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黄斑眼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黄斑眼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黄斑眼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黄斑眼病的最佳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球后注射; 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 曲安奈德;激光光凝

黄斑水肿是常见眼底病,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眼底疾病在黄斑区的表现。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 vein occlusion,RVO)可导致黄斑水肿,引起视力明显下降,并严重损害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治疗黄斑水肿及进行随访观察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治疗黄斑水肿还没有特效的方法,以往采用黄斑部激光格栅样光凝,对一些较严重的黄斑水肿及一些距中心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5例45眼,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2~75岁,平均55岁;病程1周~1个月,平均0.8个月;右眼19例,左眼26例。所有患者治疗前经视力、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OCT检查确定诊断RVO伴黄斑水肿,21例为中央静脉阻塞,24例为分支静脉阻塞,同时排除青光眼、高眼压及糖尿病。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无可引起黄斑水肿及影响视力的其他眼部疾患(有屈光不正的治疗前后均查矫正视力),血压、心电图无明显异常,所有患者被告知所接受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眼底激光治疗史;玻璃体手术史;存在明显玻璃体积血;明显的玻璃体黄斑牵拉;过去6个月内有眼周或眼内皮质类固醇应用史;青光眼病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应用昆明积大公司生产的曲安奈德(40 mg/ml)一支,摇成均匀乳白色混悬液,球后注射曲安奈德混悬液20 mg,2周后行黄斑区C形格栅样激光光凝,光斑直径50~100 μm,间隔一个光斑,曝光时间0.1 s,缺血型RVO根据FFA提示给予局部或泛视网膜光凝治疗。

1.3 随访观察 球后注射及眼底激光光凝术后1、2周及1、3、6个月进行复查,分别行视力、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检查。术后3、6个月分别行视力、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检查、FFA及OCT检查,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OCT检查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黄斑水肿高度。并发症:包括治疗后球后出血或球内出血,短暂高眼压、 白内障形成或加重、继发性青光眼等。

1.4 统计学处理 随访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采用(x±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P

2 结果

2.1 视力变化 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0.12±0.11);治疗后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20±0.12)、(0.25±0.1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视网膜厚度变化 治疗前黄斑厚度为(523.10±133.59)μm;

治疗后3、6个月黄斑厚度为(255.12±100.04)μm、(245.25±104.13)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并发症 45例45眼均未出现眼压升高、球后出血、白内障等并发症。

3 讨论

黄斑水肿,尤其是CME是影响RVO视力预后的主要并发症,其机制是由于黄斑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回流塞阻,毛细血管内压力增加,内皮受损渗漏所致[1]。黄斑水肿的治疗方法有多,如黄斑格栅样光凝、玻璃体腔内及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动静脉鞘膜切开等,但临床治疗较严重的黄斑水肿或距中心凹较近的黄斑水肿疗效欠佳,影响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妨碍视力恢复。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采取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的方法。

曲安奈德是一种长效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半衰期为76~635 h,因其难溶于水,使其在局部用药后吸收缓慢,作用可维持2~3周,甚至更长。其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和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血管的渗透性,抑制上皮细胞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减少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2]。曾用于球旁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及葡萄膜炎[3-4]。近年来随着球旁、球后、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黄斑水肿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是玻璃体腔内注射,比球旁、球后注射疗效更是明显,但是相应并发症较多,近年来国内外有较多成功的报道,但临床医师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中逐渐认识到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眼压升高或继发性青光眼,诱发或加重白内障,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眼内炎等。其中感染性眼内炎是玻璃体注射全奈德最严重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及时,将会导致视力完全丧失。这给临床上带来一定局限,尤其是技术、条件受限制的医院。

国内有研究证实球周注射曲安奈德40 mg可以达到眼内注射4 mg相同的疗效[5]。球后注射因其能快速在眼内(眼后段及玻璃体腔)达到持续、有效的治疗浓度,其向眼内传递通常是经巩膜渗透和经血液吸收两条途径共同实现的,其中经巩膜渗透是主要的[6-7]。这样可避免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及眼内注药的多种并发症(感染性眼内炎、眼压升高、视网膜毒性反应、视网膜脱离、出血等)。

