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

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

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

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管理;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34-02

一、引言

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通过实施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该计划项目较原有大学生科研项目更强调过程管理,实施中期考核、经费浮动等管理方式:通过项目中期验收,给予科研成果突出的项目团队更多经费支持,同时减少或终止验收不合格项目的经费支持,此激励政策给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需要各组织单位对本院获批项目进展情况有实质性掌握。本文拟对目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对部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及其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作用的体现做出概述和论证,并对新形势下对项目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进行探讨。

二、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每年一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大学生了解课本和课堂以外更多专业知识的机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组队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提供学生增强专业素养和多方面能力的机会。通过完成项目的方式,使大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可以有效地增强大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科研水平能力的提升,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三、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举措

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为例,本文将探索科学、有效地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方式方法及其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的严格评审

各教学单位对科研项目申报过程的评选是否公正以及能否严格把关,关系着大学生对科研工作严肃认真性质的认识,并对大学生建立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有重要影响。在各学院教师认真评审的良好学术环境下,提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的各项目组会更加踏实、认真细致地进行前期资料整理及项目调查论证。

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为例,每年申报部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期间,历史学院都组织学院古代史教研室、近代史教研室和世界史教研室及考古教研室四个教研室负责人、院督导团教师和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师对学院本科生提交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公开、细心、科学的审核和公平、客观的排序,为各项目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并推荐申报部级训练项目的项目组。逐年进行之下,这项制度逐渐完善、担任评审的教师公正认真,使得历史学院近五年来每年推荐参加学校组织的部级项目答辩会的过关率都很高,获批项目数更是连年居武汉大学人文学部中最高。

公正合理的制度和严格执行的过程使得师生都受益颇深,严谨的学术风气培养了学生科学论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的良好学术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院本科生的科研水平,使得学院连续多年在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奖中获奖率居全校前列,多年在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中获奖率居学校前茅,近五年来在两届全国史学新秀奖中,学院本科生分别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的好成绩,2012年学院本科生还在权威期刊《历史地理论丛》上发表文章,彰显了历史学院本科生优秀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二)宣传、组织申报和过程管理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科研项目参与意识不仅需要依靠学院教师的指导、院基层教学组织的认真评审,还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对申报的良好组织和对获批项目的有序管理。本科教学院长和副书记及其领导下的教学秘书、学生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安排工作需认真、及时、有创意。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每年一度的新生入校见面会上,教学秘书都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重点宣传,使新生入校时即对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全面、耳目一新的了解,继而介绍培养个人科研能力对其自身专业素养和全方位能力锻炼的价值和意义。

学院还定期组织新老生交流见面会,为高、低年级学生之间沟通大学学习、科研、生活、就业、考研等信息搭建平台,使低年级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高年级学生的优秀学习经验。为保障高、低年级学生间的顺畅交流,历史学院还建设了一项特色制度——“学长制”:优秀学长不定期给予低年级学生有关大学学习和校园生活的指导,这样一来,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大获裨益的高年级学生会在交流中介绍并建议低年级学生进行申报。由于宣传和组织的到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学生历来对科研项目申报极为踊跃,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数更是较2012年申报数翻了一番,且历年申报项目中从来不乏优秀者。

除了申报组织外,对项目的过程管理也是提高项目完成质量的有力保障。作为本科教学秘书,需组织各项目组按时提交申报书、安排好项目评审会;在项目申报阶段保持与学校教务部门的联系,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后,及时通知学生提交项目合同书;在项目进行中期,给予学生关于项目报告书写规范的指导,组织学生提交科研日志、中期报告和中期报告表,项目完成阶段组织各项目组提交项目完成报告表、项目完成报告和科研总结,并把关项目完成报告的格式;结项后期,安排学生经费报账。整个过程周期长、联系事务多,事务琐碎,如何做好该过程的管理工作是值得每一位教学秘书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作为项目指导教师,不仅要了解项目进程、给予项目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式的指导,并严格把关每份报告的学术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是只有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处理好所有细小的问题。

(三)创设院级、教研室级科研基金,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学院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学院设立研究小组,有的学院组织以科研工作为主题的项目大赛。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建立了院级和教研室级科研项目,以支持和鼓励学生投入科研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历史学院自2008年起设置历史学院本科生科研基金,并颁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科研基金与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以此激发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努力创新的科研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研氛围,全面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推进学院本科生培养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史研究所科研基金的评审采用的是校外专家盲评制度,将学生已经形成的科研成果匿名发给校外专家,综合校外专家评审结果,给予学生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的奖励。此举对学生科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项目评审的公正度增加了砝码,该制度实行以来一直广受世界史学生欢迎,切实资助和鼓励一批向往从事历史学科研工作的学生,使他们在大学学习成长过程中更加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在这样优秀的培养制度下,历史学院每年都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中一半以上走向了海外著名大学和北大、清华等国内著名高校进行进一步的深造,为历史学科研究队伍输送了优秀的新鲜血液。可见,院级和所级科研项目的创设为本科生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为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四)奖励机制的创设

