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1篇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和省市委有关要求,结合《**通知》,现就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班,提出以下建议方案。

一、学习主题

深入学习贯彻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全面系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学习内容

深入学习研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指定学习材料,用好《中国共产党的10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重要参考材料,结合持续深入学习对**工作特别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及时跟进学习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深学细悟、融会贯通,深入把握学习内容的贯通性、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学出坚强党性、学出信仰担当。

三、学习安排

1.时间地点:5月13日至17日,**。

2.参加人员:**。

3.学习方式:专题学习班采取领导动员、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研讨交流等方式进行。集中学习主要采取领读、交流研讨、视频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交流研讨要聚焦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等方面开展交流研讨,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期间,每个小组围绕以上4个方面专题,至少开展2次交流研讨,每名学员都要就其中1个方面自选主题作重点发言;围绕重温视察**重要讲话和对**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组织一次大会交流研讨;培训班结业式上,组织部分学员代表作交流发言。

4.主要日程:(见附件1)(待制定)

5.学习分组:(见附件2)(待制定)

四、文稿起草

1.领导开班式动员讲话、专题学习研讨主题讲话、结业式讲话及主持词,由党政办公室负责;

2.专题学习研讨发言、结业式学员代表发言材料,由组织人事处级党建工作办公室负责把关。

五、工作分工

1.党建工作办公室负责起草和印发学习班通知;党政办公室负责组织学习班开班式和结业式会场安排,协调落实领导出席学习班等相关事宜;组织人事处和党建工作办公室负责落实副处级干部参加学习班等相关事宜。

2.学习班学习资料准备和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由宣传部负责;学习班开班和结束时分别报道1次。

3.党建工作办公室负责学习班各项工作的协调调度,做好学员分组、教学组织等工作,联系电话:0536-3887101。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2篇

幼儿从中班到大班,不仅个头长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语言方面幼儿能主动、积极地与同伴交流,大多数幼儿语言比较完整、流畅,用词比较准确;美术方面幼儿能大胆地利用多种美工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音乐方面幼儿能比较准确地按照音乐的节奏做各种较复杂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组合;社会交往方面幼儿能主动地与同伴进行有效的交往、合作和分享。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语言方面部分幼儿倾听习惯欠佳,不能听别人发言完就插嘴,尤其是对同伴的发言,没能认真倾听。针对本年段幼儿实际情况及部分幼儿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注重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现将本学期年段工作制定如下:

一、日常保教工作

为了全面提高保教质量,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真正的做到保教并重。

1、能用较规范性的语言完整、具体、连贯的表述

为幼儿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提供自由交流、表述的机会和条件。首先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谈话活动、听说游戏中扩展幼儿的经验,在活动时教师将注重各个领域互相渗透的教育,支持幼儿在各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的倾向,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机会听说,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改进看图讲述、情境讲述等讲述活动的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决定幼儿讲述的兴趣程度、讲述水平、语言潜能的挖掘程度。从原来的集体集中,适当安排小组集中,幼儿分组讲述能为幼儿提供更多讲述机会,从而能让幼儿更大胆放开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再次如开设小小故事大王,播报员等活动项目,让幼儿运用已有的语言经验充分表达和锻炼;最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了解家庭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场所,从而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不断强化家庭中语言教育,如:让家园配合督促幼儿完成任务,如:布置任务,目的一是让幼儿回家能完整叙述任务的内容,目的二是任务的选择多以复述儿歌、故事为主,让幼儿进行表述一定的内容的语言实践活动。

2、(1)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结构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幼儿的操作活动。以集体、小组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进行学习活动。在集体学习活动中,对于有些的数学知识、技能,教师应直接教给幼儿,而有些数学关系幼儿难以独自发现和感知,我们将设计一定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从而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将注重数学区角活动,如在区角活动中提供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在摆弄、操作的过程中充分的感知、体验、探索,鼓励幼儿与同伴展开交流、相互讨论,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策略,纠正错误,共同游戏;

