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综述

颅脑损伤是由于暴力、意外等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结构的损伤或对功能的破坏[2-3]。而重型颅脑损伤为,颅脑损伤后昏迷6小时以上或再次昏迷者为重型颅脑损伤。在医学学术范围内其以病情严重、多变、死亡率高著称,死亡率高达17.6%~41.7%,治愈率低,致残率极高,预后差[4]。临床上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该疾病,其以及时抢救、休克的纠正、清洁创口、抵抗患处感染及外科手术为主要的治疗原则。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生出了多种分支,其中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取得了相对较好的疗效,先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手术适应症

近年来,大多数专家学者根据患者的ICP(颅内压)、CPP(脑灌注压)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进行系统的分析,为其临床手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研究整理出了该手术的适应症[5-7]:①严重广泛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占位效应明显,如对入院时已引发脑疝或严重脑水肿;②急性硬膜下血肿出现脑疝者,ICP35mmHg者;③CT显示弥漫性脑水肿、脑肿胀;④有明显意识障碍,外伤性颅内占位病变所致双瞳散大者或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者,应在24h内进行手术为宜。⑤小儿ICP20mmHg且超过30min者应立即手术。⑥年龄小于50且无颅部多发行损伤者或伴有多发性损伤且年龄小于30岁且CT表现为严重的脑肿胀或水肿的患者,应在48h内进行减压手术为宜。

2.手术方法

根据颅部的损伤病变部位,常将大骨瓣减压术分为两种术式,即一侧额颞顶大骨瓣开颅术和双额冠切大骨瓣开颅术。前者适用于损伤部位或多发损伤主要位于一侧而引起的颅内压急剧升高的患者,后者适用于颅脑损伤部位或多发损伤位于颅脑两侧,而引起的颅内压急剧升高的顽固型患者[8]。手术方法为:使患者始终处于仰卧位以保证良好的手术环境,使其头偏对侧位约45度且肩下垫高20°以将患处暴露,方便手术进行。①对头皮进行切口,以颧弓为起点向上沿耳屏前绕过耳廓至矢状线中点并向前至前发际。②骨窗打孔,骨窗下缘要与前颅底及中颅底水平,确定水平位后开始打孔,关键孔即第一孔打在额骨颧突后方0.5mm内,第二孔打于额结节下并向中线靠拢,第三孔打在耳前近颞底处,其余孔沿着切口打即可。③应用医疗器械对硬脑膜外血肿进行清除。④以“T”字型切开硬脑膜,以暴露额叶、颞叶、顶叶、前颅窝和中颅窝。⑤对硬脑膜进行彻底止血并清除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⑥对硬脑膜进行缝合,且缝合手术切口,并作抗感染处理。

3. 手术并发症

虽然大骨瓣减压术在疗效上较为显著但其手术并发症却很严重,相关资料指出[9-10],术后不但未治愈反而出现迟发性的脑出血,脑萎缩,脑水肿,脑结构损伤,变形,神经受损,癫痫等脑部损伤性疾病,致残率极高,甚至出现酸碱紊乱,离子紊乱以及内分泌紊乱等较为严重的病理生理性疾病,较难治愈。

4. 手术注意事项

查阅相关资料可知[11-12]:①尽快手术是救治患者生命的关键;②骨瓣要足够大,避免因骨瓣小而减压不足造成并发症产生;③骨瓣需要尽量靠前,以减轻脑的回流障碍[13];④尽一切可能缝合硬脑膜以防止硬脑膜外渗血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二次颅内压升高同时避免脑脊液外漏和颅内感染,且能组织脑疝形成[14-15];⑤开骨瓣时开始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5.结论

相关文献指出[16],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选择大骨瓣减压手术进行治疗,可以充分进行颅内减压以及尽早降低颅内压、避免过高的颅内压进一步压迫损伤脑组织,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颅脑神经病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较多出现,但与其他手术方式相比之下大骨瓣减压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上有一定的优越性,其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的数据也是不容小觑的,且手术方法简单,对医生要求不高,且容易推广,只要术者严格遵循相关手术指征,并严格的按着手术的规范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积极应对相关病情演变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就能够使改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伟.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0例临床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6):583-584.

