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范文第1篇

>> 美丽乡村建设新气象探究 重庆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为魂 用文化引领和提升蓬莱美丽乡村建设 科技创新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以农村集中建房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探索 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的建设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浅析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探讨 《乡村气象站》为农服务显成效 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问题研究 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研究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白山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努力提升幸福指数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以“四级联创”为载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 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古文化资源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新农村建设课题组.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研究报告[J].中国乡镇企业,2009, 28(10):6-13.

[3] 叶清,焦庚英,许晓利,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气象问题及服务措施[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31-34.

[4] 刘庆华.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研究-以浏阳市柏加镇渡头村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5] 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 2012,23(8):1204-1207.

[6] 吴延年,王建胜,严春银.需求与对策: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调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5(3):35-37.

[7] 黄磊,邵超峰,孙宗晟,等.“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10 (1):392-395.

[8] 刘丽伟.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作用研究[J].世界农业,2009(11):19-22.

[9] 崔永军.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J].吉林农业科学,2014,39(1):92-96.

[10]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美丽乡村建设课题组.美丽乡村幸福安吉[N].农民日报,2012-12-20002.

[11] 杨祥珠,娄伟平,董家明.绍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气象服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9):2772-2773.

[12] 张秀荷,郭洪杰,杨茂林,等.基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气象事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23):7240,7242.

[13] 王忠伟,潘新民,王胜兰,等.新疆城乡地区气象服务覆盖面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21): 11466-11467,11481.

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蓬莱市城乡;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与美丽乡村的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十二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加大强农富民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是一个城市管理者应正确妥善处理好的问题,为此,必须梳理出城乡一体化及美丽乡村的具体与建设要求。

(一)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指导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而使城市和乡村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高度依赖、共同繁荣的整体系统。

(二)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的“美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二是指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具体包括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村文明素质美等四个层面的“美”。由此可见,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

(一)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难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实现党的十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蓬莱提出了“人间仙境、美酒之乡、休闲天堂”的建设目标,就必须统筹城乡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增加收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二)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是基础。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美丽乡村建设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和管理民主等目标任务,其中蕴含着生产集约高效、生态环境良好、生活低碳富裕等现代文明要素以及社会各要素的和谐统一。没有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没有农民住房条件、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建成真正小康社会。

三、蓬莱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中应着力加强的几个方面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义在于构筑平等、协调、相互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取向是立足于特色基础,依托于特色优势,取胜于特色发展和农民的自觉参与。结合我在北沟镇贺家沟村的住村帮扶情况来看,我觉得从北沟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缩小城乡差距。既然制约“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深层次矛盾是城乡二元结构,那么,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这是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力度,加快城乡公路网规划未修编和调整,完善干线路面、聚焦区和中心村路网。结合今年的“道路网格化”建设,北沟镇年内投入2800万元完成57.4公里村内路硬化和连村路打造,彻底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题。

(二)搞好规划,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创建。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在对各村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梳理出一批重点建设的村,分等级分批次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基础设施好、社会服务完善、乡风文明的示范村。及时组织各村进行交流和学习,相互借鉴好的做法,重点做好点、线、片、面结合三篇文章,以“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全面推进”的创建思路,把“点”上的景连成“线”上的景,再构成“面”上的景,使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成为推动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源动力。今年以来,北沟镇的“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将按照“一轴、一片、两区、两中心”思路进行创建,重点对以北姜路为轴心的区域进行重点打造。“一轴”,即整体打造以北姜路沿线村为轴线全面铺开;“一片”,即对以蔚阳山为中心的刘家、大姜家、西吴、曲家庄、孙陶、小姜家、河润、两铭等八个村为区域进行连片打造,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创建品质。

(三)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氛围。通过召开动员会、现场推进会、农户座谈会等途径,发动农民群众、依靠农民群众,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对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知晓度、支持度和参与积极性。一方面,是加强对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宣传发动,使他们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从而调动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求各新闻单位通过开设“美丽乡村”专题栏目进行宣传报道和讨论,正面宣传报道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方形资金筹集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美丽乡村建设;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它以实现“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为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也是党团结带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战斗堡垒,所以深入实际总结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原因,找到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的路径,对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只有发现问题,总结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本课题组通过调研,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党群参与热情不高

