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草畜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草畜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一、我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期间,我县草畜产业已基本摆脱了传统的副业地位,无论从存栏量、出栏量、牧业产值、牧业收入、畜牧科技推广等方面都有了可喜的变化,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1、畜牧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畜禽出栏和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年全县出栏牛2.6万头、羊5.6万只、猪13.8万头、鸡39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9680吨,鲜蛋产量达到3280吨,牧业总产值达20800万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380元。

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区域开发格局初步形成。“”时期,改变了过去以散养畜为主的发展思路,重点抓了资源条件好、市场需求旺的肉牛、肉羊优势畜种,初步建立了兴化、车拉、贾河、八力、南河为主的肉牛生产基地和肉羊生产基地;以南阳、城关、沙湾为主的瘦肉猪生产和以城关、南河为主的生态肉杂鸡生产基地,畜种结构和产业布局得到了合理调整。

3、规模养殖全面兴起,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在政府强力推动和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县共启动民间资金2000多万元,新发展规模养殖场104个。依靠整村推进项目,建成畜牧养殖示范点40个;初步建成了南河、甘江头、贾河、新城子四乡4个养殖小区;全县新发展规模养殖村30个,累计达到76个,发展养殖大户累计达到5600户;新增万只养鸡场4个,新建百头肉牛育肥场1个、千只肉羊场1个。规模养殖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4、种草养畜快速发展。“”时期,依托退耕还林(草)项目,较大规模的开展了优良牧草推广种植。截止年底,全县人工种草留床面积达到了8.5万亩。

5、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得到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开始起步。近年来我县实施了农业部“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动物防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防疫基础设施得到了强化,初步建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主要疫病免疫密度达到或接近省定标准,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

二、草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扶贫开发为总揽,围绕打造“畜牧大县”这一主题,调整养殖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立草为业,草畜互补,舍放结合,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畜;依托招商引资,加强草原合作开发、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建设养殖基地,培育畜产品龙头企业;健全产业保障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薄弱环节,着力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品品牌化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草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目标任务

到2015年底,全县牛、羊、猪、鸡的存栏量分别达到7万头、10万只、15万头、50万只,出栏量分别达到5万头、8万只、15万头、6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13000吨,禽蛋产量达到5000吨,牧业产值达到3亿元,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500元。通过五年奋斗把草畜产业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化发展、产业经营的主导产业。

三、草畜产业发展重点

1、两万头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建设。以为重点实施区域,辐射带动全县,通过五年建设,建成年出栏2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建养牛小区、专业村28个,新发展5头以上养牛户1000户,饲养量达到10000头。(2)新建和完善黄牛冻配改良点12个,购进品种的冻精开展人工授精,到2015年,年授配改良当地黄牛达到3000头。(3)配套新建暖棚牛舍2000间,青贮氨化池2000个,引进良种秦川、早胜牛等5000头。(4)盘活、开发南河花儿坡、贾河滩子、车拉茹树、兴化黄蒿子、八力八马等天然优质草(牧)场,依托龙头企业,大规模饲养牦牛、犏牛及藏羊等,使草场出栏量有突破性提高,从而使畜牧业按放牧、舍饲养殖快速发展。

2、五万只优质肉羊养殖基地建设。以乡镇为主要建设区域,到2015年,建成年出栏5万只优质肉羊的商品生产基地。主要建设内容:(1)新发展百只以上规模养羊户(场)200户,饲养量达到3万只。着力打造黑裘皮羊品牌。(2)建肉羊繁育场5个。引进南江黄羊、小尾寒羊等国内品种3000只作母本,国外品种80只作父本,开展经济杂交,年繁育优质肉羊1万只。(3)配套建设暖棚羊舍3万平方米,推行舍饲圈养,转变肉羊生产方式,年饲养1万只。

3、十万只优质肉鸡养殖基地建设。以城关、新城子、南河、南阳等乡镇的林缘及草山草坡地带为主要实施区域,到2015年,建成年出栏10万只生态肉鸡的商品生产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发展1000只以上规模散养土鸡饲养户(场)50户,年饲养土鸡5万只。(2)建种鸡场1处,达到年供应10万只脱温鸡苗的生产能力。(3)引导、组建养鸡协会,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开发之路。

4、五万头商品瘦肉猪养殖基地建设。以南阳、城关、贾河、甘江头、两河口、沙湾、新寨、兴化为主要实施区域,带动全县发展。到2015年,建成年出栏5万头瘦肉猪的商品生产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发展仔猪繁育户500户,健全三元杂交繁育体系,年提供杂交仔猪3万头。(2)引进长白、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种公猪50头,杂交改良当地土种猪2万头。(3)新建改建暖棚圈舍5000间,饲料加工点10个。

