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范文第1篇

我镇位于高碑店市区东南25公里,毗邻白沟市场,国道112线横穿东西,京白公路纵贯南北。全镇总面积56.2平方公里,辖39个村,现有耕地51857.5亩,9860户、39084人口,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主导产业为箱包加工销售及原材料制造业、林果苗木业。目前,我镇集体经济空白村24个,收入在0-5万元之间的村11个,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4个,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集体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土地承包;部分村班级班子发展思路窄,集体资源匮乏等多方面问题,村级无钱办事成为制约农村发展、服务群众的关键瓶颈。下一步,我镇将结合自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际,对照《关于全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要求,积极谋划,稳步推进,力争到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深挖自有潜力,实现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针对24个集体经济空白村,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深入细致的摸排统计,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实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突破。对十九垡、北留等拥有较大面积集体土地的村,采取集体所有、承包经营的方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对崔家场等签订长期土地承包协议但租金明显不符合市场价格的村,采取调整土地承包协议,提高土地租金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对大青凌、小青凌等拥有大面积果园的村,充分利用村内资源优势,研究发展以采摘、观光、餐饮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并结合村内历史文化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多元经营、集体经济壮大的目的。

二、坚持试点先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按照《关于全市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要求,我镇于2019年3月份上报集体经济试点村2个,4月份,我镇高庄村被初步选定为试点村,计划与该村企业家创建的家兴商贸集团合作,在2019年建设家兴易购便民超市一所,服务附近村民日常生活所需,增加就业岗位,收入用于补强村集体经济,增强为民办事能力。同时,利用该村60亩集体土地入股企业成立农业合作社,在2020年打造采摘和蔬菜种植产业基地一处。对于该项目,我镇将充分发挥镇党委、政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作用,加强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安排、实施效果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规划实施、规范经营,并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带动效果辐射到其他村,进一步发展壮大全镇农村集体经济。

三、加强教育引导,切实提升组织保障功能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范文第2篇

农村集体收入低下或无经济收入,这样的村被称为“空壳村”。

在贵州,“空壳村”占比不少,9000个贫困村基本都是“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无资源、无资产、无积累;无钱理事、债台高筑、运行不畅,大多“空壳村”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让一个村寨掉队,消除“空壳村”势在必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成为贵州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近年来,贵州以农村基层党建为抓手,紧紧围绕“大扶贫”战略行动,在农村勇于改革创新,大力破解难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向“空壳村”发起总攻。

上下联动 全省一盘棋消除“空壳村”

2014年,贵州省政府出台《关于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强调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张广阔的强村蓝图就此展开:要培育一批人均纯收入超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的示范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民富村强。

对照这张蓝图,全省各地纷纷行动,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贵阳市出台《贵阳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行动计划(2014―2017年)》,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

遵义市相继下发《关于实施“强基固本”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和《全市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整村推进工作计划(试行)》,明确了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的目标要求、发展模式和保障措施,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盘水相继出台《关于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运用市场机制发展股份合作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从资金、项目、土地和金融政策等方面,全力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

黔南州则采取建强基层组织、盘活存量资源、创办实体经济、创优政策平台、坚持示范带动等五种模式,力争3年内对全州集体经济在5万元以下的1393个“空壳村”和84个社区全部清零。

与此同时,贵州对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根据《关于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要求,贵州将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补助资金投入力度,省财政按每个村每年2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2015年实现全覆盖;对村级集体经济兴办的扶贫龙头企业可按5%的贴息率给予贴息支持。

2014年,贵州省财政厅安排了8000万元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2015年,根据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贵州省财政厅公开评选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26个试点县,提前下达了第一批省级财政配套资金2.08亿元。

上下同心,精准发力。各地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目标、发展模式和保障措施相继明确,消除“空壳村”有了政策保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建引领 构建村集体发展核心

“村里水电不通,道路封闭,人均收入不足800元。村干部在群众看来可有可无,丝毫没有号召力。”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对曾经是“空壳村”的岩博记忆深刻。

在余留芬的带领下,今天的岩博村集体资产达5520万元,村级经济积累3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2万元。

盘活了村集体经济,岩博村一下有了活力,曾经的“空壳村”变成了先进村、示范村、小康村。

和岩博村一样,越来越多的“空壳村”从人和体制上入手,强化农村基层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此来增强村集体发展的内生动力。

