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畜产品质量安全

畜产品质量安全

畜产品质量安全

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质量控制;分析测定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是保障畜产品品质水平及消费者健康的关键措施,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若出现失误或技术水平欠缺会导致检测数据出现很大误差,以至于无法作为参考标准,不能有效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如何科学有效地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是现阶段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畜产品中药物残留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这些物质的限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过程中若出现失误或偏差均有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下文将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中质量控制概念、作用,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质量的控制措施及方法进行介绍,以期为保障畜产品的品质带来帮助。

1质量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需要使用很多的数据分析,质量控制则是指使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及合理的数据统计方法来减少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过程的试验误差,或者将误差控制在试验允许范围内,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科学有效,具备充足的精密性及准确度。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可以保障畜产品检测的结果实现可追溯性及可控性[1]。

2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物质不同,导致试验样品基质种类繁多,同时,试验过程中存在很多干扰试验结果的因素,还有许多试验用的化学成分具有不稳定性,很容易出现误差,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结果。这时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常见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介绍。

2.1科学合理的使用标准品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过程中,标准品的数值是测定结果的一个可靠参考,作为一个相对真值,对试验结果的判断具有关键作用。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标准品的数值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存在误差,以及误差范围是否可控。同时,通过标准品的相对真值可以判断试验方法是否还可进一步改进,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试验操作流程。对初入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工作人员,标准品的合理使用还可以作为一种考核样品,以判断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是否符合要求,以保障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2]。

2.2合理使用空白试验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过程中,空白试验的合理选择可以有效消除试验中的系统误差,增加试验数据的可信度。空白试验的操作流程是不在试验样品条件下,按照通常的试验处理步骤及数据分析步骤完成试验,通过空白试验的数据和测定值可以有效反应质量检测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及实验室中仪器、试剂等是否存在问题,而且通过反复的空白试验也可看出实验室是否存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若几次空白试验的效果几乎一致,或者波动范围非常小,则可以认为实验室的操作环境良好,不存在环境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结果的因素[3]。

2.3试验中平行样品的分析检测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过程中,若空白试验的数据结果维持在一个稳定范围,则可说明整个试验过程中系统误差所导致的影响非常小,在空白试验的结果稳定后可以进行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平行试验测定,平行试验测定的次数是确定平均值与准确结果之间的关键因素,理论上说,平行试验测定的次数越多,结果越趋于稳定,也越趋于准确值,所以合理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平行试验的次数是保障数据结果准确的关键措施。现阶段,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操作细则中规定至少需要2次测定结果作为平均值才能作为最后的检测结果,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2次平行试验远远不够,很容易出现试验操作的误差,进而导致结果错误[4]。

2.4试验操作中样品加标回收试验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中可以通过样品加标试验来测定样品中物质的添加回收率,以判断畜产品中某种添加剂的浓度是否在标准范围内。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样品加标回收试验是通过在畜产品试验样品中添加一定浓度的待测物质,将已添加了一定浓度待测物质的样品和未知浓度的样品进行相同的试验操作,通过两者的试验结果来计算回收浓度,将其与添加浓度进行对比而得出添加物质的回收率。样品中添加浓度需要在合理范围内,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试验结果偏差过大。通常我们加入的标准物质浓度与畜产品样品待测物质的浓度相近,若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中待测物质的浓度水平比较高,则添加标准物质的总浓度不宜超过线性范围上限的90%,若比较低则按照标准下限进行添加,通常在畜产品农药等药物残留检测试验中我们使用标准检测下限,最高药物残留量的2倍,最低限量或折合10倍最低限量3个水平进行检测[5]。

2.5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内部试验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结果数据出现不符合质量控制要求时,可以通过实验室内部的对比试验来进行数据矫正。通常实验室内部试验由不同技术人员进行试验对比、不同仪器试验结果对比及不同试验方法结果对比等。通过控制不同的试验条件来参考数据变化情况,以判断是否是试验出现误差或确实存在畜产品安全问题。多种内部试验进行对比更能科学的说明问题。

3结束语

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可以有效把控畜产品质量,保障市场上畜产品的品质安全,通过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质量把控可以有效完善检测工作,提高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准确度,提高安全检测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爱军,翟亮亮,王文彬.基于养殖户认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以盐城市养猪业为例[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12):30-34.

[2]刘利晓,黄志伟,许小友,等.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J].当代畜牧,2015(18):89-91.

