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街道住宅小区消防工作

街道住宅小区消防工作

街道住宅小区消防工作

街道住宅小区消防工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架空层、日照指标、功能载体、干湿分离、变频恒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住宅工程已形成商品市场,进入了千家万户。由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担纲设计的都市花园五期工程,设计人员本着对人居问题细致缜密的思考通过设计手法具体到居住区各个层面的设计要点中。细微尺度的仔细深入推敲,贯彻了生态建筑理论以及对居住环境生理心理全面关注的设计主旨。在设计上表现为社区的规划、建筑、景观及配套设施等各方面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区营造自然、休闲、静谧、人性化的人居环境,建立一种符合项目定位的对应关系,从多维角度表达“都市度假生活”、“城市主流高档社区”的概念和环境艺术,树立与众不同的特性与差异性。该项目2006年9月获建设部城乡建设系统优秀住宅设计三等奖。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苏州工业园区都市花园住宅小区位于苏州古城以东的中新工业园区内,工业园区距上海虹桥机场约80公里,区位优势非常明显。项目由四个紧邻又独立的地块组成,用地面积约44公顷,在苏州中新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的严格管理指导下,整体规划,分期建设。总占地面积 13.2284公顷,总建筑面积26.9357万平方米,可入住1517户,居住人口近5310人,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1.7326万平方米,公建配套5.2031万平方米,住宅有多层、中高层组成。其东为星港街,与五星级新苏国际大酒店相邻,与金鸡湖相望;南为苏绣路,紧邻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贸区,中央公园与高尔夫球场;西靠星明街,与贵都花园相接;北依苏春西路,有新城市花园、新加花园和园区配套的邻里中心分布于侧;交通便利,生活方便,一面环河,环境优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外部环境。

二.简约尊贵的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以现代、简约为主,体现既高贵又典雅的小区建筑品味,从单体上呼应小区规划,体现休闲、舒适,同时又尊贵、清雅的居住区效果。通过体量变化与虚实对比构成丰富的视觉效果,色彩淡雅而明快,材质简朴柔和,风格特征较强,典雅轻松,清淡明快、质朴高贵,休闲味较浓,富于亲切感。

1.建筑布局

都市花园五期工程的建筑布局顺应四期,为南北向平行布置,且均为中到高层住宅。17-18层的高层住宅布置在用地的北侧和中间地带,其两侧则为11层跃12层的中高层住宅,形成中间高两边低,南低北高的趋势,从而使整个小区的建筑轮廓线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和动感。这样的建筑布局使小区自然形成组团的围合,而在中心线上则形成南北三个大院落,院落之间半地下车库的设置形成竖向的高低起伏。小区内除临苏乡路的住宅外,其余建筑底层均架空。架空层结合院落设计景观、绿化及公用设施,使小区获得充满人性的人居环境。本项目为小高层(11+1F)及高层(18F)住宅,共有8种基本户型,其中,A型为全复式、错层式住宅,B、C、D、E型为错层式,F、G、H型为平面式。

2.规划思想

小区规划设计依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西高东低的住宅规划格局,实行组团部分人车分流的规划思想,巧妙利用被动空间规划活动场地、景观空间,同时在满足规划日照指标,保证每栋每户的朝向,满足通风采光的标准,并考虑每一视点处的观景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增加房屋之间间距,实现景观环境和视觉效果的均好性。为减少能耗,在规划中,又注意改变住宅布局,从小区东南方向打开缺口,结合苏州气候特点,保证小区居民能够得到穿堂风的享受。同时又达到小区内步移景移的效果。

3.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动静分开、干湿分开,保证户内夏季具有良好的穿堂风,充分考虑空调、热水设备、管线布置的合理性及隐蔽性。厨卫设计综合考虑现代生活用品设施的布置,每户均设储藏间和工作阳台。户内以客厅为公共活动中心,设于南向,并以大面积落地窗地南向景观阳台连通,将户外绿色引入室内,做到室内外空间的分层次渗透。小区住宅在户型设计、建筑选材、管线布置及空间理念上力求创新,引导住宅新潮流。平面设计面积恰当、房型合理、组织良好,做到动静分区、干湿分离。高层及小高层单元入口均有较为宽敞和明亮的门厅,使小区的管理和居住品味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所有住宅的朝向均在最佳朝向的范围内,营造经济、健康的居住环境。

