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据督导工作计划

数据督导工作计划

数据督导工作计划

数据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竭尽全力配合好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对我市的土地督察工作,做好督察前资料、数据收集和土地督察地方自查数据系统填报工作,通过本次土地督察工作查找出我市土地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以便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全面提高我市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二、督察内容

(一)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执行情况;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

(三)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

(四)土地利用和闲置土地处置情况;

(五)征地补偿安置政策落实和维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情况;

(六)土地税费收支管理情况;

(七)土地执法监管情况;

(八)土地登记情况;

(九)土地抵押融资情况;

(十)国土资源部“1+8”土地组合政策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试点执行情况;

(十一)农村建设用地保障特别是宅基地保障情况;

(十二)发改、规划等相关部门涉及土地行政审批情况;

(十三)其它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

三、例行督察前需要我市提前收集的相关材料

2014年土地例行督察,有关部门需要提供以下资料,并由提供部门和业务负责人在提供的纸质材料(复印件)上加盖公章、签字,对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1、2012年以来(截止到土地例行督察起始日,下同),全市(包含乡、镇、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政府工作报告,市级以上重点项目(请注明项目为部级重点项目、省级重点项目或市级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包括项目名称、位置、用地面积、建设情况、资金投入以及用地审批、供应、使用、耕地占补平衡等情况);

2、2012年以来全市以地融资和融资后资金使用情况,政府负债情况;

3、土地利用和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汇编;

4、新旧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1997-2010年/2006-2020年)文本(大纲)及图件(乡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均要提供);

5、全市新城、新区、各类园区设立批准文件、用地审批资料、机构设立文件、控制规划图件和文本;

6、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台账、省级分解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批准文件及年度计划指标的执行情况;

7、2012年以来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卷宗、供应土地审批卷宗土地登记卷宗(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抵押登记卷宗)、增减挂钩卷宗,涉及规划调整、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补划、违法案件处理结案补办用地手续的,必须提供相应的批准、验收、处理文件(包括图件、数据、报告、资金使用、查处违法案件法律文书等),全部卷宗附与之相配套的台账(一并提供电子版台账);

8、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一并提供电子文档),2009年以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展情况材料;

9、基准地价级别图、基准地价价格表、基准地价内涵及使用说明等;

10、发改、财政、国土、住建、规划等部门,按要求提供全市房地产用地项目、建设进度情况,重点提供保障性住房批准立项情况、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用地供应规划、计划及实施情况、保障性住房计划供应套数和建筑面积及实际实施情况等方面资料;

11、2012年度全国卫片执法检查成果及工作开展情况;

12、审计部门对本地区的审计成果;

13、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年度工作总结、土地管理基本概况、典型经验做法材料;

14、根据督察工作开展情况,需要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所有材料由市国土资源局统一收集整理,相关单位要密切配合,提供所需材料,市国土资源局要在2014年3月28日前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同时统一上报至市土地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组织领导

为更好地完成土地例行督察工作,市政府决定成立2014年“土地例行督察”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土地例行督察办公室,全面负责土地例行督察的全面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市国土资源局,主任由李广玉兼任。

五、工作要求

数据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4-01

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在免疫规划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出现问题,免疫规划工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就会随机升高,甚至会引起暴发疫情,对广大群众及儿童身心带来较大痛苦,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发现,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了我县免疫规划工作的质量。

1 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基础不扎实,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表现在工作中对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疫苗免疫程序一知半解,对疫苗针对疾病不够清楚,无法对监护人做出清楚的解释,做不到接种前告知,对接种中三查七对工作不落实,为打针而打针,造成监护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支持,不知晓,不参与,从而导致接种率降低,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上升。

1.2 乡级对村级督导不力

表现在乡级对村级的督导流于形式,特别是较大的乡镇更是无法及时深入接种现场进行督导,无法从接种技术,接种中与监护人的交流、免疫程序等方面进行现场督导。对每次冷链运转中村级对疫苗的储存运输情况不掌握。

1.3 少数乡镇专干兼职多,无法完成免疫规划常规工作

表现在全年未进行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调查工作,对辖区内免疫薄弱地区掌握不清,每次冷链运转前未统计应种儿童,从而导致影响疫苗特别是麻疹类疫苗的及时接种,无法及时动态更新免疫规划客户端软件数据,数据录入不完整(接种设定:疫苗信息设定、预约参数设定、管理参数设定、其他参数设定,系统管理:基本资料、用户管理);无法及时上报接种统计报表;对资料收集整理不重视,资料丢失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乡镇对疫苗疑似异常反应监测不到位,此项工作流于形式。

