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沉工作总结

下沉工作总结

下沉工作总结

下沉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时光如梭,又是一个学年度的结束。一年来,我始终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用心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向党组织汇报如下:

一、注重学习,内强素质

古语云:“是非明于学习”。为了应对好新挑战、新要求,我十分重视学习,并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坚定政治立常理论是指导我们前进的指挥棒。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年来,“讲学习”始终摆在我生活和工作的首位。我坚持定期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领会党的“”精神,学习新党章等党的重要文献,同时认真写读书笔记,并深入理解其中精髓,使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跃一个新的台阶。二是学习与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管理才能,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掉队、不落伍,能够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二、尽职尽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工作上,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踏实进取认真谨慎,忠于职守、尽职尽责,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和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党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以改善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为目标,用心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完成的工作汇报如下:

1.配合丹州镇对迎宾大道涉及到的郭俭移民新村83户征收户进行了征收工作,现已完成78户征收工作。

下沉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深厚软土;现场测试试验;压缩层厚度;沉降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目前,桩基础的沉降变形已成为设计的关键,深厚软土地基中桩基沉降变形计算已成为桩基础研究的关键问题。现行常用于确定的群桩沉降计算方法主要有等代墩基(实体深基础)法、明德林-盖得斯法、等效作用法等三种[1]。

压缩层厚度是沉降计算的重要参数,是直接影响沉降计算准确性的关键。目前,工程界用于确定群桩基础桩端压缩层厚度的方法主要有:基础宽度确定法[2]、应力控制法[3~5]及变形控制法[2,6]等3种[7]。

本文以京沪高速铁路沧德特大桥D48#及D49#墩为例,对压缩层厚度及群桩沉降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实测值对比分析,从而给出适合计算深厚软土地基桩端压缩层厚度及群桩沉降的方法。

2 压缩层厚度确定方法

目前国内规范用于确定压缩层厚度分别为: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规定,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m~30m范围内时,可按基础宽度法进行计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桩基沉降计算深度应按应力比0.2法确定。《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4]和《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6)[5]软土地基沉降量计算时,沉降计算深度从计算点所处桩位的桩端平面开始,至土层附加应力等于土层自重应力的10%处。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和《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6]规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应变形控制法确定。

3 群桩沉降计算方法

目前,群桩沉降确定方法主要有:等代墩基(实体深基础)法、明德林-盖得斯法、经验法、等效作用法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采用实体深基础法,通过沉降经验系数加以修正。《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4]桩基最终沉降量计算采用Mindlin应力公式为依据,引入了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采用等效作用法计算群桩沉降。对于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其最终沉降量计算可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4 工程实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京沪高速铁路线北段沧德特大桥DK240工点处,土层特点是天然含水率高、孔隙率大、强度低、灵敏度高、透水性弱、压缩性大、流变性强、变形因素复杂性等,工程性质不良,其沉降计算和控制困难。

承台尺寸为10.4m×5.0m×2.0m,钻孔灌注桩直径1.0m,桩长48m,共8根。

试验段处地质情况及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4.2 试验布置及结果

采用单点-液位沉降计联合测试法,测桩端压缩层厚度和桩顶沉降。表2给出了两墩单点和液位沉降计布置。图1为液位沉降计和桩端不同深度处单点沉降计平面布置图。液位沉降计位于承台顶部。

表2 单点及液位沉降计布置

图1单点及液位沉降计平面布置

表3给出了各墩位单点沉降计具体埋设深度。

将两墩位单点沉降计测量数据联合分析,深度桩端下0.5m~20m。两墩的时间-压缩量曲线(见图2)和时间-沉降曲线(见图3)。

图2 时间-压缩量曲线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土层压缩量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加,且随埋设深度增加而减小。根据图2给出的单点沉降计测得压缩量,计算每延米压缩量,采用相邻两测点间土体每延米压缩量小于0.1mm的判别标准,确定两墩桩端压缩层厚度为8.2m。

