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思考方式,是指人们在理性认识过程中,根据定义、判断对认识的事物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只有运用逻辑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完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不仅能指导学生学好物理,还能为学习其他学科提供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学生成为具有综合分析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物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自然学科,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只是按照课本讲解概念、规律,方式简单枯燥,课堂呆板压抑。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重视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教师提出将物理与实验结合,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发现物理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教学方案,从物理学的各个角度入手,探索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培养初中学生物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最佳年龄段是10?20岁,这一阶段人的大脑发育速度快,如果正确培养训练,形成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效率,对个人综合素质及适应社会能力的增强都大有益处。物理由逻辑推理知识组成的学科,在教学中的反复应用逻辑思维方式,可以增强初中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是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之一,积极探索优化的教学途径是当务之急。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优化策略

1.设立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兴趣

学生需要养成主动的学习习惯,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加强合作学习品质。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对物理产生兴趣,再通过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初中学生处于爱玩、爱动的年龄阶段,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讲内容,运用比喻或实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愉快情绪和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在讲解重力的存在和方向时,将皮球从高处自然落下,皮球竖直下落,说明皮球受到重力的作用,竖直下落说明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教师可以一边演示一边提问题,学生积极考虑问题,也可以自己动手试验,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重视物理实验,将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

培养具有严密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物理人才是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课程讲解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物理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现象,锻炼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导体和绝缘体的问题,将铅笔两端削好,先将铅笔芯和灯泡连入电路,铅笔芯发光,说明铅笔芯是导体;将外部木材与灯泡连入电路时,灯泡不亮,说明木材是绝缘体。还有液体遇热蒸发、鸡蛋在盐水中漂浮、光的折射现象等生活现象,都需要用严密的物理逻辑思维来解释,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3.学生是物理课堂的真正主体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课前依据大纲准备教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内容设计问题,提供实验材料,组织、帮助学生分组讨论,边实验边探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学生把自己的疑问、想法说出来,师生共同质疑、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语

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实验现象及生活常识才会主动思索、探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变被动听课为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愉悦、主动的状态下,怀着对知识的向往和兴趣,探索学习的方法并获得知识。所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掌握物理学科知识的桥梁,是掌握物理学科知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月.初中物理课堂中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5.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研究探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只是灌输给学生数学知识,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形成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等。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数学水平的重要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训练思维”这一观点,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够具备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对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这正反映了教育中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对逻辑思维培养的具体路径分析

对于如何培养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只有使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思维能力的养成阶段。其次,要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化和入主化。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时,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对折白纸来引入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坚守常识的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数学教学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后,要加强逻辑推理的示范和教育,加深学生对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的理解,加强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稳固性训练,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要始终围绕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不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正确认识和对数学知识的内涵理解,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属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性阶段,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小学数学属于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着重对小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出适合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是数学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通过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运用所学知识对客观事物正确、合理地思考的能力,即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之后,将自己的思维通过科学的逻辑方法表达出来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所必备的能力,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学科,解决日常问题应当具备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时的重要任务。小学数学虽然简单,但却因处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可以凭借教学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对比、分析来建立学生的初步认知能力,从而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利用思维空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算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以及概括能力,使学生具备条理、严密的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敏性和创造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通过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初步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好奇心强的年纪,他们容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但是却因为意志力不够坚定,没有耐心去解决问题,注意力容易被转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采取有效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候教师就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艺术的开发,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教材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活泼、有序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进行小学高年级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小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作为引导者。另外,还可以通过有奖竞答的方式进行旧课程的复习,使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并通过对新旧课程的复习学习,初步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比较、提问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可以鉴别出事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方程式的理解,从学生低年级开始,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进行比较的能力。例如,在进行数目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比较数量的多少、数目的大小;在进行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对加法的交换率、加法的结合率等运算法则进行比较;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对质数与合数、分数与除法、正方形与长方形等数学概念进行比较。通过对易混淆的事物和概念的比较,可以提升学生的印象,从而正确掌握运用方法。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还应当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巧妙地进行提问,逐步地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定义、法则等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问题进行提问,促使学生积极地分析观察,让学生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例如,在进行应用题的讲解时,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道简单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得出问题答案。通过提供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促使学生自己一步步地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思考方法,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建立自行探索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养成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形式,构建一种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即建立自行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问题的习惯。自行探索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回答学生问题的同时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教材的逻辑结构来制定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进而形成自行探索模式,最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145-02

由于高考的存在感十分强烈,高中教学更多的是面对着这个强大的目的开展,因此便忽视了最直接的教学育人的目的。教学育人除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明显表现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数学学科开设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在现实数学教学中,一味填鸭的机械教学模式被普遍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往往被教师们忽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完善数学教学模式成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

