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量计量论文

能量计量论文

能量计量论文

能量计量论文范文第1篇

1.1独立的思辨能力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思辨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们往往盲从教师和教科书的话语,绝对相信教科书上的每一个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老师在上课时的表述,很少有学生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辨别,特别是,学生能否根据上课老师所讲的内容与现实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和辨别,能否从中判断计量模型假设的合理性,以及能否从中提炼出可供研究的问题。比如,在建立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时,能否联想到中国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学生们能否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现实中的经济增长,首先提出最近的经济增长下降究竟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居民消费增长下滑,还是投资或出口下降?进一步,教师能否引导学生提出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与之前的经济增长的背后原因是否相同?教师在讲授上述计量模型时,能否拓宽学生们的视野,通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对产生不同经济现象背后原因的共性因素的分析,使得学生们加深对计量模型的现实背景的理解,以及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与所用计量模型之间适应性的思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辨能力的关键。

1.2对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进行抽象研究的能力

笔者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习惯于分析教科书上已有的计量模型或者是成熟的模型,而对于相对陌生的计量模型和研究领域,学生的理解和驾驭能力明显要弱于对既定计量模型的分析能力。这里面关键的问题,教师在上课时是否能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索性、尝试性分析。我们知道,对于同一种经济现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解释变量,有着不尽相同的解释。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立足于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的社会经济现象做出适当的抽象,选择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计量模型的解释变量。比如,在建立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型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能够代表中国经济增长典型事实的关键变量,进行批判性思考。我国是一个城镇和农村区别非常明显的国家,所以,在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时,农村劳动力流动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这与西方标准的教科书中所说的经济增长模型可能有所不同。再比如,贝克尔在研究一个地区有关犯罪的经济模型时,在分析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抽象出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和变量,如罪犯花在犯罪活动上的小时数、从事犯罪活动的“小时”工资、合法就业时的小时工资、其他收入(如财产继承)、被抓的概率、被抓后证明有罪的概率、证明有罪后预期的判刑以及年龄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关于犯罪的合适的计量模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这样的思考和训练。

1.3比较和评价不同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有一种能力特别重要,就是学习计量模型时需培养的比较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在现有计量模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发展出一个更能解释和贴近现实经济问题的计量模型。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对其产生的背景和运用的计量原理、方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且要学会通过不断的比较和深化,来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现有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学习能力上的一种升华。比如,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时期的中国经济增长以及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不是平稳,时间序列估计和面板模型估计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别等。要弄清上述问题,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之中,而是根据数据特征和研究问题本身,选择和运用合适的计量理论和方法,以及扩展和创新的前沿方法,等等。

2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模式改革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中的能力目标,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模式改革:

2.1带着问题的启发式教学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领航员”和“引导员”的角色,在具体讲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时,需要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学会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作为引子,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概念学习中。在讲授参数估计方法和假设检验时,教师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比如为什么需要采用这种假设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的优势和缺点是什么?让学生先尝试回答,然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答案,让学生在回答或准备问题的过程中,尽快地进入角色,熟悉上课所讲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授课内容中,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不要让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比如,在讲解经典回归模型中的样本回归函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总体为200个家庭中随机选择20个家庭作为样本,然后根据不同的样本估计出不同的样本函数,并进行选择和比较。让学生自己随机选择样本,自己绘图,自己得到最后的估计结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这个过程之中,他就会切身的感受到什么是样本回归函数;为什么不同的选择会得到不同的样本参数估计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引导学生,督促学生投入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实施自己的做法,最后通过比较、鉴别,得到一个相对最优的结果。

2.2引进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计量的应用能力

由于计量经济学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推导,学生们学习和理解起来存在较大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因此,在计量教学过程中借助案例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从案例分析中引导出计量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将抽象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就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水到渠成。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当前经济现象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中出发,选择一些能够提炼出计量模型的案例,然后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贯穿到一个具体案例的始末,从基本假定、参数估计到各种假设检验,如t检验和f检验。师通过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完整地讲解上述计量经济学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同样一个关于生产函数的计量模型,既能研究宏观层面的国家经济增长问题,同时,也可以研究产业层面的行业生产技术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函数问题,这种生产函数具有通用性和适用性,但是,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关注模型的适用前提和假设条件,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经济学含义。