5、龙头企业和市场建设。一是巩固提高和完善官鹅鸡场、将台羌源养鸡场、马鞍山鸡场、贾河康源种猪场等现有养殖龙头企业,建设启动绿园良种牛繁育场、车拉茹树养牛场、谢家坝千头仔猪繁育场、赵家河养猪场、两河口养鸡场、南河养牛场和土鸡放养场,以全面提升养殖水平。二是新建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星月肉品厂等加工企业,重点对牛羊肉进行精深加工,以增加牛羊肉的利润,计划投资100万元,年加工销售分割肉500吨,年实现利润50万元;三是在城关镇发展皮毛加工企业一个,计划投资20万元,年产值可达到1000万元,年利润150万元;四是分年度建立理川、城关、两河口畜禽交易市场,发展贩运大户50户,年成交量达30万头只,一方面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地方财源,年实现综合效益600万元。

6、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一是新建动物疫情测报站,实现市、县连网,做到对重大动物疫病完整监测,对疫病流行趋势及时做出评估、预测、预报。二是充实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做到对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全覆盖免疫,有效监控猪瘟、狂犬病等重点疫病。

7、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一是新建城关市场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站。到2015年,做到对全县主要农贸市场的主要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严格控制境外无证畜禽及其产品进入县内,最大限度保护养殖大户的利益。二是加大动物检疫、兽药监察、兽医卫生监督、种畜禽管理、草原监理等执法工作力度。

8、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畜牧产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县各主要乡镇和主要农贸市场联网的信息网络。对县内及国内外畜牧产业生产、市场、价格、资源、政策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为政府决策及养殖户生产提供服务。同时,发挥网络优势,向外宣传推介本县优质畜产品,促进“订单畜牧业”发展。二是按照“稳定县一级,充实乡一级”的原则,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县乡两级畜牧兽医技术机构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训骨干人才、增加技术推广经费等,完善服务手段,拓展服务职能,组织好重大关键技术的实施,为产业开发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加强乡站建设,通过理顺乡站管理体制、强化乡站基础设施,充实、培训提高乡站人员等,增强乡站的凝聚力、活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9、畜禽良种工程建设。一是按照冻配为主、本交为辅的原则,新建、完善黄牛冻配站点20个,引进南德温、德国黄牛、西门达尔、皮埃蒙特、秦川牛等优良种公牛冻精,普及二元杂交,并逐步开展三元杂交,逐步建立杂交肉牛繁育体系。二是引进波尔山羊、无角道赛特、萨福克、波德代、特克赛尔、南江黄羊、小尾寒羊等优良品种,新建肉羊繁育场5个,建立杂交肉羊繁育体系,并积极开展羊人工授精工作。对我县地方良种“黑裘皮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打造“黑袭皮羊”品牌,建立专门的良种繁育场,扩大核心和基础群数量,提纯复壮,并引入卡拉库尔羊杂交改良,发展规模养羊乡、养羊村,不断增加存栏量,加快出栏。三是确立以三元杂交为主、配套系建设为辅的品种改良方案,引进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甘白等良种公猪,重点建设县级二元母猪扩繁场和基层配种网点,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三元杂交瘦肉猪繁育体系。四是蛋鸡以海兰等良种鸡为主,肉鸡以适宜散养的青脚麻等生态肉鸡、黄羽肉鸡、肉杂鸡为主。

10、饲草料生产体系建设。一是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引进优良牧草品种,搞好区域布局。在草原边缘的村社搞好草原建设,发展牧区畜牧业;在农区大面积开展人工种草,发展舍饲养殖,并为牧区提供牛羊冬季所需的饲草料。到2015年,优良牧草种植面积每年达到10万亩,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到12万亩。二是调整玉米品种结构,重点发展饲料专用玉米,推广玉米全株青贮,种植面积发展到3万亩。三是大力推广青贮氨化技术,在我县农作物秸秆丰富的南阳、韩院、竹院、沙湾、新寨等乡镇搞好农作物秸秆及农副产品等饲料资源的循环利用,全面开展牛羊舍饲育肥。到2016年,秸秆青贮氨化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四是大力推广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使其应用率达到60%以上。五是牧区、半农半牧区开展草地承包、到户经营,推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休牧禁牧、草地改良等制度和措施,搞好天然草原恢复与保护。

四、保障措施

(一)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确保草畜产业开发顺利推进

1、认真落实退耕还草政策。按照县委、政府退耕还林、林草间作、发展畜牧的要求,对已实施或计划实施退耕还林区域,由县农牧局统一调购草籽实施林草间作。

2、认真落实国家对能繁母猪的补贴和保险政策,将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促进生猪生产。

3、实行财政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费用,作为畜牧养殖基金,扶持产业发展。在确保正常疫病防治经费的同时,重点对品种改良、基础设施和养殖小区建设、产销大户和饲养大户给予扶持奖励。

4、全面落实乡站“三定”政策。改善乡站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人员工资待遇,动员和吸引畜牧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乡站工作。

5、制定税收减免退还政策。对建设的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在国家税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简化税种、先征后返或适当减免,以扶持其发展。