1.4 流动儿童管理比较困难

我县是全州经济文化中心,流动人口较多,加上我县XX镇是搬迁村,迁入群众对免疫规划工作极不支持,为我县流动儿童的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 对策

2.1 注重对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县疾控中心分阶段分层次对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授,更主要的是实践技能的培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要有紧迫感,充分认识到免疫规划工作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学习,自觉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再从实践和理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并善于总结,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为尽快成长为理论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业务骨干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提高疾控中心业务骨干的教学能力,改变以往只讲不授的习惯,培训要做到互动,要做到教员与学员的平等,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更要结合督导进行一对一的实践技能培训,每次培训结束时要进行理论考试,并对考试成绩优良的学员进行一定的奖励,这些都是激励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良好条件。从以上方面的努力,切实提高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要求及时有效接种疫苗。

2.2 强化乡级对村级督导力度

开展现场督导必须制定督导计划,督导结束后要书写督导报告及督导总结。每次冷链运转要至少覆盖辖区三分之一的接种点,深入接种现场通过观察、讨论和指导,从沟通技巧、接种技术、免疫程序、接种卡证的规范填写等方面开展督导,真正做到通过督导改进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及效率。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切实负起责任督促计免专干对村医的督导,并对有些专干无法解决的问题协调解决。

2.3 积极创造条件,让专干专起来

卫生院在不影响正常诊疗工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专干的兼职工作,使专干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免疫规划各项常规工作,每年抽调人员配合专干进行两次接种率调查,通过调查切实掌握辖区内免疫薄弱村社,结合每年两次的接种证查验工作及时有效开展查漏补种,从而杜绝本辖区内免疫空白儿童的存在。每次冷链运转后及时动态更新客户端软件数据,做到客户端数据准确完整。

2.4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

村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要做到每月一次的入户搜索,及时掌握辖区内流动儿童,积极协调村干部、有威望的老人或宗教界人士,进行免疫规划相关知识传播,提高群众对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群众主动参与意识,最终消除免疫空白儿童在辖区内的存在。

3 小结

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的好坏关乎整个免疫规划工作的关键,其工作人员的实践技能好坏直接影响免疫规划疫苗的有效接种,提高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素质及工作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质保量完成免疫规划常规工作,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县免疫规划工作将得到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数据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研统计 高校 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222-01

一、科研统计的任务

《统计法》第二条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科研统计的任务是对高校的科学研究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的职能。随着高校科学研究的逐步发展,科研统计的职能也逐步扩大。科研统计兼有信息、咨询、监督三种系统职能。科研统计的这三种职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科研统计信息职能是保障科研统计咨询和科研统计监督的基础。科研统计咨询和监督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

(一)信息职能

就是高校科研部门依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及时、全面、系统地采集、分析数据。

(二)咨询职能

利用已经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为学校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

(三)监督职能

根据科研统计调查和分析,对学校科学研究发展情况进行统计监督,检查学校政策和计划的实施情况,考核效益和成绩,检查和揭露存在的问题。

二、科研统计的作用

科研统计的任务决定了科研统计的作用。

(一)反映科学研究特征和规律

科研统计的基本特征就是从大量事实出发,从现象数量的本来面目认识和分析事实,并据以作出判断。所以,科研统计就是反映科学研究发展的水平、规模、结构、速度、比例、效益,预测其发展的趋势。

(二)为科研规划提供依据

科研统计的数据是一定时期内高校科研实力、能力、规模、水平等的综合反映,而计划、规划、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都要用数据来规定、量化和判断。所以,科研统计为高校制定政策、计划、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依据。

(三)为检查、监督政策、计划、目标执行情况提供依据

高校制定的科研计划、规划、目标的实施情况、完成情况、进度情况等都要用统计数据来衡量和检验。同时,通过对比、检验、分析,揭示政策、计划、目标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和不平衡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四)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工具