同时,让家长利用日常生活活动的情景和一些偶发事件,如散步,外出游玩中的情景、事情,引导幼儿注意和关心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数量和形状,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时间的长短和更替等,引发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

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提供丰富的科学探索类的玩具和材料,让幼儿在玩中体会科学现象。以集体、小组、个别的探索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将科学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如科学游戏活动—风车转转转,借助一定的材料或玩具,将科学的道理寓于游戏之中,通过参与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玩耍和操作活动,获到相关的科学经验;如根据班级开展种植饲养活动,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播种、管理、收获等种植活动和喂养、照料等饲养活动,让幼儿从中获取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同时,鼓励家长多带幼儿走向大自然,利用外出散步,参观、游览的机会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生动的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3、喜欢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与近期教育内容相适宜的环境。以集体、小组、个别的活动形式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如指导幼儿自主选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同时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放手让幼儿去想象和创造;最后利用社区资源,让家长多带领幼儿参加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让幼儿在欣赏中不断地提高。

4、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有初步的安全保护意识创设

“自理”的条件和环境,在日常生活环节中渗透教育,例如洗手问题、入厕问题、运动中的安全问题,我们将根据日常生活环节反复地对幼儿加以提醒,让幼儿进一步地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开展各项游戏,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并通过家长有目的的实际演示和游戏,帮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5、能主动地与同伴进行有效的交往、合作与分享,能解决交往和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创设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流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培养幼儿交往的技能,并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引导、鼓励幼儿从多方面和多角度解决问题,帮助幼儿积累成功的经验。

二、教科研工作

1、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每周集中年段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通过业务学习、年段事务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地研讨交流,并做好教研记录,每月月底整理好研讨资料,写好反馈。

2、每周五集中一次集体备课,预设下一周的教育流动内容,探讨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对上周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针对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议,调整教育策略。

3、指导年段教师写好逐日活动计划,并对活动进行反思,认真写好教学反思笔记,每月月初检查年段教师上个月的手头文档,并做好记录。

4、组织年段教师进行互听互评活动 >>

,在观摩教学活动中,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

5、根据年段情况开展专题研究:婴幼儿汉字教育与各领域内容的整合。

三、家长、社区工作

1、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园特色课程的建立及内容,并针对年段幼儿具体情况向家长交换意见和建议,使家园教育步调一致。

2、十月份对幼儿进行全面家访,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家,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了解家长的教育观、需求。

3、继续办好“家长学校”,以“育儿保健专刊”、“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促进家园沟通,从而提高家长教养水平。

4、配合园部办好“家园报”,使家长更加了解园部工作,争取得到每个家长的理解和认可。

5、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各种废旧材料,丰富幼儿游戏材料。

四、管理工作

1、每周一组织年段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剖析案例等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每周五组织年段教师集体备课,预设下一周的教育内容,并对上周教育内容进行反思,同时做好详细地记录。

3、每周一下午检查年段作品栏,家教栏更新情况。

4、每月月初检查年段教师上个月的教育活动计划、教育教学反思笔记,业务学习笔记。

5、指导各班级开展主题活动,写好主题阶段小结。

6、指导各班参加区域活动设计评论。

7、认真做好专题研究的阶段小结和汇报工作。

8、继续加强年段教玩具管理工作,由年段教师共同承担三大类游戏材料保管工作,及时增添新的游戏材料,由各班教师独立保管区域材料。严格执行借还登记制度。

9、根据季节的变化布置年段日然植种角,选择反映季节特征的种相植和饲养的内容。

10、展丰富多样的教科研工作。如,“年段班级竞赛活动”等

五、本学期月工作计划安排表。

九月份

1、各班级环境创设。

2、对新、旧生进行常规养成教育。

3、召开期初年段家长会。

4、开展“中秋节”“迎国庆”系列活动,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活动,充分体验节日的气象。

