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原因分析对策

一、前言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纸币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四)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做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不变。这时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

(一)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通常借贷的债务契约都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所以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其结果是对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贷款的减少会影响投资,最后使投资减少。

(二)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增长率不能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利润增加。利润的增加有利于刺激投资,这正是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温和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理由。

(三)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由于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税收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增加,实际收入却减少了。政府由这种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税收称为“通货膨胀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掠夺。这种通货膨胀税的存在,既不利于储蓄的增加,也影响了私人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四、主要结论与对策

国家中央银行,如中国人民银行、美联储,可经由设定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来有力地影响通货膨胀率。高利率(及资金需求成长迟缓)为央行反通胀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业及生产来抑制物价上涨。

然而,不同国家的央行对控制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说,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对称性通货膨胀目标,而有些仅在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加以控制。欧洲中央银行因在面对高失业率时采行后者而受指责。

货币主义者着重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资金供给来提高利率。凯恩斯主义者则着重于由增税或降低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来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对金融政策的解释部分来自罗伯特?索罗对日用品价格上涨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给学派所主张的抵抗通货膨胀方法为:固定货币与黄金等固定参考物的兑换率,或降低浮动货币结构中的边际税率以鼓励形成资本。所有这些政策可透过公开市场操作达成。

另一种方法为直接控制薪资与物价。美国在1970年代早期,尼克松主政下,曾试验过这种方法。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这些政策与刺激需求面同时实施。故供给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潜在产出)与需求增长产生冲突。经济学家一般视物价控制为不良作法,因其助长短缺、降低生产品质,从而扭曲经济运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经济严重衰退导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战时通货膨胀的情形下,这样的代价或许值得。

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范文第2篇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四)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做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不变。这时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

(一)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通常借贷的债务契约都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所以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其结果是对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贷款的减少会影响投资,最后使投资减少。

(二)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增长率不能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利润增加。利润的增加有利于刺激投资,这正是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温和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理由。

(三)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由于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税收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增加,实际收入却减少了。政府由这种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税收称为“通货膨胀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掠夺。这种通货膨胀税的存在,既不利于储蓄的增加,也影响了私人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三、主要结论与对策

国家中央银行,如中国人民银行、美联储,可经由设定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来有力地影响通货膨胀率。高利率(及资金需求成长迟缓)为央行反通胀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业及生产来抑制物价上涨。

然而,不同国家的央行对控制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说,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对称性通货膨胀目标,而有些仅在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加以控制。欧洲中央银行因在面对高失业率时采行后者而受指责。

货币主义者着重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资金供给来提高利率。凯恩斯主义者则着重于由增税或降低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来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对金融政策的解释部分来自罗伯特?索罗对日用品价格上涨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给学派所主张的抵抗通货膨胀方法为:固定货币与黄金等固定参考物的兑换率,或降低浮动货币结构中的边际税率以鼓励形成资本。所有这些政策可透过公开市场操作达成。

另一种方法为直接控制薪资与物价。美国在1970年代早期,尼克松主政下,曾试验过这种方法。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这些政策与刺激需求面同时实施。故供给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潜在产出)与需求增长产生冲突。经济学家一般视物价控制为不良作法,因其助长短缺、降低生产品质,从而扭曲经济运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经济严重衰退导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战时通货膨胀的情形下,这样的代价或许值得。

参考文献:[1]艾慧.中国当代通货膨胀理论研究.上海财经出版社.

[2]曼昆著,张帆、梁晓钟译.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15.

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范文第3篇

一、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

1.“流动性过剩说”。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通常被理解为货币发行过多,也就是“钱多”。长期以来,不少经济学家一直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更严格的说是纸币现象,即当纸币发行超过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购买力将会下降,纸币购买力下降推动货币加速流通,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王海峰在《规避通胀风险须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中提出中国通胀压力与国内流动性过剩有一定关系。他在文章中说,货币供给大于实体经济需求是通货膨胀压力剧增的根本原因。张五常在《中国的通货膨胀》一文提出,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货币发行过快,导致市场上通胀反应过快[1]。

