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HAN 油品 储运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些化学品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火灾及爆炸的危险。HAN是容器阻隔防爆技术的简称,HAN技术是对盛装易燃易爆物品容器的防护技术,可以防止容器在静电、燃烧、焊接、枪击、碰撞等意外情况下发生的危险,极大地提高了容器的本质安全度。

二、HAN阻隔防爆技术的机理、主要特点及功能

1.机理

根据热传导理论及形成燃烧、爆炸的基本条件,利用容器内的阻隔防爆材料的蜂窝状特殊结构,阻隔火焰的迅速传播与能量的瞬间释放。利用其材料的热传导效应,破坏燃烧介质的爆炸条件,从而防止爆炸,保证易燃易爆气态、液态危险化学品的储运安全。

2.爆技术的特点和功能

2.1安全防爆:经HAN阻隔防爆技术改造的储油罐已经实现了本质安全,在遇到意外事故(明火、静电、焊接、枪击、雷击、碰撞和错误操作等)时不会发生爆炸,即便发生火灾,也会阻隔火焰的燃烧,减缓火焰传播速度,明显降低火焰高度,利于灭火。

2.2环保节能:具有抑制油气挥发的作用,某研究院针对加油站在卸油大呼吸状态下的油气挥发数据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同等状态下,实施了HAN阻隔防爆技术改造的储罐装置在卸油大呼吸状态下的油气挥发浓度比未实施改造的储油罐在卸油大呼吸状态下的油气挥发浓度减少了43%,为企业、社会带来可观的效益,有效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2.3保护水资源:阻隔防爆产品可对罐壁起到阴极保护的作用,延缓罐壁的腐蚀,防腐蚀、防渗漏,从而达到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延长罐体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对长期得不到清洗维护而又处于关键敏感位置的加油站埋地储罐意义更大。

2.4运营成本低、安全可靠:HAN阻隔防爆埋地式储油罐的安全防爆功能不受内部和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如停电、停水、停气、监控和自动控制装置失效等),不需增加额外的辅助设备,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消除埋地储油罐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的危险。

2.5阻止浪涌:明显的降低容器内介质的浪涌现象,降低容器内液体晃动能量40倍,减少汽车轮胎的磨损,极大地降低了危化品移动运输装置因浪涌造成的事故发生概率。

2.6防静电积聚:在装卸油过程中,可接引金属容器器壁处的静电,防止静电积聚。

2.7灭火简单:如量油孔着火,火焰高度不超过30厘米,只需用灭火毯将量油孔盖上,火焰即可熄灭。

2.8快捷高效:如需对现有加油站埋地储油罐实施HAN阻隔防爆技术改造,只要1~3天的时间便可完成。

2.9维护简便:经过HAN 阻隔防爆技术改造的容器维护简便、安全,可随时清洗不会发生爆炸,清洗时间短(1~3小时),当经过HAN 阻隔防爆改造的容器泄漏时,也可以直接在带油方式下用气、电焊进行补焊。

三、HAN技术与油品运输安全

据有关部门统计,成品油运输过程因静电、意外事故、维修造成的危害占事故总数的95%。汽车油罐车行驶时产生大量静电,卸油防静电接地装置导电不良等很容易导致火花、油气发生爆炸,而对于汽车油罐车卸油场地设静电接地装置的问题,却很容易在实践中被忽视。许多案例使我们制定了很多管理制度,依靠管理作好安全工作是我们的经验总结。HAN阻隔防爆技术是实现科学管理、放心管理的有效技术手段。HAN阻隔防爆技术在运油车上表现如下技术特性:

1.阻浪作用,HAN运油车的油品晃动仅是普通运油车的液面晃动高度的1/40,利于保持汽车转变时重心的稳定,防止转弯失控。

2.消除静电,HAN运油车的体积电阻率为5~10Ω.m,在装卸油和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静电积聚,不会因静电积聚产生放电火花。