2.3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引入课程论文考核或上机考核方式

能量计量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选取黄河下游地区花园口、高村、利津3 个代表站的实测月径流量系列,利用逐月均频率计算法和改进的Tennant 法2 种历史流量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3 个代表站的生态径流过程. 结果表明:虽然2 种计算方法原理不同,但是由逐月均频率计算法得到的适宜生态径流量大都在改进的Tenannt 法所得结果的最佳或极好范围之内,只有个别月份与最佳范围的数值有一定的差值,但也位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关键词: 生态径流;逐月均频率计算法;改进的Tennant 法;黄河下游地区 黄河地处北方,天然降水不如南方多.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黄河流域年降水量较50 年代偏少5 % ,90 年代以来,降水量偏少12 % ,相应径流量降低7 %和22 %. 加之工农业用水的剧增,其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发展较南方的河流相对困难. 而河床高于两岸地面的黄河下游长达数百公里,面积约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3 %. 本文针对黄河下游这一特点,采用逐月均频率计算法和改进的Tennant 法计算了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径流量,为保证黄河流域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生态径流量概念及计算方法 1. 1 生态径流量概念 河流的水文过程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其流量的大小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变化的,河流中的所有生物及种群结构已完全适应了河流的水文特征. 天然条件下,随机变化的水文过程不会对河流的物种和种群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而影响的只是生物量及物种种群大小的变化. 在天然状态下,任何一种径流过程———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径流过程及其交替变化的水文特征都具有相应的生态响应和特定的生态作用,河流生态系统处于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健康生命状态中. 但是,对于河流来说,小概率或是极端的水文现象对于河流的生态系统都是不利的,因而狭义的生态径流就是指保证河流天然状态下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径流量. 而广义的生态径流不只是满足生态系统需水要求的径流量,同时也应具有天然状态下该径流过程的泥沙、水质、营养等特征. 当这些特征在人类干扰下发生变化时,原有的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 为了保证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所需的径流过程也应发生变化,因而生态径流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应具有一定的变化范围 . 根据河流天然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系统响应的特点,将满足河流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条件所允许的最小流量称之为最小生态径流量,相应地把适合生态系统稳定和保持物种多样性的径流过程称为适宜生态径流过程. 要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了解该河流的适宜生态径流过程. 由于河流水文过程是随机变化的,适宜生态径流过程具有明显的统计特征,同时具有一定的变化范围. 1. 2 计算方法 河流生态径流量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河流环境的日益关注,国内学者也提出了许多算法[2-3 ] . 但总的归纳起来,这些方法大致可分为4 类: (a) 传统流量计算方法———历史流量法,包括Tennant 法(也称Montana 法) 、7Q10 法等; (b) 基于水力学基础的水力定额法,包括R2CROSS 法、湿周法等;(c) 基于生物学基础的栖息地法,有IFIM法、RCHARC 法等; (d) 基于河流系统整体性理论的整体分析法,包括澳大利亚的整体分析法(Holistic Approach) 、南非的BBM(Building Block Methodology) 等. 上述4 类方法在数据要求、选择流量所采用的方法、对河流水力学方面的影响以及生态方面的假设都有一定的区别[4 ] . 历史流量法虽然没有明确考虑食物、水质和水温等因素,但认为在该流量条件下这些因素可以满足现有生物的要求,只需要历史流量资料就可以计算河道生态径流量. 水力定额法只需要对河道的地形特征进行简单的测量,不需要生物与生境关系的数据,因此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但是,因其未考虑河流的季节变化,通常不能用来确定季节性河流的流量. 栖息地法能够将生物资料与河流流量研究相结合,但由于需要生态资料,一般情况下无法应用. 整体分析法更加强调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但对资料的要求也更高. 可见,每个方法侧重点不同,各有长短. 考虑到我国流量资料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历史流量法中的逐月均频率计算法和改

能量计量论文范文第3篇

分布式能源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负荷波动的范围较宽,例如,风能或者太阳能发电等会受到不同环境、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影响,从而使得输出的负荷不稳定;负荷潮流出现双向流动与换向频繁的现象,在分布式能源组成的框架下,客户可能是受电一端也可能是发电一端,负荷的潮流方向会受到客户自身应用方式的限制;电能质量会得到监控,如果发现电能质量不达标,会立即禁止并网运行,从而保证电网电能自身的优质与清洁;客户的自发式并网的频率较高,因为并网拉闸与合闸的操作会产生冲击性过电压,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到表计运行的安全;由于客户既可能是受电端又可能是发电端,就必须保证双向公平准确计量;支持多种形式的通讯方式并存,实现供电与用电信息数据的双向传输和双向监控。

