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权力清单对政治的影响

权力清单的实质是依法行政,重点是简政放权。对政府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对公民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对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决策及公众对政治的参与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权力清单对政府职能的影响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通过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实现政府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行政权力阳光化、阳光权力监督化。首先,权力清单促进政府隐性权力显性化。政府有些权力并不是宪法和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和赋予的,存在一些行政管理实践中依靠隐性规则运作的权力和程序。建立权力清单,对政府及其部门的权力进行全面清理统计,依法厘清各项公共权力的职责边界和权力内涵,并以列表清单、流程设计的形式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规定权力行使方式,建立权力行使效果评价体系,从而保证政府及其部门公开行使权力,有利于政府隐性权力显性化。其次,权力清单促进政府显性权力规范化。在行政管理实践中,有部分行政权力没有受到规范化的制约,自由裁量权过大,设置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规划等及程序较为随意。建立权力清单的过程,是对行政权力进行制度化的过程,有利于显性权力规范化。再次,权力清单促进政府行政权力阳光化。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行政权力只有公开透明,受到有效的监督,才能限制不当用权。权力清单固化行政权力内容和权力运行流程,通过汇编成册、公示上墙、网上公布等方式公开,实现行政权力公开透明。最后,权力清单促进政府阳光权力监督化。“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运行权力清单,不仅可以实现各种不同行政权力之间的制衡,也有利于公众、舆论等社会力量对行政权力进行持续监督。当权力运行出现问题时,公众可以依据权力清单进行监督,使权力滥用现象得到矫正。

(二)权力清单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权力清单把政府能干什么清清楚楚、详详细细列出来,凡是清单中有的政府才能做,清单上没有的政府就不能做。如果政府硬做了,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作为权力主体的人民群众就可以控告政府,而且一定能告赢,[1]使政府决策更为审慎。首先,对政府决策主体来说,运行权力清单更加注重行政主体的适格性。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力,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强调行政主体的适格性是依法行政、确定行政行为效力、保证行政管理活动连续性及统一性的需要。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自始无效,并承担相应诉讼风险。权力清单制度将行政行为与行政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法无授权不可为,将行政权力有效地装进了制度的笼子里,保证了行政行为的严肃性与公正性。其次,对政府决策过程来说,运行权力清单更加注重程序正义。程序正义又称“看得见的正义”,源于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强调正义实现过程中的参与性、中立性、对等性、合理性与及时终结性。权力清单对权力运行的程序、环节和过程作出明确规定,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行政相对人有效表达自己的主张,行政主体合理作出行政行为并保持中立,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完成,防止久拖不决。再次,对政府决策依据来说,运行权力清单更加注重依法行政。法治政府是现代政府管理体系的基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权力清单制度要求政府每一项清单上的权力都“于法有据”,确保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规划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依规作出行政行为。最后,对政府决策结果来说,运行权力清单更加注重问责监督。权力清单上规定的行政权力本质上也是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并规定义务不履行、不适当履行、不全面履行的责任以及责任追究机制。将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结合起来,控制权力滥用,追究不履职责任,使权力清单成为一个可考核、可问责的关于权力运行的规则。[2]这种倒逼机制可以让政府决策更加规范、更有公信力。

(三)权力清单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妥地矫正政府行为与公民意愿和选择之间的矛盾。伴随着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以及社会信息流通水平的提高,我国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空前发展,对政治参与的期望也不断提高。权力清单制度有利于促进公民政治参与。一方面,权力清单制度体现了民主精神。指出:“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于法周延和于事简便也是建立权力清单的基本原则,既坚持权责法定,又务实管用,简便易行,使权力清单让公众看得懂、记得住、都会用,有力地推动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与可操作性。权力清单形成初稿后需要通过专家和业务骨干的研究和公开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改完善,并最终公示,这为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渠道保障。一旦行政机关出现在公示权力之外的越权或滥权行为,公民可以对照权力清单,通过社会监督、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方式进行救济,有力地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权力清单运行过程体现对廉政风险的防控。权力的“任性”往往根植于权力界限不清、权责不对等、隐性权力不公开的土壤,为腐败分子留下了权力滥用、权力设租与权力寻租的空间。正如南非学者罗伯特•克利特加德研究总结:腐败=垄断权力+自由裁量权-负责心。权力清单将政府凡是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力都统起来,防止出现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权力事项,能有效地减少政府的垄断权力与自由裁量权,与权力清单配套的责任清单与问责制度能有效地增强政府的负责心,这“两减一增”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滥用,减少权力设租与权力寻租的空间,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重要一步。

