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容村貌整治方案

村容村貌整治方案

村容村貌整治方案

村容村貌整治方案范文第1篇

一、工作目标

在全乡农村继续开展“整治村镇卫生,优化人居环境”为主题的活动,以高速路连接线沿线、乡村所在地为重点,以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全面清理全乡行政村房前屋后、河边、、路边、街道的陈年垃圾,各村必须建设垃圾焚烧池2~4个,制订卫生保洁制度,进一步推动农村改水、改厕和沼气池的建设。

二、成立机构

由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村主干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长负总责,副组长抓工作落实,各成员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办公室抓日常工作。

三、宣传发动

文明办、团委、妇联、文化站等要从宣传发动入手,运用电视、墙报、专栏、标语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宣传氛围,重点宣传环境卫生整治、改水、改厕,明确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好处和意义。各村的宣传发动工作要发动中小学生、青年、妇女及广大村民共同参与,培养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养成卫生习惯。同时发挥老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等道德评议上榜活动,利用农村“三校”,开展文明道德、卫生健康知识等宣传教育活动。

四、集中整治

各村要发动群众从本村的环境卫生抓起,从保护母亲河不受污染抓起,集中整治辖区内房前屋后、河边、公路两侧、主街道的垃圾,对统一清理的垃圾进行集中填埋或焚烧、杜绝沿河、沿路乱倒垃圾现象,对家禽家畜实行圈养,对村道公路堆放的杂物进行全面清理。乡所在地的郑坊村要重点加强对墟场、集市的卫生环境以及摊点和车辆的管理,动员群众自觉美化绿化门前庭院,让乡容村貌干净、整洁起来。

五、完善机制

要依据县委的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完善公共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乡所在地要配备环境卫生保洁员3名,环境卫生宣传监督员2名,行政村也要配备环境保洁员1—2人,乡所在地的卫生保洁工作由乡文明办及郑坊村共同负责,其余各村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收取适当的卫生保洁经费和招标包干的办法,落实长效保洁任务。要加强对乡村道路、村道、主干道车辆停放和集贸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村容村貌整治方案范文第2篇

按照因地制宜、规范美观、安全有序的要求,对集镇、中心村、新村建设点和主干道公路沿线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电视网络线路杆线开展集中治理,重点整治集镇、中心村和新农村建设点电力用户直配线、通信下户线、电视网络线的违章交越与搭挂,消除私接乱拉、借杆架线、跨街连接、电杆倾斜、废弃杆线残留等影响乡容乡貌、村容村貌和安全的现象,采取入地、入管、贴墙、捆扎等方式,统一梳理,集中架设,确保管线整齐、美观、安全,使乡村面貌明显改观。

㈠开展全面排查。乡安监站、供电所牵头对强电线路安全隐患及乱拉现象开展排查;各弱电管线权属单位对各自的杆、管线现状进行安全隐患及乱拉现象排查。排查出的问题逐一登记,制定出具体的整改方案。

㈡全面进行整改。集镇、中心村和新村建设点全面集中开展治理,各管线权属单位要按照各自的整改方案,紧扣时间节点,统筹安排,层层落实责任,按照整治技术要求切实把整改落到实处。

㈢制定新的杆线布局标准。

1.“新区”杆线严格按照杆线布局规划和行业标准,因地制宜,采取入地、入管、贴墙、捆扎方式进行铺设。

2.“老区”应尽量做到弱电管线同杆架设。横跨街道、十字__的架空线路尽量做到入地走;街道两侧的管沟与铺设完成的管线必须入地;由于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入地的管线,必须采取套管、入户、隐藏三种方式进行装饰处理(套管即用PVC管将暴露在楼房外墙的线网套起来,规范走向;入户电话线、网线、有线电视等统一用PVC管引向楼梯间,再穿过楼板到达各家各户。

3.对不能按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设置的各类电源线、电话线、网络连接线、电视信号线、监控器连接线、支撑线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其他管线等,按照“入地、入管、贴墙、捆扎”的原则进行全面整治和改造,不具备入地条件的架空线路,管线产权单位应对其进行处理捆扎,规范美观。

4.对临街杂乱无章、破旧残损,有安全隐患确需继续使用的架空线,重新更换并规范设置。需统一对散乱零星的线路进行集中束理、捆扎、贴墙处理。

5.凡未经许可乱拉接电源线、电话线、网络联结线、电视信号线和其他管线的,责令当事人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依法处罚并。

从2015年7月25日至2015年12月31日,分四个阶段推进。

㈠宣传发动(7月25日至8月5日)。召开动员会议,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形式,营造治理“杆线乱拉”舆论氛围。

