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长制工作进展汇报

林长制工作进展汇报

林长制工作进展汇报

林长制工作进展汇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气候变化;碳市场、绿色碳基金;林业碳汇

中图分类号:X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3―0095―03

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环境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1.“碳汇”问题产生的国际背景

1.1 温室气体增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了《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报告指出:2005年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为379ppm,远远超过工业革命之前的280ppm。预计未来20年,每10年全球平均增温0.2℃,如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在2000年水平,每10年仍会继续增温0.1℃;如以等于或高于当前速率继续排放,本世纪将增温1.1~6.4℃,海平面将上升0.18米~0.59米。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的出现频率与强度增加。该报告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8~4℃,海平面升高18厘米~59厘米。

第四次评估报告称,过去5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与人类大规模使用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有关。因此,有效控制人类活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或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相反,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就称之为“碳源”。因此,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主要是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源)和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汇),即增加碳汇。于是“碳汇”成为了一个新的话题,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1.2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

遵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鉴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已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历史事实,《京都议定书》要求签约的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即附件一国家)在2008~2012年的第一个承诺期内,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为有效实现附件一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制定了联合履约、排放贸易和清洁发展机制三种灵活机制,帮助附件一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减排义务。

清洁发展机制是指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增加吸收温室气体的项目。项目所获得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完成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指标;排放贸易是指那些已经完成了减排目标的发达国家可以把超额完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卖给其他发达国家;联合履约与清洁发展机制原理相同,只不过是在发达国家之间开展的项目合作。在《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这三种履约机制中,清洁发展机制是唯一与发展中国家有关的机制。这个机制既能使发达国家以低于其国内成本的方式获得减排量,又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先进技术和资金,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清洁发展机制被认为是一种“双赢”机制。

1.3 林业成为碳汇的重点

《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条款中,充分认可森林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因此,在第一承诺期内,把造林再造林列为唯一合格的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即附件一国家可以通过到发展中国家实施造林再造林项目,所获得的碳汇(碳信用额度),可用于抵减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避免削弱环境效果,《京都议定书》规定在第一承诺期内,附件一国家每年从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中获得的减排抵消额不得超过基准年(1990年)排放量的1%。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至此,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正式启动并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1.4 森林的碳汇功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就是“汇”。因此,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的这种碳汇功能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对稳定乃至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发挥重要作用。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适应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森林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森林管理,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加大湿地和林地土壤保护力度;大力开发与森林有关的生物质能;加强对森林火灾、病虫害和非法征占林地行为的防控;增加木材使用,延长木材使用寿命等都将会进一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固碳能力。而且,通过植树造林方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工业活动减排的成本。

2.国际碳市场发展概况

2.1 国际碳市场产生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催生了国际碳市场。由于碳信用指标可以跨越国家界限进行交易,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形成了履行《京都议定书》协议的“京都市场”和不以履约为目的的“自愿市场”。近些年,由于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高度关注,以及国际各类“碳基金”的推动,国际碳市场发展较快。2007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量与交易额分别为2 300万吨与7 200美元

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国际碳市场的交易量有可能达到3 000亿美元。

2.2 国际碳市场中的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是国际碳市场中的组成部分,但规模很有限。2006年,森林碳汇(碳信用)交易额只占到“京都市场”的l%(摘自美国林业者协会(the Society of American Foresters)的报告)。因为目前国际碳市场特别是“京都市场”中交易的绝大部分是减排项目,既减少排放源的项目,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甲烷回收等;而林业碳汇项目由于涉及较为复杂的技术环节和要求以及较高的交易成本,使得大部分附件一国家如欧盟、加拿大等不接受“京都规则”的林业碳汇项目。截至目前,全球通过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理事会批准注册的林业碳汇项目只有2个(中国和印度各一个),其中第一个是“中国广西珠江流域再造林项目”。而在“自愿市场上,林业碳汇项目相对较多。”一是一些

区域性气候变化政策的要求。如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的政策,允许工业能源企业通过购买造林产生的碳汇来抵消其温室气体排放,二是一些环境组织或者企业自发倡导,也包括一些个人自愿参与的活动,出资直接造林或者间接购买造林累积的碳汇,树立企业环境形象、展示社会责任。不过,分析人士认为,欧盟市场准入政策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有所改变,各种自愿购买碳汇的行为会越来越受到环保组织和一些企业的重视,国际碳市场的碳汇交易总体将呈现上升趋势。美国的相关研究报告指出,到2012年,森林碳汇在国际碳市场的比例将可能达到10%。

