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范文第1篇

在全区选派工作季度例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第二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即将期满,在这最后阶段,我们召开全区选派工作季度例会,既是贯彻落实市里工作部署的需要,也是当前全区选派工作形势的需要。今天上午,大家分别到了查塘村、梅林村和浯村三个选派村,观摩学习了这三个选派村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对今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认真进行归纳总结,切实加以消化吸收,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抓好最后阶段的工作。下面,我就全区选派工作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两年多来全区选派工作的简要回顾

两年多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在选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区第二批选派干部紧紧围绕“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目标要求,克服困难,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使选派村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广泛而充分的肯定。 一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两年来,全体选派干部在抓好任职村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同时,围绕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着重建立和完善了村“两委”工作规则、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了村级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村级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两年多来,各选派村紧紧抓住村级换届选举的机遇,加强“两委”班子建设,通过“两推一选”,使培养的村党支部书记继任人选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通过认真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1xxxx选派村共建立各级示范基地xxxx,树立示范户1xxxx,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xxxx,发展农民党员4xxxx,通过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的普遍开展和岗位评星制度的实施,有效的激发了无职党员的激情。

二是选派村的经济社会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全体选派干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这个这一主题来开展工作,努力使广大农民群众通过致富奔小康的生动实践,切实感受到了选派工作的成果。特别是去年来,各选派村迅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采取辅导讲座、形势报告、座谈交流和进组入户宣讲等形式,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针政策、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帮助农村党员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努力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共同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两年多来,各选派干部到岗后充分发挥其信息灵、路子广、办法多的优势,根据各村的实际确定了本村xxxx元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使用方法,引导农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我区的其它贫困村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截止目前,全区选派村的xxxx元专项资金已普遍投入使用。在用活xxxx元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之外,选派干部想尽办法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经过两年多来的多渠道发展,各选派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得到明显改善。两年多来,全体选派干部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选派单位的帮扶和个人的努力下,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多方争取资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公共事业,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两年多来,选派干部共争取资金16xxxx万元,选派单位帮助解决资金1xxxx万元,修建村级道路17.34公里,开挖灌溉沟渠5.9公里,新建村部xxxx,修(改)建村部xxxx,1xxxx选派村中,集体经济年创收超过xxxx元的村有xxxx。

三是选派干部队伍自身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全体选派干部做到牢记组织的重托,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扎实工作,锻炼成长。两年多来,选派干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直接与农民群众朝夕相处,交心谈心,增进了与农民朋友的友谊,进一步增强了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两年多来,选派干部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进步,减少了书生气,增加了乡土味,从过去不适应到逐步适应,从不熟悉农村工作到现在了解农村,从过去触及不到农村基层矛盾到现在比较善于化解矛盾,驾驭农村复杂局面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发展经济的本领明显增强。两年多来,全区选派干部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的有xxxx次,有xxxx被提任为镇党委委员,有xxxx干部享受了副科待遇,并先后有一批同志受到各级、各部门的表彰。

四是全区选派工作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两年多来,我们按照省、市选派工作要点特别是全省选派干部“深化提高”年培训班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领导和指导力度,努力把全区选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首先严格执行省选派工作十四项管理

制度,认真落实选派干部“六抓”,坚持选派干部在村出勤工作抽查月报制度和选派干部工作双月报制度,及时了解选派干部的工作、思想动态,对选派干部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通过先后培养和宣扬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促进选派工作整体均衡发展。第三加强对选派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让选派干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多方面掌握农村工作的本领,尽快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需要,区选派办采取到市直选派干部培训班插班、集中办班、召开现场会、以会代训、外出参观、互相观摩等多种形式,对选派干部进行了任前培训和任中培训,两年多来,累计培训10xxxx人次。目前,全区1xxxx选派村总体工作有了明显变化,xxxx后进村村级组织建设步入了良性化的发展轨道,xxxx村村级各项工作进入全镇先进行列。

两年多来,全区第二批选派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这仅仅是阶段性的。从我们平时掌握和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各选派村工作进展和成效不平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离省、市委的目标要求、离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激情不足。少数选派干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不能把到村任职当成机遇来开拓,而是当作任务来应付,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工作干劲小,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也相对缓慢。二是工作标准不高。少数选派干部对一些工作不能按照建成示范村的要求来推进,而是以一般化的标准来衡量,抓工作不深入,重点不够突出,缺乏针对性,还有的创新意识不强,不注重创特色、出经验。三是统揽全局能力不强。少数选派干部主观上想干事,但个人综合能力不强,在村内只是一般的委员的角色,达不到第一书记要主持工作的要求,面对村内复杂矛盾,解决问题能力和抓落实力度不够,致使该村工作成绩平平,没有突出的地方。四是自我要求不严。少数选派干部身子沉不下去,联系群众不够深入,不能坚持吃住在村,出勤率较低,还有的日常言行举止较随意,不注重在点滴之中维护形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在今后半年时间内切实加以解决。

二、下一阶段选派工作的主要任务

第二批选派干部的任期仅剩下不到半年的时间,选派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最后阶段工作至关重要。最近,省委组织部专门发出了《关于抓紧做好今后一个时期选派工作的通知》(皖组电明字[2006]45号),对今后一个时期选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大家一定要对照要求,进一步深化对选派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深化对选派工作“六句话”目标任务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工作标准,再使一把劲,再努一把力,确保高质量地完成选派工作各项任务。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冲刺阶段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相信大家对选派工作的重大意义已经有了深刻认识。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既加强了组织、发展了经济、×××了农民,又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稳定,深受基层和群众的欢迎。选派工作越到后期要求越高、任务越重,当前,选派工作已经进入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开展的崭新阶段,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如何确保选派村新农村建设达到预期目标,时不我待,任务艰巨,我们必须按照省委“六句话”的目标要求,充分抓住最后半年多的时间,全力以赴,绝对容不得半点松懈。希望全体选派干部在最后时期能安下心、沉住气、定住神,更加自觉地肩负起重任,更加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最后的时间,扎实工作,力求使选派出现真变化、群众真满意,为三年任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突出重点,努力在冲刺阶段取得更大的成果