[3]郗伟东,姚玉生,乔琦,等.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缺陷及其优化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6):30-34.

[4]叶青,马晓菁,钟旗,等.新疆哈萨克牧民定居点牛羊养殖环境与投入品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性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5):1-6.

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动物疫病;兽药残留;无公害畜产品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78-1

0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蛋、奶等畜产品已成为国民饮食结构的主要食品,人民群众对健康日益重视,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相继出现了猪链球菌、瘦肉精中毒和“三聚氰胺”等事件,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

1 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动物疫病因素

根据农业部《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动物疫病有157种之多。其中有40余种目前国内外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如结核病、布鲁氏病、口蹄疫、炭疽病、禽流感病等,在自然界,这些动物疫病可以传染给人。人如食用了被感染动物疫病的畜禽肉品,会存在被感染的风险,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1.2 兽药残留因素

为了防病治病、促进生长、提高生产性能、改善动物性食品的品质,生产中常常使用各种兽药及药物添加剂,由于兽药使用不规范和违法使用,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中,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一是非法使用违禁用药品;二是不遵守休药期规定使用兽药,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食用有一个休药期,在生产中,饲养者不按规定实行休药期,就会导致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超标;三是滥用兽药,不严格按照用药规定合理使用兽药,在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不符合用药规定,也导致药物在动物体内残留。

1.3 饲料质量因素

饲料是生产畜产品的主要原料,饲料的质量不仅与动物的生产能力有关,而且与动物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饲料的安全性问题会影响畜产品的安全性。一是饲料加工不当,目前饲料加工过程中常常添加一些防腐剂、抗菌剂、生长剂、镇静剂等,其中任何一种添加剂残留于动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均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二是霉变饲料,因生产、加工、贮藏不当,饲料被霉菌污染,畜禽长期食用这些有毒有害和被污染的饲料,严重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三是配(混)合饲料中某些元素的过量或缺乏,如饲料中铜元素过量,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如缺乏vE、硒造成白肌病。在饲喂过程中蓄积在动物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人体蓄积所造成的影响是长期的。

1.4 环境污染因素

饲养环境不良也是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养殖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工业“三废”、农药和畜禽粪便等,它们可经呼吸、进食、饮水进入或积累在畜禽体内,造成蓄积。如铅、汞、镉、砷等通过动物性食品的富集作用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甚至中毒。一些养殖场户的畜禽饲养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卫生条件差,高密度养殖,交叉污染严重,不但诱发动物疫病的发生,而且影响畜产品质量。

1.5 畜产品加工环节因素

1.5.1 畜产品加工过程污染 畜产品在加工、运输、包装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用病畜、病禽制成的食品,导致大量的细菌、霉菌、寄生虫滋生,造成食物中毒。

1.5.2 卫生条件不达标 由于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布局分散,大部分企业的卫生条件无法达到规定标准,引起畜产品污染。同时,屠宰加工设备简陋,无法实现自动化作业,加工过程产生的血污水与畜产品不能实现分离,技术落后加重了畜产品被污染的程度。生产过程不规范、生产加工人员卫生、身体条件不合格也进一步造成污染。

2 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对策

2.1 加强认证,发展无公害畜产品

实行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是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推行“标准化生产,投入品监管,关键点控制,安全性保障”的技术性制度,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等环节控制危害因素含量,对于未经认定认证的畜产品不允许进入流通环节和市场销售,保障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质量安全。

2.2 科学防疫,为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搞好动物防疫,是保证畜产品安全的基础和前提。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健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严格执行动物卫生防疫制度,制定科学免疫计划。建立健全动物防疫监测体系,加强疫情动态和免疫水平监测,保证动物防疫质量,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提高畜产品质量。

2.3 严格检疫,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严格产地检疫,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确保健康动物进入流通领域。加强屠宰检疫,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检疫规范》及相关标准实施检疫,严把“五关”(入场查证验物关;准宰许可关;同步屠宰检疫关;病害产品无害化处理关;合格产品加标出证关),牢牢把握动物从饲养到餐桌卫生安全的最后一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2.4 长效监管,铸就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加强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畜禽养殖、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省、市(县)际动物检查站建设,推进动物流通环节检疫监督,同时达到以检促防的目的。开展以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鲜乳等为重点的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行为,不让不合格的畜产品流入市场。