5、组织年段教师对幼儿早操结构和音乐进行调整。

6、组织年段教师学习有关二期课改精神的相关文章。

7、组织年段教师做好班际竞赛活动的准备工作。

8、确立教研课题,制定专题研究计划,并作好阶段小结。

9、对幼儿进行全面家访,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情况。

10、填写幼儿家园联系手册。

十月份

1、督促与指导各班级专题计划的实施开展。

2、年段新教师公开教学活动。

3、大班互听互评活动。(结合研究专题)

4、组织幼儿参加年段班际竞赛活动。

5、幼儿早操比赛。

6、创设年段自然角。

7、布置年段作品栏,展示幼儿绘画作品。

8、填写幼儿家园联系手册。

十一月份

1、继续督促指导各班级专题计划的实施开展。

2、组织年段教师观摩中班年段互听互评活动。

3、组织年段教师参加区域活动设计评优活动。

4、组织年段幼儿体验。

5、组织幼儿秋游。

6、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7、配合园部对各班级生活常规教育情况进行检查。

8、填写幼儿家园联系手册

9、更换年段作品栏内容。

十二月份

1、组织年段教师做好第二届“迎新运动会”的准备工作。

2、组织年段教师观摩小班年段互听互评活动。

3、大班年段家长开放日(向家长汇报字宝宝乐园教育成效)。

4、开展“迎新年”主题教育活动,体验节日快乐。

5、对年段幼儿发展水平进行测评。

6、填写幼儿家园联系手册。

7、更换年段作品栏内容。

一月份

1、组织年段幼儿参加“第二届幼儿迎新运动会”活动。

2、填写期末幼儿发展评估手册。

3、做好期末专题小结工作。

4、整理教师手头文档工作。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课堂环境;合作学习;模型建构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4)02-0031-0005

1、引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又称协作学习、共同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之一(王坦,2002:68-71)。合作学习就其本身而言有丰富的研究基础。Roseth等(2008:223-246)总结了合作学习比独立学习使学生“将更倾向于取得成功;将更倾向于建立更积极的生生关系;将以更高层次的成绩和更积极的伙伴关系相联系。”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性活动,强调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性互动,其具体教学策略包括四个方面:(1)选定课题,确定学习的内容和任务;(2)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明确组员责任,通常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每个小组的整体成员特质构成相差不大,但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应该具有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合作小组以4到5名学生为宜;(3)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类型的合作性学习活动,如:拼图式活动(jigsaw activity)、角色扮演(role play)、话题讨论(topic discussion)、戏剧表演(play performance)、调查研究(investigation research)等,小组成员面对面靠拢在一起,根据分工首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各自的学习结果,最后整合学习成果;(4)提交学习结果、给予成绩评价。每个小组要把本组的学习结果呈现给全班。因此,合作学习是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学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蔡慧萍,200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成为大学生们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这一新的教学手段与合作学习方法相结合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目前对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传统课堂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或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少有结合这两种方式的应用性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如何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方便、灵活的交流途径,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合作学习策略运用于网络和传统课堂学习中,以期将网络和课堂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学习者在两种学习模式中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2、网络环境下与传统课堂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合作学习

2.1 两种环境下合作学习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形式,以网络为工具,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合作互助的学习模式(李星亮,2007:233-235)。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能够消除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便利、为结构化的在线讨论提供了足够的批判性思考时间和对发表意见的精细加工(William et al.,2005),有利于分析、推理、评价、反思、知识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和对讨论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参与的形式更为民主化,即便是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也易于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归樱,2006:8-12)。同时,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还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广域性和交互性。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能随时随地进入虚拟课堂学习,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信息技术展开,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意浏览、下载和上传资料,提高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网络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可以使用言语和文字的形式提高语言的可理解性,以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当小组成员在线讨论话题时,他们各自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通过使用录音使听者重复听到信息,这种重复性是语言学习从短期理解到长期获得的必要条件,小组成员通过视频和录音可以得到重复练习的机会。

传统课堂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里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或者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小组活动。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应承担具体任务,并对自己的任务负责,通过合作最终完成共同的目标(马洪亮,2003:16~19)。在传统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能够通过肢体动作、表情等形式使言语表达更准确、更生动,使同伴快速理解自己的信息。小组成员在长期的合作中能得到情感的提高,从而共同进步。

