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破坏生态的现象

破坏生态的现象

破坏生态的现象

破坏生态的现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真空破坏阀 缓闭式 改造

中图分类号:TV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296-01

一、真空破坏阀工作基本原理

水轮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如停机,尤其是紧急停机时,导叶紧急关闭,会破坏水流的连贯性,导致水轮机转轮室及尾水管内形成真空,此真空随着导叶继续关闭不断增大,此时,如真空得不到及时补偿,气体破坏真空,就会造成负水锤,此力作用于转轮叶片下部,容易破坏水轮机顶盖密封跑水,严重时甚至造成抬机损坏设备。为防止此现象发生,在水轮机顶盖处安装真空破坏阀(一般十字方向对称安装4个),用以补偿负荷变化或紧急停机过程中的真空。

当转轮室内产生真空时,大气压力克服真空破坏阀内弹簧的力,将真空破坏阀阀体打开,进行补气破坏真空。当真空被破坏与大气压相同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关闭,完成一次破坏真空动作。

二、改造前工况简析

尼尔基发电厂位于嫩江上游,装设4台62.5MW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型号为ZZA833-LH-640,发电机型号为SF62.5-56/10850。采用平板密封式真空破坏阀。

尼尔基发电厂1-4#水轮机发电机组自2006年7月陆续投运以来,水轮机真空破坏阀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经常发生漏水现象,多台次机组发生过真空破坏阀大量漏水情况,甚至导致了水淹水导故障的发生。

经过多次分解检修,分析认为造成真空破坏阀漏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平板密封结构的真空破坏阀,在经过多年运行,动作过程中由于震动,轴套磨损严重,导致阀轴径向偏移,造成密封不严,致使阀门漏水;

2、阀门密封面材质易磨损,造成密封不严;

3、在真空破坏阀动作过程中,由于震动造成密封压圈沉头螺丝松动,密封不严,导致漏水。

4、真空破坏阀动作过程中,如出现硬物卡阻,阀体不能复位,会造成漏水,严重时甚至发生水淹水导事故。

三、技术分析

为避免平板密封式真空破坏阀材质易磨损、密封不严、以及动作补气后容易卡阻等缺陷,经过考察研究,决定采用最先进的缓闭式、锥形密封和浮球二次密封结构的真空破坏阀(如图1)。

这种真空破坏阀具备如下优点:

1、阀轴、活塞、活塞杆、密封压板、浮球、螺母螺钉等部件采用不锈钢材质。

2、阀体结构设计合理,检修、维护方便,能够有效地降低真空破坏阀在运行中的振动、噪音。

3、真空破坏阀密封面采用锥形密封结构。以保证真空破坏阀在复归过程中阀杆与阀门的同轴性,使得动作灵活,整体密封可靠,不发卡,不蹩劲。

4、阀盘、阀杆、调节阀、密封条压板螺母、螺栓均有可靠防松动措施。

5、采用自防沙密封轴套,减小真空破坏阀在运行过程中轴套磨损量。

6、采用空气缓冲式阀体结构,并采用备用耐压浮球结构,当阀体发生卡阻现象造成漏水时,浮球在水浮力作用下能够做到二次密封,防止水淹水导事故的发生。同时,浮球可单独更换,利于检修维护。

三、改造后试验

1、实验目的及内容

真空破坏阀改造后,要在投入运行前进行试验,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试验内容如下:

⑴、测试缓闭式真空破坏阀静水状态下,其密封部件有无渗水情况,在阀盘密封失效状态下,二次密封(浮球密封)的密封效果是否良好。

⑵、测试缓闭式真空破坏阀动水状态下,其密封部件有无渗水情况,在机组开机后,观察轴杆抽动回力情况,对稳速器的调节阀进行调节。在开机状态下调节导叶开度,增减水流量,检查缓闭式真空破坏阀动作情况、缓冲器撞针撞击后缓冲情况及阀盘密封情况。

