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会发言培训

开会发言培训

开会发言培训

开会发言培训范文第1篇

在充满生机与期望的阳春三月,在享有“中国双孢蘑菇之乡”美誉的,全市农村骨干队伍培训工作现场会暨徐古第一期培训班开学了,这是对我区各项工作的莫大鼓舞和鞭策。在此,我代表区委组织部向亲临现场指导的部长、部长,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市农业集团领导及四个兄弟区的组织部长、区农业局局长、培训服务中心负责人和参加培训的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武汉市徐古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武汉市徐古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建设和我区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工作的有关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坚持思路创新,探索农村骨干队伍培训的举措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关要求,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实际,积极探索在“产业链”上设置党组织,指导基层党组织引领创办基地,依托基地加强农村骨干队伍培训,去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78期,培训学员13482人,为建设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夯实了基础。

(一)“菜单式”轮训村主职干部。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村主职干部在农村政策、产业发展和市场方面的需求确定“菜单”,每年对596名村(大队)主职干部进行轮训,着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

(二)“覆盖式”培训副职村干部。整合党校、电大、技校、职校等培训资源优势,有针对性编印“适用对路”的学习教材,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副职村干部,让他们切实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

(三)“跟踪式”培训“大学生”村官。从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由区电大联接武汉市电大和中央电大承办,由政府“买单”培训600名来自农村、学得进、用得上、守得住的村、社区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中重在组织学员到相关的教学实践基地接受现场培训,实行跟踪服务和管理。

(四)“入户式”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坚持致富技术培训到村组、到农户,利用秋冬季节、农闲时期,采取送教下乡的办法,依托基地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并发挥党员大户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户带户、邻帮邻的联动效应。

二、坚持品牌打造,培育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的典型

为在全区树立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建设的品牌,我们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全力协助建设好武汉市徐古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发挥其示范和引导作用,带动全区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建设。

(一)集中力量抓培植。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建立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的有关要求和卢部长来新洲调研的指示精神,成立了武汉市徐古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协调领导小组和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的工作专班,加强对服务中心的策划领导与协调指导。先后与市农业局一起,多次组织徐古镇、区农业局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到武汉市徐古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调研指导工作,确保服务中心的建设落到实处。

(二)整合资源提功能。本着“整合资源、勤俭节约”的原则,充分发挥武汉天添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的主体作用,围绕“四个基本”(基本阵地、基本师资队伍、基本教材、基本实践基地)进行改造和完善,努力提升整体服务功能。目前,该服务中心拥有120平方米的培训教室,配有桌、椅、投影教学仪等教学设施;有可供60人同时就餐的食堂;有可容纳50人住宿的寝室;有8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员、管理员;有可供现场实习的富山菌种生产基地、克昌湾蘑菇种植基地、许易产业基地、富山科技示范基地等4个基地,能够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培训服务。

(三)健全规范强管理。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服务中心建设的全过程,努力使培训服务中心一开始就迈上正规化、制度化轨道。先后组织制定出台了《安全生产制度》、《班主任制度》、《学员守则》、《学员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巡查制度》、《规范资金使用制度》、《学员定期回访和跟踪服务管理制度》等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保证服务中心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

三、坚持效益优先,发挥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的作用

,我们将在突出发挥武汉市徐古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主导作用的同时,着力建设培训服务网络,大规模培训农村骨干队伍,大幅度提高农村骨干队伍致富本领,力争使每一个受训对象都能掌握一门致富技术、上一个致富项目,以项目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紧靠“一个中心”,发挥徐古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的示范效应。把徐古培训服务中心作为扩大培训影响力的“孵化器”,通过组织街镇场处党(工)委书记到徐古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培训和参观学习,延伸徐古农村骨干队伍培育服务中心的触角,鼓励 和引导各街镇建立一批不同特色、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培训中心站点;同时,对已参加培训的学员按每人对口联系3-5户的要求,采取结对联系的方式,每年把1000名左右的农民培养成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懂技术的“产业农民”。