[2]刘兵,张建宁,王志涛等.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7):496-498.

[3]郝卫东,田世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6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8):74.

[4]柴文军,李杰.两种不同的去骨瓣减压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对比[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2(4)62-62.

[5]吴贵平,曾鹏,钟俊贤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症颅脑损伤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62-63.

[6]林海云,林海珍,陈钢妹等.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术后观察与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0):3506-3508.

[7]畅涛,赵晓平,王莉等.改良减张缝合技术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5):124-125.

[8]薛成江,赵洪洋,张方成等.大骨瓣减压术中改良减张缝合技术的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7):435-436.

[9]庞赤宇,梁裕盛.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现状[J].医学文选,2005,24(4):627-629.

[10]蔡学坚,王东军.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的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7):190-192.

[11]叶俊华.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3):2376-2379.

[12]贺建辉.外伤性颅骨缺损及其合并脑积水的治疗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8.

[13]马传青,褚文彦,谢永胜等.去骨瓣减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z2):146-147.

[14]文宁郁.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对脑疝患者的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2014,20(3):551-553.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科学;颅底骨折;高职院校;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9)05(a)-0143-02

说课是教师针对教材中的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用口头来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方法[1-2]。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3]。也是目前各类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的必备环节[4]。该节课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情况,依据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多元化授课模式[5]。下面将对颅底骨折这一章节进行说课设计,分别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进行展开阐述,

1说教材

1.1教材介绍

所采用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龙明、王立义主编的《外科学》(供临床医学专业用第7版)。该教材根据临床医学岗位服务需求进行编写,很好地体现了医学“三基训练”模式,涵盖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外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接轨执业医师考试内容,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1.2课程分析

选用第十七章第三节内容颅底骨折。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解剖基础知识、外科疾病处理原则和颅骨骨折部分内容,这对该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节课内容是在外科总论基础上对颅脑损伤疾病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对学习颅脑损伤其他疾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3教学目标

依据《外科学》教学大纲、“三基训练”模式及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结合该节课内容,確立教学目标:

1.3.1知识目标掌握颅底骨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措施及处理原则。

1.3.2能力目标能熟练采集病史、体格检查、通过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掌握其治疗措施。

1.3.3情感目标通过案例引入分析,结合颅底骨折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激发学生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及人际沟通技能。

1.3.4突出重、难点综合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与难点。重点: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难点:颅底骨折的临床分型。

2说学情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教授对象是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学生特点: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高,好奇心强,对外伤救治方面有很大的学习兴趣[6]。但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不足,对颅底骨折的概念还比较陌生[7]。而学习却又缺乏逻辑性,死记硬背的较多,效果却不明显[8]。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举临床实际病例进行分享,并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法,问答式教学、分组互动讨论法,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引导学生完成对颅脑损伤的学习。

3说教法

结合教材和学情的特点,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图片展示、临床病例分析、小组讨论、问答教学等,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传达给学生,激发其学习热情[9]。同时,也结合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进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今后临床执业能力培养。

3.1多媒体展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患者和大熊猫图片、头颅CT片,加以对比,更加形象化地提示颅底骨折的各种类型。

3.2临床病例分析

收集临床实际颅底骨折病例,参照往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型,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进行案例分析,增加学生病例分析及实践操作能力。

3.3小组讨论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颅脑损伤方面实例,并讨论本病与其他损伤的区别,增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4问答教学

通过学习,提问“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的区别”“颅底骨折的诊断方法”等问题,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4说教学过程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教学过程设计4个环节,复习上节课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颅骨及颅底解剖学结构知识。