科研管理的特点是广泛应用数据,而数据主要靠统计来提供。

三、高校科研统计的现状及建议

(一)现状

1.科研统计的受关注度不够。高校的科研工作中,对科研统计的重视不高,从学校领导到学校二级管理单位,都对科研统计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科研统计工作往往仅仅作为一项简单的工作,交由科研管理人员负责,科研管理者对科研统计的重视也仅限于完成上级单位布置的统计工作,对科研统计的结果、数据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2.科研统计人员的专业性不够。一些高校的科研统计工作仅仅被当成一般性的科研工作,对于负责科研统计的人员没有专业的培训,同时也存在不稳定的问题。一些高校的科研统计人员往往没有统计经验,甚至于没有科研管理经验,这些人员对于科研统计理论及方法没有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很容易导致科研统计数据的错误。同时科研统计人员的随意更换也会对科研统计的数据造成影响。

3.科研统计的数据真实性不够。科研统计的不受重视影响了科研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科研统计的数据一般来源于基层,基层的不重视或者基层统计人员的不专业性导致有些数据不够准确。由于科研统计时间的限制、科研统计的范围大、内容多,基层平时没有资料积累、缺少数据收集,导致有些数据丢失,从而影响学校的整体统计数据。

(二)建议

针对科研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提高科研统计质量,使科研统计更好地为高校科研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1.做好基础数据的积累和收集。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收集基础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数据的来源要有依据,不能延续错误数据,加强数据的审核和管理,同时加强往年数据延续性的审核,对因统计人员变动、指标变化等因素造成的数据变动有所监督,减少因统计人员的不稳定和不专业的差异造成的数据偏差。

数据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统计工作 现状 对策

统计一般有三方面的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统计工作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客观事物总体数量方面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资料是指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一般反映在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手册、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和统计分析报告中。统计科学是指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基础是统计工作,统计科学既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而高校统计工作的内涵非常丰富,是社会统计工作的一个分支。它根据统计学原理,用各类准确的数字来反映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以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现状,使高校的管理者进一步明确学校事业发展的状态、存在的问题以及努力方向。统计工作的信息功能、咨询功能和监督功能在高校的发展中起着“晴雨表”和“监测仪”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各项统计数据的研究运用,可以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统计工作在作为高等教育底端的高职院校不可或缺。

一、高职院校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办学自、办学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国家实施“示范校”、“骨干校”建设后,要求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更加贴近市场,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进一步增强产业意识,主动将自己作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参与市场竞争,因而其生存与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市场信息的反馈并不断调整自身行为,这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普遍出现了扩建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的现象,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强烈需求、体现和维护大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意义。而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扩建和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必然会向买方市场转变,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余地将逐渐增加,这无疑加大了高等职业院校的竞争力度。高职院校的统计工作是高职院校实现“现代的管理”和“一流的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高职院校只有掌握了及时、准确、全面和科学的反映本校基本情况和行业情况的统计数据,并通过对统计资料的研究与分析评价,才能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职院校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充分利用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对现有办学条件、学术地位、师资力量、科研水平、财务状况和校办产业创新能力等情况进行如实评价,并参照国家“示范校”建设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全面掌握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做到知己知彼;二是密切关注兄弟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动态,全面评价本校与其他院校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知识创新、产业开发等方面的差异,以便学校认清位置,及时调整思路,明确奋斗目标,争取在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不断创造新成绩,跃上新台阶;三是结合统计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认真考察和仔细评判学校办学资源配置现状、收入分配状况,努力挖掘办学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学校办学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积极参与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的制定,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在科学决策中的作用;五是运用统计指标和相关统计数据参与学校对二级院系和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充分发挥统计的评价作用。

二、高职院校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统计工作基本上以搜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进行单纯的事后统计,以至于一些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领导认为统计工作不过是用数字填填报表,报表一完成统计工作也就结束了。至于统计分析、统计监督等工作则更是可有可无了,这反映了人们对统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统计意识淡薄。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但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高职院校的统计工作长期无人分管,或是流于形式,领导几乎不会过问统计工作,更无法把统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统计工作水平自然难以得到全面的提高,统计职能也就顺理成章地得不到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无法在正常的工作中得以体现,又会导致领导越发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源就在于统计意识淡薄、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如果这个根源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扭转,那么统计工作重要职能的发挥也只会是一句空言。

