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1篇

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全市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全市危险化学品行业生产建设健康发展。

1.2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安监局)负责指导、协调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直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依法规范安全事故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现场指挥以市人民政府为主,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直各有关部门和专家参与。发生事故的企业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直各有关部门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全市范围内所管辖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发生的下列事故灾难应对工作。

(1)一般以上危险化学品事故;

(2)市安监局认为需要处置的事故。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协调指挥机构与职责

市安监局负责统一指导、协调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市安监局成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组及成员单位职责如下:(1)领导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组织指导和协调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行动,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把事故伤亡人员和经济损失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2)办公室:负责向市政府办公厅报送《值班信息》,同时抄送市直有关部门;接收市政府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迅速呈报市安监局领导阅批,并负责督办落实;需派工作组前往现场协助救援和开展事故调查时,及时向市政府有关部门、事发地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通报情况,并协调有关事宜。负责市安监局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事故信息工作,与宣传部、市主要新闻媒体联系,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工作,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3)信息调度中心:负责应急值守,接收、处置各地、各部门上报的事故信息,及时报告市安监局领导,同时转送市安监局办公室,传达市安监局领导关于事故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见。负责保障市安监局外网、内网畅通运行。(4)纠察队:根据市安监局领导指示和有关规定,组织协调有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参与事故应急救援。(5)安监一科:根据市安监局领导指示和有关规定,组织协调有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6)安监三科:提供事故单位相关信息,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市安监局领导指示,起草事故救援处理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应急救援建议方案;跟踪、续报事故救援进展情况。负责建立化学品基本数据库,为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提供相关化学品基本数据与信息。(7)各安监站:根据应急需要,组织、协调调集相关资源参加救援工作;跟踪事故救援情况,及时向市安监局领导报告。

2.2有关部门(机构)职责

根据事故情况,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时,市安委会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配合和提供支持。

2.3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按事故灾难等级(见6.2响应分级标准)和分级响应原则,由相应的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人担任,全面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由熟悉事故现场情况的有关领导具体负责现场救援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市安监局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需要外部力量增援的,报请市安监局协调,并说明需要的救援力量、救援装备等情况。发生的事故灾难涉及多个领域、跨地区或影响大时,由市安委会办公室或者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与职责,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比照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相关部门职责,结合本地实际定。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控与报告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信息由市安监局负责统一接收、处理、统计分析,经核实后及时上报市政府。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有关企业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40号令)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和信息分析,对可能引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其他灾害和事件的信息进行监控和分析。可能造成Ⅳ级以上事故的信息,要及时上报市安监局。一般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市人民政府及市安监局,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一般以上事故报告后2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同时抄送市安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有关部门应当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并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市人民政府,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

3.2预警预防行动

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确认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要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当本级、本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认为需要支援时,请求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协调。发生一般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时,市安监局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做好应急准备;并根据事态进展,按有关规定报告市政府,通报其他有关地方、部门、救援队伍和专家,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市安委会办公室分析事故灾难预警信息,必要时建议市安委会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警信息。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按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和一般事故(Ⅳ级)(见6.2响应分级标准)。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企业及其所在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发生Ⅳ级事故及险情,启动本预案及以下各级预案。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4.2启动条件

(1)事故等级达到Ⅳ级或市级人民政府应急预案启动后,本预案进入启动准备状态。(2)下列情况下,启动本预案:①发生Ⅳ级响应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事故;②接到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关于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增援请求;③接到上级关于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增援的指示;④市安监局领导认为有必要启动;⑤执行其他应急预案时需要本启动预案。

4.3响应程序

(1)进入启动准备状态时,根据事故发展态势和现场救援进展情况,执行如下应急响应程序:①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收集事故有关信息,从市安监局采集事故相关化学品基本数据与信息;②密切关注、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③通知有关专家、队伍、市安委会有关成员、有关单位做好应急准备;④向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提出事故救援指导意见;⑤派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⑥提供相关的预案、专家、队伍、装备、物资等信息,组织专家咨询。(2)进入启动状态时,根据事故发展态势和现场救援进展情况,执行如下应急响应程序:①通知领导小组,收集事故有关信息,从市安监局采集事故相关化学品基本数据与信息;②及时向市政府报告事故情况;③组织专家咨询,提出事故救援协调指挥方案,提供相关的预案、专家、队伍、装备、物资等信息;④派有关领导赶赴现场进行指导协调、协助指挥;⑤通知有关部门做好交通、通信、气象、物资、财政、环保等支援工作;⑥调动有关队伍、专家组参加现场救援工作,调动有关装备、物资支援现场救援;⑦及时向公众及媒体事故应急救援信息,掌握公众反映及舆论动态,回复有关质询;⑧必要时,市安委会办公室通知市安委会有关成员进行协调指挥。

4.4信息处理

各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Ⅳ级以上危险化学品事故报告后要及时报市安监局。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可将所属企业发生的Ⅳ级以上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直接报市安监局。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市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要跟踪续报事故发展、救援工作进展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影响等信息,及时提出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问题和提供的支援。市安监局通过办公室向市政府办上报事故信息。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协调增援。

4.5指挥和协调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救援指挥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企业应当立即启动企业预案,组织救援,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由当地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按照相关处置预案,统一协调指挥事故救援。本预案启动后,市安监局协调指挥的主要内容是:(1)根据现场救援工作需要和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的布局,协调调动有关的队伍、装备、物资,保障事故救援需要;(2)组织有关专家指导现场救援工作,协助当地人民政府提出救援方案,制定防止事故引发次生灾害的方案,责成有关方面实施;(3)针对事故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适时通知有关方面启动相关应急预案;(4)协调事故发生地相邻地区配合、支援救援工作;(5)必要时,报告市政府商请武警参加应急救援。

