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茶的知识

红茶的知识

红茶的知识

红茶的知识范文第1篇

有了这样的兴趣,我终于把朋友送的大红袍给拿出来,先喝的是扦插纯种大红袍。开始在喝大红袍的时候,当时感触特别深的就是它的回津很强。那是前几天的一个中午,吃过午饭稍做休息之后我还得去单位上班。出发之前在家里陪老公喝了一泡大红袍,喝的时候有些匆忙,没有细细品味。从家里到单位要十五分钟,在路上时感觉到喉底一股甘甜在缓缓地上升。一个下午我都没有再喝单位的茶,也不觉得口渴。嘴里像有股清泉似的滋润着口腔,这样的感觉很令我赞叹。

但是对于大红袍我还是无法说出它的什么内容来,记得几年前的春节我去姑妈家给她拜年,她泡的茶喝了感觉是特别的甘醇,我当时问她泡的是什么茶,姑妈跟我说是大红袍。于是第一次对大红袍有了好感。回家之后喝家里的茶总是觉得苦涩难喝,一段时间之后才又习惯了。后来也买过一些包装的“大红袍”,盒装的茶即使看起来是很高档,却也都喝不出什么香来。但是回甘还是有的,只是强弱有别,也不值得一提。

这次喝大红袍,开始我觉得还是很困惑。对于茶的干香。那是无话可说,只是喝起来,总是在开头的几水难以接受。茶给我一种很厚的感觉,是很强烈的岩韵,茶的汤色呈现较深的橙黄,杯底香十分明显。但是茶汤喝在嘴里的变化却不知如何形容,从我个人习惯来说,我不是很喜欢这种感觉,觉得太浓太烈了。就像人际交往之间,我向往的是一种醇醇的,暖暖的包容,可是那种显得太过强烈的大爱大恨,我不习惯。反复地喝这个茶,我只是想把大红袍的面纱揭开,在心里的困惑无法得到解答的时候,我只有一再地去亲近它。前晚十二点后还是忍不住又去泡了一泡大红袍,夜深人静之时,在品茶的时候一直在注意茶汤入口之后的变化。开始有一些拨开迷雾见青天的明朗了。这大红袍有一种菖蒲香,应该就是这一种独特的香味。这种香味使得茶汤在入口时有一点刺激,闻杯盖这种菖蒲香味就显得更加明显。茶汤的质感变化十分丰富,茶到六水之后从激流湍急转入风平浪静。像是一个人在经历一段年轻躁动之后开始变得沉静,理智起来。茶的汤水颜色澄亮许多,口里感受到的不再是那种有点刺激的莒蒲香味,而是一种甘润顺滑了。我在这个时候开始尽情地享受它的柔美。有了这样的认识。心也就安静下来。大红袍,不就是这样了么?

昨天去陪父亲喝茶,喝的是老水仙。喝茶时我在心里暗自将老水仙与大红袍做比较,大红袍是跌宕起伏变化多端,老水仙却是一马平川般,就像漫步在辽阔无边的草原。大红袍给我的是一种丰富与刺激,老水仙给我的是一种平淡和自在。昨晚在家又喝大红袍,这一种是另外一罐,是清香型的正岩大红袍。茶条比较完整,没有多放茶米。不过它的菖蒲香还是可以感受到,六水之后变得更好喝了,甜润甘活。对比两种茶叶的叶底,都有红叶。但是传统制法的细碎一些,红底也少一些。清香型的正岩大红袍叶底红青相间。我的感觉就是这个茶经过了拼配。清香型的正岩大红袍喝起来比传统型的纯种大红袍香一些,但是它的内质远远比不上纯种大红袍。

