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市工作要点

全市工作要点

全市工作要点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1、进一步完善统计监测预警机制。创新统计方法制度和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提高对经济运行监测的时效性、准确性,在现有统计年定报制度基础上,建立主要统计指标的跟踪监测制度,重点加强对大中型工业、房地产业、限上贸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形势的实时监测;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月报、季度和年度等各项统计报表制度,及时发现并掌握经济运行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在第一时间为党政领导提供经济运行的最新情况。

2、增强对经济形势预测预判能力。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经济发展各项预期目标,严格月、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例会制度,着重加强对经济运行趋势和绩效、区域经济发展、民生问题改善、横向对比等情况分析研究,特别是通胀压力对全市经济运行影响的分析研究,对经济运行中的目标进度、现状特点、矛盾问题作出准确的预测预判,并提出相应咨询建议和对策。

3、突出重点行业企业跟踪监测。发挥统计网络资源和统计调查优势,进一步做好企业家信心景气、企业发展景气的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全市企业家和企业的发展信心、矛盾问题和需求愿望。建立对重点行业、企业以及建设项目的重点调查制度,及时发现宏观环境对相关行业、重点企业发展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及时反映重大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

4、提高统计数据开发编撰水平。建立统计政务信息目标责任制,不折不扣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统计分析报告不仅要讲究数量更要突出时效和质量,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成就与问题相结合、预判与建议相结合。进一步充实《统计月报》内容;进一步加强月度专报、领导参阅和季度报告等分析资料,进一步提高《季度报告》质量,增加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分析研究;组织力量,编印《2012年统计年鉴》和《十一五发展回顾》。

二、围绕全年统计工作,把加强对重点目标跟踪监测作为重要内容,全面掌握跨越发展进程

5、实施科学发展统计监测。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统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科学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内容覆盖广、涉及部门多、取数难度大,受制因素多,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对5大类28项47个指标任务进行再分解、责任再落实,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细化实施办法,形成部门协作、县市联动的定期监测报告,对全市及各辖市区科学发展状况进行适时监测,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进程,确保科学发展评价考核工作在我市的顺利开展。

6、加强创业型城市监测工作。贯彻落实市政府提出的2013年创业型城市建设要更加突出创业创新、转型升级,实现建成部级创业型城市的目标,切实做好2012年全市及各辖市区创业型城市建设统计监测、数据评估和分析总结,及时创业型城市建设信息资料。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协调,坚持创业型城市统计监测数据季度联审制度,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反映我市创业型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果。配合市创建办做好国家创业型城市达标验收的各项台帐资料准备工作。

7、扎实开展全国生态城市创建统计监测。2013年,是市全国生态城市创建工作达标年,要把生态市创建统计监测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不断完善生态市创建统计监测制度,强化报表制度的执行力,切实抓好季度监测分析制度,提供有见地、有份量的监测报告,为全市生态市的创建达标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8、着力新兴产业统计。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指标的统计工作,突出专利、技术标准、自主品牌等指标统计。通过总产值和业务收入反映新兴产业的规模;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来反映新兴产业的投入和发展后劲;通过新产品产值、专利授权量、技术标准、自主品牌反映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现转型特点,体现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体现全市新兴产业的总体规模、发展动态和内部结构,为市委市政府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服务。

9、深化能源统计。“十二五”时期,国家除对单位DGP能耗实行约束性考核外,还将增加循环经济、碳排放、可再生能源等评价考核内容。要认真研究新核算制度框架下能源核算的具体措施办法,加大能源统计数据审核和检查评估力度,努力提高能耗数据与相关指标的匹配性。要加大对省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实施方案落实力度,根据全市产业结构的现状,重点做好对耗能大户的监测,特别是对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和分析。深化能源统计向全行业的覆盖,认真做好非工业企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统计。

三、围绕人口普查工作,把加强统计调查组织实施作为主要抓手,客观反映市情民意

10、抓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后续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标准和期限,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要切实把握好普查数据质量关口,确保人口总量、结构、分布符合我市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客观现状。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深入开展数据分析研究工作,切实做好普查数据开发利用,完成人普资料课题研究,编撰《2012年市人口普查年鉴》。

