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等八部局《XX省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专项斗争工作方案》总体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批示精神,有效防范和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以下简称“三电”设施)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我市“三电”设施安全,XX市综治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一场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专项斗争(以下简称“三电”专项斗争),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设施,关系国计民生。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三电”设施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把“三电”专项斗争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三电”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水平。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成立由XXX同志任组长,XXX同志任副组长的XX市“三电”专项斗争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综治办主任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从市公安局、市广播电视局、XX电业局、市电力公司、市电信公司、XX移动公司和XX联通公司等单位各抽一名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在市委政法委会议室集中办公。由XX电业局、市电力公司、市电信公司、XX移动公司、XX联通公司、万源网通公司、XX铁通公司、市广播电视局八家单位各出资4000元,共计320__元,为集中统一办公提供经费保障。

三是落实工作责任。为切实履行职责,相关职能部门层层签定安全管理责任书,促使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职能,制定了本部门关于保护电力、电信和广播电视设施工作方案和检查考核标准。

四是明确目标任务。通过开展“三电”专项斗争,破获一批盗窃、破坏“三电”设施的重大案件,打掉一批违法犯罪团伙,依法惩处一批违法犯罪人员,坚决遏制“三电”案件的高发势头;严格废旧物品收购站点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收购被盗“三电”设施器材的违法犯罪活动,清理取缔一批非法废旧物品收购站点。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8月21日,XX市“三电”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在市公安局召开了关于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和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专项斗争工作联席会议。随后,市公安局、市广播电视局、XX电业局、市电力公司、市电信公司、XX移动公司和XX联通公司等成员单位分别召开专题会议,并结合部门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工作方案。

9月5日,全省“三电”专项斗争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市公安局会议室召开。针对省公安厅副厅长XXX、省综治委主任XX和达州市领导的讲话精神,市委常委、副市长、综治委主任XXX,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XXX就贯彻落实讲话精神讲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

9月11日,“三电”专项斗争工作会议在市委政法委会议室召开。会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XXX要求各成员单位在市综治委的统一领导下,扎实深入地开展整治工作,全力掀起整治斗争新高潮。

8月20日,《XX市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专项斗争工作方案》将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分为“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和工作准备阶段(8月10日前)。具体要求各地各部门制定完善宣传、打击、整治、建立长效机制等具体实施方案,认真摸排各种问题,确定整治重点,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要求。

(二)集中整治和破案打击阶段(8月10日至11月底)。各地各部门按照方案要求,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强化措施,攻坚克难,严厉打击盗窃、破坏“三电”设施违法犯罪活动,集中整治废旧物品收购站点。

(三)阶段性总结考核阶段(12月)。各地各部门对照工作方案和检查考核标准,对本地“三电”专项斗争进行检查考核,巩固整治成果。市综治委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综治工作目标考核。

(四)建立长效机制阶段(贯穿专项斗争全过

程)。市综治委牵头组织有关单位,认真总结工作成绩,逐步构建起保护“三电”设施安全的长效机制。

三、突出重点,协同作战

一是突出重点问题。综治委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协调督导各地各部门对“三电”设施及周边的废旧物品收购站点进行集中清理整治,逐级逐一梳理盗窃、破坏“三电”设施的重点问题,明确主攻方向。公安机关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盗窃、破坏“三电”设施违法犯罪规律特点的调查研究,摸排从事此类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建立此类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加强对从事此类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帮教管控工作,严密防范、精确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对“三电”设施周边及沿线的出租房、闲置房的治安管理,将“三电”设施经常遭到破坏的地区、无照违规经营特别是涉嫌收购被盗生产性废旧金属的收购站点、小熔炉、小冶炼厂确立为重点整治区域,必要时实行挂牌整治,派驻工作组靠前指导,坚决扭转盗窃、破坏“三电”设施违法犯罪问题突出以及废旧物品收购站点泛滥的混乱局面。

二是进行重点整治。公安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严打”主力军的作用,持续加大对盗窃、破坏“三电”设施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格执行全市“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设施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快速反应、快速堵控、快侦快破、快速审判。特别是对群众举报的违法犯罪线索,均逐一落实侦办责任,迅速组织精兵强将,攻坚克难,依法查处、严厉打击,确保辖区和谐稳定。对破获的案件,要循线追查,深挖违法犯罪线索,坚决打掉非法收赃的废旧物品收购站点。对在逃的犯罪嫌疑人,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上网全力追缉抓捕。自“三电”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我市警方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已破案6起,其中电力案件3起,电信案件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取得了阶段性战果。

三是形成整治合力。市综治理委充分协调指导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经委、市国资办、市工商局、市广播局、电信局、电业局、电力公司等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切实做到分工明确、协同作战,形成强大的整治合力。市公安局是打击整治行动的主力军,政法各部门积极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刑事司法中的问题,对涉及盗窃、破坏“三电”设施的刑事案件依法快诉快审快判。市工商局严把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的市场准入关,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对违规经营特别是涉嫌收购明知是被盗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从重处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涉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无照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的,按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坚决予以查处取缔。各地各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适时组织开展区域联合会战,建立区域办案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打击整治合力。

四、健全机制,防控先行

一是加强巡逻防护。由综治委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在重点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线路(台站)组建群防群治护线队伍,切实加强对案件多发线路、地段、时段的日常巡逻防护工作。