意识决定行动。因宣传不到位和基层党组织成员固有观念等原因致使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严重不足。一是基层党组织没有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片面认为这是上级领导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以此向上级要资金的幌子,这是一阵风,能过则过。二是基层党组织没有全面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任务。有的片面认为农村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还有的认为只要改善一下居住景观和完善一下基础设施建设,不需要乡风文明软实力建设。认识不足致使党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不高。如有的干部在涉及自家附属建筑拆除、改水改圈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时,以种种理由拖延或阻挠工作开展,影响工作进度;有的干部依旧坚守等靠思想,更不主动做群众工作。群众看干部,致使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抱着观望态度,不积极参与。

(二)组织能力不强,先锋作用难以发挥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快速、跨越式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轻视党建工作,不过组织生活,致使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村党组织负责人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成为复合型的人才,当好领头羊。实际上有些村干部缺乏主动进取和创新精神,不能根据形势需要采用灵活机动的工作方法,仍然沿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方式来推进工作,体现为民办事无能力,缺乏凝聚力。一些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双带”能力不强,不带头执行或者不执行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政策,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也不服务于群众。由此造成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缓慢。

(三)规划引领不足,群众意见不统一

规划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居于龙头地位,只有规划得科学、合理、全面,才能建设得美丽。然而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很多基层党组织不重视规划,或者面对规划无所适从。有的村根本没有整体规划图;有的村有规划图,但存在规划不全面,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方面不到位,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还有的村规划不科学,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没有把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系统配套建设同步推进,边建边规划,边规划边改进,以致建成的项目推倒重来或需要加以改建,浪费了资金人力,违背了农民的意愿;有的村在规划中没有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不征求群众的意见,没有充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致使群众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资金供给缺口大,投入使用不尽科学、合理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前期示范村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上级政府投入,少部分来自于村集体和农户自筹以及社会多方支持。由于各村的经济条件、硬件设施等基础不同,村民素质,基层党组织的能力有异,因而美丽乡村建设所筹集的资金多寡不一。有的村除上级拨款之外,基本就筹不到资金,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以传统农业为主,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老化又滞后的村,基层党组织主要等、靠上级拨款,无力筹集资金,资金链断裂,致使有些项目建设半途而废。有的村对职能部门投入的项目资金在使用上没有实现效益最大化。甚至有的部门和利益集团,处于局部或小集团利益的考虑,勾结农村党组织把建设美丽乡村项目当作“权力寻租”的工具和“揩油发财”的手段,“暗箱操作”,挪用、套用资金,严重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

(五)村民主体作用缺失,长效管理落实难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改善民生的幸福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工程,不仅需要村民参与,更需要维护村民长远利益。可调查中发现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缺失,个别村民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行为,与己无关,存在“政府热,村民冷”、“干部干,农民看”的现象,极大地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少数乡村领导急功近利,全然不顾本村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让村民集中住高楼,结果楼房建到一半没了资金,无法续建,既荒废了土地资源,又丢了民心。有的拿村容村貌作表面文章,简单修个广场、把参观或道路两旁的房屋墙壁刷一刷,上级来检查时,街道扫扫,检查过后仍然脏乱差,劳民伤财,“面子”工程,伤了民心。有些示范村没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公共基础设施“有人建、没人管”、“前面建、后面坏”,环境卫生“边治理、边污染”,已不同程度出现脏、乱、差和“牛皮鲜”回潮现象,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路径

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总结先进村支部的做法,建议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更好地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引导中带领群众,谋划美丽乡村建设的蓝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先行,村党组织要规划好蓝图让村民憧憬,通过思想引导、文化引导、利益引导调动村民建设的积极性。

1、思想引导

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员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作美丽乡村建设方针政策的传播者、执行者和维护者。要率先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的各种政策,吃透精神实质,要配合相关部门,科学规划符合本村实际的美丽蓝图。其次,要正确引导村民理解、掌握和执行这一政策,把村民引导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基层党组织要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做好发动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画、黑板报、手机报等手段,广泛宣传本地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实现方法途径和相关政策要求,让群众知晓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规划、新理念、新技术,新要求,让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共同愿景。

