制作过程的得与失,现归纳如下两点与大家分享。

1.微视频技术的运用恰到好处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既要确保信息的清晰、易读,又要恰当地处理界面元素的样式特征及元素之间的相对关系,以保证学习者能清楚、准确地感知界面元素。在版面设计上,我们将首页PPT作为微视频的“脸面”,赋予其清晰的“五官”:教材、标题、作者、学校和背景。尤其是背景图片选用了长征标志性的图片,并进行了色调调整,使其更能凸显主题,给学习者以视觉认同感。

在PPT的美化上,我们遵循了如下原则:50%的文字,20%的图片,30%的空白,文字颜色不超过3种,最好只使用2种;每页PPT上下页内容相当,左半页与右半页间隔协调;翻页动画保持在2~5种,图片文字搭配合理,给学习者以视觉认同感。

在微视频的录制上,我们应用比较广泛的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详细的录屏操作可以参照该软件的帮助文件,粗略的操作步骤为:启动程序设置录制区域勾选音频输入选项点击录制按钮打开PPT文档进行讲授停止录制保存文档输出视频文件……纵观这个7分46秒的微视频,虽然微小,但是结构完整,内容精练,制作精良,讲究逻辑性,富有节奏性,力求形象性。

2.微视频制作“点”的巧妙呈现

小学语文微视频的制作,要发挥其独有的特点,即找准微课的“点”。这个“点”可以是知识应用的关键点,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点,还可以是教材延伸之处的拓展点。

微视频依据教学方法来看,可以分为讲授型、交互型、演示型等。陈述性知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建议用讲授型、演示型的微视频来呈现。程序性知识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策略性知识解决“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问题,这两类建议用演示型、交互型的微视频来呈现。

只有选准微视频的“点”,根据不同知识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视频呈现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微视频的优势,帮助学生习得知识。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教学情境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

现在的学生对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以及长征时期的生活与经历有很大的距离感,对当时的战争场景很难理解与体会,更谈不上情感上的触动与共鸣,然而,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又是学生回避不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门槛。于是,两篇设计中都通过多媒体手段营造出长征途中的情境,让学生在虚拟体验中感受到长征生活的气息。例如,两篇设计都试图通过情境描述、红军长征路线图、音乐渲染、“飞夺泸定桥”视频、高山峻岭图片、长征故事等全方位地展现与学习内容一致的文本情境,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游离于生活体验之外的语言理解,而是有血有肉的生态学习。这既是学生学习兴趣的生长点,也是学生得以顺利展开其他学习活动的基础。当然,两篇设计中个性化的情境营造还有所欠缺,特别是对于红军长征途中的困难,学生的感受还不到位。建议筛选出长征中红军面临艰难险阻的画面,再配以动情的描述,甚至撼人的一连串数字,来触动学生想象长征中红军九死一生的惊险,从而情由心生,情意相融。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石上,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才能水到渠成地凸显出来。

品析经典语词源自语文教师的功力

这两篇教学设计都体现出参加这次NOC活动的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功力。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对经典语词和语言文字的敏感,并能将其转化为语文学习活动。不管是游府西街小学的设计还是莲花学校的设计,都无一例外地对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作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对“暖”和“寒”字作了对比与学习铺垫,通过故事与视频再现了“巧渡”与“夺取”的感人一幕,把对“暖”和“寒”字的品析既作为学习语言文字准确性的切入口,又作为展现红军长征途中的风貌,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突破口,在抓实工具性的同时实现了人文性的要求,在实现人文性的过程中加强了工具性的落实。因此,在新技术不断走进课堂的时代,语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新技术的使用,更要提升自己的语文基本功,形成在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基础上对新技术应用的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会有更有说服力、更典型的创新教学案例。