2、试验过程

⑴、静水试验

①、尾水门提起,进口门落下,尾水管内有水状态。

②、检查缓闭式真空破坏阀阀盘密封情况,密封无渗水。

③、使用5吨千斤顶及专用工具逐一将4台缓闭式真空破坏阀阀杆顶开,模拟阀盘密封处于失效状态,使水流进入二次密封(浮球密封),检查二次密封密封情况有无渗水。

⑵、动水试验

①、机组开机状态,空转。

②、开机时检查缓闭式真空破坏阀补气过程,补气量满足要求。

③、缓闭式真空破坏阀补气,阀杆动作恢复时,调节稳速器保证阀杆回位延时3s,缓冲器调节螺母调整至15mm刻度处,使阀杆与稳速器撞针接触到位同时使阀盘密封无严重碰撞,并保证阀盘在动作过程中无水流溢出。

④、机组开机状态下,空载状态保持5分钟,并网后带10MW、30MW负荷分别保持1-5分钟,然后带满负荷保持1-5分钟,最后机组停机。在开机、调整负荷以及停机过程中,增减机组过水流量时,分别检查真空破坏阀补气动作情况正常。

⑶、试验结果

缓闭式真空破坏阀在静水状态下,其密封部件无渗水情况,在阀盘密封失效状态下,二次密封(浮球密封)的密封效果良好。

缓闭式真空破坏阀动水状态下,其密封部件无渗水情况。在开机状态下调节导叶开度,增减水流量,缓闭式真空破坏阀动作灵活,密封可靠。

四、应用效果

缓闭式真空破坏阀安装并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后,发现效果良好,具备以下优点:

1、改造后的真空破坏阀,在运行过程中,减小了机械振动对阀轴及阀门的损伤;

2、真空破坏阀在复归过程中可以保证阀杆与阀门的同轴性,动作灵活,整体密封可靠;

3、自防沙密封轴套,减小了真空破坏阀在运行过程中轴套磨损量;

4、采用备用耐压浮球结构,作为真空破坏阀漏水的情况下的二次密封,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破坏生态的现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白族作家;张长创作;生态意识;反思;期盼

当代著名白族作家的代表之一张长,其创作多以小说著称,诗歌和散文也小有成就,主张用真实的手法讲述自然,还原事物本身,致使其创作蕴含了极其重要的生态意识。张长把眼光放在现实生态的揭示上,并对造成环境破坏的行为进行揭示与批判,进而构筑自己的生态理想,使他的创作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张长创作对现实自然生态被破坏的痛惜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张长用自己的笔揭示了动物惨死的现状。“两丈高的火苗像无数窜起的火蛇,摇摆着上身,觊觎着莽莽苍苍的森林。……还有麂子,来不及逃跑的麂子也倒下了。一条烧焦的腿伸向空中,兀自痛苦的颤抖,然而眼睛却永远闭上了。”[1](《希望的绿叶》)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放火烧荒,导致动物无家可归,那烧焦却依然伸向空中的腿不正是对生的渴望、对曾经自由美好家园的向往吗?作家张长通过动物对生的渴求来揭示生态破坏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在长篇《太阳树》中也写道“所有的寨子每到干季便把大片大片的森林砍倒放火烧荒,然后下种。年年如此;一个山头砍光了,无树可砍了,水断了,土瘦了,全寨子便又搬到另一片森林里住下,又砍,又烧!世代如此。几千年来砍光了烧光了多少山头?”[2]砍伐森林并不能真正使人填饱肚子,只会使森林毁坏的更快。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渴望建立和谐生态的呼唤。这种生态意识的出现不是偶然,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的,出生在云南大理云龙的白族张长,深受白族文化的生态意识的影响,“白族的祖先懂得:植树造林是生存的需要,并有崇拜树的习俗。”[3] 张长在这种崇树、护树的生态观念的启蒙和熏陶下,对树也有着特殊的情感,因而,其作品中才有了《太阳树》、《最后一棵菩提》、《希望的绿叶》、《落叶》、《满贤林》等与树有关的体现生态意识的文字,才出现对森林遭到砍伐的痛惜。