图3 时间-总沉降曲线

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时间增加,沉降逐渐增加。最终沉降量分别为:D48#墩总沉降量7.9mm,D49#墩总沉降量为7.2mm。

下文将以D48#墩为例进行群桩总沉降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4.3 桩端压缩厚度计算结果分析

按上述三种确定方法计算桩端压缩层厚度。表4给出了桩端压缩层厚度计算结果。

表4 桩端压缩层厚度计算结果

从表4中可知,变形比控制法计算结果约为实测值的2.04倍,基础宽度法1.13倍,应力比0.1法1.17倍,应力比0.2法0.77倍。由此可知,应力比0.1法与基础宽度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接近,应力比0.2法计算结果小于实测值,在实际工程中偏于不安全。故应力比0.1法确定深厚软土地基桩端压缩层厚度较为合理。

4.4 群桩总沉降计算结果分析

采用三种沉降计算方法来确定桩基总沉降,承台中心点处为沉降计算点。表5给出三种计算方法确定的D48#墩沉降值。

表5 三种方法确定总沉降

从表5中可以看出,等代墩基法计算结果较大,明德林-盖得斯法次之与实测值较为接近,等效作用法最小。等代墩基法计算结果较实测值偏大。

当压缩层厚度取表4中的结果时,表6为三种方法计算总沉降。

表6 三种方法沉降计算结果

从表6中可以看出,总沉降随压缩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等代墩基法计算结果最大,等效作用法次之,明德林-盖得斯法最小。

实测压缩层厚度为8.2m时,等效作用法计算总沉降为8.12mm约为实测值的1.03倍。采用应力比0.1法计算的压缩层厚度9.65m时,明德林-盖得斯法计算总沉降7.93mm约为实测值的1.004倍。说明,在此条件下,可分别采用等效作用法和明德林-盖得斯法计算桩基沉降。

5结论

通过对DK240工点桩端压缩层厚度和群桩沉降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应力比0.1法和基础宽度法确定的压缩层厚度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可用于确定高速铁深厚软土地基桥梁桩端压缩层厚度;

2、应力比0.1法确定压缩层厚度时,明德林-盖得斯法估算深厚软土地基桩基沉降较为合理;

3、现场试验确定压缩层厚度时,等效作用法估算桩基沉降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张雁. 刘金波. 桩基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编写组.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DGJ08111999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上海:上海市政,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10035-2006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 TB10002.52005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宁文务. 基于群桩基础沉降估算确定压缩层厚度的探讨[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8,(8):4446.

刘全林,魏焕卫. 地基沉降计算中压缩层厚度确定方法的比较[J]. 岩土工程技术,2001,(4):208211.

余旱雨,张荣堂. 软基沉降计算中压缩层厚度确定方法探讨[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4):381384.

下沉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arious procedures of caisson precast construction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nagement, so a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increasing the apparent quality of precast caisson.

关键词: 提高;沉箱;表观质量

Key words: increase;caisson;apparent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077-02

1 工程概况

安哥拉洛比托港扩建项目矿石码头位于安哥拉洛比托港区内,主要包括港池疏浚、后方开山、水工(码头、护岸)工程、堆场道路、给排水、消防以及土建工程。

码头结构形式为大体积沉箱重力式,码头岸线长310m,共有19件大体积沉箱构成码头墙身结构。沉箱外形尺寸为:长18.7m,宽14.3m,高17.3m,每个沉箱内含12个箱格。沉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单个沉箱混凝土体积约860m3,单个沉箱重量约2,150t,采用立模分层预制的施工工艺,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全部预制完毕19件沉箱,总预制方量为16,340m3。

2 问题分析

本部对近年来同类沉箱预制施工表观质量评定进行了统计。经分析发现,沉箱预制施工表观质量优良品率一直较低,表观质量控制是沉箱预制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近年来同类沉箱预制施工表观质量评定统计:沉箱总数:87个;优良品:73个;非优良品:14个;优良品率:83.9%。

