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人自我总结

感人自我总结

感人自我总结

感人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幸福感 自我和谐 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Related Research on Local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Self-harmony

——Take Pingx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XU Haiy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s, Pingxiang University, Pingxiang, Jiangxi 337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ocal college students' well-being level, this study adopted questionnaire method to take students from "happiness" class to practice. The survey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impact of degree of self-harmony to happin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well-being and self-harmony degree. Self-harmon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well-being.

Key words well-being; self-harmony; related research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工具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总体幸福感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Fazio根据美国国立卫生中心制定的用于评价被试对幸福的感受,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共有33个项目,分为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六个分量表,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

自我和谐量表(SCCS)自我和谐量表由我国学者王登峰根据心理学家荣格有关自我和谐理论而编制的用于评价被试的自我和谐程度。该量表共35个项目,5点计分,包括3个分量表,分别是: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1.2 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法,选修了幸福的修炼课程的101名学生作为被试,收回有效问卷89份,有效率为88.2%。其中男生38人(42.69%),女生51人(57.30%),独生子女27人(30.34%),非独生子女62人(69.66%),年龄19岁~23岁之间。

1.3 测试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两个量表设计好指导语与答题卡,集体进行施测,测试时间为30~45分钟,基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16.0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主观幸福感调查结果

对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总分最小值是59分,最大值是124分,平均分分布为97.80?3.40,这说明大多数被试的总体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被试主观幸福感总分的得分情况详细情况,总体基本上成正态分布。

在性别差异方面(男生38人,女生51人),统计结果表明,在总分上男生的平均分(99.13?5.28)略高于女生(96.81 ?11.87),但是差异不显著(t = 0.81,P>0.05);在分量表上,对健康的担心以及松弛和紧张这两个分量表,男生的平均分略高于女生,在心境分量表上女生的平均分要高于男生,但都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对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分量表分的独生与否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独生27人,非独生62人),在总分上非独生子女的得分99.77?1.87明显高于独生子女93.26?4.10,达到了显著性水平(t = -2.41*,P

2.2 自我和谐程度调查结果

对自我和谐量表的得分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自我和谐量表总分最小值是60,最大值是123,平均数分布为89.59 ?12.83,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分量表,平均数分布为43.55 ?8.02,自我灵活性分量表为反向计分量表,平均数分布为27.76 ?7.41;自我刻板性分量表,平均数分布为18.28 ?3.25。与全国常模比较,本研究中的被试在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都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的得分。全国常模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分量表、自我的灵活性分量表、自我的刻板性分量表上的平均数分布分别为:46.13 ?10.01;45.44 ?7.44;18.12 ?5.09。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因此地方院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相对较高。

对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和分量表分的性别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总分上男生(91.08?2.38)略高于女生(88.49 ?13.16),但是差异不明显(t = 0.95 P = 0.51),这表明男生的自我和谐程度要稍低于女生;在分量表上,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分量表,都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对自我和谐总分和分量表分的独生与否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在总分上独生子女的得分(92.33?.12)要高于非独生子女(88.40 ?14.04),达到了显著性水平(t = 1.34**,P

2.3 主观幸福感和自我和谐量表的相关分析

对总体幸福感量表分和自我和谐量表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与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主观幸福感总分与自我和谐量表总分之间存在中等相关(r = -0.52** ,P

3 小结

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有少数同学的主观幸福感较低,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主观幸福感和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和谐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也越强,更能快乐而充实地学习、生活和工作。基于上述研究,这就对地方院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幸福指数,开设相应的幸福课程,让学生学会感受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根据地方院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设计一套幸福课程,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认识、评价并接受自我,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利,如何拥有更多的幸福体验。

参考文献

[1] 王登峰,黄希庭.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3(1).