笔者采取了曲安奈德球后注射的治疗方法,从观察结果上看,它能明显减轻黄斑水肿,持久而稳定,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最佳矫正视力。说明曲安奈德球后注射可起到与玻璃体腔内注射类似的效果,其机制可能是曲安奈德减轻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及非特异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和前列腺素合成或抑制上皮细胞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8]。同时治疗病例中无青光眼及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其治疗安全性由于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

激光治疗黄斑水肿的机制:激光光凝直接封闭黄斑区扩张的渗漏毛细血管及其微血管瘤,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视网膜水肿。光凝还可以清除失去功能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病变衰老的细胞,最终由新生细胞代替,重建完整的外层血视网膜屏障。光凝可提高视网膜氧压,引起视网膜小血管收缩,使小动脉变窄,减少对黄斑部的毛细血管的灌注,从而减少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有助于改善视网膜内屏障,进一步促使水肿消退。光凝直接封闭破坏了黄斑区缺氧病区周围的病变组织,改善局部代谢,使水肿及继发的硬性渗出消退[9]。

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能减轻黄斑水肿程度,稳定患者视力,但中心视野受损,黄斑光凝瘢痕扩大,远期视力下降[10]。由于格栅样光凝在早期由于黄斑区大量出血与水肿难以实施,笔者将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可减轻黄斑水肿,加快视网膜出血吸收,此时行激光进一步治疗,损伤小,并可防止曲安奈德效果消失后黄斑水肿的复发。

综上所述,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可明显缩短了RVO性黄斑水肿的病程,减轻水肿的程度,使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操作简单,不仅在RVO性黄斑水肿中,而且在其他眼部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中也可推广使用,尤其是在技术和条件有限不便开展球内注射的医院,以及针对一些不愿接受球内注射的患者。但是由于曲安奈德的药理作用决定了其应用的局限性,所以临床应用还需谨慎,严格掌握适应证。

参考文献

[1]陈婕,孙丽萍.郑燕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班水肿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15):462-463.

[2]陈悦,张金嵩.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弥漫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34):155-157.

[3] Benhamou N,Massin P,Haouchine B,et al.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for refractory preudophakic macular edema[J].Am J Ophthalmol,2003,135(43):246-249.

[4] Antcliff R J,Spalton D J,Stanford M R,et al.Inravitreal triamcinolone for uveitic cystoid macular edema: a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tudy[J].Ophthalmology,2001,108(69):765-772.

[5]刘豫,许雪亮,唐仁泓,等.曲安奈德不同给药方式联合光凝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J].眼视光学杂志,2009,11(23):199-202.

[6]王海波,赵晓辉,邢怡桥.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45):327-327.

[7]刘新敏,纪惠谦,梁敏,等.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后的眼压变化[J].临床眼科杂志,2010,18(6):331.

[8] Martidis A,Ducker J S,Greenberg P B,et al.Inravitreal triamcinolone for refractory diabetic macular edema[J].Ophthalmology,2002,109(68):920-927.

[9] 吴文芳,吴强,宋蓓雯,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黄斑区功能的评价[J].眼科新进展,2010,30(1):59-62.

黄斑眼病的最佳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超声乳化;康柏西普;糖尿病性白内障;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b)-0060-02

该次研究以该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单用治疗和在此基础上术后加用康柏西普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黄斑区厚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后康柏西普注射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3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共100例,均符合WHO糖尿病及继发白内障诊断标准[1],单眼病变,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同时排除合并重度近视、眼部感染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入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单用治疗,即首先于上方作长2.5~3.0 mm透明角膜切口,再于9点或3点位作辅助切口;注入黏弹剂后连续进行环形撕囊操作;待水分离后超声乳化抽吸碎核及清除剩余皮质;前房再次注入黏弹剂后置入人工晶状体,最后抽吸残留黏弹剂并恢复前房。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术后加用康柏西普(国药准字S20130012)注射治疗,即术毕自睫状体平坦部进针将药物0.05 mL注入玻璃体腔,完毕后于结膜囊内涂点必殊眼膏并遮盖患眼。