二是强化企地共建。充分发挥农村村级“两委会”、警务室、治安巡逻队、治保会、居(家)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大对“三电”线路设施的保护力度。

三是加强日常巡检。有关单位大力加强对“三电”设施的日常巡检,及时收集、提供各种违法侵害的犯罪证据和损害评估,为及时抓获违法犯罪分子和准确定罪量刑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提高防范能力。电力、电信、广播电视企业事业单位要贯彻落实相关法规,建立健全内部治安保卫机构,配齐配强内部治安保卫人员,建立落实企业专业巡护岗位责任制、内部治安保卫责任制,加强重要部位保护,提高防范能力。在重点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线路(站点)和案件易发路线、地段配备必要的防控设施,加大物防、技防投入。

五是健全防范机制。市综治委协调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进一步明确打击盗窃、破坏“三电”设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适用法律问题,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牵头协调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等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三电”群防群治护线经费保障机制,制定护线队伍人员、经费管理制度和办法,在全市建立专群结合的“三电”设施巡护队伍,大力组织基层单位开展包括“三电”设施安全保护在内的平安村(社区)创建活动,构建保护“三电”设施安全的长效机制。

五、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XXX电视讲话,动员全民参与“三电”专项整治行动。由移动、联通公司向全市人民群发短信息2万条。编发《万源市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专项斗争工作方案》,及时发放至各地各部门。公开公安、工商、电力、电信、广电等部门的举报电话、互联网信箱、手机短信平台,制定出台奖励办法鼓励广大群众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市广播电视局制作专题节目4期,采播相关新闻21条,深度报道典型案例1件,制作电视字幕22条,电视公告1次,宣传“三电”设施保护法律法规和“三电”专项斗争成果,营造声势,震慑犯罪,教育群众。各地各部门围绕集中整治行动制定宣传方案,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展开宣传,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由综治办牵头各成员单位每周星期四下午召开工作联系会,收集汇总意见,互通有无,畅通信息,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整治的强大合力。市“三电”整治办公室负责编发快报,在大巴山传媒、党政网上开辟宣传专栏,上传新闻稿件等,对各地战果、发案情况、建立长效机制情况逐月进行 通报。组织发动宣传车辆21台次,宣传人员5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__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400多条,悬挂“三电”专项行动宣传标语24幅。以上措施的实施,有力地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形成强大的整治合力,从而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六、严格考核,逗硬奖惩

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保稳定、保平安、促发展、促和谐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认真组织“打黑除恶”、命案侦破、打击和预防“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上访案件,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维护了全市社会稳定,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和法治环境。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影响我市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大量存在,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赴省进京上访、非正常上访、涉法涉诉上访、重复上访呈多发趋势;黑恶势力还没有彻底铲除,村霸、路霸、市霸等还在祸害一方;刑事案件特别是“两抢一盗”案件高发,全市上半年刑事案件902起,同比上升8.4%,其中“两抢一盗”案件728起,同比上升14.8%,占全市刑事发案的80.7%;__功等组织和一些境外宗教势力在我市暗中发展信徒、培植骨干、散发传单、造谣生事,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平安建设工作形势严峻、局面被动,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意见还比较大。

深刻分析当前我市平安建设工作出现被动局面的原因,主要还是我们主观努力不够。一是重视不够。少数领导干部对平安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缺乏“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上被动应付。在具体工作中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没有统筹兼顾群众的利益,对治安管理重视不够、疏于管理、打击不力、防范不严。二是基础不牢,基层基础工作薄弱。截止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镇乡办事处群防群治网络没有建立健全,“五防网”建设在一些地方还仅停留在口头上,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三是社会管理还没有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有效打击犯罪的措施、办法还有待完善和加强,重点人口管理、城区机动车辆重点区域管理还需认真探索创新有效的办法措施。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予以解决。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我们也将举办试验区成立20周年的系列活动,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间,扎实抓好平安建设工作更有其特殊意义。大家务必要充分认识到,抓好平安建设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关系到全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关系到毕节试验区对外的形象,关系到贵州省及至全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稳定压倒一切,平安关系民生。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社会治安“集中综合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搞好“集中综合整治”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争取用3个月时间根本扭转我市平安建设工作的被动局面。

二、突出重点,强力攻坚,迅速把全市社会治安“集中综合整治”活动引向深入

(一)深入开展打击和预防“两抢一盗”专项斗争,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开展打击和预防“两抢一盗”专项斗争,是解决当前我市治安突出问题的重要内容,是扭转我市平安建设被动局面的关键一环。从上半年的案况看,“两抢一盗”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80.7%,呈高发态势。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遏制“两抢一盗”犯罪活动。