4.6现场紧急处置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涉及跨区、跨领域的影响严重的紧急处置方案,由市政府协调实施,影响特别严重的报市政府决定。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针对上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其一般处置方案和处置方案要点分别如下:

4.6.1危险化学品事故一般处置方案

(1)接警。接警时应明确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危险化学品种类、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2)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火焰辐射热、爆炸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3)人员疏散,包括撤离和就地保护两种。撤离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在有足够的时间向群众报警,进行准备的情况下,撤离是最佳保护措施。一般是从上风侧离开,必须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就地保护是指人进入建筑物或其它设施内,直至危险过去。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采取此项措施。指挥建筑物内的人,关闭所有门窗,并关闭所有通风、加热、冷却系统。(4)现场控制。针对不同事故,开展现场控制工作。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事故引发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4.6.2火灾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火灾发生位置;(2)确定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3)所需的火灾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4)明确火灾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5)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6)确定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7)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含火灾与爆炸伴随发生的可能性);(8)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周围区域的可能影响规模和程度;(9)火灾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控制火灾蔓延、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10)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4.6.3爆炸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爆炸地点;(2)确定爆炸类型(物理爆炸、化学爆炸);(3)确定引起爆炸的物质类别(气体、液体、固体);(4)所需的爆炸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5)明确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7)确定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如火灾、二次爆炸等);(8)确定爆炸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再次爆炸控制手段、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9)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4.6.4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泄漏源的位置;(2)确定泄漏的化学品种类(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3)所需的泄漏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4)确定泄漏源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5)确定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7)确定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8)实际或估算的泄漏量;(9)气象信息;(10)泄漏扩散趋势预测;(11)明确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后果);(12)明确泄漏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13)确定泄漏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堵漏、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14)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消防队、企业救援队伍、等)。

4.7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及其引发物质的不同以及应急人员的职责,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医务人员和其他不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一般配备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护服、防毒手套、防毒靴等;工程抢险、消防和侦检等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应配备密闭型防毒面罩、防酸碱型防护服和空气呼吸器等;同时做好现场毒物的洗消工作(包括人员、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4.8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不同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组织和指导群众就地取材(如毛巾、湿布、口罩等),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程序(包括疏散组织、指挥机构、疏散范围、疏散方式、疏散路线、疏散人员的照顾等)。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区域后,应尽快去除受污染的衣物,防止继发性伤害。

4.9事故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当地和支援的环境监测及化学品检测机构负责对水源、空气、土壤等样品就地实行分析处理,及时检测出毒物的种类和浓度,并计算出扩散范围等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数据,以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并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4.10信息

市安监局是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信息的指定来源。市安监局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信息对外工作。必要时,市宣传部派员参加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的对外报道工作。

4.11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完成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市安监局和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宣布应急处置结束。

5应急保障

5.1通信与信息保障

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的联系方式保证能够随时取得联系,有关单位的调度值班电话保证24小时有人值守。通过有线电话、移动电话等通信手段,保证各有关方面的通讯联系畅通。市安监局负责建立、维护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各有关部门、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级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以及专家组的通讯联系数据库。

5.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5.2.1救援装备保障。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装备,有关企业和当地政府根据本企业、本地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的需要和特点,建立特种专业队伍,储备有关特种装备(化学抢险救灾专用设备等)。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并补充完善应急救援力量;统一清理、登记可供应急响应单位使用的应急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建立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

5.2.2应急队伍保障。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基础,以相关大中型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为重点,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人员、装备,开展培训、演习。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促使其保持战斗力,常备不懈。公安、武警、消防部队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支援力量。其他兼职消防力量及社区群众性应急队伍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补充力量。

5.2.3交通运输保障。

市安监局建立市主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市公安、交通、铁路等部门在应急响应时,利用现有的交通资源,协调沿途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提供交通警戒支持;负责交通工具的调遣,确保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的输送安全,以保证及时调运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装备、物资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救援现场。公路设施受损时,要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队伍进行抢修,尽快恢复良好的状态。

5.2.4医疗卫生保障。

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保障,组织协调各级医疗救护队伍实施医疗救治,并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医疗救护队伍接到指令后要迅速进入事故现场实施医疗急救,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治疗。必要时,市安监局通过市安委会协调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医疗救治力量支援。

5.2.5治安保障。

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组织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联防,协助做好治安工作。

5.2.6物资保障。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企业根据本地、本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储备一定数量的常备应急救援物资;应急响应时所需物资的调用、采购、储备、管理,遵循“服从调动、服务大局”的原则,保证应急救援的需求。

5.3技术储备与保障

市安监局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提供在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应急响应状态下,市气象局要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决策和响应行动提供所需要的气象资料和气象技术支持。根据重大危险源的普查情况,利用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分布和基本情况台帐,建立重大危险源和化学品基础数据库,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基本信息。根据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有关内容,利用已建立的危险化学品数据库,逐步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5.4宣传、培训和演习

5.4.1公众信息交流。

各级政府、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按规定向公众和员工说明本企业生产、储运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5.4.2培训。

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关应急救援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参加业务培训;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对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应急救援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应急救援管理机构加强应急管理、救援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和常规性培训。

5.4.3演习。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应急演习;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有关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并于演习结束后向市安监局提交书面总结。

5.5监督检查

市安监局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6附则

6.1名词术语定义

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过程中由危险化学品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事故(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爆炸事故、放炮事故除外)。