2.2、两种环境下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网络环境存在特殊性,其交互的直接性和社会存在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过于依赖网络媒介。同时,师生、生生通过文字或者音频形式交流,这些手段不能像面对面交流那样感受到情感,较显生硬,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缺乏感情而有距离感。此外,若没有即时沟通和鼓励,学生们容易困惑迷茫,一旦在结构复杂的网络课程中迷失方向,学生更易有孤独感(叶海智、王富强,2008:25-27)。在课堂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虽然当面的情感交流和即时交流是可以实现的,但也存在交流的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学生只能就准备好的材料进行交流,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获得新材料等问题。所以网络环境下与传统课堂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各自存在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将两者相结合,发挥两者的优势,克服它们的缺点,从而建立一个新的学习模型。

3、基于网络环境与课堂环境的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型设计

3.1 构建混合环境合作学习的模型基础

基于网络环境与课堂环境的合作学习模型是依据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和Swain的语言输出假说理论而设计。

Krashen(1985)认为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冯淳林,2010:99-100)。这些语言输入应该为学习者所理解或者适合学习者的水平,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应该稍高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学习者可以通过上下文的线索,通过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理解。

对于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输入假说理论,Swain(1985:235-253)认为可理解输出的作用是提供检测真实语言交流的机会以及在上下文中的检索,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Swain(1995:125-144)之后提出输出似说(Output Hypothesis),认为语言输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也有着显著作用,要给予学生在课堂中足够的机会去练习使用所学语言。她认为理解语言输入只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除此以外,学习者还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也就是进行语言输出活动。

3.2 模型构建

结合上述理论和学生学习实际过程笔者尝试构建了混合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它由两个平台构成,每个平台由四个系统组成。两个平台相互独立但又紧密联系,既有分工,又有共同任务。下面就每个模块进行简单介绍。

模块一:分组与主题。根据分组原则,教师在开展任务前对学生进行分组,简单介绍合作学习的目的和学习内容,以使学生大致了解即将讨论的内容;在设置讨论问题时要结合实际任务,合理搭配低阶问题与高阶问题,以便学生深入展开对问题的讨论。低阶任务包括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如:词汇、语法等,主要在教室课堂平台进行;高阶任务主要涉及知识迁移,各种能力及知识创新等,主要在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

模块二:计算机网络平台。此平台主要支持四个系统数据,即网络资源系统、网络监控系统、网络评估系统和网络互动系统。网络资源系统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制作专门的大学英语学习网站、网络课程以及其他学习资源等。这些信息和资源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入,为他们的网络讨论输出做准备。网络监控系统分为教学系统和管理系统:教学系统由教师在对课程和学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式网络课程设计来实现,相关课程内容分成许多个学习模块,每个模块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考试和疑难问题解答等,系统以模块为单位来控制学习者的学习步调。管理系统是由教师对学生分组合作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跟踪各小组的合作进程,对合作学习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必要的指导。网络互动系统包括教学论坛、聊天室、网络视频、QQ、留言板、网络社区等,为师生提供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互动沟通,这是一个完全输出的过程。网络评估系统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机制,从认知能力、情感体验、学习技能j方面进行评价。学生依赖这个平台,对教师提出的高阶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和组间讨论,最后形成小组智慧。依据前面所掌握的知识和资源,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输出信息和知识。

模块三:教室课堂平台。此平台也是由四个系统组成,即课堂资源、课堂评估、课堂监控和课堂互动。课堂资源主要是指学生使用的教材、教师参考书以及其他课外资料;课堂评估采用教师评价、自评和生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课堂监控凭借教师对各个小组活动的现场监督,对小组完成的任务情况事后监督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约束;课堂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学生根据掌握的课堂资源输出信息。在这个平台里,各个小组对教师提出的低阶任务进行协商、讨论,最后形成小组智慧。