一、数学教学过程中逻辑思维的忽略

教学,简单来说即教与学,囊括了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忽略最直接、也首先表现在学生身上。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学生总是和成绩顶尖的学生一样勤奋刻苦,但是最后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厌学、弃学心理的产生。这类学生非常清楚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自身学习杂乱无章、考前不会复习整理、数次考试错在同一种题型上,便造成了这种结果。此时,教师对其条理清晰的逻辑思维引导便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对逻辑思维注重的表现之二,是教师完全按照课本及教案教学,忽视学生个体的特殊性。这种机械化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对于知识点毫无异议的表面吸收,对于启发学生的探究欲和自主思考的逻辑能力毫无益处,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的学习往往是被动接受的。

缺乏逻辑思维认识的表现之三,为数学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在各个方面对解题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在给学生布置练习或者课下任务时没有首先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们即使是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十分熟悉,但是碰到需要用其他方法、思路解决问题的时候一无所知。对于学生练习的总结虽然有讲解,但是没有对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整理,这使得学生虽然学会解这道题,但是不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碰到类似的或者是需要这个知识点的题目便又不知从何处下手。在复习的过程中经常只是把书翻翻,梳理下知识点,但是仍旧忘记了对归纳好的解题方法的复习。这种教学容易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造成做题做得多、成效不明显的后果,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明白逻辑思维的内涵――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这只是数学意义上对于逻辑思维狭义的界定。根据不同的标准还包括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逻辑思维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性思维方式,它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养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因此,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做到下面几个方面,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1. 以学生为中心,将培养逻辑思维的教学方法并入教学计划之中,明确地写在教案中。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内容编写,由于需要适应全国大范围的原因,并不能顾及到学生们不同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逻辑因素融入教学设计中,并且针对所在班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有效的改进教学方法。

例如,当摩天轮的半径R=1时,三角函数的定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自主探究可能会得到的结果:sinα=y, cosα=x, tanα=y/x.

明显可以看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不能够全面的分析问题。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是这种结论,可以肯定,全面的分析问题是学生的一大弱点。此时在教学计划中必须注重完善逻辑分析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取到原点的距离为1的点可以使表达式简化。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体验数学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在体验中领悟数学的价值,它渗透了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提高对逻辑思维的认识,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

2. 培养归纳整合的逻辑思维习惯。在讲解的过程中,随时对题型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并依据分类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这种方法适用于高考前期的复习,可以根据课本最基本的知识点并且结合考试大纲对所遇到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并对解题方法的逻辑进行概括。在练习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等逻辑的训练,在几何、代数、三角函数、导数、数列、向量等题型进行多方面、分层次地开展。

本题主要考察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极值、导数、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以及分类与整合、转化与化归等逻辑思维方法,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导数运算题型,解题方法为分类讨论。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其类似的题型集中讲解。

3. 创造情景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归纳类比、抽象概括、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逻辑思维过程,对其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这一思维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直观感知,也就是说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容易被理解。观察发现,用实际例子来加以表达,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知识点,对学习也更加有兴趣。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结合实际社会,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对学习保持良好、积极的体验,提升求知欲、探索欲。

例如,设a、b是二异面直线,则过a、b外一点p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存在吗?若存在请画出平面,不存在说明理由?

这种题目可以联系学生所处的环境进行解答。如,将教室想象成一个六面体,寻找到教室中的a、b、p解决问题,生动鲜明、便于理解。

高中数学教学不是单向的传授知识、做大量练习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并提高自己的智能,培养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各方面素质也能得到不断地增强。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及心理压力,能够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高效工作。

参考文献:

[1]解恩泽,徐本顺.数学思想方法[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第一版.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 学生 意识 培养

我们要做好数学应用教育的研究,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和效率,开创数学教育新局面。教师是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哪些问题可以合作完成、哪些问题不需要合作完成,以及如何更好地处理学习过程中生成与预设的关系都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参与其中,关注他们合作的进程和出现的问题,平等地和他们交流,给他们建议,给他们启示,积极加以引导。教师作为一名特殊的学习伙伴,他应当是更优秀的“学习性他者”,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只有最大限度的收集信息、提供适时帮助和指导,才能更有效地关注学生合作学习后对问题的解决。

引起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差的原因

1、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论述揭示了数学在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数学作为从量的方面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关系的科学,当然也要处理有关生产关系的问题。这就是数学的价值。但由于历史的影响,教师们在过去的教学中过份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宁可一遍遍地去重复那些严谨的数学概念、讲授那些主要为解题服务的技巧,却很少去讲数学的精神、数学的价值、数学结论的形成与发现过程、数学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等等内容。这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片面化、狭隘化,比如许多学生就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逻辑证明和计算,”甚至认为“数学只是一个考试科目。”

2、用数学的意识差

用数学的意识,简言之就是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 意识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一种心理倾向,其重在自觉性、自主选择性,它需要在较长时间中通过一定量的实践才能形成。我国旧的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以在体系结构上追求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论述为主的“理论型教材”占多数。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极大程度上反映了数学应用的程度和水平,理论型教材对实施数学应用教育是极其不利的,这是造成学生缺乏、甚至是逐渐丧失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显而易见,学生在学习与社会实践中缺乏用数学的自觉自愿,又何从谈起用数学解决问题。