3.防爆作用,HAN运油车的(油气/空气)空间被安全保护,即使撞击、明火、枪击、焊接也不会爆炸。

4.阻隔作用,HAN运油车的油面上方空间被阻隔,其燃烧(汽油/空气)速度是普通运油车的1/25(徽弱火),即使着火,人也可以上前用灭火毯盖住。

上述的技术特性消除了运油车安全事故的95%。所以说HAN阻隔防爆技术是成品油运输过程中放心管理的有效技术手段。

四、HAN技术与成品油的储存安全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变化,安全法规的修订,一些城市加油站的安全距离、储存等级明显不足,特别是随着汽油级别的改变,乙醇汽油的挥发性提高了,导致储存危险性增大,城市公共安全发生了矛盾。HAN阻隔防爆技术作为整改方案试点以来,取得很好的效果,HAN油罐表现如下技术特点:

1.防爆作用,HAN油罐的(油气/空气)空间被安全保护,即使明火、枪击、焊接也不会爆炸。

2.阻隔作用,HAN油罐的油面上方空间被阻隔,其燃烧(汽油/空气)速度是普通油罐的1/25(微弱火),即使着火,人也可以上前用灭火毯盖住。

3.消防静电,HAN油罐的体积电阻率为5~10Ω.m,装卸油的过程不会产生静电积聚,不会因静电积聚产生放电火花。

4.阳极保护,HAN油罐即使埋在地下也不会发生腐蚀,因为罐体得到了阳极材料的保护,有利于延长地埋油罐的使用时间。

5.减少损耗,HAN油罐由于其“填料”作用,因“呼吸”排除油气的浓度仅是普通油罐的1/4,减少了“大、小呼吸”而带来的损耗。

上述技术特点使油站内HAN油罐的安全有了绝对保证,油罐是加油站的安全核心,因此加油站的安全也有了保证,改变了加油站“定时炸弹”的公众形象,公共安全矛盾解决了。

五、HAN阻隔防爆橇装式加油装置

HAN阻隔防爆橇装式加油装置,是一种集加油机、HAN阻隔防爆储油罐、HAN阻隔防爆油气回收装置和自动灭火器于一体的地面加油装置。该装置设有高液位报警液位仪、紧急泄压阀、防溢流阀、自动灭火装置及防静电和避雷装置等,满足不同的注油方式。HAN阻隔防爆橇装式加油装置除具有HAN油罐的防爆、阻隔、消除静电、减少损耗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防止地下水污染。以HAN油罐为主体的橇装式加储油装置设在地面,不存在地埋油罐对地下水缓慢泄漏污染问题。

2.经济适用。橇装式智能油站,以经济为特点,产品设计可满足快速安装、费用低廉的要求。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可适应各种加油环境。设备的可拆移性确保了灵活使用。

六、HAN阻隔防爆技术发展前景

阻隔防爆技术和装置产品的研发,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该项技术和装置的推广和使用,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危化品储运容器和装置因意外事故引发的爆炸等事故,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保证社会稳定。该项研究对提高危化品储运工作技术水平,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康正凌,宫敬,严大凡.成品油管道输送高差混油模型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6):65-67.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井下供电;技术;安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的发展,就是要不断加强井下供电安全管理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生产效率,如今,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更是加剧了煤矿井下供电安全技术的发展变革,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促使其向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微型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一、电火灾及预防

1、电火灾发生的原因

电火灾发生是由于电气的原因引起的火灾;它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网过流

(2)电网漏电

(3)导线、元件接触不良,触电电阻过高。

(4)井下照明灯罩覆盖煤尘使灯具散热不良,温度升高,导致煤尘燃烧而形成火灾。

2、电气火灾的预防

电气火灾不仅给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影响正常生产、危及井下工作人员。因此对机电电气火灾必须积极预防,避免电网过流、触电不良和散热不良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电气设备的容量和截面,正确选择电气设备的额定值,要根据开关出口处的最大短路电流,校检开关断电容量,校检高低压开关设备及电流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2)、对输电线路和用电设备必须设置过流保护,并按照《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进行整定和灵敏度校检,并反复进行送电实验。

(3)、采用合格的阻燃橡胶电缆,使用前并进行阻燃实验。

(4)、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不准带点作业、不准切除无压释放器,停风停电的工作面要全面检查有毒有害气体,保证有毒有害气体符合标准方可送电等。