6.2响应分级标准

按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特别重大事故)响应、Ⅱ级(重大事故)响应、Ⅲ级(较大事故)响应、Ⅳ级(一般事故)响应。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Ⅰ级响应:在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过程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已经严重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疏散转移10万人以上、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特别重大社会影响,事故事态发展严重,且亟待外部力量应急救援等。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Ⅱ级响应:在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过程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10~29人死亡、或50~100人中毒、或5000~1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等。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Ⅲ级响应:在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过程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3~9人死亡、或30~50人中毒、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较大社会影响等。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Ⅳ级响应:在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过程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30人以下中毒、或一定社会影响等。

6.3预案管理与更新

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有关应急保障单位,都要根据本预案和所承担的应急处置任务,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报市安监局备案。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改变,或在执行中发现存在重大缺陷时,由市安监局及时组织修订。市安监局定期组织对本预案评审,并及时根据评审结论组织修订。

6.4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安监局负责解释。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2篇

(一)统一领导。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分类处置、职责明确、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政府和部门应对各类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三)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思想,做好应对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杜绝发生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

(四)分级负责。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原则,根据事故的严重性、可控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明确处置主体和责任,及时有效处置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

(五)应急救援。充分利用各应急机构应急资源,建立以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主体,各类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因爆炸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腐蚀品和等引发的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处置。

三、分布规划

(一)分布状况。我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主要分布在万安街道、双阳街道、河市镇、马甲镇和万虹路周边区域。重点行业包括油品储运经营、涂料油墨业、基本化工原料制造业、合成塑料、塑料制品业、制鞋业、树脂工艺品制造业等。

(二)主要分类。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且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分为四类:

1、爆炸性物质生产储存场所。

2、易燃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场所。

3、活性化学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场所。

4、有毒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场所。

(三)分布规划。由区安监局牵头组织各乡镇(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开展全区重大危险源普查,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基本现状和应急救援对象,编制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及规划布局图,确定区级重大危险源级别,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分布规划主要内容:

1、重大危险源所在地的基本情况。

2、重大危险源周边环境状况。

3、重大危险源生产、运输、使用、储存、保护等安全情况,包括重大危险源化学品的种类、危险特性、最大存量,生产、使用、储存方式,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现场安全,电气安全、防雷防静电安全以及作业区操作人员、防护器材状况等。

4、预测重大危险源风险隐患,包括每个种类主要危险部位和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及影响后果分析。

5、通过调查摸底,根据主要危险源分析,明确应急所能调动、使用的救援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处置因危险化学品引发的或可能导致发生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与应对工作。组长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区安监局局长担任,区委宣传部、区应急办、安监局、公安分局、发改局、经贸局、民政局、财政局、住建局、卫生局、环保局、交通局、消防大队、交警大队、武警第二大队,市质监局直属二分局分管领导为成员。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安监局,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安监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区安监局危化品安全监督股股长担任,成员由危化品安全监督股人员组成。

(二)工作职责

1、区应急领导小组(指挥中心)工作职责。

事故应急救援时,区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区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分别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

(1)负责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2)建立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组,负责为全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3)扩大应急响应级别时,及时协调请求驻部队或武警部队参与事故现场救援工作。

(4)事故发生后,组长或副组长在接报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各成员单位和人员参与事故抢险,明确各成员单位和人员在参与事故应急救援中应当履行的应急职责,及时调度现场抢险所需的救援、救护、增援力量,包括警力、设备装备、专家和技术人员、应急救援物资等。

(5)确定现场信息联络员,负责搜集现场动态信息,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报告事故发生、救援、处置等相关信息。

2、区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或适时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督促各乡镇(街道)和区直相关部门制定应急救援分预案和演练计划,检查落实各成员单位各项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情况。

(2)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建立危险化学品物质特性数据库,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关信息。

(3)设立事故应急救援信息中心和咨询服务电话,负责接报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信息,迅速报告区应急领导小组,同时报告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

(4)根据区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迅速通报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参与应急处置,快速消除事故危害,同时通知其他成员单位立即进入应急待命状态,随时参与应急行动。

(5)建立与区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的联系网络,事故接报后,立即通知相关专家赶赴现场,对危化品气体扩散、液体溢出和其它严重危害环境的物质泄漏事故,提供消除事故危害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6)负责记录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部领导的指令,做好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统计事故伤亡和财产损失及上报工作,组织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报告。

3、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事故应急救援时,区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作为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成员,根据职能分工承担以下具体任务:

区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协调新闻采访报道活动,正确引导舆论,防止网络和媒体炒作。按照指挥中心或现场指挥部提供的通稿,及时、迅速向新闻媒体提供准确信息,通报事故真相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向社会公众真实、准确信息。

区政府办公室(区应急办):

(1)协助区政府领导紧急处置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或险情。

(2)协调、指导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应急保障和扩大救援等工作。

(3)配合区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负责与现场指挥部的联系沟通,及时传递上级和本级领导批示或指令,督促事发地政府和责任单位及时报告事故现场处置进展情况,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

区安监局:

(1)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普查,向区政府提供重大危险源的详细情况。

(2)负责督促重大危险源企业编制应急预案和按要求组织评审、备案,预案应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并适时组织检查企业预防与应对措施,督促企业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并根据演练效果组织进行修订、完善。

(3)事故处置时,及时组织专家制定具体的应急救援实施方案。

(4)事故处置后,决定需要保护的现场,就事故现场和受事故影响的地区人员能否进入等问题,向应急领导小组长和事发企业提出意见、建议。

(5)负责组织事故调查处理。

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

(1)负责现场布控、保卫和警戒工作,对危害区交通路口实施交通管制,划定抢险救护专门通道,阻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事故现场和事故危险区域,防止交通阻塞。