[2]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感人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抽取淮阴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360名,发放问卷360份,剔除无效废卷后得有效问卷352份,问卷问收率97.8%,其中男生272名,女生80名,07级80名,06级80名,05级78名,04级72名。平均年龄(21.3土1.2)岁。

研究方法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该量表共56个问题,进行5级评分(1一5分),由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特殊自我价值感3个分量表构成。其中“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分量表又分别包含“社会取向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自我价值感”2个分量表。各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61一0.86之间,并已建立中国试用常模。

采用以班为单位团体测试的方式,按照测验的实施程序和规则,统一指导语,并要求学生逐题填写问卷。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主要采用t检验。

表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我价值感各分最表评分比较《x士,)性别人数Total一5GS一SGl一5TS一STl一5TSD一5TIR一S23.5土4.323.7士4.50.41>0.0515.7士2.116.3士1.72.48<0.0518.4士3.618.4土3.50.27>0.0565.9士9.167.5士9.21.26>0.0569.1士8.469士7.20.21>0.0510.6士1.89.8士1.93.79<0.00115.4士3.115.9士2.42.96<0.0127280男女灌难注:Total一S,总体自我价值感;GS一S,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GI一S,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TI一s,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TS一S,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TSD一S,社会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TIR一S,个人取向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

二、结果

(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我价值感总体水平。352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我价值感各分量表平均得分为:总体自我价值感(23.69士4.35)分,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16.12土1.89)分,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18.42士3.59)分,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分量表的总分为(67.03士9.18)分,其中人际、道德、家庭、心理、生理分量表的得分分别为(n.92士3.09),(15.83士2.90),(14.17士1.94),(13.38士2.31),(11.57士3.13)分。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分量表的总分为(69.巧士7.80)分,其中人际、道德、家庭、心理、生理分量表的得分分别为(10.23士1.95),(14.17士2.48),(15.84士2.97),(14.62士2.86),(14.33士3.27)分。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我价值感水平

性别差异。表1显示,男、女大学生在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上的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表明,高自我价值感者为了避免自我价值感的丧失往往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如攻击、情绪低落等。所以应帮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逐步建立适度的良好的自我价值感。适度的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的重要性价值的主观感受,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基之上的,个体的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具有一致性,而非脱离实际的沾沽自喜或自怨自艾;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全面的、深刻的,而非片面和表层的。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男女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总体自我价值感是比较笼统和模糊的,难以体现具体层面上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在社会一般自我价值感上略高于男大学生。可能与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期望以及在社会化过程中教育、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对个体性别定型的影响有关。女大学生在个人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道德自我价值感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也支持了以往研究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女大学生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他人的评价,并且力求其道德行为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肯定;而男大学生受“男人应以事业为重”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更注重事业的成功,有时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

感人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个锻炼的平台,令我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慢慢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与才能。进公司半年以来,在领导的支持与教导下,在各位同事的密切配合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忙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成了心曲的主旋律,常鸣耳盼。对我而言,2021年的工作是难忘、印记最深的一年。工作内容的转换,连带着工作思想、方法等一系列的适应与调整,压力带来了累的感觉,累中也融进了收获的快乐。

一、进公司半年来的工作表现

(一)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甘于奉献、诚实敬业,经过半年的学习和锻炼,我们在工作上取得一定的进步,细心学习他人长处,改掉自己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

(二)半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

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二、工作中的不足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半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学习、服务上还不够,和有经验的同事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发扬吃苦耐劳精神。

面对督查事务杂、任务重的工作性质,不怕吃苦,主动找事干,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积极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在繁重的工作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二)发扬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

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博览群书,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类信息,广泛吸取各种“营养”;同时,讲究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培养自己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的思想观点、踏实的工作作风。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

20xx新的一年,对自己来说又是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多和领导沟通自己在工作中的思想和感受,将来能和同事们和睦相处。像其他人学习,从中克服自己的不足,把工作做的更好,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感人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1.1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10]由陈红编制,该量表共有33个题项,采用5点量表计分,0表示“很不满意”,1表示“很少满意”,2表示“有时满意”,3表示“经常满意”,4表示“很满意”。量表包括相貌特征(11个项目)、运动特征(9个项目)、身材特征(6个项目)、性特征(4个项目)和负面特征(3个项目)五个维度。