4.公建配套

都市花园五期工程设有配电间南北各一处,设于架空层内,水泵站1处,设于步行街的地下,垃圾收集站南北各一处,设于主要车行道旁。小区内有商业服务、老年活动中心、变电站、半地下停车场、公厕和垃圾站等配套公建。商业服务集中在小区西部星明街的步行入口两侧的住宅底层和东部星都街次入口处,方便居民顺路购物的需要,并赋予步行轴线以实际的功能载体,形成有效的场所效应,营造活力十足的步行空间。采用地下停车为主的停车方式,合理组织小区内部的静态交通,为住户创造了宁静、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

5.科技含量

通过双层断桥铝合金和塑钢门窗、保温隔热防火分户门的运用,提高了住宅保温、隔热、防火、隔音等各项性能,保障了住宅的安全性和私密性。通过新型防水技术和材料,提高住宅产品的防水、防渗漏性能,通过使用新型墙体涂料,实现无裂缝、耐清洗的特性,充分保证住宅工程建设质量。采用生态规划设计技术,应用现代科技系统综合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新型环保材料及自然清洁能源的利用,降低能耗,减轻污染;通过雨污分流,将生活污水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将固体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有效地防治污染;通过多层次立体绿化,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的作用。通过对厨卫整体标准化设计、一次性装修,使各类管线布置更加合理。小区通过运用IC卡三表智能化计量收费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设备自动监控系统、家庭现代通迅系统等先进的电子技术实现小区物业管理智能化,为住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服务。

三.交通组织

小区道路骨架遵循“顺而不穿,通而不畅”的原则布局。共设三个出入口,分别位于星明街、苏绣路和星都街,地块北面沿河设宽20米的绿化带。在出入口的设置上有独特点考虑和侧重,并对人车流线进行分流。车行主入口位于苏绣路,次入口位于星都街,两入口以弧形连接构成小区的主干道,自地块南向东蜿蜒而过,并与其它支路构成小区的道路骨架。道路结构设计为人车部分分流结构。利用原有6m宽主车道作为小区主干道,修建5M宽车行道作为次干道,该车道为尽端式,可直接进入地下车库。从步行入口进入小区是一条步行街,结合绿化与景观设计,与周边组团内部道路连通,形成步道系统。组团内部设宅间步道及部分硬质地面,平时车辆不进入组团内部,保证组团内均为人行步道。同时可在应急时供消防、救护及货运等车辆通行。步行入口位于星明街,通过小区内的步行商业街向小区内部延伸,与车行线交汇于小区的中心,沿步行商业街布置水景、休闲步道、景观喷泉、鲜花广场等景观形成步行广场的概念,并在步行道两侧的住宅底层布置老年活动中心、商铺等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日常需要,提供休闲和邻里交流的空间。

四.环境景观

1. 领域感的绿化领地

都市花园绿地面积为66090m2,绿化率近50%。石景、植物、小品等景观动静结合、虚实掩映,充分体现了亚洲园林艺术中“园必隔,水必曲”、“曲径通幽”等设计理念,非常重视强化道路两侧及宅前宅后的绿化处理,并在各住宅院落中布置多样性绿化小品,既形成了点线面及立体的三维绿化格局,又使各住户拥有自己的“绿化领地”而产生领域感和归属感。并通过科学的选择和配置,达到小区内“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绿”的效果。

2.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步行街,三大院落及宅间小型绿化庭院,着力创造贴近人、关心人的人文居住环境,创造具有系统性和生态性的景观系统。充分发挥绿化的造景潜力,配合地形和空间,形成既连续又区隔有致的流动空间。分层次实施的环境设计可最大限度的将环境资源平均分配给第一户人家。建筑和绿化更好的结合,考虑景观的连续性,将绿化引入建筑底层架空层内,整个园区景观充分融合、连续,同时大的植物可以靠近建筑,而不用过多担心对一层住宅的影响,尽可能弱化建筑基部生硬的线条,充分营造轻松、宜人的园区环境。