为了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盈利,基本消除“空壳村”,贵阳市选好配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实施“能人当家”工程,组织了500名涉农领导干部、农技人员、乡(镇)、村干部、龙头企业代表到台湾考察学习,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能力。充分发挥驻村工作组、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帮扶作用。

遵义市坚持把“一好六有”要求作为选配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标准,把一批自身有项目,能带动群众发展项目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提高村级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选聘了1433名“项目书记”,占全市村总数的85.3%。全市“项目书记”共领办项目918个,带动实施项目1240个,可带富35万余人。

毕节市通过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突出抓好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精准选派村“第一书记”,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帮助提高发展水平,通过选派1998名“第一书记”,实现全市所有贫困村全覆盖。

黔南州选派了1112名“第一书记”、5636名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和3090名“三情村官”进驻农村一线,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助力同步小康。

因地制宜 一村一策充实村集体“腰包”

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不足,归根到底是发展滞后的问题。

在消灭“空壳村”的行动中,拉动集体经济发展尤为关键。贵州各地结合“空壳村”的交通、资源、劳动力、资本等区位发展要素,因地制宜找对路子,积极拓宽增收新渠道,创造了不少“空壳村”成功“脱壳”的经验。

六盘水把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的突破口放在创新集体资产管理方式、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上,探索出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发展模式。

通过对农村资源核查清理、登记备案、评估认定,六盘水将村集体可经营性资产量化,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然后,采取存量折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将这些资源转换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

两年来,六盘水市共有4.2万贫困户、14.2万贫困人口参与“三变”,通过“三变”改革带动22万贫困群众脱贫;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8856.3万元,“空壳村”由2013年的53.8%下降到2014年15.3%,2015年已全部消除“空壳村”。

在贵阳,为了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盈利,全市启动实施了“3个20万”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延伸行动计划,2015年共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家庭农场10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50个,促进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

毕节市把培育农业产业、发展农业板块经济放在首位。通过实施“4321”工程、打造“六大农业板块经济区”,目前,全市马铃薯种植及商品薯种植面积156万亩,商品蔬菜228.5万亩,高山生态茶园达89.4万亩,特色经果林达102万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100万亩,有效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范文第3篇

通过这个问题的讲解,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自觉性。

第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引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必然要求。党的强调,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集体经济是农民共同致富的根基,是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物质保障。壮大集体经济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要求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而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保持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不但可以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还可以发挥好调节作用,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实现农民群众共同富裕。可见,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那种空壳村、薄弱村的现象必须消除,不但农民个人的钱包要鼓起来,农村集体的腰包也要鼓起来。

第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党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带领人民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党根据中国的国情,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来对待,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瞻远瞩地提出实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打赢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壮大了,势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增强农业发展潜力,促使农村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同时可以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兴办公共福利事业,更有效地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风尚等,这对于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及其重要。

第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力的必然要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这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要增强村级党组织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其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把周围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就要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实践证明,哪个地方集体经济发展得好,那个地方基层党组织说话就有人听,办事就有人跟,凝聚力、号召力就强。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增强凝力和战斗力,就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第二个问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不足

通过这个问题的讲解,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

第一,收入来源单一,发展不平衡。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大部分村集体无自身经营收入,主要靠镇(乡)划拨办公经费及单项工作奖励维持运转。而且发展不平衡,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仍有不少的“空壳村”。不少地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可利用资源。如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多数已将集体土地、山林、水库等资产全部包产到户或组,已无集体资产可用,没有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人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或与致富能手合股联合经营等方式,把潜在资源用好用活。少数村有集体资产,但由于地势边远,交通不便,导致开发利用价值不大。

第二、缺乏机制保障,发展后劲不足。部分村单纯依靠项目实施或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取“协调费”或“赞助费”,没有找到如何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实现持久发展的途径,一旦项目竣工或是企业停产以后,这些村又退回“空壳村”的老样子,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力不从心、后劲不足。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缺少“能人"。比如,很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且有的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经营能力,“小农”意识严重,缺乏长远眼光,认为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风险自己担、利益集体享,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裹足不前,畏首畏脚,不敢不愿担当。

第三,自身实力弱,支持力度不够。不少地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第一桶金”有的村很想发展经济,也看准了项目但没有“第一桶金,因缺启动资金无法实施只能望洋兴叹。而这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又不够有的村要办件事情因各种原因,在办理相关手续、证照方面困难重重,使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受限。上级在技术支持方面也不到位,不能适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需求。还有,对符合小微企业标准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优先立项扶持力度不够,金融机构未在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增加信贷额度、放宽抵押政策、降低信贷门槛等拓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融资渠道上给以“松绑”。