红茶的知识范文第2篇

英德红茶的前世今生

说到英德,最出名的莫过于英德红茶,它是与“安徽祁门红茶”“云南滇红”齐名的中国三大红茶之一。相传1963年,英德红茶现身英国女皇的贵宾宴上,被英国女皇用于招待贵宾,后成为指定的皇室用茶,由此英德红茶便开始“红了”,声名鹊起,享誉世界。英德是广东最大的红茶产区,享有“中国红茶之乡”的美誉,英德红茶以其鲜爽、浓强、醇厚、甜润的独特品质风格驰名中外,堪与世界著名的斯里兰卡红茶媲美,然而较之祁红、滇红又别具风格,被称为中国红茶的后起之秀,其品质超群卓越,成为红茶中的一朵鲜花、一枝奇葩,被誉为“东方金美人”,令世人瞩目。

英德茶业生产和饮用始于何时呢?据悉,英德红茶生产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等编著的《世界茶业100年》称,英德茶业始于唐代,是唐代韶州三个产茶县之一,到明代是广东27个产茶县之一,到鸦片战争前是广东70个产茶县之一,是鸦片战争后广东84个产茶县之一。据中国第一部茶学专注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记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由此可知,唐朝时期,英德红茶已经广获世人的认可,同时也印证了英德茶叶发展史在广东茶叶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英德红茶种植于1959年,2006年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相关文献记载,1956年英德率先引入云南大叶种茶籽试种成功,并于1959年成功研发了英德红茶,1959年建立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即现在的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前身),1965年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茶叶专职部门――英德县茶叶局。英德茶叶从生产到科研,从加工到管理,一度走在全国的前列。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产品成为出口创汇的大宗,英德红茶是该时期出口创汇的主力军。20世纪60年代,英德红茶大量投入国外市场,以其独特的优良品质蜚声海内外。据当时《东方日报》记载,英德红茶每年生产4000余吨,远销西欧、北美、大洋洲以及中东等83个国家和地区,英德也成为我国红碎茶出口商品基地。然而自改革开放初期,英德红茶在经历高峰期之后步入了“慢”车道。 1990年代初,国家取消茶叶统购统销政策,而后又适逢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英德红茶备受冲击,逐渐从鼎盛时期滑落,英德红茶与全国其他茶叶一样,曾一度陷入低谷。期间很多茶企纷纷倒闭,不少茶园面临着改种其他作物或被砍伐的局面。

经过几十年的沉寂之后,直至2000年,市场上又燃起了一股英德红茶热。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英德全市茶园面积恢复至6万亩,仅仅2014年度,新增种植面积高达15000亩,这一年是英德茶叶发展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年度。

近十年来,英德红茶又开始重现市场,且备受推崇,英德红茶的价格逐年攀升,经济效益逐年提高,英德茶农种植茶叶的积极性也随之空前高涨,原来废弃的茶田得到了重新的整理,新开垦的茶园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据悉,英德市现有茶企60多家,涌现了一批上规模、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全市茶产业从业人员达10万多人,现在茶产业正成为英德农业优势产业和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富民产业,英德市内多镇包括英红镇、东华镇、横石塘镇等均已成为英德红茶产区,由此可见英德红茶已然走上了复兴之路。

走进怡品茗

在这条复兴之路上,英德茶企可谓功不可没。如今在英德,谈到英德茶企及本土优质茶品牌,不少消费者都能数得上名号来,如怡品茗、我和你、一叶情等等。最近几年,作为本土红茶,“怡品茗”频频活跃于全国各地的展会上及广大消费者口中,让英德红茶吹响了一曲“红遍神州大地的进行曲”。广东怡品茗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品茗公司”)是一家集种植、研发、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企业,它是英德红茶的标志性品牌,旗下包括英德怡品茗茶叶有限公司(原广东英德茶厂)、红旗茶厂、清远怡品茗茶叶有限公司、英德大湾茶厂和怡品茗广州营销中心。据了解,怡品茗公司是由原英德茶厂、大湾茶厂改造而成的现代化茶叶企业,是国内较早较大的红茶制造厂,是红茶界及业内人士人人皆知的品牌,怡品茗公司的知名度为何如此之高?它又是如何走出自己的品牌之路,成为英德红茶的知名品牌和领头羊的?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记者走访了怡品茗广州销售中心及怡品茗位于英德市的茶园基地,零距离接触怡品茗,进一步探寻其品牌化发展道路。