3.水景运用水景的运用,充分营造一个亲水、休闲的环境,且运用多变水景的处理手法,如喷泉、溪流、叠水、喷雾等。区内水景运用水处理,保证水的清澈。绿色环保的体现,景观照明大量采用太阳能草坪灯,节约能源。

五.结构设计特点

都市花园五期工程为小高层及高层住宅,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屋顶局部采用框架。工程所在区域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根据建筑抗震重要必分类,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剪力墙抗震等级为四级,屋顶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本工程整体结构的平面,立面布置符合规范的要求,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本工程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经施工过程中及使用后的沉降观测,沉降较小且均匀,获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结构的布置上尽量满足住宅的使用要求,在转角窗等部位采取加强措施,既做到了结构的安全可靠,又较好的满足了建筑上立面美观及使用上的要求。通过大量使用异型柱框架结构及短肢剪力墙结构,提高住宅的使用面积系数,创造出更灵活有利的居住空间,为住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六.机电设备

⑴给排水

考虑整个住宅小区消火栓给水,用水量以最大栋建筑物考虑,消火栓给水系统为一个大系统。小区内设有消防水池及消防水泵房,并在消火箱内设有消防水泵启动按钮,在建筑的下部几层设自动减压稳压消火栓,并在系统外部设有水泵接合器。在生活给水中,整个住宅区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为高低两个区供水,并采用大小水泵组合搭配,还配有气压水罐,既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又实现了高效节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排水系统中,采用重力排水,并采用空壁螺旋管作为立管,使之降低噪声,使用户满意。

⑵电气

街道住宅小区消防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水系统;屋顶水箱;生活用水;消防用水。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住宅建筑发展的趋向更具有人性化,布局上既追求美观,又追求合理,形成小高层住宅小区不断建起的局面,提高了居住的品质。以下结合某小高层住宅小区工程项目的配水方案,探讨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

住宅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举例

住宅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设屋顶水箱的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即市政给水送入蓄水池后,由水泵将水提升至屋顶水箱内,再从屋顶水箱供给生活用水,屋顶水箱包含消防初期用水量,它需有确保消防用水不被挪作它用的技术措施。消防给水管网与生活给水管网共用,火灾时启动消防泵供水。该方式需在屋顶进水管上设置阀门,消防时必须关闭屋顶水箱的进水。

另一类是不设屋顶水箱的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该系统是共用一套给水管网供生活、消防给水系统使用,采用变频泵给水,不设屋顶水箱。

项目概况:

某项目基地内有7栋11层住宅楼(住宅楼无地下室)和1栋3层楼的配套公建及一座地下机动车库。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户数为462户,本工程生活用水最大日用水量为440吨,最大小时用水量为57吨,给水总设计秒流量为16L/S。该工程水源为市政两路DN200供水,消防用水直抽市政管网,给水系统均由变频泵供水,室内消火栓系统与生活变频供水系统共用小区水泵房和小区管网。

给水系统

原来上海地区住宅小区采用变频供水方式仅容许不超高9层的住宅,规定小区街坊出泵管供水压力不得超过0.45Mpa。而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十层以上住宅必须设置屋顶消防水箱。但近几年随着建筑业发展,上海建造11层、12层小高层住宅小区比较多,如果设置屋顶水箱,存在着水质易受污染、抗冻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又影响了建筑的外观。经过市建委、市消防、上水、规划、卫生等各有关部门研究讨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民用建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程》DGJ08-94-2001第6.5.3,及DGJ08-94-2007第6.1.1对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下住宅,当采用小区集中给水泵房的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时,可不设高位消防水箱。其室外敷设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可与生活给水管道合并设置,但室内的竖管应分别设置。要求泵房的供水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消防泵和生活泵的电源应不低于按二级负荷的要求供电,消防泵的流量应满足生活和消防同时供水的流量。泵房的出水压力平时不应大于0.45Mpa,且应保证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充满水,在灭火时应满足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压力,即灭火时切换到消防供水压力。本工程恰为十一层住宅小区,整个小区符合采用集中泵房不设高位消防水箱的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方式。7栋11层住宅生活用水采用变频供水,生活泵组设于地下车库水泵房内,不锈钢生活水池有效容积为140吨(分为两个),变频给水泵三台(二用一备),参数为Q=35m³/h,H=45m,N=11kw/台。为保证住户小表前的供水压力不超过0.35Mpa,采用竖向分区供水,一到五层采用减压阀减压后供水。