一要切实完善治安“五防网”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要突出抓好以110、122、119“三台合一”为龙头的公安巡防网络快速反应机制建设。针对城区犯罪较为突出的特点,科学整合警力,合理布亭设卡,增加社会面的有警密度和有警时间,加大巡逻盘查频度和密度,强化网格化巡逻,增强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要深化警务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把警力充实到基层和一线。在城区,要积极推进社区的警务战略,实行一社区一警或一社区多警;在农村,要积极建立完善警务室防范工作机制,大力加强镇乡专职治安巡防队建设,每个镇乡都要建立15人以上的专职巡防队,除开展好镇乡机关所在地的巡逻防范工作外,还要对全镇乡的巡逻防范活动进行督导。要切实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按规定配齐配强各级综治组织,确保基层平安建设工作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二要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管理。要进一步强化对娱乐场所、网吧等特种行业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打击隐藏其中的流窜犯、在逃犯和其他违法犯罪分子;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通报协查制度,加快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水平,随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和思想动向,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进一步加强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重点做好闲散青少年、困难青少年、失足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加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和教育,清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三要切实加大严厉打击力度。“集中综合整治”活动期间,市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迅速行动,集中优势力量,力争尽快破获一批盗抢案件,打掉一批盗抢团伙,摧毁一批犯罪窝点,追捕一批逃犯,特别是要尽快破获一批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影响面大的重大案件。公检法司等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协作配合,对抓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尤其是“两抢”和重大盗窃的犯罪嫌疑人,要快侦查、快批捕、快、快审判;对重大案件、团伙案件,市法院、检察院要适时介入,及时消化处理。要深入细致地收集、固定违法犯罪证据,严格掌握法律政策界限,防止案件流失、以罚代刑、降格处理和大抓大放。

(二)认真排查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切实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加强对治安重点地区的集中整治,是迅速扭转治安面貌的重要举措。要把整治治安重点地区的工作列为“集中综合整治”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一要突出开展“集中综合整治”。要在调查摸底、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区域,明确主攻方向,统筹地、市力量,统一组织以政法干警为骨干,市直各部门参与的治乱工作队,进

驻村、社区进行重点治理。要实行党政领导分片包干治理责任制,每个重点都要有一名领导干部负责,切实加强对治理工作的督促指导。在重点治理过程中,要把充分发动群众和深挖打击犯罪贯穿始终,以打开路,严惩各种违法犯罪分子。同时狠抓基层党政组织和综治机构、队伍的建设,完善制度和措施,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力争尽快改变面貌。治安面貌不改变的,治乱工作队不能撤,直至群众满意为止。

二要狠抓防范措施的落实。要通过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提升防范水平,减少盗抢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可趁之机。要大力推进科技防范建设步伐,加大科技防范投入,全面提高防范水平。要进一步完善监控网络,城区数字监控网络建设还没有建立的地方,要尽快实施,争取年底前投入使用,使这一覆盖主要街道、重要路口、重点繁华地区、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综治科技防范网络尽早造福于民。要广泛开展“零发案”单位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和群众的防范积极性。要根据违法犯罪的规律特点,因地制宜地推广普及经济适用、防范效果好的物防、技防设施,强力推进“技防进农户”活动。在案件多发地区、城乡结合部等,要设立治安岗亭、卡口和视频监控设施,提高动态环境下对社会治安的控制能力。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切实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对发生重大案事件的乡镇和单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行平安建设工作责任追究制的意见》和《关于平安建设工作奖惩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严肃追究处理,该通报批评的通报批评,该黄牌警告的黄牌警告,该查究的查究,该重点管理的重点管理,该一票否决的一票否决。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大力表彰奖励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的人员,鼓励广大群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要加强基层组织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要突出抓好社区、村级组织建设,对软弱涣散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社区、村级组织,各镇乡办事处要在这次统一整治行动中,依法配齐配强,要加强对村组干部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履行职责的能力水平,确保发挥作用。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治安防范中的作用,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认真抓好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联系指导城区办事处的地、市直部门工作组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督促指导办事处有关单位认真抓好“4567工程”的实施:一是对辖区地、市直单位和居民住宅小区楼群院落要落实“四有”,即有防盗门、有值班守护人员、有院楼长、有宣传信息员;二是各村各社区要建好“五个一”,即建好一支党员巡逻队、一支青年民兵巡逻队、一支低保巡逻队、一支常年帮教队、一支政策法律咨询队;三是创建“六无”社区,即无盗抢、无、无传销、无毒、无非访、无计划外生育;四是建立完善七个表卡簿,即报案登记簿、人员登记表、矛盾纠纷调处登记簿、重点人口登记卡、流动人口登记表、出租房屋管理登记簿、入户调查登记簿。

要积极组织开展义务巡逻、联户联防、邻里守望活动,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大力推进保安进社区、进内部单位、进公共复杂场所,不断扩大保安服务覆盖面。

(三)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整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黑恶势力是对社会危害严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犯罪团伙。如果不坚决打掉这些团伙,群众就不得安宁,社会就难以安定,经济就难以发展。要把打黑除恶作为本次集中整治行动的重要抓手,以铁的手腕,重拳出击,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一要广泛动员群众检举揭发黑恶势力犯罪线索。真正把全市各个角落,特别是城区、城乡结合部、边缘结合部、企业周边、学校周边和公路交通沿线的村霸、地霸、市霸、路霸等黑恶势力全部排查出来。要高度重视、举一反三,完善的相关政策制度,创造条件解决老百姓的合理诉求。对诉求合理的要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要思想教育要到位,对生活困难的要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要依法处理到位。

二要重拳打掉一批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公安机关、政法机关要建立责任制,立下军令状,快侦快破,快捕快判一批黑恶犯罪分子。尤其是对那些组织严密、隐藏较深的带黑社会性质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团伙,市公安机关要组织专门力量,逐个制定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制,彻查彻办。市委政法委要挂号督办一批影响大、危害大、情况复杂的涉黑涉恶案件。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抓捕工作。尤其是对那些望风而逃的重大案犯和首恶分子,要组织专门力量,运用多种手段,不惜代价,全力追捕,力争全案全结。要公开、集中打击处理一批带黑社会性质和流氓恶势力犯罪团伙,特别是对于罪大恶极的首恶、骨干分子,要从重从快处理,教育鼓舞群众。