㈡调查摸底(8月6日至8月15日)。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各管线产权单位按照“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做好摸底登记,并制定整治方案,报“杆线乱拉”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㈢实施整治(8月16日至11月20日)。各有关管线权属单位要对照各自的管线整治方案,按照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整改到位,建设局要进行全面协调、督导,督促各管线权属单位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整治任务。

㈣检查验收(11月21日至12月31日)。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评检查验收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健全的管护监管机制,使工作走上规范管理的轨道。

㈠强化组织领导。成立__乡治理农村“杆线乱拉”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副书记车勇同志任组长,供电所查云江任副组长。各村和管线权属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杆线整治专项工作的认识,抓好组织协调、督查指导、资金落实等具体情况。要健全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㈡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治理杆线乱拉现象,改善乡容乡貌、村容村貌的重要意义,利用宣传车、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群众广泛关注、支持、参与整治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整治施工期间,如有断电、信号弱或无信号等情况下,提前做好公示,取得群众的谅解与配合。

㈢落实经费保障。乡政府、各管线权属单位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资金投入的主体,围绕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制定年度实施计划,认真测算资金需求,合理安排专项整治资金,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村容村貌整治方案范文第3篇

目的意义

以加快推进生态型工贸旅游海湾城市化建设和争创省级文明县城为目标,以治理城乡环境“脏乱差”为重点,广泛发动全街道各部门、村(居)参与,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城乡面貌“新绿亮美”,村镇环境整洁干净,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建县1730周年和霞浦一中建校110周年。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努力构筑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松港形象和竞争力,有效地促进松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时间安排

1、宜传发动阶段(2012年6月8日—6月15日)

组织召开全街道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充分利用农村宣传栏、广播、标语等向社会公告整治的内容和要求,并开通举报投电话,组织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市民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尽快投入到集中整治活动中来,积极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使整台工作开好局。

2、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6月16日—9月1日)

各村、社区及相关职能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专项整治行动顺利推进和有序开展。同时要将整治进展情况及时报送街道党政办及街道文明办。

3、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9月)

由街道文明办对各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查缺补漏,对达不到整治工作要求的,由责任单位限期整治,直到取得应有效果。街道文明办负责对城区各项整治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促进整治活动有效开展。

整治内容和要求

这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要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社会监督”的要求,重点围绕解决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公共秩序、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建设、治理、管理相结合,集中整治与常态化管理相结合,努力实现“街道路面清洁、市容店貌整齐、主次干道畅通、主要街区亮化、行为举止文明”的工作目标。

1、中心城区环境卫生整治

⑴落实居民“门前五包”责任制,实现生活垃圾袋装化;提高非主要街道和背街小巷敞开式垃圾箱设置率和使用率,严格实行“两收集”服务(早上、下午);进一步改善居民社区生活环境,保持居民社区环境整洁卫生。

⑵改善东大门、南大门等城区进出口的“脏、乱、差”的现状,彻底清除头桥坡至赤岸大道公路两侧及重点部位的垃圾、杂物和废弃物。

⑶结合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集中整治城区主要街道及重点部位的垃圾、污水、畜牧等“脏、乱、差”现象,切实提高城区卫生环境。

2、村镇整治内容

各行政村参照中心城区整治内容,结合本村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村容村貌等方面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并尽快展开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做好5个方面工作:⑴居住环境整治。实施“五清、五改”工程,清理村(院落)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杂物。⑵环境卫生整治。对乡村道路、房前屋后、厕所定期清扫,集中收运处置,保持乡村环境整洁。⑶水源污染整治。畜禽集中入区养殖,加强清洁卫生管理,减少禽畜粪便污染,实现达标排放。⑷村落容貌整治。加大庭院环境、农家建筑、道路绿廊等管理,重点治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问题。⑸“农垃”成果巩固。有专人保洁,按“户集村收”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村、社区和各相关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按照“声势大、措施实、标准高、效果好”的要求,负总责、亲自抓,全力以赴把治理整顿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结合本辖区、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并做好动员部署,确保各项整治任务的全面完成。全街道干部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把联合执法整治工作作为一项为民办的实事、好事来抓,克服畏难和厌战情绪,确保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村容村貌整治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和城镇风貌整治为切入点,坚持“统一规划、精心设计、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凉山州“新农村百村示范”建设和“城市品牌”创建工作为重点,着力打造优美的新型村庄和良好的城镇风貌,推动我州农村和城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打造“新农村百村示范”为载体,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努力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实施改水、改厕、改厨、改卫、改圈,做到乡村环境建设达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抓好村落布局、村庄规划和民居设计,建设各具特色的新民居、新村落。在木里藏区开展牧民定居行动,搞好彝区“三房”改造工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逐步实现城乡互促共进的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各县市要按照省州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力争用2年时间,使我州城镇规划建设和特色风貌塑造迈上一个新台阶。要进一步提升规划品位,完善城镇功能,打造建筑精品,优化发展环境。结合城镇风貌整治,整合城镇经济、环境、文化等资源和优势,着力塑造富有地域风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城镇,做靓“魅力城镇”。提升城镇品位、提高承载能力,发展城镇经济、促进城镇增容,推进城乡统筹、拉动居民消费,推进“全域凉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重点