微课程的系统思维也表现在设计中

微课程是从课程的高度来系统规范要求的,所以微课程教学设计不仅需要注重自身的整体构建,还要注重与资源开发、微视频、学习单、学习平台、实施与评价等系统的组合,更高位、更系统思考是微课程设计的重要表征。这两篇教学设计承前启后,前后贯穿,一气呵成。在游府西街小学的设计中,“教材分析”部分能以整组课文的视角来审视本篇课文,继而强调了“全文短短56个字中出现了五处地名”,体现了团队对教材的独到理解与利用。“学情分析”部分不仅剖析了学生的能力现状与认知现状,而且强调了“让学生学会借助地名背后的故事品味本文语言的独特魅力”。承袭前面的分析,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了解长征中相关地名背后的故事及其在诗句中的表达效果”也就是应有之义了。在“教学过程”部分,设计能够更加突出和利用“地名”在教学中的纽带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教学环节都依次用“地名”来贯穿,如“以地名为抓手理解古诗,走进伟人内心”“以地名为抓手学习写作手法,感受伟人创作才华”以及填写地名的巩固练习。

莲花学校的设计则更全面、周到些,不管是在“教材分析”部分,还是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部分,都力求体现出《七律・长征》这一课应有的教学要求,特别是“教学目标”部分,其中的生字新词、词语理解以及体会精神品质都设计得具体而全面。莲花学校的设计也有贯穿全篇的重点,即通过抓住诗眼“不怕”来开展重点学习环节的活动。例如,“教材分析”部分指出,“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教学目标”部分也指出,“通过抓住重点词语‘难’‘不怕’,反复诵读和品评诗句”;“教学重点”部分又再次强调了前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部分的“深入感悟,体会精神”环节,则具体呈现了紧扣诗眼“不怕”所展开的教学活动。

两者对微课程的理解差异是显著的

单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两者的精彩都可圈可点,但从微课程的视角来看,游府西街小学的设计更具有针对性。虽然微课程是一个微系统,但其中的微视频毕竟只有十分钟左右,相应的微课程教学设计内容必然要强调主题突出,控制时间,精心筛选。对照这个要求,游府西街小学的设计非常鲜明地通过五个地名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巧妙地把理解诗意、学习写作手法、体会思想感情、巩固练习与五个地名的学习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就如同找到一个支点,撬起了《七律・长征》一课的整个微课程教学设计。与此对照的莲花学校的设计,在教学内容上显得过于庞杂,甚至连情境导入都是从开国大典图片开始的,这样具体的六个教学环节,足以说明为了追求面面俱到而把自己最鲜明的特征丢掉了,这样势必会重点不突出,因而微课程所要彰显的“微”的精妙就显得不足了。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和县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及县委一系列部署,紧紧围绕县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以“严明纪律、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为主题,加强局机关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当前局机关作风中存在的学习不够、纪律不严、执行不力、党性不强、宗旨观念淡薄、形象不好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措施、健全机制,激发全局机关干部职工以饱满的创业创新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好地优化作风、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狠抓工作落实,树立和弘扬良好的机关作风,为推进全县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和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机关作风保证。

(二)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县委“严明纪律、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为主题的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推动当前全县统计各项工作落实,营造敬业奉献、雷厉风行、务实创新、高效有为的良好氛围。

二、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从2009年2月开始到2010年1月,用一年的时间,在全局机关干部职工中开展“严明纪律、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并以此为抓手,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着力解决学习不够的问题。通过改造学习观念,纠正部分干部职工普遍存在的“不愿学、不爱学、不真学、不深学”的不良风气,促使机关干部端正学风,勤奋学习,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全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的机关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统计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坚持在统计服务的质量上下功夫,切实提高统计服务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对策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求多出精品。

2.着力解决纪律不严的问题。通过加强教育、制度、督查、整治、惩处等,纠正部分干部职工存在的政令不畅、工作纪律、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经济工作纪律松弛等问题,使机关管理规范、行为规范、行政规范。

3.着力解决执行不力的问题。通过强化责任,加强监督检查,跟踪督办、责任追究等,纠正部分干部职工中存在的缺乏责任心、目标任务不落实等问题,增加执行力,确保县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4.着力解决党性不强的问题。通过抓党性教育、实践锻炼,纠正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个人利益至上、自由主义突出、表率意识不强等问题,使机关党员干部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5.着力解决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通过强化民本意识、宗旨观念,纠正少数干部中存在的脱离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真正树立以民为本思想,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着力解决形象不好的问题。通过整治少数干部职工存在的“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四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行为,以及服务上不作为、管理上乱作为,加强个人文明礼仪修养等,塑造秉公用权、廉洁从政、风清气正、服务优质、礼仪得体的机关干部形象。