(二)依托“四大产业”,建设幅射广泛的三级培训服务网络。按照南部蔬菜、东北部食用菌、西南部水产、西北部畜禽为基本框架的4大优势产业布局,分区、街镇、村三级逐步建立分层分级的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形成网络,围绕农民致富,努力实现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懂什么、用什么就增收什么。今年,拟按区级3个、街镇13个、村级28个的目标要求建立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目前,正在抓紧指导建设双柳蔬菜、李集畜禽、桃花湖水产养殖等3个区级培训服务中心,同时积极筹建街镇和村级的培训服务中心。

开会发言培训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 本文在阐释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双语”应用作用与意义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利用“双语”开展工作的问题,并就提高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双语”应用能力,探索性地提出几点策略与建议;以期对工作的科学开展有所启示。

何为“双语”?简单地说,凡是使用两种语言的都可以称为双语;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学校工作中都普遍存在;本文所探讨的“双语”,是指汉语和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两种,可谓“民汉兼通”。使用“双语”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教学和工作早已兴起,现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模式。笔者欲结合科研与工作实践就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双语”应用能力问题作初步探讨。

1 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双语”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中,“双语”应用已不仅仅是熟练地掌握两种语言,培养“民汉兼通”、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其在促进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地区人民文化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第一,“双语”应用是少数民族地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方针,体现民族、语言平等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语言是区别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重要标志之一,积极地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开展工作是承认民族平等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当前快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有力手段。

第二,“双语”应用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也有利于汉文化传播,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少数民族教育中应用“双语”教学,是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与学习汉文化的客观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让少数民族地区快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借助地区母语,“双语”应用必不可少。

第三,“双语”应用有利于开发少数民族学生智力,提高民族素质。语言具有工具效能,是学生心智活动的重要工具;“双语”应用者拥有两套交际手段,可以通过灵活应用两种语言来教授不同民族知识,学生掌握“双语”的过程也意味着个体智力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

2 利用“双语”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中有关于消费影响因素的阐述,如:偏好、效用、收人与时间约束、机会成本、替代效应、边际效益以及价格弹性等;语言也是如此,有相关的影响因素,如使用人数、社会开放度、学习难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随之而体现出来的是成本与收益,如学习、机会与心理成本、经济、心理、代际收益等,这些都可以基于经济学来分析,是本文“双语”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山东大学宁继鸣博士着重探讨了语言成本收益的一些重要影响因子及其关系,认为语言成本与收益间有如下基本关系:政策决策与实施成本Cp、语言的学习成本Cs、语言学习的机会成本Co,个体所有语言的收益总和Rb、促进交流与贸易的收益Rt,语言代际收益Rg、语言民族文化收益Rc、语言心理收益Rm、语言政治收益Rp等等;总体研究证明,使用相近或相同的语言交流会拉近彼此的关系,提高工作效果。上述研究为使用“双语”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工作效果高度依赖语言交流的顺畅与深入程度,使用地区语言交流能获得更多的感情与信任回报。

以本文中提及的语言成本C与交际收益R进行关系考量不难发现,在时间一定的前提下,二者呈反比关系,即C=T/R。也就是说,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当交流时间一定时,语言成本越低,交际收益越高;语言成本越高,交际收益越低。而语言成本的高低又取决于语言应用能力,即语言交流能力越强,语言成本越低,语言沟通不畅则会提升交际成本,影响沟通的效果(收益)。因而从推进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和谐和融洽发展,以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的角度来看,辅导员“双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提高民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双语”应用能力

3.1 科学开展“民汉兼通”双语教师培训工作

(1)放慢速度,缩小规模,延长时间,调整结合。首先,校本培训不能操之过急,无论是对汉语教师少数民族语言水平的提高,还是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的提高,速度都很慢,应该选拔有一定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基础的教师优先培训,并缩小规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其次,延长培训时间,可以将培训计划时间延长至一年或更长时间,避免因时间短流于形式;第三,将双语教师培训与考核评优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学习“双语”的积极性。