第三个问题:如何壮大和发展村级

通过这个问题的讲解,引导党级织和党员干部理清壮大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采取措施促进村集体经济得到一个较快的发展。

第一,加大扶持力度。对于纳人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范围的行政村,按照”中省尽力补助、市县适当投入”原则推进,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不足部分由市县财政安排解决。对各地自行扶持的行政村,地方财政要安排一定数额的补助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统筹使用好现有各项涉农财政支持政策,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采取资金整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地要落实国家支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税费减免政策,落实集体经济组织创建农产品品牌奖补制度,统筹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所需用地,鼓励银行业机构单列涉农信贷计划,依法扩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担保物范围,政府购买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项目安排要向集体经济组织倾斜,对村级惠民涉农项目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接,等等。

第二,健全工作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机制。强化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加强对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推行村党组织书记班子成员兼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党组织提名推荐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层负责人,选配合适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发展带头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事项,需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健全村集体经济法人治理机制。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明晰集体所有产权关系。健全村集体经济经营运行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灵活、管理有效、运行稳健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发挥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资产、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服务成员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健全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建立互惠互利的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分配方案,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集体成员大会形成同意决议后实施。以及健全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机制,坚决防止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资产流失等情况。

第三,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各级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财政和农业农村部门统筹推进,乡镇和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市、区)党委是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总体规划,定期研究解决突出问题;乡镇、村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实施,用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成果,做好土地流转协调、村民组织动员、引资合作服务等工作。组织、财政部门要严格把关、全程跟踪,并会同有关部门合力推进。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配合组织、财政部门为项目组织实施提供必要的规划指导、技术推广、产销对接等服务支撑。分类推进实施。各地要考虑发展阶段和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特别是对薄弱村、空壳村,着重给予资产性扶持,将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资产量化一定比例作为村集体资产推动村集体经济与当地区域经济更好融合发展。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村,要合理利用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结合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严格考核督查。各地要把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县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要稳步有序推进,加强监督检查,严格防止贪污、挪用、截留和虚报项目套取扶持资金,防止集体经济活动被少数人控制、滋生腐败。

“初心”就是出发时的目标、誓言或承诺。同志在作报告时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要不忘初心,作个不忘本源的坚持者。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发展壮大 农村 集体经济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12-02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是坚持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基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大局,而且关系到中国广大农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问题。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践形式和多种途径,坚定广大农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引导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在经济社会的重要意义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党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客观需要;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农村集体收入,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重大举措;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现实需要,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步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逐渐兴起,专业合作经济方兴未艾,集体资产总额和经济收入稳步增长。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地方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模糊,引导扶持不力;有的村集体经济缺乏新的发展途径,呈萎缩趋势;一部分村集体经济管理不善,资产流失、债务沉重;有些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经费短缺,村级组织开展活动困难。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改变,将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影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更新思路,创新举措,千方百计加快发展。

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现状

1.农村集体经济状况

据2013年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年报数据显示:全县共辖14个乡镇142个村(居)民委员会1563村(居)民小组;拥有总农户约13.25万户;农业人口46.28万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60049.79万元比上年增幅13.8%;集体经济总收入14376.29万元,仅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9%;当年有经营收益的村(居)90个,占全县总村数63.4%,其中:5万元以下的有40个、5-10万元的有13个、10-50万元的有22个、50-100万元的有4个、100以上的有11个;集体货币资金24240.90万元;资产总额85474.45万元。

2.壮大集体经济建设发展状况

全县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始于2005年,此项工作由于得到了县委、县人民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水县委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云发[2005]8号)、《中共红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红发[2005]9号)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制定《中共建水县委、建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建发[2006]1号)文件下发各镇党委、政府,县委及县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认真组织实施,而使我县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005至2013年间,全县先后按省级扶持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要求申请立项的单位达22个村民委员会,争取省级扶持项目专项资金216万元,带动本地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总投资402.92万元。目前承担项目实施能为集体增加经济经营收入的有18个村委会,吸纳解决本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1768人。如2011年省级扶持的曲江镇贫困村他龙村委会,改建前,市场是在不足200平方米的境内过往公路上摆摊设点进行贸易,每逢赶集日市场拥挤,公路两旁尽是商家的贸易摊点,人来人往,就连一辆摩托车也难以通行,严重阻碍道路交通,同时市场交易秩序十分混乱,严重地影响我村的生产和生活,制约着我村经济的发展。改建后,拓宽市场面积,道路交通通畅,市场秩序变得有条不紊,有效地解决了已往为争占交易地点而吵架打人的局面,使市场环境焕然一新,通过改扩新建19间商铺出租,村委会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仅年租房收入从原来的0.89万元增加到4万余元,年底市实现场经营收入6.5万元,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保证了广大村民生产生活及道路交通安全,本地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1.争取县委、政府有关领导重视与支持,及时依据上级政府文件精神要求出台《中共建水县委、建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建发[2006]1号)文件。