3 控制目标

通过PDCA循环,寻求有效解决大型钢模板预制沉箱的混凝土外观气泡多以及砂线、砂斑多等问题,从而提高沉箱预制的表观质量。根据近年来同类沉箱预制施工表观质量优良品率83.9%的指标,本部内部控制实现优良品率达到89%以上的水平。即在总数19个沉箱中,至少实现17个达到优良品。

4 原因分析

4.1 现状调查 通过对沉箱预制的施工条件及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研究,并结合近年来同类沉箱预制施工表观质量评定的统计调查,总结得出了影响其施工及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问题及频率如下:①模板拼接偏差导致漏浆。共发生在33段,发生频率为51.56%;②混凝土振捣不充分。共发生在10段,发生频率为15.63%;③混凝土质量问题。共发生在7段,发生频率为10.94%;④拆模过早。共发生在5段,发生频率为7.81%;⑤脱模剂涂抹不均匀,导致沉箱表面出现色差。共发生在5段,发生频率为7.81%;⑥模板清理工作不到位。共发生在2段,发生频率为3.13%;⑦施工人员不熟悉操作工艺。共发生在1段,发生频率为1.56%;⑧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共发生在1段,发生频率为1.56%。

4.2 原因分析 ①设备方面。搅拌机械故障,振捣设备故障等;②人员方面。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不熟悉操作工艺,振捣不均匀,脱模机涂抹不均,技术水平低,模板清理不彻底等;③材料方面。原料质量问题等;④工艺方面。模板漏浆,浇筑深度过高,拆模过早等;⑤环境方面。高温、昼夜温差大等。结合现场调查情况,本部确定了以上13个潜在要因,并经过多次PDCA循环,对要因进行验证:于2009年10月9日,第一次PDCA循环中确认原料质量问题和振捣不均匀问题为影响要因。于2009年12月31日,第五次PDCA循环中确认模板漏浆为影响要因。

5 制定对策

①针对模板漏浆的问题。采取优化模板拼接技术,增设止浆条的对策。具体措施为:进一步加工完善模板,优化模板拼接技术,模板间用止浆条封堵;②针对原料质量问题。采取加大检测力度的对策。具体措施为:进场材料进行严格检测,经检测合格,材料方可使用;③针对振捣不均匀的问题。采取插入式与附着式结合振捣的对策。具体措施为:严格按照梅花型点振捣;前趾斜面采用插入式与附着式结合振捣。

6 对策实施

实施一:针对模板漏浆问题

①沉箱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以型钢围令、钢桁架作为模板骨架,外模制作大片整体吊装,内模采用吊装架整体支立、抽芯。通过在1#沉箱浇注过程中不断的加工完善,优化了模板拼接技术,有效的解决了因模板拼接不到位而产生漏浆情况的出现。②为了防止施工缝处上层模板与下层混凝土面结合不严密而漏浆,在外模顶部内口设置厚5mm,宽5cm的钢板,拆模后施工缝处形成一条凹槽,在凹槽中粘贴两层厚3mm的双面胶,再粘贴特制橡胶止浆条,依靠拉紧对拉螺栓而使模板、止浆条以及混凝土面之间达到彼此严密结合,以达到良好的止浆效果。

实施二:原料质量问题

重视试验工作,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沉箱预制所用原材料(除砂石料外)全部由国内采购海运至现场,经现场试验检测合格后,连同材料出厂合格证明以及现场复检试验报告一起上报监理以及咨工批准后再用于工程实际。沉箱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并报批监理及咨工后才用于工程实际;沉箱预制所用的水泥总共抽检了23次,水泥最大抗压强度为44.6MPa,最小抗压强度为42.7MPa,满足强度大于42.5MPa的设计要求;混凝土用砂总共抽检了18次,混凝土用碎石总共抽检了20次,砂石料各项指标全部满足设计要求;粉煤灰抽检7次,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沉箱用钢筋按不同型号、批次总共抽检了37次,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沉箱用焊接钢筋接头总共抽检了18次,焊接接头的破坏位置、破坏特性以及抗拉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28天强度最大值为69.8MPa,最小值为45.3MPa,平均强度为55.7MPa,满足设计强度等级C40的要求。

