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译学习计划

口译学习计划

口译学习计划

口译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反思;教学策略

近年来,上海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其他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日趋密切与频繁,因此,作为“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项目之一的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应运而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本校面向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了中级口译课程。开设口译课程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译员,而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水平,使学生能用英语交流思想,并就较为广泛的题材进行英汉互译,增强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信心。

一、中级口译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策略

教学计划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经研究,我校中级口译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为:经过规定学时(6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中能进行基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教学策略就是对教学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辅助手段的选择策略、课堂管理和相互作用的策略,以及教学反馈策略和对教学策略本身的修订策略”(谭顶良,1995)。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基于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何为教学策略以及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课程的教学策略。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默示教学法

“默示教学法(The Silent Wa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Galeb Gattegno设计的创新教学法之一。运用这种教学法在课堂中教师尽量保持沉默,让学生尽量多开口;教师讲话的时间不超过一节课的10%。教师只促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运用所学语言去获得新知识上。每个学生都必须利用自己的内部资源(已有的认识结构、感情和外界知识等)吸收知识。因此,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起全部责任,要学会仔细观察,尽量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和责任心。学生必须在学习上互相切磋。

(二)任务型教学法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任务型教学法(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基于完成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法,以计划和操作为其中心内容。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任务型教学法还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因此,学生得以掌握、应用语言知识,发展与他人磋商、交流、合作等交际技能,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

(三)指导发现法

“指导发现法(Guided Discovery Method)”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一定的问题,根据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仔细分析、自行发现规律和建立概念的一种方法,即在教师有计划的启发诱导下,学生进行探求知识的尝试,以求独立发现结论,并将新结论纳入原有认知建构的教学方法。它因教师的指导作用得以发挥,因而效果更好。

总的来说,社会的发展给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和要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我们英语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的课题。

三、分阶段口译教学策略及课前反思

由梅德明主编,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级口译课程》第二版编写目的明确,编排新颖,选材丰富,以实践为重点兼顾必要的理论阐述,是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都非常强的教材,因此我校选用了这个口译教材,但是考虑到此课程的适用对象是大学英语“四级”以上的大专院校学生,而教授班级学生过四级人数仅为30%,所以,笔者在进行口译教学的时候,根据本校及本班学生的相应水平,以及以上的教学指导精神与教学法,进行了对于教材内容的选择、补充,如《基础口译教程》、《基础听力教程》及四级相关翻译及听力材料。并进行教学形式有针对性的调整,在具体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设境讲授、课堂互动式训练、研究型学习课题、多媒体教学、快乐学习法、成功学习法、积极心理诱导”的理念,设计了以下的口译教学策略:

1.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水平及学习态度等,分阶段引入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如针对学生对口译不熟悉及听力水平仍未达到口译要求的情况,进行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单句、短对话和长对话听译,以提高学生的听译及口译能力。

2.针对学生翻译技巧及翻译基础的欠缺,进行相应的翻译“合作学习”,并结合四级翻译题型来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仔细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并根据他们的学习风格及英语水平等情况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改进意见和要求。

3.针对学生政治、经济、商贸、文化及习俗等方面知识所知不多的情况,为学生推荐及提供适合他们水平的英语自主学习材料,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及翻译英语报纸时刊的自主学习,在课堂加强此类知识的渗透并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并积极给予帮助。

口译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一、高职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为更好地了解高职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的现状,以便展开客观全面的研究,笔者和高职院校部分英语口译教师探讨了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并设计了调查问卷,还邀请了部分教师和学生对问卷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笔者结合调查问卷显示的汇总数据以及笔者与部分师生的座谈记录,具体分析了如下高职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困境:

第一,教学设备短缺与场地不足。口译实践教学需要带有口译训练设备的交替传译室与同声传译室等专业口译训练室,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用的口译室与口译训练设施,而只是使用普通的多媒体语音室来进行口译教学。

第二,校企结合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没有实现校企合作,这就使学生不能将校内口译实践学习运用到企业工作中的口译实战,这对于学生口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第三,大班形式不符合口译教学的要求。口译教学不适合大班学习,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口译课程的班级都有40个学生,这非常不适合口译任务的高精度要求。

第四,口译教学内容不具有职业性。大部分高职院校以普通的口译教材作为口译教学内容,没有以高职学生日后会涉及的工作领域为导向来选择口译教学内容,没有重点突出与学生就业领域密切相关的常用口译专题学习。