2.5 广泛宣传,营造全民关注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加强畜产品安全宣传,提高全民畜产品安全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畜产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识别、食用安全的畜产品,真正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形成一个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外部环境,形成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执法环境,使畜产品质量安全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畜牧业;畜产品;食品安全

1 影响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畜产品来源于动物,在屠宰、加工、生产、流通中受到污染的方式、来源及途径是多方面的。

1.1 畜禽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合理、环境整理不完善、投入品种类选择不当及使用过量、生产加工不规范等都是影响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1.1.1 养殖环境对畜禽的生产安全起决定性作用。工业污物的不合理排放、农药的滥用、粪物的长期堆积腐败等因素都会引起空气、水源、土壤及畜禽自身的污染,对畜禽健康造成危害。

1.1.2 养殖过程中投入品种类的选择不当及投入过量,同样也会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药、化肥和兽药的适当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畜禽的生长,但若使不当用,这些化学药品在畜禽体内残留长期积累,最终导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造成慢性、免疫抑制、致敏和诱导耐药菌株[2]。

1.1.3 畜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生产管理的方式及生产者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对畜产品生产都有影响。有部分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不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添加剂,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被金钱利益驱使,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

1.2 畜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细小环节都有可能造成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畜禽屠宰过程中,由于屠宰畜经长途运输及环境因素,让细菌大量滋生经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体内。菌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肌肉和实质性器官。在屠宰过程中,也有可能受到外界污染,造成胴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在冲洗过程中,冲洗不彻底造成致病菌生长。在储存阶段,温度不当也会造成致病菌生长;包装阶段,会受到包装材料中有害化学物的污染[3]。

1.3 流通环节也易产生污染

1.3.1 细菌的污染。微生物在其适宜的生活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甚至产生毒素,当人们食用被微生物污染的的食品后,引起消化道感染,有些毒素被人体吸收造成食物中毒,严重的危害人类生命健康。

1.3.2 为了保持产品的新鲜品质,部分生产经营者使用特殊的化工制剂,但部分化学试剂都是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如用硫酸处理胡萝卜、生姜、银耳等;用化工制剂处理木耳、鱿鱼等干制品;向生肉中注水,就会造成畜产品的不安全。

1.3.3 储藏、运输的过程对畜产品安全产生影响。畜产品从屠宰加工生产到被消费,必然要经过不同的运输工具。在运输中,常常造成微生物、化学物污染,如运输车辆在使用前未经彻底清洗消毒连续使用导致大量细菌滋生或者是清洗过程操作不当导致化学药物残留,这些都会严重污染产品质量。

2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

2.1 监管体制不够完善,监测体系不建全。我国关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监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执法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经费人员少、监管种类繁多使得管理难度较大。

2.2 畜禽的饲养生产模式的制约。畜禽密集饲养过程产生了大量的粪污和生产废弃物,腐败发酵影响畜禽本身健康。大量饲料添加剂或抗生素的喂食,畜禽代谢后排出体外,经食物链对土质、水源等生态环境产生毒害作用。

2.3 诚信体系不健全,责任意识淡薄。近年来,一些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违背食品安全和社会诚信原则,违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对社会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3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3.1 完善监测体系,优化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管

3.1.1 建立健全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立质量安全相应的监测手段和法规。通过不断加强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优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提升监督执法能力。

3.1.2 进一步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制改革。建立质量安全监测的技术队伍。目前,监管部门仍存在执法队伍落后,执法力量薄弱,执法难度大等问题。为大力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应进一步加强监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够依法有序进行。

3.2 引进先进检测技术,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3.2.1 完善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学习先进检测技术。目前,市县级食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存在缺乏安全检测的设施设备及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影响食品质量检测工作,使得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实验室的投资力度,为食品质量监管起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2.2 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制度。对畜产品从出生到屠宰从加工上市到餐桌的实时监管。要对畜禽养殖生产过程建立养殖档案,其内容包括畜禽的来源、配种、免疫、饲料、添加剂使用、兽药使用、屠宰、储运及流通等环节的生产信息档案;有利于快速改进工作和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1]胡柏,田光寿,杨梦.个旧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措施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1,(05)

[2]杨泽生,黄红卫.畜产品安全现状分析[J].肉类研究,2008,(09)

[3]许新新 影响我国饲料安全的因素及解决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19)