二、县级政府建立权力清单的现实分析

(一)部分干部对权力清单认识存在误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要求“要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今年是在省一级公布,明年推向市县一级,晾晒清单,让社会监督,也让老百姓明白,权力不能滥用”。随后,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强力推进权力清单制度的决心。然而,部分基层干部甚至县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对权力清单的政治心理(认知、态度、情感等)仍不适应,存在看不见、看不清、看不懂、看不起等诸多现象,对建立权力清单的重要性、必要性、内涵、步骤、要求等认知不到位,影响了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进与落实。

(二)县级政府欠缺建立权力清单的能力建立权力清单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尽管各责任单位有上位法和编委会“三定方案”的支持,但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结合县级政府实际完整建立权力清单,难度很大。建立权力清单要确保所有权力事项来源必须合法,平均一个权力事项,需要参阅6~7部法律法规的数百条款规定。有些涉及多个部门职能重叠的,更需要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如安徽省仅针对保留的行政权力,共编制1.2万条责任事项、2万条追责情形,在反复查找10万余条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基础上,明确列出3万余条法律法规条款依据。北京市西城区政府“一揽子”在“北京市西城区政府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上的权力就有6636项。建立权力清单,无论是在政策把握,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由于中央与省级政府简政放权,执法重心进一步下移,大量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权限都下放到县一级政府,县级政府的审批事项更多更重了。但我国各县级政府多年来由于消化超编人员,大多数没有进新人,再加上专业人才不断向上流动,县级政府现有人员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优,法律及专业人才奇缺,难以抽调出业务骨干,即使有个别懂法懂业务的人员,这些干部日常也要承担繁重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工作,很难与本单位工作脱钩,保障时间专职全身心从事这项新的重要工作。

(三)县级政府推进权力清单缺乏配套保障一方面,县级政府推进权力清单缺乏外部配套保障。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匹配,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位一体”,具有清晰的改革逻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负面清单”从经济体制改革入手,瞄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破许可制,扩大了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空间。“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从行政体制改革入手,瞄准规范政府权力,做出明细界定,是自上而下的削权。仅有权力清单的“法无授权不可为”,没有责任清单的“法定职责必须为”,没有负面清单的“法无禁止即可为”,行政权力在行使中仍有可能会出现滥用的风险。因此,权力清单的建立必须与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但实践中,县级政府作为直接接触群众、面对矛盾的基层政府,无论是从改革动力、改革氛围,还是从人才保障、时间进度上,都很难做到实际操作上的“三位一体”,导致降低权力清单的运行效果。另一方面,县级政府推进权力清单缺乏内部系统保障。从已完成的部分省级权力清单的实践来看,需要形成确围、清权、确权、确责、晒权、优化程序、行权、制权、追责等10方面内容的主要任务,仅围绕减权和放权这一关键,就拟定了行政权力事项“取消、下放、转移、整合、冻结”等5个方面17项具体审核确认标准,并最终需要结合电子政务,建立行政权力“一库四平台”,即行政权力项目库,在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平台、政务公开服务平台、电子监察平台、法制监督平台。①但县级政府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政府,多数是吃饭财政,平时保正常运转就捉襟见肘,由于基础、人员、经费等方面的制约,制定权力清单难免失之于泛、失之以宽、失之以粗,难以建立完整的内部体系,影响权力清单运行的实际效果。