模块四:成果展示。在计算机网络平台和教室课堂平台形成的小组智慧可以在教室或者网络中进行展示。通过所有小组的讨论、评议从而形成班级集体智慧,完成知识输出。

4、实验方法与说明

4.1 实验对象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本研究选取某理工类大学10级的4个班共163名学生作为被试对象。四个班被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A班40人为实验班,B班39人,c班41人,D班43人为对照班。各班级学生在性别、学生城乡比例、学业成绩、任课教师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4.2 实验内容与过程

四个班级使用相同教材,即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时代交互英语(全新版)》第3册,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即教材中7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A班采用网络环境与课堂环境相结合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而B,c,D三个对照班分别运用网络环境下合作教学方法,传统课堂环境下合作教学方法和传统语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中,先通过前测确定初始状态,然后分别按照既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最后进行后测和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论。

4.3 实验效果测试与结果分析

4.3.1 测量工具

测试使用人际关系、自信心和学习兴趣3份调查问卷以及2份语言技能测试卷。语言技能测试采用2012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作为前测试题;采用2012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作为后测试题。人际关系、自信心和学习兴趣3份调查问卷分前测和后测,为同一问卷。人际关系问卷和自信心各包括20条,学习兴趣问卷15条,每条有四种选择,每个选择分别代表3、2、1、0不同的分数,3代表“非常符合”,2代表“基本符合”,1代表“难以判断”,O代表“非常不符”。

4.3.2 测试结果与分析

对学生的前后两个阶段的情况进行统计,所得全部数据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的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人际关系、自信心、学习兴趣和技能前测的结果在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5)。这说明,四个班级在实验之前,以上四个方面的初始条件是相同的,因此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具有可对比性。

表2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人际关系、自信心、学习兴趣和技能方面后测得分上有显著差异(P

4.4 实验结果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网络与课堂混合环境下的合作学习互为补充,有益于学生的进步。主要包括:

(1)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孤独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人际交往能力。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借助网络相互交流,尽管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视频、文字、音频的形式进行交流,但依然缺乏面对面交流的直接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同时,课堂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因为较难便利和快捷地查找资料,导致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缺乏深度和广度,因此只有把两个学习环境结合起来才能克服以上不足。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合作学习,查找资料,使讨论的问题具有深度和广度,之后在课堂环境下根据所准备的内容展开合作学习,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之间相互支持与鼓励,其人际关系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之间的陌生感自然消失,进而能充满信心地对问题发表看法。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全面提高语言水平。语言的习得受信息输入、信息输出和语境等一些关键因素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查询所需信息,这有利于语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在网络情境下,学生通过视频、音频、QQ等方式实现即时交流,这些交流方式是可存储的,具有可重复性。同样,为了使同伴之间能够理解自己的意图,他们会选择最具可理解性的方式,这将对学生的语言习得产生正向效果。同时,为了使交流更加生动和富于情感,还需结合课堂环境开展的合作教学,面对面的交流可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学习者能够反观自己对问题理解的欠缺,比较各自观点的异同。

5、余论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4篇

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型"课堂结构形式,通过感知、理解、延伸、创新的途径,发扬了班级教学的优点,克服了班级教学不重视区别的不足,更好地体现了"分层教学"思想。

1.创设探究情境,营造体验氛围

1.1 利用语言文字虚拟情境。采用的手段和方式有诵读、表演读、演讲、课本剧表演等,有老师指导性的表演,更多是学生的参与性表演、交流性表演、汇报性表演等。让学生在理解、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人为地再现文章意境,达到内化、积累、创造性地运用已有语言文字的能力。

高二(1)班是文科班,针对班里"能说会道"者较多的特点,且同学们都有演讲的兴趣和要求,每节课都安排演讲。从最早的自由演讲,到三分钟演讲,再到散文的专题演讲,再到与课文同步演讲,再到即兴演讲,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班级整体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1.2 利用媒体展现情境。课件等现代教学媒体为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教学《滕王阁序》时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滕王阁"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恢宏气势。在教学《祝福》时,让学生对文本初步阅读的基础上观赏影片,进一步加强文本理解,并在课后进行实践性个性化阅读。