4.1导入

由大熊猫、头部受伤的病人两张图片引入,一工人受伤后鼻腔出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时的情景病例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疑问:大熊猫跟本节课讲授内容有联系吗?在情景病例中如果你是医生,你该如何做呢?能让他直接回家吗?该如何帮助他呢?为何工人鼻腔出血医生却不主张填塞?带着这些疑问,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沉思在“猜想”与“探究”之中,带着这些问题期待在课堂中寻找答案。

4.2新授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结合临床疾病实际案例,分析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作用于颅骨引起颅底骨折原理[10]。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什么原因会造成颅底骨折?颅底骨折后有何表现?诊断依据是什么?该如何处理?通过分组采集病例、收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得出本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教学目标:颅底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处理方法。同时教会大家怎么从实际病例中做好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用“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的方法以加强记忆效果[11]:让学生摸摸自己的耳后乳突区,熟知病变部位,判断颅中窝颅底骨折情况;看看伤者双眼周和眼睑瘀血和充血情况,如“熊猫眼征”“兔眼征”等;对比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后的区别,并用列表法对比三者的特点。该病处理原则上采用总结记忆:做到“一抗二要三不四禁”[12-13],既一抗(抗生素+TAT);二要(要正确体位,要头下垫无菌巾);三不(不擤鼻涕,不打喷嚏,不用力排便);四禁(禁填塞,禁冲洗,禁滴药,禁腰穿),加强学生记忆。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的思想和手都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探究能力,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培养了学生的执业能力,为今后临床分析、解决病例打下坚实基础。

4.3总结练习

通过练习回顾课堂授课内容,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导入回放和能力训练:提问学生对课前导入内容的分析。如:大熊猫和受伤患者有什么关系?作为医生该如何处理伤后鼻腔出血的问题?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4.4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结合该次颅底骨折学习内容,如果生活中遇到类似患者,你会怎么办?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课后让同学间分组讨论,也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课后思考能力,加强知识记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紧急外伤救护方面的应急能力。

5教学反思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手术救治; 急诊处理; 颅脑损伤; 脑挫裂

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1]。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2]。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3]。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死亡很高,常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手术治疗选择恰当的开颅时机和手术方式,及时清除血肿减压、止血,防止颅内高压进一步恶化是治疗颅内出血的关键[4]。因此救治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开颅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压力,笔者选取了从2007年1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37例颅脑损伤患者,就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37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123例,平均(38.3±4.2)岁,女14例,平均(39.5±3.6)岁,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80岁,平均年龄(39.3±3.2)岁。经临床检查发现,在13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双侧瞳孔散大小于3 h的有57例(其中男48例,女9例),双侧瞳孔散大超过3 h的有80例患者(其中男75例,女5例);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有39例,出现呼吸异常或者休克的有24例,患者中生命体征不平稳,收缩压大于160 mm Hg 或者舒张压大于95 mm Hg的患者有35例,收缩压低于85 mm Hg或舒张压低于60 mm Hg 39例;CT 显示患者脑中线移位低于10 mm的有57例,移位10~15 mm的有43例,移位超过15 mm的有37例。

1.2 治疗方法 137例患者入院之后医师立即对他们行气管插管并进行低温治疗,在必要的时后使用呼吸机给予患者辅助呼吸。对出现血压不稳且伴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医师应该给予25%的甘露醇3 g/kg进行静脉滴注。然后进行颅脑CT检查,并及时检查患者的血型以及血常规和进行抽血配血等相关处理,根据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术前诊断,根据相应的手术指南确定手术治疗时机[4-5]。对脑挫裂伤合并出现颅内血肿的患者采取开颅清创和血肿清除术。对于术中可能出现的顽固性脑组织膨出患者,临床医师应该对患者的部分膨出脑组织进行切除治疗;医师在手术中还应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及时的补液或对他们进行输血治疗。手术之后应该常规给予患者重症监护,并在患者的头部覆盖冰帽,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还要注意到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例如脱水、营养不良以及出现并发症等[6]。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症状以及体征完全消失;显效: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有一定消失;好转: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得到减轻,并且生活上基本能自理;无效: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改变[7]。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法,P