11、认真开展各项常规和专项统计调查。要严格执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好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13个重点服务业等行业和能源、投资、居民收支、价格、人口、劳动、社会、科技、环境等领域各项常规统计调查。文明城市创建、综治和平安建设、公众对环境等满意度专项调查工作,重点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公众关注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开展调查,收集民意、反映民情、服务民生。

12、完善文化产业统计。文化产业涵盖的行业多,经济成分复杂,统计数据收集难度大。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统计网络,保证抽样调查渠道畅通,推动相关部门向下延伸统计网络。以网上直报为抓手,畅通数据采集渠道,以数据质量为核心,抓好统计基础工作。

13、加强服务业统计。要按照“科学分类、健全制度、条块结合、部门协作、逐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市级部门服务业统计、辖市区服务业综合统计、服务业抽样调查“三位一体”的统计调查网络,重点是部门条线的上下衔接工作,全力推动服务业统计网上直报,实现部门服务业统计联席会议正常化、制度化。

四、围绕“四大工程”,把加强统计“双基”建设和部门统计作为有效路径,全力推进

14、加强“双基”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四大工程是今后几年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推进。要进一步加强镇(街道)级统计基础建设,充实基层统计力量,改善基层统计工作条件,稳定基层统计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教育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在去年乡镇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和网络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信息化水平。加强对“三上”企业基层基础、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的规范化工作,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5、全力推进部门统计。部门统计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基础。要以科学发展评价考核、生态城市创建和创业型城市达标验收、新兴产业统计全面启动、服务业统计继续深化等重点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部门统计机制,明确部门统计权利、职责和任务,通过建立相应统计报表制度,将部门统计数据的使用规范化、制度化,促进部门统计提升工作效能。

16、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落实统计信息化建设“一把手”工程,加快推进统计信息化工作步伐,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全面推进。要在统计信息公众网建设上有所突破,进一步扩大数据信息量,提高统计信息的时效和密度。要在联网直报建设上有所突破,在主要专业逐步取消纸介质进度报表,完善报送系统,逐步实现通过网络直接向省、市、县统计机构报送统计资料。

五、围绕依法统计,把加强对数据质量审核控制作为核心,抓紧抓实抓好

17、提高年定报数据质量。必须始终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各项统计报表制度,必须始终坚持多年以来亦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管理体制和工作手段。面对统计对象瞒报、虚报、漏报以及拒报等新矛盾和问题,要从加强统计队伍自身素质入手,提高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审核评估的能力,确保年定报数据能全面真实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18、坚持依法统计。积极开展统计“六五”普法,要继续抓好“一法一规”学习培训工作,进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进党校主体班次。加强统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的普及和解读,认真做好统计数据诠释和解疑释惑工作,使全社会进一步关心统计、了解统计、支持统计。要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统计监督检查制度,统计检查、统计督查和统计监审要常态化、制度化。对辖市区政府、部门、企业和重点行业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协调组织好统计执法大检查“回头看”工作,巩固大检查成果。

19、贯彻落实方法制度。要认真研究国家、省统计局统计方法制度重大改革带来的新变化,着重从加强方法制度的学习、理解、培训工作入手,认真做好新标准数据与历史数据的衔接,提高方法制度的执行力,通过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新成效,促进统计能力建设的新提高,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20、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四大工程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是基础。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研究制定全市统一的名录库建设方案,明确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的方向、模式,出台名录库更新维护与使用管理办法。组织全市统计力量,加强各专业之间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利用税务、工商、编制、民政、质检等部门资料,完成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做到“先进库,后有数”,充分发挥名录库在统计工作、统计调查中的基础性作用。

六、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把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作为统计保障,提高执行力

21、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以更高标准争一流、更大范围争位次、更高层次争荣誉”为内容的“三争”主题实践活动,要把创先争优与统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统计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起来、与统计“三个提高”结合起来,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22、切实加强统计作风建设。要围绕统计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增强统计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确保各项统计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深入基层、调查对象和统计用户开展调研,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倡导并弘扬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报实数的职业道德,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统计队伍。