(2)负责组织和指挥危害区范围内所有单位人员和群众及车辆的安全疏散和撤离。

(3)负责危害区现场的搜寻和勘查,核实事故现场伤亡人数和人员身份,协助事发地政府和民政部门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和稳定工作。

区发改局:负责组织应急物资供应,支援事故灾难现场抢险救援。

区经贸局:负责协调电业部门保障事故抢险所需电力供应,协助组织应急物资供应,必要时,立即组织应急物资生产。

区民政局:负责核查危害区受灾受损情况,组织慰问受灾灾民,安置灾民临时生活,做好因公伤亡人员的抚恤和烈士申报工作。

区财政局:对应急救援及演练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区卫生局:

(1)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对人体伤害的抢救预案。

(2)负责组织参加救援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并准备相应的急救药品,迅速抢救受伤人员。

(3)负责危险化学品的毒性鉴定和事故伤亡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4)评定危险化学品对人体危害的程度,指导现场救护工作。

(5)根据本地区医疗抢救条件,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合作,实施有效抢救。

区环保局:

(1)负责及时测定危险物质的成份及可能影响区域的浓度,对可能造成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并定期定点进行监测控制。

(2)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现场遗留危险物质的消除和治理,防止对周边环境进一步造成污染,负责事故现场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处置和监督管理。

(3)负责公布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的信息。

区住建局:

(1)负责制定城市燃气经营、储存企业安全事故救援预案。

(2)负责组织城市燃气经营、储存企业事故救援工作,为救援单位提供发生事故企业基本资料。

区交通局:负责协调、组织运输队伍和装吊车辆,及时运送撤离人员和救援物资。

市质监局直属二分局:负责组织对事故所涉及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其它特种设备的检测、认定,组织特种作业专家组提出救援技术方案。

区消防大队:

(1)负责控制和扑灭事故现场火灾,组织特勤队伍采取措施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

(2)负责事故现场洗消和搜救伤亡人员工作。

(3)负责向现场指挥部提供危害区内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等重大危险源和消防水源、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准确存放位置。

武警第二大队:根据救援工作请求,组织部队先期到达事发地实施现场警戒,视情况请求上级防化分队增援。

4、事发地乡镇(街道)工作职责。

主要负责一般级事故的处置和较大级以上事故的先期应急救援工作。

(1)成立现场指挥部,事发地乡镇(街道)有关领导担任指挥长,现场指挥部由事发地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和救援单位组成。

(2)迅速确定应急救援方案,全力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3)组织划定事故影响范围,设置安全警戒线,实施交通管制,决定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

(4)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转移、疏散安全受到威胁的人员和财产。

(5)调集和配置有关应急救援资源,切断事故灾害链。

(6)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7)及时向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现场事态发展及救援进展情况,必要时请求上级调派应急资源增援。

(8)组织开展事故善后处置、现场保护、事故调查工作。

(9)总结事故经验教训和做好评估报告工作。

5、现场指挥部工作职责。

发生较大以上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区应急领导小组要设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长由区政府领导担任。现场指挥部负责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确定应急救援实施方案和警戒区域;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市应急领导小组和指挥中心汇报和通报有关情况,必要时向省救援指挥中心发出救援请求。

6、各工作小组工作职责。

事故应急救援时,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处置需要,按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下设若干个工作小组,分别开展处置工作:

(1)危险源控制组。组长由区消防大队和事发地乡镇(街道)领导担任,救援人员由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企业技术人员、专业防护队伍和消防队伍组成,救援队伍应配备专业的防护急救器材。主要负责:在紧急状态下,进行现场抢险作业,控制火灾、爆炸和毒物泄露,洗消事故被污染区域,及时控制危险源。

(2)应急物资保障组。组长由区发改局领导担任,救援人员由发改、经贸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在紧急状态下,根据事故现场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现场抢险作业单位紧急调用防护用品、用具及专用工具、设备等应急物资,保证现场的安全搜救和紧急处理。

(3)安全疏散警戒组。组长由事发地乡镇(街道)和区公安分局领导担任,公安、交警、武警具体负责。主要负责:事故危害区的人员疏散和撤离,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加强疏散区域的治安管理,处理治安刑事案件。

(4)医疗救护保障组。组长由区卫生局领导担任,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由区、乡镇(街道)两级医疗救援机构抽调力量组成。主要负责:在现场附近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及时转护送重伤员到就近医院治疗。区卫生局要指定具有相应能力的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并根据伤害和中毒的特点制定挽救方案,其应急行动与120医疗急救中心紧密接轨。

(5)环境监测组。组长由区环保局领导担任,环境监测人员由区环保监测站和监察大队组成。主要负责:对受事故污染影响范围内的大气、水质、土壤等进行环境即时监测;确定危险区域范围和危险物质的成份及浓度,对事故现场危险化学品废弃物质的处置提出处理意见和进行监督管理;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估报告,为现场指挥部消除事故污染源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运输保障组。组长由区交通局领导担任,救援人员由交通、公路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调集专用机械、工具、器具参加抢险作业,组织应急车辆保障抢险物资运送和人员安全疏散。

(7)技术咨询组。组长由区安监局领导担任,成员由安监、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有关专家组成,必要时,要邀请高校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参加现场处置。主要负责:参与现场救援指导工作,向现场指挥部报告事故现场危险源可能的危害程度和后果情况,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参与事故调查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决定事故处理结束后需要妥善保护的现场部分;并就事故现场和受事故影响地区人员能否进入等问题,向企业和指挥部提出开展事故调查工作等事项的建议。