三要坚决严惩黑恶势力的后台和“保护伞”。后台和“保护伞”是黑恶犯罪滋长的温床,如果不坚决打掉黑恶势力的后台和“保护伞”,黑恶势力就难以除根。要把打击黑恶势力后台和“保护伞”作为重中之重,按照“除恶务尽”的原则,采取坚决措施,坚决予以打击。对关系盘根错节、工作难度大的,由市委政法委和上级政法部门进行协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平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各镇乡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地的部署,立足于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深入排查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认真研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能不能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下真功夫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应当看到,在上访群众中,有不少人反映的问题是合理或部分合理的,只要认真处理,大部分也是能够解决的。要结合“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的开展,带着对群众

的深厚感情去做上访人的工作,带着亲人般同情心和责任感去解决他们的诉求和困难,坚决杜绝过去那种一味责怪上访人无理取闹、对其诉求虚于应付、对其困难漠不关心的错误做法。

二要积极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建立健全市、镇、村、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进一步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群众评议、公开听证等方式,运用社会舆论、思想工作等措施,以理服人,务求实际效果。进一步整合镇乡办事处综治办、司法所、办等基层维稳力量,发挥镇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的作用,加强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情报信息网络,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信息收集、报送、研判制度,确保反应灵敏、处置及时。对苗头性问题,一开始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次性解决到位,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热点难点问题,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集中力量,尽快化解,防止矛盾蔓延扩大。要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对于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矛盾纠纷激化为刑事案件或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五)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生产,是平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正确理解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真正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重要任务,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一要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重解决事故多发行业和领域的突出问题,继续把非煤矿山、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持续不断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特别是要把煤矿安全生产放在突出位置,时刻绷紧这根弦,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二要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合力。努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安委会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及时召开各类协调会议,分析、部署、督促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狠抓事故超前防范,做到安全监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防患未然。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严格按“五定”原则整改落实到位;对存在重大隐患的矿井要果断实施停产整顿;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要制订监控方案,落实监控措施,实行24小时人盯死守,确保万无一失。执纪执法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切实加大执法力度,树立执法权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切实做到以强化执法加强安全管理,以强化执法促进隐患整改,以强化执法增强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凡生产经营中存在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一律依法予以处罚。要严格责任追究“倒查制”,发生事故的,要从事故发生的全过程进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有关事故责任人和领导者的责任,以此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努力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社会治安“集中综合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社会治安“集中综合整治”活动是市委、市政府安排的一项重大活动,涉及到方方面面,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集中综合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一要精心组织。各镇乡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开展“集中综合整治”活动的工作方案和措施,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这次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要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哪里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切实安排好打黑除恶、打击和预防“两抢一盗”、整治治安混乱地区、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群防群治、安全整治等各项具体工作,努力从解决主要矛盾入手,使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全面提高。

二要营造声势。要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对集中整治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电台、电视台要在黄金版面、黄金时段设立“集中综合整治”活动专栏,大张旗鼓地宣传市委、市政府开展“集中综合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集中综合整治”取得的重大成果及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先进典型,真正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整治活动,人人支持整治活动,人人参与整治活动”的浓厚氛围。

三要统筹安排。当前开展的社会治安集中整治、县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打击非法营运、流动人口管理、整脏治乱、创建卫生城市等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构建和谐毕节。要把这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形成优势,围绕这一共同的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打黑除恶、侦破大要案、解决老百姓合理诉求、规范社会秩序、加强基础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四要加强督查。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对活动的督促、指导和检查,狠抓集中整治各项措施的落实。市公、检、法、司要加强对具体办案单位的工作督促指导,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集中综合整治办公室要通过阶段督查、专项督查、重点督查、暗访督查等手段,随时了解和掌握活动进展情况。对那些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的地方,要进行通报批评;对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要责令补课;对那些不重视平安建设,黑恶势力和盗抢团伙得不到及时打击,重大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化解,以及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地方和单位,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要通过强有力的督促检查,使“集中综合整治”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五要严格考核。要把“集中综合整治”社会治安活动开展情况和工作效果作为年度综治和平安建设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在考核时,既要看领导是否重视、组织是否严密、保障是否有力、措施是否落实、成效是否显著,更要看打击和预防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是否建立、治安防控体系是否得到加强、治安防范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是否进一步落实,最终要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否进一步增强,满意度是否提高。对成绩显著、群众满意的地方和部门,市委、市政府将予以奖励;对领导重视不够、工作不力、“集中综合整治”效果不佳、治安落后面貌没有明显改观、群众安全感指数偏低的,将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一、建立健全档案法规体系是档案法制化的基本前提

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控制手段,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规范体系。1 档案法规体系的主要功能是维系良好的档案工作及档案安全秩序,控制档案工作朝着标准化方向快速迈进。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治档,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保障和促进档案事业在法制轨道上稳步健康发展,推动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最为有力的武器。我国档案法规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法律;二是国务院以及国务院办公厅与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有关档案工作的决定、规定、条例;三是国家档案局以及国家档案局与有关机关的通则、条例、规定、办法、标准等;四是各级地方档案事业管理机关和各专业主管机关根据全国性的档案法规,结合本地区、本专业系统具体情况制定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等。2