3.我国碳汇林业发展现状与意义

3.1 碳汇林业概念

中国虽然目前不承担《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植树造林取得了巨大成绩,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8.6%增加到现在的18.2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全球的森林资源呈下降趋势,但亚太地区的森林是增加的,主要来自于中国。中国每年净增加森林面积300多万公顷,弥补了其他地区的森林高采伐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建设现代林业,发展山区林特产品、生态旅游业和碳汇林业”。所谓碳汇林业即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的林业活动。也就是要遵循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增加森林碳汇功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为目标,综合运用市场、法律和行政手段,促进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的林业活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同时,鼓励企业、公民积极参与造林增汇活动,展示社会责任,提高公民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气候意识;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功能和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大规模植树造林不仅提高了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也吸收固定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据专家估算:1980~2005年,我国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管理活动,累计净吸收二氧化碳46.8亿吨,通过控制毁林,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3亿吨,两项合计51.1亿吨。全国森林净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同期工业排放总量的8%,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作出了重要贡献。

3.2 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

作为全球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即“中国广西珠江流域再造林项目”,为全球林业碳汇项目作出了有益探索。该项目于2006年11月获得了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的批准,成为全球第一获得注册的清洁发展机制下再造林碳汇项目。项目通过以混交方式栽植马尾松、枫香、大叶栎、木荷、桉树等树种,预计在未来的15年问,由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按照4美元/吨的价格,购买项目产生的60多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目前,购买碳汇的资金已按年度到位。该项目的实施,为周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迁徙走廊和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有效控制项目区的水土流失,为当地农民提供数万个临时就业机会,40个长期性就业岗位,有5 000个农户从出售碳汇以及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获得收益。

3.3 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建立与运行

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对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的需求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平台,既能增加森林植被,巩固国家生态安全,又能以较低的成本帮助企业志愿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为企业自身长远发展抢占先机。这个平台就是2007年7月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共同发起建立的中国绿色碳基金。截止2008年底,中国绿色碳基金已获得3亿多元人民币,在全国10余个省区完成碳汇造林200多万亩,预计今后的10年可固定二氧化碳1000~2000多万吨。

此外,一些个人也积极捐资到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以吸收自己日常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消除碳足迹”。为了充分体现生态服务市场的概念并与普通的公益捐赠有所区别,国际上将这种行为看成是一种“购买”二氧化碳的行为。也就是说:企业和个人的出资造林是有回报的,这个回报就是森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因此,凡是捐资到中国绿色碳基金的企业和个人,所造的林木都要按照规定的计量方法计算碳汇,并且在网上予以公布。目前,中国绿色碳基金在“中国碳汇网”上为企业和个人都建立了“碳信用”账户;个人捐资可获得公益性免税发票、购买凭证(表明买到碳汇的数量)和车贴。目前个人捐资已在北京八达岭林场营造了碳汇林。

3.4 我国发展碳汇林业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森林在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功能与作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工造林大国,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不仅保护和改善了中国的生态环境,也为全球减缓气候变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林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实施碳汇林业项目,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意义重大。一是充分发挥我国林业在当前和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中的独特作用,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二是加快我国林业与全球热点问题、特别是国际森林进程的结合步伐,进一步提升我国林业地位;三是拓宽林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改变生态建设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格局。引人民间资金参与植树造林,探索生态建设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同时推动我国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发育,补充完善国家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四是有利于推进我国造林质量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碳汇交易的额外收入,激励造林者“种一棵、活一棵、成才一棵”,为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和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功能与作用,作出积极贡献。

注释:

①IPCC作为国际气候变化问题评估的权威机构,于1990、1996、2001、2007年了四次评估报告

②造林是指在过去50年来的无林地上开展的人工造林活动;再造林是指在199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上开展的人工造林活动.

③世界银行.国际碳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R].2008年报告,2008,(05).

参考文献:

[1]李怒云.中国林业碳汇.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张小全,武曙红.中国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指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周洪,张晓静.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市场化机制初探[J].中国林业,2003

[4]赵景柱,肖寒,吴刚.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与价值量评价方法比较[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2)

[5]周晓峰等.森林生态功能与经营途径[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6]S. Solomon, D. Qin, M. Manninget al. l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2007).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1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m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New York: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林长制工作进展汇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碳汇林;经营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13902

1引言

碳汇林建设是科学发展广东现代林业、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要举措,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广东省森林生态质量的有效方法。碳汇造林是指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与监测而展开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与普通造林相比,碳汇造林更加突出了森林的碳汇功能,即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广东明确提出将率先建设成为“森林碳汇第一省”的目标,加速推进“一消灭三改造”森林碳汇工程建设。连平县位于东江上游,正大力营造碳汇林。如何经营保护好碳汇林,增加森林碳储量,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2连平县碳汇林基本情况