1.对学生的奖励。为鼓励学院本科生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院在每年一度的保送研究生和奖学金评定中给予主持和参加部级、校级和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完成项目的成员各自相应的加分,以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热情。

2.对指导教师的奖励。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直接影响着学生科研项目完成的水平,所以指导教师对项目指导所投放的精力多少、是否与项目成员间定期沟通等作法关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质量,所以学院很重视对项目指导教师的支持和鼓励。每年度本科教学劳酬分配中都对指导并完成结项的部级、校级和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教师给予分配倾斜。

奖励机制的创设无疑对教师和学生投入科研项目的激情起到促进作用,使得教师为指导学生科研学习付出大把精力后能得到更多来自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肯定,使得学生在收获科研水平进步的基础上,增强对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心和兴趣。

(五)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与大学生科研间相互促进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先后建立了国家第二档案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安徽铜绿山考古基地等实习基地作为学院学生集中实习的实践基地,每年大三年级学生都会在学院指定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奔赴各专业基地实习3~4星期,考古专业实习期为一个学期。

历史文献和档案、文物对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陌生,通过接触第一手资料,紧密结合实习内容与平时专业训练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科研内容,使得学生增强了以后从事史学研究积累处理档案资料的经验,真正做到了实习与专业学习的紧密结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科研水平,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需要从宣传、评审到过程管理都采取认真、公正的态度,并不断挖掘新的思路来支撑和优化项目的实施,从而形成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多角度培养模式,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卫飞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项目管理实践[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12.

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民国初年京师地区劝学史料一组/鹿璐选编

内容提要:民国伊始,教育制度有了新的变化,开办了新式的学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走入学堂,也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校教育,京师学务局1912年设立劝学事务所,开展劝学事务。本组史料主要包括从1912年开始的劝学会议记录以及洪宪元年(1916年)京师学务局制定的京师劝学办公处章程、办事规则和劝学所规程、规程施行细则等,从中可以看到京师教育事业的变迁。

20世纪30年代北平市立中小学校卫生工作史料/孙刚选编

内容提要:1931年8月,北平市教育局组织成立卫生教育委员会,负责开展各中小学校的卫生工作。1932年,教育局裁撤,教育事项划归社会局管辖,学校卫生工作亦随之转移,社会局于各市立中小学校成立健康教育设计委员会,负责具体指导本校的卫生工作。1934年,北平市卫生局成立,学校卫生工作移交给卫生局负责,由卫生局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本组史料主要包括北平市教育局有关工作报告、学生体格缺点矫正计划、社会局制定的市立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设计委员会卫生实施纲要、卫生局制定的北平市立学校卫生实施方案等,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北平市立中小学校卫生工作的大致情况。

1933年北平市扩充市政事业计划史料/梅佳选编

内容提要:1933年6月,袁良就任北平市市长,上任之初就着力于北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整顿与革新,面谕公安、工务、社会三局局长会商扩充北平市政事业费事宜。11月,公安局、工务局和社会局就当时北平急需办理的市政事项,分别拟定了改善消防计划、挑挖前三门护城河计划、首善工艺厂复工计划及扩充乞丐收容所计划。本组史料主要包括上述计划书。尽管囿于经费,有些计划未能如期实施,但本组史料对于了解和研究北平市政建设和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北京中法大学图书馆中文旧籍书目(上)/王海燕选编

内容提要:北京中法大学(1920~1950)于1923年建成西山图书馆,1931年建成图书馆新馆,由校长李麟玉兼任馆长。中法大学图书馆馆藏丰富,据1931年统计,藏书总量达6万多册,1932年12月则增加到10万多册。本组史料为1933年编印的中法大学图书馆馆藏中文旧籍目录,此目录按传统的四部分类法编成,限于篇幅,本辑刊出“经”“史”两个部分,“子”“集”及“丛书”部分将于下辑刊出。

1946年北平市政府接收整理管理坛庙事务所史料/梅佳苗明玉选编

内容提要:北平市管理坛庙事务所最初名为坛庙管理处,隶属于北洋政府内务部礼俗司,1928年改称内政部北平坛庙管理处,后改名为北平坛庙管理所,负责管理天坛、地坛、孔庙国子监、先农坛等19处坛庙。1934年,该所拨归北平市政府管辖。“七七事变”后,为日本人控制。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所由北平市社会局接管。本组史料即记载了1946年北平市社会局接收并整理管理坛庙事务所的相关情况,涉及整理办法、概算书编定、编制增减等方面内容。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电业管理法规选/王永芬选编

