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循环建设

水循环建设

水循环建设

水循环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循环 生猪养殖 二元模型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31-01

1 养生丽水养猪行业的现状

目前我区共有畜禽规模养殖场547家,其中生猪存栏66042头、牛252头、羊2007只、家禽55.889万羽,畜禽规模存栏量占全区总存栏量的比例分别为:猪80.02%、牛12.17%、羊71.37%、家禽60.48%。目前,规模化养殖场污染已经成为浙江省农业污染的主要因素。养猪行业的生态循环建设势在必行。丽水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深入实施全省畜牧业“西进东扩”发展战略,加快“畜牧进山、养殖上山”步伐,积极推进畜禽结构优化,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至十二五期末,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标准化养殖技术进一步推广,规模场养殖排泄物得到有效治理,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0%。

我区畜牧业产业由于受畜禽养殖用地和污染治理的制约而难以突破,动物疫情形势也较为严峻。随着养殖量不断增加,养殖场每天排放的粪便等废弃物日益增多,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容易引起畜禽致病,直接影响养殖的防疫卫生,降低生产力水平,从而制约养殖场的扩大再生产和安全生产。生猪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水造成的污染,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恶臭气体、生猪粪便、尿水及养殖场地清洗水、食物残渣等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二是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氨气、甲基硫醇、硫化氢等刺激性气体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也会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三是对土壤造成的污染。

2 生态循环养殖技术

生态循环养殖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运用沼气技术、水泡粪技术降低污染,对猪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废水进行综合利用和有效处理,开发生物质能源,回收有机肥资源,将治理污染、净化环境、回收能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组织畜牧生产,使之成为绿色生态型畜牧猪场。同时,项目猪场周围建立大片的果园和养殖水面,项目建设有利于构建“生猪养殖粪便沼气池有机肥果园生产或水面养鱼”产业链,将养殖污水处理后做有机肥料,变废为宝。农畜产品的无公害化和标准化生产,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要实现农畜产品生产的无公害化和标准化,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快良种的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高水准的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建设。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专业化的生产、区域化的布局、一体化的经营、企业化的管理、社会化的服务、工业化的理念,达到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和农村经济大规模发展的目的。

3 养猪企业采纳生态循环养殖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规模养猪户采纳沼气技术是根据自身条件以及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条件进行的技术选择活动[1]。经过对本地区规模养猪户与小型养猪户的调研与研究发现,影响规模养猪企业采纳生态循环养殖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X1农户自身特征(如自身的年龄、家庭、受教育程度等);2.X2采用生态养殖的收益,及所谓的风险;3.X3政府的支持程度;4.X4对畜禽粪尿污染危害认知程度;5.X5企业的养殖规模;6.X6对环境保护要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用数学函数可以表达为:Y=F(X1+X2+X3+X4+ X5+X6)。本文针对这些因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地区的养猪企业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有60份,排除错误和漏答关键信息的问卷,获得的有效问卷总共52个,样本有效率为86.6%。由于logistic能有效地将回归变量的值限制在0~1区间内。因此本文对调查结果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利用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自身特征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环境保护要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越高,就越倾向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养殖场主的学历基本集中在初高中水平阶段,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基本处于初级水平。因此X1、X4与X6对Y的影响程度不显著。小型企业对采用生态养殖技术承担的风险能力普遍低于规模养殖企业,因此对生态养殖技术的采纳程度,明显低于规模养殖企业。在六个影响因素中,对最终是否采纳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影响程度最大的是X3政府的支持程度。政府给予养殖户的奖励与补贴,一方面可以为养殖户减少建造成本、增加风险的承受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技术支持。大大地增加了他们采纳生态循环技术的可能。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丽水地区猪户采用生态养殖技术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农户自身特征、风险、政府的支持程度、对畜禽粪尿污染危害认知程度、企业的养殖规模、对环境保护要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这些因素中政府的支持程度这个影响因素对最终结果影响最大。因此在进一步加强政府支持补贴的同时,应进行环境保护与污染基本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养殖户的知识水平、增强养殖户对《畜牧法》及《环境保护法》的理解。从而有效的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实现 “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胡浩.规模养猪户采纳沼气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沼气,2008(26).