连平县位于东经114°14′~114°55′,北纬24°06′~24°36′之间,地处粤东北九连山腹地,区域总面积2288km2。连平是广东省东江、北江水系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万绿湖主要集雨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原苏区县之一,生态战略定位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18.5万hm2,活立木蓄积量803.4万m3,森林覆盖率达75.4%;拥有生态公益林9.4万hm2,占林业总面积的51%。连平县境内地貌以低山为主,林地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土壤肥力较差,植被主要有桃金娘、岗松、鹧鸪草、芒其、大芒等。由于原来荒山荒地多、疏残林多、低效林多,正开展碳汇造林攻坚战。全县碳汇林工程建设主要为消灭宜林荒山荒地,改造疏残林、低效纯松林和低效速生丰产林(主要指低效桉树林)。以森林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仿生学原理,从师法自然入手,采用科学造林技术,营造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且生长稳定、抗逆性强的具有地带性特色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混交林。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人工造林、补植套种和更新改造的方式进行。2012~2015年,连平县每年规划造林8万亩。此外,对有封育前途的碳汇林地采取封山育林形式,借助森林自然更新或人工促进更新手段,逐步提高森林郁闭度,促使森林恢复,达到碳汇林标准。现全县的碳汇林存在新造林多、幼林多、林分密度小、杂草多、成林郁闭难、林地分散、林分质量较差和管护难度大的特点。

3碳汇林的经营措施探讨

根据连平县的具体情况,本着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对碳汇林经营提出如下措施。

3.1加强抚育

碳汇造林一般采用带状清理,造林密度较小(人工造林密度为89株/亩,套种补植和更新改造密度要求54株/亩)。因此,造林后草多、林木密度较小,较难郁闭成林,抚育难度大。要贯彻“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运用森林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兼顾长远的原则,通过森林抚育的措施,促进森林植被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提高,形成高效优质的森林,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森林碳汇功能。

对于新造林和未成林,抚育能有效促进苗木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保存率,主要采取除草、松土、培土、追肥等技术措施。除草要求铲除以植株为中心1m2范围内的杂草。抚育时进行追肥1次,每次施素200g/穴。具体施肥方法是在除草、松土、培土等工序完成后,沿树冠垂直投影线方向上侧开挖深5~10 cm的浅沟,将肥料均匀地施放于沟内,然后用土覆盖,以防肥料流失,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新造林植后前三年进行5次抚育。当年实行带铲抚育1次,于上半年6~8月进行;要求将带内杂灌、杂草铲净归带作肥,适当松土,同时进行除萌、培蔸。第二、三年每年进行2次带铲抚育,分别于上半年3~5月和下半年7~9月进行。并于植后第二年上半年进行1次追肥,每株施250g复合肥。

对于幼林采取卫生伐和透光伐的形式进行。按照有利于林灌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直接受光的要求,在林分内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伐除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阔叶幼树和适量的灌木。同时,为有利于阔叶幼树的生长,形成结构稳定、生态功能良好的复层林,对目的树种周围1m2范围内的杂草、灌木及藤本进行清理,以改善幼树的生长环境。

3.2加强未成林的管护

对碳汇林在造林3年后直至项目结束期间,要对未成林地加强巡视管护,采取长期封禁措施,如在项目区内有代表性的地点设立长期可视性的项目宣传牌,加强宣传教育,避免人畜进入林区破坏。配备专职护林员经常巡视管护,严禁放牧、烧地、割草、采脂采药、毁林开荒和捕杀动物等破坏林地和破坏生态的行为,同时注意观测和记录病虫害等情况,及时报告林业部门进行核查和治理。造林完成后至项目结束,项目实施单位应将此项目纳入当地森林资源统一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后期管护,切实保障造林成果。按需聘请专职护林员,经常对林区巡视管护,防止人畜破坏林地和林木。护林员认真做好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预报预测工作,在巡查时发现有生长不良或发生病虫害的林木应进行登记,及时报告林业部门进行核查和治理。

3.3实施封山育林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在实地调查和科学规划基础上,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者萌蘖能力的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者灌草植被;对低质、低效有林地和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森林培育。全县碳汇林封山育林对象主要为:一是有天然下种能力且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母树每公顷30株以上或阔叶母树每公顷60株以上的林地;二是有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树幼苗每公顷900株以上或阔叶树幼苗每公顷600株以上的林地;三是有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树幼树每公顷600株以上或阔叶树幼树每公顷450株以上的林地;四是有分布较均匀的萌蘖能力强的乔木根株每公顷600株以上或灌木丛每公顷750丛以上的林地。一般采取全封形式进行,每次规划期为5年。根据情况采取人工促进整地、平茬复壮、补植和补播等辅助育林措施。