2分布式能源计量技术中电能计量装置的需求

2.1功能需求

第一,单三相电能表应当具备双向计量功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在分布式能源计量技术下客户端负荷潮流双向流动的相关需要。而且单三相电能表还应该拥有电压、电流、电功率因数的测量与显示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实现电力自动计算与电力统计预测的需要。

第二,单三相电能表还应该具备对电功率与电能量的冻结功能,如果能够满足这一条件,就更加方便于系统与客户二者对电能进行查询与统计,对供电与用电信息进行分析等。

第三,电能表应当能够支持阶梯电价转换功能,还需要支持即使通过不同的通讯方式也能修改各个费率时段以及电价方案的功能,这样在满足电力营销政策改变的时候,也能做到无需换表就可以实现管理的相关要求。

第四,支持多类事件的记录功能,在失压与失流等状态下通过监测功能能够满足对异常状态进行检测的需要。

第五,多种通信方式共享并存,当载波、无线、红外线等通讯方式并存时,应当适用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实现数据采集等需要。

2.2性能需求

2.2.1宽负载、高准度的计量。

在分布式能源计量的情况下,负荷波动的范围将会更宽,尤其是像风能、太阳能发电这类经常会受到环境影响的能源模式则更为明显,所以,智能电表装置在设计时应当是以高宽负载的电能表为主,并且实际的计量准确度在最低的情况下应当要满足1.0级。

2.2.2双向式公平计量。

客户一般情况既拥有用电模式还具有发电模式,电能表的双向计量务必保证准确与公平,换言之就是对于正向功率与反向功率要体现出一致性的误差特性,计量误差特性体现出的一致性会集中体现出公平计量的相关原则。

2.2.3误差带宽的相关要求。

为了保证电能表在运行时在宽负载的范围内的误差曲线能够保证平坦,这就需要利用已经规定出的相应指标对其进行严格的核对。误差带宽一般指的是一个绝对值,是通过对检定误差的最大与最小值之间进行作差运算,所得出的绝对值,通过这样的数值指标从而鉴别出电能表运行时在负载变化的范围之内的误差曲线整体的平整性。

2.2.4在动态负荷的条件下对计量准确度进行考核。

对于一些小型的分布式能源来讲,它们会存在着波动性负荷的现象,鉴于此就应该在动态负荷的情况下对电能计量的准确度与需求量计量的准确度展开一定程度的考核。

2.2.5无功潮流判断的准确性进行考核。

发电上网关口与网际关口如果存在着电能功率双向流动计量点,并且当电能功率潮流如果处于临界换相角的周围时(临界换相角有功90°、270°,无功0°、180°),电能计量应当对其的潮流方向进行准确的判断,还需要对其进行考核。

2.2.6通信方式对计量误差影响的相关要求。

在分布式能源技术下,电能表的数据传输数量将会大大提高,特别是在载波通信方式与无线通信方式的使用下,很有可能会对电能计量自身时产生数据的准确度产生一定影响,鉴于此,应当将通信方式等一并纳入到电能表的影响的考核指标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对允许情况下的误差值与变差值的考核应当更为严格。

2.2.7高强度干扰能力的要求。

随着载波方式、无线通信方式等的大量使用,应当加强电能表自身的电磁兼容性能与考核高频电磁场影响的能力,同时,提高在拉闸与合闸操作发生时对冲击性过电压本身的承受能力。

2.2.8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要求。

数据通信在未来的电能计量发展领域将会尤为重要,应当深入地分析装置元器件的参数变化以及环境温度对整个载波通信的频率变化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个明确的技术指标以及器件选型的标准。

2.2.9节能环保与装置可靠性的要求。

在分布式能源计量技术中的电能计量装置应当满足环保的要求,采用低功耗、绿色环保的器件进行制造,而且还必须体现出寿命长、可靠性高的特点,另外,在可靠性的前提下提出的MTTF的指标必须是科学的与合理的。

3结语

能量计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本科生 毕业设计 质量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毕业设计(论文)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本科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系统分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未能全身心投入

目前,就业难致使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不能全身心投入,找工作或考研牵涉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有的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认为工作只要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意义不大。更甚者失去诚信剽窃他人写作,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