二、对造成生态破坏现象的反思

张长在版纳地区近20年的工作经历,使他对版纳、瑞丽边地的生态破坏有直观的感受,并体察到、人类中心主义是造成生态破坏的根源。

在《希望的绿叶》中写到一个大队干部接到报告说山林起火,火势在迅速扩大,请组织灭火。“‘什么!’‘山火?’‘谁家的鸡跑了?’‘啊哈,这瘟鸡!’苏委员忙着抓自己的鸡去了,再没下文。火呢?三天三夜,自生自灭。一只鸡的代价是三万亩森林。”[4]文中塑造了热爱这里一草一木的汪樨,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张张绿叶,一片片森林毁掉,为此,他不断的写椿树被砍倒成片的林被毁的报告,张长通过汪樨形象来倾泻自己的生态意识和对的质疑,揭示出在自然生态破坏的问题上,是一重要的推动力。

张长看到现代科技的发展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他用创作表达着对这一现象的反思。在《太极》中尼姑娘蜜芭第一次坐火车觉得火车是一条可怕的大蛇,她觉得街上的人就像有豹子在后面撵着似的,板着脸紧张的朝前赶。就像老林里的一种黑蚂蚁一样匆忙。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思想价值观,蜜芭都非常的不适应,她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被关在厩里的猪,没有自由且无事可干。由于价值观的不同蜜芭的思想受到巨大的冲击,由家乡猎物均分的观念到北京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转变都使她感到恐慌。面对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工业污染、唯利是图、声色犬马,她像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她不理解为什么人要为了金钱而改变自己?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要利用与被利用?这一切的“为什么”都使她迫切的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归自己的民族。作者在小说中通过蜜芭到北京的所见所闻以及她的心理感受向我们呈现出作家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恐慌和对生态自然的渴望。

三、张长创作中生态和谐理想的构建

面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精神世界的污染,作家张长迫切需要一块灵魂的净土。张长通过构建生态和谐的理想世界来抒发自己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向往。

张长在其创作中通过各种生物与自然的联系来构建自然生态和谐的理想。这体现在《太阳树》、《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鸡们》、《不死绿》等中。尤其是《太阳树》通过描写一家三代的生死爱恋、历史际遇,充分展现了他们与森林、与自然之间的不解之缘。文中三代人都是在极其宁静美好的自然森林中完成他们的野合,在自然的环境中达到灵与肉的结合。第一代中的陈志生活在太湖边,因抗战爆发投笔从戎来到傣族地区遇到了傣族姑娘罕香并一见钟情。他们在大黑山森林中、在蓝天、沙滩、阳光、孔雀的见证下成为夫妻。在这样优美宁静犹如天堂的地方,人与自然万物仿佛都是一体的,他们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且高度契合,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幽邃意境。这种自然生态的描写,都源于张长对这块土地的热爱和长期的生活体验。第二三代也是如此,他们都与自然生态融为了一体,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他们全部的真情。《太阳树》意蕴深长,作者以自然生态的和谐来讴歌生命的生生不息,突出了对自然生态的描绘,着重表现了人类对自然和谐的精神追求。

在其笔下还构建出一派民族团结和谐的景象。张长是一名白族作家,且多民族杂居的版纳工作了近二十年。使得他见证和体验了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的民族和谐。因而,其《空谷兰》、《傣寨之夜》、《竹楼・纹身・对歌》、《尼人的婚礼》、《贺新房》、《节日的烟火》都描绘了各个民族淳朴友好、互助互敬生活在一起的场景。《空谷兰》不仅描写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也描写民族的团结与和谐。在那些忙碌过后的夜晚里,寨子里的年轻姑娘都会一起搂着肩膀,唱起一支古老的情歌。随着歌声的节奏,她们轻轻摇晃着身子,那么的舒畅,仿佛都沉醉在自己的歌声中了。当猎人猎到猎物时,他们会吹响牛角芦笛,敲打着木棍,呼唤族人与他共享猎物,之后猎人们会把猎物开膛,给全寨子每家都分一份。和谐已经融入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张长通过对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民族节日以及民族之间的交流来表现人文社会的和谐,从而创建和谐的生态理想世界。

总之,作为一个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作家,张长的生态意识形成是民族文化和地域环境共同的产物。他用发展的眼光和独特的智慧看待生态环境的破坏,客观的揭露了生态破坏的现实,表达了张长对生态和谐的憧憬和向往。张长的创作通过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探讨体现了作家的民族生态观。张长的生态创作有力的推动了生态文学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发展,为西南地区环保事业做了巨大贡献。

【注 释】

[1][4] 张长.希望的绿叶――爱是爱的伙伴.短篇小说卷[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16-21.