(二)方法步骤

1、动员学习阶段(2009年2月至3月)。根据活动目标要求和统计工作实际,成立统计局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细化方案,及时召开局机关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制定学习制度、拟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科学的培训计划。

一是学习方式。具体的学习方式以统一集中学习、自学和辅导学习三种,即:党组和单位组织统一集中学习不少于40小时,自己安排时间学习不少于60小时,对单位少数自学性差的干部职工采取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指导和辅导学习、谈心帮助,确保学习落实到每个学习对象心灵深处。

二是学习内容。主要以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和县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及上级统计部门和县委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重点学习好县委江先奎书记、县纪委书记王粟在县纪委七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加强学习《公务员法》、“一章四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和“四项制度”(行政问责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明确当前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广大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七届七次全会的精神要求上来。

三是学习要求。学习过程写读书笔记5000字以上,学习结束后每位学习对象撰写3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文章,两项文字材料必须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签字认可,方能通过,否则将返工重学。

2、查找问题阶段(2009年4月至5月)。通过学习,以提高干部职工政治思想认识、理论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纪律等上下功夫。在全面动员的基础上,活动要达到“思想触动、工作推动”的目标。各股室、队、站所要对照职能、职责,围绕“严明纪律、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要求,对照本年度开展的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解决的六方面主要内容。为确保查找问题不流于形式,具体要求如下:

一是查找方式:自己查找、别人帮找、会议提出、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电话和征求意见箱。

二是查找对象:统计局党组、领导班子、股室、领导和干部职工个人。

三是问题梳理:通过问题查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对象,作好记录,分类做好梳理汇总为落实整改作准备。

3、落实措施阶段(2009年6月至11月)。针对存在问题,将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强化局机关干部学习制度,认真抓好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和县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学习,纠正部分干部职工普遍存在的“不愿学、不爱学、不真学、不深学”的不良风气,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坚持“四个服从”,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彻底改变工作、人事、财经纪律等方面执行不严的问题。三是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根据统计部门职能,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完善目标责任体系,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四是加强大局意识、团体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工青妇等团体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大局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积极寻求有效载体,把统计文化建设融入到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年之中。五、深化民本思想认识,在工作、言行举止方面体现出关心体贴群众,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接待、办公等方面,做好局机关文件和会议精简工作,做到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六是强化统计服务工作制度,认真履行统计部门职责,切实发挥好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对经济社会运行状况的分析研究,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进一步加强统计服务、统计监测工作,杜绝“四难”、“四乱”、有损*形象等不良习气在统计部门发生,展现统计部门的良好形象。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针对查找出的问题。作为班子的要广泛征求意见,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逐一拟定整改措施,并公开,接受职工和群众的监督,落实整改;作为个人的要逐一对应拟定书面整改措施,并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是整改时间要求。能及时整改的必须在整改措施拟定一周完成,不能及时完成整改的应拟定具体整改时间表,接受大家的监督落实整改。

4.巩固提高阶段(2009年12月—2009年1月)

通过整改,开展自查自评,对自己进行量化打分,进一步查缺补漏,完善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机关作风建设的成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以雷选金局长为组长,王咏宇、李才雄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局长主抓,局办负责做好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相关工作。局机关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带头改进作风、带头抓落实,确保全县统计工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强督查。局机关成立日常督查小组,组长由雷选金局长担任,王咏宇、李才雄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督查小组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动态督查。督查小组每次监督检查后,要将督查情况在局长办公会议上汇报。并将作风建设、抓落实纳入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干部绩效考核有机结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二、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1、正音。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

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品味诗中画面

1、创设问题情景:

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创设问题情景:

《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3、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

1、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2、课后探究: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只等闲:

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夸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相关期刊更多

北方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

沙漠与绿洲气象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