三、县级政府建立权力清单的路径思考

(一)提高县级政府对权力清单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重视建立权力清单工作,就能取得良好的成效。郡县治,则天下治,县级政府作为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基层政府,加强权力清单建设,是落实依法行政的需要,是打造人民群众满意政府的客观要求。建立县级政府权力清单要加强组织领导,在人财物上予以倾斜,明确县政府主要领导是建立本级政府权力清单的主体责任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各自权力清单的主体责任人,并抽调专业人员组建统一专班,提供办公场所与经费保障,专职从事此项工作。

(二)增强县级政府建立权力清单的能力建立权力清单的过程本身就是为政府赋能,县级政府要善于以建设权力清单的阶段性目标为契机,促整体行政服务与管理能力的提升。一是加强人才保障,加强对专业人才与法务人才的招考、录用、培养与重用,加强现有人员培训辅导,集中专业人员打通使用,确保建立权力清单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二是积极试点,对基础较好的部门先行开展这项工作,以点带面,形成经验,集中攻坚,分层分步推进。三是加强协调,特别是对内容复杂的行政权力与职能重合的行政权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稳妥推进。四是加强督办,把建立权力清单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和政务公开年度考核,适时组织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力,拖延清理进程的,进行严格的行政问责。五是建立权力清单的前馈与后馈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实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的重要意义,营造氛围,形成共识,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特别是行政相对人、律师、法律工作者、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权力清单的动态调整机制和长效保障机制。

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重要意义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围绕预防腐败这一工作主线,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在本质上是与《实施纲要》、《工作规划》的精神相一致的,是落实《工作规划》、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创造性实践。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纠正”三道防线,预防不廉政不勤政问题的发生,这也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主要是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动预防,超前防范,通过监督关口前移,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积极化解廉政风险,促进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运行规范,防止权力滥用。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是对当前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有力推动,全县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认真学习袁纯清同志在全省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扎实开展此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指示精神,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以明权确职为基础、以制约权力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运用现代管理手段,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立提前发现、有效预防、及时化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为全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依纪依法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2、坚持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深化、延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方法和途径,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考评。

3、坚持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与其他各项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落实,在落实中总结,在总结中创新。

四、总体要求

全县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全县上下层层抓防控,全员查风险,监督促落实,推动保长效,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向广度延伸、深度拓展。

县纪委将重点抓好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安监局、县教育局、县工商局、昭馀镇等六个单位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年底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全县反腐倡廉建设特别是预防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

五、组织实施

为顺利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经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祁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领导组,负责全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协调、指导。

六、对象范围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城区党工委、管委会,县委各部委、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的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重点是拥有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及管人、财、物处置权和自由裁量权的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

七、主要内容

1、查找五类风险。查找确定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单位(部门)职能风险、制度机制风险、绩效风险。

2、评估三级风险等级。对风险点、风险岗位和本单位及所属部门评定廉政风险等级,按风险高低程度分为三级:高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3、建立三道防线。通过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1)事前预防:针对廉政风险采取预防性措施。

(2)事中监控:针对廉政风险进行动态监控。

(3)事后纠正:针对违纪违法倾向性问题和苗头实施惩戒性措施。

八、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制定实施方案。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具有操作性、规范性、体现本单位特点的实施方案,成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领导组,并确定一名联络员,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组织机构以及单位人员花名表报县防控办备案。

2、开展风险教育。各单位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关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精神,召开动员大会,开展警示教育和典型示范教育,围绕“我的岗位廉政风险”主题开展大讨论等形式,广泛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广大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找不到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防控就是保护”的观念,为顺利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营造氛围。

(二)、风险排查阶段。

3、清权确责。各单位要对法定职权事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人财物等行政事务管理及领导班子分管业务权责等权力和业务工作流程)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清理和确认,做到职权项目清楚明晰,不遗漏。

4、优化流程。各单位要委托编办、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审核把关,将每项行政职权运行的各个部位划分为若干个必经环节,绘制出各项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进行“流程再造”,明确每个环节谁来办、怎么办、什么时间办结等“三个事项”,确保公职人员岗位职责清晰,行政职权规范。要利用版面、公开栏、媒体网站等形式,将部门职权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进行公开。