近年来,我国的档案法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继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实施办法》 。此外,各级地方档案事业管理机关也纷纷出台了自己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这些法规为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供了依据,对于加强档案法制建设,保障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然而,与档案法制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档案法规体系尚待完善。现有的《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性《档案管理条例》缺乏应有的系统性、操作具体性、执法严密性。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法规体系,赶上档案法制化国家的水平仍将是我们追求的崇高目标。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发达国家档案法制建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不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二继续加强档案的立法工作。建立严密完善的档案法规体系是档案立法工作的目标,因此,必须将档案立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既要强调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法律的科学性、严密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又要增强国务院及省、市、自治区以下各级档案法规的因地制宜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档案法规体系的严肃性、权威性,加强其灵敏度和惩戒力度。三提高档案执法质量。档案执法是开展档案法制工作的关键,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是法律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配合、协助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查处档案违法行为是有关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必须建立一套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机制,针对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单位规定相应的量化考核指标,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营造档案法制化的社会氛围。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的增强是档案法制化的生存环境,因此,各级档案部门应不间断地组织开展各种卓有成效的档案法规宣传活动,为档案法制化的深入发展营造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档案法制化的经济动力

世界社会法制化的历程表明,市场经济不仅决定着法制的产生,而且其发展成长对社会法制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市场经济首先确立的地方,也是法制国家的诞生地,市场经济成长迅速的国家,必是法制化进程速度较快的地方。而档案法制化作为社会法制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当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优胜劣汰规律得到充分的体现,主体平等、自由交换成为经济活动的基本淮则。3档案工作也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其资源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的制约,因为决定着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要素是档案的作用,即档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背景下,档案的产生、收集、整理、归档、保管、提供利用等一系列动态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市场的“诱惑”,因此,无论是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的配合,还是整个机制的运行都对法制产生了强烈的要求,并由此成为档案法制化的巨大推动力。如市场经济极为发达的欧美国家很早就产生了档案法规,它并非臆造出来的,而是在市场经济推动下的必然产物。

市场经济之所以能成为档案法制化的首要推动力,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市场经济是一种以权利为本位的经济体制,而档案工作的最终环节--利用与被利用,也体现这种权利本位原则,讲权利就必须有法制,因为权利必须由法律来确认和保障。其次,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而经济的发展是档案事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档案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说,市场经济的运行迫切需要法制,那么,它也推动着档案事业迫切呼唤法制。只有法制,才能使档案工作及档案的安全保护有章可循,使在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档案纠纷得以解决。可见,市场经济对法制的客观要求推动了档案工作对法制的必然要求。

在当代中国,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中国社会法制化进程的步伐已明显加快。相应地,在档案领域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档案法规建设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新的《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相继颁布实施,各地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档案管理条例》等。必须指出的是,我国制定的档案法规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工作的实际出发,着重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下档案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由于市场经济的复杂性,“交易”无孔不入,使得近年来的档案违法现象呈上升趋势:有无视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违法利用档案或拒绝归还档案的;有利用职务之便,随意伪造档案的;有骗取、窃取、盗卖档案,甚至为消灭证据而销毁档案的;有国内外不法分子利诱某些人用重金收买我国绝密政治、经济文件的等等。可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档案法制化成为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我国经济的增长也为档案法制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三、档案信息网络化是档案法制化的科技动力

档案信息网络化以先进的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依托,将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人工不可识读的记录符号--数字式代码存储于特殊载体上,使之在电脑网络上“流动”,只要引入正确的软件、硬件和足够的背景数据,这些数字式代码就可以随机定位到用户所在的网络终端,以可被识别的文字、数字、图像、图表、符号等形式显示出来,成为用户所需求的真实档案信息。网络化的档案信息在其载体形态、表现方式、与载体的结合方式等方面与传统的档案信息相比有本质的区别,并由此而具有对网络系统的依赖性、与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内容的可变性和技术的不稳定性等特点。网络化信息对系统的依赖性使它的可靠性不能独立于计算机之外,因而使信息的原始性缺乏“货真价实”的可信度;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使信息随时面临着被修改、盗窃甚至销毁的危险,被修改、删除后甚至不留任何痕迹;信息的可变性使人们有条件对电信号转换环节进行主观干预,对信息进行修改、拆拼和重新编辑,使再现的信息与原始信息在内容、性质、形式上不同;技术的不稳定性易由于信息丢失或程序失灵而导致信息无法再现。这些与生俱来的“弱点”使档案法制化成为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内在要求。

如果说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法制化的产生和发展,那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则为社会法制化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和空间。相应地,档案信息网络化不但为档案工作的法制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而且也为依法治档提供了应有的技术手段。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标,而档案信息网络化是档案开发利用的必然途径,档案信息网络化的普及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需要完善、严密的档案法规为其保驾护航。为此,必须做好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主要有三个方面: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信息处理界面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三个方面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一项规模大、耗时长且涉及行政部门有关政策、法规的工作,需要使用网络应用系统的各行业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对于档案部门而言,做好信息及信息处理界面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最主要的是要积极推进档案数据库信息著录格式的标准化。而要做好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以及大而言之的整个信息网络建设宏观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则要加强系统建设和法规建设,即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全国规模的档案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并制定从上到下的档案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另一方面要以国家档案局牵头,尽快制定有关档案网络标准化方面的法规,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网络建设工作的质量,确保档案网络建设的开放性、系统性和安全性。