最后阶段时间很短,但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相反是大有可为。当前,每位选派干部要按照“狠抓巩固提高,确保善始善终”的要求,在对照“六句话”的目标任务全面进行“回头看”,认真查缺补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和水平,努力争取更大成果。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经常性工作。首先是抓好hjt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hjt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策性和指导性,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各选派干部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紧密结合实际,深入组织学习研讨,努力掌握讲话的精神实质,特别是要把学习讲话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不断把选派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其次抓好中央、省一系列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学习。这些长效机制文件的出台,是在总结和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解决当前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而制定的,对于推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各选派村要按照要求,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学习宣传贯彻好这些文件,特别要尽快制定出台一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提出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要通过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进一步完善落实现有制度,及时研究制定新的制度,为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切实可靠的制度保证。

二是以落实“三个一”为重点,扎实推进选派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村工作的主题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各项工作都要服务于和服从于这个主题。广大选派干部要紧紧围绕全省选派干部“深化提高年”培训班上段敦厚部长提出的“三个一”要求,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深化对选派工作目标任务的理解,结合本村实际,振奋精神,提升标准,强化措施,扎实工作,为选派村的新农村建设打下较好的基础。在研究制定一个规划方面,要以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为指针,以区“十一五”规划为基础,以区委建设新农村相关文件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讨论,让规划真正得到群众认可和自觉遵守。在选准一个优势产业方面,要立足自身优势,找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找准经济发展切入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完善,使主导产业真正具有广泛性、示范性、带动性,努力培育特色,形成“一村一品”。同时要继续抓好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投向合理、产权明晰、安全可靠、效益明显。在建立健全一套管理制度方面,着力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落实《×××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和落实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办事。同时,充分调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动员广大农民群众不拘形式、不拘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争创殷实家业,特别要注意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家乡创业。

三是以争创党建工作“先锋村”、“先进村”为动力,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建水平。年初,市委组织部提出在全市开展争创党建工作先锋村、先进村活动,并进行了周密部署。所有选派村都要以此为动力,主动采取措施,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要进一步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要求,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目前,各地已经确定并上报了继任书记人选的名单,而且绝大多数人选在去年换届中已经走上村里的领导岗位,下步还要继续通过交任务、压担子、领办发展项目等方式积极为继任书记人选搭舞台,使其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和检验,迅速成长起来,确保选派干部离任后,选派村工作有人接、接得上、干得好。要进一步抓好村级班子后备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深化“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民服务全程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使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为选派村村级组织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同时,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为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造经验、树立典型。

(三)加强领导和指导,努力把选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全区第二批选派工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领导。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做好选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落实责任,投入更多的精力,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强对第二批选派工作最后阶段的领导和指导,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进一步强化管理监督。要坚持不懈地对“六抓”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要继续认真执行选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越到后期越要严格,要确保选派干部吃住在村,确保选派干部在村任职期间不参与原单位的工作,确保选派办的工作力量,让挂职干部着力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有关镇党委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选派工作各项政策规定,近距离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选派干部扑下身子抓好最后半年多的工作。

二是进一步强化指导帮扶。特别是镇党委书记和分管书记要认真履行“责任人”的职责,既要经常过问,又要实地督促。各选派单位要继续把选派工作作为本单位的份内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发挥职能优势,继续制定支持选派村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认真落实选派干部的各项待遇,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确保选派干部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范文第2篇

及2005年工作思路

2004年度,我们组织工作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县委要求,紧紧围绕年初组织工作要点,围绕十六大提出的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一根本任务,把促进发展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永恒主题,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整个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把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和社区党的建设工作作为难点和薄弱环节,把创新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不竭动力,推动了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兴起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1、开展了乡村干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3月底至4月底,集中一个月时间在全县乡村干部中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全县共举办学习培训班536次(包括村级学习班490次),参加集中学习培训的单位782个,其中:乡镇30个,乡镇站所262个,村490个;参加学习培训的人数4139人(不包括农村党员),其中:乡镇干部886人,站所干部职工1285人,村干部1968人;参加学习的农村党员1.6万多人。乡村干部的参学率达98%,农村党员的参学率达82%。在学习教育活动期间各地为群众办实事2000多件,其中修公路65公里,架桥4座,打井17口,直接为群众解决各种生产生活难题470多件。

2、开展了粮食政策集中宣讲活动。按照省市委的要求,在4月上中旬组织了千名干部入乡进村访户,开展粮食政策集中宣讲活动。活动时从县直49个部门和30个乡镇共抽调1200名干部组成宣讲团(县处级领导干部35名,县直单位负责人65名,乡镇及乡镇站所领导干部1090名),在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走访农户80000多户,宣讲面达全县总人口的20%,村干部逐户上门宣讲,宣讲面达100%,《致全省广大农民群众的一封信》入户率达100%。在活动中全县为农民免费提供种子5吨,为4685户困难户提供小额贷款180万元,粮食局帮助农民落实粮食订单生产10万亩,张母桥镇协调了三家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优质稻订单5000亩。

