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书法艺术;艺术作品;兰亭序;创作;怏然;快然;直谏

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

Feasibility of Chu Suiliang's Adapting "Yang Ran"

ZHENG Fu-zhong

《兰亭集序》最早见录于《晋书•王羲之传》,

其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之句为后之官修史书所沿用。

独“快然自足”之语,于历代摹刻本中,多为“怏然自足”。孰是孰非,为何唐宋季鲜有论及者(可能当时这是个常识)?

2007年,清华大学吴迪等对《四库全书》进行了全文检索,检索到原文或引用原文的情况共25次,均为“快然自足”。吴文称:“但除此之外的各时期摹本体系中,书法家们一直坚持着‘怏’字。官修史书必是‘快然自足’。”

案,兰亭八柱第二本,传为褚遂良临本中,

作“快然自足”。明王铎及傅山临褚《兰亭序》均作“快然自足”,欧阳询楷书《兰亭记》亦作“快然自足”。

褚遂良临摹《兰亭序》明王世贞藏本、陈鉴藏本与清梁章钜藏本均作“怏然”。

然《晋书》为唐太宗诏令撰修,始于贞观二十年(646),成书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历时两年之余,共纂130卷。编者共二十一人,其中房玄龄、褚遂良等为监修。由于唐太宗推崇王书,试图通过官修史书制造舆论,故亲撰《王羲之传》,

照常理不会出现如此谬误。又,关于唐太宗获取《兰亭》的过程,启功列三种说法,

足见唐太宗得《兰亭》之不易,后命冯承素等人勾摹数本,以赐太子、诸王,可见其十分珍视《兰亭》,当时必定轰动朝野,则诸臣亦不敢出错。

吴文列出了传世《兰亭》诸本中“怏”字图片(图1),并试图从读音上寻找答案,以“怏”、“快”形虽似而音异,“能够混淆的几率很小很小”而不了了之。案,传世《兰亭》多为摹本,即便是临本,亦与后世说唱文学不同,且《兰亭》以文本相传,与音无碍,不必深究。又《兰亭》区区数百字,不比抄写千言经文,何至疏忽?图1

“快”、“怏”究竟哪个源自真本,为何又分流至今呢?我们先来看二字意义有何不同。

《说文》:

快:喜也,从心声。

怏:不服怼也,从心央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

快:喜也,引申为疾速,俗字作。心声。

怏:不服怼也。按当作不服也,怼也。怏,盖倔强之意。集韵于阳韵曰:怏然自大之意。考王逸少兰亭序曰:怏然自足。自来石刻如是,本非快字,而学者知之。周亚夫传曰:此鞅鞅(案,“鞅”通“怏”)非少主臣。

案,段氏释“怏然”为自大之意,且言《兰亭》应以“怏然”为是。《现代汉语词典》“怏”字条下载“怏然”:①形容不高兴的样子:怏然不悦;②形容自大的样子:怏然自足。未载“快然”词条。

《汉语大词典》释“快然”为喜悦貌,并举“快然自足”条。然未收“怏然”条,于“怏”字下引《战国策•赵策三》:“辛垣衍怏怏不悦。”

(案,所举《战国策》一例印证了“怏然”在先秦有“不悦”之意。)《新华汉语词典》载:怏然:①心里很不高兴的样子。②自认为了不起的样子。

《新华大字典》载:怏然:①不高兴;不满意:怏怏不悦。②自高自大的样子:怏然自足。

《汉语大字典》载有“怏”字平声条,注引《集韵•阳韵》条曰:怏然,自大之意;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在“怏然”条下注“怏”为去声:①不高兴的样子,如怏然不悦;②自大的样子,如怏然自足。

《辞源》释“怏然”:不服气,不乐意。

案,“怏然”有两层意思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读平声或去声或可再论,并无大碍。我们要重点关注“怏然”的两曾意思:①自大;②不高兴。

此二解争议最大,而后者似乎于理不通;若作“自大”之论,“怏然自足”当亦可通,然置于《兰亭序》文中,则另当别论。张文称:“‘快然自足’(欢乐高兴,自我满足)显得更妥当,然用‘怏然自足’(自大自足)来连接上下文,也是讲的通的。还是得尊重原字‘怏然’为妥。”

吴文则认为:

“怏然”有两个含义:一,形容不高兴的样子;二,自大的样子。若是“快然自足”,表面上看起来更容易理解。但忽略了一个关键的地方:原文虽是“欣于所遇”,但接下来是“暂得于己”。“欣于所遇”如果还能“得于己”,为我所有,则可为人生得意,得意便容易忘形,即便是“暂得”,也可以获得一时的自大。但稍纵即逝的“暂得”是一种人生不幸,命运也在这种不幸中不自觉地“老之将至”,这就是“怏然”的另外一个意思。……“怏然”具有的两种释义恰恰反映的就是王羲之当时复杂的思想状态。

案,《兰亭序》的感情基调是由喜转悲,分界点便是“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一句。所以“欣”者,因有“所遇”,且“得于己”,“欣”字便是“然自足”的注脚。以其“欣于所遇”,所以不觉忘怀,情系之间“不知老之将至”。所谓“暂得”者,皆因“欣”而愈发觉短,非指“短暂拥有”即逝,否则又何待“所之既倦”呢?故“怏然”作“不高兴”讲时,实与“自足”抵牾,与文不合;“怏然”作“自大”讲时,虽“怏然自足”可通,然与文意不符。《老子•俭欲第四十六》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者常乐,实与“然自足”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此处若为“怏然”则较“快然”大煞风景。

然吴文引入了一则材料,即1908年,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敦煌获取了万余件敦煌文书,就中包括一份后来编号为伯2544的《兰亭集序》民间抄本(图2),从中可见“怏然”字样。并述《兰亭墨迹汇编》载:

图2

此唐抄本远在《晋书》刻本之前,《晋书》中“怏然”的“怏”作“快”,根据这个抄本可以看出这都是后来的传讹。

案,吴文并未提及该唐抄本的具体年代,故该抄本的底本便是个疑点。若所据为入唐宫前《兰亭》本,则以唐太宗九五之尊觅得尚颇费周折,民间怎能轻易得见?待《兰亭》入宫之后更非常人可以得见。观此抄本笔迹潦草并且一改《兰亭》本来章法,且“修禊”二字作“修契”,“所”字出现多次均与《兰亭》本来写法有出截然不同,此本或为背临,亦未可知。然终归旁证了《兰亭》在唐有“怏然”字条一说。但最近冯承素墓志的出土却明确了一个事实,即冯氏祖上官职不大,他得以入仕主要因为“临古法奉进宸闱”,奉敕摹《兰亭》时年仅十九。

初入宫廷,位卑官轻,做事专谨自不待言,所以冯承素摹本《兰亭》应该是与真本一致的。那么《兰亭》第二柱作“快然”又如何解释,究竟是谁改写了呢?吴文只言《晋书》为“千古之误”的源头,但并未细言何以官修本《晋书》会“误”,另与官修本同属者尚有传为褚遂良临本的《兰亭》第二柱。

是谁改“怏然”为“快然”的呢?笔者以为最具可行性的是褚遂良。张文以为可能是房玄龄等,也可能是褚遂良:“在传为褚遂良临本《兰亭序》中,当他将‘怏’字第四笔想临成一个短竖时,突然意识到这应该是个‘快’字,他迅速改变了方向,向右横画而折。”

案,太宗得《兰亭》如获至宝,置之枕边把玩,又命冯承素、赵模等人勾摹赐予重臣。太宗如此重视,想必褚遂良等不会对《兰亭》陌生,试看褚临本中“外”字改“因”字处、“于今”改“向之”等处,均原样临摹,何以转念之间“迅速改变方向”易为“快”字呢?值得注意的是,诸本大都遵循了《兰亭》本来的用笔特征,唯褚本(第二柱)不然:“快”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图3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落笔第三笔收笔处即提笔外转(真本是内收),第四笔又一改诸家尖峰轻落的特点,重按作方笔后迅速提笔,第五笔又改作逆锋,且横画上仰角度较大,蓄势即收,未若他本作横式状,这一系列的动作恐非突发奇想,而是有意为之。尤其“快”字第四笔,落笔极重,笔者以为这正是褚氏强调真本《兰亭》的“怏然”字样的错误,警戒后人。“快”字第四笔乃是晋唐时流行的“节笔”,

同属者还有《兰亭序》24行起首“诞”字第二笔。这种笔法于褚遂良本人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图3)。细看褚本《兰亭》,发现用笔藏匿改动处不胜枚举,这正是褚氏用笔特征所在。然此本点画略显优柔,笔者猜测可能是后人仿本亦未可知。案,启功先生曾言褚本“字与米诗笔法相同,纸也一律,实是米氏自临自题”。

翁方纲《苏米齐兰亭考》卷四亦言“此则米老自临《褚兰亭》”。同时《翁考》还说:“米诗中‘昭陵’作‘昭凌’,‘怏然’作‘快然’,都分明是误字,或是米迹的重摹本。”条下启功注曰:“‘怏’字《晋书•王羲之传》作‘快’,但帖本无论墨迹或石刻,俱作‘怏’,知《晋书》是传写或版本有误的。”

(p33)案今褚本作“快”字样,或为米临,然断非米芾改之,否则《晋书》的问题就难以解释,米芾显然是认可这种改动的。《晋书》是传抄或版本问题吗?大概不会,此前已有述。

为什么说褚氏改写《兰亭序》最具可行性呢?试看《旧唐书•本传》载,太宗对魏征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以侍书,又谓:“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可见褚遂良深得唐太宗器重。魏征所以荐之者,所重不啻书耳,更以其善谏。清阮元曾言:“徵知褚遂良忠直,可任大事,荐其人,非荐其书。”

所言甚是。褚遂良果然不负众望,“前后谏奏及陈宜书数十上,多采纳”。

如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欲封禅泰山,褚遂良谏曰:“昔汉武帝行岱礼,优柔者数十年,臣愚愿加详虑。”太宗遂“寤(悟),诏罢封禅。”又,魏王李泰僭礼如嫡,群臣莫敢谏,褚遂良谏曰:“太子、诸王宜有定分。”

可见作为一个谏臣,褚遂良不仅名副其实而且在唐太宗心中的位置非同一般。贞观时,位极人臣,褚书因此也风靡一时,刘熙载《书概》称其为“广大教化主”,可见一斑。太宗的器重也使得他“鲠亮”不阿的个性得到了发挥。褚遂良以谠言劝谏深得李世民厚爱,成为李世民托孤大臣之一。唐太宗欲立魏王李泰为太子,褚遂良更是直谏不讳:“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也!”

太宗废立有失,褚氏竟敢言其“大失”,军国大事有失他能冒死进言,何况《兰亭》有误!褚遂良之耿直不独于唐太宗一朝,至高宗时,公元655年武昭仪欲废后,褚氏“置笏殿阶,叩头流血”谏言,致武氏大喊:“何不扑杀此獠!”。

(P6598)则褚遂良耿直、敢言异声明矣,加之太宗喜爱,复褚氏出身侍书学士,精通小学,如此,则于《兰亭》中发现“怏然自足”之不当语,首先是可能的,其次是敢谏的。特赖太宗器重,故褚氏下笔改之当合史实。褚氏以后凡作“快然”者,恐所本皆出此处。米芾在其跋中未提及此事,大抵对此也是默认的。后来诸如王铎、傅山等对此已深信不疑,无需再论,故不曾见著。陈文言:“至于褚遂良的认识与房玄龄等人的认识孰先孰后,谁影响了谁却不得而知。”

今案褚氏不阿,落笔修正,正如谏太宗封禅,以其言之凿凿,太宗大抵亦以“快”为是,故允,不然《晋书》断不能悉改作“快然”。修书非比书札作伪,恶俗之人难能也,且官方史书有规模、流传有限,更非常人可轻易改动。同时,《晋书》中既全为“快然”,