水循环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设备;教材建设;节水节能;技能教育

现行《建筑设备与识图》教材内容比较陈旧,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代表着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建筑设备领域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节水节能的政策,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

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不仅困扰国计民生,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水利部统计, 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缺水范围不断扩大,缺水程度不断加剧,全国670座建制城市中有400 座不同程度的缺水,110座严重缺水。正常年份全国城市缺水60亿万m3。2000年由于我国北方地区春、夏连旱,严重影响了城市供水。面对缺水的现状,节约用水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节水更是任重道远。

一、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

一套好的设备能够对水资源的节约产生非常大的作用。例如,通常淋浴喷头每分钟喷水20多升,而节水型喷头则每分钟只需要9L水左右,节约了一半的水量。可见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节水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节水的效果。所以在选择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时,除了要考虑价格因素和使用对象外,还要考察其节水性能的优劣。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是建筑节水的一个重要方面[1]。

二、控制超压出流

根据规范规定,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 Pa。而卫生器具的最佳使用水压宜为0.20MPa~0.30MPa,大部分处于超压出流。根据有关数据研究,当配水点处静水压力大于0.15MPa时,水龙头流出水量明显上升。建议高层分区给水系统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大于0.15MPa时,采取减压措施。

三、消防贮水池的设置及加压

高层建筑中消防用水量与生活用水量往往相差甚远,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流量可能是生活给水系统设计流量的好多倍。由于消防贮水要求满足在火灾延续时段内消防的用水总量。因此,在消防水与生活贮水池合建的情况下,会由于消防贮水量远大于生活贮水量而致使生活供水在贮水池中停留时间过长,余氯量早已耗尽而造成水质的劣化。所以为保证水池中的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应定期更换贮水池中的全部存水(包括消防贮水)。所以,当两系统贮水量相差较大时应将两系统的贮水池分建,这样既可以延长消防贮水他的换水周期,(从而减少了水量的浪费),又可以保证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要求。同时,还应使消防贮水池尽可能地与游泳池、水景合用,做到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及循环使用。同时,高层建筑群或小区应尽可能共用消防水池和加压水泵。消防贮水量应按其中最大的一座高层建筑需水量来计算。这样,既可避免消防加压给各建筑设计带来的诸多技术问题,又可以节省工程建设和设备投资,降低运转费用,便于集中管理,同时可避免多座贮水池的大量消防贮水及定期换水而造成的浪费。

四、新建建筑应选用支管或立管循环方式

目前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提出了三种热水循环方式:干管循环、立管循环、支管循环;同时,允许热水供应系统较小、使用要求不高的定时供应系统,如公共浴室等可不设循环管。

水循环建设范文第3篇

一、天津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规划指引,转变循环经济发展方式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市就实施了“工业东移”发展战略,将新建的大型工业项目摆在了滨海新区,将中心城区的老工业企业向滨海新区和郊县迁移。这一战略的实施,初步调整和优化了我市的产业结构,为循环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上个世纪90年代,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引入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着手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搭建产业链条,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泰达模式”,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本世纪初,我市通过建立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形成了静脉产业集中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有效增加了铜、铝、铁、塑料等再生资源,“城市矿区”的效应初步显现。2005年,我市将循环经济分别纳入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导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向循环经济转型。2008年,《天津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顺利通过国家审核论证,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二)加强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2006年,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的“天津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负责推动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同年,市政府批转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意见》,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同时,市政府还转发了《天津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部门分工意见》,对列入上述实施意见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分工,逐条落实到有关区县、部门,并实行了定期分析、年终检查落实、结果公开等制度,确保了全市循环经济工作的扎实推进。