5、排查风险点。各单位包括每个科室、每个岗位要采取“自己找、群众提、相互查、领导点、组织审”的方式,从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管理环节、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通过开展“五对照五查”(即:对照法律查职能,对照职能查程序,对照程序查环节,对照环节查风险点,对照风险点查制度)反复进行排查,重点查找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单位(部门)职能风险、绩效风险等。

6、评估风险等级。根据廉政风险的大小、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将廉政风险点分为“高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高风险点为一级(建立制度,重点监管),一般风险点为二级(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低风险点为三级(落实制度,加强提醒)。要建立风险档案,将排查到的风险分门别类、汇总造册,并填写单位和岗位(个人)风险识别防控表,以及重点领域风险项目登记表,建立台帐,形成廉政风险信息档案库并编制本单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网络图。

(三)、完善机制阶段。

7、落实防控措施。各单位要在查找风险点的基础上,制定有效防控风险的制度,根据本单位的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完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要分级建立党员领导干部风险档案,切实做到事前预防及时到位、事中监控全程不断、事后处置果断有力。

8、开展审核公示。个人岗位风险由在岗人提出具体防控措施,报本单位党组织审核确定后进行公示。科室风险防控措施由本科室集体研究制定,由主管领导把关后公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防控措施分别由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本人制定,由党政主要领导把关后公示。公示后,岗位(个人)廉政风险和自我防控排查表,科室、单位廉政风险和防控排查表报县防控办审核备案。按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高风险的防控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一般风险的防控由单位分管领导负责,低风险的防控由科室领导负责。各单位要对本系统、本部门风险等级最高的岗位做到心中有数,有重点地指导督促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四)、修正考核阶段。

9、搞好修正完善。各单位要在进一步修正廉政风险点,完善工作流程、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抓好制度完善。根据职能调整、职责变化和业务增减,探索和建立岗位风险管理的动态系统,完成行业廉政风险库建设、建立部门风险预警系统,促进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长效化、制度化。

10、强化考核评估。各单位要认真总结经验,对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进行自查和评估,促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全面落实。年底前,县防控办要对各单位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情况进行检查考评,结果向全县通报。

九、工作要求

在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过程中,要紧紧把握制定方案、教育动员、查找风险、清权确责、优化流程、评定等级、制定措施、审核公示、完善制度、检查考评十个环节,强力推进,全面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各城区党工委、管委会,县委各部委、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要把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突出工作重点。在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拥有行政执法权,人、财、物管理权的关键岗位,着力解决事关发展、涉及民生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和重大改革等问题,努力把廉政风险防控融入到业务工作的全过程。

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充分肯定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建立“四张清单、一个平台”政府权力运行体系(四张清单即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一个平台即统一规范的政务服务平台)。去年8月1日,省政府召开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专项会议,正式启动这项工作。到去年底,不到半年时间,已编制完成省级行政权力清单并正式向社会。清单纳入省直58个部门(单位)权力事项4227项,其中省级直接行使的2876项,省市县共有、由市县属地管理的1351项,减少了3144项,压减率为42.6%。省级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已编制完成并向社会公布。同时,编制并公开了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目前共保留494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含子项共816项),比本届政府之初减少400项,已完成削减任务的68%。总体上,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二、再接再厉,扎实做好政府责任清单编制工作

政府责任清单编制工作,是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制度重要内容,也是今年编制工作的一个重点。如果说编制行政权力清单主要是解决政府“乱作为”问题,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那么制定政府责任清单就是要解决政府“不作为”问题,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省编委已经印发《关于在全省开展建立政府部门责任清单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省级政府责任清单今年5月底前公布,市、县两级7月底前公布。各级要抓紧行动起来,确保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这当中着重要抓好五件事:

一是全面梳理部门职责。目前,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主要依据是“三定”规定,但这些规定基本上都是2009年机构改革时制定的,有的时间更早。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深入推进,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不断提速,不少部门职责任务调整变化较大。对此,各级要本着于法有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法律法规、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规范性文件、行政审批事项变化情况等,对照“三定”规定全面梳理各部门职责。该调整的要调整到位,能细化的尽量细化,使其符合工作实际、适应发展需要。这是编制责任清单的基础,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大家要协同一致,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