图4也就排除了后人传写出错的可能。然崇王过甚的唐太宗还是命冯承素等原样模拓,此所以今世有“怏”、“快”之争。郭沫若先生曾言:“《晋书》所引《兰亭序》文本作‘快然自足’,‘快’字一般帖本都误成意义相反的‘怏’字。颍上本于‘怏’字旁分明有改为‘快’字的痕迹(图4)。”

案,这里显然是颠倒了是非。若果真是“改为快字”,则“怏”字理应划去,颍上本中显然没有相应的痕迹。其实《兰亭》真本作“怏然”,因褚氏以为不妥,奏请改之,后人不知,故颍上本“怏”、“快”并列。

当然,褚遂良改写《兰亭》至今不见文献有相关记载,也许太宗认为没有必要吧,已无从知晓。

参考文献:

房玄龄等晋书•王羲之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

按:张彦远法书要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下)北京:中华书局1959;严可均全晋文(上)北京:商务书馆,1999均作“快然自足”

吴迪、赵丽明敦煌摹本了结千古一字――兰亭集序//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下)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826

案,一说为摹本今案其为临本,以行文潇洒不拘泥。启功先生说:“褚临本问题有各种传说,北宋时,指唐摹本为褚笔之说流行渐多,不足深辩。”启功启功论艺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25

案,欧阳询《兰亭记》,原石久佚,拓本传世极少。1984年,由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书法大辞典》认为此贴“系后人集欧书”。田蕴章先生曾睹原拓,以为《兰亭记》系欧作。真伪考定,可俟来者。

张志清、吴隆辉兰亭全编(内编)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5:(王)340、(陈)106、(梁)89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与文化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228

启功启功论艺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22

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07: 217(快)、221(怏)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12(怏)、502(快)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446

新华汉语词典编委会编新华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412

新华大字典编委会编新华大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412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956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580

辞源编委会编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修订本版,2004年第9次印刷:1108

《辞海》释“怏”为:郁郁不乐貌(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866;《实用古汉语大字典》释“怏”为:失意,不服气的样子(实用古汉语大字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1105),二者均未引“怏然”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怏然”:不满意,不服气的样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005)。今案“不高兴”与“自足”相悖。

张志攀读禊序说“怏然”中国书法,2010,(09):98

江锦世新出土唐冯承素墓志考释中国书法,2010,(09):131-132

案,此乃“节笔”,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频出。“节笔”可见(日)松本芳翠关于孙过庭书谱之节笔书苑第一卷第七号

启功启功论艺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32

刘等旧唐书•长孙无忌传北京:中华书局,20001655

阮元著,崔尔平校点南北书派论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632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百五)北京:中华书局,19753220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6506

郭沫若驳议的商讨文物,1965,(09):33

(上接第428页)

考,推断出鼎耳、足的形制。在泥块上雕刻出鼎耳及鼎足的模型后,用石膏范出模具。考虑到修复的可逆性,选择了Quik Copper速成铜胶作为材料来制作耳、足,再用环氧树脂胶,逐个粘贴在器身上,这样日后如果有充足的依据发现此次修复有误,也可及时地进行拆卸、纠正。

图四修复后

8.着色

使用虫胶漆(虫胶片和乙醇按3:5的比例调兑,充分搅拌、浸泡),依据器物底色,掺入铬绿、群青、钛白粉、赭石、土黄、炭黑等各种矿物颜料,调成色泥,需作厚锈时,在色泥中调入适量土粉,用以着色。待漆干透后,再用小刀、玛瑙扎子、沙纸、粗布、棕刷等各种工具,进行反复加工。直到将补块颜色与器物原锈色,协调一致,做到远观一体、近观有别,符合博物馆展陈的要求即可。

三、结语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范文第2篇

三月上巳 暮春郊游

古代使用“干支”纪年,也使用“干支”纪日。著名的周武王伐纣灭商的牧野之战,就是发生在“甲子日”的早晨。“巳日”每隔十二天出现一次,每个月会有两次或三次“巳日”,每个月首次出现的“巳日”就是“上巳日”。古代虽然以正月、二月和三月为春季,但是孟春正月和仲春二月依然春寒料峭,不宜户外活动。只有到了气候回暖的暮春三月,人们才会在“上巳日”结伴郊游,而且在踏青赏花的同时,还要到水畔洗去身体积存多日的污垢,并且由女巫举行祛除不祥的仪式。这种活动被称为“祓禊”,始见于儒学经典《周礼·春官》的记载。

另一部经典《诗经》里的《郑风·溱洧》诗篇,讲述了郑国的青年男女在三月“上巳日”到郊外的溱水和洧水之滨举行祓禊活动时结伴嬉戏、采集兰花、互赠芍药、彼此谈笑倾诉爱慕之情的欢快场景。

《诗经》也是孔子传授弟子的一门必修功课。《论语·先进篇》记述了孔子在一次讲学时,要求弟子们阐述各自治国理念的经过。不懂谦让的子路说,他可以用三年时间治理好一个中等国家;比较谦虚的冉有说,三年时间他只能使一个小国富足,还不能做到礼仪教化;更为谦虚的公西华说他只能参与一些礼仪活动,还谈不到治国之术;轮到曾子的父亲曾皙发言时,他说的却完全是另类的事情。曾皙说他喜欢在换上了春装的暮春时节,约上十几个同伴,到曲阜城外的沂水边去洗个澡,到祭神求雨的高台上去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曾皙所说的就是传统的三月“上巳日”祓禊活动,他那恬淡适意的人生向往,得到了孔子深切的赞同与由衷的叹赏,不由高呼:“吾与点也”。

每年三月的“上巳”日期并不固定,自魏晋以降,遂从俗定为三月三日。水畔洗浴和祓禊仪式也逐渐被淡化,人们踏青时会携带着食物在郊外饮酒野餐,文人雅士还会赋诗纪胜。杜甫的名篇《丽人行》就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东晋时期一群名士的一次踏青郊游,因为王羲之的书法名篇《兰亭集序》而被传颂不绝,堪称是古往今来知名度最高的一次春游盛事。