(2)从培训对象选择上下功夫,严把入口关。严格审查制度,首先杜绝汉语水平不达标的教师参加少数民族语言培训;其次,挑选适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年轻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双语教师队伍建设速度与质量,避免培训资金浪费;第三,合理分配双语教师培训名额,重点向汉语水平较差的少数民族教师倾斜。

(3)调整培训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培训质量。适当增加听说、公文写作等实践课程;多采取听、说方法开展教学培训,避免过多的理论讲授;适当增加培训实习机会,让培训教师深入到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4)加强对双语培训教师的跟踪管理。建立双语教师培训监督与信息反馈机制,对培训完返回工作岗位的双语教师的“双语”使用情况予以跟踪考察,保证受训教师切实发挥“双语”作用,并将其实际工作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对“双语”应用不力的教师予以通报批评,并安排重新培训学习。

3.2 选派优秀“双语”青年教师充实双语教师队伍

进一步拓宽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的入口渠道,严把质量关的同时,优先录用与聘请具有双语能力的汉族或少数民族优秀青年大学毕业生担任工作继续实施教育对口支援计划,充分调动大中城市毕业生到少数民族聚集区基层支教、锻炼,锻炼其“双语”能力,对实习支教完成、愿意回到学校工作的毕业生优先安排到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

3.3 设立专项资金,聘用优秀人员,解决双语教师缺乏问题

为解决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缺额问题,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因教师缺额受到影响,同时考虑到当前少数民族教师汉语基础差、培训无效果,汉语教师少数民族语言能力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实际情况,建议高校管理部门设立专项资金,从兄弟高校或基层中学选聘优秀双语教师,充实高校辅导员队伍,促进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开会发言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院 人才培训 问题

一、医院人才培训的基本模式

1.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对已经找到工作的职工,如三甲医院自身的职工要通过轮科等方式进行培训,在培训完成后通过住院医师培训考试来评价培训效果,一般而言这一过程要持续3-4年,并分为一阶段和二阶段两个过程。对已经毕业但尚未找到工作的学生参与医院住院医师培训,他们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但不与医院签订劳动合同而是签订培训合同,在培训结束后医院通过考核的方式发放培训证书。

2.外出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分为三种类型。首先,到其他医院进修学习,一般而言下级医院会经常性地派出职工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学习期限一般是半年到一年,实际上,医护人员要晋升高级职称大多需要有进修经历。其次,脱产到高校学习,这种模式下一般是职工在考取研究生后,与医院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学习期间医院继续发放一定数额的工资,职工毕业后需回医院工作。再次,参加各种会议等进行学习,这种会议包括各种协会举行的会议等。

3.其他培训模式。一是通过职工分散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一般而言,职工为提高医疗水平,会通过各种方式如网络等学习最新的知识,这种分散培训是最为重要的培训方式。二是通过医院集中培训的方式学习,这种培训主要是针对计算机操作、职业道德培训等针对所有职工的培训,一般而言医院每年都要组织相关培训。

二、医院人才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缺乏长远规划。一是没有明确人才培训目标。医院特别是县及以下医院在人才发展上缺乏具体的目标,往往采取放任的态度,导致培训活动缺乏目标指引。二是没有明确人才培训的重点。部分医院在人才培训活动中没有结合医院学科建设方向,没有根据医院人才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导致人才培训缺乏战略重点。三是没有明确人才培训的途径,即医院没有明确采取哪种方式进行培训,导致培训活动中主要依靠科室或者个人对外联络开展培训活动。

2.培训缺乏完善的配套体系。首先,对培训效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体系。医院在培训完成后往往采取不考核或者是简单地进行书面考核的方式判断培训的效果,但由于培训不同于传统的教育,考核的内容较为松散、判断的标准也较松,这就使得培训效果考核缺乏公认的标准。其次,对培训结果缺乏完善的应用体系。部分医院职工在培训完成后继续回原岗位工作,医院在人才选拔等方面尚未考虑培训经历等事项,导致培训活动本身缺乏激励性。