1.3 构建和谐师生课堂情境。为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首先变革学生座位:让学生围成几圈,分组学习。其次老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把微笑带进课堂,走到学生中间,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分层指导,让他们在多向交流中参与,并送给学生一份敢于提问的"保险单"--课堂允许你出错。

2.构建"体验型"立体课堂结构形式,掌握体验过程

2.1 结构图式如下。

教师:激情导入指导启发激发思维创设情境

主结构:初步感知理解感悟研讨延伸运用创新

学生:主体参与互动学习体验内化自我发展

2.2 操作过程。

(1)初步感知。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采用不同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感知材料。

(2)理解感悟。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充分开展课堂讨论,以解决问题。教师的设问要有吸引力和层次性,教师要善于在讨论中启发引导。

(3)研讨延伸。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作深入的知识辨析和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和方法性知识。并结合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博引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学习,开展发展性研讨活动,从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掌握自我发展方法。

(4)运用创新。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发展方法并初步具有发展能力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景中进行发展性训练,最终形成发展品质。

3.整合现实资源,拓展体验范围

3.1 开发文本资源。教材、文本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最直接的?n程资源。我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应放在研究和处理教材上。例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将一本教材的所有课文进行大胆的筛选和合适的重组,这样学生就更容易认识文体,认识各种文体的艺术特点、语言风格、表现方法、修辞技巧等。

3.2 开发校内资源。一是校园环境渗透着教育者的育人理念,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元素,包括校园景物、名言警句、校训展示,成果展室、网络主页等。二是学校本身包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如教室的文化布置要有特色。黑板报、展示角等都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信息来源。三是学校丰富的图书储藏。四是"校园之声",从组稿到节目出炉,从优秀节目观摩到专业知识的学习都是由学生自行组织参加的,并聘请一部分语文教师作节目指导。

3.3 开发外部资源。利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乡土资源来影响学生。比如利用红军石刻标语这一校外物产资源进行教学,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红四方面军史陈列馆、沙溪王坪烈士陵园,欣赏了"赤化全川"、毛浴镇红军标语,访问了县文管所所长及部分老红军代表,了解了红军当年浴血奋战的历史。

4.重视实践活动,感受体验乐趣

4.1 小组合作。学生自由组合(各小组3人)、自由选择研究方式。老师以参与者的身份,给以指导。学生想研究《水浒传》中的人物,有这一爱好的同学组成一组。对本地方言有兴趣的同学,组成一组,到各地收集素材,积累资料。学生可以去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去了解红军文化,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 大班课堂 沟通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116-03

高校中的公共课和基础课,由于适用于多个专业,学生往往集中上课,形成大班教学模式。这种情况对教学沟通方式提出了很大挑战,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师生交流,无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师生课堂沟通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成功教育的标准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使学生变得更善于思考,更具有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课堂中的有效沟通能够产生思维的碰撞,多种思维的交锋有助于启发创造性的灵感,使学生由定向思维向发散思维转化,这样学生就可以不受原有知识的束缚,获得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灵活多变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人格

学生不是教师教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是平等的配合关系。教师独自垄断课堂教学过程无法实现多样信息的共享,不能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而课堂的双向互动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使学生摆脱思维标准化与知识非活力化的束缚。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有表达自己思想的积极性,教会学生沟通是在给他们参与社会事务、体现自我存在提供锻炼机会。有效沟通不但是学生个人尊严的体现,同时也是个人风采和自信心的体现。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师有义务营造民主、平等的研讨氛围,激励学生大胆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的多向沟通能够帮助学生更早地意识到人的关系性,当学生们体验到各种观点的相斥、接纳和融合后,他们就会对合作和竞争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双赢关系是适应社会和参与社会事务并取得成功的必备前提。同时,沟通过程能帮助学生了解和观察其他同学,学习他们的优点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技巧,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调整自我定位,改善和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主动适应他人、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和构建自己的社会关系。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进行必要的精神鼓励,帮助他们打消顾虑。通过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踊跃参与多向沟通,表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大班教学课堂沟通的困境