3、加强井下火灾的监测

利用火灾监测装置可以再电气设备或电缆发生火灾时迅速报警。报警装置可以使用便携式本质安全电路。

二、矿用供电电气设备及其防爆使用

加强矿井电气设备防爆管理,杜绝井下电气设备出现失爆现象,确保矿井供电安全,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标准

(1)防爆电气设备标准

防爆电气设备是指按国家标准设计、制造、使用的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现行的防爆电气设备国家标准是GB3836系列。它的主要内容是把防爆电气设备分为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型(p)、充油型(o)、充砂型(q)、无火花型(n)、浇封型(m)、气密型(h)、特殊型(s)并对其防爆技术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2、增安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和危险温度的矿用电气设备。

(2)爆电气设备必须经国家认定的防爆试验单位鉴定。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原理是将正常工作或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火花的部分放在一个或几个外壳中,这种外壳除了将其内部的火花、电弧与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隔开外,还有当进入壳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被壳内的火花、电弧引爆时外壳不被炸坏,也不致使爆炸物通过连接缝隙引爆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三、供电设备失爆的原因、危害、防治

(一)原因

1、设备安装不规范,安装过程中未对防爆点进行详细检查,未按规程和相关制度、规范安装。

2、维护和定期检修不妥,防护层的脱落往往使隔爆面上出现砂泥灰尘,用螺钉紧固的平面对口接合面出现凹坑,使隔爆面间隙增大。

3、移动或搬运不当而发生磕碰,使外壳变形或产生严重机械伤痕。

、装配时由于杂质没有及时清除,产生严重的机械划痕。 5、隔爆面上产生锈蚀现象,增大粗糙度。

6、螺孔深度过浅或螺栓过长,而不能很好的紧固零件。 7、未按规程要求制作、安装接地装置。

8、在隔爆外壳内随意增加元器件,使电气距离和爬电距离小于规定值,造成故障时电弧经外壳接地短路。

(二)危害

设备一旦出现失爆现象,在运行过程中内部产生故障引发爆炸,将炸坏外壳而引爆壳外爆炸性气体,或者从各部缝隙中喷出的高温气

体或火焰引起壳外的爆炸性气体爆炸。这对煤矿井下是极其危险和不利的

(三)防治

为了确保矿用电气设备的完好,杜绝失爆的发生,必须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在对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中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执行。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使用合格的防爆电气设备,禁止非防爆电气设备入井。 2、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要求安装,杜绝安装时出现失爆。

3、检修时做到轻拿轻放,防止产生机械划痕。 4、加强防爆电气设备的管理,作好检查督促工作。 五、本标准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煤矿电气设备防爆规定执行。

四、井下供电设备触电预防

(1)井下变压器及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禁止接地;

(2)井下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

(3)井下电网采用漏电保护装置;

(4)把带电裸导线安装在一定的高度,避免人身接触的可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大巷中,自轨道平面至架空导线的高度不得低于2米;在井底车场,其高度不得小于2.2米。

(5)将各种矿井用电气设备、电缆接头等都封闭在坚固的外壳内。

(6)加强电动工具把手的绝缘。

(7)对于接触机会非常多的电气设备,采用较低的额定电压。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用火;安全;技术;管理

随着油田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采用,生产设施的扩、改、扩建以及改造、维修工作不断增多,致使工业用火(以下简称用火)频繁,随着油田集输站的库存量不断扩容,用火的难度和危险性也越来越大,因此,用火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工作实践认为,用火作业应在认真执行标准和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削减和消除用火安全风险。

一、工业用火定义

对于用火危险的控制,主要是对用火的控制范围和引发可燃物、易燃物燃烧爆炸的能量的控制。

1.用火作业

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SY5858-2004《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将工业用火定义为:“使用气焊、电焊、铝焊、塑料焊喷灯等焊割工具,在油气、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的作业和生产、维修油气容器、管线、设备及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设备,能直接和间接产生明火的施工作业。”中国石化《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条和第四条规定:“用火作业系指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进行的施工过程。用火作业系指采用以下方式的作业:

(1)各种气焊、电焊、锡焊、塑料焊等各种焊接作业及气割、等离子切割机、砂轮机、磨光机等各种金属切割作业;

(2)使用喷灯、液化气炉、火炉、电炉等明火作业;