3 讨论

脑损伤的受伤方式分为加速性颅脑损伤(头部在静止状态被运动着的物体打击,头部沿外力方向作加速运动)和减速性损伤(运动着的头撞到静止的物体或地面,由运动状态变成静止状态而致损伤,常见者如坠落伤)。但实际上受伤方式往往非常复杂,如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呈加速伤,以后跌倒,头部撞地又呈减速性损伤。在减速性损伤,除头部着力点处有颅脑损伤外,其着力点的相对部位脑组织亦有对冲伤[8]。在颅脑损伤的诊断中,仔细了解受伤方式非常重要。从病理上看,原发性脑损伤为脑挫裂伤,有软脑膜及大脑皮质的断裂、破坏。脑组织中有散在出血灶。白质亦受累,呈软化出血及水肿等改变。脑挫伤与脑裂伤常合并存在。在有对冲性脑损伤的病例,对冲部位的脑损伤重于着力点处。因对冲性脑损伤中多见枕部着力而使额叶、颞叶脑组织出现对冲伤,额叶的前颅窝底为凹凸不平的骨嵴,颞叶前部亦为尖锐的蝶骨嵴,可引起严重脑挫裂伤[9]。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死亡很高,常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手术治疗选择恰当的开颅时机和手术方式,及时清除血肿减压、止血,防止颅内高压进一步恶化是治疗颅内出血的关键[10]。因此,巡回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突况要及时观察分析、快速反应,不能够慌乱,做到镇定自如、急中求稳,稳中求胜。器械护士再配合医生时要做到“快、准、稳”,使手术顺利进行,为抢救成功创造机会,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起到重要作用[11]。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应该熟练掌握各项抢救方法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同时要具备较强的临床观察、分析和应急反应能力,手术中要及时进行手术操作中的相关措施,这对提高手术抢救的成功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基尧,林兆奋.282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原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1997(2):12.

[2]周良辅.神经外科手术图解[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25-247.

[3] Miller-Larslan A, Matteson H, Hertel E, et al. Reversible fatty acid conjugation of Simonides:novel mechanism for prolonged retention of topically applied steroid in airway tissue[J]. Drug Me tab Dispose,1998,26(7):623-630.

[4]谭翱.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5):317-319.

[5] Highmen J G, Sever-son Rt, Davis S, et al. Incidence of calico in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 Sex race and 1 year age specific rates by his-ology tobe[J]. Cancel,1995,75(2):2186-2191.

[6]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3-285.

[7]尹康,林毅兴.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晚期患者的抢救[J].中华刨伤杂志,2002,11(18):699.

[8]慕容洋,吴丹.特重型颅脑外伤的手术治疗和救治经验研究[J].中国医学杂志,2008,28(11):831-833.

[9] Huang X R, Zhang J. Some epidemiologist characteristics peptic ulcer in Hebe area: Gastroscopic analysis of 10342 eases[J]. Thonga Xiaoping Neighing Mazhbi,1998,15(1):47-48.

[10]黎介寿.特重型颅脑外伤的手术治疗和救治经验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388.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21-02

颅内血肿目前主要有高血压性、外伤性及不明原因的出血等。按血肿来源和部位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等。按时间分72小时内为急性,3天到3周内为亚急性,3周以上为慢性。其中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发病急,后遗症大,治疗成本高。慢性硬膜下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10%。以往对于颅内血肿,基层医院因条件限制,主要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则创伤大,病人耐受行差,对深部血肿及重要功能区血肿清除困难,治疗费用高。CT定位微创穿刺引流术作为一种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近些年来在全国各地各级医院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广泛的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目前在基层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颅内血肿已有相关报道。