11月20日上午,记者一行驱车来到怡品茗广州营销中心,走进室内,映入眼帘的是怡品茗近年来各类参展活动的照片及简介,铺满了几面墙,生动的画面时刻触动着视觉,身临其中仿佛走入了一条连环画的艺术长廊,一幕幕展会场景生动重现,整个营销中心处处弥漫展会热闹的气息。

据了解,怡品茗公司认为向外界推广英德红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参加各类专业茶展,因此近几年,怡品茗公司频繁活跃于各类知名的专业茶展中。据陪同参观的龙丽华经理透露,他们基本是逢展必参的,包括中国(天津)茶业及茶文化博览会、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杭州展会、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惠州茶博会、东莞茶博会、太原茶博会、秋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等等,只要是有助于宣传,有助于让广大消费者了解怡品茗,认识怡品茗,他们都会积极参加。每一次的大型专业茶展中,几乎都可以追寻到怡品茗的芳影,正因为它的频频亮相,因此“怡品茗公司”和“英德红茶”这个品牌频频得到业界和媒体的关注,它的知名度也因此而迅速提升,怡品茗凭借自身优良的品质和服务,产品销售网络已覆盖广东省各大县级市。目前,它的市场还不断向省外延伸,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市面上怡品茗系列的英德红茶,深受消费者喜爱。

英德红茶的标杆

英德红茶在市场上为何如此受欢迎?主要源于它独特的品质,另外其经典的包装也给它加了不少分。其独特的品质是怎样的呢?龙丽华用“浓、强、鲜、爽”四个字来概括英德红茶的特点,即滋味浓厚强烈,口感鲜爽香醇。英德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就了英德红茶“浓厚、强烈、鲜爽、香醇”的品质风格,这也是有别于其他红茶的独特之处。另外,英德红茶在包装上少了几分奢华元素的点缀,以简单纯净的红、黄两色为主,看起来简约亲民,褪去奢华之后,反而更接地气。

在谈及品牌下的产品时,龙丽华如数家珍,为记者一一道来,她主要介绍了公司的主打产品――英红九号。茶品种如此之多,怡品茗公司为何会如此看好英红九号,据说这英红九号是几代科学家潜心研究,接力相传,多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英德红茶产业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经历了几个阶段及长时间的的系统研究,最终才得以推广和应用。不少通过“英红九号”而研发出来的红茶产品如“金毫茶”、“金毛毫”、“金英红”等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广、产品营销和市场培植,也逐渐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及青睐,市场声誉不断扩大,英德红茶也因此而名扬南粤大地,走上国际舞台。英红九号就如同英德红茶的一把钥匙,它为英德红茶打开了一扇通往国际舞台的窗,英红九号是英德红茶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种,作为英德红茶的标杆,英红九号“金毫茶”在市面上的售价不菲,高达万元,可以说英红九号创造了英德红茶产业的神话。

“英红九号是怡品茗的主要红茶品种,现大量面向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占有率高,销量也一直遥遥领先。我们做产品,拼的是质量,以质量取胜,怡品茗在成立之初,深知健康和品质在茶叶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公司不断研发创新,一直秉承‘诚信为本,品质为根’的管理理念,专注于做好茶、做放心茶。”怡品茗公司经理龙丽华女向记者娓娓道来。在广州营销中心展厅内,怡品茗的茶师为我们准备了一壶上好的英红九号,茶汤红亮,滋味浓烈,入口芳香,让人回味无穷。

原生态造就上乘品质

如此好茶,品质源于何处?怡品茗又是如何保证其品质的呢?龙丽华对记者说道,“在品牌化道路发展的过程中,怡品茗公司深知英德红茶要想香飘千万家,在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保证的就是上乘的品质,让消费者认可,为此,怡品茗公司提出了原生态茶园的标准,禁用化肥和农药,因地制宜开展农、牧、渔、林等多种循环互补式生产,通过茶树与其他生物间互补共生的原理和循环使用、变废为宝的机制开展茶叶生产,给人们提供最优质的自然产品。”