二是理清部门职责边界。部门职责交叉、权责不清、争权诿责是各方面反映很强烈的问题,每次政府机构改革都要集中清理解决一批,平时也要花很大精力去协调。这次编制责任清单,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准确界定部门职责分工,划清权责边界。要按照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要求,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相同或者相似职责、资源,最大限度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资源利用效率。对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要明确牵头部门和各自责任,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对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领域,比如市场监管、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要尽量细化部门责任,避免推诿扯皮,更不能出现管理真空。为方便群众理解和认识,还要通过编制案例等形式把复杂条文用形象生动、接地气的语言解释清楚。

三是进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放”和“管”要双轮驱动,不能偏废。首先要转变重审批轻监管的观念,把该放的权力真正放下去,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省编办要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出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各级各部门要对保留的权力事项,实行属地管理事项,以及取消、转移、下放后仍需监管的事项,分类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并明确相应监管责任。在制定监督制度时,要防止将已经取消下放的权力事项,以强化监管的名义重新拾回来。对于取消后仍需监管的权力事项,要重点研究制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后,强化过程监管的制度措施。对下放、转移的事项,要加强对承接部门和相关组织的跟踪指导和监督,通过随机抽查、调查访问、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对权力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监管。

四是明确公共服务事项。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梳理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职责。对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公共服务事项,如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要重点梳理、全面公开。各部门要按照公益性、均等化、便民性的原则,通过公开服务热线、编制惠民服务手册等方式,明确服务事项和程序,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五是健全责任监督机制。要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部门“三定”规定为基础,细化具体责任事项和追责形式,建立健全追责机制,给权力套上责任的“紧箍咒”。纪检监察、法制、公务员管理等部门要搞好衔接、配套跟进,落实责任追究的具体措施。今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就要启动追责程序、进行问责,该追究行政责任的追究行政责任,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五个方面工作是政府责任清单编制工作的重点。另外,各级还要在去年工作基础上,继续完善行政权力清单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需要指出的是,公布清单不是固化权力,而是要在摸清底数基础上,继续进行削减。目前,一些束缚企业生产经营、影响人民群众创业创新事项的削减力度仍然不够,企业和群众仍感到不够“解渴”,对持续深化改革的要求十分迫切。今年,省级要再取消下放1―2批行政审批事项,加大行政权力直接下放市县管理的力度。同时要严控新增行政权力事项,今后凡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和责任的事项,必须通过法定程序,以法定形式设定,防止边减边增、明减暗增。要根据法律法规修改和权力取消下放情况,及时调整完善目录清单,确保清单的合法性、时效性和完整性。

制定公布清单只是改革的第一步,要真正发挥这项制度作用,还要在规范权力运行上下功夫。目前,有的部门行使权力的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仍然过大,有的政务大厅“只挂号不看病”,流程不够规范透明,网上办理率不高,企业和群众对“审批难”的意见还比较大。各级要针对这些问题,把规范权力运行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多动脑筋、多出实招。要以加强行政审批规范化管理为重点,逐项编制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及时向社会公开,切实提高办事标准化水平。要进一步减少运行环节,压缩办事时限,实行一个部门一个窗口对外,积极探索并联办理。要建立完善各级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加快建设省级网上大厅,逐步实现行政权力事项网上公开、网上办理,打造便捷、高效、透明的政务服务平台。

三、扎实做好今年机构编制重点工作

当前,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好行政体制改革驱动作用、机构编制资源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改革创新、真抓实干,许多方面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不少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可以说,编制部门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新的一年里,除了刚才强调的政府责任清单工作之外,要突出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我省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基本完成,改革配套文件也比较健全,特别是今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为继续推进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政、人社等部门要细化相关政策和过渡措施,做好转企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维护好企业职工切身利益,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要创新公益类事业单位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以及中小学取消行政级别试点,并逐步在其他学校、医院和科研院所等单位推开。要加强事业单位监管,全面推进绩效考核,提高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创新公益服务提供方式,大力引入民间资本和市场竞争,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与公办事业单位享有平等待遇。