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4篇

1.1风险评估是国际通行做法世界贸易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第二条、第五条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第二条均赋予风险评估贸易争端仲裁地位,日本等国近几年颁布的有关法律中也都重点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必须基于风险评估。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顺应国际要求与发展趋势,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预防性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由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也规定“农业行政等有关部门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因此,及时提出风险评估建议,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准备是法律赋予畜牧兽医部门的法定职责,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有法可依。

1.2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框架主要应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密不可分,需在政府组织下协同进行,专家、政府、媒体、消费者都要发挥作用。

1.2.1专家负责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指专家对获取的危害因素产生或将产生不良效应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科学评价,包括危害识别、危害描述、风险描述等步骤。风险评估是独立评估,我们各级聘任的信息员负责收集畜产品安全信息,市县畜产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整理信息,专家、领导小组分析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提出风险评估、预警建议。2.2.2政府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政府行为,是指政府根据评估结果和建议,对专家提供的管理方案进行权衡,进行科学决策,选择和实施恰当的控制措施,决定启动预警,降低风险影响,消除恐慌。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开展预警分析。“瘦肉精”事件以前,我们就下发文件加强“瘦肉精”的监管,对全市养殖场、兽药经营单位进行管理,降低发生的风险。

1.2.3及时进行风险交流风险交流指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生产者、消费者、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他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交流。风险交流客观上要求在第一时间、百分之百透明进行,政府要把所有的管理、信息和评估信息都告知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单位及个人,即除了专家、政府以外,还包括养殖单位、畜产品屠宰加工、消费者、媒体、畜牧兽医行业协会等。在畜产品风险交流上重点要做好两件事: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危害;告知广大群众我们已采取的措施,引导其科学应对,消除恐慌。

2畜产品危害控制的主要措施

2.1强化健康养殖环节监管畜禽养殖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是全过程监管的重中之重,在监管上:一是确定养殖主体。按照《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的要求,所有养殖场取得畜禽养殖代码,建立健全养殖档案。村级防疫员全面做好散养畜禽的登记,及时掌握散养畜禽饲养动态。二是常年开展畜禽防疫。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做好辖区免疫、消毒和疫病监测工作;村级防疫员负责做好散养畜禽免疫工作;应免畜禽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常年达到100%,并详实建立畜禽防疫档案。三是做好投入品使用管理。规范畜禽养殖科学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畜禽出栏或产品上市前严格执行相关休药期的规定,严禁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和兽药原料药、人用药及假劣投入品。近年来,泰安市畜牧局进行了泰安市畜禽养殖标准化星级创建考核,细分档次水平,实施7星级管理,量化各项指标,实施科学考评。目前泰安市形成了鲁宝乳业、丰田牧业等一大批畜禽良种化、生产规范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典型企业。

2.2规范投入品生产经营环节饲料、兽药是畜禽养殖的主要投入品,是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在管理上,泰安市畜牧局认真落实监督检查和抽检制度,严格监督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一是认真审核主体资质。全市16家兽药生产企业、65家饲料生产企业、263家兽药饲料经营企业依法取得相应生产经营许可资质及相关产品批准文号;二是严格管理制度。监督兽药生产企业严格执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组织生产,兽药经营单位严格按照兽药经营管理规范(GSP)组织经营。对饲料生产经营企业也严格按照新修订《饲料管理条例》进行监督,确保规范生产经营。三是实施追溯管理。监督饲料、兽药企业建立健全生产经营记录档案,实施产品质量追溯,监管人员实行飞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下达整改意见书,对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2.3全面加强产地准出环节产地准出是防止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畜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的重要环节。一是动物检疫。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六条禁令”,严格落实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在全市设置198个报检点,严格实施到场、到户、到点产地检疫和屠宰场点屠宰环节的同步检疫,并做好现场检疫记录;切实加强病死畜禽及病害肉的无害化处理,严防病死畜禽、病害肉及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产品上市流通。二是加强产品检测。各级组织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为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每年查验生鲜乳、兽药残留、“瘦肉精”等5000多批样品,在检测中,实施检打联动,及时追溯,消除隐患。三是加强奶站和生鲜乳运输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生鲜乳管理条例》、《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法规,加强奶畜养殖场区和奶站的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经营对全市90家奶站应依法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42辆生鲜乳运输车辆应取得《生鲜乳运输证明》,建立健全奶站经营管理制度,规范生产和销售行为,严格落实“三表一单”制度,强化生鲜乳的收购运输管理。