我组通过对2009年9月-2O11年8月临床上收治的33例颅内血肿患者应用CT定位下微创穿刺,尿激酶溶凝引流颅内血肿的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33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0岁~85岁,平均年龄53岁,大于65岁1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22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3例。发病至穿刺治疗时间:均在6小时以上,不超过72小时。临床表现:高血压脑出血:均有高血压病史22例,发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中枢性面舌瘫。慢性硬膜下血肿: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精神异常,反应迟钝,及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出现在头部受伤1-3个月后。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主要是头痛、肢体无力。入院时神志清醒10例,浅昏迷12例,中度昏迷3例,深昏迷4例,脑疝4例。影像检查:均经CT检查确诊,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节区脑出血14例,丘脑2例,额叶1例,颞顶叶2例,顶枕叶2例,小脑1例,其中破入脑室者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呈新月型,半月型混合密度,等密度影,有不同程度中线移位。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处颅骨内板下局限性梭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区。血肿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mL)=π/6×长轴×短轴×层面(cm3)血肿量40-180ml。

2.治疗方法

定位,即确定血肿穿刺部位,依头颅CT检查找出血肿最大层面即靶点,靶点至头皮表的距离,确定为针的长度,头颅CT或CT检查中的标志物,确定颅表面最佳穿刺点,并用鱼肝油丸作标记。穿刺点避开大血管、静脉窦及大脑皮层的重要功能区。手术操作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处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用YL-1型穿刺针装于枪型快速钻,钻透颅骨及硬膜后缓慢将针钻入血肿腔,接引流管抽吸、抽除部分血肿后,一般不超过20mL,接引流袋。术后及时复查CT以了解血肿清除情况及决定是否注射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待血肿全部或基本清除后拔除穿刺针。如果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则行血肿腔加侧脑室外引流术。脑室外引流管接瓶,一般高于穿刺点15cm。药物的应用:血肿液化剂,生理盐水2-4mL+尿激酶1-3万U。术前可应用脱水剂降颅压(尽量少用),临床常用20%甘露醇。控制血压,可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静脉泵注最好稍高于平时血压的水平,术后口服降压药;必要时可用鲁米那等镇静药物。同时给予脑细胞保护剂,防治感染、并发症,加强支持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及早做康复治疗。

3.结果

脑出血疗效判断标准[2]:患者在术后6个月随访,按生活能力分为五级:I级为完全恢复工作及家庭日常生活能力2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及硬膜外血肿患者全部恢复。II级为独立日常生活能力并恢复部分社会生活6例。III级为日常生活稍需人帮助8例。IV级为保留意识但卧床不起,日常生活需人帮助3例。V级为植物生存状态,无。I、II、III级为效果良好,IV、V级为效果不良。血肿清除情况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率80%-100%,术后症状明显好转,1-3天拔管,3-8天肌力恢复正常。高血压性脑出血和硬膜外血肿,血肿首次清除率30%-60%,平均为50%;术后1周为67%-100%。置管引流2-5天。

4.讨论

CT定位微创穿刺引流术是目前治疗颅内血肿最佳方法。颅内出血最常见是高血压脑出血,它是一种多发病,危重症和难治病,死残率极高。此病患者常伴有冠心病,慢性肺病和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而无法承受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占位效应是导致颅高压和继发脑干损伤及脑疝的直接原因,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尽快清除血肿消除占位效应是治疗成功的关键[3]。内科治疗仅对小量或中等量非重要部位的脑出血有效,一般死亡率为40%~60%。过去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瓣开窗血肿清除术损伤大,患者耐受差病死率高达26%-65%[4]。需在全麻下进行,开颅时间长,工作盲区大,脑损伤大,术后死亡率与内科保守治疗无差别。应用CT定位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出血病人,疗效好,运用血肿液化剂血肿清除迅速,病死率为20%,治疗费用低廉,是开颅手术治疗费用的1/5-1/3。因此,CT定位微创穿刺引流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最佳方法。操作方法简单,受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限制小。局麻下操作,10-15内完成操作,术后经血肿液化技术分次清除血肿,1-3天血肿能大部清除。对血管和脑组织损伤小,经CT复查对比,血肿清除后脑内残留低密度灶较常规手术后相比范围明显小。一次性锥颅,不用切皮缝针,针孔直径3mm,拔针后会自动锁闭不易造成颅内感染。费用低,减轻患者负担。[5]对于外伤性亚急性或慢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治疗效过好,损伤轻微尤其高龄或年幼患者,其家属易于接受。在无具备开颅手术条件或开颅技术欠缺的基层医院是有效的治疗手段。CT定位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应用,弥补了内科保守治疗,传统开颅血肿清除及钻孔引流术的不足,具有定位精准,操作简单,应用局麻,不需特殊麻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约5-15分钟可完成手术操作,患者痛苦少,能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节约治疗成本,减轻家庭的经济和生活负担,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该治疗方法在基层有很强的实用性,对基层医疗的发展,及减轻大医院的承受力有很大的帮助,有很大潜在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武汉,1998:687.