23、强化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将反腐倡廉工作贯穿于全年统计工作。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以廉政风险防控和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进一步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把反对和制止统计上弄虚作假作为统计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继续推进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切实做好权力阳光网上运行工作。

24、着力提高执行力。要树立以提高执行力来提升竞争力的观念,对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真抓实干、争创一流。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强化大局意识和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建立重大事项推进督办制度,通过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统计调查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落实。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一、紧紧围绕党的十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关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目标、新要求,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新的精神状态,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2、深入学习贯彻《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宪法宣传教育,加大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力度,提高全市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宪法家喻户晓,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3、大力学习宣传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增强公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为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二、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国”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突出抓好重点对象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

4、结合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的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国”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内容,拓展途径,创新方式,健全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推进“法律六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5、根据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等重点对象的不同特点,分类指导,全力推进,以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带动和促进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6、加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力度。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学习培训、领导班子集中学法、学法情况考试考核等制度,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7、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坚持校内法制教育课与社会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中小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结合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大学生大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三、加大法治创建活动力度,扎实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8、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认真总结创建活动成功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加强工作指导,推进创建活动规范运行。注重总结宣传我市法治城市和法治县(市、区)建设工作经验,服务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9、深化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10、深化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总结推广“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基层创建工作经验,扩大基层法治创建活动范围,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四、认真组织中期督查,推进“六五”普法和2011―2015年依法治市规划及决议全面落实

11、按照“六五”普法规划和2011―2015年依法治市规划及决议要求,做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督查工作,明确检查内容,确定督查步骤,制定督查标准及办法,并做好动员发动工作。

12、扎实开展自查和抽查。各市区、各部门从上半年开始,对本地本部门“六五”普法中期督查进行自查,并组织开展互查和抽查。下半年,市普法办组织抽查小组,开展抽查工作。8月份,省普法办将组织抽查小组,对各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抽查。

13、认真做好中期督查工作总结。各市区、各部门于7月底以前对本地本部门“六五”普法中期督查情况进行总结,并报市普法办。市普法办在各市区、各部门总结和抽查的基础上,对“六五”普法中期督查工作进行总结,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五、创新载体和形式,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14、切实加大媒体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移动通讯等大众媒体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法治栏目建设,使法制宣传教育更贴近现实,更符合实际,更好地服务群众。

15、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加强法制公园、法制广场、法制长廊等普法窗口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城市、乡村公共文化场所如图书馆、文化场馆的作用,加大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动态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各单位加强法制宣传栏、宣传园地建设,拓展法制宣传教育平台。

16、加强重要法制宣传节点的组织筹划。切实组织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运用各专项法律的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等开展集中宣传活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17、建立一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在各市区、开发区推荐基础上,在全市建立一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并推荐为全省、全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引领作用。

18、认真总结各市区、各部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经验,结合实际制定指导意见,明确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基本要求,加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力度。

六、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创新发展

19、充分发挥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的作用。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工作原则,不定期对各执法部门、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六五”普法中期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急诊科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中的作用,积极参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二、加强医院管理,提高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按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年”要求,在各级中医医院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认真落实《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依据《**省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实施细则及评价考核评分办法》和《**省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考评办法》,加强对全市中医医院督导检查和综合评价,命名表彰“**市示范中医院”,争创“**省示范中医院”。对忽视中医特色的中医院给予“黄牌警告”。

巩固“二甲”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成果,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对未上等级县(市)中医院,要加大督导力度,年内力争要有1-2所医院达到“二甲”标准。

继续落实卫生部等七部委“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结合我市中医医疗市场的现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市场监管,重点对虚假医疗广告、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擅自扩大诊疗科目、对外承包科室进行严厉查处,营造良好的中医医疗市场环境。

整顿和规范中医医疗性保健按摩、中医美容市场。

三、强力推进专科建设,努力形成学科优势。

进一步加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做好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加强中医优势病种研究,优化诊疗方案,探索单病种管理规范,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扶持发展势头好、中医特色浓的省级重点专科,打造中医品牌。

