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范文第1篇

1 表现音乐的“诗画”美

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演唱、演奏、还是欣赏教学内容时,首先是聆听教授的音乐作品,随着音响的效果,渗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们在不断感受、体验、鉴赏及表现音乐作品中,获取美的熏陶,从而在增进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爱好和追求音乐艺术的欲望的同时,那跳动的音符又启迪了学生们的智慧。特别是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它除了对学生进行演唱、演奏、欣赏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外,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觉。美的爱好,美的表现,象磁铁一样,对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和艺术魅力,使课堂有新意,时时有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什么是自然美、现实美和艺术美。

为了实施这一目标,调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不但要创设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环境和制作美化形象的直观教具外,还要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和举止大方的优美教态来吸引学生。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或伴奏来打动学生,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和文学的艺术美,让他们体会出音乐作品的诗画美。有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是诗、画、音乐的结合体。如:在教授歌曲《青春舞曲》时,首先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和优美的舞姿感染下,唤起学生对所学歌曲的渴望与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利用音像资料、地理人文等知识和意境不断引导学生去想象、体味、感受和表现音乐作品中丰富的美感,同时还对新疆维吾尔族民族的歌舞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验。

在欣赏管弦乐《丰收锣鼓》时,让学生边看录像,边欣赏音乐,这样不仅在获得听觉艺术的美感的同时还获得视觉艺术的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音乐锣鼓特点,让学生边欣赏边参与表演,不仅从中认识了我国民族打击乐器,也初步了解了我国汉民族文化的特点。

此外,歌曲《小拜年》、《十送红军》、《赶圩回来啊哩哩》、《苹果丰收》这些教学内容,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他们不仅了解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也从中学到了不同的民族风情及表现出不同情趣的美。

2 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

音乐教学又是一种情感艺术教育。它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实践生活。艺术的真谛在于追求和表达人性的真、善、美。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用欣赏作先导,并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美感,产生共鸣。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如:《歌唱祖国》、《七子之歌――澳门》、奥运歌曲《我和你》《北京欢迎你》等等,学生们不仅被这些流行歌曲本身的美(词美、曲美、伴奏美、唱法美)所感染外,还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之情。从中也可看出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心灵、品德美的教育和陶冶,是有很大效果的。

音乐教育正是以情感人,以美的事物和美的形象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它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不象美术那样静止,也不象文学那样无声,它是时间的艺术,是在不断地发展着、流动着的情感。

如:在执教《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和热爱自己的母亲,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我先采用聆听音乐入手,学习完曲谱后,巧妙设计导言,再次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如:

师:这段好听的音乐后边,还有一个好听故事呢,你们想不想听啊?

生:想

师:那老师就把这个故事唱给你们听。(播放画面)(教师范唱歌曲――自弹自唱)

生:聆听

师:谁能说一说,这首歌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小乌鸦爱妈妈

师:那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呀?

生:小乌鸦的妈妈年纪大了,躺在床上年老体弱飞不动了,再也不能到外面寻找食物了。懂事的小乌鸦叼来了虫子一口一口地喂给了年迈的妈妈……

师小结:同学们听得真仔细,看得真专心。这是个多懂事、多可爱的小乌鸦呀。

师:你们想不想随着老师一同唱啊?

生:想

填完歌词,解决完难点,进行歌曲处理时,引导学生想象用怎样的音色和速度来表现乌鸦妈妈和小乌鸦的对话,我们试唱着、聆听着、感受着“小乌鸦爱妈妈”的情感。同学们的演表得很投入。最后我小结说:同学们的表演真精彩,你们比小乌鸦更懂事、更可爱,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相信大家以后会象小乌鸦一样孝敬自己的妈妈和长辈们。你们愿意做吗?学生们用最响亮的声音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愿意!”我马上接过话茬说:“那你们就从今天做起,放学后见到你们的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您!”