(3)烧、(烤、煨)管线、熬沥青、炒砂子、锤击(产生火花)物件、喷沙和产生火花的其他作业;

(4)生产装置和罐区连接临时电源并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和电动工具;

(5)使用雷管、炸药等进行爆破作业。

从SY5858-2004《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和中国石化《安全用火管理制度》对用火的控制范围来看,都有如下规定:“1.在天然气集输站(场)、输油泵站、计量站、接转站等生产区域内非油气工艺系统用火;2.钻井作业过程中未打开油气层、试油作业未射孔前,距井口10m以内的井场用火;3.除一、二、三级用火外,其他非重要油气区生产和在严禁烟火区域的生产用火。”

从以上内容来看,所控制的范围都包含了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和SYT0025《石油设施电气装置场所分类》所规定的非爆炸危险区域,所以用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和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来定义用火范围都不能概括以上所列的内容。笔者认为采用GB50183《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防火间距的规定,将用火控制的区域定义为防火间距内比较合理。

2.着火源

对于用火中引发可燃物、易燃物的燃烧和爆炸的定义,用明火和列举表示都不能全面概括其范围,我们知道引燃和引爆危险物品不一定要明火,只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就可以引燃和引爆。术语中将点火能量解释为:“足以点燃特定的可燃混合物的热质点能量”。可见SY5858《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和中国石化《安全用火管理制度》是在相对狭义的范围内对用火进行定义的。广义上用能量概括比较合适。

所以“用火”定义为“在存在可燃、易燃、爆炸物品的装置区、库区、容器、设备、工艺流程等场所的防火间距内,使用能够发出引燃、引爆现场的油气等可燃、易燃、爆炸物品能量的施工作业。”从广义认定是合理的。

二、用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在执行标准和制度的基础上,要结合本油田防火防爆要害部位的实际,对用火部位和相邻环境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和研究,确定用火安全技术措施。

1.用火点与相邻设施的安全技术要求

在油罐相邻区域用火,首先要考虑用火点对相邻的油罐及工艺流程的影响,防止相邻储罐和工艺流程泄漏。用火前首先对防火堤内所有储罐的呼吸阀、液压安全阀、阻火器进行检查,确认阻火波纹板完好,连接处严密可靠;检查储罐的量油孔,保证量油孔盖完好,封盖密封;检查液位计的内外连通处是否漏气;检查泡沫发生器玻璃挡板是否破损和漏气;检查人孔和透光孔封闭是否严密;确保罐内只有阻火器的呼吸口与大气相通。其次,用火时邻近储罐尽量避免进、出液,减少油气挥发。相邻的污油罐、污水罐要灌满水并封堵通气口。距污水回收池15米内用火,要清除污水池水面上的浮油,污水池保持满水状态。临近三相分离器用火,要确保分离器不泄漏,控制安全阀不开启。消除用火点相邻设施的跑冒滴漏,清除地面及地沟内的可燃物。

2.对用火容器、流程的断开、置换与清扫

用火容器和管线经吹扫、置换、清洗、蒸煮清除可燃物,相连的其它容器、管线用盲板进行可靠隔离、封堵措施。电焊施工时,用火部位与相连的设施断开并采取绝缘措施。

3.现场可燃气体检测

用火前,经吹扫、置换、清洗、蒸煮清除可燃物后,容器要打开人孔,拆下附件,进行通风,用符合标准的可燃气检测仪进行检测,确保可燃气浓度低于爆炸极限下限的25%,用火过程中连续进行监测。人员进入容器前,要进行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检测,确保符合工业卫生及安全要求。油气站库内用火,建设单位要确保设置的固定可燃气体报警设施可靠;施工单位在用火点与油气设施之间设置可燃气报警仪,持续监测可燃气体浓度,确保达到用火条件。

三、对用火施工的安全管理要求

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的落实是用火施工的首要保障。对于风险较大的一级以上用火,要成立用火领导小组,用火领导小组要由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消防、安全、生产、技术主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等人员组成,公司有关部门到施工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用火安全措施,施工单位编写用火报告,报有关部门审批。用火报告要确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明确各成员责任。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根据现场的情况联合制定用火施工应急预案,落实现场人员应急职责,并组织演练。对于低级别的二、三、四级用火依照用火审批程序以此类推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用火应急预案。