3.培训环境有待优化。首先,医院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医院更为关注经济效益,关注科研成果,对于培训活动则关注不够,或者说重视不够。其次,投入不足。部分医院没有指定专门人员、划拨专门的经费并通过预算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导致培训活动中出现经费需要自理等问题,难以有效地推动培训活动的开展。

三、完善医院人才培训体系的思考

1.创新理念。首先,医院要创新理念。医院要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长远发展的视角出发推动人才培训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将培训纳入到各年度日常工作安排中去,以此推动培训工作的开展。其次,职工个人要创新理念。职工要从提升个人素质而不是完成培训任务的视角出发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科学规划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培训的效果和水平。

2.制定培训方案。首先,要强化人才培训环境分析。通过对医院、职工个人培训需求分析,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社会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的环境,以此指导培训活动的开展。其次,要明确培训的目标和原则。即医院要通过培训达到人才结构调整、人才素质提升的目标,并明确培训活动中要采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等指导思想,科学规范培训活动。再次,要明确培训的实施路径。一般而言,医院要与上级医院特别是有优势学科的医院建立人才培训合作体系,要积极鼓励职工参与各种学会拓宽培训渠道,要积极选派有培养潜力的职工到高校等单位培训,以此完善人才队伍。

3.强化保障。首先,要强化经费保障。医院要划拨专门的经费用于培训工作,并将这种经费纳入到年度预算中,保障经费专款专用。其次,要强化人员保障。医院要指定专门机构、专门人员负责培训工作,包括制定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相关制度等,以此推动培训活动的开展。再次,要强化制度保障。医院要制定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培训考核制度,培训结果应用制度,以此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促进培训工作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开会发言培训范文第4篇

P键词:基层;汉族干部;双语

1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双语”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们之间交流最重要的桥梁、纽带,同时语言的交流也是各民族、各族群之间增加了解、相互帮助、增加共识的基石。事实证明,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干部学习民族语言,民族干部学习汉语是增加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重要举措, 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语言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很多乡村的少数民族群众听不懂汉语,让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是事关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基层汉族干部熟练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对传达党委和政府的各项政策以及开展各项工作,引导带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双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新疆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以来,全疆各地州积极开展基层干部“双语”培训工作,基层汉族干部的“双语”水平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基层汉族干部“双语”水平和“双语”应用能力比较低,在学习掌握“双语”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干部缺乏学习”双语“的动力。有的汉族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掌握“双语”的重要性,同时也缺乏学习 “双语”的动力。有的汉族干部认为自己迟早要离开乡镇基层,以后用“双语”交流、办公的可能性很小,懂不懂“双语”无所谓;有的汉族干部则不重视”双语“学习,把“双语”学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单位组织进行培训时学习、练习一下,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却不敢说、不愿说,这些都导致了汉族干部学习”双语“的效果不佳,没有达到学习、培训“双语”的目的。

2、“双语”学习氛围不足。南疆各乡镇基层的党委、政府、委办局都有相当数量的汉族干部和民族干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双语“练习环境,但是由于政府办公语言是汉语,平时工作、开会、交流基本上都使用汉语,民族干部的汉语水平普遍较高,汉族干部和民族干部之间用”双语“交流的机会不多,语言练习实践的机会少,致使“双语”学习的氛围不足。

3、”双语“的学习方式落后。目前的”双语“学习方式还是参照学生时代学习英语的模式,学单词、短语和日常用语,这样语言学习方式造成了大部分从小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还是不能熟练掌握英语,同样的学习方式也不适合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同时相关部门对”双语“培训工作的调研和探索非常欠缺,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使得”双语“学习这项工作进展情况达不到预期效果。