因此在教学中,如演奏、歌唱、指挥、拍打节奏、表演等,除了有正确方法之外,还应有表情。表情是对感知的事物或景物相对应的心理反应,经过启发、练习、领悟,使之醇化为艺术感情,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更重要的是启迪他们,让他们的真心自然流露,使美感的心理反应从眼神和脸部表达出来,声音、动作、形态美不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鉴别和追求,教师的范唱、范奏或者是指导学生聆听和欣赏等,都应从调动学生的内心出发,使他们溶情感于音乐艺术之中。

3 激发追求音乐的趣

趣是指人的兴趣。兴趣是“入门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音乐的教育性(组合功能)应与审美的愉悦性紧紧结合,音乐教育应寓于乐趣之中。好奇、好表现是学生们的特点。他们普遍爱唱流行歌曲、听听流行音乐,他们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音乐。因为音乐是一种运动的艺术,表现的艺术,每节课力争做到“开篇趣在先”,“进程趣更浓”,“结束趣有余”。

如:在欣赏《赛马》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认识、触摸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再让学生们一边聆听和观看教师亲自演奏《赛马》,加入背景动画,感受蒙古人们在节日时举办的赛马盛会那热烈欢腾的情景。这样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和音画结合,不仅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也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最后学生们随着老师的琴声自编动作即兴的表演。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范文第2篇

一、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入点是“情境”。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来看,“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了的音乐学习与生活环境。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它以“情” 为经,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要素重新确定为音乐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音乐教学应有的位置上;以“境” 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音乐氛围的创设,拉近了音乐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情境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受生活实际的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如此,情境教学将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强调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从而将唱歌、欣赏、活动的训练统一在具体生活的音乐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仅掌握了技能技巧,而且发展了音乐表现能力。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红灯停,绿灯行》这首歌曲时,我创设了一种看交通警察手势和红绿灯的指示过马路的生活情境,一部分学生扮演交通警察,另一部分学生则表演通过十字路口的行人,而我则手持红色和绿色的纸牌表示红绿灯。在歌声中,我跟着歌声举牌,扮“交通警察” 的学生则看交通灯的指示做交通手势,另一部分扮行人的学生看手势来行路。在活动中,有的学生表演司机,有的学生扮演骑自行车的人,还有的学生则扮演骑摩托车的人或步行的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既懂得了交通规则,学会看交通警察手势,也体会了歌曲的情绪,培养了音乐表现力。

由此可见,创设结合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对优化审美教育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二、发展情趣

情趣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 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的逆反心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主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儿童,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中让学生加入了形象的动作,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些节奏,并且能够用形象的动作把它们表现出来。融听音训练、节奏律动、速度、感知、音乐想象、动作创编等音乐训能为一体,在自觉、主动地参与情况下,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学习任务。音乐教学情趣性,体现了教学美的属性,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三、培养情感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范文第3篇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那么如何搞好“情境教学”呢?

一、运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三年级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到了哪儿?课件中出示大森林的图片,还有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是谁在叫?你能用动作模仿出来吗?学生们纷纷模仿小鸟展翅高飞的情景,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森林。

又如在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用右手食指立于嘴唇上作“嘘”状,然后拉上教室窗帘,学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十双眼睛都盯着老师。此刻,打开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了已闭上眼睛的月儿,旁边有几颗小星星在时隐时现地眨着眼睛,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棵大树,微风轻轻吹动着树叶,树干上有几只已打瞌睡的小虫儿,树窝中躺着两只休息的小鸟,在树下的小屋中亮着一盏灯,有一位可爱的小宝宝正伏在桌面上,透过窗子数星星,数着数着便睡着了。伴着抒情的乐曲,学生的目光停住了。这时,我轻声地对小朋友说:“夜深了,天上的月亮、星星都闭上了眼睛,鸟儿休息了,虫儿也停止了歌唱,就连小宝宝也睡着了。”然后用充满关怀的口吻对小朋友说:“小朋友,让我们也闭上了自己的小眼睛,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吧!”小朋友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他们完全沉浸在甜美的意境之中。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来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设置问题,构建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主动思索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教学实践证明,设疑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效的理想气氛。