3、开展了庆“七一”活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建党83周年。一是组织县乡两级领导干部进村入户体察民情,共走访农户1568户,为群众拟办实事600多件,调解民间纠纷150多起,给基层上党课450课。二是深入开展了慰问帮困活动,县委组织部从党费中拿出4万多元,慰问救助老党员、农村困难党员和下岗职工党员。三是集中党员过了一次组织生活。四是县委对80名优秀共产党员、3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4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

4、开展了向曹发贵同志学习活动。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学习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模范人民调解员曹发贵同志先进事迹活动,重点是开展了五项活动,即集中学习周活动、组织宣讲团巡回宣讲、领导干部上党课、大讨论和“远学曹发贵,近学身边人”活动。全县共举办宣讲活动40多场,乡镇指导组带领各村学习500多次,直接听讲党员达到3万多人,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宗旨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认识、工作作风、综合素质明显改善,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和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始终把“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委”、“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活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有效载体紧抓不放,以“三级联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不断发展。

1、全面加强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这项工作是我县“强基固本工程”的延伸,是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拓展,也是县委“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主要矛盾,一年解决一个主要问题”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的体现,在连续三年重点抓村一级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把乡镇党委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头戏来抓,突出加强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为了把这项工作搞好,上半年我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认真开展了调查研究,召开了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拟草了《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的五项机制,即:学习培训机制、议事决策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重大事项管理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等,并在县委常委会上进行讨论研究,后县委决定在南港、张母桥和舒茶等3个乡镇开展了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规范了乡镇党委的工作,提高了试点乡镇党委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也为全面推开这项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11月份出台了《中共舒城县委关于加强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舒发[2004]20号),召开了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工作动员会,规范化建设已在全县全面推开,各地将集中3个月的时间开展好这项工作。目前各乡镇党委已完成了规则和制度的制定,进入了运行阶段。准备在05年元月底组织对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

2、继续抓好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去年,我县全面实施了村级干部规范化管理工作,研究出台了《关于全县村级干部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选拔任用、报酬保障、考核奖惩、激励约束、教育培训等五项机制,经过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精简了干部数量,规范了干部行为,融洽了干群关系,村级工作得到了发展。今年我们继续抓巩固、抓发展,严格村级工作五项机制的规范运行,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农组考评的十项工作之一,开展了对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考评工作。

3、认真开展“双向互动”活动。一是抓好组织建设。在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的城市,依托成立的创业者协会、办事处或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抓好在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目前,全县有千人桥、南港、干汊河、龙河等8个乡镇在上海、苏州、昆山、青岛等城市成立了党支部。二是引导党员发挥作用。为发挥好外出创业有成之士在家乡建设中的作用,我们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外出创业有成之士回乡创业或竞选村干部。目前,全县各乡镇都有一定数量的外出创业有成之士回乡创业,兴办了各类经济实体,还有10多人回乡担任了村干部。比如平田乡有3名回乡党员创办了两个大理石厂,张母桥镇还从加强对外出创业有成人士的教育和培养为出发点,从创业有成之士中选拔了2名致富有方、思想进步的党员担任村支部副书记。

4、继续加强农组示范服务基地建设工作。一是实行“三级联建”,全面推进。实行乡镇、村、户“三级联建”,采取围绕科技推广建基地、立足特色产业建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建基地、依托专业市场建基地、鼓励党员大户建基地、镇校联姻建基地、结合干部锻炼建基地,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创建农组示范基地。截止目前,全县乡(镇)、村各级党组织共建立示范基地650处,面积3.4万多亩。二是开展“三五”示范,重点推动。在“三级联建”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了农组示范服务基地“三五”示范点建设,即:重点抓5个乡镇示范园、50个村级示范片和500名农村党员示范大户。通过抓重点促一般,推动了全县农组示范服务基地建设。三是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评。经常深入乡镇、村、户,对农组示范服务基地建设进行检查指导。制定了农组示范服务基地“三五”示范点考评办法,严格进行考评。

5、巩固和发展了乡镇村党务公开工作。近年来,按照省、市组织部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了乡镇村党务公开工作的各项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市党务公开工作汇报会后,我们迅速贯彻落实汇报会和市组部组通字[2004]26号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和拓展了全县乡镇村党务公开工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村党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农组办[2004]1号),进一步明确了党务公开栏建设标准、党务公开内容、时间、程序等,并将党务公开工作纳入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评内容。通过工作的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质量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三、着力加强非公党建、社区党建和机关党的建设。

1、以健全组织为重点,加强企业特别是非公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一是以县委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舒发[2004]14号),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二是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工作,7月份在安徽华力建设集团成立全县首家非公企业党委,目前全县在民营企业建立了党组织54个,在个体工商户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个私协党组织5个,其中年销售收入(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78户,已建立党组织39个,党组织的建立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三是积极向非公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对规模较大的企业,乡镇党委都选派了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企业建立组织、制定制度;四是指导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开展好活动,目前全县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的党组织,在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的指导下,大多数能够针对非公经济特点,从实际出发开展了组织活动,抓好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发展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如城关镇舒雅制衣有限公司党支部建立了一支12人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每年发展1—2名党员,这些同志大多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或生产一线技术骨干。