2、文化引导

文化是塑造灵魂,凝聚人心的重要载体。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构建和谐的农村文化体系。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力度,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个人、文明户评选创建活动;开展好道德讲堂,提高村民道德素质;充分利用文化广场等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开展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加强生态环保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使保护生态、爱护环境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和生活准则;引导村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使用清洁产品、新能源;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化解,确保村民安居乐业,促进乡村社会和谐。

3、利益引导

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村民受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生产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美丽乡村的重要表现和特征,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发展本村经济和带领村民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各村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开创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为村民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不断增强村级经济实力,提高农民收入。让群众真正明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会享受到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最终实现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民思想道德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示范中组织群众,激发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1、加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发挥领导示范作用

基层党组织工作是人民群众检验党的形象和执政能力的“窗口”,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因此,面对新形势,与时俱进地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势在必行。

领导班子要硬。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领导班子,这样的班子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各项方针政策,起到领头羊的作用。领导班子能够配合上级各部门,结合本村实际,科学编制符合本村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建设规划,使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内容。发展思路明确、本领强的领导班子,才能让群众看到本村发展的前景。

干部作风要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群众看干部,乡村干部要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与群众同甘共苦,清正廉洁,遇事同群众商量,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不走形式主义和,让干部的过硬作风激发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2、全面提高基层党员素质,塑造党员先锋形象

提高基层党员素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战斗力。要充分运用县级党校、美丽乡村示范点、远程教育、学习考察等培训教育模式,推进党员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积极开展农村适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培养大批适应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人才,重点培养精于管理、善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村干部;使广大党员带头调整农业结构和采用农村先进实用技术,争当致富和科技推广先锋;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破除封建迷信,争当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尚的先锋;带头履行应尽义务和解决矛盾纠纷,积极化解群众矛盾,争当遵纪守法和维护农村稳定的先锋。

3、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动群众参与热情

村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组织的决策机制,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涉及的重大事项或与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问题,要充分尊重党员群众意见,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村级财务要定期公开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建设美丽乡村中各级财政到村到户的优惠政策和资金、社会各界支持的资金和项目等。健全相关议事规则,落实和完善“一事一议”制度,保障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不断激发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凝聚群众,形成建设美丽乡村的合力

1、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服务群众

“村容整洁环境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各村党组织要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和绿化等项目整治,给群众创造一个整洁卫生的居住环境。

村党组织要积极配合上级各部门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确保乡村清洁。全面抓好厕所工程,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村庄内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抓好村庄绿化和道路硬化。利用好废弃场所,使其建成集村民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广场。

2、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方便群众

村党组织要重视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实施村级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把它打造成干部办公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中心、中心、医疗服务中心、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尤其要重视村级室建设。由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带班坐岗,为群众办理事务。将办事流程规范为:党员、群众反映意愿――室予以详细登记――分期向村党支部汇报――与有关单位、人员衔接协调――跟踪办理――办结销号。对群众的诉求暂时无法解决的,明确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让群众有苦有处诉、有理有处说、有难有人帮,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和谐乡村建设保驾护航。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强化社会保障服务。建好标准卫生室,让村民病有良医;建设互助幸福院,实现老有善养;抓好教育设施建设,努力构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加强村史馆建设,将本村的风俗人情、历史传承、大事件,贯穿其中。

3、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帮扶群众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能动作用,调动党政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基层党组织认真研究政策,搞好对上衔接,争取更多的立项项目和政策扶持资金。积极争取扶贫、交通、水利及其他社团等部门到村的对口帮扶。

