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入警心得体会

入警心得体会

入警心得体会

入警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2018年5月29日,我如期参加了“2017年黑龙江省第二期非公安专业入警训练班”,在开班仪式上听取了领导和教官们的重要讲话,使我深受鼓舞,感慨万千。 既然选择了人民警察这个神圣的职业,我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公安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与时俱进,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全力以赴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公安工作和人民警察队伍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磨砺了意志、锻炼了体魄,为更好的投入到公安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初任培训,我的体会如下:

一、端正了思想,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

在初期的严格军训,不仅使我体会到了这支神圣的纪律部队优良作风,更明白团队意识的重要性。人民警察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尊重人民群众,强化服务意识。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团结协作根本保障,只有团队协作、多方配合、有组织有纪律才能圆满的完成任务。

二、学习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业务水平

在此期间,我还深入学习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和法律法规,如《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警械和武器使用条例》等。掌握了公安工作中的警务技能和警务实战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有了安全理念的养成,并在最后的各项考核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三、实现角色转变,提升个人素质

入警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员,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好党交给的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保证自身的廉洁清正。在学习中,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结合工作实际,大力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警省能力,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坚决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不断增强新时期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注意树立警醒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和态度,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因此,我必须积极维护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特别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光辉形象要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因此,我们要真正从这次警示教育中认真汲取教训,引以为戒,牢牢树立执政为民、廉政为民的思想观念,永葆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本色。

入警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心理因素的好坏决定了人主观上对事物的态度、观点、取向和承受力,对完成每一项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客观评价目前基层一线民警心理素质的现状,剖析其障碍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调动基层一线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以至于更好地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座谈、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等形式,总结出当前基层一线民警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面对社会形势发展给公安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和新任务,在思想上准备不足,认识不到位,因循守旧,对于打开工作新局面缺乏信心和勇气;二是面对日益繁重的公安保卫任务,长期牺牲个人时间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产生了疲劳厌战情绪和不平衡心理;三是面对人民群众民主法制、人权保障和监督意识的不断增强,感到自身执法!素质和工作能力上明显不适应,思想包袱较重顾虑重重,甚至畏首畏尾,担心出现工作失误;四是面对内部管理工作和队伍竞争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五是面对个别人对民警的恶意诬告和打击报复,担心自身正当执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根据研究,要消除民警上述不良心理因素,主要应抓好以下四个入手和三个结合:

四个入手

一是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提高民警队伍适应形势、把握大局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民警头脑,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民警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夯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引导民警正确认识新形势、新任务给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自觉转变执法观念,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彻底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开拓创新,勇于进取,以实际行动履行好“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

二是从强化教育训练工作入手,解决民警不知怎么干和担心干不好的问题。要改革警务运作机制,逐步实现由学历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由课堂培训到技能训练的转变,由单一培训到战训合一的转变,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练什么,干什么、钻什么”的原则,保证基层一线民警每年都有足够时间参加封闭式警务技能、体能和各类培训,让民警切实做到“说得过、打得过、跑得过”,在各项公安保卫工作中感到胸有成竹,毫无畏惧,真正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

三是从整合警力资源和调整工作职能入手,切实为基层一线民警减压减负。要打破上下对应的警力配备模式,切实精简机关,整合警力资源,充实一线警力。特别是要真正做强派出所,科学设置岗位和划分职能,让基层一线警力不足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做到科学用警、合理用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警务效益。

四是从建立民警心理关怀制度入手,培养民警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高度重视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定期分析民警队伍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搞好民警心理调试;要定期开展谈心对话、心理咨询等活动,增强民警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要坚持文化育警,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活跃警营文化生活,陶冶民警思想情操,培养健康有益的生活情趣;要切实为民警解除后顾之忧,让民警感受到组织的关爱;要落实好休假制度,保障民警的正常休息,让民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及时得到有效释放。

三个结合:

一是目标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目标设置必须体现民警目标的要求和满足民警个人的需要,才会受到良好的激励效果。目标不能制定的过于大或广,一定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而制定,否则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是基础,就是结合以奖金或实物等形式对民警进行的激励,即要着力解决思想问题。精神激励是根本,就是结合以表扬、嘉奖、立功、授予荣誉称号等形式对民警进行的激励。队队伍管理中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只有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才会不断提高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才会锻造一支英勇善战、健康稳定的公安队伍。

三是民主公正公平原则。本着赏罚严明原则,不论亲疏,一视同仁,不断完善考核奖励办法,让那些“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具有实干精神的一线民警形成单位“标兵”通过学“模范”、树“标兵”等激励机制拉开民警待遇的档次,奖优罚劣,调动民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服务公安工作,造福新源各族人民群众。