尽管大班教学节约了教学时间,适于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地进行理论讲授,条理性较强,但是许多具有现念的教学手段却难以实施,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许多教师试图在大班教学中组织各种沟通活动,但往往事与愿违,或者热闹而无意义,或者偏离教学轨道,无法得到预期目的。就教师而言,由于课程内容多,教师往往只把学生当成客体,一味地灌输,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剥夺了彼此进行思想交流的权利。

(一)人数和时间限制沟通方式的选择

讨论交流受到人数和时间的限制,如果利用师生一对一的沟通方式,每次课教师只能和部分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并且大班课程一般难度较大,如果逐个给学生提供发言机会,会因沟通而占用较多时间,可能完不成教学进度。因此,“大班授课”由于受课堂时间和学生数量等条件的限制,不利于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教学时效性受到很大影响,无法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二)较难把握设问的难度和针对性

有些教师经常运用“提问法”来作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但大班中学生学习程度往往差别较大,这会造成设问难度过高,有的问题超越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不能适当对学生加以启发和诱导,就会变成教师的自问自答,难以起到开启学生思路的作用。有些教师为了降低问题的难度,设问过于简单和流于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难以取得实效。

(三)控制课堂气氛能力要求较高

大班教学的课堂气氛可能会产生两种极端,一种是教师提问时,没有人主动回答或参与活动,每个学生都不愿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从众心理使课堂遭遇冷场,教师也只好放弃与学生的交流;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发言的学生较多,争论难以聚焦于同一个问题,讨论范围不断地扩展和延伸,甚至超出了课程内容涵盖的范围,教师难于总结和收场。[2]

(四)教学活动容易流于形式

例如,课堂上教师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来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但是许多课堂讨论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问题难以深入,讨论形式单调,课题不能激起学生兴趣,起不到锻炼学生的作用。[3]很多学生把“分组讨论”、“自由交流”等时间作为其隐性逃课的好时机。当某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时,其他学生并不是认真听讲,而是袖手旁观,或只顾为自己上台发言作准备。这会引起学生对课堂产生抱怨情绪,认为刻意沟通无异于浪费时间。

许多教师为了避免出现上述困境,就只是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只顾坐在话筒前面自己讲课,很少甚至不与学生交流,没有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真诚平等的对话氛围。[4]因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课堂强加给他的知识,是考试要他记住的知识,远未转化为具有学生丰富感受和体验的个人知识。这种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不能给学生提供创新所需的环境和创新实践机会,必定在很大程度上压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5]

三、课堂有效需要教师掌握的技能

(一)对授课内容准确熟练的把握

虽然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沟通,但首先自己应当深入思考,并且尽可能地对课堂知识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和见解,甚至提出自己的反思及探究成果,给学生讲解自己的困惑与质疑,这有助于讨论的深入开展。

(二)对沟通问题和方式做充分准备

教师应在每次沟通结束后及时总结,说明结果,并指出发现的问题,今后应注意改正的错误等。教师应对沟通活动进行点评,尤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积极肯定,这样既能鼓舞学生参与的热情,又能通过引导沟通使学生朝正确方向发展。

教师也要对学生可能论及的相关问题做详细、深入的准备,思考各种应对策略。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课堂讨论中应对自如,保证课堂讨论顺利进行,否则会陷入尴尬局面难以收场。

(三)课堂结束的回顾与总体评价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观点要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精要总结,为整个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肯定正确的观点,鼓励学生使用各种有效的表达方式,修正错误的观点,升华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四)课堂沟通过程的把握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的精细指导是沟通成功的关键环节。整个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果教师对这些问题不及时疏导,会使学生在课堂中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教学进程和效果。教师对课堂的引导和沟通是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功底,不断补充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等知识,成为“专家型”教师,还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掌握并善于运用课堂引导的技能和技巧。

四、大班教学沟通方式创新

(一)问题讨论式教学创新

讨论式教学是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6]