结束品茶,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记者一行随同怡品茗公司的人员来到了位于英德市大湾镇的原生态茶园。初冬的午后,天高云淡,一场大雨过后,整齐划一的茶园显得格外青翠,四处弥漫着泥土的气息,茶园地处的位置偏僻幽静,方圆十几公里内无人居住无工业污染,正如龙丽华先前所说,这恐怕是英德境内唯一一块净土了,仿若世外桃源。在茶园管理人员的陪同下,我们穿梭在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的茶园内,沾染了一身原生态的气息,因为没有用除草剂,杂草生长速度快,茶树与茶树间我们随处可见嫩绿的草儿随风飘扬,在茶园内,我们见到了罕见的且有着一定年份的台湾相思树,相思树本属豆科类植物,有固氮的作用,有利于保持茶树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据说它的根部长有根瘤菌,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直接吸收的氮元素,有助改善贫瘠土地缺氮的情况。另外小叶相思树其叶子的形状大小与茶叶相得益彰,一方面可以起到遮阴效果,另一方面在阳光的照射下,还可以改善光对茶树的照射强度,光照曲线,方向等等,有利于茶树的健康生长。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相传在几千年以前,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茶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最早可见于陆羽《茶经》中的记载,中国古老茶园最原始的状态是茶树与其他树木、粮豆和其他经济作物混种,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才出现了现在的专业性茶园,经过漫长的生产实践,人们发现,从茶树生态学角度出发,要使茶园结构稳定、资源永续利用、达到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就必须遵循生态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从生态规律、经济规律角度出发,在建设茶园时让茶树与各个环境因子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进而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怡品茗公司承袭中国古老的种茶制茶历史,秉承“人与茶、茶与其他生物相生”的理念,自创立以来,便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建设先进的现代化生产厂房,引入高科技生产设备与严谨高效的管理体系,发展原生态茶,始终把茶叶的品质放在第一位,致力于实现中国顶级红茶的品牌愿景,让世界重新认识英德红茶。

走品牌化道路

走访基地期间记者甚是好奇怡品茗公司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做红茶的呢?龙丽华回忆说:最初她是从事广告策划行业出身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嫂子下乡去了一个茶叶基地,回来茶余饭后闲聊时说起茶叶,那时她们发觉茶业行业品牌意识缺乏,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一个产品如若没有品牌就意味着安全得不到保障,又如何让人放心地喝,消费者又如何放心购买呢,就在那时他们就萌生了要走出一条品牌化道路的想法。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朋友闲坐喝茶,得知喝红茶对人的脾胃大有好处,能够改善身体功能,对疏通人体血管及改善皮肤等多方面都有好处,作为营养协会副秘书长的她对红茶越发感兴趣了。随后在详细分析对比了普洱、绿茶和红茶之后,毅然选择了这颇有益处的红茶。

红茶的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茶汤 色差 感官 品质

中图分类号:TS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03-02

茶叶不仅含有诸多对身体有益的元素,其品饮更是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茶叶的色、香、味及其品是饮茶文化的关键词,其中茶汤的色泽能够给人以直观感官上的享受,而其本身也是饮茶和茶叶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茶叶分布广泛且品种多样,不同品种的茶叶的茶汤颜色各异。而同一品种的茶叶,茶汤也会因茶叶大小、制作手法、存放年限等原因而不同。茶汤的色差与其感官品质密切相关,直接影响茶叶的销售和饮用效果。

1 茶汤颜色的形成及变化

茶汤的颜色的形成主要是因所含元素本身颜色,或发生氧化、发酵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不同茶叶的茶汤会因茶叶品种、制作工艺等原因而不同。而泡好的茶叶也会因水质、时间、沏茶方法而不同。常见的绿茶茶汤中含有黄绿汤色的物质,绝大部份是茶多酚及其氧化物。组成茶多酚的有花黄素与花青素,大多能溶于热水的有色物质。花青素的种类很多,有黄色、有绿色,是绿色茶汤的重要部份。儿茶素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部分氧化,变成极易溶于热水的黄色物质,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加工过程中茶温度不够高,会使儿茶素进一步氧化,由黄变红褐色。一杯茶若放久了,颜色会加深;茶叶保存不良,冲泡出来的也会呈现深色,是因茶多酚氧化所引起的。