党组织要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金参与美丽乡村的项目建设和服务。通过采取“村企联建”方式,建立“支部+协会+实体”的经营模式,壮大本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村集体房屋、设备等闲置资源优势,盘活固定资产,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开展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以“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困难共帮、资源共享”为重点,推动以城带乡,提升城乡共建,充分发挥城市在资源、人才、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组织协调,强化驻村帮扶。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帮扶困难群众,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驻村干部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做到民情调查、惠民实事、政策法规、文明新风进万家。建立群众性自治组织,积极引导他们不等不靠、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4、坚持长期建管并重,凝聚群众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三分建、七分管,村党组织要研究制定本村环境建设、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凝聚民心、民力。加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让群众满意。要着眼于巩固本村创建成果,对本村环境卫生保洁和供排水、用电、绿化等公共设施的管护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到有专项经费保障、有专门保洁管护人员、有管理规章制度等有效的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强化督导,加强监督考核。按照规划,明确任务,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村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鼓励村民监督。 强化村级日常管理,鼓励村民参与。

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范文第4篇

云南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不可复制,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较好。美丽乡村能彰显云南的环境优势、体现云南的生态价值,云南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工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旅游开发经验及国家出台的政策,为云南美丽乡村旅游建设该如何科学规划建设、提速发展,提出一些个人意见。

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是人们心中最美乡村的模样。席慕容曾在《乡愁》中有着这样的描述,她说:离别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而美丽乡村,承载着的正是人们割舍不下的乡愁,是可以重拾童年记忆的时空隧道,是让都市人驻足留恋的一方净土。

就资源来说,云南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大理州云龙县诺邓村、红河州建水县团山村、楚雄州永仁县太平地村、保山市隆阳区坡脚村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入选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由我公司(昆明艺嘉旅游)策划、规划的“喊沙傣族特色村”入选2015年“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从江岜沙――最后一个部落”入围贵州10个省级示范性中国传统村落名列等等。

就政策环境来说,2013年初,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净”的美丽云南。同年,云南省省级财政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资金7亿元,计划建设500个项目,每个项目财政奖补资金补助标准一般不低于1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计划建设美丽乡村500个,以后每年建设1000个以上。争取到2020年全省美丽乡村达到1万个。同时,云南省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要内容,逐步建成一批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就发展现状来说,自20世纪80年代自发起步以来,云南省乡村旅游已经进入到大力发展阶段。目前云南已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示范点16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8个、名村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91家、旅游特色村20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150个、度假村712家、规模以上的乡村旅游接待点4887处、农家乐1万多家,特色民居客栈4000余家。云南乡村旅游呈现出类型多样、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

然而,云南乡村旅游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城镇化车轮的碾压下,在很多地方,绿色的原野正在逐渐消失、清澈的河流变得污浊不堪、古朴的民风被钢筋水泥阻隔,美丽的生态正离我们越来越远。云南民族村落较多,但较为分散,凝聚力较弱;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依然存在着城市规划痕迹过重,同质化严重,以及缺乏产业支撑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国家如此利好的政策,以及云南如此多优越的乡村资源,云南美丽乡村旅游建设该如何科学规划建设,乘风破浪,提速发展?我个人认为“美丽乡村核心在于老百姓脸上无忧无虑、发自内心的笑”,打造美丽乡村要从老百姓出发,在规划和建设上以村落原生态特性为核心,建设老百姓过得舒适,游客愿意留下来的美丽乡村。

针对大多数重建村寨城市规划痕迹过重的问题。目前,“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尚未形成,为此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规划遵循当地人文特色。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反过来,又可以推断出“一方人规划一方水土”。如此,“水土养人,人规划水土”就形成了一个自治社会的良性循环;二是规划不能全覆盖。乡村地理的复杂性、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历史的延续性使得在规划时不能一刀切,要符合乡村规律;三是规划要多部门协调。乡村涉及到农业、文物、文化、旅游、国土资源、农田水利,涉及到产业结构、涉及到生活方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不能单独靠一个部门负责;四是规划要符合乡村传统文化,不能拆旧建新使传统古村落的文化景观遭到破坏。

针对乡村规划建设同质化的问题。以“一村一特色、一寨一主题”为建设理念,围绕民族特色、农业种植及资源禀赋,已重建完成的村寨进行低成本高标准的提升改造,与还未重建的村寨形成区域一体化,内部差异化协调发展。随着历史的沉淀,每个地方积累了鲜明的地区风格,但是在乡村改造中,这样的地域性差异却越来越少,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不仅仅要保留这些特征,还需要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元素,进一步形成独具区域性特色的乡村样式。

