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八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八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八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6CYY005)

作者简介: 周丹丹(1970),女,江苏海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英语专业八级口试;口语测试;题型

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题型进行了评估,发现英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现有题型基本持肯定态度,同时也提出了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调整了部分题型,设计了一些新题型的框架和内容,并对调整后的题型进行了试点,验证了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H310.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1)06073504

Investigation into Test Types of TEM8 Oral Test

ZHOU Dand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Nanjing 210093, China)

Key words: TEM8 Oral Test; oral testing; test types

Abstract: Evaluate the test types of TEM8 Oral Test for English major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Reveal that most teachers and students ho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oral test and also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it. Based on the evaluations, modify the testing format and design some new test types. Furthermore,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ified testing format and new test types through experiments.

第6期周丹丹: 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题型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9卷“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语/口译考试”是为了检查考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否达到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简称《大纲》)规定的要求,发现考生英语口语与口译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英语专业口语与口译教学质量的提高[1]。国外对于国内大规模口试的研究主要涉及大规模机考的可行性及评分方法[2-3]。国内对于英语专业四、八级口试的研究主要有总体设计研究[4-5]、可行性研究[6]、评分方法研究[7]以及效度研究[8]等。但是,题型设置没有受到关注,而且八级口试从开考至今题型基本没有变化,因此考察现有题型和设计新题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使用者角度对八级口试的题型进行问卷调查,以参与八级口试的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他们对题型的意见作为改进的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评估现有题型,然后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部分题型做了改进,并且对改进后的题型进行了试点和问卷调查。主要问题包括:1)教师和学生如何评价现有的八级口试题型?2)教师和学生对部分新设计的题型如何评价?3)口译部分题型改进后的试点效果如何?

(二)研究对象

包括江苏三所高校361名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102人。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全部参加过八级口试,平均年龄22岁。教师全部来自高校一线,平均年龄35岁,教龄11年,参加八级阅卷工作的平均次数为2.5次。为了测试题型改进后的效果,本研究进行了试点实验。参加实验的是南京大学四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学生,学生平均年龄为22岁。其中一个班为控制组,包括20位学生,另一个班为实验组,人数有32人。两组由随机组合而成,实验前的口语和口译课考试成绩显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实验进行时,学生正在为准备八级口语考试进行模拟练习与测试。

(三)研究工具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对现有题型形式和内容难易度的看法;(2)对可能出现的新题型的意见。试点实验所用的测试材料来自于2004年八级口试口译部分的真题,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项任务。英译汉部分为某杂志负责人在杂志创刊五周年庆典发表上的讲话,讲话共247词,需要翻译的部分有5个句段,共135词。汉译英部分为某市市长在“老城保护与更新国际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全文共369字,需要口译的部分有5个句段,163字。两篇讲话内容均不涉及专业话题,没有专业术语。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在八级口试结束后进行。研究人员向361名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发放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52份。在教师参加的问卷调查部分,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7份。问卷回收后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主要是选择题的百分比统计和开放题的总结、汇总。

为考察口译部分题型改进后的效果,本研究利用两个英语专业四年级平行班学生进行了实验。控制组按照现有的口译测试形式,测试时先播放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口译材料的背景和大致内容。首次播放的内容只有某些句段会被要求进行口译。全文播放结束后,再逐段播放所需口译的内容。实验组在测试时,多听原文一遍,然后逐段口译。控制组和实验组学生的口译经磁带录音后,由两名教师按照2004年口试评分标准评分,其中英译汉和汉译英总分各为100分。数据输入电脑经过SPSS软件进行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对现有题型的评估

对现有题型的评估包括口试的难易度和口试所采用的口译与口语组合的合理性。难易度是影响口试效度的重要因素,和测试本身和评分相关[9]。因此,本研究从测试参与者学生和评分参与者教师的角度调查口试的难度,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做出调整。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可见,就八级口试的三项任务来说,学生和教师都认为英译汉最难,汉译英其次,口头评论相对容易。就英译汉而言,62.79%的学

(34.02%)0生和22.68%的教师认为很难或较难;就汉译英而言,50.57%的学生和14.43%的教师认为很难或较难;对于第三项口头评论,只有26.14%的学生和1.03%的教师认为很难或较难。比较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学生汇报的口试的难易度显然要高于教师。关于八级口试总体设计中的口译加口语的形式,问卷也进行了调查。

(7.22%)0表2显示,大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八级口试采取的口译加口语测试的组合持肯定态度。其中,59.38%的学生认为非常或比较合理,能够反映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真实的口头表达能力。而相应的教师比例高达79.38%。由此可见,目前八级口试把口译和口语测试结合在一起,不仅是大纲的要求,也得到学生和教师的认同。