3 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双语“的有效方法

在新疆南疆,基层汉族干部学习”双语“势在必行,为大力提高基层汉族干部的”双语“水平,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新疆的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现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双语”的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1、端正学习“双语”的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干部,始终要做到牢记宗旨、不忘使命,为人民服务就是国家公务人员的宗旨。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才能更好的为基层少数民族群众服务,这也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学习“双语”不只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要求基层汉族干部把学习掌握“双语”当成一项事业去做。基层汉族干部只有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才能与少数民族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心;才能真正融入群众、服务群众;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乡镇、村、社区的各方面的情况。因此基层汉族干部要明确学习掌握“双语”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2、制定“双语“学习培训方案。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人总结的一套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准确掌握每名基层汉族干部的“双语”水平并对其进行分类,采取口试、笔试、情景模拟等方法搞好摸底调查,按照比较熟练、有些基础和无任何基础三个层次分班进行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不同措施,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方案。同时在“双语”培训中结合基层汉族干部掌握“双语”的实际情况分级建立基层汉族干部“双语”学习培训档案,做到“有培训计划、有学习人员名册、有学习培训记录、有考试成绩”等档案。对基层汉族领导干部的“双语”学习培训档案,要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并保存,以此作为干部奖惩的一项依据。

3、加大对基层汉族干部的“双语”培训。实践证明,学习语言进行集中培训的效果比个人自学摸索效率和效果都要高一些,所以将培训“双语”的干部分好类后并进行分班集中培训效果也比自学要好些。南疆大部分干部的“双语”培训都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进行,由地区、县市、乡(镇)党委分级负责,每年分别在地州、县市党校

(行政学院)举办乡镇基层汉族干部“双语”培训班。学习语言要一门心思,所以在党校(行政学院)进行“双语”培训的干部要实行脱产培训,对于业务工作实在繁忙的基层干部可以实行“双语”夜校的培训方式。语言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基层汉族干部的“双语”培训要经常举行,要严格制定培训标准,保证培训质量,要求培训一次进步一次,培训要有成效。培训结束时,严格进行闭卷和会话测试,成绩记入干部档案。

4、强化学习“双语”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理念。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要经常使用、经常练习,否则很容易遗忘。集中培训“双语”毕竟时间短暂,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经常使用“双语”交流,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样对提升“双语”水平有很大帮助,那么如何具体实施呢?主要采取四种措施:一是开展每周一天“双语”日、“每天一句话”的学习活动。每周选出一天,全天使用“双语”进行交流,不怕说错,而且每个干部都必须说,这样的练习可以增加语感。“每天一句话”则是潜移默化的学习以此增加词汇量和语库。二是民、汉干部“双语”帮学结对。每名汉族干部都要与少数民族干部结成帮学对子,互相帮助学习“双语”,双向负责,相互提高。三是营造“双语”学习的社会氛围。文广站、电视台、宣传部经常要开展“双语”学习节目,“双语”竞赛活动,营造全民学习运用“双语”的浓厚氛围。四是下基层、进农村学习“双语”。选派“双语”水平不高的基层汉族干部赴少数民族农村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任职或挂职,使汉族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主动使用“双语”进行交流,自觉适应少数民族聚集地的语言环境,提高”双语“水平。

开会发言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员工培训;SMART原则;实施

1 员工培训的迫切需要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与技术的飞速发展,组织的生存环境正变的越来越复杂,同时组织还经历着来自全球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等力量的冲击,而能干的员工也不会永远能干,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的技能也会老化,而就现在的组织而言,员工的能力在很大成功度上决定了组织的竞争力、运营状况。具体来说,技术技能的提升能够让员工掌握更为复杂的操作技巧,提升设备利用率、生产率;人际技能的提高能够提高员工与同事上司等相处的能力,针对实行团队形式的组织而言,人际技能的提高还能促进员工更有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使其成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这对提升员工的满意度降低离职率是很有帮助的;另外,管理人员或是从事非常规性工作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问题,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有益于其工作效率的提高。故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生产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都离不开培训,而有效的培训应该遵循一些要点,本文引入SMART这一绩效管理上常用的概念来解释培训中的要点。