(8)新闻信息组。组长由区委宣传部领导担任,成员由现场指挥部、区政府办和事发单位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按照现场指挥部提供的新闻通稿,及时向新闻媒体提供准确信息,通报事故真相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引导宣传舆论,组织媒体正面宣传,避免谣言流传;密切关注网络舆情,防止网上炒作。

(9)善后处理组。由事发地乡镇(街道)领导担任,成员由民政、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保险和事故单位组成。主要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抚和因公伤亡人员的抚恤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五、应急等级划分

事故应急等级分为三级:即一级紧急事件(现场应急)、二级紧急事件(有限应急)、三级全面紧急事件(全体应急)。

1、一级紧急事件(现场应急)

事故情况:首批应急组织或一个部门在正常情况下,利用资源能够控制处理的事故,除事发地或相邻区域外,不必疏散人员,该事故影响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相应救援机构:消防部门。

2、二级紧急事件(有限应急)

事故情况:危险性或影响面积较大的事故,对事故地点周边人员生命或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可能需要疏散周边地区一定范围内的人员。

相应救援机构:消防、公安、交警、安监、卫生、环保等部门。

3、三级全面紧急事件(全体应急)

事故情况:危险性或影响面积很大的事故,对事故周边的人员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可能需要疏散大范围内的人员,必须利用全区所有部门及一切资源的事件或需要省、市专业机构的技术和救援物资的支持。

相应救援机构:各成员单位。

六、应急救援程序

(一)接报事故救援信息

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事发单位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区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报告所在地乡镇(街道)值班室。区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乡镇(街道)值班室接报或接警时,接听人应当做好信息记录,并详细查询以下内容:包括日期、事发地点、事故单位、现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事故类型(如泄漏、爆炸、火灾)、危化品名称、容器类型,污染扩散周围影响(周边是否受其他危化品威胁,是否污染附近水源、下水道或土壤)、已泄漏量和泄漏持续时间,估计泄漏总量,是否有大量物质进入大气,泄漏事故是否发生在受限空间,现场气象条件、地形条件、人员疏散及医疗救援等详细信息影响的。

(二)应急救援通知

区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或报警后,应立即报告区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和指挥中心,随即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单位做好应急行动准备。

(三)现场组织事故处置

区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根据事故应急等级,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任命现场指挥长。现场指挥长授领任务后,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即对先期到达现场的相关抢险单位和人员下达抢险指令。各救援队伍分别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按各自职责和处置程序开展应急救援。

1、询情。准确了解事故类型(燃烧、爆炸、毒害、腐蚀等);事故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名称、事故现场遇险人员数量和分布情况;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储存数量、泄漏部位、泄漏时间、泄漏数量、泄漏形式、扩散范围、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风向、水源、火源、消防设施、器材、起重挖掘设备、工艺措施及到场人员的处置意见。以上工作由区安监局负责,事发地乡镇(街道)、事故单位配合。

2、侦检。立即进行抢救和搜寻遇险人员,采用有效手段和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的数量、扩散浓度和范围,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收集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确认设施、设备、管道、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发生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及部位;确认消防设施、器材运行情况;确定抢险救援方案、制定疏散撤离路线、划分警戒区域。以上工作由事故现场指挥部负责,区公安分局、环保局、交警大队、消防大队配合。

3、警戒。警戒区域应划分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安全区。在重危区设封锁线,在安全区设隔离带,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逐一检查登记,不准与抢救无关人员、车辆进出。以上工作由区公安分局负责,交警大队配合。

4、抢险。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和可能二次发生的危险,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抢险和抢救。根据事故现场所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全部进入防护区的相关人员必须按相应防护标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上工作由事故现场指挥部负责。

5、救护。组织救生救护队,携带救生救护器材和药品,迅速进入各危险区域开展对遇险人员的救生和伤害人员的救护转移,并进行登记、标识、现场急救;将受伤染毒或中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安全地带或上风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有条件的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接触或吸入染毒;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用氧气辅助;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根据伤者不同伤情,采用特效药物对症治疗,伤势较重者立即就近转护送至定点医院救治。以上工作由区卫生局负责。

6、洗消。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止造成次生灾害。洗消对象包括轻度中毒的人员、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现场医务人员、消防人员、其它抢险以及群众互救人员、抢救及染毒面具。以上工作由区卫生局负责。

7、清理。少量残液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干粉等吸附,收集后作技术处理或视情转移至空旷地方掩埋;在污染地面上洒上中和、吸附或洗涤剂浸洗,然后用大量直流水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沟渠处),确保不留残液;现场环境检测合格后,撤除警戒时,应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做好移交,安全撤离。以上工作由区环保局、消防大队负责。

8、联络工作。现场指挥部要密切注视现场动态,防止事故扩大,并与区应急领导小组保持联系;如应急等级扩大,应及时联系市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中心进行技术咨询和请求技术援助;要指定现场信息联络员,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和区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故现场处理进展情况。

9、救援结束。应急救援结束后,由现场指挥部报告区应急领导小组决定救援结束,宣布终止预案执行,现场各救援队伍即时撤离现场。

10、事故调查。由区安监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相关机构和人员对事故开展调查。

11、善后工作。由事发地乡镇(街道)妥善做好善后处理和恢复重建工作。

12、总结评估。现场指挥部要对险情或事故的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救援情况进行评估总结。

七、不同类型事故处置程序

(一)易燃、易爆液体燃烧、爆炸事故

1、采用干粉、泡沫、消防砂土对事故点进行扑救,同时立即关闭物料的进出口阀门,并对事故周边储存设施采用冷却水喷淋冷却,或形成水幕保护,防止事态扩大。

2、切断事故区域电源,开启夜间应急照明灯具。

3、抢救人员佩带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进入已控制的危险区域内抢救人员、转移危险化学品。