[2]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9:381.

[3] 冯国栋,周红,刘全德.锥颅碎吸并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例临床观察,新医学,1999,1:26.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交通事故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抢救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英德市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95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措施进行分析讨论。开颅手术241例,左侧开颅91例、右侧开颅131例。双侧开颅19例;其中去骨瓣减压132例。结果 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109例,中残57例,重残26例,植物生存21例,死亡81例。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采取手术或非手术综合治疗,积极治疗复合伤及合并症,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重型脑交通伤 交通事故 临床特点 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he rescue measures of severe brain injuries caused by traffic accidents.Methods Reviewed and analyzed 395 cases of severe brain injuries caused by traffic accidents during January,2001 to December,2008 and to discuss their clinical features and rescue measures.As for treatment,there were 241 cases of craniotomy including 91 cases of craniotomy on left brain,131 cases of craniotomy on right brain and 19 cases of craniotomy on both sides and 132 cases of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Results The prognosis of those patients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109 patients got good outcome.57 patients got moderate disability.26 patients got severe disability.21 patients got vegetative survival and 81 died.Conclusion The key to increasing cure rate and decreasing disability rate and death rate is timely diagnosis,proper operations or othe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s and sufficient treatments of combined injuries and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severe brain injuries;traffic accidents;clinical features;treatment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脑交通事故伤越来越被神经外科医师所重视,且脑交通伤成了神经外科的常见病。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英德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9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5例,男297例,女98例;年龄3~84岁,平均44.76岁。其中3~17岁28例,18~60岁325例,60岁以上42例。

1.2 外伤至入院时间、交通工具、天气情况 外伤至入院时间范围30 min~15 h,平均4.1 h;致伤交通工具:大货车75例,轿车48例,摩托车106例,面包车16例,不详24例。晴天197例,阴天115例,雨天41例,雾天43例,不详40例。

1.3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颅CT扫描,蛛网膜下腔出血216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伤135例,脑内血肿39例,硬膜外血肿54例,混合血肿34例。有中线移位者203例,平均移位1.07 cm。

1.4 合并伤 四肢骨折93例,肺挫伤35例,一侧血气胸有13例,双侧血气胸4例,肝脾破裂2例,结肠破裂1例,肋骨骨折21例,锁骨骨折15例,颜面部挫裂伤71例,颈椎骨折5例,胸椎骨折4例。

1.5 意识状态及瞳孔情况 深度昏迷98例,中度昏迷118例,浅昏迷179例。格拉斯哥评分6~8分192例,3~5分77例。入院时双侧瞳孔等大115例,双侧瞳孔不等大98例,双侧瞳孔散大81例。

1.6 治疗方法 头颅CT检查提示幕上血肿大于30 ml(颞叶血肿大于20 ml),幕下血肿大于10 ml均予以手术开颅血肿清除;对于已形成脑疝,或中线移位大于0.5 cm,脑挫裂伤明显、环池封闭者,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本组开颅手术181例,左侧开颅66例,右侧开颅81例。双侧开颅19例,其中去骨瓣减压132例,气管切开305例。

2 结果

治疗结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随访6个月。Ⅰ级81例,Ⅱ级21例,Ⅲ级26例,Ⅳ级57例,Ⅴ级109例。死亡率高达21.8%。