[2] 张长.太阳树[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138.

[3] 邓家鲜,张朝举.当代云南白族作家文学中的生态意识探勘[J].大理学院学报,2012(8).

【作者简介】

破坏生态的现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

1、前言

人类用地球表面的资源和环境创造了丰厚的财富,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与此同时人们正生活在一个被丰厚的物质包围着但环境残缺的一个现实生活中。人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奢靡生活,却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资源的稀缺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渐渐由人口与经济关系到人地关系,主要方面有资源的稀缺和环境污染。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给环境人工空间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以至于动植物种的灭绝、生物种类的多样化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生物性病理变化,人类急需为自己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反思。大自然的报复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警觉,人们明白了要依赖大自然生活就不能再肆无忌惮的对大自然进行破坏,要保护大自然这样才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生活中的高污染、高消耗给人们带来了一时的生活享受,却不能将享受持续到底,否则人类毁灭的不仅是生态环境,甚至是人类本身。

2、生态发展

生态发展模式即为“绿色模式”,是由工业化发展模式演变而来,也是对现今社会工业化发展模式的一种否定。代表着人们已经不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将生态环境抛在脑后的工业发展模式,将专注于各方面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强调出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两者的统一性,两者应该和谐相处,这将是人类向新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着交通业的飞速发展,从而使公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发达,汽车总量和公路公里数的持续增加使社会的经济带来了繁荣一新的景象,使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便利。但是公路工程发快速发展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污染环境、古文化的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等问题,植物的大量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在生态发展的理念中,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3、公路工程建设中环境问题体现和问题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的公路总里程数由最初的652Km发展到现在的2.52万Km,公路的总公里数以发展到世界第二,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但是公路密度和公路总里程数的指标却比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相差甚远,由此可见虽然公路总里程数位居世界第二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改革开放后,公路工程建设不论质和量都有了很大的飞跃。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距离有了很大的缩短同时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方便。但是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环境和地址等各个方面造成了一定的损坏。高速公路建设期间,由最初向山区延伸,地形和地质的复杂也要求道路设计标准越来越高,公路建设中对原有植物和水系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相关问题,导致了神态环境的不平衡。

3.1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污染。公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指在公路工程建造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和车辆排放的尾气污染。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公路施工最大的特点为开挖土基,在挖土基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对环境有着严重的危害。公路通车以后大量的汽车开通,汽车的尾气主要由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组成,这些有害气体混合在一起加剧了全球的“温室效应”对空气和大自然有了严重的污染。大量汽车的增加,汽车尾气以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越来越人性化的公路在道路旁设置加油站、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但由于人类的随意丢垃圾和污水的随意排放,对周围的河流水质严重影响,这些行为可能给附近的村民带来疾病,严重危害村民的日常生活。

3.2公路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和文化古迹的影响。公路与自然景观的不协调成了公路对自然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如何与景点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显得尤为重要。在高速公路向山区发展过程中,对树木的任意砍伐、岩石等,对大自然进行了严重的破坏并影响了其美观。公路工程建设中随着公路的延伸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历史文化古迹,此时文化古迹必定不保,但是被破坏的古迹往往无法挽救,成为人们最大的遗憾。

公路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损害,公路工程建设中大量开挖将地表值破坏,使其与植被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在水流冲刷和风蚀作用下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在隧道建设中如有对弃渣进行处理不当,对产声水土流失的现象极高。水土流失导致了大量土地的贫瘠化,加剧了洪水对人类的灾害。

3.3公路工程建设中诱发的地质灾害。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到处损坏草木、乱倒沙石等现象,在修路切坡时,由于大量的挖、填将原有的地形完全破坏了,经常导致崩塌现象。在施工时如果有超挖及排水不畅的问题会发生滑塌和滑坡现象,而在高路中因为压实力不够产生的沉降现象时有发生。公路工程建设中因为切断了水层或者是揭穿隔水层,经常出现水上升或下降等不稳定情况,产生一系列的水文地质问题。