入警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拓展训练;警察心理训练;价值思考

当前,在社会迅速变革背景下,公安民警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面临形势日趋严峻,执法环境日益复杂,如何进一步增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广大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从而应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挑战显得尤为紧迫。近年来,随着国外警察心理训练理念与方法的不断引入,我国警察心理训练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2005年公安部将拓展训练引入警察心理训练课体系,这种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极强的训练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警察心理训练的发展。经过几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这种警察拓展训练在警察教育训练中的不断丰富完善,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其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一、拓展训练与警察心理训练

1.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是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情景,主要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涵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1]。

一般来说,拓展训练都是需要制造某种困难与压力情景,让受训人员完突破这种困难情境,在这种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中激发潜力、自我超越。拓展训练是以培养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宗旨,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体验式活动,使参与者通过解决问题、应对挑战,从而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也达到熔炼团队、凝聚团队的目的。这种训练以其特有的优势,迅速扩展到心理训练、管理训练、团队训练等方面,成为现在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拓展训练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在国外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开展得较晚,是一项年轻富有朝气的训练项目。拓展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室内的、场地的,还有别具一格的野外练习;既可借助于特殊器械练习,又可因地制宜、在任何一个环境下开展;既有训练个人的项目,也有针对团体的练习。因而,在我国的各个行业教育训练以及个人素质训练都有广泛的应用,它集娱乐性与教育性于一身,受到诸多的好评。

2.警察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与拓展训练不同,心理训练(mentaltrainingorpsychologicalskilltraining),是指采用专门仪器、动作等心理学手段,对训练对象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以达到最适宜的程度,满足提高作业成绩、增强身心健康需要的训练技术[2]。心理训练源于起初的运动训练,通过对运动员某项心理素质进行有意识的专门训练,使其发生变化以适应运动比赛的要求,提高运动成绩。在国外经济发达国家,针对特定行业人群,以增强心理素质为目的的心理训练愈来愈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而应用心理学界也将心理训练作为重要研究领域。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专门的心理训练基地,研制大量专业器材,通过严格的训练,优化了个体职业心理品质,增强了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在很多专业领域,如教育、军事、警务、航空、医学、文体等,得到普遍推广。我国心理训练的研究起步较晚,基本仿效国外的心理训练体系,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近年来主要应用于运动心理训练和军人心理训练方面。

近年来,以培养和提高警察职业心理素质为目的的警察心理训练取得较大发展。警察心理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心理学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民警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施加影响,使其形成警察这一职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以提升警察的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水平。尽管我国警察心理训练还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但仍然有较大的突破。从2005年开始,公安部以民警心理素质现状为基础,结合警务工作实践,与解放军军事心理训练中心联合研制了民警心理训练专用设备,并先后在北京、上海、大连、山西等地建立起了以心理行为训练系统。其主要模块包括室外训练场、心理测评室、心理训练室、心理恢复舱、行为观察室、心理档案室等,开始了对民警心理训练进行大量的尝试。

二、警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中存在问题

1.警察拓展训练不等于警察心理训练

随着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的开展,大量的心理行为训练设备在警察心理训练中得到运用,这使得拓展训练在警察心理训练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得非常重要。很多人错误的将拓展训练与警察心理训练等同起来,认为拓展训练就是警察心理训练。深入分析,二者存在很大的不同。从形式上看,拓展训练更强调户外的演练,而警察心理训练则不应局限于户外,可以通过多种设备、软件或者构建情境进行模拟训练。从训练目的上看,拓展训练着重培养团队意识与个体基本心理品质,并不具有职业倾向。而警察心理训练则旨在提高警察职业心理品质,同职业培养挂钩。因而,二者在训练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别,警察心理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心理素质训练、压力管理训练、人际沟通训练、情景处置训练等,培养提高警察职业心理品质,使其更适应警务活动。

2.警察拓展训练的作用有效评价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在国外已有近百年发展历史,但我国引入较晚。作为新生事物必然有其旺盛生命力,其作用得到了我国很多研究者与实践者的认可,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都将拓展训练作为提高人员素质与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工具。心理学研究者从其原理出发,用托尔曼的中介变量理论、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原理、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理论及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等来解释拓展训练的效果[3]。毋庸质疑,拓展训练在提高人员心理品质与团队意识上是有明显效果的。但是,以拓展训练为基础的警察心理行为训练,它是否有效的培养与提高了警察职业心理素质,则有待于深入的探究。对警察拓展训练的作用与效果,尚缺少有效的评价体系与方法,并未对其进行测量分析。我国的警察拓展训练是从部队拓展训练移植而来的,某些军事院校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过量化比较。如工程兵指挥学院训练合格率由过去的71%提高到100%,优秀率由12%上升到48%。训练成绩的大幅度提升,归功于心理行为训练[4]。但是,军人与警察在职业心理素质上存在很大差别,对于这种拓展训练的移植,对于拓展训练的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对于警察拓展训练的作用与效果应重新评价,应该运用心理测量学对训练前与训练后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分析警察拓展训练的作用与效果。