消防系统

本工程属二类普通高层住宅,不设屋顶水箱,室内消火栓系统平时采用生活变频系统保证室内消火栓系统充满水,灭火时启动消防泵,直接抽吸市政给水管网,由消防泵加压后向室内消火栓系统供水。室内消火栓水量为10L/S,室外消防水量为20L/S,室外设两套DN100水泵接合器,本小区全部建筑共用一套消火栓系统,泵房设在地下车库内。根据《民用建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程》的第6.5.3第三条,消防泵的流量应满足生活和消防同时供水的流量,故泵房中选用的消防泵流量包括消火栓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消火栓泵选用参数:Q=30L/S,H=55m,N=37kw/台,二台(一用一备)。消火栓给水系统运行控制:消火栓管网中平时由生活变频泵组保持系统中最不利点的水压以满足灭火时的需要,消火栓加压泵在火灾期间可由消火栓内远程启动按钮控制启动,使管网中最不利点的水压和流量达到灭火的要求,并同时停止给水变频泵运行。泵房内和消防控制中心均可直接启、停消防加压泵和稳压泵,消防加压泵和稳压泵的运行状况反映至消防控制中心,备用泵设自动投入程序。

按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公共部位设置简易喷淋,喷淋采用快速响应喷头,管道从消火栓系统接出。地下车库,属中危险Ⅱ级,按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需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淋采用临高压系统,设喷淋泵二台(一用一备),喷淋泵参数:Q=30L/S,H=55m,N=30kw/台,喷淋泵直接抽吸市政管网。

喷淋系统运行控制:平时由市政给水管网维持系统的工作压力,保持最不利点喷头水压要求。火灾时,喷头动作,水流指示器动作向消防中心显示着火区域位置,此时湿式报警阀处的压力开关动作自动启动喷淋泵向喷淋管网供水,并向消防中心报警。

配水方案

整个小区由市政管网引两根DN200给水管,保证供水压力不小于0.16Mpa,在基地内形成环网供生活、消防用水。在DN200环网上安装DN150消火栓7套。小区生活用水采用集中变频泵供水,泵房内设有消火栓泵、喷淋泵等。进入生活水池接DN150生活校对表一只,消防进水接DN200消防监视表2只。小区街坊管为生活及消防出泵合一管,进室内的竖管均是分别设置引入。生活进水管均设置紧急关闭阀。住宅每户在公共部位管弄井内安装DN20小水表,3层楼的公建用房由生活、消防出泵合一街坊管接DN40室外埋地水表一只。平时,生活变频泵工作,确保泵房的出水压力平时不大于0.45Mpa。火灾时,启动消防泵,并连销关闭生活水泵,街坊管网内水压升高,紧急关闭阀关闭生活用水,消火栓系统灭火。火警后,消防泵关闭,同时启动生活水泵,管网内水压下降,紧急关闭阀开启生活用水管,恢复正常供水。

对于小高层住宅项目配套中,住宅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

统内的一些问题的探讨

共用给水系统在消防供水的可靠性

住宅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在消防给水的可靠性存在屋顶水箱进水管阀门的设置。在设屋顶水箱的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中应在屋顶水箱给水管道上设置阀门,火灾时自动关闭,通常采用紧急关闭阀。由于此阀是在消防中使用,平时很少使用。特别是住宅消防设施更是缺少管理维护,火灾使用时难以得到保障。紧急关闭阀是利用生活与消防给水不同工况的压力差来控制阀门开和关,并还通过导阀来调节设定的关闭压力,控制主阀。在消防时紧急关闭阀不能及时关闭,可能需延续一些时间,同时该阀的关闭必须达到所设定的水压差值。只有在消防水压升高设定值时方可关闭。因此,对一定的建筑高度范围内,采用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以不设屋顶水箱是安全的。小区内除了室外敷设生活及消防出泵合一街坊管外,另应排设市政压力的管网,供生活、消防用水及设置室外消火栓。