2.“成本推动说”。当前许多经济学家把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原因归于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刘世锦在《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宏观经济三人谈》提出,从整个宏观面上,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具体地看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第二,部分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离市场化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政府管制造成的价格扭曲的状况还普遍存在;第三,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大。基于以上三方面原因,中国未来将在较长时期面临着要素成本持续的上升的压力,这是推动中国目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对付的要素[2]。

前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同样提出中国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的,这个成本推动包括了劳动力的成本必须上升以及中国现在资源的价格是世界的“洼地”,必须对其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整[2]。

张平和王宏淼在《“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中提出资产重估引致的资产价格膨胀传导到了实体部门,推高了可贸易工业部门的成本。其次,农业部门的成本也不断提高,导致一些农产品价格走高。再次,第三产业也积累了大量的“价格压抑”。这一潜在的压力是未来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3]。

3.“需求拉动说”。面对物价的上涨,许多经济学家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归于对有限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从而促使了物价的上涨。王建在《通胀是长期的,反通胀要触及深层次矛盾》一文中,提出在中国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自新世纪以来进入到拐点,单产增长率呈停滞状态,但工业化与城市化占地仍在持续,人均收入的增长也不断提升着人均食品消费水平,由此导致了食品供求缺口被拉开与拉大。这样食品的需求带动的物价压力在长期内就不是趋于缓和,而是趋于严重,通胀也就会长期化。

4.“二元结构说”。当前中国部分行业比较热,产品供不应求,部分行业却比较冷,产能过剩,过冷过热同时并存,过冷行业由于发展困难,大量资金从过冷部门转移到过热部门,导致过冷部门的生产减少、供给失衡,过热部门出现泡沫。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二元经济环境,过热和过冷部门同时存在。过冷部门主要是制造业,也包括猪肉生产、矿泉水生产等部门。由于大量资源从过冷部门转移到过热部门,由此造成通货膨胀[4]。

5.“混合因素说”。面对中国目前发生的通货膨胀,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其原因是来自多方面,既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经济学家刘伟在《供求失衡的特点与通货膨胀的治理》一文中提出影响当前通货膨胀的两大因素,具体来讲,需求方面因素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长过快、银行流动性过多和国际收支失衡等,供给方面因素主要表现在市场化进程对于生产成本的影响、增长因素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看发展要素对于生产成本的影响。

光在《中国进入中度通货膨胀时期》一文中指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输入性通货膨胀,即中国经济和国际接轨,国际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一些进口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又有需求方面、供给方面、结构性通货膨胀方面[5]。

6.“价格管制说”。当前物价上涨,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既有间接的货币政策,也有直接的价格管制,从而来控制价格上涨,然而,在大家都肯定这些政策的正面效应,中国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正是政府采取的价格管制政策,才促使治理通货膨胀的效果打折。周其仁在《通货膨胀与价格管制》提出,实行价格管制会产生一个打击生产的效果,而这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是不利的[6]。

同样易宪容在《通货膨胀:2008中国经济第一关》中也提出:“从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来看,价格上涨往往与权力远近有关,越是靠近权利的产品,其上涨时间就越早,上涨的速度也就越快。比如,这一轮的价格上涨就是从房价开始,就是从政府完全垄断的产品开始。”[7]

7.“GDP增长说”。最近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8]在《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中提出GDP的增长是决定通胀的最主要因素计量结果表明:短期内,国际食品价格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中长期逐步上升;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胀的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国际利率变化对国内物价有影响;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因央行的有效对冲对物价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综合而言,外部冲击只是导致通胀的因素之一,而GDP增长率仍是影响物价的主要因素[9]。

蔡昉在《如何取得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胀之间的平衡》一文中提出当前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即“伴随着高速经济增长,城乡就业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城乡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显著增加……而中低收入家庭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较高的恩格尔系数,……导致了食品价格上涨的需求因素”[10]。

8.“财政分权说”。尚长风、许煜、王成思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机制和影响》一文提出,中国政府的财政分权导致了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他们说中国政府对中国国有企业补贴,有三条路,其一是财政补贴,其二是国有银行低成本贷款,其三是直接发行货币,在实践过程中,第