2.4开展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鼓励引导养殖场(户)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畜产品登记工作,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普及,全面提升畜产品水平。一是健全各项制度,从严认证标准。详细制定了市县乡三级的责任和任务,不断规范完善无公害认证的各个环节,保证了组织材料的规范性和时效性;二是加强认证队伍建设。着重加强县市区和乡镇人员无公害管理人员的培训,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了市县乡三级体系;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深入推进无公害认证。各级分别从产业化项目、奶业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等拿出专项资金,奖励通过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单位;目前,全市认证无公害畜产品199个,绿色畜产品6个,有机畜产品2个。

2.5全面开展专项整治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泰安市畜牧局连续4年开展“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药饲料等专项整治,每年提出具体目标、整治重点和采取的主要措施。每年,全市畜牧兽医系统在专项整治中平均出动执法人员2000多人(次),检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3000多个(次),生鲜乳中违禁物质抽检合格率100%、“瘦肉精”在各环节检测合格率100%,上市动物产品检疫100%,生鲜乳、畜产品、饲料和兽药违法案件查处率100%。

2.6提高检测能力为进一步加强畜产品监管,能够对畜产品实施抽检监测,积极申报“泰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并上报国家发改委,2012年4月正式立项,总投资1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对畜产品、水产品、农产品等进行抽样检测,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

2.7积极推进示范创建2012年宁阳县实施了省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目前,山东省财政厅、省畜牧兽医局已联合下文批复泰安市宁阳县列入畜产品安全示范县建设,省级拿出150万元、县级配套进行畜产品安全示范县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全面提高当地投入品控制能力、标准化生产能力、质量追溯和质量监测能力。岱岳区利用政府的网络平台,将辖区内生鲜乳从饲养、防疫、饲料、奶站管理、生鲜乳运输等实施追溯化管理,较好地保证了生鲜乳质量安全。

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5篇

一、商丘市畜产品生产现状

由于商丘市畜牧业生产手段落后,兽药、添加剂和激素的大量使用与残留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

一是一些兽药厂、饲料厂、养殖场为追求高额利润,在饲料产品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和其他违禁药品;二是有些养殖户用药水平低,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造成盲目用药,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违禁药品和添加剂;三是一些养殖企业不按休药期的要求,在畜禽出栏前或奶用畜产奶期间还继续使用兽药,造成兽药残留;四是饲料配方不合理导致滥用饲料添加剂。

二、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1. 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对畜禽产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2. 畜产品安全问题影响着农民增收和畜产品贸易。目前,国际市场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严格,重点是药物残留,形成了日益增高的技术壁垒,成为我国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各国畜产品的竞争已不单是价格竞争,而是转变为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

三、提高畜产品品质的措施

1. 扩大宣传。畜牧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扩大舆论宣传,并通过开展科普教育和加强基层技术扩大服务,使养殖企业和广大农牧民、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了解、掌握兽药的科学使用和饲料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民对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识,形成降低残留危害,保障畜产品安全的良好环境。

2. 建立畜禽疫病防治体系。以国家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巩固和完善市县乡村四级防疫体系,把防疫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严格防疫技术规程,实施重大动物疫病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要达到100%。强力推行免疫标识制度。加强疫情报告制度管理,实行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健全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做到报告疫情及时、准确。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逐步建立起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监测、诊断体系和应急机制。

3. 加强检疫监督,严把市场准入关。以产地检疫为重点,加强对屠宰、运输、冷贮、市场等环节的监督检查,要以查处大案要案为重点,严厉打击生产经营染疫或疑似染疫、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和动物产品以及逃避检疫、抗拒检疫等不法行为,做好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严防病害畜禽及其产品进入市场。

4. 加强兽药饲料管理。一是指导养殖场户以“预防为主”,对饲养的动物进行全主位、程序化的免疫接种,避免动物发病,减少用于动物疫病的药物用量;二是严格遵守政府有关规定和用药后的休药期规定,把药物残留控制在安全残留以下;三是努力开发、推广使用高效、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兽药”、“绿色饲料”,使畜产品达到安全、卫生标准,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或避免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大流通领域的整顿力度,重点是严禁所有饲养场户,特别是加工出口企业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药物及饲料添加剂。

5. 加强对畜产品药物残留量的监测。进一步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机构技术、经费、人员“三支持”,逐步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