实施三:振捣不均匀

对现场振捣情况进行检测,现场派一到两名有经验的混凝土技师专门负责振捣,插入式振捣器以30cm间距梅花型插入振捣,持续振捣时间为15-20秒。

为了解决前趾斜面振捣不密实问题,我们采取以下措施:①采用“插入式振捣”与“附着式振捣”相结合的施工方案;②在前趾斜面模板上开孔排气,排水,振捣时间适当延长,并通过模板开孔观察混凝土的振实情况,以此来控制振捣时间。

7 实际目标

①有效的解决了沉箱混凝土外观气泡多以及砂线、砂斑多等问题;②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了施工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③沉箱预制分项工程一次合格率100%,优良品达到18个,实现优良品率94.7%,完成了89.47%的既定目标。

8 制定巩固措施

①把本次活动的经验、施工工艺纳入班组作业指导书中;②加强全体参与人员责任感教育,普及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做到人人关心质量;③严格按照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有效监控,并保证其正常运行;④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实行奖惩与质量挂钩,防患与未然。

9 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本部实现了:①有效解决了沉箱混凝土外观气泡多以及砂线、砂斑多等问题,从而提高沉箱混凝土外观质量;②项目所在地为热带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对预制工作的质量控制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此次活动,为今后在类似环境条件下沉箱预制工作的质量控制方面积累了经验。

本次活动结果达到了提高沉箱预制施工表观质量的目的。但由于各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不同因素,还需根据不同的状况逐步完善提高沉箱预制施工表观质量的工艺。

参考文献:

[1]陈舜.浅谈大型沉箱预制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1(01).

下沉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段的建设过程中,考虑到软土地基的复杂性,为了控制施工进度,指导后期的施工组织与安排,如何正确计算路基的工后沉降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用于路基沉降计算的常用方法和一些新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各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作了比较,为准确计算路基的沉降量提供了方法上的 参考 。 

 

1.前言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为了控制施工进度,指导后期的施工组织与安排,同时保证路基的稳定与适用,需要对路基的最终沉降量进行计算预测。高速公路对地基要求甚高,为了实现其“安全、舒适、高速”的服务目的,在使用年限内不应出现较大的工后沉降,同时还应避免不均匀沉降的发生。随着我国“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的全面展开,高填方路堤和软土路基也越来越多,如何准确地预测它们的沉降量将会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用于计算沉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传统计算方法、根据现场实测资料推测的经验公式法、数值计算法等。本文拟在对传统的计算方法作一 总结 的同时,侧重于对新的计算方法作一介绍。 

 

2.传统计算方法 

 

经典的沉降计算方法将沉降分为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部分。瞬时沉降包括两部分:由地基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和由地基塑性区的开展,继而扩大所产生的侧向剪切位移引起的。对于固结沉降的计算,主要采用分层总和法。次固结沉降常采用分层总和法根据里蠕变试验确定参数求解。最终沉降量的计算通常采用固结沉降值乘以经验系数的方法。 

2.1分层总和法 

分层总和法是先求出路基土的竖向应力,然后用室内压缩曲线或相应的压缩性指标,压缩系数或压缩模量分层求算变形量再总和起来的方法,这种方法没有考虑路基土的前期应力。e-lgp曲线法可以克服这个不足,能够求出正常固结、超固结和欠固结情况下路基土的沉降。但这两者都是完全侧限条件下的变形计算方法,所以司开普顿和比利提出利用半经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关于分层总和法的介绍比较多,这里不再赘述。使用该方法有一点必须引起重视,就是压缩层深度的选择,这可以从位移场角度和应力场角度加以考虑,具体可参见参考 文献 [1]。 