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一课中,教师讲述:今天从森林里飞出来了三只小鸟,它们是小麻雀、小鸽子和小乌鸦,你会模仿他们的叫声吗?小麻雀:叽叽 喳喳;小鸽子:咕咕;小乌鸦: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歌曲中的节奏。又如在处理歌曲时:“小乌鸦急急忙忙为妈妈捉虫子,心情是怎样的?乌鸦妈妈年纪大了,飞不动了,心情又是怎样的?怎样唱才能体现出它们的这种心情?”教师根据歌曲内容成功地创设了以上问题情境,引导质疑,学生恍然大悟,体会到可以运用速度的变化,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三、角色转换,进入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与书本的角色往往呈对立状态。教材中有关人物的情感、言语、行为等等与现实中的学习者似乎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情境教学中注重角色的转换,学生由习惯上的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为不断追求、进取的“主动角色”。儿童一旦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在表演中能亲身体验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知识,留下深刻印象,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教学高潮。

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中,在向小鸟问好的环节,一部分学生充当各种小鸟,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问好的小朋友,让他们进行对话。学生1:“小麻雀好。”学生2:“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和小鸟做游戏的喜悦。

四、即兴创作,体会情境

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记忆、技能的模仿、歌曲的学唱上。在每一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多次地塑造、创编新情境,体验新感情,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现美、创造美、体验美的能力。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设情境 渗透双基 整合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64-02

一、创设情境

(一)渲染法

教师设计、布置一个情境把幼儿带入歌曲的意境中,幼儿从一进教室开始就已进入了歌曲之中。如《小麻雀》,幼儿进入教室前,教师用课件创设郊外的美丽景色,幼儿立刻被吸引了。接着教师扮演麻雀妈妈,全体幼儿参与扮演活动,师幼共同“到郊外去玩儿”。最后是幼儿在“郊外”自由结伴又唱又跳,幼儿玩得高兴、学得轻松。

(二)游戏法

教师可以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歌曲的歌词、旋律、风格、音乐形象等。如《去郊游》,教师设计随歌曲的伴奏音乐跳一跳——“和新伙伴在草地上玩一玩、跳一跳”。这既是在学习歌词,又是在进行节奏的训练,同时也熟悉记忆了歌曲的旋律。

(三)扮演法a

对于音乐形象鲜明的歌曲,教师可以采用扮演法。

1.两种形象对比扮演

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分别扮演两个鲜明的音乐形象。如《青蛙唱歌》,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小青蛙,双方进行对唱;之后,由幼儿分别再扮演两种形象进行对唱。

2.多种形象扮演

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通过扮演歌曲中的角色来熟悉歌词、旋律,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参与欲望和合作能力。

(四)故事法

教师尝试把歌曲编成一个故事,把重点、难点都放入故事中,让幼儿在听故事时就把难点解决了。如:《谁在唱歌》,教师调动幼儿模仿三种鸟的叫声,不同音高,抓住歌曲调式的主和旋,进而达到训练音准及发声的目的。

(五)舞蹈法

教师根据歌曲的特点,可以自行设计舞蹈组合,用舞蹈形象地表现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优美的、教育性很强的歌曲。教师用舞蹈形象地表现小乌鸦不吵闹、不玩耍、急急忙忙赶回家照顾妈妈的情景。表演中教师边唱边跳,让幼儿通过观看、欣赏,产生了要表演小乌鸦,要学唱歌曲的强烈愿望。

二、渗透双基

音乐“双基”是幼儿学唱歌曲非常重要的动力因素,它以幼儿获得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表演能力为宗旨,是幼儿实现音乐审美体验价值和音乐文化传承价值的基础,更是幼儿终身学习和喜爱歌唱的重要保证。

(一)呼吸训练

幼儿学习歌唱的正确呼吸时,主要做到不耸肩、不抬头,自然歌唱。刚开始,教师告诉幼儿要注意呼吸,好像在给幼儿讲故事似的。因为幼儿理解能力有限,过分强调不但收不到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幼儿还会因此紧张起来,本来不明显的抬头和耸肩的幼儿变得更加明显了。那么这时教师的正确呼吸方法的示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先让幼儿看教师如何用嘴轻轻地吸气,然后慢慢地呼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基本上能做到自然地进行呼吸。

(二)吐字咬字

歌唱是语言与音乐的结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动作、游戏,通过儿歌的学习加强对幼儿咬字吐字能力的培养。如:《数高楼》《唱唱跳跳》等,在教幼儿唱歌时,把歌词中较难发的字抽出来,训练幼儿清晰地吐字咬字,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歌唱能力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三)发声训练