内容提要: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19日,国民政府经济部核准公布《资源委员会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北平分公司天津分公司唐山分公司保定办事处营业规则》,1947年1月8日公布《加强处理窃电办法》,12月10日国民政府公布《电业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电业的经济立法,进一步完善了电业法规。本组史料包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颁布的关于电业运营及管理的法规,供研究者参考。

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个学科的史料建设,不仅是文学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这 个学科当前理论研究的水平和预示着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作为近二十年才逐渐兴起的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史料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1982年在暨南大学召开的首届台 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上,香港作家梅子曾呼吁重视“资料搜集”工作,“千方百计设 立资料中心”(注:梅子:《参加首届台港文学学术讨论会的印象与建议》,见《台湾 香港文学论文选》,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第1版,第265页。)。2002年1 0月在上海召开的第十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饶péng@①子会长展望 学科未来前景,再次强调“大力加强这一领域的史料学建设”。因此,有组织、有计划 ,全面而系统的史料建设(包括文学思潮、社团流派、作家作品研究等专题性史料,作 家辞典、文学大事记、报刊目录索引等工具性史料,创作回忆录、作家访谈等叙事性史 料,文学大系和选集、作家全集和文集等作品史料,作家自传、日记、书信等传记性史 料,文学活动实物、作家影音录像等文献性史料以及考辨性史料等),已是刻不容缓的 当务之急。

在台港和海外,已有一些先行者着手从事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建设工作。如新加坡 文学史家方修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利用莱佛士博物馆捐赠的一批战前报纸合订本,编 写了三卷本的《马华新文学史稿》。并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十大卷的《马 华新文学大系》,完成了“马华文化建设的一个浩大工程”。又如“香港新文学史的拓 荒人”卢玮銮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文学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她利用十年时间,整 理出1937年至1950年间约三百位在港

研究综述》时所指出:作为史学研究基础的史料发掘和甄别,“展示了一种应该学习 和提倡的认真研究真正的学术问题的学风,这种学风在这个新兴的学科中,实在太缺乏 了”,这类工作“将严肃的史料研究方法引入了这门学科,给它注入了富于生命的学术 活力”(注:朱双一:《我和台湾文学研究》,见陈辽主编《我与世界华文文学》,香 港,昆仑制作公司,2002年3月第1版,第29~31页。)。

香港学者黄继持教授认为:“资料的充分搜集是写史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史料或史 料不足的‘历史’只能是‘神话’(myth)。神话可以有情感上或训诲的功能,但往往认 知功能不足。现代史学建基在客观认知的基础上,在此之上始去建立其他方面的价值。 今日虽然有人对‘客观性’质疑,但写‘史’总不能脱离‘史料’。”(注:黄继持: 《关于“为香港文学写史”引起的随想》,见《追迹香港文学》,香港,牛津大学出版 社,1998年版,第80页。)大陆学者黄修己教授也认为:“一个发展健全的学科,应该 在基础、主体、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建设上,都达到一定的水平。”而“基础层次”即 史料,他指出:“有了丰富、完整的史料,学术研究才有坚实的根基。”(注:黄修己 :《告别史前期,走出卅二年——

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教研组 现状 展望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早在1952 年我国就开始陆续建立教研组,教育部还于同年颁发《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我国的教研组是 “教学研究组织”,也是“教学业务组织”与“教师工作组织”。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至今已经十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新课改的综合课程,从设立之初就备受瞩目,十年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研组建设如何,了解其现状,分析其问题,展望其未来,十分必要。

1 现状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研组多采取戴明环式运作模式,又称“PDCA循环”,主要包括四个阶段:P(plan,计划)阶段确定方针、目标、管理项目、活动安排以及制订;D(Do,实施)阶段执行计划、完成任务;C(Check,检查)阶段对照计划要求,检查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及时发现经验及问题;A(Action,总结)阶段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使之标准化,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以学期为单位,由教研组长根据教育局和教研室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学期中执行,学期末总结,基本上呈现出一种“P—D—C—A”的循环模式。

教研活动定时有效开展,教师具有一定合作能力,具有自我提升的意愿,教研组已初步形成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组内互评、反思研讨,互利互信的氛围,在活动中,注重老带新,开展青蓝工程、拜师活动等,缩短年轻教师、新上岗教师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适应时间,有利于其专业成长。

2 存在问题

教研组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有一些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此提出,与大家商榷。

(1)专业结构复杂。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多毕业于地理、历史、政治专业,各专业学识不同,看待问题角度不同,理解层次也有分别。例如,原地理、政治学科老师在讲授历史内容时,偏重于具体知识点,而对历史发展规律及对现代社会的指导作用不能深刻阐述。其他学科教师对地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是只知皮毛,不能系统理解。这都对实际教学工作有所影响。