3 讨论

重型颅脑交通性损伤是颅脑外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重型脑损伤的病死率报道不一。对重型颅脑损伤诊断依据入院时GCS≤8分并结合CT和临床表现即可明确诊断,近年来国内外报道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26.5%左右,本组全部为脑交通伤,死亡率为21.7%。

3.1 临床特点

3.1.1 致伤交通工具 肇事车辆主要为大货车、摩托车,本组大货车75例,轿车48例,摩托车106例,面包车16例,106例与摩托车有关,占26.8%(106/395)。摩托车司机或乘客,整个身体暴露在外,其致伤几率大,且伤情重。故提高广大司机同志,特别是摩托车司机的交通安全意识以及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对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所致的重型脑损伤有重大意义。

3.1.2 性别与年龄组成 本组395例道路交通事故伤中,男297例,女98例,二者比3.03∶1;18~60岁占82.3%,与高进东等[2]报道相似,伤员特点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44.76岁。说明中年男性户外活动较多,其致伤机会明显加大。这部分患者大多已组建家庭,有一定的收入,对家庭及社会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这部分患者死亡或劳动能力的丧失,对家庭和对社会均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3.1.3 外伤与天气情况 本组395例外伤中,晴天197例,阴天115例,雨天41例,雾天43例。本组交通事故伤大多发生在晴天天气,说明天气虽然是交通事故伤的原因之一,但并非是交通事故伤的主要原因,这可能与道路情况不良时,行人和司机均比较谨慎,此时道路交通事故不一定增加。

3.1.4 受伤机制复杂,合并伤多 患者受伤时受力点多,头部被机动车撞击后形成加速损伤,倒地后形成减速损伤,向前冲力造成身体滚动导致肢体及内脏损伤。本组合并四肢骨骨折93例,占23.5%(93/395),居首位;合并颜面部损伤71例,占18.0%(71/395),位居第二位。胸部外伤,腹部闭合性损伤均是脑部交通事故伤的合并伤之一,在处理时切勿漏诊。

3.1.5 原发脑损伤重 原发性脑损伤过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例中死于弥漫性轴索损伤及原发性脑干伤85例(21.5%),由严重的脑损伤或脑干损伤所致患者持续深度昏迷,且常有高热。我科早期采用冰敷降温、肌注复方冬眠灵等综合治疗,有利于降低脑的代谢,使之能更好地耐受缺氧,有利于预防及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降低死亡率。GCS评分可客观地反映患者的伤情轻重。本组资料显示,入院时GCS评分越低,其死亡率越高,死亡病例中大部分集中在GCS评分低的患者,与文献报道一致。

3.1.6 颅内出血的患者多 由于撞击过程头部始终处于活动状态,脑组织在颅腔内来回运动,造成脑表面挫裂伤,血管破裂出血。本组合并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伤135例(34.2%),脑内血肿39例(9.9%),硬膜外血肿54例(13.7%),混合血肿34例(8.6%),蛛网膜下腔出血216例,占54.7%(216/395),故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重型脑交通伤中较常见,应予以重视。

3.2 救治原则

3.2.1 院外救治 现场急救原则是抢救生命、局部包扎、抗休克、怀疑有高颅压时使用脱水药物等[2]。包括非医务人员的现场救治,这一点非常重要,但需要整个社会加强现场急救知识的普及。交通事故所致的重型脑损伤,其伤后往往都处于昏迷状态,外伤现场即导致呼吸心跳停止的,其死亡率基本达100%,很少有机会再送至医院进行抢救。故其现场急救,多半是外伤后有呼吸心跳的患者。首次参加抢救的人员大多是医务人员,交警或其他群众的首次现场急救,也往往是将患者置于相对安全的位置或避免再次损伤。至于呼吸道的畅通、骨折包扎固定等,大多是医务人员操作。故普及全民的简单急救意识及操作水平,是个艰巨而浩大的工程。