要求幼儿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应引导幼儿轻声唱歌,多唱高音及音阶下行练习。刚开始训练时,幼儿唱歌总是断断续续的,当教师再提醒轻轻唱歌时,经常就没有了声音,轻不下来。这时,教师应让幼儿多唱发声曲,如《老师你好》《我爱我的小动物》《小鸡在哪里?》等。在练习过程中,先唱出高音,再往下唱音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部分幼儿基本都能掌握。

(四)节奏训练

体验、感知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基础。如《金孔雀》,我让幼儿边听歌曲的伴奏音乐边读儿歌,伴随拍手、拍腿、跺脚、舒展手臂等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巩固节奏,进而达到记忆歌曲旋律的目的。

(五)舞蹈训练

身体动作的参与是幼儿学习歌唱最自然的方式,因为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动作表演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歌曲活动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姿态、表情,用此来表达歌词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如《鸟儿的聚会》,在课前的音乐律动中,我设计让孩子通过模仿学习小鸟展翅高飞、河边戏水、梳理羽毛等三个动作,既达到了让幼儿很快进入歌曲情境的目的,又丰富了幼儿的舞蹈语汇,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幼儿表现得轻松随意,表演的兴致极高,乐此不疲。

(六)技巧训练

幼儿缺乏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因此必须指导幼儿处理好歌曲的快慢、强弱、连贯与跳跃的变化。如《小麻雀》,教师设计让幼儿按自己的角色仿编歌词进行演唱;创设情境引出小花猫、小花狗,进一步仿编歌词,让幼儿体会歌曲由四三拍过渡到四二拍所产生的情绪、节奏的变化。

三、整合活动

(一)歌画合璧,开拓视野

黑格尔说:“音乐和绘画有较密切的亲族关系;绘画可以超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这充分说明音乐绘画可以相辅相成地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把幼儿对歌曲的感受与联想借助生花妙笔留下美妙的痕迹,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和想象力。如《我是大海,你是小溪》,这首歌曲富有歌唱性,很有诗意。但对幼儿来说,理解大海的“汹涌澎湃”和小溪的“柔和舒展”两种歌曲形象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听范唱画旋律图的方法来理解——把“汹涌澎湃”画成一群大鱼,把“柔和舒展”画成飘动的水草,每一个音符、每一条旋律、每一句歌词都变成看得见、有内容的画面。教师的简笔画帮助幼儿更充分地理解了歌曲内涵,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而且能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歌语合璧,把声音变成音乐

在感受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放手给幼儿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个幼儿按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在自己原有的程度进行自由想象、自由表现和自由创作。如:在学习歌曲《说胡话》后,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歌曲的旋律,仿编歌词。有的幼儿编出:“你把手套穿在辫子上吗?”有的幼儿编得更滑稽,充满童趣:“你把眼镜戴在屁股上吗?”在仿编过程中,幼儿学唱的兴致更高,他们一个个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创作活动中,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仿编能力。

(三)歌体合璧,动作充满节奏

歌曲的融入关键是自然、贴切和体育相辅相成。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运动量的大小,让幼儿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活动、锻炼。如:《小红帽》,教师引导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坐在羊角球上围成一圈,身体在球上有节奏地上下颤动。一个幼儿在圈外扮狼,游戏最后这个幼儿去抓圈上的幼儿,幼儿飞快地跳跃起来,运动量和情绪再次达到一个高峰。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少年儿童歌曲;现状分析;对策探寻

在生活中,优秀的少年儿童歌曲对少年儿童的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从小就很喜欢听歌、唱歌,现在还能熟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背篓》、《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等众多的少年儿童歌曲。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少年儿童的音乐发生了让人意料不到的变化,我发现现在的一部分孩子对流行歌曲、网络歌曲的熟悉、迷恋已经到了让人吃惊的地步。在当今的社会,有很多重要的因素影响着少年儿童歌曲的发展,比如儿童歌曲创作上的萎缩、流行歌曲的入侵等,长此以往,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必定会带来难以弥补的危害。