二是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也是我们多年探索推进的一项改革任务。要重点在整合队伍、减少数量,减少层级、下沉力量,以及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方面下功夫。具体来说,一要在更大范围推进大部门制,通过部门整合带动执法队伍整合,实现领域内综合执法。要抓好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执法,探索在县级政府设立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除一些重点领域外,最大限度将执法职能、机构和人员编制整合到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二要加大省级执法队伍清理压缩力度,不再新设行政执法队伍,市和市辖区原则上只保留一个执法层级。重点充实和加强重点领域的基层执法力量。理顺县乡执法关系,切实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执法力量下沉后,要建立完善相应机制,探索解决“熟人社会”的各种执法难题。三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裁量权和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是“约法三章”的重要“一章”,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构编制管理的硬约束。今年1月,总理又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编制是各级政府有效履行职责的关键支撑,是不能随意突破的“红线”。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严字当头,不折不扣地执行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规定,确保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不突破规定总量。要继续加大动态调整力度,结合简政放权、事业单位改革等核减收回编制,用于重点领域、民生事业和基层一线的工作加强。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对新增一般性公共服务事项,一律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逐步降低养人的比例。但要注意,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一定要与机构编制管理做好衔接,不能一边花钱养事,还一边花钱养人,防止“两头占”的现象。对高校、医院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要积极探索推进编制备案制,创新编制和人事管理方式。

四是协调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改革。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部署,许多领域比如纪检监察、司法、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改革,都涉及体制调整、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机构编制部门要主动参与到各领域体制改革中去,搞好有关机构编制改革方案的审核把关和有关政策衔接,明确主攻方向,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另外,要抓紧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等重点改革。

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20xx年2月,××市作为××省试点单位,全面启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机制,并在下辖的涉县、××县和复兴区同步启动试点工作,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惟一公开政府行政权力的城市,也是我国第一份“市长权力清单”的诞生地。受到中纪委的充分肯定和《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一、按照行政职权法定的原则,依法全面清理权力项目

行政权力清理是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基础和关键。在清理中,××市主要抓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政策规定,确保行政权力清理全面彻底。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对行政单位所拥有的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主要包括:行政许可权,非行政许可的审批权,行政处罚权,行政事业性收费权,重大项目、资金分配、资产处置等重要事项决策权,部门内部人员录用、调动、任免、奖惩权,财务支配、物资采购等管理权以及其他依法实施的行政权力等八类。为了保证各部门如实清理上报行政权力项目,××市严明清理工作纪律。规定,凡未按要求经过清理列入职权目录并报经上一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审核批准的行政权力,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履行的,均不得再予行使,否则,以违反纪律论处,追究有关责任人和单位领导的责任。经过集中清理,××市政府本级和市直70个部门、单位共清理各类行政权力2515项。

二是运用“三步法”和“四要件”互证,确保行政权力清理规范有序。“三步法”,即上下互相印证(“上”即按照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确定的岗位职责自上而下进行梳理;“下”即从科员开始自下而上,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的操作程序逐级进行清理登记)、班子集体研究审定、法制部门把关。“四要件”是指“一表一图一件一盘”:“一表”即每单位都要上报完整的行政权力目录表(含不公开行政权力目录);“一图”即每项权力都要附一张权力运行流程图;“一件”即附一份相关实施依据文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或管理办法);“一盘”即每套材料都要附带一盘电子版文档。

三是实行“三审”把关,确保职权清理依法合法。首先是“初审”。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各单位上报的清理结果进行初步审核。其次是“复审”。各单位上报资料通过初审后,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每个单位建立规范、独立的清理档案。市政府法制办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各部门上报权力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核对,再把法制关。最后是“审定”。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的审核意见,对每个单位编制的权力目录和流程图进行最后审核,确定公开内容。