1.3 观察指标

①最佳矫正视力,观察时间点分别为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②视网膜黄斑区厚度采用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进行,观察时间点分别为术前、术后1个月及6月;③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例数,包括眼压增高和结膜出血,计算百分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显著缓解,最佳矫正视力达1.0;有效:症状体征有所缓解,最佳矫正视力高于0.5;无效:临床症状未见缓解或加重,最佳矫正视力≤0.5[2]。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义(P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网膜黄斑区厚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视网膜黄斑区厚度显著多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已成为糖尿病性白内障临床治疗首选方案,通过人工晶状体置入获得明显视力改善[3];但单纯手术治疗消除白内障病变后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往往忽视,术后黄斑水肿、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视网膜剥落等发生风险居高不下,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视力不可逆性损伤及丧失,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4-5]。以往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视网膜病变特别是继发黄斑水肿主要采用激光光凝术治疗,该方案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黄斑水肿症状,但个体疗效差异较大,且不适用于弥漫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致黄斑水肿[6-7]。近年来研究证实,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代表血管再生诱导剂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发证过程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证实[8-9];康柏西普属于一种新型抗VEGF融合蛋白,主要组成成分包括VEGF受体1、2和人免疫球蛋白IgG,可通过与VEGF-A、B及胎盘生长因子紧密结合发挥选择性抑制作用;康柏西普具有明确新生血管形成和内皮细胞增生抑制,降低血管通透性及促进视网膜渗液吸收等作用;同时其还能够显著降低青光眼、眼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安全性符合临床需要[10-11]。

该次研究结果中,治疗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后康柏西普注射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提高视力水平,降低增视网膜黄斑区厚度,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吴娜,孙丰源,唐东润.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35(10):75-76.

[2] Tan CS, Lim LW, Cheong KX. Reevaluating intracameral cefuroxime as aprophylaxis against endophthalmitis after cataract surgery[J].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15, 41(5): 1125-1126.

[3] Qian Y, Huang J, Chu R, et al. Influence of intraocular astigmatism on the correction of myopic astigmatism by femtosecond laser small-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J].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15, 41(5): 1057-1064.

[4] Kim M, Kim Y, Lee SJ. Comparison of aqueous concentrations of angiogenic and in ammatory cytokines based 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patterns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J]. Indian J Ophthalmol, 2015, 63(4): 312-317.

[5] Rekas M, Byszewska A, Petz K, et al. Canaloplasty versus non-penetrating deep sclerectomy-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study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ombined cataract and glaucoma surgery: 12-month follow-up [J].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15, 253(4): 591-599.

[6] Gower EW, Keay LJ, Stare DE,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Endophthalmitis after Cataract Surgery in the United States Medicare Population[J]. Ophthalmology, 2015, 122(8): 1625-1632.

[7] 范雯,O杏红,顾文婷,等.雷珠单抗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效果[J].2015,41(3):296-298.

[8] 麻南,李丹,高付林,等.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和雷珠单抗、曲安奈德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的荟萃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2,35(6):552-555.

[9] 万珊珊,杨燕宁,邢怡桥,等.雷珠单杭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3,15(27):23-24.

[10] 韩姬,王玲,刘伟仙,等.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5):502-506.

黄斑眼病的最佳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殖期;激光光凝术;视力水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 若未得到有效控制, 可能诱发不可逆性致盲。调查研究表明, 高达25%的糖尿病患者会伴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有研究指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原则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抑制新生血管生成, 降低致盲率。目前, 临床常以激光光凝术临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取得满意效果[2]。本文回顾分析了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 以降低致盲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56例(251眼)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 男62例, 女94例, 年龄32~73岁, 平均年龄(52.36±7.17)岁, 病程3~21年, 平均病程(12.06±3.63)年。本组患者均了解病情, 并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青光眼、高度近视和其他视网膜病变、眼部手术史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8例, 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视力、视野、眼压、视觉诱发电位(VEP)、视功能(ERG)、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等检查, 均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机行激光光凝术, 激光能力控制在200~350 mW, 曝光时间为0.2 s, 光斑为200~500 μm。对照组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 从视盘外1PD至赤道部分按照下方-鼻侧-上方-颞侧顺序行光凝治疗, 避开血管弓间的黄斑部位。观察组行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 沿血管行激光光凝周围视网膜, 光凝区域为出现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区象限。两次激光光凝术间隔1周, 治疗3~4次。