针对美丽乡村建设缺乏产业支撑的问题。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带动发展,并围绕“传统农业+医疗产业(中药养生)+旅游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带动百姓在重建后依托产业支撑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在乡村旅游产业方面可从这几方面改进:一是提高基本农田使用效率,发展农业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用大地艺术的手法为三产打造景观;二是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森林空间发展林下中药、旅游等产业;三是发展旅游,依托乡村环境发展农业乡村旅游;四是通过产业扶贫带动乡村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针对乡村规划缺乏空间设计的问题。老井、古树、戏台、庭院、晒场……是多少人童年时光里难以磨灭的记忆,在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乡村元素被时代洪流冲击、磨灭。在乡村旅游和文创的大潮下,站在乡村美学的角度,在传承与复兴乡村的过程中,应该抓住那些空间肌理及生活场景,全面认识乡村空间构成及其审美价值,真正做到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具体可从几点来做:抓住乡村空间的文化深意,突破城市人的唯“美”主义眼光,充分挖掘乡村空间的功能演变及文化变迁;寻求乡村空间多元化运用,引进西方规划设计观念的同时,运用传统智慧对空间、功能、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把握;抓住乡村中最有特色的点,比如村中古井、老树、老院子、老戏台等元素;以乡村美学考虑人的空间需求,在规划时要从乡村美学的角度整体去考虑乡村空间的整体组合性,以及每一类空间所承载的现代功能性需求与文化需求。

针对乡村规划缺乏乡土味道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首先,突出地域特色。尽量保留原有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原汁原味,不能将美丽乡村建设简单地变成城市的微缩版,失去了灵性;其次,保护好传统村落。保留传统村落结构和风情上的差异性,别让“青山横北郭,绿水绕东城”只能成为遥远的记忆;第三,要做好村庄布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庄布局规划必须要考虑到地域风貌,以方便村民生产生活为根本点和出发点,坚持规模适度、突出特色、保护生态的原则,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也有里子,不能让根植于乡村文化背景下的浓浓乡愁无处安放。第四,弘扬民俗文化。注重搜集、挖掘、整理民俗文化,并为其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鲜活的内容,搭建好传播、弘扬民俗文化的新平台,让美丽乡村既有传统村落的古朴风骨,也有现代农村的文明气息,让美丽乡村具有生态之美、装满童年味道而又承载浓浓乡愁,

针对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对村寨周边环境与旅游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满足当地老百姓生活舒适化与游客进入便捷化等功能。

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范文第5篇

今年,省委省政府首次明确提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并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前一阶段的调研和思考,我们认为在以后进一步推进张家川县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定位美丽乡村发展方向。美丽乡村发展的定位,关系建设的主攻方向。在实施中,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注重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品质;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必须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的乡村之美。此外,一些地方还可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

二、注重市场运作,着力增强美丽乡村发展活力。要注重发挥市场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上的基础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充分依靠市场这个主体,坚持市场这个导向,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推动下,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通过企业化运作、村企共建等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三、注重群众受益,放大美丽乡村建设实际效应。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群众受益。要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意志,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同时,可通过美丽乡村的开发建设,积极发展商品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为群众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群众享受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发展条件,最终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镇域经济发展。乡村的外在美主要体现在山美、水美、田美、房屋美等方面,但外在美的创造与维护却要靠农民素质的提升和乡风文明的进步。为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农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良好的生态是美丽乡村的灵魂,要积极倡导低碳生活,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消费方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聪明才智。

四、注重政府引导,凝聚美丽乡村建设合力。政府引导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证。注重政府引导,避免政府包办,一是要增强对建设风情小镇的认识,大力宣传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二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引导好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美丽乡村的开发建设;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建设项目;四是要整合要素资源,形成全县一盘棋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五是要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和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干部“一线工作体系”,实施干部深入一线、干部服务一线行动,选调干部深入一线直接参与建设,注重在新农村建设一线选拔提拔干部;六是要向省、市争取将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列项等方式,明晰思路,落实责任,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