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年四级作文

历年四级作文

历年四级作文

历年四级作文范文第1篇

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起点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实践的内涵,是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众的民主主义文化运动。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不是最初体现该历史阶段发展全部特征的重大历史事件,不能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而是辛亥革命文化运动的承续。1919年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内涵;标准;《青年》;

中图分类号:B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1)06-0157-004

在现有中国近现代史与中共党史著作、文章中论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问题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以1919年或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界标,将五四新文化运动划分为前期与后期。这些论点几成定论,鲜有疑义。这些传统观点缺乏科学准确性,值得商榷。作为划分一个历史阶段的标准与界标至少应当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必须包含有这一历史时期的全部内涵特征;二是这一历史时期必须具有同一历史层次与性质,不能将不同历史层次、性质的事件归结于同一历史时期;三是作为界标应当是最初体现该历史阶段发展全部特征的重大历史事件。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基本原则,才能科学准确地确定历史阶段的界限。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1919年则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对于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以后文化革命运动的称谓,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绝大多数学者笼统地称之为“新文化运动”,如李新、陈铁健[1]13,王文权、刘天路[2]243等,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中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而彭明在《史》中则称之为“五四启蒙运动”,侯外庐在《五四时期的民主和科学思潮》中又有“五四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提法,等等。对于1915年至1923年这一时期文化运动的称谓与内涵存在歧异观点问题,已经有学者提出疑虑。然而在论述具有不同称谓的文化革命所具有的内涵特征时,诸多学者却又不约而同地以1919年或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界线,将其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性质的时期。前期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掀起的以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为武器的反封建主义旧文化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主要内容为提倡民主政治,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宣扬白话文、文学革命,核心是民主与科学。后期的文化运动在民主与科学的基础上逐渐转向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帝反封建为中心内容,成为日益与政治斗争结合的无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将1915年至1923年的文化运动笼统称为一个概念“新文化运动”或“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不科学的。

我们在概括传统概念“新文化运动”全部内容时,很自然地从三方面认识这一运动:它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运动,它是造就新一代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就是说它包含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及反帝反封建的共产主义实践的内涵。从内涵所体现的性质来看,它已经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1915年至1923年间的历史过程,并不是每一时期都包含有上述三方面的内涵特征。在1919年以前只是具备民主与科学的内涵特征,而这一特征在辛亥革命前后文化革命时期已经具有。1915年至1923年间明显存在两个不同内涵特征的阶段,因此无法用一个名称去定义、概括,否则就违背了历史阶段划分标准应当包含全部历史运动特征的基本原则。

将两个不同性质、不同内涵阶段的文化运动归并为同一时期,违背了划分历史阶段同一性原则。科学的历史分期必须具有同一的分期指标,不允许在同一分期体系中出现不同性质的标准;不仅性质标准同一,而且应当处在同一概念层次上,不能在同一层次划分时出现分期指标概念上的相互从属现象。从诸多学者对这一运动的认识看,之所以称之为“新文化运动”,是相对于封建主义旧文化的资产阶级民主新文化及相对于资产阶级旧文化的无产阶级新文化。若要将其统一为一个历史阶段,则当属资产阶级民主文化革命时期的大概念(不分新旧民主主义阶段)。然而这是用“资产阶级民主文化革命时期”更高层次的标准来界定1915年至1923年间的文化运动。另一方面,诸多学者论述“新文化运动”的内涵标准时,又不得不起用该时期更小层次的标准将其划分为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因此,在应用文化思想历史分期标准上存在扩大与缩小标准界线的矛盾。

由于诸多学者是以相对于封建主义旧文化来说“新文化运动”的内涵、作用,以致在划分历史阶段标准上缺乏普遍性与相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只注意了历史阶段标准的普遍性意义方面,而没有注意到历史阶段划分的相对性。我们无法以“资产阶级新文化”这一标准区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与前后其他时期的差异性特征。以大的范畴而言,从到1949年的文化均属于资产阶级新文化时期,而1915年至1923年只是其中的一段。这一命题违背了划分历史阶段标准上普遍性与相对性相结合的原则。