3.警察拓展训练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项目较多,主要分为:高空心理行为训练、场地心理行为训练。高空心理行为训练分为:巨人梯、高空断桥、空中抓杆、泸定桥、天使之手、空中相依、高空绳网、软梯、合力制胜、绝壁逢生、高空天平、高空独木、缅甸桥、极限攀岩等。场地心理行为训练分:毕业墙、信任背摔、模拟电网、有轨电车、移花接木、罐头鞋、梅花桩、孤岛求生、盲目障碍、礼让通行、齐心协力、雷阵等。心理行为训练一般而言更注重对高空项目的训练,旨在磨练公安民警的意志力,提高综合心理素质,通过克服对高空恐惧,来提高心理的承受力,提高公安民警的意志力。不难看出,这种训练在培养某些警察心理品质来说是极有价值的,如意志力与承受力以及对情绪的操控能力等。但同时它也忽视了其它警察心理品质的培养。任何一种训练方法,必须有完整的体系,即要有明确训练项目及训练项目之间的结构关系。具体而言,就警察拓展训练来说,需要确立哪些训练项目,训练项目之间是否应该存在逻辑关系。在训练实践操作中,应该遵循怎样的训练流程与训练步骤,训练多长时间多少次,这些方面都没有切实的思考。

4、警察拓展训练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各省市公安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公安民警察心理行为训练,主要针对对象为新警及晋级民警。另外,在某些警察院校也开设心理训练相关课程,对学警的职业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提高。通过大量的训练,掌握科学的心理减压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开展攀爬、高空断桥、信任背摔、横空越过、极限逃生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的训练,培养警察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克服困难的进取精神,磨练和强化在高危险境中的适应能力、团队精神、自信心和意志力等基础意志品质,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但是,这种心理行为训练并不应是针对所有民警,而不做区分。每个民警的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基本心理素质,如感知、记忆与思维想像及情感与意志等方面,也体现在个性品质上,直接影响其沟通协作与应急处置等方面。这就要求,需要对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进行测量,进而通过心理训练对某些心理素质进行调整与提高。也就是说,需要因人而异设置训练项目与训练时间。同时,对于不同警种而言,每个警种所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是有所差异的,因而对每个警种的警察训练,也应区别对待。

三、警察心理训练的发展方向

1.项目与方法多样化

警察心理训练应全面涵盖警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即包括警察职业基本心理素质的层面,又应包括警察在各种特殊警务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与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当今社会迅速变革的环境中,着重培养警察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素质与能力,则更为重要。与此相适应,要求开发更多的心理训练项目,来提高警察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同时在训练方法上也应多样化,除了现有的训练方法,如心理图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暗室迷宫训练法、再认回忆训练法、抗干扰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及角色扮演训练法等方法之外,也将采取多种方法,不完全依赖环境与设备。

2.模拟真实化与高科技化

入警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过度压力对公安民警的危害

过度压力容易导致焦虑、偏执、强迫、抑郁、沮丧、易怒、疲惫、消沉、人际敏感等症状,是公安民警不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对民警身心有着较大的危害,直接影响着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对民警生理上的影响

过度压力会使民警产生生理兴奋、免疫功能紊乱,长期的生理影响就会使民警出现心身疾病,减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如高血压、心脏病、偏头痛、消化道溃疡、持续性腹泻等,严重者甚至致命。

(二)对民警心理上的影响

过度压力容易使民警产生不良情绪,进而引发抑郁症、焦虑症、适应困难等应激性心理障碍,重者会诱发精神病,影响民警的工作和生活,削弱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三)对民警认知上的影响

过度的压力会使公安民警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进而影响认知功能,使公安民警在工作中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决定草率等问题,严重者会使民警在工作中因为决策不力而出现重大错误,影响公安队伍的声誉。

(四)对民警行为上的影响

过度压力容易使民警个体形成偏执型性格。越来越多的警务性工作和群众对公安机关提出的过多、过杂的要求,使得公安民警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长此以往,民警的心理压力值就会增高,心理防御手段会更强,心理障碍的患有率大大上升,进而导致民警行为的偏离。如一些民警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出现酗酒、家庭暴力等破坏性、攻击。

(五)对民警工作上的影响

过度的压力还会影响到民警的工作,使民警在工作中产生低自信、工作进取心不强、积极性不高等情况,甚至出现对情绪放任的情况,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厌烦感和疲劳感增加;缺乏责任感,工作马虎应付;不愿承担新的工作任务,完成任务质量不高;无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公正评价。

二、压力产生的原因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而公安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民警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在各行业中居于前列,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比常人更多的考验和挑战。这也就导致了一部分公安民警因为承受不了过度的压力,而产生了心理问题。