(三)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目前,我市的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体系。在纵向体系方面,下发了《天津市试点小城镇循环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和《天津市试点园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拟定了《天津市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并将《天津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纳入市政府立法计划。在横向体系方面,市有关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变化,及时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修订完善。纵向和横向政策法规体系的有机交织和融合,为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法规保障,使循环经济发展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四)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从2007年开始,我市设立了2000万元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纳入一般性地方财政预算。对循环经济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重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较好地发挥了政府对社会投资的引导性作用。2007年以来,我市重点支持了汉沽盐场滩田苦卤综合利用、天铁冶金集团高炉余热发电等25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带动相关投资8.7亿元。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节煤9.4万吨、节水3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9万吨,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同时,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单位也分别设立了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专项资金,对符合要求的循环经济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五)加快示范试点建设,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005年以来,我市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加快了示范试点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目前,已有天津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北疆电厂和大通铜业有限公司等6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以及涉及工业园区、企业、小城镇,化工、钢铁、建筑、医药、食品、造纸、环保、服务业、农业等诸多领域和行业的39个市级试点。试点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循环经济发展。通过示范试点建设,我市形成了“泰达”、“子牙”、“临港”、“北疆”、“华明”等5种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六)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完善社会循环体系

一是构建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了各类回收站点、分拣加工中心和专业交易加工中心。2007年,全市废旧物资回收量540.8万吨,交易额70多亿元,城市矿山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二是开展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三是实现城市污水、垃圾资源化。建成了纪庄子等17座污水处理厂、天津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双港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城市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183万吨/日,再生水生产能力8万吨/日,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率达到100%,年焚烧处理生活垃圾40万吨(约占全市年产生活垃圾总量的1/4,可发电量1.2亿度,相当于节约标煤4.8万吨)。

(七)鼓励创新,构筑科技支撑体系

针对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带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加大了科技项目投入和实施力度,搭建科技平台,为全市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先后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工业节水、固体废物的再生利用及成套设备等领域进行了技术攻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市发改委的推动下,于2008年建立了以天津理工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为基础的全国第一个省市级循环经济促进中心。该中心与南开大学国家“985工程”循环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泰达循环经济促进中心,共同组成了天津市循环经济的科技研发服务平台。

(八)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天津市与日本北九州市开展中日循环型城市合作,为我市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法规完善以及静脉产业园区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此外,我国与新加坡政府共建的中新生态城落户我市滨海新区,这种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可复制的城市建设模式,将对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城市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水循环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战略构想 洛阳市

作为新的技术范式和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城市是经济、社会及环境发展的综合载体,从一个城市角度研究发展循环经济,对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应用更具示范意义。洛阳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和河南省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采用循环经济寻求城市发展新模式,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防止资源投入和污染产生的同步翻番,对洛阳市本身而言,这是一条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生态化转型、提升城市层次和综合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对于其他城市而言,无疑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洛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方案构想

立足于洛阳市工业化、城市化和资源环境的现状,洛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方案架构可以概括为“实现一个目标,抓住两个关键环节,构建三个核心系统”。

实现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保持生态环境美好。具体来说,就是要经过努力,将洛阳建设成为经济运行良好高效,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城市布局科学合理,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生态环境健康协调,支撑体系健全有力,居民生态意识和文化素质良好的中西部地区综合性的生态城市。

抓住两个关键环节,就是转变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应当抓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市的机遇,逐步将以往传统粗放式资源依赖型城市发展模式过度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效益型发展模式。与此同时,营造一个绿色消费的环境,制定合理的绿色消费政策和规章制度,培育环境友好的商品与循环经济服务业体系,激发和引导消费环节的变革。

构建三个核心系统:一是循环经济产业系统的构架,涉及三次产业;二是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重点为水、能源和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三是生态保障系统的建设,包括绿色建筑、人居环境和生态保护体系。

二、洛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重点

1.培育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培育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应该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企业内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是企业内部防治工业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保障。目前,在洛阳市的支柱行业中,洛阳热电厂、首阳山电厂、新安电力集团等电力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建议将这些企业的做法在同行业中加以推广。同时在机械、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中选取一批企业作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加强清洁生产的技术开发利用,从工艺源头开始,研究产品生命周期中实施低消耗、少污染的有效途径。应重点实施废水、废渣、废气等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项目,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从产品设计开始到废弃产品的回收和处理处置,由生产者承担责任,实行污染产品押金或保证金制度。