将1915年至1923年的文化运动称为“新文化运动”,其概念本身存在指向不明确、模糊的问题,因而缺乏科学性。在中国近代史上,相对于旧封建文化的前期新文化思想运动至少有三个阶段,、辛亥革命及时期。辛亥革命在思想上是以宣传民主科学、反封建传统思想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单纯以新文化运动来称谓1915年以后的文化运动显然会产生歧义,故而学者在著文时往往不得不辅以其他文字说明,这不利于对文化运动阶段性发展的理解。

为完整体现具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实践的时代内涵特征,笔者主张以已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概念来称谓具有以上内涵的历史阶段,而将此前的历史阶段称为“辛亥革命文化运动”。

二、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不是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起点

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以后几年间的文化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派所倡导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文化革命,也只是辛亥革命文化运动的继续。辛亥革命使中国政治经济出现了一次重大变革,引起了社会各阶层思想观念的变化,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新观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与追求,显示了中国政治文化的新趋向,人民心理更趋向于共和,掀起了又一轮文化思潮。现有大量研究成果已经表明,1915年9月至1919年的文化运动依旧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知识分子倡导和参与的思想启蒙运动,与辛亥革命前后文化运动的参与者相比较并没有发生重大实质性变化;就其政治革命主张整体说来,他们没有超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1915年至1919年在文化运动性质上也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与辛亥革命前后时期保持了连续性,没有任何改变。陈独秀在《新青年》3卷4号上曾明确声明:“愚固迷信共和,以为政治之极则,政治上有共和,学术上有科学,乃近代文明二大鸿宝也。”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由中国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革命转变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并且使原先的文化革命增加了反帝的新内容,出现了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在整个文化革命中,资产阶级已经不再居主导地位,无产阶级开始成为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成为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政治、文化上的分界。

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后的文化运动所宣传的内容体现出的内涵特征与辛亥革命前后文化运动是一脉相传的,我们没有理由人为地将其割裂为两个不同历史时期。1900年至1919年前的文化运动不仅在性质上没有任何改变,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内容上始终保持着辛亥革命思想文化的延续性、承接性。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以后,文化运动所涉及的内容在1915年以前都已经提出了,辛亥革命前后就已经开始宣传倡导民权与科学思想,“民权革命”已经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主要的口号,《科学世界》、《科学》杂志对自然、社会科学知识及科学方法、精神的宣传影响深远;辛亥革命前后就已经提出了反对封建专制礼教旧文化,并且在文学上进行了广泛的白话文、文字改革,出现了大量的白话文报刊杂志,倡导俗话文学,反对浮风、陈腐旧文风,章太炎就主张树立朴质新鲜的新文风。从民主科学思想的宣传到文学革命思想的阐发,1915年以前文化运动的内容并不逊色于《青年》杂志创办以后的一个较长时期。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前后的文化运动在性质、内容上具有同一性,没有必要将其分割成为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1915年以后文化运动的广泛性、深刻性及形式上都与1915年以前的文化运动一样,体现出不彻底的局限性。我们清楚地看到陈独秀等《青年》杂志的撰稿人是辛亥革命运动的直接参加者,由于作为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思想本身的局限性,使1915年以后的文化运动也没有能够超出资产阶级思想的范畴。这一时期,他们忽视人民群众,只能把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当中,采用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宣传教育方法,因而所产生的作用、范围仍然与1915年以前相同,对于广大的工农群众的触及力很小。我们过去通常在评价这一运动时说它是一场马克思主义宣传运动,造就了一代与工农相结合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则是针对1919年以后的文化运动,此后的文化运动无论在宣传形式、广度及深度上,较之于前有很大的进步。

就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办事件本身而言,它不具备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帝反封建性质等全部内容特征,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征的最初反映,不能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起点的标志性事件。同时,它也不是辛亥革命文化运动性质特征的最初反映,在该事件之前旧民主主义文化思想革命内容业已呈现,并不断发展成熟,故而1915年9月也不能成为旧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开始。也可以说,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办事件不能成为传统时间范畴意义上“新文化运动”(1915-1923)的开端,我们不能过高地评价《青年》杂志在文化思想史上阶段性作用与地位。