(一)社会舆论带来的过度压力

公安工作特有的性质,极易造成人民群众对民警产生误解和偏见。如严格执法往往会引起社会上的某些非议;维护公共秩序常常使警察站到了某些群体的对立面;发生重大案件一时侦破不了,便遭到社会的责难。另外,过多的正面宣传,增大了群众的期望值,使警察的压力成倍增加;而过多的负面报道,则损害了警察的整体形象,使民警自尊心受挫,警民之间产生隔阂。

(二)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

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现实社会的执法环境却越来越差,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承受的来自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压力明显加大,各种偏见、误解、不信任甚至围观起哄、谩骂殴打,使民警有苦难言,极大地损害了民警的心理健康。

(三)民警自身素质原因

近几年,随着高素质、高学历的新警员不断充实到公安队伍,民警的素质也得到了提升,但还不能从整体上改变民警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跟不上上级和社会对民警要求提高的速度。一是繁重的工作任务、学习培训任务,以及关乎到个人切身利益的各种考试考核,使许多民警特别是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民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即使付出更多的努力,还是不能跟上新警员的效率。长此以往,使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群众对警察的执法提出了更高甚至苛刻的要求。随着整个社会法制化的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群众对公安民警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民警在办案和履行服务职能的过程中,因为自身素质不高等因素,容易降低群众对公安民警的信任,民警稍有处理不当就会被投诉。这些都给民警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和心理伤害,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组织结构带来的负性影响

近年来,为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安机关的内部管理和职务等级的提升非常严格,自上而下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一是各种规章制度严重束缚了公安民警的手脚。特别是工作之余的时间,“五条禁令”“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也时时刻刻印在公安民警的脑中,这些纪律要求像一把枷锁一样束缚着民警的生活。即便是在下班之后,脱下这身警服,很多人还是无法马上融入社会生活中。二是职务和级别等级的提升困难。公安队伍人数众多,加上职位偏少,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公安民警的职务和级别的晋升。有的民警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一辈子,还是一个主任科员或副主任科员,这使得一些公安民警内心产生了强烈的不平衡,使他们对公安工作产生了怀疑,甚至产生了职业倦怠。

(五)工作和家庭带来的双重压力

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作量大、工作质量要求高、工作时间长、工作危险性高,民警在紧张的工作中还要应付不确定的、难于预料的风险,加上近年来治安形势严峻,各种专项打击活动经常不断,民警始终在疲惫中超负荷运转,加班加点、节假日坚守岗位更是家常便饭。民警在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纷争,在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应付频繁的考核、检查,在疲惫不堪的工作中还得保持昂扬的精神面貌以经得起纪律监察、督察和随时随地的明查暗访。长期的工作压力容易使民警产生焦虑、抑郁、沮丧、易怒、疲惫、消沉、人际敏感等状况,直接影响着民警的心理健康。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余,家庭生活也是民警压力的主要来源,家里老人需要照顾、孩子的学习需要关心,配偶也需要关爱,使很多民警力不从心,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久而久之,缺乏与家人必要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家庭关系紧张、夫妻难以沟通、家人隔阂严重的消极家庭氛围。

三、应对压力的方式

面对社会、工作、家庭生活所带来的重重压力,公安民警和上级公安机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压力,减少压力给民警带来的心理伤害。

(一)进行心理行为训练

心理行为训练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通过对不同科目的体验,可以使公安民警透过自身行为来改变认知,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二是心理行为训练可以提高民警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民警的集体荣誉感;三是通过心理行为训练可以加强民警的沟通意识,使民警获得倾诉的对象和渠道;四是通过心理行为训练可以提升民警的自信心,培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从优待警

一是建立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满足民警的发展需要。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民警上岗聘任制,建立和完善以晋升激励、经济激励、荣誉激励为主要内容的队伍管理激励机制,全面拓宽用人渠道,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干”的良好氛围,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使长期从事一线艰苦工作的民警能得到晋升的机会,为民警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和宽松的空间,满足民警的发展需要。二是营造良好的警营文化氛围,为民警提供释放心灵的休闲空间。基层民警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时间一久,很容易出现精神疲软。因此,要大力发展警营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民警紧张的心理在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中得到休整和放松,净化心灵,舒缓压力,从而做到在思想上关心民警、在生活上帮助民警、在业务上指导民警、在困难上体贴民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从优待警”的方针政策,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加大民警维权力度,营造良好的公众形象,改善执法环境

要积极建立和健全民警维权机制,当民警执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特别是对打击报复、诬告陷害民警的非法行为,要及时、依法、严肃处理,强化民警的执法权威,消除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与媒体建立良好互动的关系,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树立警察亲民形象,达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使警察赢得公众理解、支持与合作,切实改善民警执法“软环境”,真正从心理上缓解民警的压力。

(四)建立和完善保障民警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

相关期刊更多

辽宁警专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公安厅

道路交通管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藏学学刊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