解读曲水流觞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是王羲之写在《兰亭集序》篇首的文字。

兰亭,常被人误解为是一座凉亭,还有人误认为《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坐在这座凉亭里边书写的。其实,“亭”在古代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郡下面是县,县下面是乡,乡下面是里,十个里设有一亭。《史记·高祖本纪》记述,汉高祖刘邦故乡是沛县丰邑(乡)中阳里,刘邦曾经当过泗水亭的亭长。“亭”类似治安哨所,所以刘邦部下有一名负责追捕盗贼的“求盗”,其职责相当于刑警。王羲之在序文之首就交待了活动时间是在“永和九年”的“暮春之初”,随即交待了活动地点是会稽郡山阴县郊外的兰亭,然后说明这次活动是举行“祓禊”之事,继而又说到了与会者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活动的方式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和“一觞一咏”,行文完全符合记叙的要领。

“永和九年”是公元353年。那一年的三月三日,时任会稽郡地方长官的王羲之依照“上巳日”水畔祓禊的传统,约集谢安、孙统、孙绰等众多名士共42人,来到山阴县(今绍兴市)郊外二十余里的兰亭,举行了“流觞曲水”的文人雅会,所谓“少长咸集”的“少”,是指与会者中还有王羲之的三个儿子王凝之、王徽之和王操之。

兰亭位于兰渚山下,所以王羲之说这里“有崇山峻岭”。“觞”是一种木胎髹漆质地轻薄的酒杯,两侧的杯耳形似鸟翼,所以又叫“羽觞”。“流觞”就是让斟入了酒的羽觞浮在水面顺着弯曲的水渠漂流而下。“一觞一咏”,就是等顺水漂流的羽觞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饮了这杯酒然后当场作诗一首,如果未能作诗就要罚酒三杯。

人们往往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是与会者42个人围坐在一条小河两岸,但是忽略了“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这句话。试想“激湍”的“清流”,如何能让斟入了酒的羽觞顺水漂流而不倾覆?又如何能让羽觞中途停住?42个人分散围坐在一条小河两岸,彼此又如何可以交谈论诗?其实,“引以为流觞曲水”的一个“引”字,透露了当时是人为地在小河岸边挖掘了一条弯弯曲曲的不会很宽的水渠,引入了河水。水流平缓,可以让羽觞漂浮不致倾覆,水渠弯曲可以让羽觞易于停住,弯弯曲曲的水渠还可以使列坐两旁的人们位置集中,利于交谈对话。王羲之和谢安都是东晋的名门望族,“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就是他们两家,孙统、孙绰等人也都是官员。可以想见他们离开山阴县城二十余里,是带着仆人前往的。挖掘水渠,斟酒流杯,预备酒食及伺候笔墨这些琐事,应该都是由仆人们操作的。

《兰亭集序》遗踪

当天,有王羲之等11人各作诗2首,另有15人各作诗1首,还有16人只被罚酒没有成诗。那次聚会共计得诗37首,按照惯例事后要结为诗集,大家公推发起这次活动的主人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作序。王羲之乘着酒兴,当场使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记述了聚会的盛况,抒发了人生的感怀,即名垂千古的《兰亭集序》。其实流传后世的《兰亭集序》法帖,只是王羲之乘兴书写的稿本,所以字迹多有涂改。相传王羲之过后又书写了很多次正本,但是他认为全都不如在兰亭聚会时当场书写的稿本更有神韵。

时隔三百年后的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他感觉“戈”字很难写好,一次写了半个“戬”字,让书法家虞世南补写了右边的“戈”。此后,他把作品给被同样精通书法的魏徵评论,结果,魏徵说,全篇字迹之中只有这个“戬”字半边的“戈”字最好。唐太宗收集了许多王羲之的法帖,只有《兰亭集序》没有到手。这份传世珍宝当时被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传给了弟子辩才和尚,收藏在山阴县的永欣寺里,秘不示人。唐太宗派遣监察御史萧翼携带着王羲之的另外几幅法帖去和辩才和尚谈论书法,引诱辩才和尚拿出《兰亭集序》真迹观赏。结果萧翼乘机换取真迹进献给了唐太宗。唐朝的宫廷画师阎立本曾将这件事画成了《萧翼赚兰亭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唐太宗对于《兰亭集序》爱不释手,他让书法家们临写了多幅摹本,死后又将真迹陪葬于昭陵。相传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违背了遗嘱,只是将一幅摹本陪葬于昭陵,后来真迹又被陪葬于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陕西耀州节度使温韬盗掘了唐太宗的昭陵,在石函铁匣之中发现了王羲之的多幅法帖,此后流落民间,但是其中未见《兰亭集序》。所以关注《兰亭集序》的人们认为这件真迹可能仍在未被盗掘过的乾陵之中。现在流传于世的《兰亭集序》都是摹本,其中以唐太宗时期见过真迹的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和冯承素的摹本最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兰亭雅会 后世仿之

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他将圆明园里仿照“流觞曲水”意境建造的“坐石临流”景观列为“圆明园四十景”之第三十八处,并且题诗说“白石清泉带碧萝,曲流贴贴泛金荷。年年上巳寻欢处,便是当时晋永和”。“坐石临流”景观始建于雍正初年,位于圆明园福海西岸的舍卫城南面,是一条两岸砌筑着怪石的水渠,水渠之上有一座敞轩。后来乾隆皇帝将敞轩改建为八角亭,并且在八根石柱上边镌刻了八幅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柳公权、董其昌等人与乾隆皇帝自己摹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兰亭八柱”。1917年,兰亭八柱由圆明园废墟运至北京中央公园即现在的中山公园。1971年,兰亭八柱被安置在中山公园的“景自天成”亭内。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范文第3篇

“兰亭修禊晋永和,风雅犹传醉山阴。”

兰亭,是东晋士族兼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曲水流觞,群贤毕至”,是人文风景绝佳之处。春秋时越王勾践在此种兰,汉朝设驿亭,故名兰亭。兰亭盛会,会稽内史王羲之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自此名扬天下,兰亭成为书法圣地、回味魏晋风流的好去处。