三、19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

1919年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终结,这一运动已经具备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全部内涵特征,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帝反封建为核心内容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始具有新民主主义特征。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从此中国革命政治文化指导思想不再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的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以前文化运动的主流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即所谓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以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与刊物大量涌现,无产阶级在领导文化运动的过程中把反封建与反帝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反帝反封建实践开始成为中国文化革命新的主要内容。虽然1918年已有著《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介绍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但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规模、深刻程度与辛亥革命前后比较并无多大的改变,与1919年以后的状况更是不能同日而语。正如邓颖超在纪念60周年时的座谈会上所说:“我看了一些材料,里面说是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受马列主义的影响。说受十月革命的影响,这符合事实,可以;但说受马列主义影响,就不完全符合事实。我们许多人参加时知道十月革命,但还不懂得马列主义。”[3]2我们不能说在1919年以前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文章就认定其进入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正如我们不能把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对马克思学说、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称为马克思主义宣传运动的开始一样。《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中国文化性质时说过:“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以后,中国的新文化,却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

以1919年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标志,也符合诸多老革命家、理论家的解释与认识。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指出:“在中国文化战线或思想战线上,‘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构成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艾思奇也认为:“作为文化革命运动,和以前的文化运动也有根本的不同。以前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对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它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五四文化革命运动以后的情形却不同,这个文化运动主要地已不是资产阶级文化对封建文化的斗争,而是以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主力和指导思想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革命运动。”[4]287

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非常重大的事件,是最初具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征的重大事件。列宁在谈到历史分期时指出:“我们只是大致地以那些特别突出和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作为重大的历史运动的里程碑。”[5]144所具有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地位是十分清晰的,它属于特别突出和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也是明了的,无须累叙。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注入了崭新的内容,已经具备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全部内涵特征,也是最早反映这些内涵特征的重大历史事件。以1919年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开端的标志,既符合历史事实,亦符合历史分期划分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李新,陈铁健.伟大的开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王文泉,刘天路.中国近代史(1840-1949)[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回忆录(续)[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历年四级作文范文第2篇

五四青年节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在“五四”以前,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西学与中学之争,都带着这种性质。那时的所谓学校、新学、西学,基本上都是资产阶级代表们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说基本上,是说那中间还夹杂了许多中国的封建余毒在内)。

在当时,这种所谓新学的思想,有同中国封建思想作斗争的革命作用,是替旧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无力和世界已经进到帝国主义时代,上阵打几个回合,就被外国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和中国封建主义复古思想反动同盟所打退。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在帝国主义时代,已经腐化,已经无力,它的失败是必然的。“五四”以后则不然。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一九一九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在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上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

这支生力军在社会科学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中,不论在哲学方面,在经济学方面,在政治学方面,在军事学方面,在历史学方面,在文学方面,在艺术方面(又不论是戏剧,是电影,是音乐,是雕刻,是绘画),都有了极大的发展。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五四青年节”实际上已固定成一种文化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其象征意义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对社会问题的激情破解,对各行各业的唤醒与创造。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和感召力,引导着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方向。“五四青年节”每年一次 ,或隆重或简朴 ,但其节日的意义永在。

“五四青年节”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是纪念“”,一是作为青年的节日。

历年四级作文范文第3篇

青年节的英文单词介绍Youth Day;Chinese Youth Day;Yawayh Day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精神是希望的代名词,不正是1920xx年5月4日,掀开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唤醒中国人的斗志,通过几代中国人的努力,打倒了旧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发展到现在的强盛.我们今天的青年人更需要这种力量,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把我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立于不败之地.所以继承和发扬爱国、民主和科学的五四精神就是今天是54青年节的现实意义.