3.4监测碳汇林经营成效

要完善碳汇林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建立生态监测和预警网络。一要科学设置碳汇林经营监测点,开展成效监测和评估工作,监测森林生长、森林结构、森林健康、林下植被、森林碳汇变化和森林抚育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总结森林经营管理模式。二要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清查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工作平台与成果,定期监测不同经营措施实施后1年内及第3、第5年相关因子变化情况。三要定期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汇报监测报告。

4具体建议

4.1严格抚育工程项目管理,加强组织保障

一要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履行工程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职责,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到位。二要加强资金管理工作,确保建设资金足额到位,以保障建设资金来源。对建设资金要按有关项目要求严格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和投资的有效投放。三是各级责任人应加强对工程建设单位的工程建设规模、资金投入、质量标准和建设进度等督促管理。四是扎实做好检查验收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4.2科学设计,合理施工

一要严格按科学、实效的原则进行森林经营的作业设计,按规划设计实施作业,确保工程质量。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的原则,抓细抓实,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设计工作,科学编制工程作业设计和实施方案,将建设任务明确细化到山头地块。二要在施工前加强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和工人生产技能培训。三要注意施工安全,施工作业中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如防火安全、人身安全等。

4.3加大宣传力度

碳汇林经营是一项有益当代、荫及子孙的公益事业,必须依靠全社会和广大林农的广泛参与。在建设宣传牌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开展碳汇林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林长制工作进展汇报范文第3篇

关键词:碳汇;造林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104-02

1 碳汇造林工程质量的特点

碳汇造林是指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与监测而展开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在碳汇造林工程的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3个方面,质量控制是较为重要的环节。碳汇造林工程质量的特点与建筑等其他行业不同,有其特殊性。一是影响因素多。造林工程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规划、设计、山地、土壤、苗木、气候、施工方法、施工工序、技术措施、人员素质、工期、工程造价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项目质量。二是质量波动大。由于影响造林工程的因素多,其中任一因素发生变动,都会使工程质量产生波动。特别是碳汇造林实施林地大多存在面广、点多、立地条件多样化的特点,更增加了施工难度。三是质量隐蔽性。在造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整地、施肥、植苗等诸多隐蔽工程,因此,工程质量存在隐蔽性。四是终检的局限性。工程项目的终检(竣工验收)无法进行工程内在质量的检验,难以发现隐蔽的质量缺陷。五是季节性强。造林工程季节性强,须在适宜栽植的季节中选择适宜天气进行栽植。六是市场化程度低。造林工程因有资质施工单位少、工程造价低和地方保护等原因,造成行业内竞争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

2 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准备阶段

2.1.1 科学进行造林规划和设计 在全面进行宜林荒山荒地、疏残林、低效纯松林和低效桉树林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和《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对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和其它土地等采用人工造林,对疏残林、低效纯松林、低效桉树林采取低效林改造套种方法,科学编制造林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

2.1.2 科学编制造林作业设计 造林作业设计以批准的造林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和年度造林计划为依据,以区为单位分项目编制,以造林小班为作业设计单位,做出树种、混交、整地、造林方法、密度、抚育管理、苗木供应、施工顺序、时间、劳力安排、经费预算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具体设计。造林作业设计文件包括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表和作业设计图:(1)作业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基本情况、设计原则与依据、范围与布局、造林技术设计、种苗设计、森林保护及配套基础设施施工设计、工作量与投资预算、效益评价、管理措施等;(2)作业设计表包括基本情况表、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及汇总表、分树种种苗需求量表、森林保护及配套基础设施年度作业设计表、投资预算表等;(3)作业设计图包括以地形图为底图的造林小班设计图(1/5 000或1/10 000)和位置图(1/25 000或1/50 000)、造林模式示意图、森林保护及配套基础设施施工设计图等。

2.1.3 做好苗木物资计划及准备工作 坚持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的原则,根据碳汇造林任务量定苗量。选用良种,提倡就地造林就近育苗,实行定点育苗、合同育苗、定向供应。原则上使用容器苗造林。

2.1.4 制定工序技术标准和进度计划表 对林地清理、整地打穴、栽植覆土、补植抚育等每项作业工序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标准,标明工作量和工序完成时间以及各工序平均施工人数。