2、积极探索,努力开创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一是进行了广泛调研,年初我们召开了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拟草了《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12月初再一次召开了座谈会对《中共舒城县委关于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讨论稿)》进行了讨论,并向各乡镇发出了征求意见稿,准备在年内以县委出台正式文件;二是继续抓好国有和集体改制、破产企业党员与社区党组织的衔接,目前,全县改制和破产企业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基本上已全部转入社区党组织,确保了他们能够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三是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城关镇鼓楼社区党总支被列入全省15个社区党建示范点之一,我们以此为契机,狠抓示范点建设。他们已建成了面积达45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该中心集一站式服务、再就业培训、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素质教育、居民休闲娱乐为一体,组织部还为社区配备了一套电教器材。建立健全了社区党建工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开展了以知民、为民、便民、利民为主要内容的爱民工程,建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社区义工志愿者队伍,成立了社区京剧票友会支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和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目前鼓楼社区的党建工作已成为全县社区党建工作的一个亮点,对全县社区党建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以开展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在前几年开展的“创特色,争先进”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在县直机关中主要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机关活动,大兴学习之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兴便民之风,优化发展环境,大兴创新之风,增强机关活力,争创一流业绩,把机关党的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四、扎实抓好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选派成果明显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省委提出的“六句话”目标,严格选派干部管理,加强跟踪督查指导,一方面善始善终地抓好第一批选派工作,一方面深入扎实地抓好第二批选派工作,两批选派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第一批选派工作顺利结束。一是按照善始善终的要求,切实抓好第一批选派干部最后半年的工作。我们要求选派干部认真站好最后一班岗,各选派干部认真谋划离任后选派村的长远发展,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后三年发展规划;乡镇党委和选派干部认真抓好继任书记的选拔和培养并通过“两推一选”的办法产生继任书记人选,确保选派干部离任后有人接、接着上、干得好。二是认真抓好选派干部的离任审计和交接工作。在4月下旬我们汇同财政局对第一批45个选派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经初步统计,通过实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已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5.54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18.43万元。同时我们要求选派干部认真做好交接,要清楚交接、清白交接、顺利交接。三是组织对选派干部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定格。我们于5月中旬,组织力量对第一批选派干部第三年度和任期工作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并报县委对第一批选派干部评定了格次,分别是优秀:18人、称职27人。四是召开了第一批选派工作总结表彰会。7月下旬召开了第一批选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第一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下一步选派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会上,表彰了一批选派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五是认真抓好选派干部的安排使用工作。对考核中表现突出的优秀选派干部,我们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宣传表彰,并积极向县委建议给予提拔使用,把他们作为县直单位和乡镇领导班子的后备人选进行培养、使用,6月下旬我县有7名同志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2人在县直机关,5人为乡镇副职)。六是建立选派干部回访原任职村制度,巩固第一批选派成果。建立了第一批选派干部作为选派村联系员制度,要求选派干部再联系选派村三年;建立了选派干部回访原任职村制度,要求选派干部每季度要回访一次原任职村,每半年列席参加一次村两委会,帮助研究村级工作,并于12月集中时间组织开展了第一批选派干部回访原任职村活动。

2、第二批选派工作开展良好。一是进行了岗前培训和任期培训。在元月份组织了第二批选派干部的岗前培训,11月又组织了任期培训,县委领导在培训会上做了动员讲话,组织部、党校、农委、科技局和扶贫办等单位负责人,分别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农村政策、农业科技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通过培训,鼓舞了人心、激发了斗志、丰富了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加强了党性、提高了能力。二是制定了《舒城县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管理办法》。为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使得选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并汲取第一批选派工作经验,制定出台了《管理办法》。三是建立了联系帮扶制度。建立健全了县领导、县直单位联系帮扶选派村制度,县领导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经常深入选派村,指导工作、给予帮扶。同时各乡镇党委也安排党委成员联系选派村。四是开展了“好支书”活动。为使选派干部经受住艰苦环境的考验、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我们在选派干部中开展了“实践‘三个代表’,争做群众满意的好支书”活动。五是加强督促检查。注重对选派工作的督促检查,采取电话抽查等形式对选派干部加强督查。于11下旬,我们还组织力量对选派村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第二批选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选派干部理清了发展思路,制定了选派村的发展规划,他们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解决了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些问题,改善了选派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经受住了艰苦环境的考验,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五、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1、继续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三个培养”)。全县有2400多名农村党员开展了帮带活动,占党员总数的12·6%,帮带农户达3000多户。全县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797名,其中发展能手3045名,占80.2%,发展农村党员1064名,其中发展能手686名,占64.5%。全县1120名村级后备干部中,发展能手占82%,已推选了36名党员发展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对表现突出的推选到村“两委”的主要岗位上,如在第一批45个选派村中,各地推选了12名党员发展能手为村党支部继任书记。

2、按照“十六字”方针,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狠抓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发展生产一线党员、文化程度高的党员、年轻党员和女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特别重视在农村能人大户、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全面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新党员质量。

3、以增强素质为根本,加大党员的教育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的教育、培训,采取党员集中培训与平时学习相结合,党员教育培训与民主评议党员相结合,党员教育培训与“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电化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4、不断适应新形势,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针对近年来农村流动党员增多,支部活动难、党员管理难等一系列问题,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一是全面执行流动党员“五个一”管理办法;二是颁发流动党员活动证,对流动党员实行持证外出;三是通过开展“双向互动”活动,在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四是注重加强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确保流入到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员得到有效管理。

明年的工作思路

2005年,我县基层组织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主题,以拓展深化“强基固本工程”为主线,以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根本,夯实基础,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舒城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具体是:突出一个重点,抓住两个关键,做好六项工作。

1、突出一个重点。就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前几年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上来。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开展“双向互动”活动和“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着力加强农村外出党员、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和社区党员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加大在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中、非公经济组织的员工中和社区居民中的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发展和壮大党员队伍,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范文第3篇