1. 3 观察指标 ①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水平变化情况, 以最佳矫正视力为标准, 视力提高:最佳矫正视力>3行;视力不变: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幅度≤3行;视力下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3行;②分别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静态中心30°白色视野、VEP、ERG检查, 观察两组治疗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状况;③记录两组的新生血管消失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视力水平 观察组视力提高率38.46%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 视力下降率8.97%显著低于对照组24.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 两组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分别为(218.61±31.27)μm、(2.53±1.42)db,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新生血管消失率 观察组78例患者中, 60例新生血管消失, 占76.92%, 对照组78例患者中, 62例新生血管消失, 占79.4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临床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视网膜内出现新生血管是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指标, 若未早期行干预治疗, 5年致盲率可高达50%以上, 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3, 4]。目前, 临床并无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药物。以往主要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 但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且对手术时机具有较高的要求。美国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组指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行光凝治疗, 可最大程度抑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损害, 有利于提高视力水平[5]。

目前, 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已被国内外临床医师认可。有研究表明, 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是通过破坏视网膜层, 降低其耗氧量, 为视网膜内层提供充足氧气[6]。同时, 治疗期间还能够降低视网膜厚度, 改善微小动脉阻塞痉挛等症状, 不仅可改善水肿症状, 还能够恢复视网膜内血供, 达到提高视力水平的目的[7]。

本文主要分析了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发现观察组视力水平提高率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分别为(218.61±31.27)μm、(2.53±1.42)db,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 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减少对黄斑区损伤。部分学者研究表明,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可能增加诱发黄斑水肿, 但诱发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吕刚等[8]指出, 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时, 可通过视网膜光感受器复合体, 降低其耗氧量, 然而, 光凝范围相对较大, 对视网膜的破坏可能加重。不同于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象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黄斑区以外视网膜功能损害较小, 可减少术后视野缺损[9], 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林延等[10]指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治疗重度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式, 有利于恢复黄斑血供。基于此, 临床可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程度选择合适术式行手术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治疗轻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式, 可改善 视网膜内缺血、缺氧状态, 缓解视网膜水肿, 有效控制疾病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凯, 孙铁节, 范茂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临床疗效观察.安徽医药, 2014, 9(8):1499-1501.

[2] 肖云, 范银波, 高晓唯, 等.白内障术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多波长激光治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0, 28(11):1262-1264.

[3] 梅冰逸.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临床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4] 黄奕霞, 李虹霓, 林晓峰, 等. 532nm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2):1995-1997.

[5] 李聪伶, 李秀云, 朱艳, 等. Bevacizumab在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1例手术前应用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21):3171-3172.

[6] 田璐, 徐延山, 路露.多点扫描矩阵激光与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对比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 30(9): 1040-1044.

黄斑眼病的最佳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术;外伤性黄斑裂孔;研究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9.039

外伤性黄斑裂孔是由于外伤使眼球严重的震荡或者挫伤, 引起玻璃体对视网膜切线方向牵引力造成的, 属于黄斑裂孔的一种类型, 部分患者能够自愈[1], 但观察4个月后如未能愈合, 可采用手术治疗[2]。外伤性黄斑裂孔如果单纯地采用玻璃体切割术, 裂孔难以愈合, 疗效差。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ILMP)在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3], 但对外伤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 2015年6月入住本院治疗的外伤性黄斑裂孔患者28例(28眼), 采用玻璃体切割与视网膜内界膜剥离联合术, 观察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裂孔愈合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6月入住本院治疗的外伤性黄斑裂孔患者28例(28眼), 其中男22例(22眼), 女6例(6眼);年龄18~56岁, 平均年龄(29.01±7.33)岁。入选标准:患者有明确眼外伤史, 通过裂隙灯、前置镜、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确诊, 外伤至手术时间为4个月~2年, 术后复查6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均为不伴其他眼部严重损伤的单纯性黄斑裂孔患者, 排除已经在外院行激光或手术治疗的患者及合并高度近视的患者。