问卷还采用开放式问题的形式调查了学生和教师对于八级口试题型的整体评价。超过一半的学生和教师认为题型很好,比较全面、真实,能够反映学生的水平,不需要进行任何调整。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考题难度偏大,尤其是口译部分。这一结果和表1显示的数据基本吻合。关于第一项英译汉,学生认为这项口译任务对英语听力理解的要求较高,加上原文内容太多,给的准备时间较短,说话者语速过快,整体偏难。也有同学建议:“可以考其它类型的讲话,更生活化一些,比如:对话和讨论。”至于第二项汉译英部分,学生认为应该适当增加准备时间,因为“如果真的去做口译的话,不可能事先什么都不知道。”还有同学觉得这部分包含的套话太多,应该尽量少涉及专业词汇。关于第三项口头评论,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认为难度适中,形式也比较适合大规模口语考试的需要。但同时他们也认为可以将更多的口语测试形式纳入八级口试范围,使口语考试的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二)对新题型的意见

1.口译部分的拓展

对于口译部分,问卷列出了五种较常见的口译内容供选择:1)演讲或讲话;2)交谈或访谈;3)商务谈判;4)导游口译;5)会议口译。按照选择人数比例的高低顺序,学生组的排序为:交谈或访谈、会议口译、演讲或讲话、商务谈判以及导游口译。教师组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交谈或访谈、演讲或讲话、会议口译、商务谈判以及导游口译。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和教师认为这五种常见的口译类型都可以吸纳为八级口试的口译内容。其中选择排名最前的交谈或访谈的比例高达67%(学生组)和69%(教师组);而选择最靠后的导游口译的比例也有41%(学生组)和47%(教师组)。目前八级口试的口译部分主要采用演讲和讲话这一比较固定的模式。但是,从结果看,对于另外一些口译内容,教师和学生也表示接受。而且选择交谈类口译的人数已经超过我们现在所用的演讲类,因此八级口试可以考虑使用更多、更丰富的口译内容和类型。

对于口译的形式,问卷也提出了一种比较常见而真实的方式,即交替口译。问卷咨询了调查对象是否赞成使用交替口译替代目前把英译汉和汉译英割裂开的考试形式(表3)。

(12.37%)0大多数调查对象(学生:61.08%,教师:64.95%)赞成把目前英译汉和汉译英割裂开的考试形式改成两者融合一体的交替口译形式。他们认为对话和访谈最适用于八级口试的口译部分,因此强调交际和变化的交替口译这个形式也被大家看好。交替口译灵活、真实,富有变化,特别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因此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可以适当考虑纳入八级口试的范围。

2.口语部分的拓展

对于八级口试的口语测试部分,问卷调查涉及:1)口试第三项口头评论可以包括哪些内容?2)八级口试口语部分的测试可以采用哪些形式?问卷针对第一个问题给出了六个选择项,分别为:社会问题,校园生活,政治话题,商务经济,文化热点和科技发展。对于第二个问题,问卷给出了五个选择项,分别为:口头评论,双人辩论,即席演讲,图表说明和短文述评。

关于口头评论涉及的内容,按照选择人数比例的高低顺序,学生组的排序是:社会问题、文化热点、校园生活、商务经济、政治话题和科技发展;教师组的排序是:社会问题、文化热点、校园生活、科技发展、商务经济和政治话题。学生和教师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基本一致,都认为社会问题、文化热点和校园生活应该是八级口试口语部分测试可以包括的内容。近年的八级口试考题,无论是城市居民是否可以养宠物(2007年),还是“无车日”的真正意义(2009年),或是选秀节目对社会的影响(2011年)等等,都属于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够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鼓励学生放眼广阔的社会大世界。学生和教师都比较认可八级口试采用比较抽象和社会性的话题作为口头评论的内容,认为可以把另外一些话题包含到八级口试中,如文化热点以及校园生活。学生虽然把科技发展排在最后,但是33%的同学认为八级口试应该涵盖这类话题。30%的教师认为口试可以包括政治话题。

关于口语测试的形式,按照选择人数比例的高低顺序,学生组的排序为:口头评论、短文述评、即席演讲、双人辩论和图表说明;教师组的排序为:口头评论、即席演讲、短文述评、双人辩论和图表说明。这一结果显示,学生和教师的看法基本相同。首先,对于八级口试现在采用的口头评论的形式,他们都表示非常满意和赞同,成为两组共同的首选。其次,调查对象认为即席演讲(学生:50%;教师:61%)和短文述评(学生:59%;教师:57%)可以加入到八级口试的范围内,使口试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