走进绿树掩映的小山村,除了浓浓的乡土气息,你还会从中闻到一阵阵翰墨飘香。沉浸在“桃花源”里的兰亭村村民们,无论是古稀老人,还是学童稚子,拿起毛笔,都能写上几笔。走在乡间,溪水潺潺,仿若还能倒映出当年王羲之与文人雅士曲水流觞的情景,而这片土地在《兰亭集序》经久的熏陶中也自有了另一种秀美。

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光彩夺目,被称为“有情的国画,无声的乐音,纸上的舞蹈,砚中的云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在兰亭村书法活动室,只见村民们或潜心练书法,或三五成群观摩研讨书法作品,这一份认真劲谁看了都会动心。他们用毛笔和水墨,在纸面上形成黑白的意味,毛笔的疾运、徐缓、飞动、顿挫所抒写出的与其说是高雅艺术的表达,不如说是朴素生命的流淌。

陆小华的妈妈王文雅是村里远近闻名的书法好手,已经当了外婆的她从年轻时候就酷爱书法,作品更是被村里人认为是“精品”,经常会有一些村民来讨要作品。由于书法之风盛行,村里逢年过节,总是少不了一群书法好手送上自己亲笔书写的春联、“福”字、“喜联”,挥毫泼墨间也使得彼此关怀的情意绵绵,村风和谐。更有人将自己的书法技艺搬到了兰亭风景区门口!村民袁张龙现场题扇,现场卖扇,他题写的《兰亭集序》纸扇深受游客欢迎,有的客人一次就买走几十把,成为了风景区外的又一道靓丽风景线。

“曲水流觞,茂竹修林”已升华为一种书法文化的意境,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情趣。《兰亭集序》引领着书法艺术的前进道路,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广、渊源最深的传统宝典。兰亭,也已经成为了一方孕育书法艺术的沃土。兰亭镇中学是省级“书画特色学校”,兰亭镇中心小学是“全国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兰亭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书法村”,并被命名为市级“文化特色村”。

从民间到学术,“书法朝圣地”的美名,让它继续沿着历史的流脉,越飘越深远。

坐落于清幽之境的中国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气韵非同凡响。它的成立使得书法正式纳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它的创办也拓展了兰亭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书法爱好者纷至沓来。建于1988年的书法博物馆依山傍水,里面陈列着中国书法简史和古今中外书法精品。没有曲水,照样流觞。文运方随国运盛,心花喜逐笔花生。无论是业余爱好,还是致富途径,又或者是学术交流,兰亭得天独厚的艺术渊源,正使之日益成为欣赏、品味、体验和解读书法艺术的摇篮和乐土。

幽香致远识兰韵

流觞亭有竹刻楹联:竹阴满地清于水;兰气当风静若人。

沿着绍大线驱车前往浙江海峡两岸兰花科技园,在入口处随意洒下的几把花籽,已经烂漫成了一片野花,情趣盎然。走进园区,一排排智能温室大棚,专为兰花量身定做,工作人员正在为幼苗浇灌营养液,花苗长势喜人。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十三公里处的兰渚山下。《越绝书》记载:“勾践种兰法山。”诗人王十朋在他的名作《会稽风俗赋》中,热情讴歌“兰亭国香”。绍兴是中国春兰的故乡,而兰亭恰是绍兴种植兰花的中心地区之一。据传世界上有七处兰亭,分别在北京、宁波、台湾及日本等地,但是真正以兰名亭的可能只有绍兴的兰亭。但可惜的是,一直以来该镇境内缺少有规模上档次的兰花休闲观赏地。现在,随着由台商投资的浙江海峡两岸兰花科技园的进驻,兰亭“无兰可赏”的局面得到了改观。

据了解,这一项目由绍兴县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推荐,台湾东明兰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350亩,计划总投资720万美元。主要依托台湾兰花种植、研发技术优势和国际知名度培育蝴蝶兰、明日叶,并利用温室大棚,采用组织培养方式进行品种繁殖与优化,其规模在全省独一无二。“兰花科技园落户兰亭,将对兰亭镇兰花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兰亭镇党委书记陈学军说。

兰亭雅集选择三月初三上巳日,正是兰花盛开之际,也是采兰、赏兰、画兰、颂兰最好时节。在《兰亭集》的37首诗中,有些诗就触景生情,由兰起兴。这些佳作可说是一幅幅蕙兰吐芳、清香送远的“兰亭国香”图。在兰亭湖生态休闲区南侧,一个占地约70公顷,总投资2000多万元,集兰花栽培、科研、展示、交易及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兰文化博物园即将完工。至此,兰亭人将会把更多兰花的芬香与远方的来客分享。

而在兰亭人的日常生活中,兰花也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点缀小品。古有屈原颂兰之美、孔子扬兰之善,他们通过兰花来求真、求善、求美,来追求高尚完美的人格修养。今有兰亭人,以兰为美,人品如兰。他们充分利用“兰的品质”来熏陶人,激励人:如兰那样一身正气,清耿廉洁,鼓励人们陶情与立德;如兰一样真诚与芬芳,团结人,凝聚人,形成温馨和谐的友居氛围……当兰文化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达到无所不有,无所不在,兰文化也融化为兰亭新型城市化建设中的时代风采和精神内涵。

茂林修竹见精神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兰亭雅集 永和九年 会稽 王羲之

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集“筑室东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四十余人在山阴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集会――兰亭雅集。

兰亭雅集是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化盛事。作为一种文学符号,它成为“风流”、“高雅”与不落俗套的象征,引得后世纷纷效仿,如“乌衣之游”、“西园雅集”、“滕王阁雅集”;同时,兰亭诗推进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过渡,使诗歌日益摆脱“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尴尬;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王羲之的一帖《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如今,“兰亭”一词几乎成为书法的代名词,兰亭其地已是名副其实的书法圣地……为更好地探讨兰亭雅集的文化意义,我们有必要理清与其相关的事实以求最大程度的复现集会的真实面貌,把握集会的实质。