(一)切实抓好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

1.抓好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

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培植后续产业、扶持骨干产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基层组织政权建设和村庄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村生态环境等,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争取在1—3年内实现全州30户以上的村庄规划的全覆盖。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原则上一户一宅),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没有完成规划的村镇必须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未完成规划编制前,严禁乱批乱建。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全州各乡镇均要设立村镇规划建设办公室,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同时要保证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结合我州实际,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条件编制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区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要注意提高民宅设计水平,务求适用安全、新颖别致、塑造特色、美观大方,充分体现地方民俗风情,要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加强全州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按照村庄规划标准要求,配置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农民中尽可能多地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年月底内,要组织编制完成全州122个新农村示范村的规划,同时,抓好3县的整村推进规划,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编制村庄规划要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进行,乡(镇)政府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上报县政府审批。根据规定,相关单位要组织人员对规划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作为示范点、“以奖代补”和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有关部门要及时提供户型设计方案,供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农户在房屋建设时参考。

2.抓好新农村的风貌塑造工作

新农村的风貌塑造工作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一是安宁河谷流域的新农村风貌塑造要全域、全程、全面地稳步推进;

二是相关县的县城到景区沿线的村庄要进行风貌塑造;

三是县际间的主干道沿线的村庄要进行风貌塑造;

四是一般村庄的风貌塑造。

在进行风貌塑造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做好农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治理工作。

(二)切实抓好城镇风貌整治与塑造工作

1.加强对城镇风貌整治与塑造规划

(1)突出县城的风貌整治与塑造

县城在城镇体系中是承上启下的纽带,其地位十分特殊和重要。按照省上要求,县城和规划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镇都要按城市各项建设标准编制规划,在县(市)开展城市风貌塑造工作,逐步形成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突出的县(市)。

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镇风貌规划,在启动全州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同时,把加强城镇风貌规划建设作为提升城镇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强化城镇风貌规划,着力提高风貌规划覆盖率。目前,全州各县市已经陆续开展此项工作,譬如,正在进行城市的升级改造、木里县正按藏式风格对城乡建筑进行全面打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举办“服饰节”为平台,正在进行的城市风貌打造等。全州16个县城及于今年月底内必须完成风貌规划设计。

(2)注重对镇乡的风貌整治与塑造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把资源富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较好的中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风貌塑造的重点,实行以镇带乡、乡(镇)带村,从而推进我州城镇风貌塑造和城镇建设工作,进一步扩大就业能力,吸纳农业人口,有力地推进我州新型城镇化步伐。

(3)对全州各县市的风貌塑造,应分层次进行

一是安宁河流域的城市要全域、全程、全面地稳步推进;二是具有旅游产业的县的县城及县城到旅游景区沿线的城乡风貌整治;三是余下的县城的风貌塑造。

2.城镇风貌整治与塑造具体工作内容

(1)街道立面

拆除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对建筑物的外立面进行清洁,使建筑物外立面整洁整齐。

(2)建(构)筑物附着物

拆除影响景观的建筑物附着物。对广告及店招等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形成和谐统一的建筑形象。

(3)公共配套设施

开展立体绿化普及工作,推进拆墙透绿、古树名木保护、城市绿地清理等专项行动,对城镇道路两侧各类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绿地被侵占的现象继续清理,对现有城镇道路绿化、广场及绿地内绿化进行升级上档,添加完善公共空间内的公共设施,改善城镇环境。

(4)主要道路及节点光亮工程

加大对城镇主要道路及节点夜景工程整治力度。对已经建设的夜景工程项目进行清理,规范和整改不符合城镇夜景工程规划要求的项目。对重要节点应依据规划结合建(构)筑物增设夜景工程,让城镇夜景更加亮化、美化。注重对城区内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物的包装整治,对历史文化特色进行整理与塑造。

(5)公共空间秩序

对城镇道路、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宣传栏、标识标牌、占道经营点位、车辆停放等行为进行规范治理,做到整齐划一、秩序井然,体现文明、有序的精神风貌。