(2)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师习惯于孤立工作。长期以来的分科教学,独立的班级组织形式,使教师习惯于独自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个体反思、自学、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间缺乏合作共事的习惯,虽然有一定的合作行为,也基本上是讨论某道题某个知识点等,其他交流很少。听课评课虽然是一种简单的教研合作方式,但并不能深入平时课堂,感受教学的最自然状态,学习解决突发问题的方法。

(3)参与机会不均等。多数历史与社会教研组由教研组长、各年级备课组长以及普通教师构成。组织成员之间更多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即由圆心向辐射的关系。在教研组具体的组织活动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研组长往往处于核心地位,组织会议,总结发言,布置任务。各备课组长处于中间地位,一方面在核心层的调动下参与组织活动,另一方面要身先士卒调动其他教师的活动参与,因而自由发言时往往扮演“抛砖引玉”的角色。普通教师特别是新入职、经验欠丰富、有经验但未成为骨干、外校刚转入的教师等,往往处于集体活动的,也是教研活动中最“安静”的组群。这种气氛不利于教师个人专业进步,也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

(4)教师缺乏教研合作的时间。历史与社会科目课时多,任务重,由于所任教班级多,教师批改作业时间也较长,除此之外还要承担社会监考、会议等多项工作。很多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年级组长、学校行政等职务,除固定教研时间之外,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参加其他教学上的探究和研讨活动。

(5)资料保存较少。即使很多长期开展活动的教研组在资料整理保存方面也有所欠缺,例如高年级的备课组为下一个年级的教师留下什么?哪些集体研讨值得存档保存?以什么形式存放?完整的长期的教研记录,不仅是对组内工作的“具体的考察”和“理性的审视”(陈桂生,2006),更是新任教师的个人知识架构的宝贵财富。遗憾的是,很多教研组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另外,历史与社会在一些地区是中考科目,评优评先、绩效考核多是和学生的成绩挂钩,教师之间竞争压力大,没有共同的目标,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各自“留一手”,期望在关键时刻技高一筹,突出自我,合作中当然存在障碍,教研时也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渐渐形成山头主义(或称巴尔干半岛化),团队精神更是无从谈起。

3 展望

在如今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后现代社会,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更为多元,教师要以一人之力去承担如此复杂之教学和研究任务只能是一种幻想,必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教师集体去支撑。教研组的建设对每位教师、每所学校,甚至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十分重要,针对历史与社会教研组遇到一些问题,笔者有几点建议:

3.1 教师个人发展

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本学期所做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为教学教研活动插上腾飞的翅膀。

历史学是综合性学科,广泛涉及各门学科知识,历史教师的知识贮量要丰富,博学广闻是历史教师的基本素质。有鉴如此,本学年,我组教师利用教学之余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报刊、杂志,在阅读中提高理论水平,锤炼语言表达能力,增长古今见闻。同时针对我组课题《中学历史目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验》,我组教师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学习与研究,通过学习,明确了教学方向与目标,掌握了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下一步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制订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组在组织各年级教师开展教学大纲、教材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特点,在学期之初,制订教学教研计划及教学教研进度表。

加强各年级备课活动,完善备课的组织与管理,并加强备课组之间的联系。本学年,教研组按时召开全组备课组长及教师会议,具体落实各年级备课活动,要求各年级集体备课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四定”,即“定主讲、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展、教学内容、练习、测试、评卷”。要求教师按学校要求规范地写好教案,以备讲课及教学检查之用;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有针对性,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批改、检查和讲评。

按照教科所和教务处的要求,积极开展“先学后教、模块达标”活动,重视学案教学,力争使教学案一体化。各学科组根据自身实际,加强听评课活动,及时总结和反思,并形成各组特色。高一年级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抓基础,重落实,严要求,顺利完成模块一的教学任务。高二年级组在抓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能力,精讲精练,对三个模块知识适当串联,及时复习,为下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相应学校号召,做好走班的筹备工作。高三年级在顺利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据下学期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适时适量把教学内容提前,做到未雨绸缪。紧扣一轮复习要求,认真研究新课标、教学大纲和近五年的高考题,加强重点和热点知识的学习,注重双基,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整合。

强化教学检查,督促备课落实。在学校的组织下,本学年对全组教师进行了两次抽样检查,检查教案、作业及听评课情况,通过检查,反馈出备课组集体备课落实得很好,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集体备课活动,保证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按照学校要求,认真组织各类测验,各备课组长亲自把关,编写并审查试题,力求高质量、高成效。按照市教研室要求,认真编写寒假作业,全组教师多方面搜集信息,认真校对,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任务。

相关期刊更多

东北史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西北史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兰州大学历史系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