2.加强组织领导。乡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新时期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来抓,认真解决好集体经济中的难点 、热点问题。

3.承担项目的乡镇人民政府与项目实施村委会签订了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目标责任书。

4.对项目经费使用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云财农[2005]170号)文件执行,积极指导承担项目单位组织实施,先后下发了《建水县财政扶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的账务处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注意事项和要求》,并根据所承担村委会的项目实施方案和进程,及时足额拨付项目资金,对所拨付资金进行审计,避免了项目资金被截留、挪用、挤占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5.适时对所承担扶持项目的村委会进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指导,并请科技人员对其有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6.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制”。近年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全县14个乡(镇)都已成立机构村组财务,代管村(居)委会142个,占村(居)民委员会总数的100%;代管村民小组1328个,占村民小组总数的85%。共代管集体资金总额27140.56万元。

7.认真抓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每届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和承担建设项目资金专项审计。

2013年对实行农村财务委托的集体资金和账目进行审计,共审计1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和账目,资产总额达642.49万元;对第四届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进行专项审计,14个乡镇的138个村民委员会、1420个村民小组,共审计村组集体经济组织1558个单位,审计收支单据23.37万笔、金额144552.28万元,审计资金达9857.64万元;对下拨垫交税费债务化解补助资金的7个乡镇18个村委会97个村民小组进行专项审计,审计债权债务资金总额134笔283.2万元,化解债务补助资金20笔141万元并对债务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化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增加了农村积累。

8.突出重点,更新村干部思想观念,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的问题。找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点,及时帮助他们重新制定发展目标,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结合各村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寻求自己适宜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物质载体。

9.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坚持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五、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大部分村组集体积累底子薄,集体收入仅来源于少数的机动地,大多数村依靠集体土地承包收取少量租金等。

2.部分基层干部群众思想模糊,对新形势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部分村级班子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干部往往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资源优势求发展,影响了项目的实施。

3.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技术含量高、产品上档次、竞争力强的村办企业较少。

4.个别村还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侵占营私的腐败现象。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制约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5.从这些年我县承担项目实施情况反映出,从事种植业示范建设项目经济收益缓慢,经济增收不明显。

6.村级“两委”换届频繁,实行村民自治,新老班子交替无论在工作、思想、认识都很难达成一致,部分村出现新官不理旧事的局面,致使原来的建设项目得不到重视而后续工作无法实施。

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村集体积累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兑现奖惩。要把发展村级经济作为硬件任务,长期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规划,统一部署,狠抓落实,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集体经济结合起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工作职责,县委要成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制,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情况作为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对集体经济长期抓不上去,村级经济发展不起来的,乡镇党委书记不能提拨,乡镇党委和村党总支部不能评选先进,对发展村级经济作突出贡献的村组干部,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以调动其积极性。

2.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选准带头人,制定发展集体经济规划目标。选准一个群众公认、带头致富能力强的党总支书记,对加强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至关重要;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无钱办事问题,对促进农村党建工作、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千方百计增强党员的“双带”作用,对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至关重要。因此要能把一批年轻、文化素质高、观念新、会办事、能办成事、群众信赖的优秀党员选拨到村支部的岗位上,切实制定发展集体经济规划目标,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之路。

3.加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力度,严格规范集体经济管理使用,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全面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制。认真搞好农村审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检查、监督各乡镇村级农村集体经济运行,严肃查处村干部各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 发展 思路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48―01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新形势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是解决基层党组织长期以来无钱办事及活动开展难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就如何构建和平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和平镇基本情况

和平镇属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农业镇,地形复杂,干湿分明,年降雨量为9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6.5℃,全年无霜期不少于280天,海拔在1640米―2420米,平均海拔在2030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垂直气候差异大。13个村委会,15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业总人口2.2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1.5%,主要为彝族、苗族、傈僳族。耕地总面积31756亩(水田16889亩,旱地14867亩,人均占有耕地1.40亩。林业用地314546亩。水资源相对溃乏,并且东西片区分布不均衡。基础建设设施落后,以烤烟为主要经济支柱。