3.4公路工程建设中占用耕地问题。如果有大型的工程项目,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占用耕地是不可避免的,公路建设占用大量的农田现象,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农业发展和附近农民的生活。

3.5公路工程建设对动植物种的影响。公路工程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方便。但是在公路建设中常常因为修进了深山老林或草原等相关地点,才有可能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大量破坏了森林及神态环境。在森林破坏的同时,大部分的野生动物因为活动通道受到阻隔而逐渐减少甚至是濒临灭绝。

4、公路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4.1合理规划,优选线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根据当地的现况,反复论证后得出最优化的施工路线。

4.2精心设计,保护环境。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各种情况下的问题点均已列出,在设计施工路线时,应把所有的问题点考虑在内,将所有不必要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达到保护环境、保护人民的重要责任。

4.3科学施工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将所有的废弃物区分放置,并合理利用。这样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在无形中也保护了环境。

4.4精心养护,安全运营。在公路工程建设结束后对环境的保护依然重要,对于噪声污染和环境污染人人需要注意外,相关部门也要及时控制,将环境保护到底。

4.5完善法律、法规,学习经验,培养综合型人才。制定关于公路工程与生态环境相关额规程和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律可循。对不符合生态发展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学习发达国家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并采纳合适的相关对策,更好的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

5、结束语

在我国公路建设发展的最好时期,我们要根据生态发展模式理念,将社会、经济、环境等效益综合考虑,在保证环境的前提下,让人民生活的更加愉快、便利。从而实现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破坏生态的现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面板堆石坝;面板挤压破坏;变形控制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085

施工技术的进步是面板堆石坝坝高得以提升的基础,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近些年来国内外设计并建造了一系列高面板堆石坝。这些坝高超过150m的面板堆石坝压力承受和变形特性与之前的百米以内大坝都存在差异,坝高增加导致的面板压力增大和应力水平的增加容易导致坝体的异常变形,进而出现挤压破坏的问题,威胁坝体防渗体系的安全。

1 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

混凝土面板以薄板结构直接与堆石坝坝体相连,因而堆石坝坝体的变形会对混凝土面板的应力变形性态产生直接的影响。面板堆石坝正式投入使用之后,应力状态将更为复杂,这主要是因为施工期对面板承受的外界荷载力较小,而蓄水期外界压力增大,堆石坝坝体堆石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性态改变,其中又以大坝上游的变化最为明显,坝体的变形进而会对面板的应力状态和变形性态产生影响。

坝体堆石在施工期的位移主要是受到自重作用的影响,其中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是其主要的变形方式,坝体中部的堆石沉降较为显著。堆石坝坝体上部和坝体底部的位移方向相反,受到堆石水平和垂直位移的共同作用,坝体上部对实体向坝内位移,而坝体底部则是向外侧位移。进入蓄水期之后受到水压的影响,坝移的趋势将继续加强,坝体顶部和底部不同方向的位移将加剧坝体变形的趋势。

传统高度较低的面板堆石坝由于堆石比较弱的材料特性,堆石坝坝体沉降变形影响最大的区域一般会在坝体的下游段,而高面板堆石坝由于高度增加将导致坝体上部向下游侧水平位移的增大,下游堆石坝坝体将出现后仰的变形趋势。

2 面板挤压破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2.1 面板接缝设计

最早是以木条作为堆石坝面板接缝的填充材料,而这种柔性填充物在使用中容易导致面板周围缝隙的增大,影响堆石坝的正常使用。为了避免这种因填充物不恰当导致的使用安全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面板堆石坝建设中面板压性缝之间是没有填充物的,面板与面板之间直接进行接触。但是硬性接触使得面板无法顺利沿坝轴线方向进行位移,面板应力无法处理。传统高度较低的堆石坝产生的位移作用力较小,面板沿坝轴位移所积累的应变能也只会导致面板应力的增加而不会产生过大的危害,但是高面板堆石坝面板位移作用较大,面板承受过大的应力将直接导致挤压破坏现象的出现。针对以此需要在高面板堆石坝的压性缝中设置适当的填充材料,一般来以坝体上部面板的填充为主。柔性填充材料可以吸收一定的位移作用力,从而将面板沿轴位移积累的应变能进行释放,预防挤压破坏问题的出现。