青年节的意义五四青年节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在“五四”以前,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西学与中学之争,都带着这种性质。那时的所谓学校、新学、西学,基本上都是资产阶级代表们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说基本上,是说那中间还夹杂了许多中国的封建余毒在内)。在当时,这种所谓新学的思想,有同中国封建思想作斗争的革命作用,是替旧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无力和世界已经进到帝国主义时代,上阵打几个回合,就被外国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和中国封建主义复古思想反动同盟所打退。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在帝国主义时代,已经腐化,已经无力,它的失败是必然的。

“五四”以后则不然。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五四运动是在一九一九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在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上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这支生力军在社会科学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中,不论在哲学方面,在经济学方面,在政治学方面,在军事学方面,在历史学方面,在文学方面,在艺术方面(又不论是戏剧,是电影,是音乐,是雕刻,是绘画),都有了极大的发展。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五四青年节”实际上已固定成一种文化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其象征意义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对社会问题的激情破解,对各行各业的唤醒与创造。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和感召力,引导着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方向。

“五四青年节”每年一次 ,或隆重或简朴 ,但其节日的意义永在。“五四青年节”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是纪念“五四运动”,一是作为青年的节日。两者共同构成了包含深厚历史与现实内涵的精神原动力 ,它既是对历史承诺的担当 ,也是对实现社会与人生的叩访 ,更是对未来历史的观照。

历年四级作文范文第4篇

一、个人基本情况

1972年2月出生,男,汉族,无党派人士。现在××中学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当前身体状况良好,精力充沛,可胜任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二、职务1997年7月被评为中学二级教师,同年8月被县教科局聘任为中学二级教师,并连任至今已有9年。三、学历1992年7月毕业于××师范学院,学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获历史专科毕业文凭。四、资历参加工作以来,1992年9月至1998年7月担任过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历史科教学工作;1998年9月至20__年7月担任过初二年级6个班及高一年级1个班历史科教学工作;20__年9月至20__年7月担任过初二年级6个班及高二年级1个班历史科教学工作;20__年9月至今一直担任初二年级2个班及高三年级1个班的历史科教学工作;20__年9月至今担任历史科组长职务,具备合格资历。五、考核情况我任现职以来年年参加考核,考核结果均为称职。六、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任现职以来,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理论及有关指导文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思想表现良好。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懂得关爱学生,与同事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县、学校先进教师。七、继续教育情况学海无涯,知识的广博性,时代的挑战性,让我深知要教好书育好人,必须广泛涉猎群书,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不断充实自己。任职以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本人于20__年11月30日至12月15日在天津师范大学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基础教育课程骨干培训者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成绩合格。继后又参加省组织的教师岗位培训、新课程培训,经省考核小组考核合格。八、德育和班主任工作参加工作以来,1992年至1995年连续四年担任初二年级班主任工作。1995年至20__年因历史科人力不足,我兼教的班级多,故此期间不担任班主任工作。20__年9月至今一直担任高三班主任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关爱每一个学生,营造温馨的班集体。一个班就象一个大家庭。如果大家庭中的每位成员都如兄弟般关心爱护,那便是温馨的。(1)“偏爱”后进生。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交心和班集体“普遍”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是精心营造一种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如20__年钟××同学,他头脑灵活,但家庭困难,担心考上大学又没钱读,纪律表现上有些散漫,无心向学,我大胆吸收他参加班级管理,让他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行为,帮他恢复了自信,后来考上了××学院,圆了他的大学梦。(2)严爱优等生。优等生,人见人爱。但优等生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对这类学生,我做到爱而不宠,更不迁就。我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热情、向上的人。1995年我原担任过班主任工作的初三(2)班中,有蔡××、韩××、李××3位同学考入××中学、××中学等省重点中学,他们品学兼优。(3)博爱中等生。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20__届高三肖新明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但很关心集体,家里开小店,谈生意经头头是道,我就让他当生活委员,在他的细心管理下,该班财务管理有条不紊,如今他已考入××师范大学。(二)实行自我管理,培养管理能力。(1)民主选举班干部。为了更多学生有机会当班干,我用定期轮换方法,由学生自我推荐,举行竞选演讲,通过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处事做人的能力,在管理中学习,在实践中成熟,不断丰富社会经验。(2)建立值日班长制。按学号轮流当值日班长,班中的事情由值日班长全权负责 ,如检查当天的卫生、纪律、考勤,督促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写值日班长日记。这样极大地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才能。班主任工作精细而繁琐,但我的工作得到家长、学生的认可,得到学校的肯定,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班主任。九、教学教研情况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材教法,探讨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领导历史科组认真开展教研活动,虚心听取评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1)领导科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20__年担任历史科组长以来,作为学科带头人,为把科组建设好,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开学前,我认真拟定教研计划,并按时组织落实。四年来,在我的主持下,历史科组承担的研究课题“教材内容整合的策略”、“历史课堂教学‘自主探究’策略的运用”研究工作进展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校内得到推广。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为让每位科任老师很快进入课改角色,几年来,我一直把组织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方式,大家一起学习探讨,相互交流,以求共进。经过学习,教师教育观念更新了,更深领会教育新理念。(2)大胆探讨新教法与实验,并取得一定成效。由于考试制度和学校氛围等多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把历史科当作“副科”,重视不够,听课兴趣不浓。这是长期困惑我又让我时时深思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1998年我对教法进行大胆改革,一是改变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黑板、一张嘴“满堂灌”僵硬死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了“读读、练练、讲讲”的三段式教学法;二是加强教学手段的丰富性,教学中按实际尽量采用影视、图片、实物等手段,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听课兴趣。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1998年我所教初二年级中考、期考成绩及格率、优秀率明显提升,分别由原来的60.2%、4%提高到89%、15%。这一教法在校内得以推广。(3)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坚持以研促教。教而不研,永远只是“教书匠”。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到的教育见解与思想。平时,我在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外,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形成理性认识,提升自身教育素养。几年来,通过钻研,我取得了一点成果。如《浅谈小字资料文献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一文参加“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并收入《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试谈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一文在20__年××省历史年会上与同行交流,得到好评;《历史课堂教学‘自主探究’策略的运用》一文在20__年5月参加全县“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教育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4)坚持落实“结对子”帮教工作。历史科组教师年龄、性格、能力、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为建设好一支合格的历史科教师队伍,我尽力挖掘科组人力资源,实行由老带新的“结对子”帮教工作。几年来,我结对子的陆××、陈××老师,在我的帮助指导下,业务上已尽快成熟起来,所担任的教学工作得到同行、学生、家长的好评。十、业绩情况任职以来,我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学校教研的小课题,取得一点成绩,现分列如下:起讫时间课题内容承担工作完成情况及效果1998.10/1999.9试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独立效果好,校内推广1999.10/20__.3浅谈小字资料文献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独立效果好,获二等奖,收入《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20__.1/20__.8对我校课程改革的思考主持效果好,校内推广20__.6/20__.11试谈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独立效果好,省历史年会交流论文20__.6/20__.5历史课堂教学“自主探究”策略的运用独立效果好,获县教育征文比赛一等奖,县内推广20__年3月15日