在行政权力项目清理中,对市政府8位市长、副市长的权力进行规范最具标本意义。这项工作历经“三关”,第一关,对××市政府所属65个行政部门摸清底数,哪些行政职权属于部门自行处理,哪些属于需要上报市长和主管副市长。第二关,对上报的行政职权进行清理。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一些市长的行政职权进行合并,一些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权力被取消,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的行政职权。经过初步清理,8位市长、副市长的行政职权共有116项,其中行政许可权11项,非行政许可权29项,重要事项决策权(重大项目、资金分配、资产处置)8项,行政管理权47项,行政处罚权2项,其他行政权力19项。同时,依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市制定地方法规条例》,8位市长还拥有12项行政职能。第三关,由市法制办负责把关。按照市法制办负责同志的说法,所有行政权力存在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国家现行的法律和法规。经过最后审核,市长王三堂的行政职权由原来的116项减少到93项,还有10项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不公开行政权力。××市政府已经把这93项权力汇总编成了目录,对全社会公开。其他副市长中,常务副市长有16项行政职权,最多的有22项,而最少的仅7项。××市在清理市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另一项工作同时进行,即为市长每一项权力绘制流程图,依次注明行使条件、承办岗位、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权利、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内容,并在重要部位和环节注明公开的范围、形式和时限。

二、搭建“四个平台”,实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在公开平台建设上, 主要以信息化为载体,推广和应用电子政务,用信息工程方法设计和安排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

一是搭建“传统公开平台”。主要是整合政务公开栏、电子触摸屏、市报专栏、橱窗、办事指南小册子等已有公开载体,搭建行政权力公开透明的传统平台。市政府本级和市直部门已制作公开栏679块;印制办事指南654种32万余份(张);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进行公开501次。尤其是《××日报》还在显著位置刊出了××市市长、副市长及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等人的办公电话及分管的工作事项。市民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给有关市长打电话。××县在综合办公楼内外设立了38块政务公开栏,公开县政府本级职权,以及每位政府县长的基本情况、分管工作和负责履行的职权。同是公开了县四套班子领导包干公用经费预算安排、各单位公用经费预算安排、在建工程实施情况、月度财政支出情况等内容。

二是搭建“网络业务平台”。依托市公众信息网,建立了全市统一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站,同时建立了行政许可事项、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专项资金管理、产权交易、公务员录用、城市规划等8个公开的子网络业务系统。8个子网络的特点是:把当前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权力较为集中的权力部位作为公开的内容;公开的形式是对决策、执行、结果等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公开,并通过公开网络,逐步实现人机同步、政府和公民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互动。群众可进行网上查询、网上举报、表格下载、网上申报等事项,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

三是搭建“服务中心平台”。××市提出,在两年内全部建成市、县两级行政权力公开服务中心,实现区域行政权力及涉民涉企公众服务项目集中办理。20xx年7月份,在原有市投资项目审批中心的基础上,改建了市行政权力公开服务中心。中心内设有行政服务大厅、网络服务大厅、政民互动大厅等。行政服务大厅入驻了市建设、规划、市政公用、工商、公安、卫生等18个部门和单位的203个行政权力项目与服务项目。大厅实行“一区、一局、一长、一处、一章”的“五个一”办公模式,即:大厅所划分的18个区中,每个区为一个局;每局有一名局长坐在最前排带队值班;每局有一个审批协调处成建制进驻;每处都有一枚能行使该局审批权的公章。进入大厅的行政权力按照权力运行流程图公开透明运作。大厅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年度目标考核制。如目标考核制规定,驻厅单位年度考核得分占派驻部门年度考核目标总分的50%。“中心”可根据规定退回不合格人员,每退回一名人员,在目标考核中扣除其所在部门一定的得分;退回的人员,两年内不得提拔。目前,××市正在筹建新的行政权力公开服务中心,占地1.68万平方米,主体为6层3.2万平方米钢架结构建筑。中心建成后,将原来的审批大厅、市直70个部门(单位)和8个公开网络业务系统全部纳入,有关部门派出人员集中办公,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