从今年5月开始,两党的党内初选都拉开序幕。大国家党的李明博和朴槿惠在5月15日就竞选规则勉强达成一致,而在执政党方面,被韩媒称为“卢的男人”的前总理李海瓒和刚辞去福利保健部长职务的柳时敏也透露出参选的意思。只是,关于挺卢保党还是反卢退党的内耗仍旧在开放内部发酵。

日前,早已不做大哥好多年的金大中居然跑出来,呼吁泛执政圈各党团结起来,阻止大国家党掌权,可见政党轮替在韩国已是箭在弦上。

有限的悬念

算起来,大国家党在野已近10年。在金大中时代,韩国迅速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不俗成绩,一脉由此深孚人望,根基日稳。反观大国家党,由于长期掌权,官僚色彩浓厚,组织涣散,思维僵化,对于金融危机也难辞其咎,故而在金大中刮起的政治民主改革风暴中,一度被挤压得毫无还手之力,有彻底边缘化之虞。

卢武铉执政失当,成为大国家党复苏的契机。民权律师出身的卢,终究比不得蹲了30年黑狱的金大中,其改革完全只是在依葫芦画瓢,而没有考虑到韩国内政外交上的新变化。在朝核问题愈演愈烈的新形势下,卢还死抱着亲左亲北的金科玉律不放,引起了国民的普遍反感和不满,大国家党由此捡了个大便宜,在地方选举中一举令半壁江山变色。

这一次大选,大国家党推出的两名候选人都是人气很高的政治明星:李明博做过首尔市长,经验丰富,且颇有政绩;朴槿惠身世显赫,又是女性,很符合当前韩国人困极求变的猎奇心态。在竞选中,李明博打出了经济牌,直戳开放的痛处,也挠到了韩国民众的痒处;朴槿惠先后造访了中美两国,显然是想给自己加分,然而,她的民意支持多少有些虚浮,缺乏实际业绩的支撑,赚的多半是感情分和形象分,且8个月来一直处于下风。

按照大国家党的游戏规则,党内初选将综合议员党员、全体党员、民意和媒体舆论4方的支持度进行计分。民意支持率大约只有李明博一半的朴槿惠,自然巴望着降低民调的分量,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她的党首履历在党内的人脉优势。现任党代表姜在涉显然更钟意李,所以提出了67%的折中案;朴在抱怨一通后,迫于不能激怒民意,也就接受了,但朴阵营不久即抛出“李明博拥有8000亿韩元之传闻”,以示反击。

根据最新民调,大国家党支持率高达55.1%,开放却只有10.5%,莫说扳盘,就算指望体面地下台的机会都不大。说到党员的个人支持率,除了老将金槿泰的1.2%,两个“卢的男人”中,劣迹斑斑的李海瓒仅为可怜巴巴的1.8%,庸碌平平的柳时敏尚无人问津。回想当年,为了挺卢,这些议员不惜脱离新千年另立门户;再看今日,同一批人又半带威胁半带哀求地呼吁反卢保党!大势去矣,开放的下台正进入倒计时。

经过8个月的暗战,厚积薄发的李明博终于稳中求升,获得了巨大优势,令这场总统选举基本上失去了悬念,成为大国家党一党的家务事。不过,在未来半年内,李、朴二人必须保证不出现台湾马、王那样严重的内讧,否则,年底大选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台湾第二?

在亚洲,韩国与我国台湾地区一样,政治制度上都曾效法美国,却又受到欧洲分权模式及本土传统的影响,最终形成了法国式的半总统制: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不设置副总统,而日常行政事务又交由国务总理处理。总统和总理类似于古时君与臣,帅与将的主辅关系。然而,在这一权力结构中,总理的地位显得很弱势,往往容易沦为总统为应付危机而踢出去的替罪羊:屡屡更换行政院长,卢武铉更换的国务总理也不在少数。

不过,台韩两地政治上最大的相似之处还数朝野两大政党的相互关系。

由于韩国开放的大多数议员都是原金大中新千年的原班人马,所以开放的执政实际上应该追溯到金大中上台的1998年,比照和台湾上台的2000年,再考虑到总统任期在韩国为5年,台湾为4年的细节,就会发现两地两党的上台几乎是同步的。和开放都由以往备受打压的“游击队”身份咸鱼翻身,扭转乾坤,一跃夺取国家政权,并表现出与长期掌权的“国军”截然不同的面貌:丑闻更少,党政思维更新,当然,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还是他们更懂得如何与媒体和民众打交道。

应该说,包括台韩在内的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一贯奉行精英主义的东方社会普遍朝大众主义的方向转变,和开放都利用了这一趋势。这绝非运气使然。与中同、韩国大国家党高层多为官僚出身,总是高高在上相比,和开放的领导人多半在威权时代的民权运动中摸爬滚打过,对于民众及社会的整体认知都远胜于执政党。然而,仅仅有问鼎天下的实力和野心是远远不够的,相对完善公正的选举机器更是不可或缺。否则,金大中在1971年就能当选为总统。在日益高涨的民权运动的压力下,原执政党不得不改变长期以来的高压做法,将锈迹斑斑的选举机器从蒙尘日久的宪法框架中拿出来。当惯用的作弊手法玩不转了'以往的花瓶最终成为砸死老大党的神兵利器。

然而,和开放执政基础的差异,却导致了两者气数不一。

去年台湾“绿营叛将”施明德率领红衫军“天下围攻”时,笔者不由得心生感慨:这风要是刮在韩国,卢大总统只怕早就被吹出了青瓦台。上百万红衫军虽声势浩大,却终究徒劳无功,不能不说明文攻武卫出彩,使橘色“第三势力”与蓝营主流失之交臂。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本土原住民即便反贪腐,也不愿意让渔翁得利。