4、对散流未燃烧的液体以泡沫覆盖和砂土填埋吸收,防止扩散,同时严控燃烧事故点以外的明火。

(二)易燃固体(非遇湿自燃危险化学品)燃烧事故

1、切断事故现场电源、启用夜间应急照明灯具。

2、以消防水、消防砂土扑灭事故点。

3、用消防水冷却周边储存物和建(构)筑物。

(三)易燃、易爆液体泄漏事故

1、切断整个事故区域电源,关闭事故点进出口阀门,切断泄漏源或移开未泄漏储存包装桶(罐),夜间启用防爆型应急灯具照明电源。

2、在警戒线内严控明火。

3、在泄漏点以砂土设立围堰,防止泄漏液体扩散;以泡沫液覆盖液面,并用防爆泵将漏散液收集于专用容器中。

4、用非燃烧吸附材料、砂土吸收残余液体。

5、抢救人员持灭火设施、灭火器材在现场监控,随时准备扑灭可能发生的火灾。

(四)易燃气体泄漏事故

1、切断危险区域电源。

2、切断气源阀门,对气源容器进行水冷却,有氮气保护的即充氮保护。

3、在危险区域内严控明火。

4、用二氧化碳气体对泄漏点喷射、稀释和隔离可燃气体。

(五)有毒气体泄漏事故

1、根据泄漏量及可能发生的最大泄漏量,确定危险区域,立即组织疏散危险区域内所有人员(抢救人员除外)。

2、抢救人员必须佩带相应的防护用品、防护器材进入危险区,切断泄漏源或移走未泄漏的钢瓶。

3、立即组织对泄漏源的封堵。

(六)酸碱腐蚀品泄漏事故

1、立即切断泄漏源。

2、用耐腐蚀材料或砂土围堵泄漏液,并以大量水稀释。

3、用能与酸碱中和的物品进行中和。

八、现场应急救援工作要求

(一)事故发生初期,现场指挥长未到达现场前,事故单位或先期到达现场的救援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指派专人负责,引导指挥人员及各专业队伍进入事故救援现场。现场指挥长到达现场后,现场各救援单位应服从指挥长的调度指令,仍按各自分工职责,积极开展相关处置工作。

(二)专家咨询组专家到达现场后,要迅速对事故情况作出判断,提出处置实施办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要参与事故调查及提出防范措施。

(三)紧急状态下,参与救援的各专业应急队伍应明确一名现场联络员,负责信息报告和工作联络,与现场指挥部和指挥中心保持紧密联系,确保通信畅通无阻。

(四)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紧急调用的应急物资、特种设备装备、救援人员和占用场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应急救援大局,不得阻拦或拒绝。

(五)应急救援行动优先原则: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安全优先;防止事故扩散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六)疏散行动的目的,在于保护公众的生命和健康,应从危险区域内下风有序组织向安全地带疏散,同时利用公安巡逻车警笛系统或报警器,通知危险区域内受影响的人员快速撤离现场。

(七)事故污染区域应有明显警戒标志,所有车辆和救援人员应服从现场公安值勤人员的指挥,按警戒路线行驶和停放,避免人员伤亡。

(八)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事故大量泄漏救援时,应使用防爆型器材和工具,应急救援人员不得穿带钉鞋和化纤衣服,应视情况关闭手机。

(九)应急救援内、外机构之间的通讯联络方法以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为主,消防人员按消防应急预案中的通讯联络方法进行。

九、应急预案演练与经费

(一)各乡镇(街道)、各成员单位、危险化学品企业应结合实际,根据本预案制订本单位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分预案,适应应急行动时使用。

(二)区安监局负责编制协同演练综合行动方案,针对不同事故类型,每年应组织一次较大型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检验本预案实践水平,提高各应急救援队伍协同作战能力。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经费由事发地乡镇(街道)财政预支,事故救援结束后,按有关规定办理。应急演练经费、奖励经费由各级财政负责保障。

十、奖惩制度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危险品;运输安全;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

危险品的特殊性对危险品的运输、储存和生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若在使用时,处置、操作不当极易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危险品是需要特殊保护的物品。在当前发展环境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运输量在逐年增加。基于物联网危险品定位追踪系统的设计能精确定位危险品的运输位置,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对基于物联网危险品定位追踪系统设计进行了探析。

1物联网技术在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的重要性

我国出台了很多关于危险品的相关制度,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工作加以规范,以确保危险品的运输途中的安全。危险品运输中的突出问题是:

1.1缺乏有效的监管平台对车辆进行实时跟踪

缺乏平台支撑则很难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符合预定路线的问题进行监管,不能及时对危险化学品货物出现的状况信息,以进行安全预警。

1.2发生事故时缺乏及时的警报机制

危险品运输过程中途经居住人口密集的区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需及时报警,做好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做好报警预设,然后组织人员撤离,以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处置危险品。

1.3缺乏应急管理信息服务平台

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获取有关的信息,不能及时做好应急响应信息的,如不确定是何种危险品、危险品的情况、危险程度及处理控制危险品的方法,则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随着新技术的推广,今天物联网技术在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给危险货物管理道路运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所有应急管理提供关键技术,基于物联网技术做好传感器网络技术、全球定位的位置系统(GPS)的应用,提高思考能力,与物流物联网相关的技术位置信息融合,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物联网技术在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危险品运输管理方面的关键问题是要准确了解危险品运输车辆运行位置,构建信息交互系统,以准确了解运输车辆内部危险品的状况和变化情况,对危险品运输情况加以管理,尽早发现危险品运输中的安全隐患,及时准确控制危险品运输车辆,做好安全管理信息的管理工作,确保危险品的安全运输。在物联网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有效监测危险货物物流过程。危险品运输中物品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2.1车辆跟踪