再如红茶,因红茶不经过高温杀青处理,茶多酚变化剧烈,尤其经过发酵以后(渥红),茶多酚大量氧化,颜色加深,变成红黄色、红褐色物质;主要有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统称为红茶色素,所以优质红茶的茶黄素与茶红素含量较多。此外,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冲泡后的茶汤呈黄红色。黑茶都是用粗老的鲜叶为原料,茶汤为棕红色。黄茶类茶汤色泽黄色,叶底黄色。白茶属于轻度发酵,茶多酚在未经氧化的条件下属无色,而稍有氧化就变成黄白色,因此白茶的汤色黄白而明亮。

从上可以看出,茶汤的颜色与茶叶的品种直接相关,同时也受茶叶加工方法的影响。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茶汤和变化规律。因此,茶汤的色差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必须建立在茶叶品种识别,茶叶加工工艺等的判断的基础上。此外,消费者的主观感受也直接影响着茶叶的感官品质。

2 茶汤色差的消费偏好

消费者对茶汤的偏好差异较大,有的人喜欢清亮的绿茶、白茶,而有的人喜欢浓郁深色的乌龙茶、黑茶等。茶汤色差与茶味相配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茶品,因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得以满足。而对于行家或茶叶经营者而言,茶汤色差则直接反映出茶叶的品质,从感官看就能判断出茶叶的原料品质、存放、制作工艺等等情况。

2.1 消费者的茶汤色泽偏好

普通消费对于茶汤的偏好,完全依据个人的直观感受。大部分消费者都能接受绿茶、花茶等颜色较为透亮,香气较为清新的品类,而如铁观音、乌龙茶等味道浓郁、颜色较暗的品种,则受大众关注的规模稍微小一些。消费者对于茶汤颜色的偏好与年龄、性别及职业等有较强关联。如某些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限,且无闲余时间进行品茶,他们更喜欢颜色和口感能够持续很久的品种,铁观音及大叶绿茶是他们比较日常消费最多的。对于只能持续一两冲,且颜色较淡的品种,并不能引起这类人群在感官上的共鸣。而对于一些白领阶层,则更加喜欢颜色清淡,气味柔和的品种,如龙井、普洱等。

随着各种饮料的诞生,喝茶,品茶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如何识别茶汤更是只有少数人有兴趣去学习。许多新生代对于茶叶并没有强烈的感官认识,如他们对于大部分的绿茶不能很好地分辨,而只关注口感是否好。

2.2 以茶汤辨别茶的优劣

对于行家而言,茶汤的色差是茶叶品质的辨别重要标准。各类茶基本上都有其标准的茶汤颜色,大多数以透亮澄清其颜色突出者为上,红茶除外。如绿茶茶汤颜色碧绿,而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乌龙茶茶汤呈橙红色,具有熟果味的芳香。如果颜色昏暗、有青草味或涩味,甚至一泡后就淡然无味,则说明茶叶品质较差或已变质。当然,茶汤的颜色也会因为器具、水质而不同,因此在对茶汤的颜色进行鉴别时,需要认真筛选并清洁茶具。茶树在偏酸性的环境中生长,因此使用偏酸性的水进行冲泡,可使茶叶的颜色表现地更加突出。而我们常用的金属容器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在用金属器具烧水冲泡时,会使得的茶汤颜色变暗发黑。

3 茶汤色差与感官品质的关系

茶汤的色差包括不同品种之间的颜色差异,也包括同品种茶叶中因不同原材料、制作工艺等呈现不同的颜色。茶汤的色差与感官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受消费者的偏好和认知、茶叶的品质、泡茶的器具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的色差大小与感官品质之间的正向或负向的关系。因此,综上所述,茶汤色差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包括:茶汤色差与品种直接相关;消费者偏好决定其对茶汤色差的感官认同;茶汤色差反映茶叶品质:

3.1 茶汤色差与品种直接相关

茶汤的色差在不同茶叶品种间的差异较大,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茶汤色泽,因此没有优劣之分。因此,每一品种的茶都应保持其特有的茶汤颜色,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身的差异性。在同一品种茶叶中,茶汤颜色会因为季节、叶芽生长阶段、加工深度等的不同而不同。在对茶汤的感官品质进行鉴定时,必须以明确茶叶的生产加工过程为前提。而不能过于死板,否则会做出不科学的判断。

然而目前,在市场上,不良商家利用添加色素等等手段,人为改变茶汤的颜色,以冒充优质名茶。这不仅影响到正品的声誉,更是对消费者的权益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但是,经过人为处理的茶叶,在经过几次冲泡和品尝后,其本质会很快显现。因此通过观察茶汤及口味的变化,能够高效地识别出茶叶的品质。

3.2 茶汤色差反映茶叶品质

对于同一品种的茶叶而言,茶汤的色差能够直接反应茶叶的品质。以普洱茶为例,茶汤呈翠绿而微黄,清澈鲜艳,则表明鲜叶采制及时,杀青恰当,干燥迅速不受沤的优质晒青毛茶汤色,早春茶常见此汤色。随着生茶的不断陈化,汤色逐渐变为杏黄明亮。而当呈现黄汤时,即晒青毛茶汤色黄而无绿色,则表明晒青茶在加工时,杀青叶湿热“闷黄”或揉捻叶受沤变黄的表现,属不良茶品。

通过茶汤对茶叶进行品质鉴别,需要具备深厚的茶叶知识。对于广大群众而言,茶叶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在购买茶叶时仅仅凭借感觉,而不法商贩在销售的过程中,往往会利用优质的试用茶来让消费者辨别,真正的包装中却是经过处理的次品茶叶。因此,质检工商部门,应当建立起茶叶销售和追踪的信息管理体系,对于问题茶叶进行追根溯源,并禁止不法商贩从事茶叶生产和销售行业。只有消费者有信得过的品牌和检验,才敢放心大胆地喝茶。

3.3 消费者偏好决定其对茶汤色差的感官认同

茶的感官品质也是一个主观的感受,它取决于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同。首先,消费者必须对不同的茶叶有基本常识性的了解,如优质的绿茶、红茶的茶汤颜色一般是什么样子的,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如何变化。其次,消费者都有自己喜爱的茶叶品种,对茶汤的颜色也是一样。对于自身偏好的茶来说,其茶汤的感官品质也是最高的。因此,从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讲,只有消费者具备辨别茶叶标准茶色的能力,才能客观反映茶的感官品质。

对于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而言,通过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普及茶叶知识,能够更好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例如,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其喜好的茶叶,赠送“品茶知识卡”,图文并茂地宣传其所买茶叶的特征,茶叶辨别方法,品茶技巧等等。特定消费者都有一定的茶叶偏好,并长期保持不变, 一旦消费者学会了识别自己喜爱的茶的方法,那么对于后续的销售而言,能够跟进一步与消费者进行品茶及茶文化层面的交流,增进消费粘性。

4 结语

茶汤的色差存在于不同品种的茶叶之间,也存在于同种茶叶的不同产品之间。茶汤的色差是特定茶叶的特色,因此不能以色差来直接论定感官品质的好坏。同时,茶汤的感官品质是人的主观判断,反映的是个人对茶叶的偏好,因此感官品质必须与消费者的偏好紧密联系。此外,通过茶汤能够判断茶叶的品质,消费者必须对自己偏好的茶叶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进行所谓的品茶。同时也是作为一种防伪的方法,避免自己受到欺诈。

参考文献

[1]方元超等.茶汤色、香、味的变化机理及提高茶汤品质的方法[J].冷饮与速冻食品加工,2000(4).

[2]孙庆磊等.不同浸提方法对茶汤品质的影响[J].茶叶,2005(2).