四、积极开展“农民健康保健工程”和中医药进社区工作。

认真贯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认真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增强对口支援的实效。结合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中医药进社区、农村,万名医生志愿支援农村,多种形式开展便民、惠民活动,在县级以上中医院按5%的床位比例开设惠民病房,开展“流动医院”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扎扎实实开展好“农民健康保健工程”。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推广新市区全国中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经验,深入开展“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特色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不断丰富中医药服务项目,强化中医药服务功能,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五、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整体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

以建设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为载体,县抓中医院、乡抓中医科、村抓中西结合方法,积极推广实用技术。认真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指导意见》、《**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中医药工作指标要求,保证乡、村卫生组织中医药人员比例和中医药业务开展。结合落实《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完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功能,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做到人员、房屋、设备、管理四配套。使80%乡村医生能中会西、能西会中以及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服务,用简、便、效、廉的方法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

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制定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规划。各地要按照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标准积极创造条件,列出计划,全力争创。年内在**、**等县开展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年底力争达标。**,**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加强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争取早日通过国家验收。

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按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成立中医药继续教育办公室,启动“杏林311工程”。大力培养中医药合格人才。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做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和“3515项目”,抓住“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三个关键环节,培养高级中医临床型人才。

深入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做好全国第三批和省级第二批师承的结业出师考核工作。

加强管理人才培养,通过举办中医院院长培训班等形式,建立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全市中医医院管理水平。

开展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积极创建省级、部级重点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

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和乡村医生学历教育项目,努力提高农村中医药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工作。

七、注重继承创新,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中医药科研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加强对中医药科研课题的在研项目管理,保证研究工作按计划实施。精心组织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和省科技计划课题的申报,继续开展科研培训,提高中医药队伍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县级以上中医院要制定科研计划,年内力争市级以上科研立项30项,科研成果不少于10项。各单位要设立科研专项奖金,鼓励中医药人员开展中医药临床科研工作。

八、进一步做好中医药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

建立全市中医药信息网络,强化中医药行业信息宣传意识,培训中医药行业信息宣传专兼职人员。做好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宣传党的中医药政策,宣传中医药的科学性以及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地位、作用和优势。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是突出抓好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抓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落实,进一步完善各种补贴的运作机制,强化对各项惠农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符合我市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自然灾害风险保障。

二是突出抓好优质粮、棉、菜、菌生产。重点搞好200万亩吨粮田开发、200万亩优质棉基地建设和5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建设。以实施良种补贴、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和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契机,稳定粮食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和精深加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积极组织开展棉花高产创建活动,优化布局、提高效益,促进棉花产业优化升级。以发展保护地蔬菜、无公害蔬菜、绿色和有机蔬菜为重点,引进适销对路蔬菜新品种;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进一步提升菜、菌生产水平。大力推进专业化乡镇建设,重点抓好5个粮食、3个蔬菜和3个棉花专业化乡镇建设,落实农业项目和各项措施,拉长产业链。

三是突出抓好村级经济管理、农民负担监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坚决遏制农民负担反弹。继续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工作。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年内力争50%以上乡镇(办)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推动所有县区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庭,所有乡镇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庭,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50%以上乡镇(办)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做好农业工作,及时调查处理农民事项,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四是突出抓好农业执法与农资打假工作。配合农业部开展的种子执法年》和继续开展的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积极开展农资打假活动。年内检查农药品种200个批次以上,有重点地抽检农药产品质量50个品种以上,抽查农药标签150个次以上;种子生产企业要全部逐项检查,种子市场检查率要达到80%以上;检查肥料品种50个次以上;抓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突出抓好源头整治。一方面,要集中抓好农资批发市场和乡、村农资集散地的监管,重点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套证冒证行为和制假售假行为;另一方面,要狠抓案件查处,集中力量查处一批案值较大、影响面广、情节恶劣的案件,按照五不放过原则,该查处的查处,该曝光的曝光,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继续抓好毒鼠强及甲胺磷等五种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剧毒高毒农药的查处力度,落实监管责任,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确保农资市场有个好的秩序,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的农资,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是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培植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实各级的扶持政策,积极为企业搞好服务,引导龙头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构建龙头企业集群,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发展到480家,新增部级龙头企业1-2家、省级龙头企业8-10家。积极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化,市级现代循环农业示范企业达到20家,促进粮油果蔬食品深加工产业链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涉农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10个以上,使更多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构建形成龙头企业成群、专业合作社成网、生产基地配套、联结关系紧密、带动能力强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促进农民增收。