共用给水系统的水质问题

住宅共用给水系统影响水质卫生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消防管道平时不使用,有可能回流到生活给水管道中导致污染。另一方面在消防给水系统设置水泵接合器,在水泵接合器给水工况时,也会产生对生活给水的污染。

在设屋顶水箱的生活及消防共用给水系统中,应采取上行下给的给水方式,这样消火栓的竖管内的水就不会进入到生活给水管道,所设的水箱关闭阀也应设置在给水竖管的上部。

在不设屋顶水箱的生活和消防共用给水系统中,在消防竖管的接入前宜设置安全型的防污隔断阀,以避免消防给水的回流污染。因此,只有通过合理地选择共用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保证消防给水时的可靠,并经常调试消防泵,一旦发生问题,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有利于消防泵的可靠使用。同时要对生活水质采取防污染的有效措施,对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需加强维护管理,确保使用时万无一失。

结论

住宅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是住宅建筑配水的一种方式之一,不仅需要考虑生活给水的卫生安全和消防给水的可靠性,还需满足相关的规范。小区街坊管为生活及消防出泵合一管的方式,优点是室外管道敷设方便、布置简单,但是一定要考虑消防给水的可靠性、安全性。如果小高层住宅楼本身有地下室,并且与地下车库结构上是相连通的,有条件确保生活及消防出泵管排设在地下室建筑物内,维修也方便,则为了消防给水的可靠性、安全性,宜建议采用独立的生活给水系统和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

参考文献:

街道住宅小区消防工作范文第3篇

一、明确加强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属地管理、综合治理”的要求,切实加强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综合管理工作,建立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各司其职、主动作为、联动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使用管理单位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格局。

二、强化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管理的职责分工

区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本辖区内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综合管理工作;督促、支持质监部门依法履行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监察职责;督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解决居民住宅电梯综合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街道办事处负责协助质监部门查找居民住宅电梯安全使用隐患;组织和协调将老旧住宅(小区)居民电梯纳入物业管理;组织和协调业主委员会筹措电梯运行和更新改造资金;负责处置因封停电梯引发的不稳定事件。

质监部门负责全市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监察工作,严格执行电梯准入、准用制度;加强对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使用、检验检测、监察等工作环节的监管;开展监督检查,督促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和维保单位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法,坚决封停存在严重隐患(参照国质检特函〔2007〕910号第二十条,下同)的居民住宅电梯;宣传电梯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建立和完善电梯救援三级应急救援体系,积极开展电梯应急救援演练。

住房保障房管部门负责引导和推进居民电梯住宅(小区)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指导和监督物业管理单位按照有关规范和技术规则履行居民住宅电梯管理职责,并规范使用物业管理服务费用于居民住宅电梯日常运行维护;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依法办理、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居民住宅电梯改造更新工作。

建设部门负责督促新建居民电梯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单位在正式移交物业管理单位前履行电梯安全管理职责。

信访部门负责协调处置涉及因封停居民住宅电梯引发的不稳定事件。

公安及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做好经“110”、“119”报警电话反映的电梯故障困人的应急求助相关工作;配合处置涉及因封停电梯而引发的不稳定事件。

安监部门负责电梯安全生产的的综合监管工作,负责居民住宅(小区)电梯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事项的综合工作,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电梯安全监管责任。

物价部门负责对物业管理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范围内的居民住宅电梯合理确定收费标准。

三、完善加强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督促居民住宅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履行管理主体责任

居民住宅电梯使用管理单位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按照要求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巡视,保证居民住宅电梯通讯报警装置有效;严格执行电梯管理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聘请专业电梯维保单位并积极做好居民住宅电梯定期检验申报工作,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实施演练;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电梯安全事故隐患,确保居民住宅电梯的运行使用安全。