2.2 坝体变形

进入蓄水期之后坝体变形更为明显,混凝土面板受到坝体变形的影响自身的受力结构、受力大小等都将发生变化。坝体变形是导致面板挤压破坏问题出现最为主要的原因,其中堆石的填筑方式、材料自身的性质以及压实情况都会影响坝体的变形系数。根据目前我国的工程经验来看,大多采取中等硬度的堆石材料,为了尽可能降低变形值堆石空隙度也较之传统的大坝有多降低,堆石填筑密度随之提高。填筑工序对于坝体变形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因而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为了满足施工导流度汛的要求,需要对堆石坝进行上下游建筑面平行上升的填筑策略,从而减小坝体不同部分的填筑面高度差值,改善高面板堆石坝坝体的变形性态。不均匀变形会对坝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因而需要对坝体变形进行合理的控制,在主堆石区和次堆石区采取特性相当的材料,减小不同区域的材料差异和变形趋势差异。

2.3 河谷形状

河谷形状会直接影响堆石坝的应力特点,进而对其变形趋势产生影响。其中河谷底部的岸坡的坡度大小、岸坡的对称性、坝肩台地的存在与否以及河谷的宽度都会影响堆石坝面板和坝体的受力结构和应力分布。当河谷的宽度及高度都比较小时,面板在河床中部的区域会受到更大的应力,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措施将极有可能导致挤压破坏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V形河谷中部河床面板的挤压应力也更大。就目前发生挤压破坏现象的高面板堆石坝来看,河床往往都较为狭窄,挤压应力积累较快。针对于此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形的面板受力情况,对于河床不同部位的面板采取不同的材料,或者是采取其他的防止应力过快积累的措施,降低挤压破坏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2.4 坝高与面板厚度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更容易出现挤压破坏问题,可见坝高会对面板挤压破坏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坝高对面板挤压破坏的作用方式体现在坝体高度的增加会导致大坝整体变形量和应力的增加,进而会增加坝体堆石的流变变形,面板将承受更大的应力。混凝土面板的厚度并不是均一的,坝体顶部的面板厚度最薄,在该部分也最容易发生挤压破坏现象,针对于此需要对混凝土面板的厚度设计进行创新,尽可能增加面板的承压面积,避免面板厚度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挤压破坏问题。

3 结束语

高面板堆石坝面板挤压破坏现象的出现会对大坝的防渗体系造成严重的危害,因而在进行设计和建造之时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避免坝体变形过大可以从材料选择、钢筋布设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抗挤压破坏措施,同时还可以利用粉细砂或者是粉煤灰代替黏土铺盖,提高高面板堆石坝系统整体的淤填自愈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津磊.挤压边墙设计参数对堆石坝面板应力与变形的影响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4(04).

破坏生态的现象范文第5篇

作者简介:李国平,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通讯作者:郭江,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区生态补偿。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编号:12&ZD072)。