一、二条路走不通,只能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来补贴国有经济,导致通货膨胀。

二、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

1.第一种观点是通过增加商品供应来缓解当前通货膨胀。张平、王宏淼在《“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中提出,面对双膨胀的挑战(资产膨胀、通货膨胀),必须进一步作出恰当和配套的宏观选择,既要抑制资产部门的膨胀,又要激励实体部门投资的欲望,从而供给增加,抑制通货膨胀[3]。

2.第二种观点是通过回收市场多余的流动性来缓解通货膨胀。张五常在《中国的通货膨胀》里提出,要回收1500亿的钞票,并提出回收的具体建议。林毅夫在《2008:高速增长的调控之道》一文中提出,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必须要“货币紧一点,物价要松一点”,“货币供应一定要控制住”[11],可见作者是希望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3.第三种观点是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抵御通货膨胀。刘世锦提出要解决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出路,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抵御成本上升的最重要手段,而现阶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来源就是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要素低成本投入推动经济增长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12]。

4.第四种观点是通过多种手段来遏制通货膨胀。许善达在《本轮通货的特点及应对之策》中提出,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很多,但重点是以下三方面,第一是货币政策,通过包括提高利率,提高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发行票据等减少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第二是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供给,从而控制通货膨胀。第三是调控物价,通过行政手段控制物价上涨。

5.第五种观点是通过控制国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来抑制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提出当前形势除了密切注视外部冲击对国内通胀的影响,但控制国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膨胀仍是抑制通胀的关键。其提出对物价上涨影响最大的是GDP,因此利用如何各类政策工具控制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上升,防止经济增长过快,仍将是抑制通胀的根本途径。

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 原因分析 经验与教训

通货膨胀是影响一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学界长期以来重点研究的经济现象之一。对于通货膨胀(inflation),经济学界始终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权威的说法是英国经济学家莱德勒(D. Laidler)和帕金(M.Parkin)提出的,他们认为“同伙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从同等意义上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

从2007年以来,我国市场物价呈现上涨的态势。特别是2008年1至7月,CPI同比上涨7.7%,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通货膨胀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经济中的突出矛盾。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

对于通货膨胀的度量,主要有GDP平减指数(又称缩减指数)、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等指标。我国较多的采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价格疲软后,2007年以来CPI显著上涨,自7月份突破5%大关后,出现节节攀升的态势,7月至11月CPI分别上涨5.6%、6.5%和6.9%。预计年全年CPI上涨幅度将超过4.5%。

本轮价格总水平上涨最直接的原因是粮食、猪肉、住房和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并且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在食品的CPI指标体系中,总共包含粮食、肉禽及其制品等16类。食品的这些类别具有 一定的替代性,因此价格上涨相互影响、相互传递,没有明显的高低大小区别。但是,总的来说,猪肉、粮食和食用植物油、肉禽蛋鸡其加工制品价格上涨幅度要高于其他食品价格上涨幅度。

目前,我国出现的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经济特别是投资过快增长等,说明我国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剖析此次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明显、全面通货膨胀的爆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主要有四种类型:需求上拉型、成本推动型、混合推动型、结构性通货膨胀。另外,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通货膨胀的国际间传递也是一国(地区)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一)热钱流入,致使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1、进入的原因和途径。利差、人民币升值因素以及我国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的利润诱惑,是海外热钱快速进入的重要原因。2008年7月21日银行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为一美元对6.8271元人民币。以此计算,汇改几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已超过21%。仅套利和套汇就可以让热钱收入超过10%。

2、流入使人民币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货币投放。人民币目前还不是完全自由兑换货币,更不同于美元是世界主要货币,所以短期内外部资金只进不出使得我国只能在外汇市场上净买入美元,外汇储备不断攀升,意味着外汇占款形式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从2003年开始,央行发行央行票据吸收流动资本,随着票据规模发行的增大,意味着对冲成本不断上升,央行对外汇占款并未进行彻底、全部对冲,只对冲60%,所以仍产生过剩的流动性,结果推高了国内物价水平。可以说,国际热钱的加速流入,是我国通货膨胀的最大根源。