(三)口译部分的调整

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口译部分很难或较难,准备时间不充分。从历年八级口试成绩看,口试对考生提出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每年的优秀率在0.5%至2%之间,合格率在“55%至60%之间”[10]。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如何有效、合理地降低口译的难度,帮助学生取得更理想的成绩,值得我们深思。

现有八级口试口译部分的内容涉及社会、政治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讲话长度为2-3分钟,讲话的录音播放两遍。第一遍播放讲话全文,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口译材料的背景和大致内容,此时考生不需要进行口译。第二遍播放所需口译的内容,考生逐段翻译。本研究在口试题型的试点中,增加了输入的频次以降低口译材料的难度。通过增加一次口译材料的全文输入,学生有更多时间去熟悉背景,激活相关知识。Ortega曾经指出:“任务前准备能够帮助学习者熟悉学习任务,减轻在线信息加工的压力,实现对语言形式的注意”[11]。这也得到了语言测试理论的支持,因为准备时间和考试难度息息相关[9]。在现实生活的口译中,译者往往有时间和机会提前去接触即将口译的材料或相关的背景知识,相反,学生在八级口试中基本上没有这种机会和时间,水平的发挥也因此受到限制。因此,本研究通过增加输入次数,提供学生更多接触和熟悉背景材料的机会,希望能够模拟一个更接近现实的场景。口译题型调整后试点的结果见表4。

表4多听一遍全文的实验效果

分数组别学生人数均分标准差ZSig总分控制组20151.2016.64实验组32158.7516.111.932.053英译汉控制组2075.5010.34实验组3282.138.892.171.030汉译英控制组2075.709.18实验组3276.639.15.783.434多听一遍全文后,学生的口译总分有了较大的进步。控制组学生的均分只有151.20,而实验组的均分达到了158.75。虽然两者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不具备显著性(Sig=.053, >.05),但是进步还是显而易见的。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输入频次的增加对提高口译成绩的积极作用。

从口译的两个部分来看,频次对英译汉和汉译英的影响各不相同。在英译汉部分,实验组学生的平均得分为82.13,而控制组学生只有75.5,两组之间的差异达到将近7分之多,并且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性(Sig

综上所述,为提高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的有效性,建议:口译部分可以考虑适当降低难度,降低难度的方式可以考虑采用增加背景材料的输入频次来完成;口试题型可以更加多样化、真实化,以便更全面地考察学生水平,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编写小组. 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口试大纲[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2.

[2]Lowe, J. & X. Yu. Computer assisted testing of spoken English: A study of the SFLEP college English oral test system in China [J]. Systemics, Cybernetics and Informatics, 2009, 7(3): 33-38.

[3]Zhang, Y. & C. Elder. Judgments of oral proficiency by non-native and native English speaking teacher raters: Competing or complementary construct? Language Testing, 2011, 28 (1): 31-49.

[4]文秋芳,等. 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体系的研究与实施[J]. 外语界, 2005, (5): 53-58.

[5]徐海铭,谢忠明. 我国英语专业口语测试现状的理论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 92-98.

[6]文秋芳,等. 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的可行性研究[J]. 外语界, 2002, (4): 67-73.

[7]王海贞. 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评分员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和使用[J]. 外语教学理论与研究, 2008, (2): 33-39.

[8]文秋芳,王凌. 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的效度研究[J]. 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 (5): 37-41.

[9 ]Luoma, S. Assessing Speak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45-53.

八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四、八级统考 英语专业 教学

Abstract: TEM4 and TEM 8 are the English tests with the highest rank and authority in our country, reflecting the students’ achievements in their studies and representing the teaching level of the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yllabus for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syllabus for TEM4 and TEM 8, we discuss in great detail how to base ourselves upon English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test training, achieve a higher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passing rate for TEM4 and TEM 8.

Key words: TEM4 and TEM 8; English-major; teaching

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八级统测是由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的,对英语专业二、四年级学生分别进行的一种英语水平考试。目前,四、八级统测已成为衡量各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其社会影响也在不断增加。现在在许多地方的人才市场上,通过八级考试所获得的证书已成为高水平英语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作为一种权威性的考试,其结果不仅反映着参试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也代表着参试学校英语教学水平。我院自1995年参加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八级统测,至今已有10余年。实践证明,四、八级统测在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同时,还发挥了很强的积极反拨作用,即对教、学产生了极为有利的影响。首先,它使教学决策、组织和管理人员以及考生明确了教学大纲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增强了向大纲看齐的意识;二是对教学提供了反馈,使教师与学生了解了自己教与学中的成绩与不足,进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三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与学的动力,考生们(尤其是参加四级统测的考生)普遍反映,统测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考前的准备阶段,他们往往都全面复习了所学的内容,发现并及时弥补了学习中的漏洞,同时,在复习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新东西。而且,由于社会上对专业英语八级证书的高度认同,其特殊的含金量使证书持有者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力争考取八级证书的积极性。