监管人员可遥控车辆,通过RFID标签读取危险品信息的运输信息,车辆跟踪贯穿于整个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管理流程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2货物监测

实时监控运输车辆货物的压力和温度,危险品货物对运输环境的要求较高,通过分析收集危险货物车辆的压力、温度等信息,做好危险品货物的监测工作。

2.3运输路线选择

使用互联网事物技术,准确、全面的收集危险品的运输路线交通信息,并根据危险品对道路和环境的要求,制定危险品运输的最佳运输路线,以确保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3基于物联网危险品定位追踪系统设计分析

分析影响危险品运输安全的不同因素,做好危险品事故分析工作,有针对性的制订应急预案,提供一套完整的应用技术和解决方案,有效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系统,构建了管理平台,进行应急救援。系统基本框架包括危险品运输安全应急管理中心、车辆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安全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等模块,形成完善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3.1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应急管理信息中心

应急管理信息中心是系统运行的核心部分,主要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信息工作,以构建远程可视化监控平台,满足危险品运输管理的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库,主要通过危险品运输企业信息数据库的构建,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远程可视化监控平台是一种显示系统,可构建紧急值班系统,对紧急情况进行应急处置,确保监控系统的运行。

3.2车载实时监控系统

车载实时监控系统由GPS定位设备、RFID等技术组成,通过车载实时监控系统能对货物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车载实时监控系统的设备包括摄像机、监控设备等,通过监控形成报警系统,实现车辆运行状态进行跟踪,实施危险品状况监测和安全报警,对时间位置进行跟踪,与GPS、GIS进行报警联动,实时响应、实时传输,确保及时反馈应急管理,车载终端主要由结构如图1所示。

3.3应急预案信息系统

对危险品运输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实施监控,并及时应急预案信息。

3.4系统功能定位

根据道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及大型系统的设计,对危险品进行实施动态跟踪,对危险品进行监控,实现预警应急管理。系统功能定位主要是对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具体功能进行构建,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及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统计事故多发地点、对事故的多发原因进行分析,对事故多发危险品等进行分析。

3.5系统工作原理

车载负荷监控系统和危险车载监控设备处于工作状态,长途运输危险品安全应急管理中心可实时观察车辆运行状态,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如事故出现在人口密集区域,在快速组织应急救援队赶到现场的同时,应做好周边区域人口的疏散工作,并远程协调发出应急响应指令,同时通过预警信息的,避免造成其他较为严重的事故。

4结论

基于物联网技术做好危险品定位追踪系统设计工作,以自动获取危险品的运输车辆的位置,以保证在事故发生前做好预警和预案工作。物联网技术做好危险品定位追踪系统设计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4篇

摘要:危险化学品本身存在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性质,会对人体和环境带来巨大危害。随着现代化工艺的发展,危险化学品应用的范围逐渐扩大,因而伴随的泄漏事故也成一定比例的上升。所以,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进行完善,能够对泄漏做好针对性处理迫在眉睫。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

1危险化学品泄漏特点及原因

1.1泄漏事故特点

就相关的理论分析来看,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特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①突发性强。这是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最主要的热点之一。这一类事故在任何地点、任何环境、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②危害性和危险性强。因为易燃易爆、毒害性大以及腐蚀性强等影响,一旦出现泄漏事故,就可能引发爆炸、火灾以及放射性污染等一系列事故,进而造成人生、财产和经济的损失。③事故发生之后的处置难度大。除上述两个方面,处置难度大也是危险化学品泄漏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主要是受到现场的抢救情况、现场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影响。

1.2泄漏事故发生原因

发生泄漏事故主要是包含了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两个部分。①人为原因,也就是因为人们的有意或者是无意造成的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事故。结合实际的情况来看,人为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选择危险化工品厂址的时候存在勘察缺陷、生产建设不规范、安全标准不严谨、违规操作、设备不达标等情况,再加上在储存和使用环节,没有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危险化工品出现泄漏事故;②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主要包含了山洪、地震、雷电等自然界灾害,会导致在生产、运用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泄漏事故。

2.危险化学品事故泄漏应急处置的一般程序

2.1接警

接警时要询问报告人姓名、泄漏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事故原因和主要泄漏物等,根据这些信息派出抢险救援队伍,并报告相关部门。要做到接警速度快、到达现场快、准备工作快,正确采取救援措施。

2.2隔离现场,设立警戒区

其管制范围为上风向指挥区和下风向防护距离,在划定区域设立隔离带和警戒线,严格控制管制区域进出人员和车辆,并逐一登记。人员实施三级以上个体防护,无一级防o不可直接穿越警戒区。同时设置警示标志。由穿戴一级个体防护装备的专业救援人员和专业操作人员确定泄漏量、浓度及波及范围,侦查泄漏现场,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并汇报抢险指挥部。根据泄漏物质的毒性及划定的管制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区域等级,并根据防护区域等级按标准配备相应的防护器具。

2.3人员疏散

人员疏散分为就地保护和撤离2种。一般在有充足时间和准备的情况下,采取撤离措施,有组织,有秩序,有方向地尽快转移人员至安全地带。当无法撤离或者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的时候,可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在建筑物或密闭空间内躲避危害。就地保护应当关闭门窗,通风设备,塞住缝隙。