(二)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本轮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商品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由于这些产品的产业关联度强,其价格会导致诸多产品价格上涨。

我国国内粮食价格在2006年10月以来开始走高,这主要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消费和加工需求增加、国家市场粮价上涨及国家按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有直接关系。

国际能源价格上升主要是由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上涨、国内需求旺盛等引起的。近几年来国际市场上原油、粮食、铁矿石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成倍上涨。同时我国对石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需求大幅增加,对外依存度很高。因此,国内成品油、食用植物油、化肥、钢材等涨价主要是受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影响,输入型通胀的特征明显。

三、当前我国治理通货膨胀应有的对策

经济学中存在所谓“有多少目标就应该有多少手段”的说法,即在面临多重目标的情况下,为实现目标,必须使用多重政策手段,而且要掌握好度。因此面临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笔者认为为缓和当前的通胀局面应采取“一揽子”措施。

(一)明确控制通货膨胀的首位目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改革推进和物价稳定三者之间之关系。

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治理通货膨胀、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应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因此,在宏观经济不稳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对引起需求扩张和价格上升的改革要积极稳妥地进行;而对于有利于抑制需求和完善宏观调控机制的改革则应加快。

(二)压缩不合理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相结合的货币政策。

对于任何通货膨胀而言,货币扩张都是其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样,治理通货膨胀,紧缩的货币政策也是必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变化表明,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双膨胀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因此,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膨胀应是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政策,其具体对策就是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一是对引起投资需求膨胀的预算外资金实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投资总规模适度增长;二是坚持平衡财政收支,减轻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量增长的压力;三是调整政府支出结构,严格压缩和控制消费性支出比例,削减社会集团购买力,抑制消费需求的膨胀;四是建立、健全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等制度,从再分配环节压缩消费需求的膨胀。

(三)逐步调整外贸政策

国际收支顺差是导致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减少贸易顺差自然成为解决货币供给过度的强有力手段,也即要控制出口,扩大进口,并适时适度地促进人民币升值。

在出口方面,加大出口退税的调整力度,在现行税率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取消出口退税率的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数量,并相应上调资源税。在进口方面,重点是扩大国内短缺资源、原材料和高精尖设备,因此对这类产品的进口关税可作适当下调。

另外,对我国某些外汇管理制度进行适当改革,逐步放松强制结售汇制度,增加企业与居民外汇持有量,降低因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而导致的货币发行量

参考文献:

[1]樊彩跃,中长期保持“高增长,低通胀”面临的主要问题[J].宏观经济管理,2007(7)

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范文第5篇

通货膨胀是当今社会一个高频词汇,各个场合都能够听到通货膨胀,究竟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过膨胀与人们所说的物价上涨有什么联系以及区别,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通货膨胀,这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能够加深自己对于通过膨胀的认识。

关键词:

通货膨胀;货币;物价;政策

通货膨胀是政治经济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通货膨胀很多学者进行了不同的研究,这些研究丰富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认识。通货膨胀在我国成为一个热词,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年我国通货膨胀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的通货膨胀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其所带来问题。本人在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中,对于通货膨胀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很多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之中,因此在课堂之外继续查阅通货膨胀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的了解体会写作了本文。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

什么是通货膨胀,有经济常识的人的第一回答就是物价上涨,这一个概念对不对,也对也不对,对通货膨胀确实表现为物价上涨,但是物价上涨并不一定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而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从通货膨胀的具体概念来看,通货膨胀是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从概念可以看出,一种或者几种商品的涨价,商品某一时间段的涨价,都不能够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长期整体水平的提升。通俗来说就是,在一段既定的时间内,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衡量通货膨胀最常见的一个指标就是CPI,即消费价格指数,这一指数的获取主要依赖于从国家统计局在全国各个地区选择的数十万个家庭,这些家庭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数据给统计局,然后统计局依据这些数据计算CPI,一般来说,CPI超过3%就意味着严重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影响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可以说每一个人都难以摆脱通货膨胀的影响,无论是有钱人也好,还是穷人也好,无论是城市人也好,还是农村人也好,都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