(2)积极打造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和场内循环会形成场内无法消解的一部分废料和副产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从场外去组织物料循环。作为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织,生态工业园区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洛阳市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现有的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进行改造,重新构架,创造生态企业集聚的升级生态工业园。另一方面可以考虑以一个或几个企业为核心,通过吸引生态链上相关企业加入,拉长产业链,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3)加强废弃物回收和再生利用,培育废弃物资源化产业。资源化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它要求将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应该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与产业利用体系建设,以社区、单位为基础,建设全市废弃物回收网络。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应加大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力度;对医疗垃圾、放射性废物,以及危险废物等特殊固体废物要进行妥善安全处理。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扶持垃圾焚烧发电等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有效解决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鼓励企业、社区、个人参与投资设立资源回收企业。

(4)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生态服务业。生态服务业是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循环经济正常运转的纽带和保障,包括清洁交通运输系统、绿色商业服务和生态旅游等内容。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而洛阳又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在“旅游带动”战略的指引下,旅游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利用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来带动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服务业的生态化进程。 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对各类自然风景区、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在全市各大酒店开展以废物管理、水资源保护和能源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饭店创建工作;依托生态农业园和生态工业园开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生态工业观光旅游;依托南部的白云山、花果山、龙峪湾等森林公园打造生态旅游区。

(5)发展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目前,洛阳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人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匮乏、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等等。生态农业的发展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根据实际情况,洛阳市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生态农业循环体系:①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减少污染。②减少物质投入,提高利用率,主要是发展节水农业。③重视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加大对猪―沼―棚―厕“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和“猪―沼―粮(果)”生态模式的建设。

2.加强生态人居环境建设

近年来,洛阳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全市的环境质量与创建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构建生态洛阳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要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就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加强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施“蓝天工程”,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建议将市区工业企业中的污染大户搬出市区,实行集中生产,集中治污;对小冶炼、小锻造等污染单位实行限期,对那些烟尘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实行限期改造;取缔街头燃煤炉灶,推广使用煤气、液化气等清洁燃料,严格禁止农村中焚烧秸秆的行为。

(2)实施“碧水”工程,加大水污染防治的力度。首先应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超标排放。其次要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争在两年内8县1市的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再次要加大投资力度,对贯穿市区的河、大明渠、秦岭防洪汇进行综合整治。最后,在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方面,应健全法制,把地下水资源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实施绿色工程,构建城市森林系统。主要是以风景林地为基础,以干道绿化为骨架,公园、广场、河流、社区、庭院各种绿地相互交融,形成点、线、面协调发展的城市森林系统。首先应在周山、龙门山、小浪底和上清宫4个森林公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和森林公园建设步伐;其次继续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绿色通道工程,有效恢复绿色植被,扩大森林面积。另外,应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重点实施城区公共绿地、公园广场等绿地建设,开展创建绿色园林单位和绿色社区活动。

三、洛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长期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须通过扩大宣传,唤起全社会的重视,引导全社会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树立起整体、循环、共有的生态观念和绿色消费观念,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首先,应该强化对各级领导的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专题讲座、考察先进城市的做法等多种方式,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其次,要在企业中大力倡导绿色经营和和绿色生产,总结推广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使建设生态化企业成为我市广大企业经营者的共识;最后,还应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等各种宣传渠道和手段,加强对广大市民的宣传。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法制保证

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层,构建促进建设循环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法律,如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管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如家用电器、建筑材料、食品等分类回收法规。

3.构建灵活有效的政策,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

应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首先,要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资金保障;其次,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再次,完善财税政策,大力扶持循环利用项目;最后,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

4.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加大综合协调力度

循环经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和配合,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建议洛阳市政府成立以市长(副市长)任组长,财政、水利、城建、规划、环保、绿化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作为常设机构来全面指导、协调、考核全市的循环经济工作。

5.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对科技和人才有着更高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外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应充分利用洛阳市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比较集中的优势,同当地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还应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循环经济建设顾问,并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到洛阳市工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6:10~13