反观韩国,并不存在台湾的族群之争,有的只是阶级矛盾。大国家党从李承晚的自由党到全斗焕的民主正义党,代表的是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和有钱有势的资本家;而开放从张勉的到金大中的新政治国民会议,代表的是接受过较高教育的城市中产。韩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为大国家党一脉的生存和掌权提供了社会土壤;但随着汉江奇迹的到来,选民的结构发生了有利于一脉的转变,以至于连靠军事上台的强人卢泰愚也不得不改变策略,与民主旧派出身的金泳三联合执政。随着城市化和民主化浪潮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强大的城市中产阶级终于又将民主新派出身的金大中和卢武铉先后送入了青瓦台。现在,连凡事讲究理性温和的城市中产都抛弃了开放,李海瓒也好,柳时敏也罢,想重获信任可谓难上加难。至少,在短短半年内,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重回右翼阵营

在当今韩国政坛,恐怕除了最左翼激

进的民主劳动党,多数政客都喜欢自我标榜“中道政治”。所谓的“中道”,意即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历史上,韩国的左右之争总是引发政治上的震荡,为韩国选民不喜,当代政客自然知道避嫌。

传统的韩国左右分野具体表现在:经济上是以国家统制还是市场导向为主;政治上是威权主义还是民主主义;外交上是亲美仇北还是对北亲善。随着冷战的结束,原本尖锐的左右分野日益模糊。可是,各党派在时代巨变中普遍当局者迷,就以冷战后首任总统金泳三为例,他就没弄清楚自己的方向:经济上沿袭朴正熙时代的老套路,最终让国际金融大鳄钻了空子,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潭;政治上高举革弊立新的大旗,实际上搞的是家臣政治,他的次子和一众亲信都卷入腐败大案“韩宝事件”;外交上对朝鲜应对乏力,且思维僵化,如1994年正值朝核危机发端,又恰逢金日成逝世,美国总统克林顿发电文悼念,想以此缓和半岛的紧张气氛,结果引起了金泳三的埋怨。金泳三黯然下台后,左右之争就扔给了其后任。

民主新派出身的继任者金大中之于旧派出身的金泳三,立场自然偏左。不过,如果将之放到整个韩国政治的宏观视野中来看,不难发现,金大中是迄今为止最符合“中道政治”标准的总统。但在卢武铉上台以后,整个国政基调出现了全盘左倾的趋势:经济上漠视市场规律,迷信政府调控,结果出现了卢版的“地产新政”,非但徒劳无功,还招惹怨声一片;政治上虽标榜民主,却流于虚浮,显得过于随意,缺乏细致规划,一遭挫折,又立马表现出威权专制的一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卢和媒体的关系。连卢本人都承认,当年没有电视台的宣传他不可能上台。执政头两年,他与媒体俨然处于蜜月期。然而,朝核危机一来,舆论开始对卢不利,他又转而钳制媒体,并打算持续到任期结束。此外,对朝外交是卢的滑铁卢,也是左得令韩国人咋舌的20年未睹之怪现象。金大中虽然在执政晚期为了诺贝尔和平奖和民族英雄的荣誉,对朝鲜有些纵容,但至少坚守了虽亲北不反美的政治底线。反观卢武铉的对北政策,过于空疏,面对一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朝鲜,卢的政策可谓养痈遗患。

如今,开放下野,大国家党上台几成定局。可以预见的是,明年韩国在国政方针上势必会做出不小的调整,以便稀释卢武铉的“左倾”给韩国带来的巨大负面能量。就经济政策来说,李明博和朴槿惠都表现出尊重市场的积极性。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很怀疑大国家党重振经济的能力。毕竟,过去40年时间里,官僚统制经济一直是大国家党的施政特色。李、朴二人现在都承诺要保证韩国7%的经济增长率:朴提出了金额6万亿韩元的减税计划;李除了提出建造半岛大运河的构想,还抛出了一个温情脉脉的住房计划:他上台以后,政府将义务为每一平民新婚夫妇提供一套住房。在李明博身上,笔者似乎又看到了卢武铉那张大嘴巴和朴素的民本主义情结的隐约浮现,但愿这只是选举语言而非施政信条。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党制度 历史依据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Historical Basis of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Establishe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YANG Shuai, WANG Jianyo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Departmen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

Abstract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led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under the party system as a starting point.From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the society characteristic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task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other socialist countries learn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explored the history of China's political party system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Chinese leadership's political party system established in the historical basis.

Key word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arty system; historical basis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2007年11月,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开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与其他形式政党制度的区别主要在于: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执政与参政致力于共同的奋斗目标的多党派合作的非竞争性关系。我们判断这种政党制度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优越性,必须从这种政党制度得以确立的历史依据出发。离开其历史依据,把抽象的判断标准强加于这种政党制度是历史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中国政党制度的最终确立不是对其他国家政党制度的移植,更不是个别英雄人物的独创,它是有其充分的内在逻辑即历史依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各派及全国人民共同作出的正确的历史选择。这是因为,一个国家采取何种形式的政党制度是由该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的,这是政党制度形成的客观规定性;同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规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的原理,政党制度的形成也是该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的结果。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