目前普遍认为,救治重度颅脑损伤应争分夺秒,救治的“黄金时间”以1 h为宜[3]。但往往影响院外急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受伤地点距离有颅脑损伤救治条件的医院路途遥远,有的达六七十千米,这也是本组患者入院时间平均达4.1 h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预后。故开展医疗合作,提高当地医院医疗水平,缩短中间医疗环节和时间,缩短入院时间,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存活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

3.2.2 急诊室救治 强调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就是生命。急诊室对重型脑损伤患者的抢救要求“快”、“准”。“快”是迅速查看颅脑生命体征,同时简明扼要地询问受伤时间,受伤经过及运送情况。对于有活动性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要立即采取止血、输液、升血压等抗休克治疗。“准”是对于脑疝患者,如果生命体征平稳,应迅速行头颅CT扫描,明确出血部位后,送手术室手术。如果生命体征不平稳,要迅速气管插管,改善通气,同时输液及脱水降颅压等治疗。

3.2.3 住院救治 在美国,一半以上的颅脑创伤是由于交通肇事所致[5]。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颅脑伤所带来的高死亡率也愈将突出,应引起重视。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部位,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有时颅脑损伤手术和其他部位的手术如胸腹部手术同时进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院内再次损伤,同时要加强支持治疗,使整个治疗过程达到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的目的。

本组入院后进行手术治疗的有241例,其中19例行双侧开颅。手术例数占61.0%(241/395),说明重型脑交通伤患者大部分均须手术治疗来挽救生命。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较传统的开颅术的优越性,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恶性颅内高压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6]。对颅内血肿或严重脑挫伤并脑疝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酌情行内减压术,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

高颅内压使血压升高,可掩盖失血性休克,故必要时应行胸、腹腔诊断性穿刺或CT检查,并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迅速手术。对无法用颅脑损伤来解释的低血压,要慎防创伤性休克的发生。对多发性损伤应树立整体观念,必要时组织多科协同施救,避免“多科分而治之”,影响治疗效果。

对部分病例行腰大池引流对患者的预后也有重要的帮助,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已有较多报道,其优点明显,如创伤小;带管时间长;感染率低;经鞘内送检化验和治疗方便等[7]。腰大池引流术实质是人为扩大蛛网膜下腔,使脑脊液有效疏导,而又对人体损害较小的方法。使脑脊液性状、颅内压更快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为整个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提供首要条件,对缩短昏迷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在非手术治疗方面以下几点极为重要:(1)要注意避免脱水剂的滥用,以免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甘露醇及速尿的过度使用潜在危险,可危及生命[8];(2)及时气管切开;(3)早期鼻饲。对于昏迷患者2~3天即可插胃管,临床研究证实,脑外伤患者是处于高代谢、负氮平衡状态。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胃黏膜血流的减少是应激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早期肠道营养能够改变重度脑外伤后胃肠道低灌注状况,增加胃肠道血流,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9]。

道路交通事故所致的颅脑损伤,是当今社会人类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肇事车辆主要为大货车、摩托车,而伤亡最多的是行人及骑摩托车的男性成年人,但汽车与摩托车碰撞致死率最高。其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机动车驾驶员违章所致。有部分伤情重,且病情发展快的患者,往往在短时间内死亡,无法抢救。严重颅脑交通伤后如能及时实行现场抢救和专科治疗,不但可以挽救部分伤员的生命,而且有可能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进东,纵滔,常向东,等.陕西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亡特点.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2):743-746.

2 江基尧,张玉琪,刘佰运,等.颅脑创伤现场急救与并发症处理及康复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6):405-407.

3 刘敬业,张赛,只达石,等.2712例急性颅脑损伤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20.

4 刘兵,张建宁,王志涛,等.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相关因素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7):496-498.

5 Jagger J.Prevention of brain trauma by legislation,regulation,and improved technology:A focus on motorvehicles.J Neurotrauma,1992,9:313-316.

6 江基尧,李维平,徐蔚,等.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多中心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1):37-40.

7 刘瑞云,尹绍雅,张楷文.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附27例报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18(4):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