1.2社会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11]由孟慧和范津砚修订,该量表共有18个项目,为单因素结构,采用五级评分方法,均为正向计分,其中1表示“完全没有信心”,2表示“几乎没信心”,3表示“有一定的信心”,4表示“比较有信心”,5表示“完全有信心”。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在一致性信度。

1.3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12]由郑日昌等人编制,该量表共有28个问题,对每个问题需要做“是这样的”和“不是这样”的两种回答,总分的范围是0-28分。此量表中的得分越高,则表明人际关系的质量状况越差,相反,得分越低,则表明人际关系的质量状况越好。此量表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为:总分在0-8分之间,说明与朋友相处的困扰较少;总分在9-14分之间,说明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总分在15-28分之间,说明在与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为严重。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和AMOS7.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身体自我与社会自我效能感、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由于人际关系的记分方法与另外两个量表的记分方法方向不一致,这里对人际关系的记分采用了反向处理,结果得分越高,表明人际关系状况越好。从表1可以看出,身体自我的各个变量与社会自我效能感、人际关系都显著相关;社会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关系也显著相关。

2.2社会自我效能感在身体自我和人际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为了检验中介效应,我们采用AMOS7.0进行分析和检验。最后得到的校正模型如下图1所示。其中,社会自我效能感对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β=0.31,P<0.05),身体自我对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β=0.37,P<0.05),并且身体自我通过社会自我效能感也间接影响人际关系(β=0.60*0.31=0.186,P<0.05),即社会自我效能感在身体自我和人际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是:0.186/(0.37+0.186)=0.335,说明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3.5%。

3讨论

感人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羞耻感;社交回避及苦恼;高中生

一、问题提出

对于面临高考升学压力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学习的适应与选择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羞耻感作为一种负面的情绪体验对个体心理健康来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交回避及苦恼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品质和社会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高中生的羞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学校有针对性的对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顺利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任务提供可行性依据和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保定市某中学高中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85份,获得有效问235份,回收效率达82.5%。男生75人,女生160人;独生子女93人,非独生子142人;来自农村的47人,来自城市的188人。

(二)研究工具

1. 中学生羞耻感量表:采用由斤圣华(2006)编制羞耻感量表,共22个项目,为4个维度:个性羞耻、行为羞耻、身体羞耻和能力羞耻,采用4点计分,分数越高羞耻感受越高,反之越低。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1~0.93之间,总量表的a系数为0.93。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915。

2. 社交回避及苦恼问卷(SAD):该量表由Watson和Friend (1969)编制,共有28个条目,分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两个因子,内部一致性较高,总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77。彭纯子、范晓玲(2003)以国内以大、中学生为样本的研究结果显示,结构效度、相容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 085。本研究中Cronbach a系数为0.933。

(三)研究程序

本研究由本校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主试,将随机抽取的高中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团体测试。施测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回收所有的答卷。收集完问卷后剔除答题没有完成、答案带有规律性和有漏题的问卷,将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7.0,运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人口学统计变量的个体差异分析

1. 羞耻感的差异性分析

(1)羞耻感现状的总体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羞耻感总分平均分47.49±10.75低中等水平(分值范围22~88,中间值55),个性羞耻因子平均分17.42±4.71低于中等水平低(分值范围9~36,中间值22.5),行为羞耻因子平均分9.69±1.78低于中等水平(分值范围6~24,中间值15),能力羞耻因子平均分6.34±1.36低于中等水平(分值范围4~16,中间值10),身体羞耻因子平均分4.24±1.06低于中等水平(分值范围3~12,中间值7.5)。说明高中生羞耻感总体状况低于中等水平。

(2)不同人口学变量的羞耻感差异性:结果显示,性别变量在个性羞耻因子得分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

2. 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差异性分析

(1)社交回避及苦恼现状的总体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平均分为42.62±7.08明显高于中等水平(分值范围28-56,中间值28),社交回避因子平均分为21.64±3.78明显高于中等水平(分值范围1~28,中间值14),社交苦恼因子平均得分为20.98±3.78高于中等水平(分值范围1~28,中间值14),而且社交回避平均分(21.64±3.78)高于社交苦恼平均分(20.98±3.78),说明高中生存在比较明显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现象,而且社交回避行为倾向严重于社交苦恼情感体验。