1 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不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制度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十分脆弱,它受到了来自国内封建势力和外来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双重压迫,这就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政治力量弱小,反帝反封建具有不彻底的妥协性。在当时还存在区别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中国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独特产物,它扭曲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要求,打断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向上的、合乎规律的发展,将其强行操控起来,使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权的依附物。”①以上因素使得中国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此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又决定了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又存在大量的封建小农经济。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不足以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能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能力。辛亥革命后,中国曾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议会制和多党制,一度出现了政党林立的局面,当时存在的政党有300多个。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条件和政治环境,特别是由于不具备相应的经济条件,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这种政治局面也随之消散,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最终未能在中国建立起来。正如孙中山先生本人对革命的失败所总结的,中国的社会状况和欧美是不相同,那么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不能完全仿效欧美。

2 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中国必须建立独具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具体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由于国际和国内条件的变化,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所以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但它与一般民主革命的本质有本质的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旧民主主义的指导思想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此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一般民主革命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在中国不能建立资产阶级政党制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又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同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具体国情又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因为中国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不但有帝国主义列强和顽固的封建势力,而且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与人民为敌的大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同时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使得在当时的中国任何一个党派或团体都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与其他派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这个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建立还在于各派也有不同程度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而这种革命要求与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是一致的,同时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显示出了极大的先进性,此外共产党向派表示出了极大的合作诚意,进而使得派在严酷的国内政治环境下逐渐认识到,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寻求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长期维持就决定了,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能是一党制,也不能是多党制,而应当是多党合作制。

3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潮流决定了中国不能实行的政党制度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之后,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已经走上了促民主、反专制独裁的潮流历史。但是1927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以为首反动集团,在叛变革命之后,公然建立起了的政党制度。这种政党制度实行的是党权高于一切、垄断一切、决定一切,以党代政的“党国体制”政策,对其他党派实行严酷的打压,对人民的民主自由实行严酷的压制。在这种政党制度下,民不聊生,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发展缓慢,特别是国民经济陷于崩溃的边沿,国家曾一度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因而这种逆历史发展潮流的政党制度遭到了各个党派以及人民的广泛反对。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后,统治集团拒绝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行多党政治协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顽固推行的独裁统治,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治协议,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宣布各派为非法组织,最终导致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崩溃和军事上的失败。”②在大陆的彻底表明,在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潮流下,实行是没有出路的,必然会被历史所抛弃。

4 苏联建立后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教训启示我们不能实行的政党制度

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政党制度曾经历了多党到一党的历史过程。十月革命后,列宁曾设想建立多党制和曾做过多党合作制的短暂尝试,但是这些设想和尝试由于其他党派的反对并未实现和成功。1921年,布尔什维克加紧镇压和取缔一切“非我族类”的政党,最终确立了苏联共产党的“”的政党制度。由于缺少了党外监督和合作,随着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政党制度给苏联的发展带来了的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这个体制体现在政党制度方面,就是斯大林不断强化“”,造成了一种“按照领袖意志去运转的、从政党组织、国家机关、经济实体到一切社会团体统统执行最高指示的高度一体化专制结构。”③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的认识是错误的,他认为,苏联除了共产党之外决不允许其他任何政党存在,他在1936 年作《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时说,“几个党,也就是说政党自由,只有在有利益敌对而不可调和的对抗阶级的社会里,……才会存在”,而苏联已经没有了彼此敌对的阶级,“所以,在苏联也就没有几个政党存在的基础,也就是说没有这些政党自由的基础。在苏联只有一个党,即共产党存在的基础”。④在苏联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谁要是敢在“”有任何异见,谁就可能遭到灭顶之灾,使得人民的自由民利受到了严重损害,严重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同时苏联的“”体制也给苏联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使得苏联国内积累的矛盾越来越多,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失去了活力。新中国建立后,敏锐地看到了这种政党制度存在的诸多弊端,为了吸取苏联在政党制度建设方面的历史教训,在其《论十大关系》指出“究竟是一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仅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基于这种认识,建国后的政治建设方面,我们逐步确立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在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我们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建国60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我们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政党制度建设的认识是完全正确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的确立,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注释

① 李金河.新中国政党制度:历史与国情的选择[N].北京日报,2009.

② 吴美华.符合国情的我国政党制度具有独特优势[N].人民日报,2009.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范文第5篇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建立

其实,说到“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就不能不提到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在其革命生涯中,曾十分注重从国外寻求支持与援助。但后期他逐渐对西方列强感到失望,转而把希望和热情投向新生的苏俄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当即致电列宁和苏俄政府,表示热烈祝贺。

在西方列强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虎视眈眈、封锁打压的氛围下,孙中山先生的贺电无疑让苏俄政府感到振奋与喜悦,进而对政府也予以了热情支持。1923年,苏联派遣鲍罗廷将军到广州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顾问。孙中山先生创立黄埔军校时,苏联政府更是给予了武器、资金及人员等方面的支持。1924年,孙中山先生还委派和张太雷等对苏联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访问。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为了纪念这位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苏联政府决定在莫斯科建立中山大学,为中国革命培养一大批精英人才。1925年10月,苏联顾问鲍罗廷宣布莫斯科中山大学建成,建议选派学生去中山大学学习。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因此中共也获准派人去中山大学学习。从1925年冬至1930年中山大学停办,国共双方先后共派出近千名精英人才赴中山大学学习。

毫无疑问,国共双方向中山大学派出的,都是自己最优秀的人选,这些人归国以后许多都成了军政高官或一方显要。如共产党方面的邓小平、林伯渠、杨尚昆、左权、王明、等;方面的蒋经国、屈武、郑介民、邵力子、谷正刚、谷正伦等。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政工人才。学制为两年,开设有7门课程:语言、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列宁主义、军事学。此外,中山大学还因材施教,在学校开设过语言班、理论班、特别班、预备班等。