2.1.5 其他相关工作 一是根据国家和广东省对碳汇造林的有关规定来制定具体管理方法。二是做好招投标工作,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招投标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苗木、肥料和人工等分开进行招投标,对物资采购也可采取政府采购形式进行。三是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及时签订项目合同和监理合同等。

2.2 实施阶段

2.2.1 编制工程进度表 参照工程建设的做法,对造林施工工程编制进度表。根据进度表的情况综合调度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调整工程进度。

2.2.2 工序管理和工序预验收 按照工序技术标准和进度计划表进行工序管理,对林地清理、整地打穴、栽植覆土、补植抚育等每项作业都要在监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监督下进行。每道工序施工前要由施工单位做好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工作,须由掌握了技术要点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工序管理包括施工单位现场管理,监理单位现场监理和建设单位技术管理人员抽查等。每道工序完成后,由施工单位自查合格后向监理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监理单位对该道工序预验收合格后(填写工序预验收合格单),由监理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该道工序的验收,再由三方派人员联合对该道工序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格填写工序验收合格单。在现场管理中,对作业质量不合格的,要责令立即返工;对工序进度慢的情况,要及时增派施工人员,确保进度达到计划要求。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必须以上一道工序已经验收合格为基础,通过各工序的预验收,做到造林作业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2.2.3 人员管理 一要提高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效率,依据各工序的技术标准和相关合同加强质量和进度管理。二要提高施工中的劳动效率。要进行施工操作技术、施工规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面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和技术熟练程度。此外,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在施工现场要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做好防蛇、防蜂、防中暑和防火等工作。

2.2.4 物资管理 一是做好肥料调运、管理和施肥工作。二是按进度、季节和气候条件科学合理安排苗木调运工作,做好苗木质量验收工作。要认真做好起苗、分级、运输、假植、栽植等各生产工序的管理,保证苗木的形态、生理、活力指标,尽量避免苗根暴露时间过长、苗木失水、栽植不规范等严重影响成活率的现象发生。

2.2.5 监理工作 监理单位对造林项目全程质量负责,接受监理任务后,必须确立地段,责任到人,全面负责项目各工序及工程措施的质量检查工作。同时,对造林苗木质量、复合肥施用量、造林季节和时间、造林技术要求等环节实施检查监督,并做好原始记录。监理工程师可以委托监理员进行现场的施工质量检查管理。监理工程师根据各施工环节(过程)填报工程质量监理报表或处理意见书,并递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

2.3 验收阶段

2.3.1 项目验收 实行碳汇造林项目检查验收制度,按《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和《广东省造林管理办法(暂行)》等规定和程序执行。一是项目应实行造林成效检查验收制度。由造林单位自检、县林业主管部门全检和省、市联合抽检。造林成效检查验收内容包括面积核实率、造林合格率、作业设计率、建档率、检查验收率及造林成活率、高生长情况。二是实行造林综合评价制度。三是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实行县级自查、省级复查和部级检查验收的三级检查验收方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在造林后1a或一个生长季,根据作业设计对碳汇造林地块的造林面积、施工质量、造林成活率、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在达到成林年限后开展碳汇造林保存情况自查。内容包括:(1)是否按照批复的碳汇造林年度计划、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完成建设任务;(2)碳汇造林实施面积、合格面积、待补植面积、失败面积等;(3)整地方式及规格、树种选择及配置、栽植密度、株行距、种苗质量、栽种年限、施肥情况等与作业设计的一致情况;(4)造林地的抚育管护、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等情况;(5)碳汇造林保存面积和保存率。

2.3.2 工序质量验收标准 一是林地清理和林木疏伐:在整地挖穴前进行,主要检查种植带上的杂草、灌丛的清理宽度和干净程度,是否按设计要求疏伐林木,伐木是否全部运下山并集中堆放,要求各工序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标准的95%以上。二是整地挖穴验收:在回土前进行,主要检查种植带上植穴密度和挖穴规格,要求各工序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标准的95%以上。三是回土施基肥验收:在种植前进行,重点检查基肥的施放品种、数量、回土混肥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95%以上为合格。四是苗木进场验收:施工单位的苗木进场后集中堆放,现场验收苗木的品种、规格、质量与设计要求是否吻合。由市外调入的苗木必须经市或区森防站进行检疫,取得检疫合格证。五是种植验收:在完成种植后10d内进行,现场核实种植面积,检查苗木配置、种植质量和成活率,达到设计要求的95%以上为合格。