2当前和平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各村委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2.1村集体经济底子十分薄弱

2.1.1村属集体资源资产少。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荒”出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土地承包到户,林权均山到户,资产拍卖到户,属于村集体的资产、资源很少,出现了“分田到户,集体空肚”的现象,难以“筑巢引凤”。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现象突出,只能依靠上级拨款或群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法解决。

2.1.2“空壳村”基数大。全镇无集体资源、无集体企业、无集体收入的“三无”村和“空壳”村现象仍然突出。

2.1.3收入渠道少、来源比较单一。目前村集体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收取渔塘、山林承包、石厂沙厂矿山协调管理费等。通过集体企业生产或集体经营的收入几乎为零,有些村委会靠镇财政转移支付和各方面赞助资金成了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

2.1.4保值增值缺乏有效的途径,自我积累能力十分脆弱。经营性、资产性固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太少,靠赞助及镇财政补贴资金占了较大份额,由于这些收入为动态性的变数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切性,因而不能作为正常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2.1.5村级集体经济难以跨越信贷筹资门槛,难获得信贷资金支持。

2.1.6因招商引资工作不力,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不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土地不能规模化流转,无法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2.1.7发展不平衡性大。由于爱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成员思想认识及领导水平高低不同等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潜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平掌村委会7050棵小枣基地已经初见成效,但有些村委会连基本的发展思路都不清楚。

2.1.8村集体经济建设面临市场风险,村级经营水平和能力与抗风险需要不相适应。由于市场的风险性,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容易亏本,亏损之后很难再次继续筹资发展。

2.2认识不足,思想不解放。主要表现在:

2.2.1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少部分村干部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缺乏创新进取意识,发展缺思路,生产缺门路,收入缺财路,安于现状。有的村干部过度依赖上级扶持,积极性不高,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办法、找路子,“等、靠、要”思想严重。

2.2.2部分村级领导干部畏难情绪突出。特别是经过前些年发展乡镇集体企业的实践,成功的较少,失败的较多,村组干部思想有包袱,一方面怕搞不好,怕背负骂名;另一方面,又怕这届搞好了下届选不进村“两委”,白忙活一场,不愿意放手去干,有“一年看、两年干、三年等着换”的思想。

2.2.3学习领会上级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文件不深刻,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方法和优惠政策等不明确,特别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政策的不确定,村组干部的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不清、措施不力,缺乏“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抓”的工作连续性。

2.2.4部分村民集体意识淡薄。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和集体意识淡化,一些群众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无关自身发展,农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

2.3村委会没有专职管理人员,人员不配备或兼职,还有部分村干部存在新官不理旧事、新干部不接老账、换一拨人变一种想法和做法的现象,致使集体经济发展无规划、盲目性大,没有延续性。

2.4上级下达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很少,扶持资金额度低,上级只下达项目经费,无配套工作经费,给项目申报、实施、监督、检查带来困难。

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3.1加大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为增强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障。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库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注重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硬、致富本领和劳动能力强、文化高、观念新的各类人才选进村领导班子。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使他们既懂党务又懂经济,能充分认识新时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3.2挖掘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建立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无论是走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开发、企业带动、依靠服务创收等哪种发展路子,都要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比如①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引导东河水库周边及公路沿线的村委会大力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果蔬及稻米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东河米”、“九头山大白菜”、“和平油桃”、“和平冬雪梨”等小有名气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在平掌、邓家湾、杨梅山、大白石岩高寒冷凉山区积极引导农户种植高山反季蔬菜,如青早蚕豆米、豌豆等,其品质及市场前景相当不错。②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在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正确组织群众做好土地流转,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引进好的项目,还可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村庄整治等工程,合理开发集体土地资源,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③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东河水库、五台山森林公园等旅游优势,大力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通过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民俗文化等服务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④发展村级合作组织,开展服务创收。大力发展由村级组织牵头的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开展信息传递、物资供应、市场营销等经营服务,鼓励村集体创办综合服务社、便民服务店等,开展家政、环卫、养老、道路养护等服务和金融、保险、广电、通信等服务,增加集体收入。⑤盘活“三资”(资金、资产、资源),进一步提升村级“造血”功能,如将集体闲置的厂房,已死亡的无儿无女“孤寡老人”的土地、房屋,废弃的学校等收归集体所有进一步盘活,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