一.其时

关于集会时间,《兰亭集序》中有云: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永和”是东晋穆帝的年号,“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考察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此时的东晋总体维持着稳定平和的政治局面,尽管北方一直为少数民族所控制,但东晋内部却是相对安定并且社会思潮多元。政治上,东晋皇族和门阀士族之间,各门阀士族互相之间,特别是门阀大族之间的矛盾使他们互相钳制,谁也无法取代谁而独霸一方,所以此时的政治形势相对安定。《宋书》有:“自晋室流迁,讫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张可礼先生认为“就东晋内部来说,尽管君弱臣强,但政权大体是稳定的;尽管前期有王敦之乱和苏峻之乱,后期有桓玄的篡权和孙恩起义等,但时间都不很长。整个东晋时期,社会比较稳定,国势并不衰弱。”[1:189]

相对稳定的社会条件,使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较少受到动乱的威胁,从而为士人的游赏聚会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东晋高度发达的庄园经济所表现出的相对独立性,为当时士族文人个体独立意识和人性自然解放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和原动力。此时的文人不仅衣食无忧、行住方便,没有体力之劳、灾祸之虞,而且拥有了大量可供支配的闲暇时间登山临水、聚会宴饮。社会思想方面,礼治、法治和无为而治并存互融,统治者既倡导儒学和玄学,也支持佛教和道教,西汉以来崇儒读经的传统模式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玄学思潮以清谈论辨的自由方式蔓延开来,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儒释道合流的过程中,文人较少受到宗法制度的羁绊,人们在学术思想和社会意识的认识上表现得异常活跃。

特别是到了兰亭聚会举办的“永和九年”,东晋已历五帝四十余年,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结构已趋稳定,士人们渡江之初的“难民”意识逐渐消失,与王导、郗鉴等老一辈的“克复神州”相比,这时,王羲之之辈做得更多的是恣意山水、关注生命自然。如此自由的社会环境使一场世家名流的兰亭雅集呼之欲出。

二.其地

兰亭雅集的地点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一方面是因为集会的组织者王羲之担任会稽内史右将军的职务方便行事,更重要的是会稽本身也具有雅集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不仅风景秀丽,而且还是东晋的次文化中心,汇聚了大批社会名流。

晋时的会稽,“今江部浙江西部皆其地。治吴,即今浙江绍兴县治”,[2:1020]因为境内的会稽山而得名,一直就以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而闻名。东晋时,自首都建康向南到会稽、永嘉一带,有着当时天下最秀丽的山川。会稽郡“特多名山水,峰隆峻,吐纳云雾。松栝枫柏,擢干竦条;潭壑镜彻,清流泻注。”[1]关于它的景致,《世说新语中有: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然相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季,尤难为怀。”(《世说新语・言语》)

在会稽的美景中人们不仅得到视觉的享受,同时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达到了“畅神”的目的,以会稽为中心的浙东滨海地区由此成为南渡士族理想的栖身之地。

此外,会稽历来就是个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原始部落定居时代属于河姆渡文化圈的会稽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区域;奴隶社会时期,治水英雄大禹在此娶妻、封禅;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古越国的旧地,地方上盛传着越王勾践、范蠡、伍子胥的英雄事迹;秦时,秦始皇游历到此,不久项羽、项梁集吴中子弟八千在此起兵反秦……到了东晋,由于恒温、殷浩的斗法,都城建康成了危险是非之地,文化人更缺少了雅集品谈的的兴致,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浙东山水。恰巧当时会稽主政者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5:2098]他的主政竖起了一杆文化旗帜,使会稽成为当时乱世中的“文化绿洲”,引来“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之辈纷纷移居会稽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同时,王羲之主政的会稽,“还为打通玄佛提供了一个于善意和友情中碰撞、交流的大熔炉”,[6:161-162]这里居住着像支道林、许、郗超等玄佛学中的佼佼者,王羲之常与他们交流论道:

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与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流连不能已。(《世说新语・文学》)

王羲之的到来使会稽文化中心的色彩更为浓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新任内史为核心的名士文化圈,正所谓“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这里汇集了全国思想文化领域最顶尖的人物,他们共同为东晋文化谱写出辉煌的篇章。

三.其人

关于兰亭雅集的与会人员,施宿在《会稽志》卷十《天章寺碑》中记载道:

羲之、谢安、谢万、孙绰、徐丰之、孙统、王彬之、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袁峤之、郗昙、王丰之、华茂、庾友、虞说、魏滂、谢绎、庾蕴、孙嗣、曹茂之、曹华平、桓伟、王玄之、王蕴之、王涣之各赋诗,合二十六人。谢瑰、卞迪、丘髦、王献之、羊模、孔炽、刘密、虞谷、劳夷、后绵、华耆、谢藤、任、吕系、吕本、曹礼,诗不成,罚三觥,合十六人。

无论是从与会人员数量还是身份地位看,兰亭雅集都堪称规模宏大,星光熠熠。首先,就人数来说,兰亭雅集达到了四十二人[2]。在此之前文人雅士好聚会,但都不过是三五同好即兴而来,尽兴而散。《世说新语・文学》中就有“支道林、殷渊源俱在相王许。相王谓二人:可试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渊源ァ⒑之固,君其慎焉。……”即便是《世说新语》中记载规模最大的一次聚会“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诸人曰:今日可谓彦会,时即不可流,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也不过十来人。而像兰亭雅集这样召集四十多人同往堪称规模宏大。其次,从与会人员身份地位看,四十二人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前后主宰江左政局的王、庾、桓、谢四大家族,其中有曾与司马氏共天下的琅琊王氏家“拔萃国举”的王羲之和他的七个儿子,陈郡谢家代表谢安、谢万,曾权倾一时的颍川庾家的庾友,还有当代枭雄桓温之子桓伟。除了这些高门大族,还有“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许俱有高尚之志”的孙绰,又有“年甚耄,坐久思起”的庾蕴。总的来说,能够参与其中的人不仅要求自身素质高,并且还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在当时整个会稽地区,兰亭雅集可谓是“兴师动众”、规模空前了。