3 建议

一要加强幼林抚育管护。在造林设计中应同步进行幼林抚育和管护设计,及时实施扩穴培土、割灌除草、施肥、除治病虫害等抚育作业。对碳汇造林地应保留原杂灌木,一般应对幼林连续施肥抚育3a。二要抓好项目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检查责任制度、竣工验收制度和财务报帐制度等。项目完成必须凭竣工验收报告、监理报告和财务决算书进行资金拨付。三要实行绩效管理制度,做好项目的持续跟踪和绩效评价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四要加强造林树种的适生性、易生性和速生性的研究。五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试点中标单位一包3a的营林承包方法。六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收集、整理造林各环节的文件及图片资料,建立健全造林技术档案。七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碳汇造林的工程管理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林业工程第三方监理制度、林业工程工序及竣工验收办法、林业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和验收结算办法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办法。八要及早筹措谋划,及早备耕,适时种植,不误农时。

参考文献

林长制工作进展汇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森林;碳汇;生态;生存环境

1 内蒙古发展森林碳汇的优势

(1)碳封存成本低,效率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有2种方式:一是利用技术进步和科技手段来降低排放源的使用;二是通过造林、植草增加固碳量来抵消排放量。

(2)碳汇经济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森林的生态功能具有纯公共品的典型特征,效益是外溢的,按森林管理来讲,管理者难以从森林的碳汇功能中获得任何直接报酬,不利于操作和管理的主观能动性;而碳汇经济的出现,给森林发展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渠道,使碳封存资本收益获得良好的经济价值,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3)内蒙古森林碳汇不断增长,固碳减排潜力大。在碳汇产业里森林的碳汇功能最大,在国家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内蒙古是第二个覆盖全省的区域。内蒙古的森林面积由2004年的2078.93万hm2增加到2010年的2366.4万hm2,森林覆盖率从2004年的17.57%增加到2010年的20%。同时,生长旺盛期的中幼龄林固碳能力较强,成熟林的固碳量达到最大值,且新增固碳能力几乎为零,只有新的森林生物量可以形成新的碳封存,森林碳汇原金额是过去的固定部分,因此,从增强固碳能力方面讲,森林的生长量比总蓄积量还显得重要;内蒙古森林蓄积和森林面积处于增长状态,森林碳汇能力也在相应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内蒙古是减碳潜力大的地区。

(4)内蒙古具有碳汇示范项目基础。从2005年开始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在内蒙古赤峰启动了森林碳汇试点工作,建设面积为4.5万亩,当地适种杨树,在第一个有效期5年时间内投资1300万元,而且至今为止也得到了有效成果,这一项目的实施为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森林碳汇产业增加了信心;2009年3月,中国绿色碳汇基金在我国北方实施的第一个示范项目在内蒙古多伦县启动,项目实施预期效益将使工程区林草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实施期可固定二氧化碳28万吨;2010年4月,鄂尔多斯市200多家煤炭企业联合倡议建设碳汇林,计划投入10亿元,在5年之内营造10万亩碳汇林;2011年7月,欧洲投资银行碳汇造林项目在通辽市启动,建设期5年,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欧洲投资银行开展的碳汇造林项目。

2 发展碳汇产业对改善农牧民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1 发展碳汇产业增加对农牧民实施生态补偿

据相关数据,―万亩山林每年可吸收22.87万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72万吨氧气,依此换算,2010年内蒙古森林面积有2366.4万公顷,每年可吸收269724万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97797.6万吨氧气;按欧洲市场的碳价格20欧元/吨来计算,全区每年从碳汇交易获得的收入将达到3955953万欧元。在发展碳汇产业对森林和草原进行生态保护中,可能造成部分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下降,所以应加大对农牧民的生态补偿,并针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生态质量等制定不同的补偿标准,在生态脆弱地区和重点保护区加大补偿;补偿种类应包括资金补偿、实物补偿等。

2.2 发展碳汇产业可以提高农牧民的生态意识

内蒙古敖汉旗森林碳汇项目中,进行的造林活动在敖汉旗所属的治沙、小河子、三义井、马头山、木头营子、陈家湾子、新惠、古鲁板蒿和马头山等九个国营林场进行,从2005年这些林场开始得到有效成果以来,全区开始大面积发展碳汇产业;据《内蒙古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333.1万公顷,有近5000万人次参加植树,共植树3.8亿株,人工造林面积达到了29.5万公顷;这说明当地农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了,同时项目活动对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恢复和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有积极作用,在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化的同时,也为社区群众创造了工作机会,改善了社会经济状况,提高了社区群众的环保意识。