2.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配备不足和结构相对年轻是高校扩招后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缺乏经验的教师不得不承担起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同时基于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增大的压力,每位教师带学生数严重超标,导致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3.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不科学

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首要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往往被忽视。在实践中存在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未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内容不明确等问题,也有部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存在不能与科研结合、陈旧、重复性等情况。

4.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欠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前,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指导,学校对写作要求和规定不明确、学生写作不认真、指导教师检查不细,往往使学生所做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欠规范,存在摘要过长、关键词不准确、图标数据不标准、参考文献格式不正确等情况。

5.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工作的质量监控

由于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未能采取必要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监控措施,缺乏阶段性检查评估,不能及时发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教的健康发展。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管理,是当前我国高教质量提高和发展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现结合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情况,提出一些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

1.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高校要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提高相关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视度,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等相关管理制度,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项工作提出严格要求,明确各二级学院、教研室职责。其次,根据专业性质或专业培养方向的不同,分别成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

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水平

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严格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查,学校可通过聘请校外相关专业的专家等途径来改善指导教师不足的现状。指导教师所带毕业设计(论文)数量严格控制,可通过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吸收硕士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辅导,加强对他们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整个指导教师队伍的水平。同时,学校要对指导教师进行严格要求,建立监督机制,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

3.科学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应尽可能与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题目难度和广度要适中,能体现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综合运用与训练,力求一人一题,多人承担同一题目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必须有独自写作的部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经选定,学生不得随意更改,因特殊原因需修改的,必须有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进行严格审核并备案。

4.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化管理

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学校应制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等制度,对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写作内容等各项内容提出规范化写作要求。对学生加强教育,端正写作态度,提倡认真写作、科学写作。

5.加强全程管理、建立健全监控体系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要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就必须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要建立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等各个层次的质量监控系统,确定各环节质量标准。学校要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督导小组,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资格的审查、开题、各二级学院中期检查情况、答辩及成绩评定等环节进行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学校应进行全面抽查,通过专家审阅和上网搜索的形式,分别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诚信写作进行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和不足,学校要及时反馈并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总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本科教育成果和教学质量的体现,高校只有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强化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意识,有效监控、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高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艳玲.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可行途径[J].实验室科学,2006,(5):132-133.

[2]高艳阳,郭艳丽.强化质量监控,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J].中北大学学报,2006,22(2):88-90.

[3]卫绍元,佟绍成等.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7,(4):70-71.

能量计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科评价 文献计量 指标

[分类号]G353 G359

1 引 言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量化方法在科研评价中的应用,科研评价也经历了从专家定性评价到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文献计量方法在科研评价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科研评价由部分使用文献计量指标,到完全使用文献计量指标体系,再到使用高级文献计量指标,进而到有意识地进行文献计量评价指标的有用性、公正性、透明度及指标使用总结的转变,开始了文献计量指标从使用到反思的过渡。澳大利亚REPP“科研评价指标战略评估”项目预示着文献计量科研评价指标将从使用实践上升到理论反思阶段。国内科研评价还形成系统的文献计量评价指标体系。文献计量评价指标理论研究,除《社会科学评价的文献计量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社会科学文献计量指标的评价机理和功能,较少见对科研评价之文献计量指标的系统研究和总结。

研究学科评价中的文献计量指标,以科研评价的第三层级学科评价为平台,明确文献计量指标的评价机理、评价功能,有助于科学地选择评价文献计量指标,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献计量指标在学科评价中的有效性,进而促进文献计量方法在科研评价中的利学使用。本文在为我国科研决策人员、科研人员、基金管理人员在学科评价中科学使用文献计量指标提供帮助,为国家科研知识创新工程的全面系统提供有效的工具参考。

2 研究样本及分析方法设计

2.1 指标研究样本

选取7套国内外代表性文献计量评价指标集(见表1),这些指标集中①②③⑦指标完全用于学科评价、⑤⑥指标部分用于学科评价、④是通用指标。经过合并去重,选取了111项代表性衍化指标,以下的分析都是基于衍化指标。

2.2 指标分析方法设计

衍化指标是评价指标集中直接用于学科评价的原始指标。基础指标对衍化指标作了概念上的抽象。文献计量指标的识别标志是反映指标形式与内容特征的标志。其中,指标评功能是学科评价主体选择指标的依据,识别标志和基础指标是设计指标的依据。