一、英语专业教学方面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四级和八级考试着重检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测试内容应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必须掌握的语言技能、交际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应注重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测试内容来看,统测既有对听、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检测,也有对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检测。写作、翻译、完型、改错、人文知识除了检测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外,在测试的各部分都包括了一定的跨文化知识。此外,四级考试的主观题占40% ,客观题占60%,八级考试的主观题为60%,客观题为40%。显然,八级考试中主观题的分量大大高于四级考试,这是由高年级阶段的教学特点决定的。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的具体要求,对低年级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要求学生建立起牢固的基础知识。学生入学伊始,针对生源特点制定系统的阶段侧重点,有计划地安排各科各阶段的主要授课内容。各科互相协作,使学生各项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均衡发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扩充词汇量,规范语音语调、背诵精品短文、系统基础语法、强化学生听力技能、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在教师的安排上,派有教学经验、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任教,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入学阶段的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为高年级阶段的自主性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年级阶段同样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的具体要求,在进一步提高听、读、写、译等单项技能的同时,加强综合技能的培养。在听力教学上加强训练,让学生多听、多读不同体裁的内容,要求学生不但听懂字面意思,还要透过字面理解其深层含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准确度及理解过程中主题思想和主要细节的兼顾,培养学生从篇章细节中总结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上加强培养学生通篇和重要细节的理解能力,增大阅读量,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从教纲、考纲规定的阅读相当于《时代周刊》社论及文学原著的要求来看,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应接近英语本族人士水平。在写作教学上,培养学生注意组织结构和语言的正确性,在审题、谴词造句、句子的衔接和段落的过度等方面下功夫,力求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另外,要加强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特别是要提高领会和把握写作中心的能力,根据中心进行展开的能力等。在翻译课教学方面,我们知道,英汉互译包含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综合运用,同时涉及汉英两种语言、文化及其表达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因此,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仔细体验文字的语气、韵味和行文风格,注重其文化意识的培养,通过多读书,拓宽知识面,不断积累语言滋养,要逐渐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以及翻译艺术的敏锐感觉、精细的鉴赏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语言不但正确、规范,而且丰富、生动。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在面对各种题裁文章的翻译时,做到形神俱佳。翻译测试既是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一种有效测试手段,从中我们也能对学生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二、备考强化训练方面

首先,我们对此项任务立足于日常的教学中。在学生刚入校时即向他们强调四、八级统测的重要性,提出目标要求并以此鞭策学生努力学习。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词汇方面,我们在二年级下学期初和四年级上学期始对学生分别进行四、八级词汇测试并记入平时成绩。该测试的基本依据是刘毅五千词、一万词,王迈迈五千词及姚乃强教授主持编写的专业英语四、八级词汇表。

在听力方面,我们力求培养学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利用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讲演或交谈和难度相当于TOEFL中的minitalk作为听力材料。要求学生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同时从一、二年级就加入VOA的special和standard的国际新闻的教学内容。四、八级培训中要求学生能听懂VOA和BBC节目中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记者现场报道;能听懂有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语言、文学、科普方面的一般讲座及讲座后的问答。

在写作方面,由多年参加四、八级写作部分阅卷的老师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标准化阅卷培训,使他们熟悉四、八级写作的基本要求,较为准确地掌握打分标准。另外,对学生做课外四、八级写作讲座并进行反复的写作训练。具体训练可分别放在基础写作和高级写作课程作业中实施。

在翻译方面,除在翻译课程中教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外,将历年的具有权威性的英语专业八级翻译考段融入每次教学,使学生将平时所学知识与考试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考前辅导也是提高四、八级统测成绩的有效途径。针对性复习能够使考生更熟悉在考试中经常遇到的格式、习惯及特殊类型。考前辅导能够提高学生在统测中的名次,也能够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自信心和效率。因此,考前辅导是必要的、有利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考前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权威性的英语专业四、八级模拟试题(如上外邹申教授历年来主持编写的四、八级考试指南及有关模拟试题)及历年统测的全真试题融入相关课程教学中,细做精讲,使学生熟悉考试内容,增加实战经验并调整好应试的竞技状态。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英语教学大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八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情景语境,英语专业,写作教学