2.3 发展碳汇产业有助于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

森林碳汇的发展能够能给够农牧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多等几个方面。

(1)实施森林碳汇项目后,让当地农牧民得到了一份额外的森林碳汇收入,可有效改善农牧民的生活状况。

(2)森林碳汇项目的实施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农牧民生活贫困和就业困难的现状。随之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展碳汇产业不仅能够让农牧民获得生态补偿之外还可以提高农牧民对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投入,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发展碳汇产业给农牧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农牧民把这些收入分配到了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上,比如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更加多了,对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关注多了随之对医疗知识需求多了,反过来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收益不再去破坏森林植被,更加注重森林的扩大及对森林的保护意识,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质。

3 内蒙古发展森林碳汇遇到的问题

3.1 对碳汇的认识不足

虽说从2005年内蒙古就开始发展碳汇项目,但很多人对碳汇项目还是不了解,所以自发种植碳汇林的人很少,很多荒漠化土地还是不被人们重视,只有让人民理解碳汇,理解碳汇所得到的效益,让人们自发种植碳汇林,那么我区生态环境一定会改善的更加快速。

3.2 生态环境仍存在问题

目前内蒙古重要生态功能区尚存在投入少、建设水平较低、生态功能较弱的特点,虽说近几年来内蒙古生态环境一直在改善,荒漠化土地、沙化地都得到有效治理,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属干旱半干旱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这导致种植的碳汇林存活率低、生长缓慢,这与大面积的沙化地成为了反比例。

3.3 碳汇产业的管理漏洞大

由于内蒙古的森林碳汇产业实行的面积大,随之出现一些了一些管理上的不足而导致的问题。首先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再者是管理不严,自然保护区是内蒙古森林碳汇实行的重要地区,可是由于管理不当,超量采伐,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致使这些地区的森林出现不同程度破坏,生态退化现象,导致碳汇林生长速度缓慢,甚至丧失;还有就是不按统一的规划方案走,没有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更没有衡量碳氧转换数据指标,导致碳汇林地区管理显得有些单薄。

3.4 内蒙古森林火灾及病虫害严重

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干扰因素。内蒙古不仅是一个森林大省,也是一个森林火灾多发的重点省份之一,加之近年来内蒙古森林病虫害的年发生面积约10万公顷,造成3.5万立方米以上的木材损失,由于病虫害的严重困扰,导致我省的树木质量下降,随之也导致了碳储量下降。

3.5 对碳汇资金收入分配不当

每年中央财政对我区碳汇产业都有一定的资金拨款,除了用于保护森林和草原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资金剩余,那么这一部分剩余资金该如何管理,如何分配都不明确;我区每年的通过碳汇交易获得的资金收入分配页不明确,有待解决。

3.6 碳汇经济的软硬件建设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碳汇交易平台。我国碳汇储备量大,通过进行碳汇交易可以获得经济收入,但由于交易平台不健全,导致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市场价格和市场竞争得不到有效地发挥。虽然,我国在北京、上海等地设有环境资源交易所,但由于它的功能有限,达不到碳汇交易所要的标准;再者是目前内蒙古还没有森林和草原以及能达到国际标准的生产标准、计量标准和交易标准,这极大地影响了碳汇交易的发展。

4 对内蒙古发展森林碳汇产业的建议

4.1 提高对碳汇产业的重视

政府应加强宣传碳汇产业的力度,建立一个全面的碳汇产业网站,把碳汇产业的收入支出、碳汇功能、经济效益及所有相关数据展示给广大农牧民,提高农牧民对碳汇产业的认识及理解。

4.2 加强对森林碳汇产业的科技和人才的投入

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内蒙古“十二五”规划中对于生态建设和农牧民的生存环境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其中大力发展森林碳汇产业是重中之重,国家全面鼓励和加大碳汇林业的科技人才投入。应进一步加大碳汇林业科技投入,引进国内外林业建设和管理的先进技术,提高碳汇林业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加快碳汇研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4.3 鼓励企业捐资造林,志愿减排

为企业构建一个捐资造林获取二氧化碳、提前储存碳信用的平台,鼓励企业捐资造林增汇,志愿减排。将企业捐资造林所获得的碳汇,经专家计量、监测后登记在企业的账户上,由有关部门定期在今后给企业设定减限排量时,允许参与碳基金的企业积累的碳汇额度抵减一部分排放量。

4.4 相关部门应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做好生态保护是发展碳汇产业的重要保障,发展碳汇产业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之_。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全力做好森林保护,带领群众造林、护林来增加森林面积,为碳汇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内蒙古作为森林资源大省,必须做到通过加强森林保护和培育,促进森林碳汇发展。