第五,口译实践教学形式趋于单一。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实行工学结合的口译实践教学,即校内口译实践教学与企业口译实战的结合,小部分高职院校即使实行了此教学形式,企业口译实战的时间也只占据整个教学过程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如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口译学习中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口译实战。

第六,缺乏有效的译后评估总结。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口译课程只是采取传统的考试方法考核学生的口译学习,缺少及时性与有效性,不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口译情况以促使其提高口译水平。

二、高职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具体实施的建议

1

教学目标突出职业适应性

高职口译实践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口译人才。相对于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与综合素质较低,应降低口译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服务于一般层次的商贸、旅游和文化交流领域的口译人才。

2

校企合作突出工学结合理念的导向性

注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学,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有机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高职院校近年来非常注重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口译的职业特点迫切需要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发与建立校外口译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参加商贸、文化、科技等口译实战工作。校方可以与企业制订共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方式等,并且校企之间可以共享人才资源,学校的教师去企业兼职口译工作,企业的口译人员来学校兼职口译教学。

3

教学内容突出工作导向性

工学结合实践的教学内容要满足以就业为导向的岗位需要,可根据行业、企业需要的或校企共同制订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渠道选取难度适中、紧扣时代的素材,如商贸口译专题素材、旅游口译专题素材与文化交流口译专题素材等,但同时也对文理贯通的百科知识有所涉及,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各方面知识展开口译。

4

教学形式突出情境真实性

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提倡在课堂内实现口译现场情境模拟与在企业进行口译实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口译职业核心技能和口译职业素质的目标。在课堂内实现各个口译专题的陪同口译模拟、交替口译模拟、会议口译模拟与同声传译模拟等,让学生以译员的身份进行口译模拟项目训练,使得学生具备承担企业口译实战的基本能力与素质,从而使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校内口译实践教学与企业口译实战成为一个有机衔接的整体。

5

教学设施突出专业性

口译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要到位,应配备专业口译室与专用的口译训练设施,提供因特网的上网设施,配备百科全书、翻译方面的专业书籍和报刊、科技及经贸专业参考书籍、各种专业字典和词典,以供教师参考和备课用,也可供学生在进行口译训练前作译前准备、语言进修、知识补充等。

6

小班学习符合口译教学要求

口译任务的高精度要求需要学生接受高规格、高水准的培训模式,不宜采用大班教学。学生必须在口译训练中得到充分的口译实践机会,因此,小班教学才能确保口译实践教学的质量。

7

搭建校企口译网络平台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口译主页与论坛,在主页上提供丰富的口译资源,供学生下载学习,师生与企业可以在口译论坛里讨论口译知识与交流信息。

8

建设工学结合口译实践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具有特色、行业认可的高职工学结合英语口译实践教学团队。可以邀请口译自由职业者和专职译员加入师资队伍,作为兼职或客座教师;也可以邀请其他高校的优秀口译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并且本校的口译教师也可以到企业兼职口译工作,积累口译工作经验。

9

口译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1.新课堂五大板块:①系统程序训练:②学法指导;③自主学习能力培养;④综合(创新、探究)思维能力拓展:⑤励志成功学教育。

2.学习品质培养:①意志力;②注意力;③创造力;④责任心;⑤爱心;⑥诚信意识;⑦效率优先原则;⑧目标清单习惯。

(注:⑦同样单位时间内做并做更多的事,凡事先想它;有的才放矢,有向才行船。可分为不同的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五年计划、十年计划,建议用书面形式。)

3.新课堂特色教学方式:①音乐(轻柔、古典);②图画(简笔画、图片、照片);③实物;④故事(创编情境);⑤演讲;⑥表演(歌、舞、剧)。

二、学生阅读

1.英语七大能力(本人最新提法)

听(听力);说(口语);读(发音);写(写作);译(翻译);记(记忆);创(创新)。

(注:记、译、创新能力在英语新课堂上日趋凸显,记忆信息容量加大,创新思维无时不提,无处不用,因此,不宜再沿用粗放旧法,须研科学集约新法。)

2.七种能力综合训练严格七步骤

材料、单词、短语、句、段、章。

步骤和意义:①阅读并查生词――译、记;②听磁带纠正自己的发音(做标记)――读;⑨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反复朗诵,直至脱口而出(背)――听、说、读;④过度学习150%,反复第三步直至巩固;⑤体会语法点,改装基本句,举一反三――听、说、读、译;⑥听写查漏,围剿残敌――听、写、记;⑦反复第五步直至全对――记、听、写;⑧合上书全神贯注听录音并复述――自动化综合巩固。