一、少年儿童歌曲的特征及对儿童的影响

(一)少年儿童歌曲对儿童的影响

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它应该是引导孩子美善、丰富孩子心灵的精神食粮,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未来世界的一个向导,是他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同时,一首优秀歌曲,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精神的浓缩和艺术的结晶。由此可见,少年儿童歌曲对儿童的影响意义重大,可以归纳成以下两个方面:

1.情感教育的需要

儿歌吟唱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儿童听唱儿歌既可以联络与周围人的感情,也可以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抒发,从而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其得到愉悦。如《小乌鸦爱妈妈》:“它的妈妈年纪大,躺在家里飞不动/小乌鸦呀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多可爱的小乌鸦,多懂事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呀,妈妈把它养育大。”歌曲婉转动听,歌词形象生动,充满深情地叙述了小乌鸦爱妈妈的一片爱心。它给孩子们一种启示:爱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的是付出和奉献,教育学生懂得爱、学会爱。

2.启迪心智的需要

儿歌中有大量的作品,都是以某方面的知识作题材,可以形象有趣地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生活,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二、少年儿童歌曲的现状分析

归结以上现象,我们不难发现,相比少年儿童歌曲,93%的学生更熟悉更喜欢流行歌曲,56%的学生认识和学习儿童歌曲也仅限于课堂上老师教,相比流行歌曲的认识方式,89%的学生选择了通过网络,QQ音乐等听到流行歌曲,看到这些数据,我不禁有些担心,但令人欣慰的是有54%的学生喜欢在音乐课上学习更多的少年儿童歌曲,52%的学生既愿意学习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也愿意学习新创作的儿童歌曲。

仔细琢磨孩子更喜欢流行音乐的理由,不难得出以下的结论:

(一)少年儿童喜欢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曲调上口、节奏轻快,加上在公共媒体播放频率很高,耳濡目染,这些歌自然很容易在孩子中传播开来,说明当前乐坛的流行趋势对儿童的兴趣、品味产生着强烈的导向和冲击。

在大众传媒推波助澜之下,流行音乐对儿童歌曲造成了强势挤压,孩子们喜欢上和自己年龄不相符的流行音乐,传唱着成年人的流行歌曲,而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儿童歌曲却越来越少了,长此以往,将对儿童的身心和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创作上的萎缩

优秀的少儿歌曲是创作者经过长期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才创作出来的。创作队伍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近年来,由于创作队伍素质不高,适合少年儿童的歌曲佳作寥寥无几。一批活跃在作曲乐坛的老前辈如李幼容、李群、张文纲等。到如今,他们年事已高,创作队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二是年轻的儿童歌曲的创作者不能够很好的抓住现在儿童的心理,缺乏对儿童生活的了解是当今儿童歌曲创作出现萎缩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少儿歌曲创作的利润非常低,导致少儿歌曲创作者日益减少。当今乐坛呈现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越来越多,创作少儿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的趋势。

三、对策探寻

(一)促进儿童歌曲创作商业化与精品化的和谐统一

受社会市场经济的冲击,儿童歌曲创作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逐步商业化,走向市场,以求得自身的生存;二是儿童歌曲创作精品化。我认为,商业化与精品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矛盾的。强调儿童歌曲创作的商业效果,便导致精神品位滑坡;强调儿童歌曲的创作的精神品质,就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商业化与精品化如何并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我们提出的新挑战,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儿童歌曲创作商业化与精品化的关系。

商品化不是创作者降低创作水准,出版商谋取暴利的借口。从长远的眼光看,在市场竞争中,最终是以质量取胜的,所以绝对不能忽视儿童歌曲创作的精品化。因此,只有构筑儿童歌曲创作中的商业化与精品化的和谐统一,才能使少年儿童歌曲发展蒸蒸日上。

(二)提高少年儿童歌曲的创作

要创造出好作品,词曲作家必须与时俱进,深入了解当代儿童的生活与心理需求、审美情趣。由于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成年作者为当代儿童写歌绝非易事,用陈旧的观念、习惯的视角和创作手法来进行今天的儿童歌曲创作,自然无法写出有新意的作品。因此提高创作队伍整体素质,研究当代儿童的生活,更新创作观念,提高创作水平,势在必行。

相关期刊更多

乌蒙论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省毕节地区社科联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