4.5 设立统一的碳交易平台,加强管理制度的制定

我国应快速建立一个碳汇交易平台,让碳汇交易双方信息对称,实现碳汇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得到有效发挥。再者是,国家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国森林特点的管理标准、生产标准、交易标准,提高对地方碳汇产业管理部门的约束力,对碳汇产业发展提供统一的交易平台和管理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应加强碳汇产业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循相关政策,建立奖罚制度来约束管理部门的散乱现象。而且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优惠政策,可设立碳汇计量、监测评估机构,制定碳汇生产标准、交易标准,对碳汇产业的问题及时做好分析和研究,把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减少因管理漏洞而导致影响碳汇产业发展的因素。

林长制工作进展汇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业;经营;核算;分析

一、财务核算是林业经营的重点

在林业经营中,资产存量的核算与其它工厂、企业有不同的特点,一方面是固定资产的统计核算,另一方面是林木的动态资产的统计核算,对后者要想核算的准确,必须建立科学地统计方法和对原财务计算的系统,因为林木种类的不同增长的规律也不同,要根据本地域的林木品种生长规律进行计算,这就要求有专业人员定期(10年一次左右或20年左右一次)进行科学检验和计算方法,这一点我们从来还没有进行过,过去对林木增长的核算只是凭估计、凭经验规放地进行,我们把这个核算的起点应改变为科学地核算,一次投入人力物力,须可以得到长期可使用的数据,而且核算还是科学地,这同时对预测未来林木的总储量进而科学地制定采伐和培植苗木的计划也有着重大意义的,从而核算管理的财务总量,也是清晰可靠的,对于制定长远规划是不可缺少的数据资料,势在必行。

二、林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分析

林业经营中采伐和销售中的经济效益,是林业经营中主要经济指标,必须核算准确,这个核算与第一条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而且对林业经营的长期计划,年度计划的影响也是直接的。从长期角度看,为了防范林木经营的资源性金融风险,这个核算能作为有效地控制手段,来控制各年的采伐量,不会造成到了某一年,林木资源枯竭而导致林业局破产,从年度上看,核算的结算能有效地控制盈亏,保证林业经营工作地顺利进行,保证广大林业职工、家属的生活安定,同时也能控制过量的生产计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财务统计的重要性

财务统计在财务核算中的重要性,这一点是人人应该明白的,林业经营的特点是林场多,采伐分散,储运时间也很大,还有其它经营项目,这些经营活动,没有细致地统计报表、汇总是无法进行财务核算的,这就要求财务部门里要从基层财务就要作好细致地统计、月报、季报、年报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现在的月报好处是有电脑、有局域网,全局可以形成统计资料汇总网络化,达不到使用标准的,要培训人员尽快达到使统计资料连同财务报表一并汇总到局财务处,及时作好每月的经营核算,这才能为局领导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举办季度和年度财会研讨会的必要性

举办季度和年度财会研讨会,任务有三,一个是培训人员,二是汇总书面以外的情况,有助于财务核算的分析和补漏,三是研讨改进工作,一年几次研讨会,将会提高部分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核算质量,同时解决日常不易顺手核算的一些问题。这样使财务核算会作的更准确。

关于培训人员的一项,局里应对规有财务人员素质调查清楚,对每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缺欠都一目了然,有针对性地请专家来培训,同时,局里财务主管要在合理布置季度统计工作任务和要求,以求学习和工作的有机结合,提高人员素质直接带动工作的提高,业务考核可以从内部工作质量上进行,有目标的检查后面的工作,指导基层的工作,使之财务工作从基层开始作好,保证全局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关心财务人员的评职,有效地推动财务系统的学习和研究风气,进而提高财务队伍素质。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必要性

财务分析报告很主要,局财务处每年财务核算结束后,必须写出财务核算的分析报告,交局党委作为局里工作的重要依据,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应该涵盖财务工作情况,财务核算主要结果数据,财务核算的主要项目,财务核算的结果分析盈亏损益的分析,从核算里看到的经营中问题分析,以及改进意见等方面,还可以加进同行业、同地区局的经营动态,以供领导参考。

结语

林业经营中的财务核算能清楚地了解一个林业局的经营状况,对管理决策非常重要,对制定未来的发展计划,改进经营工作,不可缺少,应引起全局领导和财务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建伟.林业企业会计核算浅析. 新财经(上半月).2011(10) .

[2]林淑玲.浅谈新准则下如何加强林场企业的会计核算.财经界(学术版).2010(11).

[3]邹 珂.林场实行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的必要性.绿色财会.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