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语境有着不同的解释,简言之,语境就是语篇所处的环境。克莱姆士以韩礼德的语境理论为基础把语境划分为五种:语言语境、情景语境、交流语境、文化语境和互文语境。其中,情景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外部环境。韩礼德又把情景语境看作一个由三个变项组成的概念框架,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话语范围指正在发生的事,即言语活动所牵涉的范围,包括政治、科技、日常生活等。话语方式指言语活动的媒介,包括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口头、书面相交叉的方式,如口中念的书面语和印刷品中的口头语。话语基调指语言交际者的地位、身份,以及相互关系。话语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际用词和语言的语音和语法的特征,话语基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用语言的正式程度和技术性而话语方式区分了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

写,是一种交际行为,即通过文字表达思想,进行交际活动。书面表达就是书面体语篇,是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写的能力的具体体现,即利用书面形式进行语言交际。

书面表达对语境具有依赖性,与语境密不可分。由于语篇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不同,交际场合不同,语篇意义由语言形式体现的量要求不同,所以对语境的依赖就更加的明显。

英语的书面表达都会提供一些情景材料给学生,例如特定的话题、对象、事件等,也就是说已把情景语境展示给学生,需要学生在提笔之前综合利用三个变项确定所要写的语篇的风格、体裁、用词甚至语法特征等。

一、情景语境的内涵

语境,即言语环境,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Malinowski(马林诺斯基)于1923年提出了语境(context)的概念,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还根据言语交际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个概念。在他看来,情景语境就是话语产生当时紧邻在其前后的各种实际事件,并认为任何话语的意义都不能脱离其相应的情境语境。当代著名语言学家N.A.K.Halliday(韩礼德)发展了Malinowski对情景语境的描述,他认为在任何一个情景语境中都会有三个变量(variables)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这三个变量是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他指出情景语境对语篇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式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采用韩礼德的情境语境理论的三个变项,从文体、词汇、句法以2012年专业八级写作真题为例探讨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启示。

二、情景语境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作用

1.话语范围有助于文体选定,使写作围绕中心展开

话语范围即语场是指言语活动发生的环境,包括话题、说话者。语场用于揭示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和看法的意义表达。话语范围是第一语境要素,人的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语境内进行。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部分给在美国语言学教授Naomi Baron所做的调查报告的语境下,谈论有关大学生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话题。测试者所提供的话题是每位考生都很熟悉的有关手机的话题。考生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劝化读者同意自己有关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观点。从话语范围来看,此文应围绕Baron教授的调查,通过分析大学生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考生的态度,得出自己的观点(即主题):赞同或者反对Baron教授有关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观点,最终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见,考生通过语场选定了文体之后,能迅速找到切入口,使表达符合写作要求。同时,语场对写作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影响了词汇和句法结构的选择和使用。作为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文化、社会背景知识。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特定的话场范围内,围绕特定的中心展开,使写作服务主题,着力写作内容的挖掘和表达。

2.话语基调有助于词汇选择,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话语基调即语旨,它体现了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体现了参与者的社会角色和在谈话中扮演的角色。话语基调作为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量之一,在研究语境、语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旨关系到写的对象,体现了作者怎样向读者解释他的所见所闻。在词汇层面,话语基调可以在词汇形式的选择上得到体现,如呼语词的选择、情态词、直接引语、委婉语、俚语的使用等。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 有关大学生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话题,考生的任务就是要劝化读者同意自己的观点。在写作的过程中,考生一方面应关注话语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考生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这种相互关系直接表现为彼此之间对人称的选择。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考生在表达自己关于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观点时,立场要坚定,多使用第一人称I和We。另一方面,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应关注语言形式的选择,如情态和归一度的选择,陈述、祈使、疑问等句式的选择,以及对话形式如独白、对话的选择。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是典型的议论文,根据话语基调,在语态和语气方面,全篇应采用主动语态、陈述语气来劝化读者赞同自己的观点;在词汇使用方面,考生应使用一些常用词,少使用大词或一些抽象的词汇。在句子长短方面,议论文作为一种正式问题,句子应长短结合,多采用长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话语基调,教学生在注意词的字面含义同时,应注意词的得体性,即所用语言是否适合于所用的场合,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3.话语方式有助于信息传递,使语言表达舒畅自然

话语方式即语式,是指交际中语体所使用的方式或渠道,是语言在情景中的组织方式及功能。语式最基本的概念是口语和书面的区别。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Writing就是考查学生使用英语书面的形式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话题进行评论。此外,语式还指写说者所选用的语言。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Writing注重考生对手机使用情况这一话题的客观评论。因此在使用词汇时应尽量少使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汇,使用的词汇也往往是常用词汇。句子结构多使用主动语态,以及较短、较简单的句子,但意思表达应尽量准确。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话语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平时多进行书面表达练习,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另一方面,在进行书面表达练习时,应根据话语方式,使用多样化的词汇避免词汇单一。例如在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Writing表达关于“手机”这一词汇时就可以使用cell phone, mobile phone, handset进行替换。同时应尽量使用精确性词汇使语言准确,避免语言概括化。

英语写作是听、说、读、写、译五种英语基本技能之一,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韩礼德的情境语境理论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三个变项,从文体、词汇、句法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Routledge,1994.