六是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积极协调督导60个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年内农业标准化基地达到165万亩以上。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强化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功能,市、县、乡、村各级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速测体系。继续实施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以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为重点,年内集中抽检5次以上,抽检合格率力争达到98%以上。开展三品认证年内总数达到240个,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七是突出抓好农业新技术推广。至少推广100万亩;2夏玉米一增四改一晚技术,努力突破200万亩;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努力推广商品配方肥180万亩以上;4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综合防治技术,通过扶持和建立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培育一批专业技术队伍,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全市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60万亩;5绿色控害技术,重点在果、菜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杀虫灯、粘虫胶、色板诱杀、防虫网、设施保护、生态调控等先进技术,减少农药使用,全市推广60万亩;6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要从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高度,着力扩大秸秆还田面积达150万亩以上;7农村沼气应用技术,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和应用步伐,新建沼气池5000个,积极试验探索沼液、沼气新用途,搞好配套服务,充分发挥沼气建设项目效益。

八是突出抓好首届中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博览会及服务型市场建设。扩大对外宣传,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国、内外涉农展会和经贸洽谈活动,充分利用展会平台,展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农产品贸易;加强服务型市场建设,重点搞好现有4处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努力拓展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流通中介组织等市场主体,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信息传播手段的作用,逐步建设成体制健全、设备先进、功能齐全、信息可靠、流通舒畅的服务型市场体系。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任务目标:出台《市残疾儿童康复“春苗阳光”工程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深化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全面落实国家、省各项康复项目;全面推进“四个创建”。

工作重点:

1、出台《市残疾儿童康复“春苗阳光”工程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完善残疾儿童专业康复机构建设,为800名左右的残疾儿童提供专业康复训练救助。市级投入不低于600万元,县级至少按1:1的比例配套资金。

2、加强和规范康复机构和辅助器具适配中心(站)建设,组建康复中心医院。有条件的县市区至少要建立一处残疾儿童专业康复机构。增加投入,加大康复管理人员和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力度,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培训康复专业人员200人(次)以上。

3、继续深化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规范完善县级各类残疾人技术指导中心、镇(街)康复指导站、村(居)康复服务站三级网络;突出抓好康复示范点建设和社区康复工作,提高康复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四个创建”活动。

4、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残疾人康复由项目救助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进一步扩大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报销范围。

二、劳动就业工作

任务目标: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增加残疾人就业培训范围,建立完善残疾人就业基地,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加强保障金征收和管理。

工作重点:

1、加大宣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强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手段,以征收促进就业,全市年度保障金征收增长10%以上。

2、推进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论证建立规范的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和富有特色的教育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增强培训质量。全市组织5000人次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市本级培训400人次),城镇新增1240名残疾人就业。

3、扎实开展“百千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继续巩固已建的115处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通过基地新安置200名残疾人就业,新增辐射带动1000户贫困残疾人从业脱贫。推动县级建立残联自主的残疾人就业基地,增强基地发展活力。

4、开展市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为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

5、扎实开展“共享阳光-携手建功十二五”活动,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活动效果。动员广大残疾人积极参与争当自主创业标兵及致富能手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带头作用。

三、保障服务工作

任务目标:积极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继续落实好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为2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修缮或新建住房,完成省级下达的公益金助学项目(学前教育)及贫困残疾大学生救助工作。

工作重点:

1、积极开展“阳光家园”示范创建活动,探索建立机构托养、社区服务、邻里照料和亲属护理等多种形式的托养服务模式。居家托养服务新模式经验,加快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和居家护理政府补贴制度化步伐,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托养设施建设标准和机构运行管理制度。未出台“阳光家园计划”实施办法的县市区,应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本级托养办法,落实配套资金和服务设施。

2、认真做好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工作,推动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落实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资金,并全额发放到位;有条件的县市区,要探索扩大生活补贴范围及标准等政策,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