1. 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本科一位经验丰富的眼底病专家在助手的协助下完成。采用constellation系统(爱尔康, 美国)行23G玻璃体切除术。手术前30 min, 采用复方托毗卡胺滴术眼液进行滴眼散瞳, 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1∶1混合液3.5 ml做球后阻滞麻醉, 进行标准玻切三通道切口, 先切除中心及周边玻璃体, 再完成玻璃体后脱离, 在曲安奈德辅助下完全切除玻璃体后皮质。注入吲哚菁绿至后极部60 s染色内界膜, 内界膜剥离范围从裂孔缘至上下血管弓附近, 气液交换后填充16% C2F6气体。术后俯卧位2周。

1. 3 术后处理及疗效观察 手术后采用典必殊滴眼液及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防止感染。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 每次复查时, 详细记录术眼最佳矫正视力、眼压、OCT检查结果及并发症情况。采用对数视力表测试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 以视力提升2行及以上认为视力有提高, 下降2行及以上认为视力下降, 其他情况视为视力不变。术后1周玻璃体内气体部分吸收, 经眼底检查可见黄斑区时开始每次复查行OCT检查。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一般状况 所有患眼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由于研究对象为外伤患者, 年龄大多较年轻, 全身情况较好, 术中及术后未见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

2. 2 视力 患者术前平均视力(0.086±0.101), 术后6个月平均视力(0.202±0.171), 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2. 3 裂孔愈合情况 术后1个月24眼(85.71%)裂孔完全闭合, 且术后6个月未见复发。另4眼裂孔术后6个月始终未闭, 最终视力均

2. 4 术后并发症 有4例患者术后有晶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现象, 及时加强监督后, 症状基本缓解。手术中发现视网膜其他区域有裂孔的均及时采用激光封闭, 手术后无视网膜脱离患者。此外, 所有患者均无眼内炎、继发青光眼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在闭合性眼外伤病例中, 外伤性黄斑裂孔的发病率占1.4%[4], 其确切的发生机制目前还存在争议。大多人认为外伤性黄斑裂孔的形成有两种不同的机制:①眼球震荡造成视网膜的撕裂形成黄斑孔, 伤后可立即出现视力急性下降;②伤后黄斑孔并未马上形成, 而是由持续玻璃体黄斑牵拉力缓慢的形成, 早期为黄斑水肿, 然后囊样变性, 最后黄斑孔形成, 视力逐渐下降[5]。

目前, 黄斑裂孔患者虽然可以通过玻璃体切除术结合膨胀气体填充技术, 促进裂孔愈合,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逐渐修复, 来实现视力改善[6], 但是, 对于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患者仅采用玻璃体切除术疗效欠佳[7]。也有研究者采用手术过程中结合使用生物组织粘合剂、生长因子、自体血清及自体浓缩血小板等物质来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 高达95%以上。但是目前各种粘合剂、生长因子并无商品化产品, 自体浓缩血小板使用步骤繁琐, 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手术方式提高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治疗效果。

单纯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之所以效果欠佳, 可能是因为裂孔切线方向牵引并未解除, 近期很多报道称内界膜剥除术可以提高黄斑裂孔愈合率[8]。本研究在未应用其他辅助治疗的前提下采用玻璃体切割与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联合,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经手术治疗后1个月85.71%的患者黄斑裂孔愈合, 术后6个月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 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综上所述, 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除联合术在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疗效方面是明确可靠的, 可在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的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Sanjay S, Yeo TK, Au Eong KG. Spontaneous closure of traumatic macular hole. Sand J Ophthalmol, 2012, 26(3):343-345.

[2] 姜燕荣, 工佳艳, 黎晓新.特发性黄斑裂孔与外伤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于术治疗预后差异比较.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0, 26(6):505-508.