2.2应力路径法[2] 

直接用有效应力路径法来计算沉降的步骤是:①在现场荷载下估计路基中某些有代表性(例如土层的中点)土体单元的有效应力路径;②在试验室做这些土体单元的室内试验,复制现场有效应力路径,并量取试验各阶段的垂直应变;③将各阶段的垂直应变乘上土层厚度即得初始及最后沉降。 

有效应力路径法可以克服估计初始超孔隙压力以及固结沉降的街接上存在不够合理的地方这个缺点,但它无法避 

免用弹性理论来计算土体中的应力增量。 

 

3.现场实测资料推测沉降 

 

由于荷载作用下路基沉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所以通过前期的沉降观测资料可以推算路基的最终沉降量。 

3.1对数配合法 

由路基固结度常用式u=1-ae-bt及其定义式,在实测的初期沉降-时间曲线上任意取3点且使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可得最终沉降量。为了使推算结果精确一些,时间间隔值尽可能取大一些,这样对应的沉降差值就要大一些。 

3.2双曲线配合法 

该法认为时间沉降量为一双曲线,可由此确定路基的沉降量。但用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比较后发现偏离较大[3],推算的最终沉降量也偏大,如果沉降过程的观测历时较长,而且在求算最终沉降量时着重于后一阶段的沉降曲线的话,就可得到较好的结果。

双曲线配合法模型简单实用,预测值较实测值稍微偏大,偏于保守,但对工程沉降预测有利。 

3.3指数函数配合法 

指数函数配合法即在沉降时间关系曲线上,取最大横载段内的三点,并使三点的时间间隔相等,将三点的时间与相应的沉降代入固结度的常用式u=1-ae-bt即可得指数函数配合法的具体表达式,由于上述方法中采用了实测的三点时间和对应沉降值,该方法又称三点法,三点的选择以沉降曲线趋于稳定的阶段,且三点间隔尽可能大最为有利,此时推算的沉降值最准确。 

 

4.其他计算方法 

 

4.1原位试验法[4] 

通过原位试验来确定沉降量的方法主要有:平板载荷试验法、静力触探法、标准贯入试验法和旁压试验法。其中平板载荷试验法主要适用于砂土地基,该方法是对一定面积逐级施加荷载增量,并测量由这些增量所引起的沉降,可得到荷载与沉降的关系曲线,该方法通常要进行尺寸效应修正。静力触探法如标准贯入试验法是利用由大量的资料分析所得到的这些试验结果与土的压缩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沉降。旁压试验法是用旁压试验得到的模量应用弹性理论得到预估沉降量,该方法将沉降分为二部分:由球形应力张量引起的沉降和由偏斜应力张量引起的沉降。 

4.2有限单元法[5] 

有限单元法是将地基和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将其划分网格,形成离散体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算得任一时刻地基和结构各点的位移和应力。该方法可以将地基作为二维甚至三维问题来考虑,反映了侧向变形的影响。它可以考虑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特性,采用非线性弹性的本构模型,或者弹塑性本构模型。目前用得最广的是邓肯-张双曲线模型。它可以考虑应力 历史 对变形的影响,还可以考虑土与结构共同作用,考虑复杂的边界条件,考虑施工逐级加荷,考虑土层的各向异性等。从计算方法上来说,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方法。它的缺点是计算工作量大,参数确定困难,要做三轴排水试验,目前主要用于重要工程、重点地段的计算。 

4.3反分析法 

反分析法是依靠在工程现场获取位移量测信息反演确定各类未知参数的理论和方法[6]。在反分析确定了路基参数后再根据所选择的模型能准确地求出路基的沉降量。进行反分析 计算 要注意的问题有:一个可靠的反分析必须依靠一套可靠和完整的数据测定;在反算某些参数时,总要对其他一些辅助参数进行实测,有时还需要估计;进行反分析首先要对整个数学模型某种假定,这些假定的可靠度将影响反分析的适用性;在反分析的模型选择、介质特性假定等方面,经验的工程判断将起到重要作用。 

 

5.结论 

下沉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沉降观测,基本要求,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settlement observational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of more and more wide applicatio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is a building or structur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process essential work,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settlement observation, the building settlement observ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settlement observation of graphic and recording is fine for analysis.