(注:过度学习150%:假设10遍刚记住,再多加5遍以利巩固。)

3.七种能力单项训练

(1)听

精听:①英汉(易),练听、译;①英汉(中),练听、记:①汉英(难),练听、译、写。

泛听:①听老师;①听同学;①听磁带;④听收音机;⑤听电影电视。

说明:前者读字词句段章,后者读或写出相应内容,前者可为搭档或录音。

(2)说

①放松;②想象语言环境;③自言自语(对镜、用复读机);④背诵、演讲、卖弄;⑤对练(从有范围一自由);⑥背诵一定量基本句、句型、文章;⑦查词典,找关键类型词;⑧活学活用,改头换面,举一反三;⑨继续扩充基本句子量、文章量。

(3)读

①系统扎实学习音标;②学习积累音标拼读规则;跟(教师、磁带)读;③与磁带音对比(用复读机“自动跟读对比复读”功能);④用李阳疯狂英语“一三五方法”读;⑤读前常做“口腔操”并按摩嘴巴;⑥每天读100-200遍或30-60分钟;⑦随时看纸条反复读(每张小纸条内容不超过7单位字/词,句/知识,利用上下学、晨跑、晚睡、如厕、等人等间隙,每天约21次,每次3--5秒钟;舌下含硬的水果糖强行训练口腔肌肉。

(注:李阳疯狂英语“一三五方法”:一口气训练法,即一口气读完尽量多内容或遍数的句子,可用秒表测记录,比赛;三最法,经典老三最为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的读,新三最为最慢速、最夸张、最放纵;五大发音秘诀,即“长元音和双元音饱满,短元音急促有力,连音,略音,咬舌头”。)

(4)写

①听写自己能说出背出的句、段、章;②试默写自己能说出的句、段、章;③查、整理类型词于笔记本上并记忆:④举一反三,尝试以语法替换变通句子;⑤仿写,反复操练至熟练;⑥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尝试表达自己;⑦英语日记、周记、作文(汉英结合一纯英文)。

(5)译

三种直译式:①英汉(易);②英汉互译(中);⑧汉英(难)。

三种辅助式:①英问汉答:②汉问英答;③英说英译(同义句比较)。

说明:前者读/呈现,后者读/写出。

(6)记

①制作随身小纸条(一张7单位,一天21次);②学习掌握一些常用词缀词根,帮助记词;③草稿纸;④查词典(英汉、汉英,有多种解释及例句);⑤整理记忆步骤4中内容;⑥依例造句;⑦查记兴趣词,音标记词,联想记词,同类型词,尝试运用;⑧做标注(彩笔、符号、圈圈、下划线、分隔符等);⑨瞬间记忆游戏;⑩拼写游戏(纸片、拼盘、人代字母等)。

(注:材料单位:字、词、句、段;步骤:造或抄写1单位于一纸片上一让搭档看一瞬间(1/10秒)后拿开纸片,要求完整准确再现(说/写出)一反复几次直至全对一调换角色继续进行。)

(7)创

①智力开发游戏(七巧板、字幕的联想等):②脑筋急转弯;⑧发散、聚合思维能力培养;④质疑精神、独立精神、自信心训练;⑤独立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锻炼;⑥让创新精神深入学生的潜意识,日常化、生活化,时时处处事事不忘创新;⑦鼓励犯错,抓紧犯错,错了纠正,多吃一堑多长一智;⑧化繁为简,将每课内容浓缩为几个精华关键句。

(注:关键句处理七步骤:听、读、说、写、译、自由替换练习、听写、默写、查漏补缺,重复步骤)

4.复习

①运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原理:②反复次数越多越好(从不同角度);⑨每课针对自己的强弱点及时小结;④大总结(课本、笔记、练习题);⑤利用关键句复习:⑥用步骤3、4、5中材料,背诵,用口语突破考试;⑦有周密计划,注重效率适当的题海战。

(注:利用关键句复习五步骤:看英文狂喊英语;看英文狂喊汉语;看中文狂喊英语;在自由替换层次上用“一三五”方法重复步骤1-3;利用关键句找做题的感觉。)