(二)落实居民电梯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单位

1.对单位自(直)管房的居民电梯住宅(小区),由区住房保障房管部门会同所属街道办事处负责督促落实房屋产权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单位实施物业管理。

2.对新建居民电梯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单位在办理移交前期物业管理相关手续之前,由建设部门负责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实施物业管理;办理完移交前期物业管理相关手续之后,由住房保障房管部门负责督促物业管理单位实施物业管理。

3.对长期没有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电梯住宅(小区),由所属街道办事处会同区住房保障房管部门组织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依法选聘物业管理单位实行物业管理。

4.对居民电梯住宅(小区)由于物业管理单位更迭或者未按照合同约定提前退出期间,住宅物业项目不能维持正常物业管理秩序的,由所属街道办事处同区住房保障房管部门组织召开业主大会,重新选聘物业管理单位实行物业管理,在其过渡期内由街道办事处明确居民住宅电梯管理责任主体,直至新的物业管理单位接管。

(三)建立居民住宅电梯运行维护和改造更新的资金筹措机制

1.居民住宅电梯运行维护资金。电梯运行维护资金从物业管理服务费中支出;物价部门在制定物业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时,应当明确电梯运行维护费用在物业管理综合服务费中的比重。街道办事处应引导、协调业主(业主委员会)按时足额缴纳物业费、督促物业管理单位按照规定使用物业费。

2.居民住宅电梯改造更新资金。

(1)对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居民电梯住宅(小区),区住房保障房管部门应当配合街道办事处指导、协调物业管理单位、业主(业主委员会)办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手续,用于电梯改造更新,质监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在缺口的,由街道办事处、区住房保障房管部门协调业主(业主委员会)从物业共用部位经营产生的归业主所有的收益中筹措;仍不足的,由街道办事处、区住房保障房管部门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帮助、协调物业管理单位向业主收取。

(2)对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居民电梯住宅(小区),由街道办事处、区住房保障房管部门协调业主(业主委员会)从物业共用部位经营产生的归业主所有的收益中筹措;不足的,由街道办事处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帮助、协调物业管理单位向业主收取;仍不足的,经市人民政府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商议后,由区人民政府动员原建设单位或者原主管部门负责筹措。

(3)经上述资金筹措后,仍无法解决且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由区人民政府负责筹措资金落实。

(4)对单位自(直)管房的居民电梯住宅(小区),由房屋产权单位负责筹措资金落实。

(四)健全居民住宅电梯安全运行和维护稳定的防范机制

1.质监部门应当对存在严重隐患的居民住宅电梯采取坚决措施予以封停,在实施电梯封停时,事先将相关情况通报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在街道办事处,必要时要通报信访、住房保障房管、安监等部门。

2.街道办事处、信访部门应当积极做好被封停使用的电梯业主工作,维护社区稳定和谐,督促物业管理单位解决问题。问题难以及时解决时,应当向区人民政府报告。

3.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有街道办事处、信访、住房保障房管、质监、安监、公安等部门参加的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消除电梯安全事故隐患,确保社会稳定。

四、落实加强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管理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综合管理工作,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强化领导,切实做好居民住宅电梯安全各项管理工作,狠抓辖区内问题电梯的安全隐患整改,迅速建立未设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老旧居民住宅电梯改造、更新资金筹措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街道住宅小区消防工作范文第4篇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关于加强公共安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全社会力量,全面开展冬春火灾防控工作,努力预防和减少较大亡人火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时间

即日起至2018年3月底。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7年11月15日前)。消委会各成员单位分别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发动,逐级动员到位。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全国“两会”闭幕前)。各消委会各成员单位按照工作目标,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全力抓好工作落实,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分析问题、推动落实。

(三)总结考评阶段(2018年3月底前)。消委会各成员单位对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自查自评,总结经验做法,健全完善提升防火灭火能力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内容