四、档案法制意识的培育与提高是档案法制化的精神动力

档案法制意识是指要求依法管理国家档案事务的思想观念,它是与人治观念相对立的。有着档案法制意识的人必然具有档案法律至高无上的思想观念,能认识到档案法律对档案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一旦社会成员普遍树立起档案法制观念,必然产生运用法律管理档案、维护档案安全的强烈要求,这种强烈要求将进一步转化为档案法制化的重要推动力。当然,这种推动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渐次增强的。首先要有一定的社会成员对档案法制重要性有深刻理解和对档案法制的坚定信念,然后才有对现有档案管理体制变革的要求,当档案法制意识在社会各层面中具有较高的普遍性时,档案法制化便水到渠成了。

档案法制观念作为对档案法律价值把握的理性积淀,不仅是特定档案法律行为得以生长的基础和内核,而且通过社会成员观念的现实介入对档案法规的职能与实施产生深刻的影响。档案法制意识对档案法制化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档案法制意识是档案立法的精神动力。虽然说,档案法规的形成与完善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经济和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但档案法制意识的作用也极为重要,如果没有相应的档案法制意识,档案法规便不会自然而然产生。对于不断涌现的档案工作和档案安全问题的解决是否选择法律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档案法制意识。其次,档案法制意识是档案法规有效实施的重要推动力,档案法律的社会价值在于其有效执行。法制意识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将档案法规运用于具体问题、具体案件的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的法制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档案法律精神的理解程度,进而影响着档案法规的实际执行效果。档案法制意识在社会成员遵守档案法规的过程中同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档案法规的实施是人们一种有意识的活动,不是对档案法规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简单服从,如果公民具有强烈的档案法制意识,则档案法规的实施就会由被迫的行为转变为自觉的行动。正如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所说,在法制社会,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目前在我国,正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人的档案法制观念淡薄,才导致了对档案法律的需求不足,如以行政处罚代替法律制裁等,最终导致了我国档案法制建设的效率低下。因此,我们应当把公民尤其是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档案法制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视为推进我国档案法制化进程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任务。

五、党的“依法治国”方略是档案法制化的政治动力

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党中央明确地提出把“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并且明确指出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是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公共权力运行和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同时党的十五大还指出: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4 党中央的“依法治国”方略把法制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定为档案的法制化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动力。

首先,“方略”加快了档案法制建设的步伐。近几年来,为适应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修改后的《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相继出台,各级政府和档案部门以它们为依据,加强了档案法规、规章的配套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为主体,档案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与档案行政规章相互补充的档案法规体系,加强了档案法制工作机构和执法监督检查队伍的建设,加大了依法查处违法案件的力度,我国已初步确立了依法治档的新秩序。

其次,“方略”增强了公民依法治档的意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入普及法律常识,对全体人民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显而易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促进了各地各级档案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进行档案法制宣传,对普及档案知识,增强档案法治观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方略”促进了档案执法质量的提高。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档案行政执法营造了一种法治氛围,为提高执法质量提供了环境基础。执法是国家及其工作人员为了履行法定职责,依照法定的程序运用法律的活动。正因为执法是一种职务活动,所以,要保证负有执法职责的机关和工作人员能够正确执法,这也就不仅要求执法者有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更要求执法者能正确地运用法律。而“方略”的提出,对加快档案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增强公民档案法制监督意识起到了促进作用。

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完善综治网络,强化综合治理,建立更加扎实的基层基础防范体系。按照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关口前移的要求,积极整合基层资源,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把维护稳定的坚强堡垒构筑在社会的最前沿,以基层的稳定促进全局的稳定。一是完善基层综合治理网络。全市镇、区均完善了综治办建设,做到人员编制、办公经费、场所“三个落实”,建立了党(工)委副书记任政法委书记的镇(管理区)政法委员会。在全市242个村(社区)建立了集综合治理、警务、治保、矛盾调解和外来人口管理“五位一体”的综治办,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综治网络。二是强化基层基础建设。通过实施政策向基层倾斜、警力向基层投放、装备向基层配置等措施,派出所、交巡警中队、基层法庭覆盖全市城乡。全面推进公安机关驻村(社区)警务站建设,覆盖到全市每个村(社区)。大力加强各级各类治安卡口、岗亭建设,加快构筑城区5分钟内处警反应防线、15分钟内支援反应防线、全市半小时内包围反应防线“三道防线”,全面提升了防范控制能力。三是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深入开展平安商场、平安医院、平安机关、平安学校、平安场所、平安行业建设,落实平安建设责任制,实行统一派驻保安制度,实施防控设施改造,夯实治安防控基础。同时,各镇、村、社区建立创建责任制,落实创建经费,整合基层工作网络,加强财政确保的辅警队伍建设,并延伸开展“无毒、无案镇、村、社区”创建。

实施群防群治,强化科技防范,建立更加科学的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以科技防控为主导的现代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实施科技防范、群防群治、严打整治等三大工程。一是实施科技防范工程。市区金融、商场、医院、机关、娱乐场所全部安装了与110联网的监控预警装置,城市中心商圈、主干道路统一建成了技防一条街;在全省率先实现110、119、122、120“四台合一”;设立镇级治安监控中心,安装视频监控装置系统,视频监控覆盖全市各镇;在全省率先为全市所有学校、幼儿园安装与110联网的视频监控和优先报警装置,并统一为每所学校派驻保安;在全国首创“守押一体”的特种押运中心;普及“家庭小技防”,安装家庭报警装置,并逐步实现与村(社区)“五位一体”综治办联网。二是实施群防群治工程。组建专职联防和治安志愿者两支队伍,并对基干民兵、城管队员实行“一岗双责”,夯实群防群治基础,形成了专群结合、警民联动的社会化防范机制,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水平。三是实施严打整治工程。政法机关对大要案件、恶性案件,本着“大案快破、命案必破”的原则,建立快侦快破、快捕快诉、快判快惩的高效运作机制,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对苗头性、倾向性、方面性、季节性、多发性犯罪,及时采取专项行动、专项斗争,做到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决不让其形成气候,造成更大危害。