[2]王晓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J].求是杂志,2005,18:56~58

水循环建设范文第5篇

1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建设与规划设计

1.1基地概况

温州泰顺一鸣生态农庄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雅阳镇的柳峰社区高场村高场坪,规划总面积为333hm2,一期规划80hm2,园区所在地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79座,是生态奶牛养殖的极好区域,拥有高品质有机奶生产的优越条件。园区除了划入村庄和农用设施地上的现已利用的约5.3hm2奶牛设施养殖外,旱地和水田占了较大的比例,约占60%,这为一鸣生态农庄构建以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奠定了资源基础。林地主要位于园区东南侧边缘,约占30%,生态环境较好。2007年,一鸣生态农庄以现代农业为发展目标,建设奶牛生态养殖小区污水处理沼气工程,配合设施养殖、生物肥料等,已形成一套小型循环体系。但因园区位处温州一级水源保护区珊溪库区内,急需产业转型升级,引入秸秆利用、高效种植、休闲观光等,通过科学合理匹配资源和废弃物质高效利用来构建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产业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综合效益。

1.2指导思想与建设规划设计

1.2.1指导思想。园区建设以农业生态系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指导思想,遵循3R原则,将园区的生产功能与景观、休闲功能相结合,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为地方农业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保障[4-5]。一鸣生态农庄以柳峰社区高场村、墩头村为中心,以“规模、生态、集约、循环”为养殖理念,积极推广“能源生态利用型”、“生物发酵零排放型”养殖模式,依托现有养殖规模,做好奶牛产业提升,并结合休闲观光、教科研、电子营销等发展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种植业协调发展。

1.2.2建设规划与主要内容。综合考虑泰顺县雅阳镇的自然条件、旅游资源特征及园区产业现状,依据项目条件分析、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依据和规划目标,确保“生态循环、科研教育、休闲观光”三大功能,确定园区“一心二带”的功能布局,包括奶牛养殖中心、牛场牧草种植带与农业观光休闲带,这“一心二带”共同组成了园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建设8个功能区:奶牛生产区、奶牛管理区、奶牛生活区、病牛隔离治疗与粪污处理区、生态牧草种植科普示范区、入口景观区、特色苗木种植区、亲牛茶果采摘区。(1)生态循环建设。一鸣生态农庄以规模化奶牛养殖为主体,以粪污综合利用为纽带,通过牧草、水果、茶叶种植和有机肥生产,建立农牧结合循环利用模式。

(2)科研教育建设。依托现有生产优势进行科研教育建设,提升与发展奶牛产业。改变奶牛混养形式,对荷斯坦奶牛和娟珊奶牛进行分区管理研究;建设集游客服务休息、奶牛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特色奶产品展销、管理办公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教科研大楼;利用科普观光木栈道深入牧草参观、触摸,并在每种不同的牧草前放置说明牌,解说不同牧草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分布范围及饲料价值等。

(3)休闲观光建设。利用园区东南侧边缘山地种植桃李文化林、樱花林、松树林、红枫林、茶园和果林,在丰富园区景观的同时,提供游客采摘互动;对不同牧草进行配置,营造大地艺术景观并定期举办牧草文化节;规划一系列与牛亲密接触的体验区。通过以上三大功能的规划建设,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实现了生态循环多功能联动。利用循环经济理论,实现畜牧业由单向式资源利用转向循环梯级利用,同时适当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通过科技运用和旅游开发,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园区循环体系构建的相关参数