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将这次活动举办的原因归于“修禊事”,但我们从雅集的时间、地点和与会人员中发现,兰亭雅集并没有多少宗教神秘色彩,它不过是东晋名流借修禊之名以文人特有的雅兴和放眼寰宇、俯仰人生的胸襟,联手托出的一盘全方位地再现当时士族阶层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政治忧患的文化盛宴。

参考文献

[1]张可礼.东晋文艺综合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2]臧励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5]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王斌.旷古书圣――王羲之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7]孙明君.兰亭雅集与会人员考辨[J].古典文学知识,2010(2)

[8]孙明居.兰亭雅集与会稽士族的精神世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注 释

[1]《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会稽郡记》,第324页。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范文第5篇

“如果你想去的是适合你的地方,你永远也不会想停下来。”

2011年2月17日,郭去疾看到李开复发的一条微博――“你不会意识到自己需要更长的跑道,除非你开始提速”后,随即转发并如此写道。

一唱一和间,俨然一段亦师亦友的情分。李开复、郭去疾,他们曾是谷歌公司里的师徒、战友,后来先后离开。郭创办兰亭集势科技公司,做跨国B2C,自称这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跨国B2C,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制造工厂直接将产品卖给国外的消费者。这是最近两年电子商务界热议的一个话题,因为这意味着一场全新变革,而兰亭便是变革的领头羊。它类似于国内的淘宝网,不同的只是它的客户在国外。

“我不愿当赌徒,但我有兴趣开‘’。”郭去疾如是说。他的梦想是把兰亭做成中国品牌的孵化器。去年10月底,兰亭刚获得第三轮共3500万美元投资,俨然让他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亦师亦友

“我在谷歌工作的最大启发是使我更加注重方法论和逻辑性。中国人喜欢演绎,而美国人擅长归纳。演绎是从上到下:假设有一个公理推导出很多公式,最后算出来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叫演绎。归纳是指找十个三角形,都发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从而得出对三角形的这个结论是成立的。我喜欢归纳法。”

李开复对郭去疾的评价只有四个字:聪明绝顶。

1975年出生的郭去疾习惯于被人称为“神童”,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他去了全美十所最大州立大学之一的芝加哥伊利诺大学。正是在此,他结识了李开复。后来郭申请微软成功,开始到西雅图微软总部做程序员,之后又到亚马逊,并参与了亚马逊对卓越网的并购,最后进入谷歌,做产品经理。在此期间,郭还在李开复的建议下到斯坦福大学读了个MBA。

然而直到2005年,李开复从微软辞职加盟谷歌,负责开拓谷歌中国业务,郭去疾作为“总裁特别助理”与之一起回到中国,“师徒”两人才算正式走到了一起。

2007年,郭去疾已经做到谷歌中国的首席战略官。可以说,与李开复一起在谷歌的日子,带给郭去疾管理思想上质的飞跃:一是用数据说话,二是化繁为简。见微知著的公司往往是最有潜力的公司,譬如微软、谷歌和Facebook,均是这一类型,但“见微”在前“知著”在后,换句话说,与具有前瞻力的创新相比,从细节当中提炼自己的优势是先决条件。

那么2007年9月,郭去疾与人合伙创办兰亭,当时兰亭被提炼出的优势是什么?

兰亭一开始的定位是B2B。郭去疾们只是觉得他们在社会化营销上兴许比同行技高一筹,于是边做边看。后来发现兰亭网上多为个人买手,遂将定位改为B2C。而这恰恰迎合了郭去疾式管理思想的“用数据说话”和“化繁为简”――这同样是跨国B2C制胜法宝中的两种。

显然,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归纳”到最后,郭去疾们一不小心走上了革传统外贸命的路子──即将传统外贸链条里的出口商、进口商、经销商等环节给直接省略了。

兰亭是如何炼成的

“一个企业或一项生意的成败,最重要的因素是假设。做每件事你的假设是什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世界观。一件事情的失败不是推理的失败,也不是执行的失败,而是假设的失败。创业者最大的懒惰,是不去验证那些可以验证的假设。错误的假设,十倍灾难于错误的推演,百倍于错误的执行。”

在兰亭,郭去疾的管理思想还得到了方法论上的支撑。那就是“证伪导向”。任何人得出一个结论、建议、答案,郭去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最基本的推导假设是什么,怎么检验你的假设是成立的。

譬如现在兰亭网站上的产品超过十万种,产品种类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服装、电子产品和家居,但是一开始,兰亭没人做过服装,也不知道服装怎么做。后来下面的人提出做服装的想法,郭去疾就鼓励他们去尝试,去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成立――这也迎合了郭去疾“用数据说话”的一贯套路,“试一下就知道问题怎么解决,也就有数据了”,结果发现用户反馈不错,需求市场很大。现在,定制服装部已经是兰亭最大的部门,其办公区甚至还摆着一些婚纱模特模型。

当然,做跨国B2C远没有这么简单。首当其冲的就是供货商问题。兰亭在深圳和苏州的分公司,承担着更多更快挖掘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优质供应商资源的功能。相对于阿里巴巴做B2B供应商,做B2C业务的兰亭的供应商平均规模要小一些,甚至英文水平也要差一些,但在郭去疾看来,这或许意味着眼前是一片“蓝海”,自己的议价筹码也显得要高一些。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兰亭所有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当中,品牌厂商和杂牌(山寨)厂商不分伯仲,而且像联想、爱国者等品牌厂商,尽管给兰亭的价格很优惠,其产品销售效果却并不理想;相反一些山寨品牌,尽管规模不大,但其嗅觉灵敏度和对国际需求的定制能力之强,常让人惊喜。不过,这也给郭去疾们带来一个难题,就是对产品质量的把关。“我没用过山寨机,之前不知道质量这么差,后来退货退到手抽筋,只能加强质量管控了。有个品牌的山寨机,我们退给供应商的比例将近20%,现在不但每台机子都要检,样品也要检。国外客户是鸡蛋里挑骨头,我是骨头里挑鸡蛋。”