加强排查预警,强化调处化解,建立更加严密的矛盾纠纷调处体系。按照“党政统一领导、政法综治协调、依托司法、部门配套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提高各类矛盾纠纷的预警和调处化解能力。一是加强排查分析。定期集中组织开展不稳定因素的“拉网式”大排查、大摸底、大调处、大监控活动,对本地、本单位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可能引发、越级上访的苗头性事端,进行全面彻底地梳理,建立台帐,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强化信息预警。大力加强市、镇、村调解中心建设,加强矛盾纠纷调解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情报信息网络,将信息的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及家庭。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尤其是可能引发群体性、越级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三是实施调处联动。整合上下级之间的调处力度,形成上下联动;整合部门之间的调处力度,形成左右联动;整合社会调解力量,形成整体联动,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四是坚持领导接访。坚持领导接待日制度,畅通与基层群众的交流与沟通,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积极推行干部下访,深入到部门、村组、企业,方便群众,服务百姓。五是严格责任追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责任制,对因措施不落实,而发生重大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援助服务,建立更加有效的重点人员管理体系。突出以人为本,建立管理与服务并举的社会化援助服务机制。一是关心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工作成为全省和全国试点的基础上,开设社区矫正人员“易联网”,建立社区矫正基地,定期组织开展公益劳动和集体教育,着重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和行为的矫正。二是关注刑释解教人员。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个人档案和帮教责任制,综合利用政策、行政、教育的手段,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困境救助、就业培训、创业激励机制,为刑释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我市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三是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全市建立了专职协管员和专兼职信息员两支暂管工作队伍,并建立300多个暂管工作服务站,形成“以暂管中心主管、专职协管员专管、街道(村、企业)服务站协管,用工单位、出租房主和暂住人员共同参与”的暂管工作格局;建办9所民工子弟学校和4所分校,使外来民工子女享受平等优质的教育;通过开展依法维权、法制宣传教育、举办文艺汇演等活动,增强其扎根第二故乡的意愿和信念。四是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机制,配齐配强全市中小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健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工作机制,设立青少年维权岗,实行学校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建立社会闲散青年、贫困生、服刑人员子女帮扶帮教机制,不断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1、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目标任务。今年5月初,市法宣办、司法局起草《开展法治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呈报市委,并于2013年8月召开全市法治市创建工作动员会议,以建设“一个目标,两个体系(一个目标:创建法治市;两个体系:市场监管和社会诚信体系)”为奋斗目标,全面启动法治市创建工作。

2、利用“3.8”妇女维权周、科技宣传月、政风行风热线活动为契机,积极营造“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2013年我局利用“3.8”妇女维权周、科技宣传月、政风行风热线活动为宣传契机,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市普法讲师团成员、司法行政干警、律师、公务员、法律工作者紧紧围绕“服务民生、促进和谐”这一主题,采用法律咨询、座谈会、法律援助互动活动、大型法制宣传车、悬挂横幅、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在全市举办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活动12场(次),受教育人数达6.4万人,现场受理法律援助申请17宗,代书70宗,赠送“法律援助知识”小扇子5000把,散发法制宣传资料30000多份,悬挂横幅48幅,出动大型法制宣传车16车次,大张旗鼓地在我市集镇、分村进行巡回宣传,大力营造法制宣传工作氛围,为维护我市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以“6.26”国际禁毒日法制宣传活动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禁毒文明走基层—拒绝·你我同行”宣传月活动。我局紧紧围绕“依法禁毒,构建和谐”这一主题,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禁毒文明走基层—拒绝·你我同行”系列宣传活动,掀起禁毒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高潮。2013年“6.26”期间,全市近万名社会各界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参与了禁毒法制宣传集会活动,共举办禁毒法制讲座24场(次),法律咨询12场(次),展览禁毒展板350块,悬挂横幅100多条,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30次,印制和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5万份,受教育群众达3.5万多人,市各新闻媒体对“6·26”国际禁毒日法制宣传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禁毒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了禁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参与和支持禁毒斗争的浓厚社会氛围。

4、以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为目标,认真做好法制材料征订、编印和发放工作。市法宣办、司法局组织骨干力量编印《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努力构建法治文明》法律知识读本3万册、《“六五”普法常用法律知识问答》2.5万册免费发放到全市12个镇、207个村委会、市直机关、各中学、中心学校,并组织协调全市各单位做好“六五”普法学习资料的征订、编写、印发工作,确保我市全体公民学法所需。

5、举办大型法制讲座。根据省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市县开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专题讲座实施方案>的通知》(琼普法[2013]7号)要求,我局组织举办了两场大型专题讲座,邀请省普法办讲师团成员王琳等三位教授主讲《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与实施途径》等三个专题,我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共1000多人(次)聆听了讲座。