2、高职院校统计数据利用率不高

《统计法》明确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教育统计数据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功能。但是,有的统计人员认为统计的任务就是收集数据,填报报表,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不主动开展统计分析,也不主动将统计信息提供给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致使统计信息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统计数据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3、高职院校统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高职院校的统计工作往往只停留在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统计报表以及反映计划的完成情况上,基本属于事后统计。平时只是根据报表需要收集有关资料,很少根据本单位管理的需要来设计相关的指标和开展统计调查研究活动,没有把它放在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层面上来做。同时高职院校统计工作的内容及范围比较狭窄,往往只注意量方面的绝对数,却忽视质方面的相对数。在数量统计方面,只限定在完成计划的主要指标上。而对于考评学校发展与效益的重要指标,更缺乏对现有资源利用情况及绩效情况的探索与分析。收集的各种原始资料在完成报表后便被束之高阁,不能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利用,不能用来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在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另一方面,统计工作只是限于对本单位的情况统计,很少掌握同行业、同类型学校的相关情况,因而也不能进行横向比较,工作处于一种封闭状态。此外,统计工作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统计工作规范,数出多门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统计指标在解释上也不一致,往往根据需要,随意扩大内涵,导致同一指标在同一时点上出现差异,统计数据权威性不高。有的指标缺乏系统性,很难进行比较,实际用途不大,不能作为史料留存。

4、统计数据的搜集过程中难度大,数据失真现象严重

一是一些相关职能部门认为统计工作不是日常性的工作,而是额外的、附加的工作,所以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出现不愿填报统计数据的情况。再加上有些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甚至不知道有统计工作,更谈不上对统计工作的理解和支

持,无法充分给予统计人员以有效的配合,也没有对填报的统计数据进行详实的核查,这就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二是有些统计工作会牵涉到两个甚至是更多的部门,而部门与部门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配合程度不高,甚至相互推诿,使得统计数据搜集难度加大,失真现象严重。

5、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人员配备与统计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趋向科学化、现代化,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报表、调查表的难度相应增加,现代化计算和传输技术的运用对统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高职院校的统计力量来看,一般是在院办设兼职统计人员或临时统计人员,这些兼职或临时的统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很难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无法专心从事统计工作,更无法钻研统计业务,只为应付报表,谈不上统计调查、分析,更不能提高统计工作的水平。

三、解决高职院校统计工作中现有问题的对策探讨

1、切实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高校统计人员要率先认识到所从事教育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积极主动向单位领导宣传汇报教育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得到领导的支持和重视。要从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反映出来的问题出发,参照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教学、科研、产业、后勤等各项工作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控,监督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失控和异常现象,通过对各项工作的定量检查、监督,引导学校加大对薄弱环节的人力、物力和信息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有为才有位”,要通过统计工作的业绩和作为赢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2、加强统计队伍的整体建设,以适应工作需要

一是建立良好的统计组织体系。在院办或财务处设立统计科,专司统计工作,规模较小的高职院校应设立专职统计人员,将以前分散到各部门的统计业务集中起来。要选择那些政策水平高、个人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统计队伍,并且尽量保持队伍稳定。二是要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建立专门的统计信息网络,并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作保障。三是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支持统计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统计专业知识、经济知识、政策法规、统计软件的使用等,积极参加高职院校之间的业务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要建立健全统计工作规章制度。要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统计人员和统计工作,明确其责任及工作任务,明确向统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统计人员工作是各部门领导应尽的职责。五是加大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和统计执法力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大检查和经常性检查相结合等方式,严肃查处虚报、瞒报数据的违法行为。及时表彰奖励统计工作开展好的人员,促进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确保统计工作有序进行。

3、建立预警系统,强化高职院校统计的监督职能

高职院校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是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产业、后勤等各方面运行情况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实际工作,同时又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能对学校管理实施有效监督。高职院校统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一是要以确保数据准确为前提,加强对统计数据质量的监督,杜绝虚假数字和“领导数字”,全面提升统计信息的可信度。二是要从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资料反映出来的问题出发,参照科学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对学校教学、科研、产业、后勤等各项工作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控制,监督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和失控、异常现象。通过对各项工作的定量检查、监督和预警,引导学校加大对薄弱环节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整体实力。三是强化高职院校统计的监督职能,还体现在应及时监督学校各项计划的实施。计划不同于统计,统计讲究的是客观、真实,来不得半点虚假;但工作计划则可以留有余地,计划不一定与执行结果完全吻合。因此,在对学校各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时,应对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处理和分析有关数据,反馈情况,正确把握计划执行的过程、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学校及时调整计划,保证学校发展规划能达到预期效果。