(6)裙房卡口及棚户区

对城镇规划区内裙房卡口及棚户区进行清理梳理,增添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规范、改造农贸市场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7)道路交通整治

对16个县城和主城区主要路段交通标识标牌设置和标志线划定,主要路段、重要节点车辆停放的作出安排,对违章占道进行清理,保持城市道路交通畅通。

(8)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抓好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和管护,提高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加快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及相关市政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必须于年底前完成垃圾填埋场的前期工作,正在建设垃圾填埋场的县必须于年底前完成建设,污水处理厂已经完成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的必须于年底前开工建设。加强等县(市)重点城镇道路交通设施和停车场规划建设,搞好各县(市)城镇小街小巷道路整治;加强城市防洪、防灾、防震以及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努力提高城镇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1.5个百分点。配套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县市政府要以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塑造为总抓手,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落实经费和专兼职人员。制定工作方案,确立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成员和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强力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和城镇风貌专项整治行动。

(二)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年内重点完成全州122个新农村示范村的规划与建设,抓好3县省级示范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规划与建设,形成亮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积累经验,引领我州下一批示范村的打造工作。

要以各类城镇风貌规划(设计)编制、城市主要街道两侧和农村沿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风貌整治、查处影响城镇风貌的违法建设行为、拆除影响市容及交通畅通的“裙房卡口”、改造旧城棚户区、拆墙透绿、改善环境为重点内容,针对建筑风格不协调、广告店招不规范、绿化景观环境品质不高以及农村、乡镇、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地区等难点,通过抓重点、抓示范、打造亮点,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实现城镇风貌整治行动的整体推进。

(三)分类指导,推广经验

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实际选择不同类型城镇和示范村。既要抓好铁路沿线、国道省道、风景名胜区附近基础好的城镇和村庄,也要特别关注偏远地区和基础薄弱的城镇和村庄。积极探索总结河谷经济发达地区、偏远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经验,及时推广多种类型、多种模式的新农村建设和城镇风貌塑造路子。少数民族地区要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和城镇风貌塑造模式。要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标准,通过分类指导扎实稳步推动村庄规划建设和城镇风貌塑造,努力扩大城乡群众的受益面。

(四)通力合作,扎实工作

要充分认识到我州新农村建设工作和城镇风貌整治塑造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复杂性。在工作中,各县市、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部门工作的合力,既要严格工作纪律,又要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实现规划与实际效果的有机统一。

(五)广泛宣传,发动群众

要积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形式,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作用,大力营造氛围,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新农村和城镇风貌的规模效应,赢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各级新闻媒体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塑造行动,大力宣传工作动态及成效。把新农村建设和城镇风貌塑造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群众素质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六)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各县市财政预算要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规划建设示范村和城镇风貌塑造工作。

村容村貌整治方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坚持政府主导、镇(开发区)村实施、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科学组织的方针,坚持近期整治与长远设、整治改造与出新提升、群众参与与政府推动、镇(开发区)为主与部门支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改变面貌与富民兴村相结合,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推动农村集中居住点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

(二)基本原则

政府组织、群众参与。通过政策鼓励、典型示范等措施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优先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以及影响村庄环境最突出的问题。整治方案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方案制定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做细做实解释说服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科学规划、注重特色。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特色彰显等要求,优化村庄布点,完善村庄规划。切实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倡导集约设,突出整治重点,挖掘地方特色,展现乡村风情。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村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条件,确定不同的整治目标和方式,并正确处理近期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指导,科学有序实施环境整治。

健全机制、协调推进。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镇(开发区)、村是村庄环境整治实施主体,要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保证;各相关部门要整合各方资源、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立区、镇(开发区)、村三级联动机制,形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合力。立健全管理机制,努力巩固整治成果,持续改善村庄环境。

二、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目标任务。用5年时间对全区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规划布点村庄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非规划布点村庄要结合实际,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主要目标是: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立。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山水田林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历史文化得到弘扬,筑特色得到彰显,地区更具田园风光,区更具山村风貌,水网地区更具水乡风韵。

公共服务更加配套。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二)实施步骤。全区村庄环境整治分两个阶段推进。

1、突出重点、初见成效阶段。全面动员部署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组工作机构,制定考核标准及办法,开展技术培训,兼顾不同区域和村庄类型实施示范项目。全区36%(26个)村庄实施环境整治,完成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城镇、开发区以及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周边村庄环境整治。

2012年春节前,完成2个位于城镇主要出入口附近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高速公路两侧500米范围内1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任务。