(2)不同人口学变量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差异性:结果显示,性别变量在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上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说明高中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及各维度不受生源地和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影响。

(二)羞耻感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分析及其影响

1. 羞耻感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表3显示,社交回避及苦恼与羞耻感总分呈负相关,与个性羞耻因子呈负相关,分别与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各因子呈正相关。社交回避因子与羞耻感总分呈负相关,与个性羞耻呈负相关,分别与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因子呈正相关;社交苦恼因子与羞耻感总分呈负相关,与个性羞耻呈负相关,分别与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因子呈正相关;均达到 0.01的显著性水平。

2. 社交回避及苦恼对羞耻感的回归分析

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为因变量、羞耻感量表总分为自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4显示,羞耻感总分进入了回归模型,能够解释社交回避及苦恼6.9%的变异量,具有显著性负向预测力(p

在羞耻感总分进入了回归方程式并有显著性的预测性的基础上,以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因变量,分别以羞耻感的各因子个性羞耻、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为自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5显示,个性羞耻、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各因子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式,四个因子联合解释社交回避及苦恼88.9%的变异量,都具有显著地预测能力(p

四、分析与讨论

(一)人口学统计变量的个体差异分析

1. 羞耻感的个体差异分析

羞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不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时所产生的一种负性情感反应。个性羞耻表现个人日常习惯,与人交往的方式,某些性格特征以及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等方面是否有羞耻易感性;行为羞耻表现为当自己做错某事、说了不该说的话和在竞争中失败时体验的羞耻感;能力羞耻主要指个人能力如何,是否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能力不足,担心别人对自己看法不好而感到羞耻;身体羞耻说的是对自己体型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和身体能力方面不认可而有羞耻感。本研究中羞耻感及各维度的总体情况分布说明高中生羞耻感总体状况低于中等水平;个性羞耻男生高于女生(p

2. 社交回避及苦恼的个体差异分析

社交回避及苦恼分别指回避社交的行为倾向及其在社交过程中负向情绪体验,回避是一种行为表现,苦恼则为情感体验,即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苦恼和不舒服的感觉。本研究中高中生存在严重社交回避行为倾向和社交苦恼感受。可以解释为,青少年正值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同一性发展过程中的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即 “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Vartanian L. 2000),这两个特点影响着许多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如夸大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对同伴压力过分敏感等。另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高中生对人际的适应有关,他们来到新学校、接触新老师、新教法、新同学,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和分科带来高考竞争意识,给处于青春期的高一新生带来的极大压力、困惑、孤独、烦恼,不断的适应、选择与青春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发生冲突,使得他们在社交上表现出回避与苦恼。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对高中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引导他们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规律,提供他们的社交技巧,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以期使其在社交活动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本研究中,高中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女生较男生严重(p

(二)羞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及其影响的探讨

在本研究中,高中生羞耻感总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呈负性相关,个性羞耻与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两个因子呈负性相关,而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分别与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两个因子呈正性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与李波和钱铭怡、周细兰和江琦等的研究不同。李波和钱铭怡研究显示,羞耻感和社交焦虑呈正相关的关系,个性羞耻维度对社交焦虑水平的影响较其他羞耻感因素更加显著。周细兰和江琦考察青少年羞耻感的特点及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发现,青少年羞耻感各个维度与社交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高一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越强,羞耻感越低,反之则越高;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越高,个性羞耻感越低,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感越强,反之则个性羞耻越强,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越低。本研究结果说明,高一中生的社交苦恼和社交回避不是由于自己的个性特点,而是由于行为不足、能力不够和对自己身体的不满意。