6、实施土地优惠政策。在坚持土地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推行土地有偿流转机制,使土地有序向企业、公司、协会、大户适度集中,建办工厂化企业型养殖小区。鼓励支持农户以土地资本入股,整合资源,创办公司,研究探索畜牧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典型,辐射带动草畜产业开发水平的提高。

7、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养殖扶贫资金,对养殖户实行“投母还仔,投一还一”优惠政策,促进草畜产业滚动发展。

8、建立绿色通道。对县内畜禽及其产品运往外县的,工商管理、交通运输、动物检疫等部门,要限时办理有关通行证、检疫证,并积极向省、市有关部门争取并通过省市向毗邻地区协商,免交或减交路桥费。

(二)多方筹措发展资金,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产业投入机制。

1、加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投资。充分利用国家提倡发展畜牧业的产业政策导向,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把向上争取作为筹资的重要渠道,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生态建设、财政专项等项目资金要统筹安排,向草畜产业倾斜,集中力量办大事。

2、加大协调力度,争取信贷投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业银行要在信贷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增加小额贷款规模,支持专业大户和有经营实力的养殖户发展,各龙头企业应努力改善自身的经营形象,提高信用等级,争取银行大力支持。

3、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招商部门要积极论证筛选出可行的招商项目,通过媒体扩大宣传。加工龙头企业应树立开放意识和现代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寻求招商渠道,吸收和接纳外来投资,进行控股或参股经营。积极参加各种洽淡会、招商会、展销会,掌握信息,寻求合作机会。

4、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吸纳社会资金。

(三)大力推广普及新技术、新品种,着力提高科技对草畜产业的贡献率。

1、规范种畜管理,加速良种推广。积极推广应用黄牛冻配改良技术,引进南德温等优质肉牛品种,进行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加速良种肉牛繁育步伐。鉴定淘汰不合理种畜,加强种畜、母畜档案管理,一畜一卡,坚决禁止宰杀母畜(淘汰母畜除外),杜绝可繁母畜流入外地。

2、立足资源,突出秸秆养牛。大力实施秸秆过腹还田,推广青贮、秸秆氨化技术,保证枯草期的饲草来源。

3、强化技术推广。以县畜牧中心为依托,挂靠西北农大、甘农大、省牧研所、省畜牧总站等科研院所,对养殖专业户、重点户开展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年培训农民5000人以上。大力推广饲草加工调制、暖棚圈舍改造、配合饲料、经济杂交、科学育肥、卫生保健等配套技术,提高生产性能。同时,加强疫病防治,要把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列入县乡行政部门的议事日程,同农村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纳入乡(镇)年度考核目标管理,实施责任追究,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注射率、耳标标识率均达到100%。充分发挥县乡两级检疫站的功能,完善疫情检测和检疫制度,加强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产品检疫,确保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4、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严格执行肉牛、肉羊、肉猪、肉蛋鸡等饲养管理标准,以饲料、饲料添加剂等产前投入品为重点,以暖棚建设、品种改良、程序化免疫为基础,大力推广无污染饲养管理技术和无公害兽医卫生技术,建立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示范村、示范点,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面发展,创建无公害产品品牌,建成无公害示范基地。

5、加强环境评估与保护体系建设。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与保护环境紧密结合,集约化养殖场和规模化养殖村要全面推行“人畜分离”,建立粪便处理设施、生产有机专用肥料,各加工企业都要建立“三废”处理设施,做到不达标不排放;新建项目都要经过环境评估和监控。

(四)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1、建立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机制。各龙头企业要树立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为宗旨,积极扶持养殖大户,与养殖大户建立紧密的联结关系,通过企业把农户组织起来。按照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标准,每个龙头企业至少要直接带动800个以上的农户。在信贷、投资、税收、出口经营权、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

2、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在村一级积极发展养殖协会等中介组织,由养殖大户自愿参加,协会对会员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随着村级协会的发展壮大,不断促进村级协会联合起来,逐渐形成大的行业协会组织,与相关龙头企业实行联合,组建由企业牵头的产业协会,由产业协会把产、加、销统一组织起来,大范围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3、发展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村能人投资,兴办各种养畜合作社,吸收养殖大户为成员,由合作社对每个成员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以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五)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1、靠实工作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草畜产业开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依托各方力量,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活力。县上成立了草畜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结合本乡实际,确立发展重点,细化任务目标,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制定奖罚措施,加强督查考核。

2、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分工负责制。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要千方百计协调解决规模养殖村的用电、用水、通路等问题;农牧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技术优势,搞好技术指导和协调服务;工商、税务部门要对畜牧龙头企业优先审批发证,减少中间环节,搞好协调服务;扶贫、农牧等部门要将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向草畜产业倾斜;农行、信用社等部门要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扶持导向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畜牧产业开发步伐。

3、实行督查考核,建立激励机制。草畜产业开发主要建设内容纳入农村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实行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和年终考核奖罚制度。县上对在发展养殖大户、发展中介组织、发展龙头企业、招商引资、争取项目、引进推广先进技术等方面的先进个人和单位每年进行一次评选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