5.英语大厦(七部分)构建表

口译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1 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然而,由于高职门槛的降低,使得商务和国贸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课程改革进程缓慢的问题凸显,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与各个行业相关岗位的要求并不十分匹配,而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结构体系的整体构建还不成熟,所培养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特定岗位的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的局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向型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中,学生的翻译能力往往最难获得,因此,加强“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目前,“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建设比较落后,究其原因,有主观、客观两个方面。①在主观层面,一些高职院校对该课程存在认识误区。在英语教学界内部,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高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时间有限,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能达到作为一名翻译的水平,也很少有人会以翻译为职业,因此,在商务英语专业中没有必要开设该课程。②在客观层面,“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建设与改革难度较大。由于该课程不如工科类课程那样,能够具体地与企业相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理念也难以实现,而涉及的知识面与能力又更加复杂,因此,造成该课程改革进展缓慢。同时,高职类学生相比本科学生而言,缺乏社会实践平台和机会,以及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训练,导致学习内容与企业业务实际操作脱节。

2 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2.1 课堂教学的职业化

在英语翻译教学的实际中,对话教学方式是教师们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拉近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最大程度上辅助学生掌握好英语学习的关键内容,培养他们相互交流的意识,促进他们的沟通进程。通过将普通生活中利用到的英语交流内容转化为专业的职业英语表达,目前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书本上所包含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企业组织机构介绍、产品说明书、广告、商务信函、合同,等等,所涉及的内容比较职业化。虽然其中涉及一些广泛使用的商业用语,但是这些完全不能够适应学生将来工作的所需,涵盖内容还是不够广泛。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教师们可以通过专门性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来对学生们进行培训,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岗位提供专业对口的专门性人才。

2.2 学习内容的职业化

针对涉外企业相关岗位所涉及的翻译任务,全面确定教学内容。

(1) 对国际贸易工作流程的相关岗位翻译职业能力和翻译任务进行分析。国际贸易工作中对翻译能力有需求的主要是策划人员、行政助理以及业务助理岗位,翻译任务包括笔译和口译两个方面,策划人员的翻译任务包括公司名翻译、企宣资料翻译(包括企业网站翻译、企业简介翻译、产品说明书翻译、广告翻译);行政助理的翻译任务包括名片翻译、会议口译和陪同翻译;业务助理翻译任务包括商务信函翻译、商务单证翻译、商务合同翻译、陪同谈判。

(2)通过分析胜任上述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翻译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相应的课程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解决传统学科体系中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不匹配、课程理论与实践梯度不合理以及整合程度不足等问题。高职教育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确定课程教学量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基础和培养目标出发,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确定课程教学量。[1]高职院校培养的不是职业翻译人员,而是具有对特定情况下的特定内容进行信息传达和翻译能力的商务从业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岗位把握确定教学内容,不能过于追求知识的全面性。翻译等领域并不是高职商务英语的主要目标,要以实用够用的原则建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2.3 “互联网+”背景下学习方式交互协作化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概念。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此虽没有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产业,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是首次提出,并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等都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可以预见,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将更快地与传统产业相融、相生,“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则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互联网+教育”是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在现阶段大量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利用“互联网+教育”如何培养专业人才方面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将慕课与“一屏多显”技术相融合,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云教室,在未来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上是大势所趋。

由于互联网资源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为多样化: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运用上看,力求找准利用互联网英语资源与学生创新学习的结合点,充分利用互联网英语资源,创造性地探索和开发构建起更加有效、完善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把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与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或互联网移动技术整合起来,建立互联网英语学习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互动,了解彼此的动态及相关信息。同时建立课外自主学习与课内互动学习二者交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种混合教学模式,实现课内正式学习方式与课外非正式学习方式相结合,课内教师讲授式教学与学生自主式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教与学过程中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教学内容上实现英语语言知识与英语翻译技能相结合,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英语学习更加高效化,不再局限于课堂与教科书,而是开放式的、自由式的、便捷式的学习。这种双向互动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性交流、音频式交流、视频式交流等,将教师、同学、教学资源、教学设施四种因素构建成一个整体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彼此之间都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协作、互相竞争。[2]