2 SMART原则的具体含义

S在这里具体指代的是systemed系统化的意思,第一,系统化主要指的是员工培训与组织整体战略之间的关系,组织的培训计划必须依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确定,培训结果必须能为组织的发展服务;第二,系统化还指培训本身,即组织在实施培训时应当建立相应的培训开发系统,以更好地开展培训活动。M在此指measurable可测量性,即是指培训结果在实际运用中能够被测量,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培训“形式化”,或是培训反应好但实际运用效果差等问题。A指代attractive有吸引力,培训需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在一起,参与培训必须能够为员工带来实际利益,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提高培训的效果。R指realistic实际性,也就是说培训是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而定的,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任职资格体系以及其绩效考评结果等实际情况确定员工的培训计划,以利于改善员工绩效水平,提高组织整体效益。T指代treasure意为利息相关性,具体而言,针对企业是要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推动器,针对员工则是,一方面培训可以作为外在薪酬的一种方式,成为了员工共同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在实施培训员工绩效得到改善之后,应该就绩效改善状况对员工实行奖励,以增强员工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3 SMART原则的实施

首先是注意S系统化的问题,在战略层面上而言,就是要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找出未来战略与现有人力资源现状之间的差距,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有计划的实行培训,形成“人才蓄水池”以利于组织未来的发展,培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必须注意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相结合,以提高培训、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益;就培训本身而言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开发系统,其中包括了完整的培训管理制度,完善的课程、教材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设备,以及培训分析计划、实施、评估等完备的步骤。

其次是M可测量性的问题,在实际培训中,必须注意制定一套方案以评估培训实施的结果,并总结其中的不足。在实际操作中,这个部分经常会被忽视,而这一点却又是判断培训是否有效实施的关键点,对改善以后的培训也是很重要的。具体操作时,首先在开展培训前就应当制定一套评估标准,据该标准实行培训设计及评估;就评估而言,应当注意针对培训的评估并不是培训完了才进行的,而是应该分阶段地贯穿于整个过程,另外应注意培训评估应当全面,考评范围应覆盖四个层面,即反应层面、知识层面、行为层面以及结果层面,相应的评估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可采用“面谈+测试+绩效考核+投资回报率”等组合。

其次是A有吸引力,对员工实施的培训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要使员工有积极性,就应注意结合员工是实际情况开展培训活动,具体而言就是要考虑到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不同的员工在不同的职业阶段有不同的职业发展需求,培训者应考虑员工是处于探索阶段、立业阶段、职业中期还是职业晚期,以确定员工的任务需求以及情感需求;另外可以将员工的职业定位纳入考虑范围,根据需求理论我们可知,在全面的了解了员工的需求以后,我们可以更好的激励员工参与到培训中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培训的收益对象不仅是组织更是他们自己。

第四是R实际性,针对实际性在培训工作实施时,主要是要注意以下两点:(1)培训与员工职位的任职资格之间的联系,具体而言即是应对照员工职位的要求及其自身的情况,发现个中差距后,组织提供相应的培训以缩小差距;(2)培训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之间的关系,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说明员工存在具体问题,针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对症下药”,通过联系员工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培训方案,以达到改善员工绩效的目的。

最后是T利益相关性,在组织层面,应当注意让员工了解培训的依据,增加员工运用新技能的机会,为员工创立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另外还应当建立良好的信息技术系统支持知识共享和学习成果的保存和积累,实现培训应给组织带来的效益;在员工层面就是要注意将培训后绩效的提升与员工薪酬等实际利益联系起来,根据期望理论我们知道,激励员工最重要的就是“个人绩效——组织奖励——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结合员工的期望,即个人目标对员工培训后绩效的提高予以奖励,必然会提高培训的效率,另外对有培训意愿的员工考核实际情况与其培训期望提供相应的培训也是组织奖励员工同时提升企业绩效的又一途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临床与病理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广西城镇建设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审计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