6、坚持普治结合,整体推进我市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根据省委政法委、省法宣办的统一部署,以法治市创建活动为契机,以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礼纪镇三星村委会作为辐射,以健全“四民主、两公开”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推动我市法治进程。一年来,我局指导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一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以创建农民法制夜校为载体,加强农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和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能力。2013年,我局在全市各行政村巩固完善法制夜校12间,购置桌椅1200多张,为农民接受法制教育创造条件。

二、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加强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筑牢基层法治防线

1、成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强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以实施《人民调解法》为契机,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目的,今年来,我市先后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劳资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口味王”槟榔加工厂等企业设立人民调解室,实现了人民调解进企业,逐步形成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补充的多层次、宽领域、规范化的新时期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同时,严格落实人民调解员培训制度,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素质。2013年,我局共组织市、镇、村级人民调解员培训两期,参加人员达1000多人次。

2、不断加大人民调解工作力度。努力维护我市农村社会稳定,一是按照《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基层股的同志深入镇(场)、村调委会加强指导,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二是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根据省司法厅和市委政法委的工作部署,每逢节假日、重大活动或敏感期前,特别是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和党的十召开前,我局都召开司法所长会议部署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早知、早防、早调解,全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702宗,防止民转刑案件33件,许多敏感的矛盾和隐患得以及时化解,为维护我市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2013年10月,万城镇北坡村委会第七村民小组村民周亚四、周亚五兄弟因猪圈阻路发生纠纷,一方当事人向电视台求助,考虑到此纠纷牵涉媒体,事情恶化后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我局主要领导知悉后,指示万城司法所,及时启动三级调解联动机制,在媒体全程跟踪监督下,经过短短2个多小时的精心调解,终于使一场即将恶化的矛盾纠纷重归融融亲情。三是加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工作力度。2013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矛盾纠纷2401宗,调解成功2348宗,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及时率达100%。

3、抓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一是围绕综治主线,把安置帮教工作和综治紧密结合,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二是实行“三包”(即包管理、包教育、包转化)责任制。我们采取分片包干指导的方式,要求司法所采取“一对一”的帮教模式,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三包”,建卡立档,做到底子清,去向明,努力实现“放出有人接,接回有人管,无业有人帮,创业有人扶“。就业今年以来,我市回归刑释解教人员187人,帮教187人,,帮教率达100%。

4、不断强化社区矫正工作。2013年3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制定实施,为贯彻落实好《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我局精心组织司法行政人员集中培训2期,为全面促进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市现有社区矫正对象60人,基本做到不托管,不失控,安心改造。

三、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为社会及时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1、抓好公证队伍建设,不断拓展公证业务。2013年我市公证处不断拓展公证业务,积极为项目建设以及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今年共办理公证1641件,其中,国内公证731件,涉外公证910件。

2、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一是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2013年上半年,我局调整人员充实了法律援助力量。二是加大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不断加深公民对法律援助工作的了解。三是加强对法律援助信息员的培训。2013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78件,其中,非诉案件544件,诉讼案件34件。

四、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司法厅《关于印发司法厅关于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司通[2013]28号)文件精神,在省司法厅的有力指导下,我局积极制定了《司法局关于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并于3月30日召开了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对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司法干警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通过活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改进了工作作风和行业作风,形成了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

五、积极完成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全面推动平安建设

今年以来,我局在主动完成司法行政各项任务的同时,积极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中心工作任务。一是抓好“联村”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安排,我局具体联系和乐镇封诰和罗万两个村委会,本着保稳定、促增长的工作目标,我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领工作组一班人多次深入两村,走家串户调查摸底,帮助指导两村制订生产发展计划。同时,结合两村工作实际,资助7万元(其中封诰村4万元,罗万村3万元)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办公条件。创办法制夜校两间,定期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业务骨干给村民上法制课,提高村民群众法律水平,为平安村建设提供法制保障。二是抓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工作。截至2013年12月份,我局负责的“宝安·椰林湾(二期)”项目已基本完工。项目二期单体工程现已验收合格。场地清理完成,精装修施工完成98%,园林园建等室外工程施工完成95%。

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的总体计划是: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一个目标、两个体系”(一个目标:创建法治城市,二个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为奋斗目标,以建设法治、法治政府,推进地方法治建设为核心内容,以执法为民为本质要求,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服务大局为重要使命,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以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建设。

1、加强“六五”普法宣传队伍建设。充实加强市普法讲师团和法律顾问、法制副校长、普法志愿者、普法联络员队伍。抓好组织“六五”普法骨干培训1至2期。

2、征订、编写、印制“六五”普法资料8万册发放全市各单位及215个村级调解委员会;

3、认真组织法制讲座活动。拟定举办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法制讲座两次,法律咨询12—16次,同时指导督促各级各单位开展法制讲座活动。

4、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加强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5、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做好新上岗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工作;健全和完善干部年度普法考试制度,计划每年11月份对全市公职人员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考试。

6、根据“六五”普法规划和《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要求,计划今年着力抓好各镇(区),市直机关开展法治创建活动试点单位工作。同时,着力抓好15个行政村普法阵地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7、加强市场监管和社会诚实守信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及时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8、认真组织开展“6.26”“12.4”、等重大法制宣传日法制宣传活动。

9、不断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力度,继续坚持日常排查调处和重点、敏感时期集中排查调处相结合,建立健全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每半月、司法所每月、司法局每季度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筑牢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10、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