四是搭建“通透办公平台”。在××县政府和市规划局进行了通透式办公试点,积极探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办公方式改革合二为一的新途径。××县的通透式办公主要包括“集中办公、透明办公、开门办公、下基层办公”等形式。“集中办公”就是就是将政府大楼与政务大楼合二为一,形成综合办公、系统服务的格局。1.5万平米综合服务大楼容纳了59个局级单位1000余名公务员。无论项目审批,还是群众办事,不出大楼就能办结。“透明办公”就是在综合服务楼内,每个职能单位将相互关联的科室安排在集体办公室办公,工作人员之间用矮屏分隔,即便于工作人员之间相互沟通,又便于相互监督。单位领导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用玻璃分隔。使单位领导人与工作人员之间也实现了相互监督。“开门办公”就是群众来办事,门岗一律放行,同时县四套班子及各单位领导的办公室对群众开放,并实行“一证、两图、两卡”制度。“一证”就是工作人员戴证上岗;“两图”就是在综合办公楼内设置项目审批流程图和群众办事导示图;“两卡”就是在领导干部办公室的门上和办公桌上,设置两个职位明示卡,卡上标明领导的姓名、职务、分管工作、办公室电话和手机号码。“下基层办公”就是实行固定的下基层办公制度,县级领导每周一到乡镇办公,把办公室向基层延伸,变上访为下访,逐乡镇、逐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当面向群众宣讲政策,当面向群众解释解决方案,使权力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乡镇主要领导每周六到村现场办公,直接处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通透式”办公制度,真正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与群众实现零距离、零障碍接触。

三、完善监督制度,建立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

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是政府和行政机关的一场革命,这些权力之争的背后显示了改革必将触及到一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为了使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真正落实到位,××市配套制定和出台了4项制度:一是违反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实行分级负责、下管一级的制度。对应公开不公开,公开不全面、不及时、不真实、权力运行不规范和监督不到位,推进公开不力造成严重后果或不公开、假公开、欺上瞒下等行为,按责任情节的不同,规定了批评、通报批评、免职或调离、纪律处分、移送司法机关等几种追究方式。二是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投诉受理办法,凡应公开而未公开的,公开内容不真实的或不全面的,未按规定程序审批和公开的等几种情况,都可以向“市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投诉。《办法》规定了从投诉到回复处理结果的时限在5-10个工作日,并为投诉制订了详细的受理流程图,配备和公开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投诉电话。三是绩效考核办法,专门规定了考核结果的运用,即对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不达标的,取消单位评先评优资格,对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不达标的,对其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四是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同时,市纪委、监察局还在行政权力公开服务中心设立了行政效能驻大厅监察室,成立了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政府特邀监察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参加的专门监督队伍,实行集中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监督制度。

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成立组织、拟定意见。为加强对清理规范我政府权力、责任清单制度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成立了__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设领导小组,由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为领导小组的组长,由党政办主任作为副组长,人编干事及其他各部门和单位和负责人作为“两单”清理工作小组的组成人员,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各部门共同配合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成立后,即时研究出台了__镇“两单”清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基本原则、清理范围、和工作要求,在全体镇干部会议上,对本次“两单”清理工作进行了宣传,要求各部门单位对照自身职责进行认真清理登记。同时,我镇还绘制了权力流程图,明晰了行政权力事项廉政风险点,我镇要求全体镇村干部要秉公执法,增强防腐反腐意识。

二、依据法律,具体落实。为全面落实“两单”建设工作,我镇紧紧围绕中心、坚持职权法定原则,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宗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梳理确定了行政权力。各站所负责人带头对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做了认真细致的梳理,结合本职工作翻阅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及执法依据。

通过这次自查,我镇共保留权力事项153项:其中行政审批4项,行政处罚3项,行政强制6项,行政给付3项,行政确认9项,行政裁决 2项,行政规划 1项和其他权力125项。保留的153项权力事项,编制责任事项804条、追责情形877条,引用了126部(份)1947条法律法规规章及文件,绘制了153张外部流程图。

我镇对保留的155项权力事项,抓住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梳理查找廉政风险点591个(其中:高等级风险点85个、中等级风险点236个,低等级风险点270个),制定风险防控措施589条了。

我镇列入动态管理的权力事项总数为21项。其中行政审批 2项,行政强制1项,行政确认2项,行政裁决 2项和其他权力 1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