施工单位要有相应安全资质,施工单位应配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防爆工具等必要的安全设施、工具。项目经理、专职安全技术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资格证书。其它要求,第一,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其掌握石油天然气的基本性质,掌握防火、防爆的技能,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正确使用劳保用品,了解生产单位的有关情况和安全要求,掌握用火过程中出现各种情况的应对措施。第二,明确施工区域,尽量避免影响正常生产。第三,严格门禁制度,施工人员要佩戴人员证件,以便于现场管理,无关人员不准进入用火现场。

以上措施落实后,在消防方面还应做到:第一,施工前必须根据施工需要增设必要的消防设施,施工现场的固定消防设备和移动消防设施要保持可靠、好用。必要时安排消防车现场值班。第二,保持消防通道和紧急情况下施工人员撤离通道的畅通。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阻隔防爆;隐患治理;应用分析

一、阻隔防爆的技术特点

现行2006年修订版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规定:“按原国家标准《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GB50156-92)建设的加油站在改造时,若经增加油气回收系统,其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仍不能满足本规范第404条要求时,则加油站的汽油罐应加装防爆装置。”在成品油销售行业,一般通过阻隔防爆技术改造来解决安全距离方面的问题。

广义来讲,阻隔防爆技术是指一种利用阻隔防爆装置对设备内发生的燃烧或爆炸火焰实施阻隔,使之无法通过管道传播到其他设备中去的防爆技术措施。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阻隔防爆技术可分为机械(物理)阻隔防爆和化学阻隔防爆两种。本文所讨论的阻隔防爆技术,主要是指将网状或蜂窝装的轻金属材料填充或安装在飞机(汽车、轮船)的油箱、油气储罐、运油车等装置的内部,以防止油品储运设施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的专有技术。

(一)材料特点

阻隔防爆材料是用特种合金铝箔经过机械的方法加工制成的一种六面立体网状结构材料,将其按一定的密度、方式填充在存有易燃、易爆液体的容器中,该容器中空气与相应的液体蒸汽混合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后,当遇到枪击、明火、静电、雷击、意外、猛烈撞击、误操作等事故时不会发生爆炸事故。

(二)防爆机理

阻隔防爆技术的防爆机理可以从物理机理和化学机理两个方面来解释。物理机理包括火焰受阻效应和热传导效应,化学机理则包括器壁效应和降温效应。

1.物理机理

(1)火焰受阻效应。通过阻隔防爆的科学试验,人们发现火焰、压力波的传播与流体流动很相似,影响火焰、压力波传速度的因素是传播的阻力,阻隔防爆材料的孔隙大小决定了阻力大小。孔隙大则传播速度快、孔隙小则传播速度慢。当孔隙小于一个临界值时,可以阻止火焰及压力波传播,这就是火焰受阻效应。

(2)热传导效应。蜂窝结构在单位体积具有极好的导热性,可以迅速地将燃烧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热量吸收掉,使燃烧反应的最终热量大大降低,反应气体的膨胀程度大为缩小,容器的压力值增高不大,因此,这种材料和结构具有良好的阻隔防爆性能。当油箱内汽油燃烧,在瞬间聚集巨大能量时,阻隔防爆安全网固有的超强传导(散热)性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将热能吸收,确保油箱内不会发生局部温度急剧升高的现象;阻隔防爆安全网特殊的蜂窝结构,创造了充分的表面接触并相当于将油箱的内表面积增大几十倍,令油箱压力的增长速度和热波的连锁反应速度完全降低,同时有效地干预了热波,并吸收了所有的生热能量以阻止快速升温,从而确保油箱不会因高温、高压引发爆炸。

2.化学机理

(1)器壁效应。我们都知道,混合爆炸是自由基的连锁反应,反应速度受单位容积内自由基数量的限制。而自由基可以被器壁表面的“杂质”和“器壁”材料吸附,这种“器壁”吸附减少了单位容积内自由基的数量,表面积越大被“吸附”的机会就越多,因而在单位容积内,自由基的数量就越少。填充了阻隔防爆材料之后,就会使单位容积内参与燃烧反应的自由基数量被减少,抑制了燃烧爆炸反应速度、直至反应中断。