Keywords: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the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 [TU19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1沉降观测的对象

沉降观测的对象包括: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加层、扩建建筑物;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及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1.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的点位,一般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在转角及沿外墙每10-15米处;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基础类型、不同基础埋深、不同上部结构、沉降缝和建筑物裂缝处的两侧;建筑物宽度大于或等于15米,或宽度小于15米但地质条件复杂的建筑物的内纵墙处,以及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结构体系的楼、电梯井和中心筒处;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处;多层砌体房屋纵墙间距6-10米横墙对应墙端处;框架结构可能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基处;高层建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应尽端处。各种构筑物沿四周或基础轴线的对称位置上布点,数量不少于4个测点。观测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一般不小于30-50米且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观测点的布设是沉降观测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观测数据能否真实地反映出建筑物的整体沉降趋势及局部沉降特点。

1.3沉降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的测量精度等级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米,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5米,宜采用闭合法消除误差。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2 在建筑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步骤

2.1要有固定的沉降观测路线

建筑工程现场内各个位置的水准控制网,可以根据沉降观测的埋设需求,由设计方案中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位置,确定沉降观测点的方位。固定的观测路线应建在沉降观测点与控制点外为最佳距离。设置观测仪器的观察点与转点之间要做标记木桩,用以保证以后每次沉降观测时,有一个统一的观测路线。

2.2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2.3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 c=Hh,I―Hn,I -1 . N表示某个观测点,I表示观测周期数(I=1,2,3……)且 H1=H0 累计沉降量: C=∑ c(n),n表示观测点号

2.4汇总统计

沉降观测结束后,要根据每次观测时期的平均差来核算沉降量,制表汇总。为了更直观的看出沉降各个观测点的情况,可以制定沉降曲线图。建筑施工人员根据沉降量汇总表和沉降曲线图,可以很清晰的预测出建筑物将要沉降的趋势,马上将预测出来的沉降趋势上报给上级领导部门,领导根据呈报上来的数据,正确的指导工作。尤其针对座在沉陷性偏大的地基上重点建筑物的不均沉降的观测更是重中之重。经研究人员对建筑沉降观测的结果汇总分析后发现,还可以了解同区域相似类型的建筑有哪些主要原因会对沉降产生影响,依此总结经验,为勘察设计部门提供非常宝贵的第一手现场资料,并在以后设计建筑工程时有很大的益处,设计出更完善更美观更安全的施工方案。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座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图1 沉降量统计表

图2 沉降曲线图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的倾斜度:q=│Cm-Cn│/Lmn,Cm,Cn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n点的距离。

3 沉降观测的图示与记录要精细

3.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3.1.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3.1.2沉降观测的记录应采用建设部制定的统一表格。观测的数据必须经过严格核对无误,方可记录,不得任意更改。当各观测点第一次观测时,标高相同时要如实填写,其沉降量为零。以后每次的沉降量为本次标高与前次标高之差,累计沉降量则为各观测点本次标高与第一次标高之差。

图1 沉降观测记录表格示意图

3.1.3房屋和构筑物的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应不大于地基允许变形值,可参见设计规范具体规定。

3.2沉降观测资料应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用户或房屋开发商在建(构)筑物沉降尚未稳定的情况下,应继续进行沉降观测工作,并建立档案。如沉降量超过规范和设计要求,则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只有这样,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才能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才能为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4 结语

相关期刊更多

市场观察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分

西铁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

现代家电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商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