(一)突出重点,防大火。

1.全面摸排火灾隐患。认真分析研判冬季消防安全形势,紧盯人员密集、易燃易爆、合用场所、群租房、老旧住宅等容易发生大火的场所单位,组织公安、安监、住建等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把容易发生大火的区域和场所全部排查出来,掌握上述场所单位的数量、生产经营规模、建筑消防设施状况及消防安全管理等情况,并督促强化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开展火灾隐患自查自改,防范火灾事故发生。

2.逐级压实监管责任。根据规模、行业、区域等特点,逐一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对依法符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标准的,要及时调整公布;对有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明确相关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对小单位、小场所,公安机关按照管辖范围明确公安派出所监管责任;对合用场所、群租房、老旧住宅,明确乡街政府属地网格化管理责任。

3.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对属于“一高一低、一大一化工”等火灾高危单位,要督促单位落实更加严格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接入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提高火灾预警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指导大型易燃易爆单位建立专职消防队和工艺处置技术小组,严格落实“一厂一策”要求,提高专业处置能力。推广应用热成像、电弧检测、智慧用电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早期火灾的可视监测和电气火灾的智能化处置。推动老旧住宅、群租房、合用场所场所设置应急广播、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简易喷淋设施,组织居民、员工开展逃生自救演练。

4.深入推进消防专项治理。组织电力、城建、公安、工商质监、安监等部门深入推进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在元旦前、春节前开展联合检查,集中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电器产品行为,依法对因电气原因引发的火灾事故严肃问责;要按照“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推进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春节前完成排查、摸底、录入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工作。探索建立高层建筑“互联网+N”消防管理机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引导没有物业管理单位的高层住宅成立自主管理机构,有条件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业机构实施消防管理。

5.做好重要节点安保。各乡、街道要围绕全国、全省、全市“两会”等重大活动,紧盯圣诞、元旦、春节、元宵等重要节日,周密制定消防安保方案,强化社会面火灾防控,严格落实流动巡防、驻点值守等措施,确保消防安全形势平稳。切实加强消防安保工作,组织网格力量实施群防群治,严格落实消防部队执勤战备等级要求。

(二)夯实基础,防小火。

1.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继续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基础综合服务等管理平台,推广网格化管理手机应用软件,加强网格内消防信息采集、情况反馈、问题督办。推动乡、街道健全完善消防安全组织,明确责任人和专职管理人员。2018年2月底前,90%的乡、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实现规范化管理。指导公安派出所加强辖区小场所、小单位监督检查,督促村(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落实消防管理职责。

2.开展消防安全社区创建达标验收。组织综治、民政、住建等部门开展“消防安全社区”创建达标验收,2018年2月底前,90%的社区创建达标。推动社区居民住宅楼院确定消防楼院长,并加强消防知识业务培训。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期间,组织社区居民集中开展1次火灾警示教育和疏散逃生演练,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元旦前、春节前,组织居民清楼道、清阳台、清住宅周边,提醒居民出门要关火、关电、关气,防止发生火灾。

3.织密做实最小灭火单元。大力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提档升级,2018年2月底前,所有重点单位和90%的社区按照标准建立微型消防站,强化联勤联训和演练拉动,完善调度指挥和区域联防机制,逐步实现联防区域内“一点着火、多点出动,邻里互助、协同作战”。在老旧城区、商业密集区以及现有消防力量难以及时到达的区域,建成投用小型消防站,实现“救早、救小、救初起”。

(三)强化宣传,早预防。

1.开展社会化宣传培训。开展消防宣传进社区活动,督促指导网格长、楼院长、社区消防宣传大使开展社区消防宣传活动。推进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强化社区消防教育培训。持续开展好消防宣传进学校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推进教材、师资、课时、场所“四到位”。深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三提示”和“一懂三会”教育,加强对各级党政机关、行业部门、派出所消防民警和乡、街道、社区负责人,以及重点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培训。

2.推进媒体宣传报道。在各级报纸、电视台、电台及网站开设固定消防专栏,组织新闻记者开展专题采访活动,定期开展主题宣传,经常开展公益宣传提示。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各级主流新闻媒体曝光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利用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针对当地火灾特点,广泛开展警示宣传教育和消防知识普及。