(2)降温效应。燃烧产生的热量可进一步提高反映温度、加快反应速度、直至爆燃、爆炸。而阻隔防爆材料优良导热性起到了散失热量、降低温度的效果,这种“降温效应”抑制了温度的上升和反应速度的加快,使其无法形成爆燃、爆炸。

二、成品油销售企业应用阻隔防爆技术的必要性

阻隔防爆技术最早应用于国外的军事领域,我国于20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据文献记载,原兵器工业部第52所曾研制出了网状铝合金防爆材料,获得了多项专利,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了部级鉴定。近年来,阻隔防爆技术在石油、石化和交通运输等领域逐渐得到了认同和推广。

阻隔防爆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应用以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和技术推广企业的响应,对提高加油站的本质安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用的效果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技术推广企业的增加也使石油石化企业的改造成本逐渐降低。

(一)我国成品油销售行业推行阻隔防爆技术的背景条件

据统计,我国大陆目前共有加油站近10万座,其中,中石油旗下加油站约2万余座,中石化旗下加油站超过3万座,剩余的为其他国有、民营、外资加油站。根据现有的《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有相当一部分加油站有的存在硬件方面的安全隐患,有的由于建站较早,不符合现行的加油站建设标准,由于一些加油站在中心城区或者被扩大后的城区建筑逐渐包围,囿于城市规划的限制,不好进行推倒重建或罐区移位等改造,只能通过加装阻隔防爆材料进行油罐改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瓦斯爆炸;原因分析;控制措施;发展趋势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矿井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等多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尤以瓦斯爆炸造成的损失最大,从每年的事故统计中来看,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约占特大事故总数的70%左右,为此,瓦斯称为煤矿灾害之王。因此,分析瓦斯爆炸原因,制订防治对策,显得特别重要。

1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1.1瓦斯爆炸特点

根据多年对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有如下一些特点:①瓦斯爆炸多为大事故;②事故地点多发生在采煤与掘进工作面;③瓦斯爆炸造成的破坏波及范围大;④多为火花引爆;⑤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均有发生;⑥瓦斯爆炸多发生在乡镇煤矿;⑦基建、技改矿井和转制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多发。

1.2事故原因分析

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主要与自然因素、安全技术手段、安全装备水平、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等有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是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1.2.1煤矿开采条件差

我国煤矿井下开采条件普遍较差,据统计,2000年全国国有重点煤矿共有580处矿井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其中高瓦斯矿井160处,低瓦斯矿井298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22处;有自然发火矿井372处,占64%,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427处,占73.6% 。

1.2.2瓦斯积聚的存在

煤矿井下造成瓦斯积聚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通风系统不合理和局部通风管理不善是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如2005年34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有22起主要是因通风系统不合理,存在风流短路、多次串联和循环风,造成供风地点风量不足,而引起瓦斯积聚;有9起主要是因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不当、风筒未延伸到供风点或脱落引起供风点有效风量不足,而造成瓦斯积聚;有2起事故主要是因停电停风而引起瓦斯积聚;有1起是盲巷积聚的瓦斯被引爆。

1.2.3引爆火源的存在

煤矿井下引爆瓦斯的火源有: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但放炮和电器设备产生的火花是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如2005年34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有16起是由放炮产生的火花引爆的;有15起事故是由电器设备及电源线电火花引爆的。

1.2.4装备不足、管理不落实

矿井安全装备配置不足,“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未得到完全落实。如2005年发生的41起特大瓦斯事故中,有的矿井没有安装瓦斯监控系统或运行不正常,有的矿井虽安装有监控系统,但因传感器数量不足、安装位置不对、线路存在故障、显示器不显示数据等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乡镇煤矿发生的特大瓦斯事故都没有装备瓦斯抽放系统或抽放系统不能有效运行,监控系统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巴音赛煤焦有限责任公司某井虽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但在其实际开采区域却并没有瓦斯传感器,而造成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死亡16人。

1.2.5管理水平低

许多事故分析发现,违章操作或管理不当而造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事故,但未引起重视,最终酿成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因此,管理水平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对于煤矿的长期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1.2.6企业技术管理薄弱