八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衔接 学生心理 语言知识 学习方法 考试评价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作为我市初中英语课改实验教材在诸多专家与一线教师的不同认识与体会中仅使用了一年后便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如今八年级的学生乃是这次课改中有幸接触两套新教材的宠儿。但要做好《Go For It》七年级教材和《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教材在教学中的衔接工作,我们还得花许多的心思。要做好《Go For It 》与《New Standard English》的衔接,我们首先要对两套教材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深入透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已有的材料以及对新知识的掌控。以下我们对两套教材进行分析。

《Go For It》教材的特点:

优点:本套教材图文并茂,版面设计充满新意,而且在内容和结构方面富有创意,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该教材实用性强,注重交际。每个单元的选材都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材编写紧紧地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针对中国学生学英语普遍存在的“聋哑病”,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听说读写材料。每个单元都有语言活动,且内容不同,形式多样.

不足:

1、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课时不足,有效课程资源过少。

新目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尽管我们一直强调集体备课,但教师手头参考资料少,在备课时需要完全靠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再加上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像以往那样知识体系性强,部分教师还不能完全适应。更何况教师除了写教案、上课、反思、还要批作业、听课、和学生谈心,还要应付各种检查等。教师真正能坐下来精心备课的时间太少了。没有空闲的时间,就不会有深层次的思考。

2、新教材的词汇量太大,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新目标英语”第一册有词汇700个左右,第二册约450个,第三册约450个,第四册约400个, 第五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词汇量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不少单词的拼写太难,如gymnastics,Portuguese, Argentina,auditorium,exhibition,lemonade,requirement等等,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很费劲。面对这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单词,教师如果逼着学生机械地记忆,势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乃至厌恶,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彻底放弃英语学习,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前途,这无形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

《New Standard English》教材的特点:

1、教育理念先进科学

本套教材遵循国内外先进的外语教育思想与原则,充分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外语教育理念。在编写原则上,遵循“题材—功能—结构—任务”的原则,为学习者努力营造语境,精心设计具有新颖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教材的设计遵从语言教学规律,体现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教学内容和语言材料的取舍和安排,贴近学生生活,以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逐渐适当增加社会生活内容的比重,同时适当安排一些文学性的篇章。每册教材以主题为纲,以运用性任务为目的。词汇、语法项目和功能用语的选择和安排,均以主题为出发点,以运用英语的任务为形式。教材中的练习,按照真实运用性任务设计,避免了单纯的模仿和机械的重复以及脱离上下文的孤立猜选。全套教材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教材的编写以学生为中心,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特点设计大量语言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遵循语言教学的理论,具有可操作性。

2、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有机结合

本套教材以开放和兼容的心态介绍外国文化,使学生从小就能放眼世界、扩大视野。同时在学生用书及教师用书的编写中,注意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如:在第二册第4模块 (Education) 介绍“希望工程”,要求学生向外国人介绍希望工程;第7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12模块 (Manners and customs) 介绍“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问题”;第10模块 (Laoshe's teahouse) 介绍“老舍与《茶馆》”。第12模块要求为来中国的外国人编写一份礼貌须知。

本套教材还在每个模块设计“世界各地(Around the World)”的专栏,从世界的眼光(而不仅仅是从英语国家),或者中国的眼光,介绍世界文化。

本套教材在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最有效的跨文化教育方法:体验法。在整套教材中设计了中外4个主人公和他们的朋友,很多课文介绍的是他们的国际交往,也有很多相关任务与活动是关于国际交往的,让学生通过体验同龄人的跨文化交往、体验自己亲身的跨文化交往,达到跨文化教育的目的。

3、 兴趣与意志力有机结合

本套教材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在课文、学习活动、运用任务、练习活动、补充学习资源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二册第3模块 (Journey to space ) 的任务完成中,就让学生学习有关于星球的知识,在该模块中,学生对其他星球的神秘充满着好奇感与探索欲,因而在其充满兴趣的活动中,他们能更好地记忆单词,理解教材。

本套教材在坚持趣味性的同时,有意识地通过“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 这一学习策略专栏,和一些专门的学习活动、运用任务,甚至一些课文(如第二册的第1模块),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所需的意志力。

要做好二套教材的衔接工作,使学生顺利的从《Go For It 》过渡到《New Standard English》,我们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心理的衔接