3.抓好重要节点宣传。集中组织开展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和“全民消防我代言”公益行动。积极参与“百城交通广播联动”活动,通过公益报时、有奖问答等形式广泛普及消防知识。圣诞、元旦、春节、元宵等重要节点,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发送有针对性的消防提示信息。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街、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将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列出工作清单,扎实有效推进。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消防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二)巩固安保经验。各乡街、部门要总结巩固党的消防安保工作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分析评估,跟踪解决突出问题;坚持群防群治,全面发动各方参与,织密织牢防控网络;坚持单位主责,及时进行约谈提醒,切实严密防控措施。要通过推动落实行业标准化消防安全管理,做好各行业、各系统消防安全工作,以落实监管责任这个“点”,抓住整个行业系统“线”上的火灾防控工作。

街道住宅小区消防工作范文第5篇

切实提高社区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严防重特大火灾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工作方针和“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工作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个人在社区消防工作中的作用。

二、总体目标

社区消防工作组织落实、经费落实、工作落实,年。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完整好用,消防宣传教育普及,防火检查经常有效,居民消防安全素质普遍提高,社区抵御火灾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形成“政府组织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消防工作新格局,实现社区消防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和规范化、法制化。年上半年区、河区先期完成试点工作,年下半年在全市范围全面推广。年底,各县(区)社区消防工作达标率达到40%年底,各县(区)社区消防工作达标率达到70%年底,各县(区)社区消防工作达标率达到100%。

三、社区消防组织建设

(一)明确社区消防工作管理职责。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社区居委会和居民住宅区物业管理单位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和公安消防机构的指导下。并确定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社区消防安全工作。

(二)建立三级社区消防工作网络。依托各级公安机关、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居民住宅区物业管理单位和社区居委会等部门。

(三)落实社区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签定消防安全责任书。形成以“街道办事处为主导,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驻区单位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消防工作运行机制。

四、社区消防设施建设

(一)社区要设有公共消防器材。要为其购置必备消防器材、装备。

(二)要在小区内设消防器材箱。内配备灭火器、水带、水枪、消防斧、救生绳、应急照明、消火栓扳手等器材。

(三)居民住宅每个单元每层配置不少于1具灭火器,鼓励居民每户配置1具小型灭火器。

(四)新建居民住宅和小区由建设单位同步设置社区消防设施及消防公约展牌,建筑项目验收时同步验收。

五、社区消防宣传建设

(一)设立消防宣传阵地

1.社区内设有居民消防公约展牌、消防宣传栏。

2.建立消防宣传队。利用社区活动室、社区文化站及社区街道、广场、空地等开展消防宣传。

(二)进行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

1.将消防知识教育纳入市民学校和托儿所、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加强对未成年人和家政服务人员的消防教育和培训,街道办事每处季度、居委会每月组织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加消防教育培训。

2.利用广告、宣传栏、画廊、社区网站、文化活动站等阵地。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常识、消防法律法规、家庭防火知识等方面的教育,119消防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活动。

3.街道办事处每半年、居委会每季度组织居民和驻社区单位进行灭火与逃生演练,适时组织居民参观当地消防教育馆和消防站。

4.社区居民群众熟知掌握消防常识,知道如何预防火灾、知道逃生方法、知道火警电话号码等。

六、社区消防工作制度、档案建设

(一)社区应建有下列消防工作制度:

1.消防人员职责制度;

2.消防工作例会制度;

3.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4.防火检查和巡查制度;

5.消防安全警示措施制度;

6.居民防火公约》制度;

7.火灾隐患督促整改制度;

8.消防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9.消防工作考评与奖惩制度;

10.其他相关各项制度

(二)社区应建有下列消防工作档案:

1.社区基本情况档案;

2.消防工作组织和社区消防队档案;

3.消防工作制度档案;

4.消防会议和活动记录档案;

5.消防宣传教育情况档案;

6.防火检查和巡查记录档案;

7.火灾隐患督促和整改记录档案;

8.消防器材登记册及维护保养记录档案;

9.火灾事故记录档案;

10.其他相关档案。

七、建立健全考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