一些煤矿企业由于采煤方法落后,引起矿井采掘布置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善,此外,作业规程编制不符合实际,针对性不强,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隐患。

2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

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可分为预防爆炸和抑制爆炸。预防爆炸主要有: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防治瓦斯积聚,进行瓦斯抽放,加强瓦斯浓度和火源监测,防止点火源的出现等;抑制爆炸主要采用隔爆抑爆装置将瓦斯爆炸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转贴于

2.1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

2. 1 .1煤矿瓦斯抽放技术

1)我国国有煤矿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占总矿井数的46%。瓦斯抽放是减少矿井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爆炸和突出的治本措施,同时也是开发利用瓦斯能源、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手段。如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祁东煤矿利用抽放瓦斯进行发电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为提高瓦斯抽放率,目前主要需解决长钻孔定向钻进技术,包括测斜、纠偏技术;提高单一低透气性煤层的抽放率;研制钻进能力更强的钻机具;完善和提高扩孔技术、排渣技术、造穴技术和封孔技术;开发新的瓦斯抽放技术及设备。

3)瓦斯抽放方法有本煤层抽放、邻近层抽放和采空区抽放等;抽放工艺有顺层长钻孔、大直径钻孔、地面钻孔、顶板岩石和巷道钻孔等。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强力钻机及配套机具,如MK型长钻孔钻机和ZSM顺层强力钻机等。此外已研制出多种抽放泵及配套的监控系统和仪表等,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使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

改善。

4)利用多分支羽状适用技术,解决低渗煤层瓦斯治理问题,以提高抽采率。

5)煤矿瓦斯治理也应该与煤层气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

2.1.2矿井瓦斯浓度及火源监测技术

矿井瓦斯浓度及火源的实时自动监测对于防止瓦斯爆炸非常重要,当发现瓦斯异常或有火源产生,立即采取措施可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我国目前开发了KJ90. KJ92.KJ94. KJ95. KJ73. KJ66等型号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以及各类检测传感器、报警仪和断电仪。已有多个矿井安装了矿井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并具有如下功能:①矿井环境和工况参数实时监控;②主要通风机在线监测;③巷道火灾实时监测;④矿井瓦斯抽放实时监测;⑤中击地压实时监测;⑥煤与瓦斯突出实时监测;⑦煤层自然发火实时监测;⑧瓦斯爆炸或燃烧实时监测;⑨矿井电网监测等多种功能。监控系统的安装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管理自动化水平,防止了许多事故的发生。

2.1.3井下火源防治

对煤矿井下的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火源都有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除炸药安全性检验、电器防爆检验、摩擦火花检验外、还需防止火源与瓦斯积聚在同时同地点出现,如放炮时检测瓦斯浓度,采用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等措施。另外加强明火的管理,严格动火制度,消除引爆瓦斯的火源。

2.1.4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

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事故和控制灾害扩大的重要措施,为此,瓦斯防治工程与采掘工程,必须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 2隔爆措施

矿井隔爆抑爆装置是控制瓦斯爆炸的最后一道屏障,当瓦斯爆炸发生后,依靠预先设置的装置可以阻止爆炸的传播,限制火焰的传播范围,主要有被动式隔爆棚和自动抑爆装置。

1)被动式隔爆棚。隔爆岩粉棚、隔爆水槽棚和隔爆水袋棚因成本低、安装方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中隔爆水袋棚的使用最为广泛。目前研制的XGS型和KYG型隔爆棚,具有适应性强,安装、拆卸和移动方便的特点。

2)自动式抑爆装置。使用压力或温度传感器,在爆炸发生时探测爆炸波,及时将预先放置的水、岩粉、N2 . CO2等喷洒到巷道中,从而达到抑制爆炸火焰传播的目的。如ZGB-Y型自动隔爆装置采用高压氮气引射消焰剂,能将爆炸限制在距爆源40-60m之内;YBW-1型无电源触发式抑爆装置,适合安装在距爆源20-45m的巷道中;ZYB-S型自动产气式抑爆装置采用实时产气原理,当传感器接收到燃烧或爆炸火焰时,触发气体发生器快速产生的高压气体喷洒消焰剂,抑制火焰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