1.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将会带来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会给每一个人的生活带来影响,这意味着同样的钱,可以买的东西却变少了,举例而言,本人对于物价上涨深有体会,原来街边卖五毛钱一杯的豆浆,现在都卖到两三元了,原来十几万元一套的房子,现在都超过百万了,这就是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物价的持续上升给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那些低收入人群,感到了生活成本的进一步上升,物价上涨还会导致一些不理智的抢购行为,扰乱社会秩序。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2.财富分配。财务分配效应也是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低收入者(拥有较少禀赋者)福利受损,高收入者(拥有较多禀赋者)却可以获益;以工资和租金、利息为收入者,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同时财富的分配效应还体现在私人以及政府在财富重新分配方面,通胀会有利于政府而损害私人,政府会获得通胀税。通胀利于借款人而不利于放款人,举例而言,一个人10年前欠你100万,10年后才还你,这肯定对于借款人来说是一个大便宜,毕竟10年之后的今天,10万元的购买力是远远无法与以前相比的。

3.收入下降。通货膨胀将会导致居民的实际收入下降,对于大部分工薪家庭来说,收入有名义收入以及实际收入之分,名义收入是指收入的绝对数则,实际收入则是剔除通胀以后的收入,同样的收入在不同的时代其购买力完全不一样,通货膨胀将会导致居民的实际收入出现下降,同样金额的钱通胀条件下,所能购买的东西将会大大减少,举例而言,一个月薪3000元的白领,在前些年,可以过的很不错,但是这些年,将会感到生活相对吃力。一般来说,工薪阶层的收入很难与通胀保持同步,收入固定的情况下,他们工资的购买力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不过经济学家的研究也发现,通货膨胀并不是一无是处,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轻度的通货膨胀反而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的,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增长总是与通货膨胀相伴随的重要原因。其实回顾这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也会发现,物价也呈现出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这也是为什么通货膨胀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直接原因,也有深层次的原因,本文对于这些原因进行一个全面的探讨,希望能够明确究竟是什么状况带来了通货膨胀,这样才能够通货膨胀的应对方面做到对症下药,最大限度的降低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直接原因。从直接原因来看,任何通货膨胀其实都是货币太多,即货币供应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在固定的时间段内,社会总产出是相对固定,同样产出下货币越多,物价也就越高,通货膨胀也就会越是严重,举例而言,同样1套房子,当标价10万或者100万的时候,房子还是那套房子,但是价格已经不再是那个价格,这实质上就是货币增发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央行有货币的发行权,如果实施了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出来了太多的流动性,必然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会出现全面的上涨。

2.深层原因。从深层次原因来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实质上深刻体现出来了供求层面的一个变化,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其一就是供求失衡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即产出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导致物价的全面上涨;其二就是需求拉动导致的通货膨胀,即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发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实质上也是常说的供不应求,供给难以有效的满足需求;三是成本增加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在劳动力、原材料各种成本快速增加的情况之下,成本增加最终将会通过商品的终端售价反映出来,因此这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产生。

四、通货膨胀的应对

温和的通货膨胀会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严重的通货膨胀将会导致的经济陷入衰退,社会也会出现不稳定,因此针对严重的通货膨胀,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行政手段来进行加以应对,避免通货膨胀失控。

1.稳健货币政策。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方面,需要采用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即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投放,典型的做法就是提高利率,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将市面上的流动性进行回收,同时发行国债来回回收居民、企业手中的货币,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市面上的货币供给,从而逐渐削弱通货膨胀所产生的根基,实现恶性通货膨胀向温和通货膨胀的顺利转变。

2.紧缩财政政策。通货膨胀的应对还需要用好财政政策这一手段,实施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方面不能够过于激进,而是要保证一定的盈余,尤其是公共投资项目方面,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必须要谨慎投资,花钱不能大手大脚,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控制需求。

3.严格控制物价。通货膨胀的有效应对需要用好物价控制这一手段,经济手段的效用往往具有滞后性,而行政手段则是立竿见影,针对物价过快上涨的问题,需要采用行政措施进行干部,避免一些不良商家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徐艳.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应对[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