红茶的知识范文第4篇

台湾茶叶,长久以来是以外销为主,大约80%~90%以上是外销。自1970年之后,外销市场开始大幅萎缩。内需逐年增加,到了1990年之后,台湾茶叶正式出口的销售量不及总产量的10%,绝大部分提供内需市场,尚且不足。目前,台湾每年茶叶的市场需求量约37000吨,台湾岛内每年茶叶的总产量约16000吨。因此,台湾每年约需进口茶叶21000吨,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如此算起来,台湾每人平均的茶叶消费量是1700克左右,超过日本许多;1980年,台湾的人均茶叶消费量仅约400克,当时日本的人均消费量约1000克。日本茶园将近6万公顷,几十年来。没有太大变动。台湾茶园从4.6万公顷减少到目前1.2万公顷。依观察,台湾茶园将减少到1万公顷以下。台湾茶业不论是产业、商业、工业,甚至文化事业,都有极大的变化,台湾茶产业的衰微是其它产茶地区较少看到的情况。(数据截至2007年)

台湾茶业在不同时代都会有创新文化出现,成为台湾茶文化发展的特色。目前,台湾新茶文化正在形成。

以进口茶叶为消费的发展趋势2000年之后,台湾茶业市场有了新变化,西方的花果茶、草药茶颇受欢迎;下午茶、英国红茶已流行;日本蒸菁绿茶越来越有好感;中国大陆名茶很自然地在精致的场合品尝,大陆茶叶渐渐打开市场,这种情况将继续发展。

以传统创新并陈的营销方向茶业是古老的行业,传统的经营方式仍将保有一定的市场,新式的营销概念已逐步活跃。台湾的茶叶经济进入转手时期。

以商业利益为前提的经营概念台湾茶文化与经济利益相结合发展是很大的特色,茶业者为达到商业目的而从事茶文化活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很露骨地上演,茶文化表现浓厚的商业色彩。

以现代科技为茶文化发展的动力茶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电壶、微波炉、音响、西装、电子设备,统统派上用场,科技的进步是茶文化发展的动力。不是孤立的一股暗流。

以知识分子为中心的茶艺活动知识分子是茶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弘扬茶文化是有民族使命感的工作,也是一种落实生活的有意义事业。因此,台湾茶文化以年轻的知识分子参与为主。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生产方式不论是茶叶,还是茶文化,大都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茶叶,就制作什么茶叶;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活动。就举办什么样的活动。

以民族文化为内涵的表现以仿古式的建筑格局,乡土味的室内设计,雅致古朴的家庭布置,浓厚文化传统气息的书画挂轴,插花、焚香等具有民族意趣的景象,强调生活的茶艺,是台湾茶文化发展中的又一特色。

红茶的知识范文第5篇

杨茗:部级茶艺技师、部级高级评茶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人们常喝的铁观音、大红袍属于乌龙茶。乌龙茶,是六大基本茶类的一种,其余的五种为,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其实也称青茶,只是“乌龙”这个名字传得更广泛。人们更熟悉。

在福建方言中,“乌龙”的意思是“糊里糊涂”。所以,足球比赛中,把球踢进自家球门也叫“乌龙球”。为什么把一种很好喝的茶,称为“糊里糊涂”的茶?这源于当地一个传说。

传说,当年有一位茶农在山上采完茶青后,将茶青鲜叶放在竹篓里,然后背下山。山路崎岖,在下山的过程中,竹篓里的鲜叶随着人体上下颠簸、左右摇晃,茶青鲜叶经过碰撞后,产生了花一样的清香。茶农将这个偶然的发现,用于茶叶加工,竟然形成了后来的一种特殊的“摇青”工艺。当时,自然科学不发达,茶农无法解释这种神秘现象,于是,将这种茶称为“乌龙茶”,就是“糊里糊涂的茶”,乌龙茶也就成了这类茶的通俗名称。

传说归传说,一种茶类的加工工艺是经过无数次摸索、实验、改进的结果。不过。这个故事倒是让人们一下子记住了乌龙茶的“摇青”工艺,也理解了铁观音、大红袍的香气是来自“摇青”这道关键的工序。

相关期刊更多

茶叶通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茶博览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中国茶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