摘要从开采企业应缴的生态环境补偿费和政府财政支出两个角度探讨能源资源开采过程中生态环境的补偿费偏少的问题。煤炭企业每开采1 t煤应缴的生态环境补偿费约为11.12-12.9元,最多只能补偿因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损失的1/3,资源开采企业应缴的生态环境补偿费远远低于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的水平要求。能源资源富集区地方财政的生态环境支出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难以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治理经费所占比重偏小,限制了生态环境治理经费的支出;另一方面,现行财税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地方财政增收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导致地方财政支出资金来源不足,造成地方财政不能满足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要求。最后,从明确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环境补偿的原则、改革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环境补偿税费体系、增强地方财政的增收能力三个方面提出完善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环境补偿费来源渠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环境;治理;补偿费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07-0042-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7.007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开采,往往都是以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外部不经济现象。为了有效地矫正能源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外部不经济现象,通常采取生态补偿的手段使这种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生态环境补偿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任务。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实践多属于“抑损”型的生态补偿,是获益的经济系统对受损的生态环境系统的补偿[1]。恢复治理因资源开采破坏的生态环境,需要大量的生态环境补偿费作为保障。当前我国能源资源富集区的生态环境补偿费主要来自来两个途径:一是资源开采企业上缴的生态环境补偿费,二是政府财政拨款。但是补偿费远不能满足资源开采带来的巨大生态环境破坏[2]。生态环境补偿费的不足,直接导致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为了进一步研究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本文以榆林市作为研究对象。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拥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随着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截止到2010年,榆林市煤炭采空区达499.41 km2,每年新增70-80 km2;已塌陷118.14 km2,每年新增30-40 km2。至2007年,榆林市因煤矿采空区塌陷造成2 805户、9 585人受灾,损毁房屋4 500多间、耕地2.4万多亩、林草地65 800多亩;湖泊由煤田开发前的869个减少到79个。目前,榆林市的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未达到治理的要求,其中生态补偿费不足是影响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结合榆林市的实际情况,从开采企业应缴的生态环境补偿费和政府财政两个角度探讨能源资源开采中的生态环境补偿费偏少的问题及对策。

1能源资源开采企业应缴的生态环境补偿费分析1.1能源资源开采企业应缴的生态环境补偿费

我国能源资源开采企业应缴的生态环境补偿费主要有两类,一是生态环境治理费,二是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征收生态环境治理费属于事后行为,能源资源开采企业缴纳生态环境治理费后,政府将代替企业承担起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征收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属于事前行为,该行为一方面能够激励企业认真履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以获得保证金的全额返还;另一方面,约束企业规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的行为,使其为忽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付出代价。虽然,生态环境治理费体现了“谁破坏、谁付费”的原则,使得能源资源开采企业为自己的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买单,但是,能源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往往治理难度大、周期长,甚至有些破坏是不可逆转的,所以,企业上缴的生态环境治理费可能不能满足整个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过程中的费用开支。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作为生态补偿费的有效补充,能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企业参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行为。生态环境治理费和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能够从事前、事后两个阶段,有效地保证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任务的完成。

根据各级政府部门的规定,榆林市煤炭开采企业应缴的生态环境补偿费主要涉及以下名目:水土流失补偿费、煤炭矿井废水处理费、煤矸石排污费、地表塌陷补偿费、煤炭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等。具体标准见表1。

综上,榆林市每开采1 t煤应缴的生态环境补偿费为11.12-12.9元。

李国平等: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7期1.2能源资源开采中的生态环境破坏的损失水平

李国平等[3]根据煤炭开采给当矿区大气、水、土壤、植被等造成污染破坏的统计资料,以2003年为计算口径,估计出陕北地区平均每开采1 t煤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约为34.63元。茅于轼、盛洪和杨富强[4]以2005年为计算口径,估计全国开采1 t煤炭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损失约为69.47元。吴文洁和高黎红[5]从环境污染损失和生态破坏损失两个方面对榆林能源资源开采的环境代价进行估算,得出,2008年榆林地区平均每开采1 t煤炭会带来约 78元的生态环境破坏损失。

本文以2009年为计算口径,分别对李国平等、茅于轼等、吴文洁等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折算,得出他们三人的估算值分别为:41.40元/t、78.52元/t、77.45元/t。需要指出的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破坏状况的估计的复杂性、计量数据收集的难度和计量方法的差异,是引致以上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的原因。

1.3能源资源开采企业应缴的生态环境补偿费与生态环境破坏损失价值的比较从当前榆林市煤炭开采企业应缴的生态环境补偿费标准来看,企业应缴的生态环境补偿费远远小于生态环境破坏的损失价值。如果以李国平等估算的生态环境破坏

表1榆林市煤炭开采企业应缴的生态环境补偿费

Tab.1Compensation paid by coal mining

enterprise in Yulin City

项目

Item征收标准

Collection

standards依据

Basis生态环境

治理费水土

流失

补偿费5元/t2009年实施的《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得知陕北地区征收水土流失补偿费的标准:原煤5元/t、石油30元/t、天然气0.008元/m3。矿井

废水

相关期刊更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金属矿山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金属学会

水力发电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