其二,则是营销问题。郭去疾非常注重SNS、BBS等社会化营销工具的运用,这是兰亭最大的优势,其对外推广文书中提到的几点特色之一便是“领先精准的网络营销技术”。这包括谷歌营销──兰亭如今是谷歌中国的最大客户之一,此外,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社会化网络社区,都是郭去疾最擅长的营销武器。兰亭的北京公司里有大量的外国职员,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用不同的语言,在这些社区中“游玩”。不仅如此,郭去疾还将微博这种产品本身当作完善兰亭网站的课外启蒙。他甚至说,“我觉得每一个产品经理都应该去玩‘植物大战僵尸’这款游戏,好从中学习如何一步步引导用户。”

其三,物流是跨国B2C的重要环节。兰亭现在的物流还是最普遍的形式,快递承运伙伴是UPS,仓库是租用的。郭去疾没有和类似于BorderJump等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也从不考虑自建仓库,“各有各的玩法,有的以物流取胜,有的以用户体验取胜。”郭去疾说。

事实上,兰亭正是以用户体验取胜。郭去疾对细节的关注渗透到了业务的每一个毛孔中。兰亭创意总监林嘉澍说,郭要求下属每天整理10个客户的差评给他看,且要求看邮件的全部原文;郭甚至常常会亲自写邮件给下属,某个英文单词前的冠词到底应该用A还是THE;“他给兰亭高管们开会,讨论退货细则,包括逐条的内容,表达的口吻等,”林说,“会后他也亲自先写出来一个版本与大家商榷。”

这种看起来事必躬亲的行事风格有时会让外界觉得诧异,而这恰恰是兰亭独树一帜的地方。郭去疾一向认为方法论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差异之别,“商业的本质其实是产品和服务质量这些常识,但又有多少企业主不流于表面文章而真正花大量精力和时间在这上面呢?”

兰亭做到了。因此,郭称兰亭的业绩两年间增长了300倍,但对具体的数字,他又守口如瓶,他甚至不愿意告诉记者服饰产品的销售额占到了总销售额的三成、四成还是五成。

三轮风投,只认熟人

“创业至今两年半的时间里,我最庆幸的是四位股权比例差不多的兰亭创始人并肩作战,有碰撞却无摩擦,相处甚佳。”

这似乎足以彰显郭去疾的小心谨慎。

兰亭成立时注册资本3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是文心,创始人为“”──文心与郭去疾、刘俊和张良。2008年年中郭去疾从谷歌中国辞职,全职入主兰亭。在此期间,兰亭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更多的美国人选择上网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兰亭网的价格优势似乎让他们产生了美元升值的幻觉。

当时,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的徐小平是兰亭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他只和我们打了一通电话,”郭去疾回忆称,“就打了10万美元到我们的个人账户上。”

2008年10月,兰亭“”又成立港资的兰亭贸易公司,并随即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设立分公司,其中深圳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美元。记者查阅到的工商资料显示,此时公司高管已扩充至8人,郭去疾任董事长,文心为董事总经理,其他5名董事分别为刘俊、张良、元野、冯波、Richard Lim,监事为周哲。

这8人团队当中,除去兰亭“”,另外四位当中,周哲是一位天使投资人、郭去疾在谷歌时的同事,冯波和元野分别是联创策源总裁和投资经理,Richard Lim中文名为林仁俊,是金沙江创投的合伙人。

无疑,兰亭工商注册资料里的成员名单泄露了一个秘密:郭去疾于2009年2月宣称的几家风投“刚刚入股”,其入股时间早在2008年。“钱没到账前不要向外界公布”――郭去疾小心谨慎的行事风格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郭去疾选择投资人时,熟人、老朋友是第一目标──冯波是郭在谷歌任职投资迅雷时认识的,冯波也是迅雷的投资人之一。郭去疾说,“最关键的是双方气场匹配、搭调,他们并不着急公司上市和变现。”又说,“坊间关于冯波和我见面5分钟就决定投500万美元的说法有些夸张,应该是10分钟。”

宏观上用心拿捏,细节上又反复揣摩,一切因此水到渠成。2010年第三季度,兰亭又获得了第三轮共计3500万美元风投资金。

一只特立独行的“长颈鹿”

“地产是零和游戏,而我们不是。”

“你的意思是说跨国B2C的市场蛋糕足够大,各吃各的?”

“不,我吃的蛋糕,你吃的是菠萝。我从不认为自己在跟谁竞争,也不和任何人搞口水仗。”

不少人对兰亭有个疑惑:为何不同时让国外的B(厂商)直接卖东西给中国的C(消费者)。郭去疾回答得很率性,“支持出口是中国政府的一个指导方针,出口商甚至还有退税,但进口就不一样了,一来中国水货太多,如果我们按照正常关税进口,在价格上根本竞争不过水货,二来如果做水货,其实水货是做不大的,做大了就面临如何合法合规的问题。”

“如果做代购呢,我们国家这一块的法律尚是空白,不同机构的观点不一,未来可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他接着说。

这就是兰亭的专注。郭去疾说他从不关心竞争对手的动态──宁愿在微博上关注美女,也不关注电子商务人士。和他一样做跨国B2C风生水起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大龙网的冯剑峰,总部在重庆。“我们只在某次论坛上见过一面,寒暄了几句而已”,他和凡客诚品老板陈年则是老友,陈年去年在一次论坛上称某国际巨头2011年也会加入跨国B2C的行列,销售目标是10亿美金。郭去疾却说他并不知道陈年说的这家公司是谁,他也不感兴趣。

这就是郭去疾,有时谦卑到让人受不了,有时又气场足到让你觉得他甚至有些狂妄。当记者提及去年年中兰亭收购电子产品网上商城欧酷网时,他立马显得兴奋起来,“兰亭是一个乐于并购的公司,”他说,“我的理想是以后每年收购一到两家公司,一家够本,两家就赚了……我们希望做成航空母舰式的企业,可以停泊好多‘战斗机’。”

他就像是草原上的一只特立独行的长颈鹿,有激情但不张扬,温顺却又不容易接近。

他说他对电子商务始终有强烈的好奇心,现在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相关期刊更多

文艺生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文化厅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春市教育局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