2.1优质有机肥(沼液)营养元素和牧草种植

循环农业要求循环利用物质,通过还田处理奶牛排泄物是传统的农牧结合的循环农业形式,要实现这一良性循环,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养殖量、奶牛排泄物的产生量、氮磷钾的产生量和种植面积之间的匹配。还田的养分必须与农作物吸收的数量相符,土壤才不会累积氮,也不会使氮流失污染环境[6]。泰顺一鸣生态农庄计划奶牛存栏2000头,根据一鸣生态农庄科研人员测算。其中80%的牛粪,即32t牛粪经初步清理收集后,堆肥生产固体颗粒肥料用于售卖。剩余20%(8t)牛粪、牛尿、污水排入沼气处理系统生产沼气、沼渣、沼液。通过沼气工程发酵处理后,沼液的N、P含量分别为0.08%、0.0025%。根据生产实际,奶牛场每天产沼液114t,年产沼液41610t,年提供氮肥33.3t、磷肥1t。为满足奶牛场整年的牧草供应,牧草种植安排如下:当年10月前后套播黑麦草与紫花苜蓿,翌年2月左右收割第一茬,4月底最后一茬收割后,整地开始种植青饲玉米。园区种植牧草的氮磷需求量。牧草一年种植2季,第一季黑麦草与紫花苜蓿套播,共计31hm2。其中黑麦草播种面积为15.5hm2,氮肥需求量为3.72t,磷肥需求量为1.86t;紫花苜蓿播种面积为15.5hm2,氮肥需求量为1.798t,磷肥需求量为1.783t。第二季播种青饲玉米面积为31hm2,氮肥需求量为6.5t,磷肥需求量为1.86t。合计一年氮肥需求量为12.028t,磷肥需求量为5.503t,按氮肥需求量计算,能够消纳沼液15029.58t。除此之外,果园、茶园合计19.3hm2,按1hm2消纳沼液37.5t/a计算,消纳沼液723.75t,年消纳沼液共计15753.33t。剩余25856.67t沼液近期可供周边约98.54hm2青饲玉米田浇灌,农户可节约肥料6.9万元,直接带动周边经济效益。远期可供园区二期253hm2使用。

2.2降水量、沼液灌溉量与牧草耗水量

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水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子,它不仅是系统的构成成分,而且是传输的对象。水分作为一种溶剂和生命的介质,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作物耗水量是作物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统一的结果,是气候适应性的反映[7]。耗水规律是作物合理灌溉、产量预测和灌溉工程设计的基础,在园区规划建设时综合考虑降水量与沼液灌溉量是否会超过牧草的耗水量从而引发“涝”的情况[8]。根据一鸣生态农庄牧草种植安排,5月初开始种植青饲玉米(按种植时间,可算为春玉米)。单株春玉米的总耗水量100kg/株(其中蒸腾耗水量为60kg/株),只要土壤水分不出现长期干旱,土壤水分状况不会对单株玉米耗水量产生大的影响。春玉米一般52500株/hm2,那么整体(31hm2)种植青饲玉米耗水量为162050t。种植密度对单株玉米需水量产生重大影响,当玉米种植密度由5.0×104株/hm2增至10.0×104株/hm2时,总耗水量仅增加13.18%,而单株耗水量减少了44.48%。那么由此可知,当春玉米的种植密度从52500株/hm2增加至100005株/hm2时,总耗水量为183408t。根据泰顺县雅阳镇柳峰社区2010~2013年气象报告(2010年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均为最多,月降水量为414.3mm,年降水量为2308.1mm),青饲玉米耗水量远远超过降水量与沼液灌溉量总和,只要合理规划设计园区地形,就不会出现“涝”的情况。

3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生态效益分析与思考

3.1生态效益分析

一鸣生态农庄在发展畜牧业方面,立足创新,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走新型产业化之路,探索低投入、高效率的成功模式。“牧草及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奶牛养殖-粪便-沼液-饲料原料/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循环链以畜牧养殖为龙头,从粮食生产到饲料加工、农产品加工,又通过实施沼气工程将奶牛粪便加工成优质有机肥,使大量奶牛粪便得到无公害处理,既生产新的能源和资源,又减少了污染,同时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肥源,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3.2建议与思考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2014年浙江省委书记、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3.2建议与思考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2014年浙江省委书记、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长夏宝龙在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中强调,要坚持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并举,要坚持保护环境和转型升级并行。一鸣生态农庄位于温州一级水源保护区珊溪库区内,转变传统畜牧养殖方式,实施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策略,有利于园区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建设,有利于现代循环农业园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方面仍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3.2.1结合实际,规划建设。依照园区自身产业基础,综合考虑功能定位、项目特色、市场潜力等因素,凝练园区发展理念。深入思考探讨园区循环体系建设基础,真正落实园区规划建设。

3.2.2优化资源,深化技术。根据园区内畜牧粪便、现有土地等资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将畜牧养殖、废弃物处理、作物种植栽培等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产业链,实现产业延伸。园区还应加强科企联动,依靠相关科研单位进行基础性研究,突破和解决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和信息共享。

相关期刊更多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针刺研究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临床输血与检验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