[3] 刘玉君, 郭小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国际眼科杂志, 2009, 9(6):1179-1181.

[4] 万文萃, 张向东, 李晓丹, 等.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眼科新进展, 2013, 33(10):949-951.

[5] Yamashita T, Uemara A, Uchino E, et al. Spontaneous closure of traumatic macular hole. Am J Ophthalmol, 2002, 133(2):230-235.

[6] Kumar A, Sinha S, Gupta A. Residu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t macular hole after vitreous surgery. Indian J Ophthalmal, 2010, 58 (3): 232-234.

[7] Qu J, Zhao M, Jiang Y, et al. Vitrectomy outcomes in eyes with high myopic macular holewithout retinal detachment. Retina, 2012, 32(2):275-280.

黄斑眼病的最佳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查

[中图分类号] R77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051-02

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眼外肌麻痹暂时性、屈光不正等并发症,其中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成人眼盲,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随着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高。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检查糖尿病患者253例506只眼。现将其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 月共对25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其中,男121 例,女132例;年龄38~82岁,平均63.78 岁;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型32例,2型221例,家族中有糖尿病史者155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27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5例,合并乙型肝炎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史。

1.2 方法

详细询问眼部及全身病史。所有患者均尽量完善眼科各项基本检查,包括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以及眼底镜检查,完成眼底疾病的初步筛查,如眼底检查发现存在阳性或可疑阳性体征者可给予散瞳,并可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进行眼底检查。如患者行动不便、一般情况差可于床头进行检查,应用肉眼观察及眼底镜检查,待患者病情好转后继续完善眼科基本检查。

1.3 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瘤、硬性渗出、出血、棉絮状斑、静脉改变、动脉改变、新生血管、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以及黄斑水肿等[2]。其中黄斑水肿在调查中被发现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

1.4 临床分期

分期根据眼底镜检查所见,采用全国眼底病协作组1985年制订的标准[3]。非增生期:有微动脉瘤或合并小出血点判定为Ⅰ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合并出血点判定为Ⅱ期;有白色棉絮状斑或合并出血斑判定为Ⅲ期。增生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合并玻璃体出血判定为Ⅳ期;眼底有纤维增生和新生血管判定为Ⅴ期;眼底有纤维增生和新生血管并发生视网膜脱离判定为Ⅵ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完成所有眼科基本检查患者198例,仅完成床头眼底镜检查的患者55例。41例患者因患有白内障而未进行眼底检查,进行眼底检查的患者共计212例,其中存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73例295只眼,合并黄斑水肿患者共计23例37只眼,见表1。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患者21例,计35只眼。

表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检查的分期情况(例)

与Ⅰ期比较,*P

3 讨论

资料表明,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5亿,我国已达到2 000万[4],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导致糖尿病性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黄斑水肿,局部激光治疗黄斑区视网膜增厚的黄斑水肿,可减少50%失明的危险性。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金标准”[5],能敏感、可靠地对眼底病变进行分型,可以发现肉眼观察不到的早期病变,并可在视网膜增殖前期早期发现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光凝治疗提供依据,并可据此判断治疗后患者视力的预后情况。

评价视功能最常用的指标即视力。糖尿病患者由于发生视网膜病变,视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资料表明,患者的视力与糖尿病病情呈负相关[6]。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造成严重的视力丧失,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导致中度的视力损伤。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较高,所以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力下降的病例更多。准确判断糖尿病患者眼科情况,需完善眼科基本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笔者建议2 型糖尿病患者3~6 个月进行眼底检查1次,以及时对视网膜病变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日佳,陈剑.眼底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诊治中的价值[J].临床荟萃,2003,18(21):1218-1220.

[2]阳桥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J].医学综述,2009,15(3):426-428.

[3]王方,曾霞,彭清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进展[J].中外医疗,2009,28(7):148-149.

[4]苏晓华,国英,袁仕仿,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诊断与治疗[J]. 哈尔滨医药,2009,29(2):35.

[5]钱莉,陈玲,顾永昊,等.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实用防盲技术,2009,4(1):19-20,28.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华眼底病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协

实用防盲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