2012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高速公路两侧,以及城镇、开发区和其他重要窗口地带共4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创1个三星级“康居乡村”。

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一级公路、其他铁路沿线两侧共19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创1个三星级“康居乡村”。

2、全面实施、显著改善阶段(2013—2014年)。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实现环境整治目标,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普遍改善,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其中2013年完成40%、2014年完成24%。

3、巩固提高,长效管理阶段(2015年)。对全区村庄进行复查、完善、提高,落实长效管理责任、机构、资金,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高整治效果。

三、全面整治村庄环境

(一)整治生活垃圾。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设,集中清理积存垃圾,配置必备的环卫设备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到2015年,立比较完善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80%以上。

(二)整治生活污水。突出蔷薇河、鲁兰河、妇联河等重点区域,优先推进位于环境敏感区域、规模较大的规划布点村庄和新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设施正常运行。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伐,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有条件的村庄实行雨污分流。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水冲式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至少配1座。到2015年,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全区15%的规划布点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三)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架设。

(四)整治工业污染源。加强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开展小化工、小制革、小漂染等“十五小”企业专项清理整治,对已审批的落后、淘汰工艺,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对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未取得资质认可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加工点,要坚决依法取缔、关闭。

(五)整治农业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设。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设,对污染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85%。

(六)整治疏浚河道沟塘。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加强农区自然湿地保护,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到2013年,全区村庄河道沟塘基本疏浚一遍;到2015年,全面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

(七)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按照村级“四有一责”(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设行动计划要求,实施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结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设,优化配套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到2015年,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八)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村庄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到2014年,全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

(九)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区域供水,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使用自备水源的村庄要配套设净化、消毒设施,满足村庄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靠近城镇和基本具备区域供水条件的村庄,优先选择城镇配水管网延伸供水。大力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集中开展水源地整治,有效改善水源地水质。

(十)提升道路通达水平。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宜采用传统筑材料。到2015年,全区规划布点村庄道路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开通镇村公交的乡镇比例达50%以上。

(十一)提升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引导促进农村民居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既有筑物出新。严格规划管理,依法处置违法违章筑。对具有传统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救灾救济工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十二)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制定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队伍。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四、提高村庄规划设水平

(一)优化完善村庄规划。结合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适时优化调整镇村布局规划,综合考虑当地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乡村特色保护等因素,合理确定劳作半径和集聚规模,选择与生产相适应的居住方式,科学确定村庄布点和数量。根据实际需求充实完善村庄规划,统筹安排村庄各项设以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等工作,强化对村庄环境整治的引导作用;注重保护村庄地形地貌、传统肌理,营造优美环境和鲜明特色。村庄规划报批前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依法批准的村庄规划要在村庄显著位置予以公布。

(二)推进康居乡村设。以“布局合理、道路通畅、设施配套、环境宜居、特色鲜明”为目标,组织开展省级康居乡村设试点示范,引导各地加快推进康居乡村设。在优先引导和鼓励有条件农民迁入城镇的同时,以改善农民最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有序推进康居乡村设。

(三)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自、联与统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稳妥引导农民向规划布点村庄有序集中。以第一产业为主的村庄以低层独院式联排住宅为主,引导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村庄设多层公寓式住宅,限制设独立式住宅。新农房要结合地形地貌及道路走向等灵活布局。加强农村集中居住点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新农房符合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抗震等要求,切实提高农房筑质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成立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住房和城乡设局,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制定、目标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镇(开发区)对本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将这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实际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落实政策措施,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

(二)突出工作指导。根据各地村庄基本条件,分区域、分类型指导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加强环境卫生治理,营造整洁、自然的村容村貌。突出规划布点村庄的环境整治,靠近城镇的要按照城镇社区标准进行整治,具有自然和人文特色的要注重特色保护和培育,经济条件较好的要加快配套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经济薄弱的要优先设和改善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收运、河塘疏浚整治等基础设施。加强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结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促进村庄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

(三)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农村集体设用地政策,探索跨村组宅基地置换,保障村庄规划设整治用地需求。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土地增值收益全部用于农村设和集体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土地和农民住宅确权登记发证,探索立城乡统一的设用地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试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和康居乡村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并按照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对符合支持范围和条件的项目给予补助。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村集体经济收入、区镇财政补助等,筹措河道管护、道路维护、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绿化养护等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经费。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的方式,支持村庄环境整治。

(四)提供技术保障。加强设管理服务机构设,提高指导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基层干部村庄规划设和环境整治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组织实施村庄规划设和环境整治的能力。选择不同类型村庄开展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探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环境条件下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庄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大力开展科技、规划、技术下乡,立科技、规划、设计单位“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