1927年上海四一二反革命发生后,苏联政府与政权交恶,政府发出通告,禁止自己的党员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中山大学学习的人,很多也被苏联政府流放或遣送回国。这样一来,莫斯科中山大学就成了主要为中共培养军政人才的学校。

中山大学里的派系斗争

1927年夏,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展开了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中山大学校长拉狄克公开支持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斯大林一怒之下解除了拉狄克的校长职务。因学校副校长米夫此时去了中国,暂由教务长阿古尔校长。阿古尔为了捞到校长这一职位,以小恩小惠争取了几个很有政治势力的学生的支持,如周达明、俞秀松等。依靠这几个人,阿古尔身边很快集结了一大批学生,成了学校的太上皇,根本不把学校党支部书记谢德尼可夫放在眼里。谢德尼可夫不甘示弱,反过来把中共莫斯科支部的领导人拉到了自己身边,利用这些人他成功地拉拢了等一些在学校也很有影响的学生。于是,在中山大学形成了两大阵营――教务派和支部派,两派之间相互敌视、攻击。而学校里的很多学生对这场权力斗争十分厌烦,不参加任何一派。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第三方势力。

1927年7月,中山大学副校长米夫从中国回来,发现学校此时已被派系斗争搞得四分五裂。陪同米夫一同去中国又一起回来的王明,为给米夫争取到校长的职位,建议米夫争取校内没有参加任何一派的第三方势力,联合支部派搞垮教务派。结果米夫大获全胜,很快搞垮了教务派,如愿当上了校长。而王明从此也成了米夫的心腹。

中山大学的派系斗争刚刚结束,反托洛茨基反对派的斗争又随之而起。1927年11月7日莫斯科全城游行,庆祝十月革命胜利十周年。中山大学的教职员工也参加了游行。当学校队伍游行至列宁墓时,中山大学的一些托派学生当着检阅队伍的斯大林等领导人高呼“拥护托洛茨基”的口号。

斯大林十分恼怒,指令米夫对中山大学的托派活动进行彻底调查。随即,在红场列宁墓高喊亲托洛茨基口号的学生有的被驱逐回国,有的被下放工厂劳动改造。

但随后米夫和他的追随者们发现,托派分子并不是他们要对付的唯一的反对派。因为中国革命的失败,让中山大学的一些学生对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领导产生了怀疑,对斯大林、联共和共产国际的的领导表示出不满。在中山大学学校当局开展反对托派斗争的同时,他们结成了自己独立的力量,来反对中山大学支部当局和米夫。这些人后来奉行的路线被称为“第二条路线”。

拥护“第二条路线”的学生由三派构成,即教务派的残余分子、中国共青团的“先锋派”和工人反对派。教务派虽然被打败了,阿古尔也被撤职离校,但这一派系的核心人物俞秀松等还在,他们密切注视着学校的每一个新动向,跃跃欲试,力求一逞;中山大学的共青团支部领导同情托洛茨基分子,公开鼓动和党支部对着干;而工人反对派是“第二条路线”的主力。1928年后,中山大学工农出身的学生增加了很多,由于这些劳苦出身的学生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中山大学中党的组织和学生团体很多重要职务都是由知识分子出身的学生担任的,这引起了工农出身学生们的普遍不满,他们在中共共产国际代表瞿秋白的支持下,组织起来,对抗米夫及其支持者。

“二十八个半”的起源和结局

面对“第二条路线”的挑战,校长米夫和党支部当局集结了以王明、等二十多个在学校很有影响的学生为核心的一批支持者,对“第二条路线”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就是这二十多个学生,被反对派的学生们戏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意思是说他们只不过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尾巴。

这“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分别是:张琴秋、、、王明、陈原道、秦邦宪、朱阿根、朱子纯、凯丰、何之述、夏曦、肖特甫、李竹声、李元杰、孟庆树、沈泽民、盛忠亮、孙济民、宋泮民、杜作祥、王稼祥、王保礼、汪盛荣、汪盛获、王云程、杨尚昆、袁家庸、殷鉴、徐以新。

因为除了徐以新是共青团员外,其他人全是共产党员,所以徐被称做“半个布尔什维克”。

由于有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的支持,在与“第二条路线”的争斗中,“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和学校当局占了上风。教务派的核心人物俞秀松等被送到西伯利亚去做苦工;学校共青团的领导人西门宗华等被遣送回中国。瞿秋白等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也被调回国内。

1929年至1932年间,“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相继回国。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王明、秦邦宪、何克全、沈泽民、李竹声、盛忠亮、王稼祥、王云程和杨尚昆一度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或侯补委员,王明、秦邦宪、先后当上中共中央总书记或总书记,李竹声和盛忠亮先后任中共上海局书记。其余的人也大都成了省一级的党组织负责人或方面军的政委。

毫无疑问,“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是苏联政府精心培养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中共,把中共改造成为一个忠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政党。在苏俄和共产国际的操控和支持下,“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一些人,不顾中国革命的实际,大力推行极左路线,给中国党和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如夏曦作为中央特派员在洪湖革命根据地大搞清洗,杀害了大批革命同志;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秦邦宪奉行王明“左”倾路线,致使革命根据地损失殆尽,工农红军惨遭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有14人先后被政府逮捕,其中3人被杀害,李竹声、王云程、孙济民、盛忠亮、汪盛获、朱阿根等11人变节投敌。在洪湖苏区滥杀无辜的夏曦在长征中遭遇军围击时落水溺亡。殷鉴则在唐山煤矿开展工作时被捕牺牲。王明建国后被选为中央委员,后和妻子一同去苏联治病,从此拒不回国,并著书攻击中共和,1974年病死在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