众所周知,英语是教学中比较困难、棘手的学科之一,为数不少的学生外语学习能力薄弱,外语成绩低下,一上英语课就心情烦躁、思维受抑,继而放弃外语学习。七年级学生,本来是满怀希望学好外语的,然而随着字母阶段的学习结束,他们的好奇心也随之而去。虽然《Go For It 》无论其在倡导和鼓励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方面,还是在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中,都能巧妙地将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融为一体,更是形成了科学的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但毕竟这届学生多独生子女,《Go For It 》中大量的词汇使他们产生了畏难的情绪,怕背单词,怕吃苦,听课习惯和笔记习惯也不一定好,学习中遇到的接踵而来的困难和问题渐渐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相当数量的学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学习外语的材料,动摇了学习外语的决心,丧失了自信心,产生明显的心理抑制障碍,继而产生厌学、弃学的行为。

而如今为了适应《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的教学,我们又不得不把七年级的两套不同教材中出现的词汇与语法点补充传授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还会让部分学生产生彷徨甚至抵触心理,以至更加地反感英语。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先帮助学生作好心理上的衔接。如种花需要土壤一样,我们的教学只有有了情感的土壤才能开出更艳丽的奇葩,这也是争取学生配合的前提和关键。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有效的学习和智力发展全赖于正常的心理活动,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均有助于促进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使人的潜能得以有效的发挥。反之,不健康的心理则会阻碍正常的学习活动,抑止人的潜能,乃至影响人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首先要多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补充这些知识的重要性与掌握这些知识的可行性,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一个很好的衔接。

(二)、语言知识的衔接

元认知知识(metacognitive strategy)指学习者对语言本质和语言过程的看法和观念。它主要指学生对其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学生在学习《Go For It 》的一年中心理上还不成熟,学习动机还不是很明确,学习有时凭兴趣,自觉性不强,在知识的记忆上记得快,由于不反复,忘得也快,自我反思的能力太薄弱,而且对英语学习缺乏一种持久而稳定的态度。所以在教学《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时,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八年级英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所起的过渡作用,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元认知结构。

其次,《Go For It 》与《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在内容上还有不衔接的知识点。学完《Go For It 》(七)要过渡到《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我们必须先教学一种词和一种时态,即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及一般将来时的构成和应用。因为这两大知识点在《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的Module 1中就已经出现,而学生对这两大知识点的认识几乎处于盲点,如不处理好对这两大知识点的教学,就会使以后的教学举步唯艰。在教学中我们还得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决不能因为赶教学进度而对两大知识点实行轻描淡写、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流程。我们还是要按照对知识的呈现、操练、巩固和运用的顺序教学,以避免学生出现“吃夹生饭”。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只要作好这些知识的教学衔接,相信日后的教学定会顺畅得多!

(三)、重视英语学习方法指导,做好学习英语习惯的衔接

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指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包括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和元认知策略(metcognitive strategy)。认知策略是指能直接促进语言学习的具体行为,元认知策略主要用来监控和管理语言学习的过程。其中认知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提高相辅相成。翻开《Go For It 》课本,不仅版面设计充满新意,而且在内容和结构方面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一拿到课本后都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翻阅。每个单元的选材都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紧地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如第一册的十四个话题:认识新朋友、教室里的物品、家庭成员、食品、购物、电影、参加社团、生活习惯、学习科目、国家与语言都是学生熟悉的话题,生活中经常能碰到的事情,所以学生容易接受,学习热情自然也高。教材设计大多是听说读写材料。每个单元都有语言活动,且内容不同,形式多样,学生对这些活动充满兴趣,所以大家都能情绪高昂地参加pair work, group work, games等活动。学生们充满了自信,开心地练习说英语,教室里常常充满了欢歌笑语。

随着教与学环境的改变,八年级教学更富于指导性,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更趋于个体化。相比于七年级,八年级英语教材无论从内容还是练习形式上,都有大幅度提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练习形式多样,读写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在教学《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时,我们可能更要注重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使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我们要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预习。许多学生在七年级时未养成预习的习惯,但由于书本本身安排的步骤相对较清晰,学生即使不预习也能跟上教师的节奏。而《New Standard English》在教材的使用上则具取舍性和重组性。所以,教师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把指导预习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指点预习方法,规范预习要求。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让学生搜集背景资料,借助工具书学习生词,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画出疑难等等。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课堂上对症解决,课后及时整理复习。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英语课堂是教与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新知识的呈现尽量由旧到新,由学生观察分析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由于《New Standard English》中也有许多生单词,所以在教学阅读课文时,尽量多安排时间学生阅读,了解大意并复述课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结提问。在这一环节要注意全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的面要广。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课堂议论。课堂议论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老师领着讨论,必要时可进行课堂讨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作好课堂笔记。