4、加快统计信息系统建设,为高职院校统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改变落后的工作方式。根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要求,高校应建立统计资料综合数据库和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综合统计部门应在此基础上建立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使数据更新、更准,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以提高统计质量,从而用来满足各职能部门的需要。通过统计信息网络的建设,扩大信息交流,使信息交流做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使统计工作更加科学化,更好地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服务。二是高职院校统计信息系统要以建立学生、教师、经费、科研项目、办学条件等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满足基础数据查询要求,并根据教育管理的需要,形成灵活方便的统计指标体系,实时生成各种统计报表,为教育管理提供各种各样的统计信息。在综合运用网络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现代教育统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高职院校基础数据库,进行综合统计管理系统设计,开发数据查询系统,以实现在保证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上,符合数据查询灵活、实时、共享、统一的要求。三是要树立大统计思想,将现行分散的教育统计业务纳入到综合统计系统中来,形成系统性、综合性的教育统计体系,实现教育统计信息的综合利用。高职院校统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组织做好各部门工作,尽早制定建设方案和各种基础数据标准。在开发过程中要处理好统一组织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关系,在软件开发和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要根据各职能部门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吸收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建设,有效利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四是要将统计信息的利用放到重要的位置,切实发挥出统计工作的职能作用。教育综合统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信息使用效率,要组织好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真正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提供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广军:加强高校统计工作发挥统计整体职能[J],统计教育,2005(9).

[2]杜文平:对高校统计工作现状的思考[J],统计与咨询,2008(2)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z],国家统计局,2000-06-15.

数据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建立领导干部相关动态数据库,做好基础工作。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与当地组织部门进行协商,请求其为审计部门适时提供纳入审计范围的各级领导干部信息。包括现任职单位、起始时限、职务等相关信息。在得到以上信息后。审计部门可以建立起经济责任审计电子数据库,这样对哪些领导干部和单位已审、哪些多年未审,就能做到一目了然。二是审计部门可以对近年来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和其他审计项目进行整理,建立起电子档案,做到心中有数,并将两类电子数据库有机结合,为项目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二、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wWw.133229.cOm做到管理有序、突出重点。为了科学安排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满足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需要,审计机关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管理权限及其工作性质、经’济活动规模、掌握财政资金量大小等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可将地市级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为六大类:第一类为掌握各县(市、区)经济决策权、经济执行权和承担当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县(市、区)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派出机构;第二类为重要经济主管部门,经济活动总量较大、掌握财政资金较多、下属单位较多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第三类为规模较大、资金总量较大的院校、医疗等事业单位;第四类为授权经营的资产经营公司、大企业集团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第五类为党委、人大政协、群众团体:属下无独立经济组织或资金总量和规模较小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未改制企业等;第六类为市管县属单位正职领导干部的所在单位和各县(市、区)审计机关。通过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采用不同的审计频率,对不同岗位的领导实行一届审两次或离任审一次等。按照党政部门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对资金运作总量大、下属单位较多,且转移支付资金量大的重要党政部门领导干部,以预算执行审计加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关注全部政府性资金;对资金运作总量一般、有一定的专项资金、也有一定下属单位的党政部门领导干部则以财务收支审计加经济责任审计。对一些单位较小、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人头经费和日常运转的部门、单位领导,以财务收支审计代替经济责任审计;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对一些管理比较规范、资金量小的单位领导,以离任交接制度代替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不同类别的审计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做到既全面审计,又突出重点,讲求效率,充分利用审计成果。

三、与各成员单位沟通,做到争取主动、协商一致。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为干部任免提供依据,这就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只是一家部门的事,因此要想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计划,审计部门必须改变过去经济责任审计是委托审计,不好作计划、不能作计划的观点和被动等任务上门的做法,把制定计划作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年年初制定年度计划时,主动与组织、纪检等成员单位多进行一些沟通。了解年度内这些部门在干部监督和管理方面的重点及要求和干部调整动向,向他们说明年度内审计力量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然后将计划初稿分别送有关部门,或者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系会议,听取有关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的意见,最后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形成正式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并以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执行。

四、科学安排审计项目计划。做到综合平衡、长短结合。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同时审计部门任务量的来源很多,既有上级指令性任务和授权任务,又有地方政府交办的任务,还有部门之间的委托任务和协调任务。因此在制定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各个审计期间任务量和审计资源的均衡配置,做到统筹兼顾,长短结合,年度计划与长期计划均衡。把当年计划与前几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及未来几年审计工作规划一起统筹考虑,采用滚动式计划法,确定当年计划。既保证能对审计范围内的审计时象在一定的时间内轮审一遍,又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不至于集中在某一年度,确保审计资源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