2.4现场控制

根据事故情况确定现场控制和处置方案。若有可能,可通过控制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来消除化学品的进一步扩散。通常,泄漏源和泄漏物控制,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a)工艺控制。通过关闭相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降低负荷运行等方法。b)外套包装。运输过程中的泄漏,通常采取外加包装的方法,即将泄漏的容器整体放进事先准备好的大包装容器当中进行密封。c)堵漏控制。对于罐体等较大体积的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防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个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d)倒罐。通过人工、泵或者加压的方法将损坏容器中的化学品转移到备用罐体当中。易燃易爆的化学品要使用防爆设备、管线和器具。e)转移。当无法采取堵漏或倒罐措施时,可根据现场情况,将车辆或者容器转移至安全的地点进行处置。安全区域要事先做好防护措施,如构筑围堰或挖坑,然后将事故化学品倒入围堤或坑内进行中和或者无害化处理。f)水体泄漏可采取修筑坝体进行拦截,或者采取设置表面水栅来收容不溶性漂浮物,或者设置密封水栅来拦截收容水溶性泄漏物。针对海上溢油事故,应当使用围油栏、集油剂等先控制油品扩散,然后使用吸附材料或专用设备来回收溢油。在对受火势或爆炸威胁的设备、管道实施开关阀门时,消防部队应出水枪,以直流或开花或喷雾射流掩护。

2.5洗消和撤离

现场处理完毕后,还应不间断地对泄漏区域进行监测,经确认无污染后,方可清理现场。对受污染的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置换,按程序和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检修或废弃,回收废水和废弃物。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撤出警戒,做好现场移交,安全撤离。

3.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预防

3.1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许多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都是由于化工企业的管理不当引起的,如未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存在违规操作情况。因此,地方政府要做好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及实用单位评价、审批工作,坚决关闭取缔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经营的小化工企业。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生产、储存、经营活动及涉及危险化学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关停企业废置危险化学品的清查收缴和处置监控等工作,防止废置物的流失,以消除各类重大安全隐患。其次,要做好对辖区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不定期地去企业了解其生产情况,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动态变化情况,并严格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

3.2果断采取工艺措施制止泄漏

所谓的“工艺措施”即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火炬放空、紧急停车等措施。这些技术措施是根据化工生产装置、设备、储罐由管道连接,即通常所说的“管道式连续化”的特点提出的。如“关阀断料”,就是中断泄漏设备物料的供应,从而控制灾情的发展;“开阀导流”就是对泄漏或着火的设备或受到火势严重威胁的邻近设备内的物料进行输转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生产设备的开阀导流,要防止被导流设备内出现负压而吸人空气发生回火爆炸,故应严格控制导流的速度,使被导流设备内的压力不低于0.1MPa,有条件的,也可向被导流设备(储罐)输入等气体,以防止设备(储罐)内形成负压;“火炬放空”,即通过与设备上的安全阀、通气口、排气管等相连的火炬放空总管,将部分或全部物料烧掉的办法,而积极地控制灾情,防止爆炸的发生。

3.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事故应急预案是指政府和企业为预防事故的发生及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科学的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后能为事故现场指挥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系统的和客观的依据,提供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和方法,使救援行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合理有序的展开,最大限度减轻化学事故所造成的危害,进而使事故造成的损失达到最低。因此政府及化工企业建立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并且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很有必要。应急预案的制定通常需要在完成本地区的危险化学品普查和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应急预案制定后,还需要根据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习,对应急预案不断修订和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有效、全面的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参考文献:

[1]王旭磊,赵来军.如何真正提升我国危化品安全管理――基于危化事故大数据的分析[J].探索与争鸣,2016,02:73-77.

[2]陈跃正.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J].消防界(电子版),2016,03:55-56.

[3]曲开顺.浅谈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6,03:70-73.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5篇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误操作的重要方法。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包括三级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和特殊教育三方面。1)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制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要求新入厂人员(包括新员工、临时工、外来实习人员等)必须经过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一、二、三级安全教育时间累计不得少于72学时。2)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结合岗位特点,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和遵章守纪教育。日常安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基础安全知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本岗位的生产特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护措施,应急救援预案和岗位应急处置措施,生产事故案例,防护器材、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等。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20学时。3)特殊安全教育培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进行安全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并按规定年限进行复审和换证;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投产使用前要按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教育;发生重特大事故和恶性未遂事故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二、隐患管理

隐患是事故的根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经常性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安全隐患排查要不留死角,全员参与。对于排查出的一般隐患要立即组织整改,对于技术条件暂时不具备整改的重大隐患,要采取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纳入技改项目,限期整改。

三、作业安全管理

动火、进入受限空间、高处、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检维修、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均具有很大的风险,要严格执行化学品生产单位八项作业规范(AQ3021~3028-2008)的要求。实施作业前,必须办理审批手续、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分析、编制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作业负责人应到现场确认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管理人员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发现违章行为及时制止。

四、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确保变更带来的危险性得到充分辨识,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变更时,如果未对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安全措施,就极易形成重大事故隐患,甚至造成事故。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变更管理制度,在工艺、设备设施、电气仪表、公用工程、管理制度和人员等方面发生的所有变化,都应纳入变更管理。实施变更前,企业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确认,确保变更具备安全条件,并对变更可能影响到的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五、应急管理

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事故应急演练,评估演练效果并完善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建立应急响应系统,明确组成人员及其职责。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事故现场人员和应急处置人员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置。各职能单位要做好日常应急保障工作,定期核查并及时补充和更新应急物资储备。对于应急处置人员和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

六、事故和事件管理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着重加强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的管理。认真分析查找分析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及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防范事故的发生。对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及时落实防范措施,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吸取事故(事件)教训。对于外部企业事故信息也要及时收集,认真吸取同类企业事故教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

七、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