按照指标分析过程(见图1),抽象衍化指标,站在宏观角度整理得到基础指标,为进一步提炼或拓展衍化指标做准备;基于基础指标,识别文献计量指标的本质特征,挖掘基础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得到指标识别标志。根据识别标志评价机理,总结衍化指标的评价功能;最后将整个分析结果制成识别标志一指标评价功能集成图(集成图结构见图2)

3 学科评价代表性文献计量指标

3.1 学科评价文献计量指标集成图

限于篇幅,截取指标集成图中部分指标(见图3)。图3是学科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评价的指标集成,各项指标从上到下严格按照识别标志―基础指标―衍化指标评价功能四个层次集成。从图中可清楚地看到文献计量衍化指标、基础指标、指标评价功能、指标识别标志之间的联系。

3.2 学科评价文献计量指标参考集

从识别标志―指标一评价功能集成图中,得到衍化指标111项及其对应基础指标58项(见表2),作为学科评价重要参考指标。A学科指被评价学科,x指代除A外的各个学科,a、b分别指代某一个学科,x指代任一科研基金。指标以科学产出中的论文为统计对象进行说明。

4 文献计量指标的评价功能

IMEC指出,文献计量用于评价,主要具备两类评价功能。①绩效评价。以科学产出和引用为基础,用以评价国家、大学、机构、个人等科研绩效水平;②科学映射。目的在于说明:A学科指被评价学科,x指除A外的各个学科,a、b分别指某一子学科,x指任一科研基金。

揭示科学研究的结构和变化趋势。从识别标志-指标-评价功能集成图中,得到文献计量指标具有的学科评价功能如下;

学科群规律分析。包括:学科群中各学科相互引用情况,间接预测学科交叉趋势,选择凯德洛夫的当采学科理论,确定科学中心,计算科学中心科学兴隆期。

学科产出与影响力基本特征分析。包括:学科国际论文产出对国际论文产出的贡献,被评价国家对学科国际论文产出的贡献,学科二级子学科国际论文产出和对学科的贡献,学科二级子学科国际论文产出规模的变化过程,被评价国家学科论文产出对本国论文产出的贡献,学科国际论文质量,学科被评价国家论文质量,学科国际论文影响力,学科国内论文影响力,学科被评价国家在国际的影响力,学科中文论文在国内的影响力,学科中文论文在国外的影响力,学科二级子学科论文影响力,学科论文质量,学科高影响力论文对学科的贡献,学科被评价国家发表国际的高影响力论文及对学科的贡献,学科老化趋势、学科发展阶段,学科对国外文献使用情况,学科列各类科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学科科学产出类别(“被评价国家”可根据需要换成被评价机构、个人等实体)。

学科结构分析。包括:学科子学科产出规模及分布。

学科与相关学科分析。包括:学科独立性、稳定性,识别学科的相关学科及其联系程度。

学科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包括:识别学科研究领域,学科活跃研究领域,学科子学科活跃研究领域,学科国际关注热门论文,预测学科各子学科交叉发展方向,追溯学科发展历史、预测发展趋势,学科国际研究热点子学科,学科中国研究热点子学科,学科与其它学科分化、组合趋势。

学科内国家及地区分析。包括:识别学科主要研究国家。识别子学科主要研究国家,学科被评价国家国际论文产出,学科被评价国家地区布局及论文产出,学科国际有影响力国家,学科被评价国家的学科影响力。

学科内机构分析。包括:识别学科发文机构类型,识别学科核心机构,学科研究机构的科学生产力、机构地位,学科机构主要研究领域、及在该领域活跃水平,学科核心机构的地区布局,学科核心影响力的机构,学科研究机构对学科的影响力分析,学科研究机构对各子学科影响力,机构对学科的影响力、机构论文质量,学科核心研究机构地区布局。

学科科研人员分析。包括:学科科研人员整体规模,学科主要科研人员,学科子学科主要科研人员,学科科研人员组织结构,学科核心影响力科研人员,学科被评价科研人员特征参数。

学科期刊分析。包括:学科主要研究期刊,学科期刊对学科的影响力。

学科基金分析。包括:学科可使用基金及其产出对学科的贡献,学科基金产出对学科的贡献,基金在各学科产出,学科基金论文产出的年度变化。

学科合作情况分析。包括:学科合作率,国家的国际合作水平,机构合作水平,学科个人合作水平,国家合作伙伴分析,学科机构合作伙伴,学科个人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