口译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口译中的自我修正现象,是话语修正现象在跨语言意义传递活动中的体现。它与口译输出中的不流利性问题高度相关,在技能上升的瓶颈阶段尤为突出。对口译自我修正现象的分析,有利于充分把握译员学习的基本状况,分析译员在口译活动中面临问题的类型和分布,改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话语自我修正指的是说话者在同一话轮之内自发纠正自己话语的行为( Pillai,2006)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话语修正与自我修正现象得到了广泛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只着眼于一种语言( 母语或二语) 内的修正,没有将涉及语际间意义转换过程中的修正情况纳入考虑。作为一种特殊而重要的语际转换活动,口译的自我修正现象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较之一般话语修正,口译自我修正现象更容易进行理论化、系统化考察。在口译研究中,译员意识活动中的概念成分很大程度上无法通过外显的方式予以考察,于是“在自我纠错和起步失误中显现出来的输出规划和监控等产出过程引起了心理语言学家和口译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Pchhacker,2009: 125) 。口译活动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自我修正现象的研究较之一般话语修正研究有更强的操作性和适用性。译员的输出大部分基于源语信息,研究者可根据源语大致确定译员话语规划的前语言信息,通过与最终产出的对比更加客观地判断译员的自我修正类型。此外,对我国大部分口译工作者而言,A 语等于母语,而 B 语多为在学校习得的外语,只有极少数译员的 B 语近似等于目标语母语使用者的语言水平( 鲍刚,2005) 。大部分译员的 B 语输出属于中介语范畴,但口译活动的时间与环境压力使之成为有别于一般二语言说的特殊中介语,这种特殊性也体现在他们的修正模式中。Pchhacker( 2009: 11) 将口译定义为“基于源语一次性表达而向其他语言所作的一次性翻译。”一般说话者可以频繁地修改输出,但对译员而言,不到非改不可的地步,不会牺牲流利度以及职业形象更改输出。那么当译员从 A 语译向 B 语时,在语言自动化程度不太高、监控机制无法像母语使用时那么高效的情况下,会将有限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语言形式还是内容层面上? 监控到有误时,会在哪种情况下不惜牺牲流利度执行修正? 反映了怎样的流利度观念和口译教学侧重?本文拟借鉴话语自我修正的研究成果,探讨适合口译研究的自我修正分类模式,并以该模式为框架分析口译语料,尝试将之用于口译研究中。将语料限定在全国性口译赛事上学生译员的连续传译表现,主要是考虑到: ( 1) 参加此类赛事的学生译员处于技能上升期,可排除语言基础薄弱所产生的一般问题,而使双语转换能力问题更为突出; ( 2) 同声传译有其专门性,学习者通常为经过高水准选拔的少数学生,相比之下,连续传译更具代表性; ( 3) 能够体现全国范围内的整体情况,排除地域和院校的限制; ( 4) 此类赛事设置了会议口译与对话口译环节,有利于考查不同任务要求对自我修正模式的影响。

    2. 话语自我修正和口译自我修正研究

    2. 1 话语自我修正研究

    自 20 世纪 70 年代 Sacks 等人讨论修正现象以来,众多学者从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角度对话语修正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宇,2005) ,不仅区分了修正与自我修正、修正与纠错等关键概念,还分别对母语和二语的修正模式进行了研究。Levelt( 1983) 建立了母语自我修正框架并探讨了背后的认知机制; Kormos( 1999) 等人则完善了 Levelt 的框架,将自我修正研究扩大到二语学习和研究中。Kormos( 1999) 认为自我修正是话语监控机制的外在表现。而在研究者构建的众多话语产出和监控模式中,Levelt的言语产生三阶段模式接受最为广泛,也最具有影响力( Pchhacker,2009) ,主要内容是: “概念生成器( generator) ”生成“前语言表达信息”,该阶段负责监控信息是否恰当,即产生的信息是否与话语规划一致; 前语言信息接着进入“系统阐述器( fomulator) ”,它在语音、词形以及语法上将信息编码成内部话语,该阶段监控发声前的信息,也称隐性或前语言监控; 最后由“发声器( articulator) ”产出我们听到的话语,话语产出会接受最后一道监控。在此基础上,Levelt( 1983)将自我修正分为五类,即不同信息修正( different informationrepairs) 、恰当性修正( appropriateness-repairs) 、错误修正( er-ror-repairs) 、隐性修正 ( covert repairs) 以及其余修正 ( rest ofrepairs) 。该分类比较全面,不仅包括语言( 形式) 层面的自我修正,也将与内容相关的自我修正现象纳入考察。