青少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其生理与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对自己的容貌、体型以及第二性征等身体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关注,由于身体的快速发育,使得部分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及身体的某一部分产生困惑或不满意,使得青少年觉察到理想自我与实际自我有较大差距。霍尼认为当个体觉察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时便会产生羞耻感。青少年身体急剧变化带来“体像烦恼”,同时青少年又具有强烈的与异往的需要,渴望被同伴认可,期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同伴交流,由于过于关注同伴评价,担心同伴的对自己的看法,当自己的在社交中有不理想的行为举止,便会产生行为羞耻感,所以青少年有可能会由于身体羞耻感而带来社交回避行为,而在社交行为中又由于行为羞耻体验到社交过程中的苦恼,身体羞耻感和社交回避行为互为影响,使得青少年的身体羞耻体验越发强烈,行为回避越发明显。高中生的社交苦恼和社交回避由于行为羞耻感和能力羞耻感,可能的原因还有当他们进入高中后,对自己的未来与初中时有了更明显的认知,使得他们对自己过去的学习行为不足有了一些认识,产生了羞耻感进而感到了行动的迫切,同时加上高中学校、老师及家长对自己进入高考准备寄予的期望,为高考而学习的目的使高中生感到有压力,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能力不足而产生了羞耻感,这种行动的迫切感和能力的不足感交织在一起,使得高中生感到烦恼,同时又由于青少年“假象观众”观念的存在和基于现实的“要为同伴所肯定,要为老师所证实的需要”, 同时感到生活环境“对他的剥夺太多” ,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感到苦恼和回避。在“一切都是为了高考”为目的社会背景下,高中生的人际交往也要服从于这一目的,同伴竞争的无情会给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诸多的烦恼。总之,在渴望被同伴认可和同伴竞争之间相互矛盾,给高中学生带来极大的苦恼。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引起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高中生协调这两种之间的矛盾,给他们创造一个相互交流,彼此接纳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中获得相互鼓励、彼此认可学习竞技状态。

五、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高中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有待改善,羞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密切相关而且羞耻感对社交回避及苦恼有负性预测作用。据此,本研究为学校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如下建议。

1. 举办以增加相互了解的团体心理活动:研究显示高中生存在的比较严重的社交回避行为和社交苦恼体验,而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助于缓解高中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程度,在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中,更容易满足青春期的学生最急于被“同伴所肯定,被老师所证实”的认同渴望,降低了他们的社交回避行为及苦恼体验。为此,建议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团体活动,促成良好人际氛围的行为,使学生有机会在团体活动中学习到从旁人的眼光看自己,从“假想观众”中走出来,降低心理压力,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减少其在社交方面的回避行为及苦恼的情绪体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学习幸福感。

2. 开展以提高自我认识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针对高中生的心身发展特点,帮助他们将“个人神话”观念现实化,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使他们比较能够客观的对自己进行评价,以期激发羞耻感的力量,将羞耻感转化为行动的动力,不至于使盲目的高自我评价成为其负担和压力,影响到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品质。

3. 组建由心理健康教师负责任的班级心理辅导员队伍:由心理辅导老师及专业人员对班级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同学当中的心理支持者,他们属于学生群体,能够更好了解同学,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并也能及时帮助同学获得心理老师的帮助,使学生获得支持感。

4. 建立由心理专业人员带领的人际互动团体小组:此团体小组的是根据心理调查的结果,将有特别需要的同学组成心理成长小组,在由心理专业人员带领和保护下,在人际互动团体小组中,突破自身的局限,提升出勇气实践面对自身的羞耻感,在相互照见的情况,体验在人际互动中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将在小组里学习到的经验迁移到日常的人际交往中。

总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降低高中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激发他们的羞耻感的力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业成就,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亓圣华,张彤,李繁荣,等.中学生羞耻感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6).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3]彭纯子,范晓玲,李罗初.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在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04).

[4]李翰飞.青少年羞耻感倾向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3.

[5]王聃.亲职化对中学生羞耻感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

[6]周细兰,江琦.青少年羞耻感的特点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社交焦虑的关系[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3(07).

[7]Elkind D. Egocentrism in adolescence[J]. Child Development,1967(38).

[8]Varta L. Revisiting the imaginary audience and personal fable constructs of adolescent egocentrism: a conceptual review[J].Adolescence,2000(140).

[9]闫秀峰,冯淑丹,李艳霞,等. 青少年自我效能、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