历年四级作文范文第5篇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特别是,我努力地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在教育活动中实践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古训。

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一年来,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参加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轻松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胜任本职工作。(1)我以坚持“六认真”来使自己常规业务精益求精;(2)将传统教育理论与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学生、新教材、新教法和学法;(3)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坚持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和“历史四环节”课题试验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新的收获。

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努力勤奋地工作。

本人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拉下工作,从没有旷工、旷课现象。一年来,我经历了丧妻之悲痛与困惑,遭遇了孩子的诸多不顺以及好心带来的不少痛苦,可是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没有马虎过,我努力用醉心教学、教研和耐心细致的学生思想工作来驱逐生活的阴影,深得学生的好评,去年学生在期末考试作文中对我的赞美可为一例。

四、勤学习、勤研究、勤工作,努力创造佳绩

一年来,我在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1)文道结合、文理综合、宽严相济的教育风格深受学生好评,有利于师生的探究与合作。(2)教研活动有新的收获,本期的讲课比赛获校级二等奖,“研究性学习”和“历史四环节”课题试验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新的收获,去年下期我撰写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XXXXX的探讨》获县级三等奖,今年三月撰写的《XXXX与历史教学》已于五月选送到重庆市教委参评。(3)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期末统一测查成绩表明,我所人各班历史成绩都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