3、及时巩固复习。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包括口头作业(如朗读、背诵、会话、复述等)和笔头作业(如书面作业、书面表达等),及时整理总结,使课堂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4、指导学生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如唱英语歌、开英语晚会,演短剧,成立口语活动小组,组织书写和作文比赛等,寓教于乐,寓学于赛,造就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以巩固课堂所学和陶冶学生情操。

5、拓展课外阅读。《New Standard English》安排了Around the world 部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要激励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尤其是报刊阅读。通过泛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荐好的英语读物及各种声光辅助教材,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利于提高学生视听英语的能力。

(四)、评价的衔接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多重性的形成性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学习情感的提高。在作业,课堂,单词小测,阶段测试,课外活动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找到成就感。

每一套教材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时段,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们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始终是不变的,那就是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New Standard English》正是以此为教学宗旨的科学教材,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在实践中遵循这一宗旨。尤其是八年级学生经历了更换教材的重大变化,我们更要竭尽全力做好衔接工作,以使学生在英语的海洋中能得到更多汲取知识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史耀芳.二十世纪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概述,心理科学,2001,24(5):586-590

[2]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外语教学,1996,4:13-18

[3]梁仪.英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出班社,2002,4

[4]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八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阶段训练;过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147-01

新课程语文教材的实施,是在实践着“大语文”的思想,力图使读、写、听、说能力训练得到全面提升,大力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综合性”。在教材编排上,把作文教学渗透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中,虽仍与阅读教学紧紧结合,但有些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表达方式和文体意识的淡化也是新课程精神的体现,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又削弱了作文教学的有序开展,没能很好落实作文教学的“阶段性”要求。加上当前作文教学比较随意、阶段性训练模糊不清的现状,我们应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参照教材编排,灵活有序地进行阶段性训练,围绕生活,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写出来。

初中作文阶段性训练,要在阅读教学的引领下,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保持一致,围绕其生活经历和阅读经历,解决“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好”的问题。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知过程角度讲,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七年级进行“写见闻”训练,达到有内容可写、能分清结构、写明目的的要求;第二阶段,八年级进行“写体验”训练,进一步做到快速审题构思,快速选材行文,写明情感体验;第三阶段,九年级进行“写思想”训练,螺旋式提高,要有新立意、新构思,有丰富的材料,有自己的风格和思想。

第一阶段,七年级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其“写见闻”。

学生大多数不喜欢写作文,只因无话可写,产生了作文训练中“无‘米’”现象。许多学生写作文脱离了生活,作文成编出来的语言组合,缺少切身体验和真实情感。七年级上册阅读教学主要围绕“认识生活”展开,让学生明白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因此,刚进入初中,要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杜绝作文胡编乱造的思想念头。训练要从自我认识开始,写自己,写理想,写经历。教师命题要具体,多以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主。如第一单元教学,以“我是一个___的男(女)孩”为题介绍自己,并在语文活动中展示,让他们互相认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完成作文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以“认识动物世界”为主题,作文训练就以“身边的小动物”为话题,去写自家的或邻居的小动物。这样,把学生生活见闻经历作为材料,学生有“米”下“炊”,作文就不是学生的负担了。在此阶段中,主要通过写自己身边的见闻,培养学生的叙述和描写能力,让他们在“生活—感知—表达”的思维过程中完成作文训练。

第二阶段,八年级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适当加入文体知识和表达方式的训练,让他们既要“写见闻”,又要“写体验”。

新课标中,淡化文体和表达方式的做法是为了纠正过去过分进行语文文体知识的教学和琐碎的分析,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性,感受语言的人情美。但语文学科的应用性,训练目的要落到读写听说的能力培养上。八年级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有话可写,还要写情感写体验,把作文教学生活化,具体化。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道不尽的桥”的训练中,直接让学生写话题作文“家乡的桥”,提出文体要求,可说明某座桥的特征,也可叙写家乡某座桥的变化反映社会的进步,更可通过桥的连通作用论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作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中,可让学生写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进而可发出保护环境的呼吁。虽按课标要求,淡化文体知识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但为了让学生作文有法可循,应该加入这方面的训练。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了说明文的知识,作文就以“我们的学校”或“家乡的桥”为题写说明文,。这此阶段中,按照“生活—感受—表达”的思维过程,表达方式的运用很重要,八年级上册以叙述、描写、抒情能力的培养为主,下册加入说明能力培养为主,要给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以便九年级作文训练中的综合运用。

第三阶段,九年级要解决达到“如何写好”的问题,淡化文体要求,有目的的运用表达方式,写感悟,写思想,达到应用语文技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