多种形式的讨论方法灵活运用,可以达到创新的目的。辩论讨论式沟通是由教师根据课题内容选取一个适合辩论的话题,正反双方阐述各自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同时可以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其他学生可自由补充发言。角色讨论式沟通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场景,设置一定的故事情节,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扮演社会中的某一角色,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让其他学生针对这一角色去思考和分析,从而给出不同的见解和建议。任务讨论式沟通是教师结合实践活动,针对教材内容制定相关任务,允许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讨论。学生拟定完成任务的计划和步骤,并形成文字材料,交给教师进行评比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魅力和价值得到学生和教师的认可。

(二)材料分析式教学创新

材料分析式教学模式也适合大班教学。它是指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理论引导,再根据热点问题给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最后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材料分析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应对学生的实践困惑,引导学生关注实践、投身实践、反思实践。[7]

这种模式适合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展开,从多层面、多角度组织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运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三课”的教学特点,做到了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相结合。教师也可以将相关实践材料提前发给学生,督促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教材和查阅资料,提前分析和思考问题。课堂发言时,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一位学生都能对其他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学生在肯定自己、完善自己或与同学研讨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积极、独立、迅速的思考,这能充分拓展学生的联想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交互式教学模式创新

交互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思想为基础,以师生对话为背景构建的互动教学方式。交互式教学的目的是构建一个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学习氛围,通过对话和倾听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在合作学习中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组成和谐课堂,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穿插课外内容,制订合理的课堂激励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其难点是如何选取课堂沟通的时机,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情,及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并对其进行鼓励,一旦形成了探讨学习的氛围,就会促进教学沟通的顺利进行。

五、大班教学沟通过程的注意事项

(一)避免只有少数人参与沟通

沟通不能变成少数学生的垄断,而应使所有学生平等参与,自由发表看法,集思广益。[8]如果一些学生把自己划为局外人,就会抑制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甚至会引起学生对课堂讨论本身的反感,致使教师本人陷入被动局面。因此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沟通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各种沟通活动前需要做充分的准备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的内容包括:拟定启发学生思维的论题,提供相关知识背景,预想可能的疑问和解决方案,列出在总结中需要强调的基本论点。学生需要提前准备的内容包括:深入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针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或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梳理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如果准备不周密,往往会泛泛而过,讨论似乎热烈,但效果不显著。

(三)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

为了实现有效沟通,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留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应马上讲解,也不要害怕沉默。因为讲解会使教师的观点先入为主,沉默是学生在就一个复杂问题准备发言之前整理自己思路的一个明显标志。

(四)灵活恰当的引导

首先应坚持存异原则,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应允许学生充分表达,通过不同的意见相互启发,培养能力。教师还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离题太远。教师对发言的引导反映了教师的能力、水平和作风,是搞好课堂教学效果的中心环节。

(五)防止沟通流于形式

简单追求得出结论,应付式的沟通活动不仅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还可能影响到以后的教学过程。教师应用实际效果来影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解决课堂沟通中的“搭便车”行为。

(六)注意适用性

所有学科中的问题,不管是事实性与原理性的知识,还是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的开放性命题,都可以成为沟通交流的内容。但应注意一点,不同的学科和问题,都有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沟通的积极性,营造平等的交流氛围。

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即使是大班教学也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眼光从“分数”转向“课堂”,从“结果”转向“过程”,培养学生对于本学科、课程的独立思维能力与批判精神,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课堂教学的作用才能够充分彰显。

[ 参 考 文 献 ]

[1] Roland G. Fryer, Steven D. Levitt, John List, Sally Sadoff. Enhancing the Efficacy of Teacher Incentives Through Loss Aversion: a Field Experiment[J]. NBER Working Paper 18237,July 2012.

[2] 戚业国.课堂管理与沟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廖爱秀.对话理念下师生沟通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1,(2).

[4] 赵波.高校师生相互关系中的冲突及其沟通管理[J].江苏社会科学,2010,(4).

[5] 段旭光.大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2).

[6] 管斌.日本研究型大学培养学生“基础能才”的探索[J].外国教育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