    2. 2 口译自我修正研究

    口译自我修正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相关研究大都重在考查重复、停顿等不流利现象。如徐海铭曾对 5 名受训译员的口译产出样本做停顿分析,试图总结出停顿类型及原因,结果显示译员“因为寻找表达内容问题导致了主要停顿”( 徐海铭,2010: 70) 。该研究采取了动态的实证研究方法,但未进一步探讨更深层原因。译员产出过程中因重复、错误启动、犹豫、改述和替代而导致的停顿只不过是其自我修正的外在体现,要更深入地了解口译产出中内隐的认知状态,必须深入研究口译自我修正模式,超越对音节延长和停顿等外显现象的关注。Petite( 2005) 首次研究了口译中的自我修正现象,她收集了 8 份由英语译为母语( 法语或德语) 的同传口译样本来分析译员的自我修正类型。她提出 Levelt( 1983) 的分类可结合口译的特点加以改进,引用到口译自我修正研究中。她重点探讨译者采取修正的交际理论依据( Petite,2005) ,认为译者倾向采取适宜性或错误修正,是因为语义欠准确、语言形式与内容有误会破坏交际准则,影响与听众的沟通交流。文章最后进行了辅助性的定量研究,初步统计了各修正类型所占的比例,但未展开讨论。该研究初步肯定了 Levelt 的框架在口译自我修正研究上的运用,但没有进一步探讨译员具体的修正模式。

    3. 适合口译研究的自我修正分类体系

    本文依据的分类体系借鉴了 Levelt( 1983) 和 Kormos( 2000) 的话语自我修正类型框架,但结合口译产出的特点进行了改造。Levelt( 1983) 和 Kormos( 2000) 的分类适用于一种语言( 母语或二语) 内的修正,对于各修正类型的涵盖度和区分度较好,但口译涉及语际间意义转换,源语是译员规划言语时前语言信息的依据与来源,有必要在分类系统中引入。这样不仅兼顾了口译话语产出的特点,也有助研究者在分类时作出客观判断。如不同信息修正,在 Levelt( 1983) 的分类框架中指说话者在输出的过程中,监控到当前产出与前语言规划有异,决定重新编码不同信息而造成的修正,而前语言规划无法外显观察。改进的分类系统假定原文是译员进行话语信息规划的依据,理想状态下成功的话语产出即译员在输出时实现了对原文内容的准确再现。如果发现口译修正源于输出信息与原文相比有误、为原文所无或有遗漏,即可判断进行了不同信息修正。表 1 的口译自我修正分类保留了 Levelt( 1983) 分类系统的框架,但对不同修正类型进行了重新定义: 该分类没有包括隐性修正。在 Levelt 的分类系统中,隐性修正指重复、延长和长时间停顿等现象。由于缺少显性的修正标记,很难界定隐性修正究竟于何时、何处开始,区分正常停顿与隐性修正中指的长时间停顿也是个难题,需要另有专门的研究。

    4. 连传口译中的学生译员自我修正现象分析

    4. 1 研究问题

    在上述分类体系基础上,通过对所选语料的分析,笔者初步探讨下列几个问题: ( 1) 学生译员在汉译英连传口译中,自我修正类型和分布如何? 他们的语言监控机制对何种类型偏误最为敏感? ( 2) 不同口译任务类型对学生译员的自我修正模式有何影响?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3) 对当前的口译教学有哪些启示?

    4. 2 数据收集与转写

    数据来自第一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和第一届全国口译大赛,参赛者均为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或研究生。此类赛事能最大限度模拟现场口译的氛围和压力,使学生译员的思维处于高度警觉的监控状态,自我修正现象表现得十分充分,有利于观察和分析。收集到的大赛录像资料包括7 段对话口译视频及6 段会议口译视频。每段对话口译视频约 8 分钟长,每段会议口译视频约 7 分钟长,都根据 Jefferson ( 2004) 的符号转写系统转写成文字资料。视频材料共 1 小时 52 分 33 秒,语料转写文本共 6,827 个英语单词。

    4. 3 数据统计及分析

    根据录像资料和转写文字,通过对照原文、查找字典与语法工具书、请教外教等方式对学生译员在口译输出中所犯的各类偏误进行归类统计。对应表 1 的分类,将偏误也分为三大类,即内容偏误( 信息添加、信息遗漏以及信息有误) ,恰当性偏误( 提供内容欠精确具体或容易造成歧义) 和形式偏误( 又分为语法偏误、词汇偏误和语音偏误) 。再根据表 1 的分类系统对文本中的自我修正现象进行标注,得出不同修正类型的频数和偏误修正率。任何不确定的或存在分歧的分类由两名研究人员共同讨论决定,个别无法达到一致判断的数据将被剔除。所有分类确定后,再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4. 4 分析结果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